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0934B -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0934B
CN114960934B CN202210570486.7A CN202210570486A CN114960934B CN 114960934 B CN114960934 B CN 114960934B CN 202210570486 A CN202210570486 A CN 202210570486A CN 114960934 B CN114960934 B CN 114960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oncrete conversion
steel
column
sh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04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0934A (zh
Inventor
孙天荣
肖安
马铭
胡于明
邓季坤
谭奇峰
杨涵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hanghai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hanghai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hanghai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hanghai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04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0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0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0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0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0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04B1/21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27Three-dimensional reinforcements composed of a prefabricated reinforcing mat combined with reinforcing elements protruding out of the plane of the ma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建立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模型并计算得到两者节点位置处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不足值和/或抗弯不足值;根据抗剪不足或抗弯不足的情况,选择槽钢或格构式桁架对钢筋混凝土转换梁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柱节点位置的抗剪承载力和/或抗弯承载力进行增强。本发明的优点是:增加槽钢或格构式桁架抗剪后,可以有效解决剪压比不足的问题,还可解决抗弯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可减小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截面尺寸,提高施工效率,缩短项目工期。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可应用于转换梁抗剪和抗弯不足的情况中。
背景技术
现今建筑结构行业发展迅猛,而土地和社会资源有限,城市发展的着重点也慢慢从平面转换到竖向。城市中有些建筑平面占地巨大但高度较低,如常规地铁车辆段的平面占地约为20-40hm2,而房屋多为两层以下,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土地收益效果,有必要对这样的建筑进行上盖综合开发(住宅和商业);上下部建筑功能不同,导致结构形式不同,住宅多为剪力墙,配套多为小跨度框架,而下部车辆段多为大跨框架,上部结构竖向构件无法落地,只能采取措施转换。
梁式转换是国内应用较多的转换结构形式,但转换梁上的荷载较大,在转换梁宽高都做到上限的情况下,个别转换梁的剪压比还是无法通过验算。设计上的常规做法是在梁端设置抗剪钢板(梁中心或者梁双侧),该做法可以有效提高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达到剪压比满足设计要求的目的,但该做法中的抗剪钢板与转换柱在梁高范围内的箍筋冲突,需在抗剪钢板上开孔,施工时箍筋要穿钢板并焊接,柱头钢筋较多且三维相交(不一定是正交),一整块钢板穿插节点处,势必大大增加施工难度,影响项目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通过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内设置可伸入钢筋混凝土转换柱的槽钢或格构式桁架,实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或抗剪承载力及抗弯承载力的增强,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转换梁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柱节点位置的承载能力。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增强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节点位置处的抗剪承载力,其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模型并计算得到两者节点位置处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不足值和/或抗弯不足值;
当该节点位置处仅抗剪不足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节点位置设置槽钢,所述槽钢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内部,且所述槽钢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的柱箍筋并锚入其柱内至其柱中心,所述槽钢的槽型开口朝向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内;
当该节点位置处抗剪、抗弯同时不足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节点位置设置由条钢、角钢和缀条构成的格构式桁架,所述格构式桁架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内部,所述格构式桁架锚入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内至其柱中心。
在计算得到所述抗剪不足值之后,确定单个所述槽钢的型号及其对应的抗剪承载力,结合所述抗剪不足值与单个所述槽钢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在节点位置所需布置的槽钢个数。
沿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宽方向均匀间隔设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所述槽钢,各排所述槽钢的槽型开口均向梁内。
验算所述槽钢是否可以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高范围内完成布置;若否,则通过改变所述槽钢的型号以调整单个槽钢的抗剪承载力,或增加槽钢的列数,重新计算并布置。
在计算得到所述抗剪不足值和所述抗弯不足值之后,确定所述格构式桁架的条钢、角钢和缀条的型号以及所述条钢和所述角钢对应的抗剪承载力,所述缀条对应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在节点位置所需布置的格构式桁架的结构。
所述槽钢和所述格构式桁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内的长度自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柱边起至少保留有一倍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高。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采用常规型钢作为抗剪和抗弯钢材,购买方便且价格适中;
2)作为增强构件的槽钢或格构式桁架可以穿插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柱的箍筋之间,无需开洞等施工措施,极大便利于施工;
3)槽钢截面尺寸小,长度短,格构式桁架可设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内部,施工时安装较为方便;
4)槽钢和格构式桁架的条钢沿梁高布置,根据单个槽钢抗剪承载力和转换梁不足的受剪力,可以计算需要对称布置槽钢或条钢的数量,灵活方便;
5)增加槽钢或格构式桁架抗剪后,可以有效解决剪压比不足的问题,还可解决抗弯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可减小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截面尺寸,提高施工效率,缩短项目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槽钢时的梁柱节点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槽钢时的梁柱节点轴测图(梁中心对称);
图3为本发明采用槽钢时的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采用槽钢时的柱边转换梁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采用槽钢时的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采用格构式桁架时的梁柱节点轴测图;
图7为本发明采用格构式桁架时的梁柱节点轴测图(梁中心对称);
图8为本发明采用格构式桁架时的侧面图;
图9为本发明采用格构式桁架时的柱边转换梁断面图;
图10为本发明采用格构式桁架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10所示,图中标记1-6分别表示为: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槽钢3、条钢4、缀条5、角钢6。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用于增强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节点位置处的抗剪承载力,其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模型并计算得到两者节点位置处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抗剪不足值和/或抗弯不足值;
如图1至图5所示,当该节点位置处仅抗剪不足时,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节点位置设置槽钢3,槽钢3设置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内部,且槽钢3穿过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柱箍筋并锚入其柱内至其柱中心,槽钢3的槽型开口朝向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内。
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5所示,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之间呈正交布置。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槽钢3,槽钢3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上呈阵列状布设;具体为:如图4或图5所示,沿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宽方向间隔布置有两排槽钢3,如图2或图3所示,沿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高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列槽钢3。
其中,每根槽钢3均锚入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柱内并至柱中心位置,且槽钢3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内保留有一倍梁高的长度。如图3所示,每根槽钢3的槽型开口方向均朝向梁内,即同排的两根槽钢3的槽型开口相向布置。
槽钢3由腹板以及两侧腿板构成,其中腹板是槽钢3提供抗剪的主要部分,而两侧的腿板则主要用于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箍筋固定连接,从而保证槽钢3可有效施加抗剪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槽钢3的设置位置以及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内的钢筋布置情况,槽钢3的腹板和/或腿板均可作为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内的钢筋的连接部分,通过绑扎或者点焊固定的方式将槽钢3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连接固定。此外,槽钢3伸入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部分也可通过上述方式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构成连接固定,固定后与原梁柱钢筋骨架形成整体,槽钢3腹板提高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抗剪承载力。
在本实施例中,槽钢3的腹板的高度和厚度为抗剪主要参数,其中腹板的高度不大于100mm,以使其可穿插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箍筋之间。同时,同排的两根槽钢3之间至少间隔100mm距离布置,以便于之后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施工浇捣。
本工况在施工时,包括如下施工方法:
1)绑扎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钢筋,纵筋上升,箍筋绑扎至梁底,支模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至梁底,留出梁柱节点处的空间;
2)放置节点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柱箍筋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与柱体相接处一倍梁高距离范围内的纵筋和箍筋,而后初步固定;
3)将计算所得的槽钢3由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内向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一侧插入并从其柱箍筋之间的间隙穿过,之后调整槽钢3位置,使其插至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中心位置且腹板靠于梁箍筋边,沿梁高均匀布置,做好绑扎。在此步骤中,将槽钢3沿着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高方向贴着梁箍筋布置,便于施工,从而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并可控制施工成本;
4)固定所有梁柱节点钢筋;
5)完成其他钢筋绑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
在本实施例中,在计算得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抗剪不足值之后,先进行槽钢3的选型,根据不同选型获取确定单个槽钢3所能提供的抗剪承载力,结合抗剪不足值与单个槽钢3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得到在节点位置所需布置的槽钢个数。在计算得到槽钢个数后,验算槽钢3是否可以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高范围内完成布置;若是,则参照上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若否,则通过改变槽钢的型号以调整单个槽钢的抗剪承载力,或增加槽钢的列数,并重新计算以满足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梁高范围内的布置要求。
基于此,本实施例由于采用完整的槽钢3作为抗剪承载力的增强构件,其单个个体所能提供的抗剪承载力明确,一方面便于设计计算以及相应布局,另一方面又可有效保证其本身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如图6至图10所示,当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之间的节点位置处抗剪能力、抗弯能力同时不足时,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节点位置设置由条钢、角钢和缀条构成的格构式桁架,该格构式桁架设置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内部,并锚入钢筋混凝土1转换柱内至其柱中心。
如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之间同样呈正交布置。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内部设置有由条钢4、缀条5和角钢6所构成的格构式桁架。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沿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宽方向间隔布置有两排条钢4,如图7或图8所示,沿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高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列条钢4。其中,每根条钢4均锚入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柱内并至柱中心位置,且条钢4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内保留有一倍梁高的长度。如图9所示,每根条钢4呈竖起布置。结合图8和图9所示,在最上方的条钢4和最下方的条钢4处分别设置有角钢6,各角钢6的开口向梁内,形成一个方形截面结构;以该形式沿条钢4的延伸方向均匀布置若干角钢6。缀条5呈竖直布置,其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高方向同向;该缀条5起到连接条钢4和角钢6的作用,沿条钢4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缀条5,各缀条5均与条钢4以及角钢6单面焊接,从而将多列条钢4及对应的角钢6连接构成整体式的格构式桁架。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10所示,缀条5包括沿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梁高方向布置的竖向缀条,以及沿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梁宽方向布置的水平向缀条,其中竖向缀条是用于将多列条钢4之间连成整体,而水平向缀条则是用于将两排条钢4之间连成整体。
在格构式桁架中,条钢4为提供抗剪的主要部分,角钢6和缀条5为提供抗剪的次要部分,而缀条5和角钢6可将提供抗剪能力的多列条钢4连接固定构成整体结构,从而使条钢4提供的抗剪能力进一步增加并且可均匀地施加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上。
在本实施例中,条钢4的高度和厚度为抗剪主要参数,其中条钢4的高度不大于100mm,同时角钢的肢长也不大于100mm,以使两者可穿插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箍筋之间;缀条5同理。
本工况在施工时,包括如下施工方法:
1)绑扎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钢筋,纵筋上升,箍筋绑扎至梁底,支模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至梁底,留出梁柱节点处的空间;
2)放置节点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柱箍筋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与柱体相接处一倍梁高距离范围内的纵筋和箍筋,而后初步固定;
3)将计算所得的条钢4和角钢6由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内向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一侧插入并从其柱箍筋之间的间隙穿过,调整位置,使其插至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的中心位置,沿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的梁高方向均匀布置各条钢4和角钢6并做好暂时固定,而后从上方向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及钢筋混凝土转换柱1内插入缀条5,并通过缀条5将条钢4和角钢6焊接连接;
4)固定所有梁柱节点钢筋;
5)完成其他钢筋绑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
在本实施例中,在计算得到抗剪不足值和抗弯不足值之后,确定格构式桁架的条钢4、缀条5和角钢6的型号以及条钢4和角钢6所对应的抗剪承载力,缀条5所对应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在节点位置所需布置的格构式桁架的结构。例如,当需要格构式桁架提供更多的抗剪承载力时,可在满足钢筋混凝土转换梁2梁高范围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条钢4的排数、列数来增加其抗弯承载力;与此同时,也可沿条钢4的延伸方向布置更多的角钢6实现相应效果;而当需要格构式桁架提供更多的抗弯承载力时,则可通过增加缀条5实现。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Claims (7)

1.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增强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钢筋混凝土转换梁节点位置处的抗剪承载力,其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模型并计算得到两者节点位置处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不足值和/或抗弯不足值;
当该节点位置处仅抗剪不足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节点位置设置槽钢,所述槽钢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内部,且所述槽钢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的柱箍筋并锚入其柱内至其柱中心,所述槽钢的槽型开口朝向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内;
当该节点位置处抗剪、抗弯同时不足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节点位置设置由条钢、角钢和缀条构成的格构式桁架,所述格构式桁架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内部,所述格构式桁架锚入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柱内至其柱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得到所述抗剪不足值之后,确定单个所述槽钢的型号及其对应的抗剪承载力,结合所述抗剪不足值与单个所述槽钢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在节点位置所需布置的槽钢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宽方向均匀间隔设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所述槽钢,各排所述槽钢的槽型开口均向梁内;沿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高方向均匀间隔设有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所述槽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验算所述槽钢是否可以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高范围内完成布置;若否,则通过改变所述槽钢的型号以调整单个槽钢的抗剪承载力,或增加槽钢的排数,重新计算并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得到所述抗剪不足值和所述抗弯不足值之后,确定所述格构式桁架的条钢、角钢和缀条的型号以及所述条钢和所述角钢对应的抗剪承载力,所述缀条对应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在节点位置所需布置的格构式桁架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钢截面竖起且沿平行于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方向设置在梁内两侧且位于梁箍筋内侧,所述条钢沿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高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列,所述角钢连接于最上方和最下方的所述条钢且所述角钢的开口向梁内,所述缀条将若干列的所述条钢以及所述角钢连接成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和所述格构式桁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内的长度自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柱边起至少保留有一倍所述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梁高。
CN202210570486.7A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Active CN114960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0486.7A CN114960934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0486.7A CN114960934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0934A CN114960934A (zh) 2022-08-30
CN114960934B true CN114960934B (zh) 2023-05-26

Family

ID=8297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0486.7A Active CN114960934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093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2534A2 (en) * 2000-03-09 2001-09-12 Yapi Merkezi Prefabrikasyon A.S. Moment-resisting beam to column connection
CN101059000A (zh) * 2007-03-22 2007-10-24 兰州理工大学 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CN102628296A (zh) * 2012-04-25 2012-08-08 广西大学 带耗能装置的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边节点
CN105155683A (zh) * 2015-08-12 2015-12-16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预制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05314243U (zh) * 2015-10-19 2016-06-1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增强抗剪承载力的框架梁柱
CN107338864A (zh) * 2017-07-19 2017-11-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预制钢筋砼框架结构节点
CN109235663A (zh) * 2018-10-25 2019-01-18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高强螺纹螺栓装配式连接节点
CN211396273U (zh) * 2019-10-31 2020-09-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上翼缘开槽式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CN112696044A (zh) * 2020-12-29 2021-04-23 广州市大新特种建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对砼柱上的新增结构梁进行锚固的环梁节点及方法
CN113445623A (zh) * 2021-06-30 2021-09-28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柱底拉梁的框架结构加建体系
CN215483634U (zh) * 2020-12-25 2022-01-11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塑性区装配式槽钢混凝土梁柱螺栓连接节点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2534A2 (en) * 2000-03-09 2001-09-12 Yapi Merkezi Prefabrikasyon A.S. Moment-resisting beam to column connection
CN101059000A (zh) * 2007-03-22 2007-10-24 兰州理工大学 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CN102628296A (zh) * 2012-04-25 2012-08-08 广西大学 带耗能装置的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边节点
CN105155683A (zh) * 2015-08-12 2015-12-16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预制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05314243U (zh) * 2015-10-19 2016-06-1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增强抗剪承载力的框架梁柱
CN107338864A (zh) * 2017-07-19 2017-11-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预制钢筋砼框架结构节点
CN109235663A (zh) * 2018-10-25 2019-01-18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高强螺纹螺栓装配式连接节点
CN211396273U (zh) * 2019-10-31 2020-09-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上翼缘开槽式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15483634U (zh) * 2020-12-25 2022-01-11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塑性区装配式槽钢混凝土梁柱螺栓连接节点
CN112696044A (zh) * 2020-12-29 2021-04-23 广州市大新特种建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对砼柱上的新增结构梁进行锚固的环梁节点及方法
CN113445623A (zh) * 2021-06-30 2021-09-28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柱底拉梁的框架结构加建体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0934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126526A (ko) 건축 구조체 및 건물의 횡 버팀 기구
CN103243804A (zh) 预应力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36943B (zh)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115075571B (zh) 单侧增设翼缘的型钢混凝土墙梁斜向节点的施工方法
CN111411721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KR100947339B1 (ko) 기둥-슬래브 접합부의 수직걸림형 전단보강체
CN114960934B (zh)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方法
CN210032128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角柱与梁的干法施工连接结构
CN218346250U (zh) 一种无横梁通高v型柱节点的连接结构
CN115075405B (zh) 一种“工”字翼缘截面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
CN110670732A (zh) 亚字型截面钢桁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5759633U (zh) 一种混凝土梁与墙、柱连接节点
CN113175080A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及连接节点
CN115653319A (zh) 一种外型钢内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CN115653121A (zh) 一种梁端加腋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
CN209941913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房屋建筑
CN217325775U (zh)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结构
CN114215179A (zh) 钢梁楼板体系与钢框墙板体系的中柱节点湿式施工方法
CN210067063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边柱或中柱与梁的连接结构
CN106088755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大型钢结构矩形仓及矩形群仓
CN112282207A (zh) 一种组合梁、拼接梁和地铁车站
CN113293858A (zh) 一种快速分梁器及装配插入式混凝土叠合梁柱结构
CN112144660A (zh) 一种人字劲性柱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406539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及连接节点
CN215367791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