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7936A - 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936A
CN114967936A CN202210760805.0A CN202210760805A CN114967936A CN 114967936 A CN114967936 A CN 114967936A CN 202210760805 A CN202210760805 A CN 202210760805A CN 114967936 A CN114967936 A CN 114967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
main board
wearable
interaction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08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文锦
张佳宁
张道宁
张帅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y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y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y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y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08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7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7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4Hand-worn 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e.g. data glo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穿戴式交互装置包括:手指环,可套在第一手指上;下壳体,下壳体具有腔体,且,下壳体上设置有第通孔;主板支架,主板支架容纳在腔体中,且使得手指环通过第一通孔穿过腔体;主板,主板装配在主板支架上;惯性测量单元,设置在主板上,用于感应第手指的姿态并产生输出;上壳体,覆盖在主板上并与下壳体对接固定;触控面板,用于感应第二手指在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动作并产生输出;功能按键,用于接受第三手指的按压动作并产生输出;数据处理芯片,用于对惯性测量单元、触控面板、功能按键的至少其输出进行处理以生成交互控制指令,从而简化了交互设备的结构和体积,且增加了交互的可操控性。

Description

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在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中,常用的人机交互设备为手柄,在使用时,用户手握手柄,并操作手柄,以产生各种交互动作,但是手柄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可操控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以克服或者缓解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一种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手指环,可套在第一手指上;
一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腔体,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一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容纳在所述腔体中,且使得所述手指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腔体;
一主板,所述主板装配在所述主板支架上;
一惯性测量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板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手指的姿态并产生输出;
一上壳体,覆盖在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固定;
触控面板,用于感应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动作并产生输出;
功能按键,用于接受第三手指的按压动作并产生输出;
数据处理芯片,用于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所述触控面板、所述功能按键的至少其一输出进行处理以生成交互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环的内侧面中设置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接结构点,所述主体支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卡接结构点,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点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点卡接,以将所述主板支架容纳在所述腔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贯穿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主板支架的下端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贯穿所述腔体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的一第二通孔,以使得所述手指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点,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点,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点与第二定位结构点连接并形成一凹凸连接,再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点连接形成另一凹凸连接,以使所述手指环穿过所述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点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点为通孔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置有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数据处理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面板电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功能按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内侧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靠近边缘的部分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若干个定位柱插入到所述若干个定位孔中,以使得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卡接以使得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功能按键安装在所述第三通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下端面的边缘设置有卡脚,通过所述卡脚卡在所述上壳体的内侧边缘侧,以使得所述触控面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弹性按键,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下方,且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电连接,用于接受所述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按压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下方,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下方,所述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上按压时,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被挤压,以使得所述触控面板被按下,所述第二手指离开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被释放,以使得所述触控面板被复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设置在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电连接,用于将所述交互控制指令无线传输给对端交互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充电电池以充电触点,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充电触点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且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所述主板支架的侧面设置有电池固定架,所述充电电池通过所述电池固定架固定在所述主板支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磁吸结构,装配在所述主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充电触点左右两侧,所述充电触点通过所述磁吸结构产生的磁吸力自动与所述充电盒形成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之间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充电触点通孔以及两个磁吸结构通孔,所述两个充电触点通孔位于所述两个磁吸结构通孔之间,每个充电触点穿过一个充电触点通孔,每个磁吸结构通孔中装配一个磁吸结构,以充电时,所述充电触点通过所述磁吸结构产生的磁吸力自动与所述充电盒形成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输出为手指姿态数据,所述触控面板的输出为手指触控数据,所述功能按键的输出为手指按压数据。
20.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穿戴交互装置中惯性测量单元、触控面板、功能按键的至少其一输出,生成交互控制指令;
传输所述交互控制指令给对端交互装置,以使得所述对端交互装置基于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与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进行交互。
21.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端交互装置接收来自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的交互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交互控制指令,所述对端交互装置与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进行交互。
22.一种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以及对端交互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下壳体具有腔体,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主板支架容纳在所述腔体中,且使得手指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腔体;所述主板装配在所述主板支架上;惯性测量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板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手指的姿态并产生输出;上壳体覆盖在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固定;触控面板感应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动作并产生输出;功能按键接受第三手指的按压动作并产生输出;数据处理芯片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所述触控面板、所述功能按键的至少其一输出进行处理以生成交互控制指令,且,该手指环又可以套在第一手指上,从而简化了交互设备的结构和体积,且增加了交互的可操控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穿戴式交互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与主板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对接固定实现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F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下壳体具有腔体,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主板支架容纳在所述腔体中,且使得手指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腔体;所述主板装配在所述主板支架上;惯性测量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板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手指的姿态并产生输出;上壳体覆盖在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固定;触控面板感应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动作并产生输出;功能按键接受第三手指的按压动作并产生输出;数据处理芯片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所述触控面板、所述功能按键的至少其一输出进行处理以生成交互控制指令,且,该手指环又可以套在第一手指上,从而简化了交互设备的结构和体积,且增加了交互的可操控性。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穿戴式交互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其包括:一手指环101、一下壳体102、一主板支架103、一主板104、一惯性测量单元105、一上壳体106、触控面板107、功能按键108、数据处理芯片109。其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指环101可套在第一手指上;可选地,所述手指环101的内侧面中设置有螺纹111。所述第一手指比如为用户的食指,具体可套在所述食指的第二节位置上。当然,此处,仅仅是以食指为例进行说明,并非唯一性限定,比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手指的大小和操作习惯,使用其他手指。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指环101包括可以实现将穿戴式交互装置套在所述第一手指上的所有形态,其大小和具体的形态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02具有腔体112,且,所述下壳体10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2;可选地,所述下壳体102的下端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贯穿所述腔体112的所述第一通孔122。
所述主板支架103容纳在所述腔体112中;参见图1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与主板支架的配合示意图;所述腔体112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接结构点1121,所述主板支架103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卡接结构点1131,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点1131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点1121卡接,以将所述主板支架103容纳在所述腔体112中。比如若干个第一卡接结构点1121设置在所述腔体内表面的左右两侧,若干个第二卡接结构点1131设置在所述主板支架103外表面的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103的型态与所述下壳体102内腔的型态匹配,再通过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点1131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点1121卡接,从而稳固地将所述主板支架103容纳在所述腔体112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点1121和第二卡接结构点1131的具体数量和结构根据应用场景确定,不做特别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103的下端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贯穿所述腔体112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22对齐的一第二通孔123,以使得所述手指环10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22、所述第二通孔123穿过所述腔体112,从而将所述手指环101稳固地装配在所述下壳体102上,避免使用过程发生晃动。
可选地,再参见图1A所示,所述手指环10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点1211,所述第二通孔12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点1231,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点1211与第二定位结构点1231连接并形成一凹凸连接,以使所述手指环101穿过所述腔体112,从而通过凹凸连接的方式实现了手指环101的稳固固定,同时简化了结构设计,当需要更换手指环时,便于拆卸和重新安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点1211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点1231为通孔结构,从而形成所述凹凸连接时,凸起结构插入到通孔结构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104装配在所述主板支架103上,再通过所述上壳体106覆盖在所述主板104上并与所述下壳体102对接固定,从而使得所述主板104稳固地装配在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5设置在所述主板104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手指的姿态并产生输出;示例性地,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5可以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所述加速度计感应第一手指的运动行为,所述陀螺仪感应所述运动行为的运动状态,以感应所述第一手指的姿态并产生输出。具体地,惯性测量单元105为三自由度传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手指的姿态可以由第一手指本身的动作引起,也可以由腕部的动作引起,所述动作包括但但不限于为晃动动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06覆盖在所述主板104上并与所述下壳体102对接固定;可选地,参见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关系结构示意图;如图1C所示,所述上壳体106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6以及第二容纳腔126,所述第一容纳腔116中设置有第一柔性电路板116',所述第二容纳腔126中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126',所述数据处理芯片109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6'与所述触控面板107电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26'与所述功能按键108电连接。
可选地,参见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对接固定实现示意图;所述下壳体102的内侧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132,所述上壳体106的下端面靠近边缘的部分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136,所述若干个定位柱136插入到所述若干个定位孔132中,以使得所述上壳体106与所述下壳体102对接固定。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位孔和定位柱不但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也可以一并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在结构尽可能简单的前提下,使得所述上壳体106与所述下壳体102对接固定。
可选地,参见图1D,所述下壳体102与所述上壳体106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一卡合结构142。再参见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上壳体106与所述下壳体102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146,所述第一卡合结构142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146卡接以使得所述上壳体106与所述下壳体102对接固定。
具体地,在一应用场景中,可以同时设置上述定位孔132、定位柱136、第一卡合结构142、第二卡合结构146,定位孔132与定位柱136配合,主要起到定位的作用,第一卡合结构142与第二卡合结构146配合,主要起到对接固定的作用,从而提高所述上壳体106与所述下壳体102对接固定的稳固性,避免穿戴式交互装置跌落时,所述上壳体106与所述下壳体102脱离。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可以为一卡勾,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可以为一卡槽,通过卡勾卡在所述卡槽中实现所述上壳体106与所述下壳体102的对接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可以为结构,只要可以起到所述上壳体106与所述下壳体102对接固定的作用即可。另外,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和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的数量和具体设置位置不做特别限定。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F,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其中,所述触控面板107用于感应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107上的触控动作并产生输出;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手指可以为拇指,比如与作为上述第一手指的食指在同一手掌上的拇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除拇指外的其他手指。
可选地,所述触控面板107下端面的边缘设置有卡脚127,通过所述卡脚127卡在所述上壳体106的内侧边缘侧,以使得所述触控面板107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06中,同时形成可接受第二手指触控的裸露状态。
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将穿戴式交互装置通过手指环带在食指上,再通过同一手掌的拇指进行触控,从而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使用,提高了操控的便利性。
具体地,所述触控面板107可以是电容式触控面板,也可以是电阻式或者红外式触控面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按键108用于接受第三手指的按压动作并产生输出;所述第三手指可以为便于按压所述功能按键108的任一手指,比如具体可以与所述第二手指为同一手指,具体比如为拇指。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除拇指外的其他手指。
所述数据处理芯片109用于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5、所述触控面板107、所述功能按键108的至少其一输出进行处理以生成交互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5的输出为手指姿态数据,所述触控面板107的输出为手指触控数据,所述功能按键108的输出为手指按压数据,对应地,所述数据处理芯片109用于对手指姿态数据、手指触控数据、手指按压数据中至少其一进行处理以生成交互控制指令。
此处,需要说明的,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5、所述触控面板107、所述功能按键108中哪个结构件的输出进行处理,具体根据应用场景对交互功能的需求来确定。
可选地,再参见图1F,所述触控面板107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17,所述功能按键108安装在所述第三通孔117中,从而简化了结构设计,同时保证了结构的紧凑性。
可选地,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弹性按键110,再参见图1A,该弹性按键110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107下方,且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26'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109电连接,用于接受所述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107上的按压动作,从而也可以基于触控面板和弹性按键的组合产生手指按压数据,以产生交互控制指令。
可选地,再参见图1C,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6'连接有第一弯折部116”,所述第一弯折部116”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6'下方,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26'连接有第二弯折部126”,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26'下方,所述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107上按压时,所述第一弯折部116”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被挤压,以使得所述触控面板107被按下,所述第二手指离开所述触控面板107时,所述第一弯折部116”和所述第二弯折部126”被释放,以使得所述触控面板107被复位。
可选地,第一弯折部116”和第二弯折部126”比如包括多个弯折段。当然,本实施例中示意的第一弯折部116”和第二弯折部126”仅仅是示例,并非唯一性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是通过自身形变保证所述触控面板107被按下以及复位的任意结构形态。
可选地,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主板104上,并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109电连接,用于将所述交互控制指令无线传输给对端交互装置。示例性地,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通讯模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模块还可以为红外通讯模块。
可选地,再参见图1A,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充电电池120以充电触点130,所述充电电池120与所述主板104连接,所述充电触点130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且与所述充电电池120电连接,所述充电触点裸露,以可与充电盒形成电连接并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地,再参见图1A,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磁吸结构140,装配在所述主板支架103上,并位于所述充电触点130左右两侧,所述充电触点130通过所述磁吸结构140产生的磁吸力自动与所述充电盒形成电连接。示例性地,所述磁吸结构比如具体为磁铁。
可选地,再参见图1B,所述主板104之间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充电触点通孔130'以及两个磁吸结构通孔140',所述两个充电触点通孔130'位于所述两个磁吸结构通孔140'之间,每个充电触点130穿过一个充电触点通孔130',每个磁吸结构通孔140'中装配一个磁吸结构140,以充电时,所述充电触点130通过所述磁吸结构140产生的磁吸力自动与所述充电盒形成电连接。
可选地,再参见图1B,所述主板支架103的侧面设置有电池固定架143,所述充电电池120通过所述电池固定架143固定在所述主板支架103上,并位于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对接形成的空间中,从而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凑性。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包括:
S201、根据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穿戴交互装置中惯性测量单元、触控面板、功能按键的至少其一输出,生成交互控制指令;
S202、传输所述交互控制指令给对端交互装置,以使得所述对端交互装置基于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与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进行交互。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包括:
S301、对端交互装置接收来自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的交互控制指令;
S302、基于所述交互控制指令,所述对端交互装置与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进行交互。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401,以及对端交互装置40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与所述对端交互装置之间交互的具体实现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灵活定义。比如,所述对端交互装置可以为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头显,电脑,手机,车机等。
在具体应用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
若所述数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手指触控数据的坐标判定所述触控动作是纵向滑动,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为翻页指令(比如实现浏览器页面的上下滑动),或者视频切换指令(比如实现短视频的切换);
若所述数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手指触控数据的坐标判定所述触控动作是横向滑动,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为菜单切换指令(比如实现应用程序中菜单的切换);
若所述数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手指触控数据的坐标判定所述触控动作是点击动作,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为功能确认指令(比如实现应用程序中某个功能的切换);
若所述数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手指触控数据的坐标判定所述触控动作是按压动作,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为选择虚拟物品指令,且通过所述手指触控数据的持续时间,判定所述按压动作为持续状态,且所述数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手指姿态数据判定所述第一手指在移动,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为虚拟物品移动指令(比如应用到VR/AR中,控制虚拟物品的移动);
若所述数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手指触控数据的坐标判定所述触控动作是点击动作,且所述数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手指姿态数据判定所述第一手指在转动,若所述点击动作先于所述转动,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为页面切换指令(比如实现浏览器页面的上下滑动,比如实现短视频的切换);若所述点击动作晚于所述转动,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为应用打开指令(比如快速打开音乐应用、地图应用);
若所述功能按键被按压,生成手指按压数据,若根据所述手指按压动作数据的持续时间,判断所述按压动作是单击还是长按;若所述按压动作是单击,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为返回控制指令,若所述按压动作是长按,则所述交互控制指令包括校正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姿态的姿态校正指令,和/或,调整显示画面方向的画面调整指令。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合应用场景对交互控制指令进行示例性说明,并非限定只能存在上述有限的情形,实际上,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对交互控制指令进行针对性调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手指环,可套在第一手指上;
一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腔体,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一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容纳在所述腔体中,且使得所述手指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腔体;
一主板,所述主板装配在所述主板支架上;
一惯性测量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板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手指的姿态并产生输出;
一上壳体,覆盖在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固定;
触控面板,用于感应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动作并产生输出;
功能按键,用于接受第三手指的按压动作并产生输出;
数据处理芯片,用于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所述触控面板、所述功能按键的至少其一输出进行处理以生成交互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贯穿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主板支架的下端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贯穿所述腔体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的一第二通孔,以使得所述手指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内侧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靠近边缘的部分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若干个定位柱插入到所述若干个定位孔中,以使得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卡接以使得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弹性按键,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下方,且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电连接,用于接受所述第二手指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按压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设置在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电连接,用于将所述交互控制指令无线传输给对端交互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充电电池以充电触点,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充电触点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且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戴式交互装置还包括:磁吸结构,装配在所述主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充电触点左右两侧,所述充电触点通过所述磁吸结构产生的磁吸力自动与所述充电盒形成电连接。
9.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穿戴交互装置中惯性测量单元、触控面板、功能按键的至少其一输出,生成交互控制指令;
传输所述交互控制指令给对端交互装置,以使得所述对端交互装置基于所述交互控制指令与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进行交互。
10.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端交互装置接收来自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的交互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交互控制指令,所述对端交互装置与所述穿戴式交互装置进行交互。
CN202210760805.0A 2022-06-30 2022-06-30 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Pending CN114967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0805.0A CN114967936A (zh) 2022-06-30 2022-06-30 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0805.0A CN114967936A (zh) 2022-06-30 2022-06-30 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936A true CN114967936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67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0805.0A Pending CN114967936A (zh) 2022-06-30 2022-06-30 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79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6081B2 (ja) 端末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40176B2 (ja) 入力装置、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ハンドヘルド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20180167604A1 (en) Camera device
EP2039398B1 (en) Imaging apparatus
EP3348316A1 (en) Accessory device
US860839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US20090262074A1 (en) Controlling and accessing content using motion processing on mobile devices
WO2005107906A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game controller
US10354816B2 (en) Operating device
EP3518084B1 (en) Patch type controller
JP4940294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操作デバイス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EP3391947B1 (e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put device
EP3513272B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input device
KR20070024657A (ko) 선택가능한 데이터 요소의 단말기로의 촉각-제어 전송을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JP2002328762A (ja) キーボードユニット
RU80036U1 (ru) Манипулятор для ввода информации
CN217982317U (zh) 穿戴式交互控制器
CN114967936A (zh) 穿戴式交互装置、及其方法、交互系统
JP2002297284A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2011170585A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KR102514401B1 (ko) 액세서리 장치를 장착할 수 있는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9298286B2 (en) Finger control device
JP5922000B2 (ja) 携帯端末
EP2360555B1 (en) Operation device
CN217982318U (zh) 穿戴式交互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