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7309A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309A
CN114967309A CN202210158445.7A CN202210158445A CN114967309A CN 114967309 A CN114967309 A CN 114967309A CN 202210158445 A CN202210158445 A CN 202210158445A CN 114967309 A CN114967309 A CN 114967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curve
laser beam
projector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84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山相朔
田村觉
大井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Fukuyama Las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Fukuyama Las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Fukuyama Las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rp Fukuyama Las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67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3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29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scanning a light beam on the display scre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8Homogenising, shaping of the illumination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1Scanning systems with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flecting means, e.g. raster or XY scan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52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shaping the light b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64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1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dichroic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5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having sequential partially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投影仪具有:激光光源;整形部,其对所述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整形;以及扫描部,其对通过所述整形部整形后的激光束在屏幕上进行二维扫描,所述投影仪构成为:在从所述激光束的光学出射面到所述屏幕的距离一定的状况下,所述激光光源和所述整形部使用与从所述扫描部到所述激光束的光束腰的所述激光束的前端细部分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所述激光束的前端,执行所述激光束在所述屏幕上的二维扫描。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开发了使用激光束的投影仪。例如,在下述的日本国特开2017-125942号公报公开了这样的投影仪。该投影仪具有:激光光源;整形部,其将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整形为激光束;以及扫描部,其将由整形部整形后的激光束在屏幕上进行二维扫描。
发明内容
上述的投影仪在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可变的状况下使用。因此,仅将光束尺寸随着远离光学出射面而变大的部分的激光束投影到屏幕上。由此,即使投影仪与屏幕之间没有距离,也能够将图像投影到屏幕上。
但是,并未将光束尺寸随着远离光学出射面而变小的部分的激光束投影到屏幕上。因此,上述投影仪具有设计的限制。因此,例如产生如下问题。
当使用上述投影仪将图像投影到屏幕上时,激光束入射到屏幕上的各像素的入射角不同。因此,存在屏幕上的各像素的激光束的光斑尺寸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差变得相当大这样的情况。因此,寻求用于实现屏幕上的各像素的光斑尺寸,即像素的大小的均匀化的技术。
由此可知,在仅使用光束尺寸随着远离光学出射面而变大的部分的激光束的情况下,对投影仪的设计有限制,因此产生各种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由设计的限制引起的各种问题的投影仪。
本发明一方面的投影仪包括:激光光源;整形部,其对所述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整形;以及扫描部,其对通过所述整形部整形后的激光束在屏幕上进行二维扫描,所述投影仪构成为:在从所述激光束的光学出射面到所述屏幕的距离一定的状况下,所述激光光源和所述整形部使用与从所述扫描部到所述激光束的光束腰的所述激光束的前端细部分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所述激光束的前端,执行所述激光束在所述屏幕上的二维扫描。
本发明一方面的投影仪包括:激光光源;整形部,其对所述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整形;扫描部,其将由所述整形部整形后的激光束在屏幕上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二维扫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激光光源以及所述整形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各个方向上满足以下预定的条件,所述预定的条件是:将所述激光束的入射角最小且所述激光束的投影距离最小的所述屏幕上的位置作为第一像素,将所述激光束的入射角最小且所述激光束的投影距离最大的所述屏幕上的位置作为第二像素,将所述激光束的入射角最大且所述激光束的投影距离最小的所述屏幕上的位置作为第三像素,将所述激光束的入射角最大且所述激光束的投影距离最大的所述屏幕上的位置作为第四像素时,表示所述激光束的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具有减少部分,所述减少部分描绘为随着所述投影距离变大,所述光束尺寸变小,所述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线以与由以下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以及第四曲线包围的特定区域重叠的方式描绘,所述第一曲线表示关于假设所述屏幕上的全部像素的大小相同时,从所述第一像素到所述第二像素的1-2像素列的所述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的关系,所述第二曲线表示关于假设所述屏幕上的所有像素的大小相同时,从所述第二像素至所述第四像素的2-4像素列的所述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三曲线表示关于假设所述屏幕上的全部像素的大小相同时,从所述第四像素到所述第三像素的4-3像素列的所述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的关系,所述第四曲线表示关于假设所述屏幕上的所有像素的大小相同时,从所述第三像素到所述第一像素的3-1像素列的所述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之间的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扫描的轨迹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从光学出射面到屏幕上的各像素的投影距离、激光束相对于屏幕上的各像素的入射角以及与屏幕的各像素对应的光束尺寸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光束尺寸与投影距离的关系的曲线。
图5是用于说明光束尺寸与光斑尺寸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光斑尺寸与投影距离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光斑尺寸与投影距离的关系的曲线。
图8是表示各实施方式中公共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图,是沿着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观察投影仪及屏幕时的投影仪及屏幕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图,是沿着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观察投影仪及屏幕时的投影仪及屏幕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与由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以及第四曲线包围的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与由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以及第四曲线包围的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侧面图,是沿着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观察投影仪以及屏幕时的投影仪以及屏幕的侧面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图,是沿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观察投影仪和屏幕时的投影仪和屏幕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与由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以及第四曲线包围的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与由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以及第四曲线包围的区域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另外,关于附图,对相同或同等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果不需要,则不重复对相同或同等的要素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投影仪PR具备多个激光光源1、多个光学系统23以及扫描部4。多个激光光源1与多个光学系统23以1对1的关系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出射的激光束LB是平面,并且投影到构成长方形的屏幕S的各像素。在本实施方式中,屏幕S表示激光束LB的投影面,并不表示实际的物体。屏幕S也可以形成在悬挂膜材的表面、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表面、或者桌子的上表面等任何物体表面上。
多个激光光源1包括红色激光光源1R、绿色激光光源1G以及蓝色激光光源1B。红色激光光源1R、绿色激光光源1G以及蓝色激光光源1B分别由发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特定波长范围内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构成。但是,构成多个激光光源1的各激光光源并不限定于红色激光光源1R、绿色激光光源1G以及蓝色激光光源1B,只要投影仪PR能够在屏幕S上显示图像,则可以发出任意颜色的激光。此外,多个激光光源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三个,只要投影仪PR能够在屏幕S上显示图像,则可以是几个。
多个光学系统23分别包含多个整形部2,该多个整形部2通过将从多个激光光源1分别发出的多个激光整形为平行光线,从而生成激光束LB。多个整形部2包括红色准直透镜2R、绿色准直透镜2G以及蓝色准直透镜2B。另外,红色准直透镜2R、绿色准直透镜2G以及蓝色准直透镜2B分别作为通过将激光整形为平行光线而生成激光束的整形部而发挥功能。
此外,光学系统23包括合波部3,该合波部3将多个激光束合波而生成从光学出射面LOP出射的激光束LB。合波部3包括红色分色镜3R、绿色分色镜3G以及蓝色分色镜3B。因此,通过合成多个激光束的颜色,能够制作期望的颜色。
若单独观察从红色激光光源1R、绿色激光光源1G以及蓝色激光光源1B分别发出的光的光路,则多个光学系统23包含红色光学系统、绿色光学系统以及蓝色光学系统。红色光学系统包括红色准直透镜2R以及红色分色镜3R。绿色光学系统包括绿色准直透镜2G以及绿色分色镜3G。蓝色光学系统包括蓝色准直透镜2B以及蓝色分色镜3B。另外,多个光学系统23具备作为具有红、绿、蓝各波长的激光束LB所共用的光学系统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镜33以及菲涅耳透镜34。
菲涅耳透镜34用于校正扫描线,投影仪PR也可以不具有其的情况。
红色准直透镜2R、绿色准直透镜2G以及蓝色准直透镜2B分别对红色激光光源1R发出的红色激光、绿色激光光源1G发出的绿色激光以及蓝色激光光源1B发出的蓝色激光进行整形。由此,红色准直透镜2R、绿色准直透镜2G及蓝色准直透镜2B分别生成红色的激光束、绿色的激光束及蓝色的激光束。
蓝色分色镜3B反射蓝色的激光束。绿色分色镜3G反射绿色的激光束,但透射蓝色的激光束。红色分色镜3R反射红色的激光束,但透射蓝色及绿色的激光束。因此,红色分色镜3R、绿色分色镜3G以及蓝色分色镜3B将红色的激光束、蓝色的激光束以及绿色的激光束合波。另外,红色的激光束、绿色的激光束以及蓝色的激光束通过在合波部3进行合波而成为一个激光束LB。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合波部3合波的多个激光束是红色的激光束、绿色的激光束以及蓝色的激光束。但是,在合波部3进行合波的多个激光束并不限定于这些激光束,只要具有相互不同的峰值波长,则可以是任意的激光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红色分色镜3R、绿色分色镜3G以及蓝色分色镜3B是一体化的棱镜。但是,红色分色镜3R、绿色分色镜3G以及蓝色分色镜3B也可以分别独立地设置。
由此可知,多个整形部2分别对由多个激光光源1发出的激光进行整形,并生成激光束LB。激光束LB从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出射到投影仪PR的外部。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是投影仪PR内的光学系统23的最外侧的表面。
如图2所示,扫描部4沿屏幕S上的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及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对通过多个整形部2整形后的激光束LB进行二维扫描。扫描部4通过使MEMS镜33微小振动而执行二维扫描。
由此,例如,激光束LB的投影位置以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沿着假想的像素列在长方形的屏幕S上从一端的像素到另一端的像素的方式移动。然后,激光束LB的投影位置以在长方形的屏幕S上沿着假想的像素列从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错开一个像素量的另一端的像素到一端的像素的方式移动。
激光束LB的投影位置通过上述的X轴方向上的扫描部4的往复扫描、以及上述的Y轴方向上的扫描部4的依次行进扫描,移动长方形的屏幕S上的矩阵状的全部像素群。
如图3及图4所示,为了使像素PX的大小大致一致,从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参照图1)到屏幕S的投影距离DS越长,激光束LB相对于屏幕S的入射角θ越大,且光束尺寸BS越小。换言之,从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参照图1)到屏幕S的投影距离DS越短,激光束LB相对于屏幕S的入射角θ越小,且光束尺寸BS越大。
优选的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及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多个激光束LB、例如红色激光束、绿色激光束及蓝色激光束的各自的光束腰的位置相同。由此,能够在屏幕S上的各像素Px中使红色激光束、绿色激光束以及蓝色激光束的各自的大小大致一致。因此,能够将各像素PX的整体的颜色控制为期望的颜色。
图5表示关于沿着光轴OA行进的激光束LB,光束尺寸BS、光斑尺寸SS以及向屏幕S的入射角θ的关系。如图5所示,与激光束LB的光轴OA垂直的假想平面的宽度是光束尺寸BS。屏幕S上的激光束LB的投影区域是像素PX。像素PX的宽度是光斑尺寸SS。光轴OA与屏幕S的法线所成的角是激光束LB向屏幕S的入射角θ。
在与X轴方向(第一方向)和Y轴方向(第二方向)分别对应的方向上,光束尺寸BS由与光轴OA垂直的激光束LB的截面的宽度表示。例如,在激光束LB的截面为圆形的情况下,是圆的直径。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各个方向上,光斑尺寸SS是投影在屏幕S上的激光束LB的投影面的宽度,即像素PX的宽度。具体而言,如果激光束LB的光轴OA相对于屏幕S的入射角θ被确定,则光斑尺寸SS即像素PX的大小由光束尺寸BS/COSθ表示。
如图6及图7所示,若从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出射的激光束LB的沿着光轴OA的距离即投影距离DS变大,则具有光斑尺寸SS即像素PX的尺寸变小的部分。由图6和图7可知,激光束LB具有光束尺寸BS最小的光束腰BW。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如后述那样,使用与光束腰BW相比距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近的部分的激光束LB。换言之,随着光束尺寸BS从光学出射面LOP远离,使用较小的部分的激光束LB。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与比较例的投影仪不同,在该比较例中,仅使用光束尺寸BS随着远离光学出射面LOP而较大的部分的激光束LB。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在投影仪PR与屏幕S之间的位置关系被固定的状况下使用。即,在激光束LB的从光学出射面LOP到屏幕S的距离一定的条件下使用。如上所述,屏幕S也可以形成在悬挂膜材的表面、壁面、桌子的上表面等任何物体表面上。
此外,激光光源1以及整形部2使用与从扫描部4到激光束LB的光束腰BW的激光束LB的前端细部分T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的激光束LB的前端E,来执行激光束LB在屏幕S上的二维扫描。该情况下的二维扫描意味着激光束LB的前端E以描划屏幕S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所包含的多个像素PX的各个的方式移动。换言之,激光光源1以及整形部2将与从扫描部4到激光束LB的光束腰BW的激光束LB的前端细部分T中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的激光束LB的前端E,投影到屏幕S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即,与随着离开投影仪PR而光束尺寸BS变小的圆锥状部分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的激光束LB的前端E被投影到屏幕S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由此,能够解决因设计的限制而引起的各种问题。上述多个激光束LB的前端E也可以是从扫描部4到激光束LB的光束腰BW之间的任意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屏幕S上的激光束LB的前端E的多个截面各自的形状(与图5的像素PX的形状相同)根据屏幕S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上的多个像素PX各自的位置而不同。
与激光束LB的光束尺寸BS逐渐变大的部分的多个位置截面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激光束LB的前端E,也可以投影到屏幕S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该情况下的多个激光束LB的前端的截面只要是与激光束LB的光束腰BW相比距扫描部4的距离更大的多个位置的截面,也可以是任意的多个位置的截面。此外,多个激光束LB的前端的截面的形状分别根据屏幕S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多个像素PX的各自的位置而不同。
优选激光光源1以及整形部2仅使用与从扫描部4到激光束LB的光束腰BW的激光束LB的前端细部分T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的激光束LB的前端,执行激光束LB在屏幕S上的二维扫描。该情况下的二维扫描意味着激光束LB的前端E以描划屏幕S上的全部区域所包含的全部像素PX的每一个的方式移动。换言之,优选激光光源1和整形部2仅将与从扫描部4到激光束LB的光束腰BW的激光束的LB的前端细部分T中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的激光束LB的前端E投影到屏幕S上。即,更优选激光光源1以及整形部2构成为,将与前端细部分T中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的激光束LB的前端E投影到屏幕S上的全部区域。另外,屏幕S上的多个激光束LB的前端E的形状(与图5的像素PX的形状相同)的各个根据屏幕S上的所有区域的多个像素PX的各自的位置而不同。由此,如后所述,在想要在从与屏幕S相对的位置偏离的位置设置投影仪PR的情况下,用于实现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的设计变得更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部4以屏幕S的轮廓成为长方形的方式扫描激光束LB。但是,屏幕S的轮廓也可以是长方形以外的任何轮廓。
图8表示用于说明投影仪PR与屏幕S的关系的各要素。图8的各要素的定义将后述。图9~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的位置与屏幕的位置的关系的图。图9~图11内的由点A、点B、点D以及点C确定的特定区域ABDC是以下的考虑的对象。另外,特定区域ABDC呈长方形。
如图9~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如下定位。将连结长方形DD’D”D”’的相对的短边的中点彼此的直线设为第一假想直线。将连结长方形DD’D”D”’的相对的长边的中点彼此的直线设为第二假想直线。光学出射面LOP被设置在从作为第一假想直线与第二假想直线的交点(0,0)的点A起与作为长方形DD’D”D”’内的区域的屏幕S垂直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长方形DD’D”D”’由沿逆时针方向排列的线段D-D’、线段D’-D”、线段D”-D”’以及线段D”’-D确定。本实施方式的“短边”由线段D-D’或线段D”-D”’确定。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假想直线”由X轴确定。本实施方式的“长边”由线段D’-D”或D”’-D确定。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假想直线”由Y轴确定。
图8~图11所示的条件下,关系式在下一数1~数8中成立。
[数1]
屏幕尺寸(水平):lH
屏幕尺寸(垂直):lV
RH:水平分辨率
RV:垂直分辨率
在上述的屏幕S的情况下,1像素PX的大小(光斑尺寸SS)如下。所有像素PX的大小相同。
当像素地址为(n,m)时,根据分辨率RH、RV
(n,m)n=1,2,…,RH,m=1,2,…,RV
长方形的屏幕S的对角线的交点设为原点(0,0)时的像素PX地址(n,m)在投影面上的位置坐标(xn,ym)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11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12
[数2]
光学出射面LOP的位置坐标表示如下。
(offsetx,offsety,height)
从光学出射面LOP到第(n,m)个像素PX的投影距离DS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13
[数3]
从光学出射面LOP到第(n,m)个像素PX的入射角θH(n,m)、θV(n,m)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14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15
[数4]
第(n,m)个像素PX所要求的波束尺寸BS使用像素尺寸pH、pV和对该像素PX的入射角θH、θV来表示。
BeamsizeH(n,m)=pHcosθH:水平光束尺寸......(2)
BeamsizeV(n,m)=pVcosθV:垂直光束尺寸......(3)
[数5]
第(n,m)个像素PX所要求的波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之间的关系式由上述(1)~(3)式如下导出。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21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22
[数6]
由于所有像素PX从(1,1)~(RH,RV)以二维方式存在,因此,所有像素PX的波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23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24
[数7]
点A~点D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25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26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27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28
[数8]
当光学出射面LOP位于屏幕S的中心(0,0)的正上方时,线段AC、CD、DB、AB的分别表示的像素列的波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1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2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3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4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5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6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7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8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9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10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11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1312
选择表示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BeamsizeH(distance)和BeamsizeV(distance)的关系的波束特性(波束尺寸BS vs投影距离DS)的曲线图。
上述数8的线段AC、CD、DB、AB各自的光束尺寸BS(BeamsizeH,BeamsizeV)与投影距离(distance)DS的关系式是假设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PX的大小完全均匀,即相同的情况下的关系式。由数8可知,如果确定了将作为长方形的屏幕S的对角线的交点的原点设为(0,0)时的光学出射面LOP的位置坐标(offsetX,offsetY,height),则确定光束尺寸BS(BeamsizeH,BeamsizeV)与投影距离(distance)DS的关系式。
根据上述的数1~数8所示的关系式可以理解,为了实现各像素PX的光斑尺寸SS,即像素PX的大小的均匀化,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优选以下述方式构成。
激光光源1以及整形部2构成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以及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各个方向上,满足下面的预先确定的条件(i)~(iv)。
(i)激光束LB的入射角θ(参照图5)最小,且激光束LB的投影距离DS(参照图1)最小的屏幕S上的位置设为第一像素。第一像素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各个方向上与屏幕S上的点A对应的像素。
(ii)将激光束LB的入射角θ最小且激光束LB的投影距离DS最大的屏幕S上的位置设为第二像素。在研究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入射角θ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的情况下,第二像素为与屏幕S上的点B对应的像素,在研究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入射角θ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的情况下,第二像素为与屏幕上的点C对应的像素。
(iii)将激光束LB的入射角θ最大且激光束LB的投影距离DS最小的屏幕S上的位置设为第三像素。在研究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入射角θ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的情况下,第三像素是与屏幕S上的点C对应的像素,在研究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入射角θ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的情况下,第三像素是与屏幕上的点B对应的像素。
(iv)将激光束LB的入射角θ最大且激光束LB的投影距离DS最大的屏幕S上的位置设为第四像素。第四像素是分别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屏幕S上的点D对应的像素。
图12和图13所示的第一曲线G1、第二曲线G2、第三曲线G3以及第四曲线G4是表示下面的(I)~(IV)的关系的曲线。
(I)第一曲线G1表示关于假设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的大小相同时的从第一像素到第二像素的1-2像素列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
(II)第二曲线G2表示关于假设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的大小相同时的从第二像素到第四像素的2-4像素列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
(III)第三曲线G3表示关于假设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的大小相同时的第四像素到第三像素的4-3像素列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
(IV)第四曲线G4表示关于从假设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的大小相同时的第三像素到第一像素的3-1像素列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
在假设为图9的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PX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的全部像素PX的光束尺寸BS和投影距离DS分别与图12所示的特定区域ABDC内的全部点对应。
如图12所示,将表示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的激光束LB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的传播特性的曲线设为曲线HBRC。由于曲线HBRC是投影仪PR的激光光源1以及整形部2的结构所固有的,因此,不是在区域描绘,而是以一条线描绘。
由图12可知,在上述(i)~(iv)的条件下,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的水平方向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HBRC(虚线)如下所示。曲线HBRC具有描绘为光束尺寸BS随着投影距离DS增大而减小的减少部分。其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线以与由第一曲线G1、第二曲线G2、第三曲线G3以及第四曲线G4包围的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方式描绘。
图12所示的曲线HBRC(虚线)的减少部分是图6及图7所示的、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小的激光束LB的部分。因此,曲线HBRC的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图12所描绘的比较例的投影仪的、以随着投影距离DS增大而光束尺寸BS增大的方式描绘的单点划线不同。
在图12中,关于曲线HBRC(虚线),在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位置的全部,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光束尺寸BS变小。但是,曲线HBRC(虚线)也可以在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位置的一部分的位置,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光束尺寸BS变大。
图12的曲线HBRC(虚线)的减少部分成为比比较例的投影仪接近特定区域ABDC的形状,该比较例的投影仪仅将比图6和图7的光束腰BW远离投影仪PR的部分的激光束LB投影到屏幕S上。因此,能够实现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即像素PX的大小的均匀化。
但是,如图12所示,优选的是,上述减少部分的虚线至少遍及屏幕S上的投影距离DS的最小值amin与屏幕S上的投影距离DS的最大值dmax之间的全部描绘出。
该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HBRC的减少部分作为整体成为具有投影距离DS越大则光束尺寸BS越小的与特定区域ABDC接近的形状的曲线。因此,在点A~点D的投影距离DS的整个范围内,实际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接近用于描绘特定区域ABDC的条件下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其结果,屏幕S上的实际的激光束LB的X轴方向(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光斑尺寸SS作为整体偏差更小,即进一步均匀化。
曲线HBRC描绘为在比第一曲线G1和第二曲线G2的1-2接点(点B)或者第三曲线G3和第四曲线G4的3-4接点(点C)更接近第一曲线G1和第四曲线G4的1-4接点(点A)的位置远离特定区域ABDC。曲线HBRC描绘为在比第一曲线G1和第二曲线G2的1-2接点(点B)或者第三曲线G3和第四曲线G4的3-4接点(点C)更接近第二曲线G2和第三曲线G3的2-3接点(点D)的位置远离特定区域ABDC。
由此,屏幕S上的实际的激光束LB的X轴方向(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光斑尺寸SS整体上偏差进一步更小,即,更进一步均匀化。
另外,优选以与第一曲线G1和第四曲线G4的1-4接点(点A)以及第二曲线G2和第三曲线G3的2-3接点(点D)分别重叠的方式描绘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HBRC。由此,能够最有效地进行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
在假设为图9的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PX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全部像素PX的光束尺寸BS和投影距离DS分别与图13所示的特定区域ABDC内的全部点对应。
如图13所示,将表示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激光束LB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的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传播特性的曲线设为曲线VBRC。曲线VBRC也是投影仪PR的激光光源1和整形部2的结构所固有的,因此不用区域描绘,而是用一条线描绘。
如图13所示,在上述⑴~(iv)的条件下,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VBRC(虚线)如下所示。曲线VBRC具有描绘为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小的减少部分。其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线以与由第一曲线G1、第二曲线G2、第三曲线G3以及第四曲线G4包围的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方式描绘。
图13所示的曲线VBRC(虚线)的减少部分是图6及图7所示的、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小的激光束LB的部分。因此,曲线VBRC的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图13中描绘的比较例的投影仪的、以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大的方式描绘的单点划线不同。
在图13中,关于曲线VBRC(虚线),在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位置的全部,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光束尺寸BS变小。但是,曲线VBRC(虚线)也可以在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位置的一部分的位置,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光束尺寸BS变大。
图13的曲线VBRC(虚线)的减少部分成为比比较例的投影仪更接近特定区域ABDC的形状,该比较例的投影仪仅将比图6和图7的光束腰BW更远离投影仪PR的部分的激光束LB投影到屏幕S上。因此,能够实现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即像素PX的大小的均匀化。
但是,如图13所示,优选上述减少部分的虚线至少遍及屏幕S上的投影距离DS的最小值amin与屏幕S上的投影距离DS的最大值dmax之间的全部描绘出。
该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VBRC的减少部分整体上成为具有投影距离DS越大则光束尺寸BS越小的与特定区域ABDC接近的形状的曲线。因此,在点A~点D的投影距离DS的整个范围内,实际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接近用于描绘特定区域ABDC的条件下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其结果,屏幕S上的实际的激光束LB的Y轴方向(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光斑尺寸SS整体上偏差更小,即进一步均匀化。
曲线VBRC描绘为,在比第一曲线G1和第二曲线G2的1-2接点(点C)或者第三曲线G3和第四曲线G4的3-4接点(点B)更靠近第一曲线G1和第四曲线G4的1-4接点(点A)的位置远离特定区域ABDC。曲线VBRC描绘为,在比第一曲线G1和第二曲线G2的1-2接点(点C)或者第三曲线G3和第四曲线G4的3-4接点(点B)更接近第二曲线G2和第三曲线G3的2-3接点(点D)的位置远离特定区域ABDC。
由此,屏幕S上的实际的激光束LB的Y轴方向(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光斑尺寸SS整体上偏差更小,即,进一步均匀化。
另外,优选以与第一曲线G1和第四曲线G4的1-4接点(点A)以及第二曲线G2和第三曲线G3的2-3接点(点D)分别重叠的方式描绘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VBRC。由此,能够最有效地进行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
根据上述投影仪PR,图9中的屏幕S上的特定区域ABDC内的各像素PX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和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各自的光束尺寸BS的偏差小。因此,能够使图9中的屏幕S上的各像素PX的光斑尺寸SS均匀化。
此外,为了得到上述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中,激光光源1和整形部2的结构仅被设定为描绘图12和图13的曲线。因此,不使光学系统23的整体结构复杂化,就能够使各像素PX的光斑尺寸SS均匀化。
(第二实施方式)
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另外,在下述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相同的点,不重复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不同。
如图14~图16所示,投影仪PR的光学出射面LOP设置在从连结长方形D’DCC’的相对的长边的中点彼此的第二假想直线上的任意点×起与包含长方形D’DCC’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但是,光学出射面LOP也可以设在从连结长方形D’DCC’的相对的短边的中点彼此的第一假想直线上的任意的点起与包含长方形D’DCC’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出射面LOP设置于与屏幕S相对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即,光学出射面LOP设于屏幕S上的全部位置的法线上的位置以外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光学出射面L0P设置在与屏幕S外侧的包含屏幕S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长方形”通过沿逆时针方向排列的线段D’-D、线段D-C、线段C-C’以及线段C’-D’来确定。本实施方式的“短边”由线段D-C或线段C’-D’确定。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假想直线”由X轴确定。本实施方式的“长边”由线段C’-C或D’-D确定。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假想直线”由Y轴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中,在图9、图14~图16所示的条件下,以下的数9和数10所记载的关系式成立。
[数9]
点A~点D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1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2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3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4
[数10]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分别由线段AC、AB、BD和CD表示的像素列的波束大小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5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6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7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8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9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10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11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12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13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14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15
Figure BDA00035136505600002016
选择表示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BeamsizeH(distance)和BeamsizeV(distance)的关系的波束特性(波束大小BS vs投影距离DS)的曲线图。
上述的数10的线段AC、CD、DB、AB各自的光束尺寸BS(BeamsizeH,BeamsizeV)与投影距离(distance)DS的关系式是假设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PX的大小完全均匀即相同的情况下的关系式。由数10可知,如果确定了将长方形的屏幕S的对角线的交点即原点设为(0,0)时的光学出射面LOP的位置坐标(offsetX,offsetY,height),则确定光束尺寸BS(BeamsizeH,BeamsizeV)与投影距离(distance)DS的关系式。
在假设图14的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PX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的全部的像素PX的光束尺寸BS以及投影距离DS分别与图17所示的特定区域ABDC内的全部点对应。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线HBRC的一部分线也描绘为与由上述的第一曲线G1、第二曲线G2、第三曲线G3以及第四曲线G4包围的特定区域ABDC重叠。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曲线HBRC是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传播特性的曲线,其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激光束LB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曲线HBRC由于投影仪PR的激光光源1和整形部2的结构是固有的,因此,不是在区域描绘,而是以一条线描绘。
因此,在图17中,投影仪PR的水平方向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HBRC具有描绘为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小的减少部分。其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线以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方式描绘。
图17所示的曲线HBRC(虚线)的减少部分是图6及图7所示的、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小的激光束LB的部分。因此,曲线HBRC的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图17中描绘的比较例的投影仪的、以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大的方式描绘的单点划线不同。
在图17中,关于曲线HBRC(虚线),在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位置的全部,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光束尺寸BS变小。但是,曲线HBRC(虚线)也可以在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位置的一部分的位置,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光束尺寸BS变大。
图17的曲线HBRC(虚线)的减少部分成为比比较例的投影仪更接近特定区域ABDC的形状,该比较例的投影仪仅将比图6和图7的光束腰BW远离投影仪PR的部分的激光束LB投影到屏幕S上。因此,能够实现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即像素PX的大小的均匀化。
但是,如图17所示,上述减少部分的虚线优选至少遍及屏幕S上的投影距离DS的最小值amin与屏幕S上的投影距离DS的最大值dmax之间的全部描绘出。
该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HBRC的减少部分整体上成为具有投影距离DS越大则光束尺寸BS越小的与特定区域ABDC接近的形状的曲线。因此,在点A~点D的投影距离DS的整个范围内,实际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接近用于描绘特定区域ABDC的条件下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其结果,屏幕S上的实际的激光束LB的Y轴方向(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光斑尺寸SS整体上偏差更小,即进一步均匀化。
曲线HBRC描绘为,在比第一曲线G1和第二曲线G2的1-2接点(点B)或者第三曲线G3和第四曲线G4的接点3-4(点C)更靠近第一曲线G1和第四曲线G4的1-4接点(点A)的位置远离特定区域ABDC。曲线HBRC描绘为,在比第一曲线G1和第二曲线G2的1-2接点(点B)或者第三曲线G3和第四曲线G4的3-4接点(点C)更接近第二曲线G2和第三曲线G3的2-3接点(点D)的位置远离特定区域ABDC。
由此,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HBRC在屏幕S上的实际的激光束LB的X轴方向(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光斑尺寸SS整体上偏差更小,即更进一步被均匀化。
另外,优选以与第一曲线G1和第四曲线G4的1-4接点(点A)以及第二曲线G2和第三曲线G3的2-3接点(点D)分别重叠的方式描绘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HBRC。由此,能够最有效地进行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
在假设图14的屏幕S上的全部像素PX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全部的像素PX的光束尺寸BS以及投影距离DS分别与图18所示的特定区域ABDC内的全部点对应。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线VBRC的一部分线也描绘为与由上述的第一曲线G1、第二曲线G2、第三曲线G3以及第四曲线G4包围的特定区域ABDC重叠。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曲线VBR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的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激光束LB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的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传播特性的曲线。曲线VBRC由于投影仪PR的激光光源1和整形部2的结构是固有的,因此不用区域描绘,而是用一条线描绘。
因此,在图18中,投影仪PR的垂直方向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VBRC具有以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小的方式描绘的减少部分。其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线以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方式描绘。
图18所示的曲线VBRC(虚线)的减少部分是图6以及图7所示的、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小的激光束LB的部分。因此,曲线VBRC的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将作为比较例描绘于图18的比较例的投影仪的、以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而光束尺寸BS变大的方式描绘的单点划线不同。
在图18中,关于曲线VBRC(虚线),在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位置的全部,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光束尺寸BS变小。但是,曲线VBRC(虚线)也可以在与特定区域ABDC重叠的位置的一部分的位置,随着投影距离DS变大,光束尺寸BS变大。
图18的曲线VBRC(虚线)的减少部分与比较例的投影仪相比,成为更接近特定区域ABDC的形状,该比较例中仅将与图6和图7的光束腰BW相比更远离投影仪PR的部分的激光束LB投影到屏幕S上。其结果,能够实现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即像素PX的大小的均匀化。
但是,如图18所示,优选的是,上述减少部分的虚线至少遍及屏幕S上的投影距离DS的最小值amin与屏幕S上的投影距离DS的最大值dmax之间的全部而描绘出。
该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VBRC的减少部分整体上成为具有投影距离DS越大则光束尺寸BS越小的与特定区域ABDC接近的形状的曲线。因此,在点A~点D的投影距离DS的整个范围内,实际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接近用于描绘特定区域ABDC的条件下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其结果,屏幕S上的实际的激光束LB的Y轴方向(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光斑尺寸SS整体上偏差小,即被均匀化。
曲线VBRC描绘为,在比第一曲线G1和第二曲线G2的1-2接点(点C)或者第三曲线G3和第四曲线G4的3-4接点(点B)更靠近第一曲线G1和第四曲线G4的1-4接点(点A)的位置远离特定区域ABDC。曲线VBRC描绘为,在比第一曲线G1和第二曲线G2的1-2接点(点C)或者第三曲线G3和第四曲线G4的3-4接点(点B)更接近第二曲线G2和第三曲线G3的2-3接点(点D)的位置远离特定区域ABDC。
由此,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VBRC在屏幕S上的实际的激光束LB的Y轴方向(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光斑尺寸SS整体上偏差小,即被均匀化。
另外,优选以与第一曲线G1和第四曲线G4的1-4接点(点A)以及第二曲线G2和第三曲线G3的2-3接点(点D)分别重叠的方式描绘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VBRC。由此,能够最有效地进行光斑尺寸SS的均匀化。
根据以上内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图14中的屏幕S上的特定区域ABDC内的各像素PX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第一方向)以及垂直方向(Y轴方向:第二方向)各自的光束尺寸BS的偏差也小。因此,能够使图14中的屏幕S上的各像素PX的光斑尺寸SS均匀化。
此外,为了得到上述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中,激光光源1和整形部2的结构仅被设定为描绘图17和图18的曲线。因此,不会使光学系统23的整体结构复杂化。
此外,由上述的数9和数10可知,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使屏幕S上的各像素PX的光斑尺寸SS的大小均匀化的计算。
如图19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例如能够在作为桌子的表面的屏幕S上放映个人计算机的键盘。
另外,即使是使用图20说明的光学出射面LOP与屏幕S的位置关系来代替使用图14说明的光学出射面LOP与屏幕S的位置关系,也能够使屏幕S上的各像素PX的光斑尺寸SS均匀化。此外,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使屏幕S上的各像素PX的光斑尺寸SS均匀化的计算。
(第三实施方式)
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另外,在下述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同样的点,不重复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不同。
如图21和图22所示,激光光源1设置在从上述第一假想直线(X轴线)和第二假想直线(Y轴)上的任一点起与包含长方形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以外的位置。
虽然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线HBRC与图12及图17所示的同样,也可以描绘在由第一曲线G1、第二曲线G2、第三曲线G3及第四曲线G4包围的特定区域ABDC内。另外,与图12以及图17所示的曲线HBRC同样地,曲线HBRC是表示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激光束LB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之间的关系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传播特性的曲线。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线VBRC与图13及图18所示的曲线同样,能够描绘在由第一曲线G1、第二曲线G2、第三曲线G3及第四曲线G4包围的特定区域ABDC内。另外,曲线VBRC与图13及图18所示的曲线VBRC同样地,是表示垂直方向(Y轴方向)的激光束LB的光束尺寸BS与投影距离DS的关系的垂直方向(Y轴方向)的传播特性的曲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PR,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理由,也能够使屏幕S上的各像素PX的光斑尺寸SS均匀化。

Claims (12)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激光光源;
整形部,其对所述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整形;以及
扫描部,其对由所述整形部整形后的激光束在屏幕上进行二维扫描,
所述投影仪构成为:在从所述激光束的光学出射面到所述屏幕的距离一定的状况下,所述激光光源和所述整形部使用与从所述扫描部到所述激光束的光束腰的所述激光束的前端细部分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所述激光束的前端,执行所述激光束在所述屏幕上的二维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光源及所述整形部构成为,只利用与所述激光束的前端细部分的多个位置的截面分别对应的所述激光束的前端,执行所述激光束在所述屏幕上的二维扫描。
3.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激光光源;
整形部,其对所述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整形;
扫描部,其将由所述整形部整形后的激光束在屏幕上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二维扫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激光光源以及所述整形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各个方向上满足以下预定的条件,
所述预定的条件是:
将所述激光束的入射角最小且所述激光束的投影距离最小的所述屏幕上的位置作为第一像素,
将所述激光束的入射角最小且所述激光束的投影距离最大的所述屏幕上的位置作为第二像素,
将所述激光束的入射角最大且所述激光束的投影距离最小的所述屏幕上的位置作为第三像素,
将所述激光束的入射角最大且所述激光束的投影距离最大的所述屏幕上的位置作为第四像素时,
表示所述激光束的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具有减少部分,所述减少部分描绘为随着所述投影距离变大,所述光束尺寸变小,
所述减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线以与由以下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以及第四曲线包围的特定区域重叠的方式描绘,
所述第一曲线表示关于假设所述屏幕上的全部像素的大小相同时,从所述第一像素到所述第二像素的1-2像素列的所述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的关系,
所述第二曲线表示关于假设所述屏幕上的所有像素的大小相同时,从所述第二像素至所述第四像素的2-4像素列的所述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的关系,
所述第三曲线表示关于假设所述屏幕上的全部像素的大小相同时,从所述第四像素到所述第三像素的4-3像素列的所述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的关系,
所述第四曲线表示关于假设所述屏幕上的所有像素的大小相同时,从所述第三像素到所述第一像素的3-1像素列的所述光束尺寸与所述投影距离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少部分的线至少遍及所述屏幕上的所述投影距离的最小值与所述屏幕上的所述投影距离的最大值之间的全部被描绘。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被描绘成,在比所述第一曲线与所述第二曲线的1-2接点或者所述第三曲线与所述第四曲线的3-4接点更靠近所述第一曲线与所述第四曲线的1-4接点的位置,远离所述特定区域,
且被描绘成在比所述第一曲线和所述第二曲线的1-2接点或所述第三曲线和所述第四曲线的3-4接点更接近所述第二曲线和所述第三曲线的2-3接点的位置,远离所述特定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束传播特性的曲线被描绘为,所述第一曲线和所述第四曲线的1-4接点及所述第二曲线和所述第三曲线的2-3接点分别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部以所述屏幕的轮廓呈长方形的方式扫描所述激光束,
所述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设置在,从连结所述长方形的对置的短边的中点彼此的第一假想直线上的任一个点或连结所述长方形的对置的长边的中点彼此的第二假想直线上的任一个点起,与包含所述长方形的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的光学出射面设置在,从所述第一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二假想直线的交点起与所述长方形垂直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出射面设置在与所述屏幕的外侧的所述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其具体:
分别为所述激光光源的多个激光光源;以及
合波部,其与所述多个激光光源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设置,对包含所述激光束的多个激光束进行合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激光束具有相互不同的峰值波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激光束各自的光束腰的位置相同。
CN202210158445.7A 2021-02-22 2022-02-21 投影仪 Pending CN1149673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6070A JP2022127856A (ja) 2021-02-22 2021-02-22 プロジェクタ
JP2021-026070 2021-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309A true CN114967309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899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8445.7A Pending CN114967309A (zh) 2021-02-22 2022-02-21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2372B2 (zh)
JP (1) JP2022127856A (zh)
CN (1) CN11496730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018A (ja) * 1989-01-13 1991-01-23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画像走査記録装置のレーザ露光装置
JPH04123016A (ja) * 1990-09-14 1992-04-23 Canon Inc レーザ装置
US20080192336A1 (en) * 2007-02-14 2008-08-1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JP2008225455A (ja) * 2007-02-14 2008-09-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投影光学系
CN101529307A (zh) * 2006-11-01 2009-09-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
US20100053737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Kazuhiro Fujita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CN103969929A (zh) * 2009-10-15 2014-08-0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
US20140247430A1 (en) * 2013-03-01 2014-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system
US20180101091A1 (en) * 2015-04-21 2018-04-12 Production Elektratek Inc. Hybrid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laser scanning system and use thereof in volumetric image proj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5942A (ja) 2016-01-14 2017-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018A (ja) * 1989-01-13 1991-01-23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画像走査記録装置のレーザ露光装置
JPH04123016A (ja) * 1990-09-14 1992-04-23 Canon Inc レーザ装置
CN101529307A (zh) * 2006-11-01 2009-09-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
US20080192336A1 (en) * 2007-02-14 2008-08-1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JP2008225455A (ja) * 2007-02-14 2008-09-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投影光学系
US20100053737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Kazuhiro Fujita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CN103969929A (zh) * 2009-10-15 2014-08-0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
US20140247430A1 (en) * 2013-03-01 2014-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system
US20180101091A1 (en) * 2015-04-21 2018-04-12 Production Elektratek Inc. Hybrid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laser scanning system and use thereof in volumetric image proj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92372B2 (en) 2023-10-17
JP2022127856A (ja) 2022-09-01
US20220272309A1 (en) 2022-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9980081174A (ko) 프레넬렌즈시트와 배후 투사스크린
KR20070038974A (ko) 3차원 영상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JP2002072128A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US10754234B2 (en) Projection device
EP3627221B1 (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CN114791676A (zh) 一种激光光源装置及激光投影系统
US6860606B2 (en) Projector having concentrated beam
TW201937264A (zh) 光源裝置、投影機
JP2019132986A (ja) 照明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TW202004860A (zh) 光源裝置、投影機
CN114967309A (zh) 投影仪
JP6277816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6128125A (en) Digital projector with an optical system for compensating the optical path length difference
US7517094B2 (en) Projection device
JP4688130B2 (ja) 光学システム、色情報表示方法、光偏向装置および画像投影表示装置
JP7329665B1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11982932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JP2831436B2 (ja) 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685042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230027094A (ko) Led 조명 프로젝터
JP662427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18134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20240168367A1 (en)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JP2541410B2 (ja) 投影型表示装置
JP6780204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