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2307B - 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2307B
CN114962307B CN202210434203.6A CN202210434203A CN114962307B CN 114962307 B CN114962307 B CN 114962307B CN 202210434203 A CN202210434203 A CN 202210434203A CN 114962307 B CN114962307 B CN 114962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harger
primary
surge valve
preset
su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42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2307A (zh
Inventor
朱伟
耿海涛
蔡灿
蒋泓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u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Wuchang Thermal Power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u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Wuchang Thermal Power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u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Wuchang Thermal Power Branch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u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Wuchang Thermal Power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2104342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2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2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2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2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2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1Testing thereof; Determination or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Stall or surge detection, e.g. condition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8Stop safety or alarm devices, e.g. stop-and-go control; Disposition of check-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2Surg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压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先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以使增压机可以进行后续的频率控制,再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对增压机的防喘阀进行开度状态控制,从而控制增压机的出口压力,避免了现有技术增压机的控制系统无法自动化控制出口压力恒定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增压机出口压力控制的效率。

Description

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压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增压机是燃汽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的重要设备,由于其处于工艺系统的最上游,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整个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传统的增压机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器,且与主机的控制系统不同,导致在对增压机进行控制时,控制流程存在延迟,且无法运行较为复杂的指令信息,例如:自动化控制增压机的出口压力恒定等。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增压机的控制系统无法自动化控制出口压力恒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
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提取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中的一级参数信息与二级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可选地,所述一级参数信息包括: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一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一级入口流量参数;
所述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一级出口压力信息与所述一级入口压力信息确定一级压比;
在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一级压比与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第一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一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一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一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二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第一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二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
根据所述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可选地,所述二级参数信息包括: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二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二级入口流量参数;
所述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二级出口压力信息与所述二级入口压力信息确定二级压比;
在所述二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二级压比与所述二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三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二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四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第三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四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
根据所述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流量信息,将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进行防喘撞线预测,获得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将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进行防喘撞线预测,获得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确定流量影响系数;
基于所述流量影响系数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可选地,所述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确定频率控制方式;
获取燃机负荷信息、管网压力信息以及增压机的二级出口压力参数;
根据所述燃机负荷信息与所述管网压力信息生成前馈信号;
将所述前馈信号、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以及预设变频压力阈值通过变频控制模型控制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增压机控制装置,所述增压机控制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
变频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
压力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增压机控制设备,所述增压机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增压机控制程序,所述增压机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增压机控制程序,所述增压机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所述增压机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与现有技术中通过PLC控制系统对增压机进行运行控制相比,由于本发明通过先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以使增压机可以进行后续的频率控制,再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对增压机的防喘阀进行开度状态控制,从而控制增压机的出口压力,避免了现有技术增压机的控制系统无法自动化控制出口压力恒定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增压机出口压力控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增压机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预设防喘控制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前馈信号生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变频控制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增压机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增压机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增压机控制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增压机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增压机控制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增压机控制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增压机控制设备中,所述增压机控制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增压机控制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压机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数据传输或者数据处理的设备,例如:控制计算机、服务器以及控制主机等,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功能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以及下述实施例中,将会以增压机控制主机为例进行说明。
值得说明的是,变频启动信号是指用户通过增压机控制主机上的变频启动标靶输入的操作信号,用于控制增压机进行后续的预处理以及自动复位故障信号及首出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是指通过向增压机的电气变频器发出变频启动信号,以使变频器进行变频进线、开关合闸以及预充电的过程,其中,从发出变频启动信号至完成变频器的预处理过程可以是8秒,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用户通过增压机控制主机上的变频启动标靶输入变频启动信号之前,增压机的辅机系统需要满足六大启动条件,在辅机系统满足六大启动条件之后“变频启动”靶标解除灰色,用户才可以通过变频启动标靶输入变频启动信号,在控制主机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后,将上一次启动的故障信号或者首出信号进行复位,同时向电气变频器发出变频启动信号,在8S时间内,变频器完成变频进线、开关合闸以及预充电的预处理操作,第一阶段结束。
步骤S20: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值得说明的是,变频控制指令是指控制主机在完成第一阶段的预处理操作之后,生成的控制指令,所述变频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增压机的运行频率,还可以用于控制增压机的入口调节阀的开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在完成第一阶段增压机的电气变频器的预处理操作之后,控制主机生成变频控制指令,以控制增压机的运行频率以0.5Hz/S增加,直至增压机的运行频率达到最小工作频率工作区,同时,增压机的入口调节阀的开度也逐渐增加,即阀门逐步开大,避免开始运行时,内部压力过大,造成机器损坏,其中,增压机的最小工作频率工作区可以是36Hz,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S30: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
应当说明的是,预设频率阈值是指增压机的最小工作频率,即36Hz,增压机参数信息包括:增压机的入口压力、出口压力、入口流量以及出口流量等,根据增压机的防喘阀的级别,还可以分为一级入口压力、二级入口压力、一级出口压力以及二级出口压力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变频调节压力控制在36Hz时,自动接管频率控制,保证出口压力恒定,以采集到准确的增压机参数信息。
此外,若从发出变频控制指令预设时间间隔之内,增压机没有进入工作区,则表示系统启动失败,生成报警信息,并控制增压机回到停机状态,其中工作区可以是增压机的转速、压力以及压比等参数对应的正常工作参数区间,且这个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80s,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从控制主机至成功启动增压机值正常工作区间所需的时间为80s,即本实施例增压机控制方法的第二阶段。
在具体实现中,当增压机进行停机控制模式时,根据停机原因的不同,对应的控制方式也不同,例如:正常停机,防喘阀逐步开大;保护停机,防喘阀直接开到最大,其中,正常停机是指用户按“停机”靶标正常停机;保护停机是指因为未能进入正常工作区,控制主机自动进入保护停机。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实现报警功能,报警功能包括:过程报警与事件报警,其中,过程报警为过程量超限触发对应报警,如果该报警一直产生,1小时后报警自动复位;事件报警为根据不同控制过程触发对应事件报警,提醒运行、检修人员。
步骤S40: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用于根据增压机的各个参数信息控制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避免由于增压机压力过大时,增压机出现喘振现象,其中,预设压力控制模型可以是基于PID算法与最大选算法结合构建的增压机压力控制模型,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功能的模型,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增压机的防喘阀是两级联动的防喘阀,即通过结合一级防喘阀与二级防喘阀控制增压机的出口压力,并通过两个独立的压力控制模型分别控制一级防喘阀与二级防喘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所述增压机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由于本实施例通过先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以使增压机可以进行后续的频率控制,再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对增压机的防喘阀进行开度状态控制,从而控制增压机的出口压力,避免了现有技术增压机的控制系统无法自动化控制出口压力恒定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增压机出口压力控制的效率。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0,包括:
步骤S401:提取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中的一级参数信息与二级参数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参数信息是指一级防喘阀对应的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一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一级入口流量参数等;二级参数信息是指二级防喘阀对应的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二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二级入口流量参数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S402: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用于根据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一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一级入口流量参数控制增压机一级防喘阀的开度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2,包括:
根据所述一级出口压力信息与所述一级入口压力信息确定一级压比;
在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一级压比与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第一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一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一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一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二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第一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二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
根据所述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4,一级压比是指增压机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与增压机一级入口压力参数的比值,例如: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为2Kpa,一级入口压力参数为0.5Kpa,则一级压比为4,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预设防喘线区间用于判断一级入口流量对于喘振的影响,在一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一级入口流量不会对一级防喘阀造成喘振的影响;在一级入口流量参数不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一级入口流量可能会对一级防喘阀造成喘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喘控制模型与预设压力控制模型可以是基于PID算法的控制模型,预设开度选择模型可以是一个最大选算法,用于确定输入量的最大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前馈信号是根据管网压力与燃机负荷进行加法计算后,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量程反向转换获得的控制信号,预设一级压力阈值可以是1.5MPa,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将一级压比作为防喘PID算法的PV输入端,并将一级入口流量参数作为防喘PID算法的SP输入端,通过防喘PID算法确定不会引起喘振的第一防喘阀开度,同时将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作为压力PID算法的PV输入端,将预设一级压力阈值作为压力PID算法的SP输入端,结合预设前馈信号确定第二防喘阀开度,在通过一个最大选择模型进行选择合适的开度,进而进行一级防喘阀开度控制。
此外,为了避免对一级防喘阀进行开度控制时,由于入口流量或者增压机的运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未来的时刻,压力过高,在获得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并根据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进行一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之后,还可以对一级防喘阀的压力进行预测,即在步骤根据所述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流量信息,将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进行防喘撞线预测,获得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可以是变速率算法,用于对当前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在若干时间后,是否存在防喘调节撞线可能,来提前改变关阀速率,预防由于调节过快导致的撞线,保障变工况调节的快速性,同时也预防超调带来的系统的不稳定。
进一步地,参考图5,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确定流量影响系数;
基于所述流量影响系数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本实施提供的增压机控制方法还可以实现通过调节防喘回流阀开度,保证增压机一二级都在安全区内;通过调节防喘回流阀开度,保证增压机一二级出口压力在设定值。如果与防喘调节冲突,防喘调节优先;当一、二级压比防喘调节出现超调时,快开对应防喘阀,尽量保证在调节线右侧运行;当流量波动大,存在撞线风险时,自动加宽调节安全区。
步骤S403: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应当说明的是,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用于根据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二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二级入口流量参数控制增压机二级防喘阀的开度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3,包括:
根据所述二级出口压力信息与所述二级入口压力信息确定二级压比;
在所述二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二级压比与所述二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三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二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四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第三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四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
根据所述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二级压比是指增压机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与增压机二级入口压力参数的比值,例如: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为2Kpa,二级入口压力参数为0.5Kpa,则二级压比为4,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预设防喘线区间用于判断二级入口流量对于喘振的影响,在二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二级入口流量不会对二级防喘阀造成喘振的影响;在二级入口流量参数不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二级入口流量可能会对二级防喘阀造成喘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喘控制模型与预设压力控制模型可以是基于PID算法的控制模型,预设开度选择模型可以是最大选算法,用于确定输入量的最大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6,预设前馈信号是根据管网压力与燃机负荷进行加法计算后,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量程反向转换获得的控制信号,预设二级压力阈值可以是2.58MPa,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管网压力波动时,防喘阀同时动作,保证出口压力恒定;燃机负荷增减时,防喘阀同时动作,保证出口压力恒定。
在具体实现中,将二级压比作为防喘PID算法的PV输入端,并将二级入口流量参数作为防喘PID算法的SP输入端,通过防喘PID算法确定不会引起喘振的第三防喘阀开度,同时将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作为压力PID算法的PV输入端,将预设二级压力阈值作为压力PID算法的SP输入端,结合预设前馈信号确定第四防喘阀开度,在通过一个最大选择模型进行选择合适的开度,进而进行二级防喘阀开度控制。
此外,为了避免对二级防喘阀进行开度控制时,由于入口流量或者增压机的运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未来的时刻,压力过高,在获得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并根据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进行二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之后,还可以对二级防喘阀的压力进行预测,即在步骤根据所述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之后,还包括:
将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进行防喘撞线预测,获得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可以是变速率算法,用于对当前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在若干时间后,是否存在防喘调节撞线可能,来提前改变关阀速率,预防由于调节过快导致的撞线,保障变工况调节的快速性,同时也预防超调带来的系统的不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确定流量影响系数;
基于所述流量影响系数与所述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本实施例公开了提取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中的一级参数信息与二级参数信息;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本实施例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与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分别对增压机的一级防喘阀与二级防喘阀进行开度控制,从而实现控制增压机的出口压力恒定。
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1: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确定频率控制方式。
值得说明的是,变频控制指令是指控制主机在完成第一阶段的预处理操作之后,生成的控制指令,所述变频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增压机的运行频率,还可以用于控制增压机的入口调节阀的开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频率控制方式可以是手动控制,也可以是自动控制。
步骤S202:获取燃机负荷信息、管网压力信息以及增压机的二级出口压力参数。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燃机负荷的范围可以为0~130MW,管网压力的范围可以为0~1MPa,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步骤S203:根据所述燃机负荷信息与所述管网压力信息生成前馈信号。
易于理解的是,前馈信号是通过分别对燃机负荷信息与管网压力进行量程转换,再将量程转换后的燃机负荷信息与管网压力通过加法器,以生成前馈信号。
步骤S204:将所述前馈信号、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以及预设变频压力阈值通过变频控制模型控制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应当说明的是,变频控制模型可以是基于PID算法的变频控制模型,预设变频压力阈值可以是2.53MPa,参考图8,其中,将前馈信号、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以及预设变频压力阈值通过压力PID算法输出控制频率,并对控制频率进行最小选择,以获得目标控制频率,实现对于增压机的运行频率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管网压力波动时,防喘阀同时动作,保证出口压力恒定;燃机负荷增减时,防喘阀同时动作,保证出口压力恒定。
在具体实现中,变频调节和防喘调节都可以控制增压机出口压力,为提高效率,采用变频调节优先防喘调节的解耦算法,且都是防喘阀尽量关到最小,控制频率尽量低;
本实施例还可以实现通过改变变频器频率,保证增压机二级出口压力在设定值,其中,该设定值值略低于二级出口压力防喘阀调节设定值;增压机启动后,自动投入变频控制指令,控制入口调节阀开度,保证电机电流不超限(暂定360A);用户可以根据运行需要切手动操作该阀门;当管网压力减少时,一二级防喘阀随动减小开度,变频控制指令随动增加,反之减负荷时一二级防喘阀增加开度,变频控制指令随动减小,以使增压机出口压力基本恒定。
本实施例公开了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确定频率控制方式;获取燃机负荷信息、管网压力信息以及增压机的二级出口压力参数;根据所述燃机负荷信息与所述管网压力信息生成前馈信号;将所述前馈信号、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以及预设变频压力阈值通过变频控制模型控制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本实施例通过对增压机的电气变频器进行变频控制,以使增压机的出口压力可以通过调节增压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进而与防喘阀联动调节,安全性更高,并且在保证增压机出口压力恒定的同时,自动控制运行频率,以相对节能的方式运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增压机控制程序,所述增压机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由于本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增压机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增压机控制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10,用于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
变频控制模块20,用于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参数获取模块30,用于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
压力控制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所述增压机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由于本实施例通过先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以使增压机可以进行后续的频率控制,再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对增压机的防喘阀进行开度状态控制,从而控制增压机的出口压力,避免了现有技术增压机的控制系统无法自动化控制出口压力恒定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增压机出口压力控制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控制模块40,还用于提取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中的一级参数信息与二级参数信息;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控制模块40,还用于根据所述一级出口压力信息与所述一级入口压力信息确定一级压比;在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一级压比与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第一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一防喘阀开度;将所述一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一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二防喘阀开度;将所述第一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二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根据所述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控制模块40,还用于根据所述二级出口压力信息与所述二级入口压力信息确定二级压比;在所述二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二级压比与所述二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三防喘阀开度;将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二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四防喘阀开度;将所述第三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四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根据所述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控制模块40,还用于获取当前流量信息,将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进行防喘撞线预测,获得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将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进行防喘撞线预测,获得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控制模块40,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确定流量影响系数;基于所述流量影响系数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频控制模块20,还用于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确定频率控制方式;获取燃机负荷信息、管网压力信息以及增压机的二级出口压力参数;根据所述燃机负荷信息与所述管网压力信息生成前馈信号;将所述前馈信号、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以及预设变频压力阈值通过变频控制模型控制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增压机控制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增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机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
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
所述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提取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中的一级参数信息与二级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所述一级参数信息包括: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一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一级入口流量参数;
所述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与所述一级入口压力参数确定一级压比;
在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一级压比与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第一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一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一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一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二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第一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二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
根据所述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包括: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二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二级入口流量参数;
所述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与所述二级入口压力参数确定二级压比;
在所述二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二级压比与所述二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三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二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四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第三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四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
根据所述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流量信息,将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进行防喘撞线预测,获得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将目标二级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防喘撞线预测模型进行防喘撞线预测,获得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二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信息确定流量影响系数;
基于所述流量影响系数与所述一级防喘阀撞线预测结果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确定频率控制方式;
获取燃机负荷信息、管网压力信息以及增压机的二级出口压力参数;
根据所述燃机负荷信息与所述管网压力信息生成前馈信号;
将所述前馈信号、所述二级出口压力参数以及预设变频压力阈值通过变频控制模型控制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6.一种增压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机控制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变频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变频启动信号对增压机进行预处理;
变频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变频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变频控制指令调整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运行频率;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运行频率为预设频率阈值时,获取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对应的增压机参数信息;
压力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控制所述预处理后的增压机的防喘阀的开度状态,以实现所述增压机的压力控制;
所述压力控制模块,还用于提取所述增压机参数信息中的一级参数信息与二级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基于所述二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二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二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所述一级参数信息包括: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一级入口压力参数以及一级入口流量参数;
所述基于所述一级参数信息通过预设一级防喘阀控制模型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一级出口压力参数与所述一级入口压力参数确定一级压比;
在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在预设防喘线区间内时,将所述一级压比与所述一级入口流量参数通过预设第一防喘控制模型确定第一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一级出口压力参数、预设一级压力阈值以及预设前馈信号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模型确定第二防喘阀开度;
将所述第一防喘阀开度与所述第二防喘阀开度通过预设开度选择模型确定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
根据所述目标一级防喘阀开度控制一级防喘阀的开度状态。
7.一种增压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机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增压机控制程序,所述增压机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增压机控制程序,所述增压机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增压机控制方法。
CN202210434203.6A 2022-04-24 2022-04-24 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62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4203.6A CN114962307B (zh) 2022-04-24 2022-04-24 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4203.6A CN114962307B (zh) 2022-04-24 2022-04-24 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2307A CN114962307A (zh) 2022-08-30
CN114962307B true CN114962307B (zh) 2024-04-26

Family

ID=82972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4203.6A Active CN114962307B (zh) 2022-04-24 2022-04-24 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230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0629A (zh) * 2014-08-26 2016-03-02 沈阳鼓风机集团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Pta装置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CN109707609A (zh) * 2018-12-10 2019-05-03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工艺中空压机节能控制系统
CN111765662A (zh) * 2020-07-08 2020-10-13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运用混合冷剂制冷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22895A (zh) * 2021-02-02 2021-06-08 天津大港油田滨海新能油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进口导叶调节结构的离心压缩机及其调节方法
CN113137287A (zh) * 2021-05-27 2021-07-2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以及压缩机和透平热态启动方法
CN113718071A (zh) * 2021-09-02 2021-11-30 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炉鼓风机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0629A (zh) * 2014-08-26 2016-03-02 沈阳鼓风机集团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Pta装置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CN109707609A (zh) * 2018-12-10 2019-05-03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工艺中空压机节能控制系统
CN111765662A (zh) * 2020-07-08 2020-10-13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运用混合冷剂制冷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22895A (zh) * 2021-02-02 2021-06-08 天津大港油田滨海新能油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进口导叶调节结构的离心压缩机及其调节方法
CN113137287A (zh) * 2021-05-27 2021-07-2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以及压缩机和透平热态启动方法
CN113718071A (zh) * 2021-09-02 2021-11-30 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炉鼓风机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2307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8155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oundary control during steam turbine acceleration
CN101482127B (zh) 一种增压风机并联运行优化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467176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氢气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962307B (zh) 增压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Mondai et al. Analysis of limiting bounds for stalling of natural gas genset in the CERTS microgrid test bed
CN108591035A (zh) 一种压缩机启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7185577B2 (ja) 蓄電池制御システム
CN115021301B (zh) 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08046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valve of a turbomachine
US11378019B2 (en) Gas turbine control apparatus and gas turbine control method
CN112161390B (zh)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US11050258B2 (en) Battery control system
CN115811061B (zh) 燃机一次调频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66497B (zh) 压力温度自动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其介质
CN116753047A (zh) 无外供汽源工况下的机组甩负荷方法及装置
JP2006202226A (ja) プラント運転支援方法、プラント運転支援装置及びプラント運転支援システム
CN114326404B (zh) 基于低选-高选架构的航空发动机超限保护控制律设计方法
CN112728821B (zh) 压缩机超低温安全运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57633B (zh)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431684B (zh) 燃气循环机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10996B (zh) 核电厂阀门关闭控制方法、系统以及阀门活动性试验方法
CN117610294A (zh) 一种高效det与核仿真程序动态耦合建模仿真方法
CN110953080A (zh) 执行器运行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5750074A (zh) 发动机熄火噪声的降低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2068946A (zh) 汽轮机阀门活动性检测结果获取方法、装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