CN11496795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953A
CN114967953A CN202110187690.6A CN202110187690A CN114967953A CN 114967953 A CN114967953 A CN 114967953A CN 202110187690 A CN202110187690 A CN 202110187690A CN 114967953 A CN114967953 A CN 114967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collimating
layer
insulating layer
touch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76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瑞仁
蔡宗翰
李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1876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7953A/zh
Priority to US17/577,395 priority patent/US2022026110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96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层、触控感测元件、绝缘层以及准直元件。触控感测元件设置在显示层上,绝缘层设置在触控感测元件及显示层上,且准直元件设置在绝缘层上。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露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隐私性功能或视角可控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显示装置广泛地应用在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或车用显示器等。随着电子产品的技术蓬勃发展,显示装置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制造商仍持续开发新型的显示装置,且对于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也具有更高的期望。
发明内容
本揭露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有显示层、准直元件、绝缘层与触控感测元件,可将隐私性功能及/或视角可控功能整合在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中。
本揭露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层、触控感测元件、绝缘层以及准直元件。触控感测元件设置在显示层上,绝缘层设置在触控感测元件及显示层上,且准直元件设置在绝缘层上。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沿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揭露显示装置的触控感测元件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A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显示装置沿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A为本揭露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的显示装置沿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200、300、400、500-显示装置;102-基板;110-显示层;112-电路层;114-像素定义层;116-保护层;120-触控感测元件;122-驱动电极;124-感测电极;126、128-导电桥接件;130、230、330-绝缘层;130S-表面;140、240、340、440-准直元件;150-填充层;CU、CU1、CU2、CU3-准直单元;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D4-第四方向;D5-第五方向;D6-第六方向;IU、IU1-绝缘单元;LU-发光单元;LU1-第一发光单元;LU2-第二发光单元;LU3-第三发光单元;M-网格结构;M1-第一网格导线;M2-第二网格导线;OP1-第一开口;P1-第一间距;P2、P2'-第二间距;SU-感测单元;V-法线方向;W1-第一宽度;W2-第二宽度;W3-第三宽度;W4-第四宽度;W5-第五宽度;W6-第六宽度;X、Y-方向;θ1、θ2、θ3、θ4、θ5、θ6、θ7、θ8-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揭露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须注意的是,为了使读者能容易了解及图式的简洁,本揭露中的多张图式只绘出装置或结构的一部分,且图式中的特定元件并非依照实际比例绘图。此外,图中各元件的数量及尺寸仅作为示意,并非用来限制本揭露的范围。
本揭露通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括”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之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包括”和/或“具有”时,其指定了所述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元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当元件或膜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它可以直接在此另一元件或膜层上或直接连接到此另一元件或膜层,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层。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层。
此外,用语“底部”、“下方”、“上方”、“顶部”等系用以描述图式中不同组成元件的相对位置。然而,当将图式翻转使其上下颠倒时,前述的“上方”即成为“下方”。应当理解,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旨在涵盖使用或操作中的设备的不同方向。
在本揭露中,厚度、长度与宽度的测量方式可以是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而得,厚度或长度可以由电子显微镜中的剖面影像测量而得,但不以此为限。
术语“等于”或“大致上”通常代表落在给定数值或范围的±20%范围内,或代表落在给定数值或范围的±10%、5%、3%、2%、1%或0.5%范围内。
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可用以描述多种组成元件,但组成元件并不以此术语为限。此术语仅用于区别说明书内单一组成元件与其他组成元件。权利要求中可不使用相同术语,而依照权利要求中元件宣告的顺序以第一、第二、第三…取代。因此,在下文说明书中,第一组成元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组成元件。
电子装置通过本揭露实施例的结构可达到显示效果,其中电子装置可包括显示装置、感测装置、拼接装置或透明显示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可为可卷曲、可拉伸、可弯折或可挠式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可例如包括液晶(liquid crystal)、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量子点(quantum dot,QD)、荧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发光二极管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毫米/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ED,可例如为QDLED),但不以此为限。拼接装置可例如是显示器拼接装置,但不以此为限。需注意的是,电子装置可为前述的任意排列组合,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电子装置的外型可为矩形、圆形、多边形、具有弯曲边缘的形状或其他适合的形状。电子装置可以具有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光源系统、层架系统等周边系统以支持显示装置或拼接装置。下文将以显示装置说明本揭露内容,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须知悉的是,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
请参考图1A、图1B与图2。图1A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沿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揭露显示装置的触控感测元件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1A、图1B与图2所示,本揭露的显示装置100可包括显示层(display layer)110、触控感测元件(touch sensor)120、绝缘层(insulating layer)130以及准直元件(collimator)140。其中,触控感测元件120设置在显示层110上,绝缘层130设置在触控感测元件120及显示层110上,且准直元件140设置在绝缘层130上。显示装置100可例如为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例如应用在汽车内的显示器(如仪表板等),举例而言,显示装置100可为由驾驶座一侧延伸至副驾驶座一侧的显示装置,但不以此为限。
当显示装置100包含发光单元(例如发光二极管)时,显示层110可设置在一基板102上,基板102可例如包括硬性基板或软性基板。硬性基板可例如包括玻璃(glass)、石英(quartz)、陶瓷(ceramic)、蓝宝石(sapphire)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软性基板可例如包括聚亚酰胺(polyimide,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其他适合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限于此。显示层110可包括电路层(circuit layer)112、像素定义层(pixel definition layer,PDL)114、多个发光单元(light emitting unit)LU以及保护层116等,但不以此为限。像素定义层114及多个发光单元LU可设置在电路层112上,其中像素定义层114包括多个第一开口OP1,至少一个发光单元LU可分别对应设置在多个第一开口OP1的其中一个内,即发光单元LU例如可一对一地对应设置在第一开口OP1内,但不以此为限。多个发光单元LU可例如(但不限于)包括第一发光单元LU1、第二发光单元LU2及/或第三发光单元LU3以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及/或蓝光,其中第一发光单元LU1、第二发光单元LU2及第三发光单元LU3依其发光效率还可分别具有不同的尺寸,但不以此为限。发光单元LU可与电路层112电连接而可发光,但不以此为限。保护层116可覆盖像素定义层114与多个发光单元LU,而可保护像素定义层114及/或多个发光单元LU,保护层116或可具有较平坦化的表面。保护层116可例如由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所制成,有机材料例如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酰亚胺(polyimide)、丙烯酸酯(acrylate)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无机材料例如包括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此外,保护层116也可以是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多层结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
触控感测元件120可包含导电材料,例如由金属材料或可透光的导电材料所制成。触控感测元件120可包括至少一驱动电极(driving electrode)122以及至少一感测电极(sensing electrode)124,且感测电极124与驱动电极122彼此电性绝缘。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触控感测元件120可包括呈交错排列的多个驱动电极122以及多个感测电极124,且在方向X上相邻的感测电极124可彼此互相电连接以形成多个沿着方向X延伸的感测电极串行(sensing electrode series),而在方向Y上相邻的驱动电极122可彼此互相电连接以形成多个沿着方向Y延伸的驱动电极串行(driving electrode series),其中方向X可例如大致上垂直于方向Y,但不以此为限。感测电极124与驱动电极122可由相同的导电材料所构成,但不限于此。在同一个感测电极串行中的相邻两个感测电极124可例如通过导电桥接件(conductive bridge)126电连接,其中导电桥接件126例如和感测电极124由相同材料所制成,而导电桥接件126和感测电极124实质上可位于同一平面上;相对的,同一个驱动电极串行中的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22可例如通过导电桥接件128电连接,其中导电桥接件128可以由不同于驱动电极122的材料所制成,而导电桥接件128和驱动电极122实质上可位于不同平面上,但不限于此。导电桥接件128与导电桥接件126部分重叠,且彼此之间设有绝缘材料以电性隔离,而可分别串接各电极串行,并使驱动电极串行与感测电极串行之间彼此电性绝缘而不产生短路,但不以此为限。多个驱动电极122与多个感测电极124可构成一感测单元(sensing unit)SU,且触控感测元件120可包括多个感测单元SU,而可感测是否有物体触摸显示装置100,或即便物体未触摸显示装置100时仍可进行感测(例如悬浮触控)。举例而言,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122与相邻的两个感测电极124彼此交错时可构成一感测单元SU,在图2中绘示出五个感测单元SU,但构成感测单元SU的驱动电极122与感测电极124的数量以及触控感测元件120所包括的感测单元SU的数量皆不以此为限,可以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元件120可包括以一第一间距P1配置的至少两个感测单元SU,其中第一间距P1的测量方式可例如为在方向X上由其中一个感测单元SU的中心到相邻的另一个感测单元SU的中心的最短距离,或者可在方向X上由其中一个感测单元SU中的导电桥接件128中心线到相邻的另一个感测单元SU中的导电桥接件128中心线的最短距离,但不以此为限,或可在方向X上由其中一个感测单元SU中的导电桥接件128的一侧边(例如导电桥接件128的右边)到相邻感测单元SU中的导电桥接件128的同一侧边(例如此另一导电桥接件128的右边)的最短距离,但不以此为限。此处虽然以方向X测量第一间距P1,也可以使用前述方式在方向Y上测量出相邻两个感测单元SU的第一间距P1。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元件120的各驱动电极122及/或各感测电极124可包括一网格(mesh)结构M,也就是说,在图1A中所示的网格结构M可对应为图2所示的触控感测元件120的其中一个驱动电极122或其中一个感测电极124的网格结构,在图1A中例如是以驱动电极122的网格结构M作为示例,但不限于此。网格结构M可包括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以及多条第二网格导线M2,且第一网格导线M1与第二网格导线M2可分别沿着不同方向延伸并相交连接以构成网格结构M。例如,如图1A所示,各第一网格导线M1可分别沿着一第一方向D1延伸,且各第二网格导线M2可分别沿着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1不同于第二方向D2,例如第一方向D1可大致上垂直于第二方向D2,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网格结构M对应像素定义层114设置,使网格结构M在基板102的法线方向V上不与发光单元LU重叠。网格结构M例如为金属网格结构,包括金属材料,但不以此为限。
绝缘层130可由有机材料所制成,其中有机材料可包括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环氧树脂(epoxy)、聚碳酸酯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准直元件140例如可包括有机材料或有机材料混合无机材料所形成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例如可包括具有较佳光反射性的白色有机材料或白色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或者具有较佳光吸收性的黑色有机材料或黑色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或者兼顾光反射性与光吸收性的灰色有机材料或灰色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元件140与绝缘层130可包括相同的有机材料,但不以此为限。本揭露的准直元件140在基板102的法线方向V上可具有一高度,可调整由发光单元LU所发出的光的出光角度,使得出光大致上朝一方向或在一角度范围内,可使显示装置100所发出的光具有较窄的视角范围。
在本揭露中,触控感测元件120设置在显示层110上,详细而言,触控感测元件120位于显示层110与准直元件140之间,亦即先制作触控感测元件120,再制作准直元件140,此设计可使得触控感测元件120的制程较简易。此外,触控感测元件120较接近显示层110的设计可有利于将触控感测元件120电连接位于显示层110中的线路或是基板102上的其他线路。再者,绝缘层130设置在触控感测元件120及显示层110上,且准直元件140设置在绝缘层130上,也就是说,绝缘层130位于触控感测元件120与准直元件140之间。由于可挑选适合的准直元件140与绝缘层130的材料与制程,因此上述设计可改善准直元件140与绝缘层130之间的附着性外,绝缘层130具有一个较平坦的表面,将使制造准直元件140的过程较为稳定,即改善准直元件140在显示装置100中的稳定性。详细而言,当准直元件140(例如包括有机材料)与触控感测元件120(例如包括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之间的附着性不佳时,可在触控感测元件120上设置绝缘层130(例如包括有机材料),由于准直元件140与绝缘层130之间的较佳附着性,而可改善显示装置100中元件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通过本揭露中触控感测元件120、绝缘层130以及准直元件140的设置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可将具有调整出光角度的隐私性功能或视角可控功能的准直元件140整合在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100内。当具有上述结构的显示装置100应用在例如车用显示器时,可降低显示装置100所发出的光对驾驶者所产生的干扰现象(例如显示装置100所发出的光可能经挡风玻璃或后照镜反射而影响驾驶者的视觉并造成行车安全问题),可改善显示装置100的便利性或安全性。
请再参考图1A与图1B,在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绝缘层130覆盖触控感测元件120,因此显示层110及绝缘层130在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中包围触控感测元件120的至少一部分,而且绝缘层130具有大致上平坦的表面130S。准直元件140设置在绝缘层130的表面130S上,且触控传感器120在显示装置100的俯视方向(平行于基板102的法线方向V)上大致上重叠于准直元件140,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元件140在显示装置100的俯视方向上对应重叠于至少一部分的触控感测元件120,例如对应重叠于第一网格导线M1,但不限于此。详细而言,准直元件140包括至少一准直单元CU,该至少一准直单元CU可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使准直单元CU在显示装置100的俯视方向上可重叠于第一网格导线M1,其中准直单元CU的结构例如(但不限于)为具有高度的挡墙,可调整显示装置100所发出的光朝一方向或在一角度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元件140在显示装置100的俯视方向上不重叠于发光单元LU,以减少对显示装置100的亮度影响,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A,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元件140包括以一第二间距P2配置的至少两个准直单元CU,该至少两个准直单元CU可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并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其中第二间距P2的测量方式例如为在第二方向D2上由其中一个准直单元CU的中心到相邻的另一个准直单元CU的中心的最短距离,亦可由其中一个准直单元CU的一侧边(例如上边)到相邻的另一个准直单元CU的同一侧边(例如上边)的最短距离,但不以此为限。对比图1A与图2,第二间距P2小于驱动电极122或感测电极124在方向X或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图未示),而相邻感测单元SU之间的第一间距P1又大于驱动电极122或感测电极124在方向X或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因此第二间距P2小于第一间距P1。
请参考图1B,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网格导线M1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可定义为一第一宽度W1,各准直单元CU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可定义为一第二宽度W2,且第二宽度W2大于第一宽度W1,其中各准直单元CU的剖面形状例如为沿着基板102的法线方向V其宽度渐增或宽度渐减的形状,例如各准直单元CU的剖面形状为梯形,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元件140包括一个或多个准直单元CU,该一个或多个准直单元CU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及/或对应多条第二网格导线M2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也就是说,准直单元CU的数量及延伸方向可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将显示装置100所发出的光的出光角度调整在所设定的方向或角度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填充层150,填充层150覆盖准直元件140并填入准直单元CU之间的空隙,其中填充层150与绝缘层130可包含折射率相同或大致上相近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3,其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此变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中,绝缘层230具有开口,并且开口对应部分的发光单元LU,换句话说,绝缘层230在显示装置200的俯视方向上不重叠于发光单元LU。并且,准直元件140设置在绝缘层230上,至少一部分的绝缘层230位于准直元件140与触控感测元件12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层110及绝缘层230在剖面中包围触控感测元件120。详细而言,绝缘层230包括至少一绝缘单元IU,该至少一绝缘单元IU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各绝缘单元IU在基板102的法线方向V上大致上重叠并覆盖触控感测元件120中对应的第一网格导线M1并与显示层110接触,例如,绝缘单元IU可与显示层110中的保护层116接触,因此显示层110及各绝缘单元IU在剖面中包围对应的第一网格导线M1,且相邻的两个绝缘单元IU之间可彼此分离并曝露出部分发光单元LU的所在区域。另一方面,各准直单元CU可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并设置在对应的绝缘单元IU上,使各准直单元CU在显示装置200的俯视方向上可重叠于对应的第一网格导线M1与绝缘单元IU。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网格导线M1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第一宽度W1,各准直单元CU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可定义为第二宽度W2,且各绝缘单元IU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定义为第三宽度W3,其中第三宽度W3大于第二宽度W2,且第二宽度W2大于第一宽度W1,即W3>W2>W1,但不以此为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绝缘单元IU例如具有对应于准直单元CU的长条形状并覆盖至少部分的触控感测元件120,但不以此为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230包括多个开口而在显示装置200的俯视方向上呈网格状图案,此网格状的绝缘层230可大致对应触控感测元件120的网格结构M设置,此网格状的绝缘层230在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宽度大于所对应的网格结构M的第一网格导线M1或第二网格导线M2在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宽度。再者,绝缘层230的各开口可分别对应像素定义层114的多个第一开口OP1的其中一个,因此网格状的绝缘层230及显示层110在剖面中包围触控感测元件120的网格结构M(亦即包围第一网格导线M1及第二网格导线M2)。此外,各准直单元CU可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并设置在绝缘层230上,使各准直单元CU在显示装置200的俯视方向上重叠于对应的第一网格导线M1与一部分的绝缘层230。通过网格状的绝缘层230覆盖触控感测元件120的网格结构M,可对触控感测元件120提供较佳的保护,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4,其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此变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中,绝缘层330具有开口并且开口对应部分的发光单元LU,换句话说,绝缘层330在显示装置300的俯视方向上不重叠于发光单元LU。并且,显示层110及绝缘层330在剖面中包围触控感测元件120,且准直元件240及显示层110可包围至少一部份的绝缘层330。详细而言,绝缘层330包括至少一绝缘单元IU1,该至少一绝缘单元IU1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并在显示装置300的俯视方向上不重叠于发光单元LU,使绝缘单元IU1在显示装置300的俯视方向上重叠并覆盖于对应的第一网格导线M1,因此显示层110及绝缘单元IU1在剖面中包围触控感测元件120中对应的第一网格导线M1。并且,准直元件240可包括至少一准直单元CU1,该至少一准直单元CU1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并覆盖对应的绝缘单元IU1,使准直单元CU1在显示装置300的俯视方向上重叠于对应的第一网格导线M1与绝缘单元IU1,且准直单元CU1及显示层110包围对应的绝缘单元IU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格导线M1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第一宽度W1,准直单元CU1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定义为第四宽度W4,且绝缘单元IU1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可定义为第五宽度W5,其中第四宽度W4大于第五宽度W5,且第五宽度W5大于第一宽度W1,即W4>W5>W1,但不以此为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绝缘单元IU1例如具有对应于准直单元CU1的长条形状并覆盖至少部分的触控感测元件120,但不以此为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330包括多个开口而在显示装置300的俯视方向上呈网格状图案,此网格状的绝缘层330对应触控感测元件120的网格结构M设置,此网格状的绝缘层330在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宽度大于所对应的网格结构M的第一网格导线M1或第二网格导线M2在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宽度。绝缘层330的各开口可分别对应像素定义层114的多个第一开口OP1的其中一个,因此网格状的绝缘层330及显示层110在剖面中包围触控感测元件120的网格结构M(亦即包围第一网格导线M1及第二网格导线M2)。此外,各准直单元CU1分别对应多条第一网格导线M1的其中一条且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并覆盖对应的一部分的绝缘层330,使各准直单元CU1在显示装置300的俯视方向上重叠于对应的第一网格导线M1与一部分的绝缘层330,且各准直单元CU1及显示层110包围对应的一部份的绝缘层330。通过网格状的绝缘层330覆盖触控感测元件120的网格结构M,可对触控感测元件120提供较佳的保护,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
本揭露的显示装置并不限制于前述的实施例及变化实施例,且可有其他的不同实施例或变化实施例。为了简化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会以相同的符号标记。并且,为了较容易比对实施例间的差异,下文会详述不同实施例间的相异点且不再赘述相同的特征。
请参考图2、图5A与图5B。图5A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的显示装置沿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A与图5B所示,在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中,准直元件340在显示装置400的俯视方向上部分重叠于多个发光单元LU及触控感测元件120的网格结构M(亦即部分重叠于第一网格导线M1及第二网格导线M2)。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网格结构M的各第一网格导线M1分别沿着一第三方向D3延伸,且网格结构M的各第二网格导线M2分别沿着一第四方向D4延伸,其中第三方向D3不平行于第四方向D4,例如(但不限于)第三方向D3可大致上垂直于第四方向D4。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之间可具有一夹角θ1,第三方向D3与第二方向D2之间可具有一夹角θ2,第四方向D4与第一方向D1之间可具有一夹角θ3,且第四方向D4与第二方向D2之间可具有一夹角θ4,其中夹角θ1、夹角θ2、夹角θ3及夹角θ4的角度可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举例而言,如图5A所示,夹角θ1、夹角θ2及夹角θ4分别为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且夹角θ4为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度,但不以此为限。并且,准直元件340可包括多个准直单元CU2,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且各准直单元CU2在显示装置400的俯视方向上部分重叠于多个发光单元LU、第一网格导线M1以及第二网格导线M2。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元件340包括以一第二间距P2’配置的至少两个准直单元CU2,且显示层110包括以一第三间距P3配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LU,其中第二间距P2’小于前述的相邻感测单元SU之间的第一间距P1,且第二间距P2’小于第三间距P3。其中,第二间距P2’的测量方式可同前所述由相邻准直单元CU2的中心到中心或一侧边到同一侧边的最短距离。并且,第三间距P3的测量方式可例如为由其中一个发光单元LU的中心到相邻的另一个发光单元LU的中心的最短距离,亦可由其中一个发光单元LU的一侧边(例如此发光单元LU2中位于左下的侧边)到相邻的另一个发光单元LU的同一侧边(例如此另一发光单元LU中位于左下的侧边)的最短距离。因此,准直单元CU2可以密度较高的方式分布在显示装置400中,以将显示装置400所发出的光的出光角度调整在一角度范围内,亦即可以缩小显示装置400的视角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准直单元CU2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可定义为第六宽度W6,且第六宽度W6小于各第一网格导线M1的线宽或是最小宽度以及各第二网格导线M2的线宽或最小宽度,其中各准直单元CU2的剖面形状可例如为沿着基板102的法线方向V的宽度渐增或宽度渐减的形状,例如各准直单元CU2的剖面形状为梯形,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准直单元CU2与绝缘层130的表面130S之间可存在一间隔d,但不以此为限。
在此第二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制作完绝缘层130后不先施作准直元件340,而是先施作填充层150,再通过模具对填充层150进行压印以及固化制程而让填充层150产生至少一个凹槽,之后再将制作准直元件340的材料(例如有机材料)填入填充层150的凹槽中,再经过固化制程而可完成准直元件340,但不限于此。其中,固化制程可采用加热固化或是光照固化,但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6A与图6B。图6A为本揭露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显示装置沿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A与图6B所示,在本揭露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中,准直元件440在显示装置500的俯视方向上可部分重叠于第一网格导线M1及第二网格导线M2,且准直元件440在显示装置500的俯视方向上可不重叠于发光单元LU。详细而言,网格结构M的各第一网格导线M1可分别沿着一第五方向D5延伸,且网格结构M的各第二网格导线M2可分别沿着一第六方向D6延伸,其中第五方向D5不同于第六方向D6,例如第五方向D5不平行且不垂直于第六方向D6。第五方向D5与第一方向D1之间可具有一夹角θ5,第五方向D5与第二方向D2之间可具有一夹角θ6,第六方向D6与第一方向D1之间可具有一夹角θ7,且第六方向D6与第二方向D2之间可具有一夹角θ8,其中夹角θ5、夹角θ6、夹角θ7及夹角θ8的角度可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举例而言,如图6A所示,夹角θ5、夹角θ6及夹角θ8分别为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且夹角θ7为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度,但不以此为限。并且,准直元件440包括至少一准直单元CU3,该至少一准直单元CU3可呈弯折地并大致上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各准直单元CU3在显示装置500的俯视方向上可部分重叠于第一网格导线M1及第二网格导线M2,同一个准直单元CU3可重叠于多个第一网格导线M1及多个第二网格导线M2的其中一部分。再者,各准直单元CU3在显示装置500的俯视方向上可不重叠于发光单元LU。因此,准直单元CU3可将显示装置500所发出的光的出光角度调整在一角度范围内。
综上所述,根据本揭露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触控感测元件、绝缘层以及准直元件的设置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可使显示装置具有隐私性或视角可控以及触控的功能,其中隐私性功能例如提供具有窄视角范围的显示效果,进而可改善使用显示装置的便利性或安全性。并且,通过设置准直元件以调整或限制显示装置所发出的光的出光角度,可使出光角度大致上集中在一角度范围内,而可使得显示装置所发出的光具有较窄的视角范围。此外,通过将准直元件设置在绝缘层上,可使准直元件具有较佳的附着性,因此可改善显示装置中元件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揭露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揭露,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揭露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揭露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揭露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层;
一触控感测元件,设置在该显示层上;
一绝缘层,设置在该触控感测元件及该显示层上;以及
一准直元件,设置在该绝缘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是由一有机材料所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层及该绝缘层包围至少部分该触控感测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元件在该显示装置的一俯视方向上重叠于该准直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元件包括以一第一间距配置的至少两个感测单元,该准直元件包括以一第二间距配置的至少两个准直单元,且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层包括以一第三间距配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且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元件包括一驱动电极以及一感测电极,且该感测电极与该驱动电极绝缘。
CN202110187690.6A 2021-02-18 2021-02-18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967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7690.6A CN114967953A (zh) 2021-02-18 2021-02-18 显示装置
US17/577,395 US20220261106A1 (en) 2021-02-18 2022-01-18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7690.6A CN114967953A (zh) 2021-02-18 2021-02-18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953A true CN114967953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800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7690.6A Pending CN114967953A (zh) 2021-02-18 2021-02-1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1106A1 (zh)
CN (1) CN11496795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7026B1 (ko) * 2016-07-01 2023-06-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670075B1 (ko) * 2019-07-24 2024-05-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형 터치 센서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61106A1 (en)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3628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10956900A (zh) 显示装置
CN112639936A (zh) 透明显示装置、带透明显示装置的玻璃板、带透明显示装置的夹层玻璃以及移动体
CN111599908B (zh) 发光装置以及制造发光装置的方法
KR20190114767A (ko) 타일형 전자 장치
TW202111982A (zh) 顯示裝置
US20210066640A1 (en) Protective window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26285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device
KR102515399B1 (ko) 배선 필름 및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US10546537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display drivers arranged on edge thereof
KR20200052167A (ko) 폴더블 표시장치
EP4180258A1 (en)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4967953A (zh) 显示装置
CN113888956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2024012201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46878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506947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1014908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TWI835104B (zh) 顯示裝置
US2023027511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4014277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70079156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6543650A (zh) 拼接装置
KR102448361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7079541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