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0842A - 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0842A
CN114960842A CN202210636438.3A CN202210636438A CN114960842A CN 114960842 A CN114960842 A CN 114960842A CN 202210636438 A CN202210636438 A CN 202210636438A CN 114960842 A CN114960842 A CN 114960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ump
water supply
way valve
submersibl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64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劲松
刘小龙
李科言
吕富渠
唐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Runwu Water Suppl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Runwu Water Suppl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Runwu Water Suppl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Runwu Water Suppl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64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0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0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0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E03B11/1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of underground ta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5/00Use of pumping plants or installations; Layout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03B7/078Combined units with different devices; Arrangement of different device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9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2Water fil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采用管束形成的调蓄器,相对于水箱而言,没有水流死角,有效地解决了局部地方存在死水的问题,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水箱而言,可以无限扩大容量,传统的水箱为了有效减少死水,不能做大,其存水量受到限制,而管束结构的调蓄器,有效解决了容量的问题;管束调蓄器还具有不占地、适应性更强的优势,由于不存在死水区域,也就彻底解决了水箱定时清洗带来的各种操作投入、以及浪费水的问题,与自来水管网直接连接,密闭的容器也使得调蓄器内部继受了自来水管网的压力,相对于传统的水箱而言,减少了二次供水的能耗。

Description

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供水领域,具体涉及二次供水的泵房。
背景技术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生活用水主要通过水厂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来水厂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最后通过配水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城市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设计压力4-5kg,供水楼层一般最高7-8楼,新建高楼建设时都要单独二次加压,在负一楼或二楼有专门泵房,内放置供水设备,加压方式分无负压即叠压供水设备——直接与自来水管连接加压,另外一种方式是配水箱,自来水先进不锈钢水箱,再进行加压,带水箱设备的应用领域一般是管网压力低的供水区域:管网末端,地势比较高的;集中用水量大的或用水保障度高的场所:学校、宾馆、医院等公众场所。
泵房是一种供水系统,大型企业、自来水厂、矿山、电厂、居民生活区等生活、生产地点都需要建有泵房,安装相应型号的水泵,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泵房是安装水泵、电动机、水泵控制柜及其他辅助设备的建筑物,是水泵站工程的主体,其主要作用是为水泵机组、辅助设备及运行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不同的泵房形式影响并决定泵站进、出水建筑物的形式及布置。合理设计泵房,对节约工程投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和经济运行都有重要意义。泵房的结构形式很多,按泵房能否移动分为固定式泵房和移动式泵房两大类。固定式泵房按其基础结构又分为分基型、干室型、湿室型和块基型四种结构形式。移动式泵房根据移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浮船式和缆车式两种类型。
目前的泵房,成了二次供水的标配设施,但是这样的标配设施,配调蓄水箱供水泵房实际上有很多的问题:按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条例,每季度第三方做水质检测,不仅维护麻烦,而且需要投入检测费用;每半年水箱清洗消毒,耗时费力,需要投入维保费,水箱清洗浪费水,不节水; 水箱内易存积形成死水水质不新鲜,特别是局部的水,可能根本得不到更新;自来水停水延续供水时间短,水箱容积不能做大,大了更易形成死水,不利水质卫生保证;自来水压力泄压,不能利用原有压力,从零开始加压,这样设备运行耗电,不节能;水箱与外部有多个开放的通孔,使得水箱处于非密闭的状态,存在投毒隐患,防恐安全性差,经常在报纸新闻上出现的二次供水箱内有死耗子的恶心新闻就是这种情况;水箱占位面积大,水箱始终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要不然就是在地面占空间,占用很多的地面空间,要么就是占用很多的地下室空间,如车位的位置;二次供水泵房的建设成本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泵房运行时产生噪音,无论是地面还是地下,都会造成噪音污染,破坏居住环境,而且泵房地下室通讯信号受到限制,实现远传监控受限,诸如此类的直接问题和间接问题特别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泵房的问题,特别是二次供水泵房的问题,成为了美化生存环境、提升生活质量、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二次供水水箱存在的占地大、水质不良、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管束调蓄器,解决现有设备中泵房存在占地空间大、检修不方便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管束调蓄器,包括若干导流管、若干弯管,导流管与弯管连通形成具有一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的容器,还包括若干托架固定件,托架固定件连接后形成空间网格状结构,所述容器被固定在空间网状结构中。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占地空间的问题,现有的水泵房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无论这个空间是地面的还是地下的,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即使是在地下室,也是在地下室建立一个独立的操作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布置蓄水箱,而本发明通过采用导流管和弯管连接而成的方式,可以直接与自来水管网接通,自来水管网的水进入调蓄器后,依然保持压力,这样的调蓄器相对于传统的水箱而言,是一个密闭的空腔结构,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也就不存在被投毒的风险;采用管束形成的调蓄器,其水路是依次流动的,相对于水箱而言,没有水流死角,有效地解决了局部地方存在死水的问题,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水箱而言,可以无限扩大容量,传统的水箱为了有效减少死水,不能做大,其存水量受到限制,而管束结构的调蓄器,有效解决了容量的问题;由于不存在死水区域,也就彻底解决了水箱定时清洗带来的各种操作投入、以及浪费水的问题,与自来水管网直接连接,密闭的容器也使得调蓄器内部继受了自来水管网的压力,相对于传统的水箱而言,减少了二次供水的能耗;采用管束组合连接而成的调蓄器,其整体结构不受限制,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和使用环境,其需要的操作空间全部减少,相对于泵房而言,不需要更多的独立操作空间,可以直接埋在地下,例如绿化带、边角位置都可以,不需要泵房的尺寸规格空间,大大提高了其隐匿的性能;采用托架固定件制成的空间网格妆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场地环境来设置调蓄器的布局,空间网格妆结构更加适合管束的铺设施工,也更加利于管束的固定,层状的结构、空间网格妆结构,也有效地分散了管束周围泥土等外力对管束的影响,即便于管网的保护,也便于后续管束本身的检修和更换,开挖量也更小,工程造价低。
进一步讲,所述的导流管、弯管均为玄武岩纤维管。采用玄武岩纤维管来作为调蓄器的管束,玄武岩纤维管束集成加压机组,利用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性能优势轻质高强、隔音、隔热、绝缘、耐侯、耐腐等创新提升其附加值,玄武岩纤维管束盘管式连接方式实现自来水先进先出无死水构成密闭储水容积,管内能叠加自来水压力,管外能承受泥土填埋挤压力;增压水泵置于管束内,无运行声音,且受管束保护实现地埋,玄武岩纤维管内壁纳米技术改性,成为不沾水表面,低水阻且不积水垢,卫生升级;而且,寿命更长,不用更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彻底解决现有的水泵房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包括管束调蓄器,管束调蓄器的输出端口与引流管连接,在引流管上安装有地埋式二次供水增压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管束调蓄器作为存水主体,然后使用地埋式二次供水出水装置来输出,相对于传统的泵房而言,真正实现了供水装置的地埋,虽然水泵房也有类似的“地埋”概念,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地埋,而是在地下室建立一个独立的区域空间,本发明的供水系统,可以直接地埋起来,完全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就能够实现不开挖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操作,彻底解决了现有的泵房供水中水箱需定期清洗消毒及定期第三方水质检测烦恼,彻底解决了水箱耗能的问题,自来水原有压力释放从零开始加压造成的能耗,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更是解决了水泵房带面积大占用地下停车位的痛点。
具体地讲,地埋式二次供水增压结构包括与引流管连接的泵套管,在所述引流管与泵套管之间安装有一个单向阀,在泵套管内安装有一个与单向阀联动的潜水泵,当单向阀处于打开状态时,引流管与潜水泵连通形成活动水路;当潜水泵与单向阀分开后,单向阀处于封闭状态,引流管与潜水泵之间的活动水路被隔断,形成断流水路。现有的泵房中,二次供水都是使用的涡轮水泵,也就是自吸式涡轮离心泵,这一类的泵体在泵水过程中,比较方便,属于零压力工作,如果出现故障,单独停止工作,取出维修即可,始终占据一定的空间作为维修更换的空间;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真正的地埋式供水系统,通过设置地埋式二次供水增压结构,将设备完全埋在地下,在没有开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检修和更换作业,又不占据更多的空间,通过在引流管上安装泵套管,泵套管与引流管之间一个单向阀,在单向阀上安装一个潜水泵的方式,实现潜水泵与单向阀的联动,当安装好以后,潜水泵的固定状态下,单向阀处于打开状态,这种状态下,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从引流管经过单向阀注入到泵套管内,再经过潜水泵增加压力输送出去;当潜水泵需要更换操作时,将潜水泵取出,由于单向阀与潜水泵的联动关系,单向阀从原来的打开状态,变为封闭状态,将原来引流管、潜水泵依次连通形成的活动水路阻隔断块,此时,引流管内的压力被单向阀阻隔,不再进入到泵套管内,泵套管内的水从原来的有压力,变为了低压力,甚至是零压力,不用将泵套管附近的泥土挖开,就可以实现机组的检修、更换,相对于现有的水泵房涡轮水泵的检修而言,不需要拆除法兰,将泵体取出然后检修,减少了零部件的拆卸、装配工作,大大缩短了设备更换的时间。
进一步讲,在所述潜水泵底部设置有一根与单向阀配合的推动杆;或者在单向阀上装有一根与潜水泵配合的推动杆。为了实现潜水泵与单向阀之间的配合联动,经过理论研究和实验,最后设置一根推动杆的方式,作为潜水泵底部与单向阀质检的联动传导机构,来实现通过潜水泵的位置控制单向阀的通断,从而控制引流管内的水流向外流动的状态,将供水工况和断水检修工况与水流的通断进行匹配,实现了引流管或者泵套管的外部泥土在不开挖的时候来切换工作状态。
在实际的运用中,申请人发现根据现有的潜水泵不同类型,设置了不同的配套安装结构,第一种:所述的潜水泵为中吸式潜水泵时,在单向阀与潜水泵之间设置有出水机构,当单向阀打开时,引流管内的水沿单向阀的轴向进入出水机构,然后沿出水机构的径向进入泵套管。当采用中吸式潜水泵时,潜水泵的吸水区域位于潜水泵的中部,通过设置一个出水机构的方式,将引流管内沿着单向阀轴向流动的水,在出水机构的作用下,沿其轴向流动的水变换方向后,从出水装置的径向流出,进入到泵套管内,泵套管形成潜水泵的有效工作区域,出水机构的设置,有效配合了中吸式潜水泵的结构特点,将引流管的水输入到泵套管内,解决了水流方向与中吸式潜水泵吸水区域不同的问题。
所述的出水机构整体呈圆筒状,其侧壁上设置有出水通道。为了便于水流的变向流动,通过将出水机构设置成圆筒状,利用其侧壁的出水通道作为水流的出口。
进一步讲,所述的出水机构为橡胶支撑垫。出水机构可以为多种结构方式,只要其能够改变单向阀内的水流动方向即可,在众多的结构中,经过发明人上万次的实验后发现,采用橡胶支撑垫作为出水机构,可以有效的完成水流的变向,而且还有意料不到的好处:在实际的潜水泵工作过程中,潜水泵本身会有一定的振动,如果采用刚性的出水结构,其振动会通过出水结构传递至单向阀,在长期、高频振动作用下,单向阀损坏的机率限制增加,经过实验发现,采用刚性件的出水机构与橡胶支撑垫做对比时,在工作30000小时的情况下,单向阀出现损坏的比例相差7倍。
第二种:所述的潜水泵为下吸式潜水泵时,所述的单向阀与潜水泵的底部导流壳连接,当单向阀打开时,引流管内的水直接进入潜水泵的底部导流壳。由于下吸式潜水泵的吸水部位位于水泵本体的底部,当采用下吸式潜水泵时,通过采用单向阀直接与潜水泵的底部导流壳连接的方式,实现引流管、单向阀、底部导流壳、潜水泵之间的连通,水沿轴向流动进入潜水泵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潜水泵的工作液位,直接进入潜水泵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水流再进入到泵套管,实现了大容量升压输出的目的。
进一步讲,单向阀与潜水泵连通形成供水区域,潜水泵与泵套管之间形成增压区域;在供水区域与增压区域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将供水区域和加压后的增压区域密闭分离,有效降低了潜水泵的工作水位,可以进一步减小泵套管的高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管束调蓄器可以直接与自来水管网接通,自来水管网的水进入调蓄器后,依然保持压力,这样的调蓄器相对于传统的水箱而言,是一个密闭的空腔结构,也就不存在被投毒的风险;采用管束形成的调蓄器,其水路是依次流动的,相对于水箱而言,没有水流死角,有效地解决了局部地方存在死水的问题,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水箱而言,可以无限扩大容量,传统的水箱为了有效减少死水,不能做大,其存水量受到限制,而管束结构的调蓄器,有效解决了容量的问题;由于不存在死水区域,也就彻底解决了水箱定时清洗带来的各种操作投入、以及浪费水的问题,与自来水管网直接连接,密闭的容器也使得调蓄器内部继受了自来水管网的压力,相对于传统的水箱而言,减少了二次供水的能耗;采用管束组合连接而成的调蓄器,其整体结构不受限制,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和使用环境,其需要的操作空间全部减少,相对于泵房而言,不需要更多的独立操作空间,可以直接埋在地下,例如绿化带、边角位置都可以,不需要泵房的尺寸规格空间,大大提高了其隐匿的性能;采用托架固定件制成的空间网格妆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场地环境来设置调蓄器的布局,空间网格妆结构更加适合管束的铺设施工,也更加利于管束的固定,层状的结构、空间网格妆结构,也有效地分散了管束周围泥土等外力对管束的影响,即便于管网的保护,也便于后续管束本身的检修和更换,开挖量也更小,工程造价低;
2、本发明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采用管束调蓄器作为存水主体,然后使用地埋式二次供水出水装置来输出,相对于传统的泵房而言,真正实现了供水装置的地埋,虽然水泵房也有类似的“地埋”概念,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地埋,而是在地下室建立一个独立的区域空间,本发明的供水系统,可以直接地埋起来,完全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就能够实现不开挖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操作,彻底解决了现有的泵房供水中水箱需定期清洗消毒及定期第三方水质检测烦恼,彻底解决了水箱耗能的问题,自来水原有压力释放从零开始加压造成的能耗,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更是解决了水泵房带面积大占用地下停车位的痛点;
3、本发明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将设备完全埋在地下,在没有开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检修和更换作业,又不占据更多的空间,通过在引流管上安装泵套管,泵套管与引流管之间一个单向阀,在单向阀上安装一个潜水泵的方式,实现潜水泵与单向阀的联动,当安装好以后,潜水泵的固定状态下,单向阀处于打开状态,这种状态下,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从引流管经过单向阀注入到泵套管内,再经过潜水泵增加压力输送出去;当潜水泵需要更换操作时,将潜水泵取出,由于单向阀与潜水泵的联动关系,单向阀从原来的打开状态,变为封闭状态,将原来引流管、潜水泵依次连通形成的活动水路阻隔断块,此时,引流管内的压力被单向阀阻隔,不再进入到泵套管内,泵套管内的水从原来的有压力,变为了低压力,甚至是零压力,不用将泵套管附近的泥土挖开,就可以实现机组的检修、更换,相对于现有的水泵房涡轮水泵的检修而言,不需要拆除法兰,将泵体取出然后检修,减少了零部件的拆卸、装配工作,大大缩短了设备更换的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引流管,2-泵套管,3-潜水泵,4-单向阀,5-推动杆,6-出水机构,7-密封圈,8-汇流管,11-管束调节器,12-引流管法兰;21-导流管,22-弯管;23-托架固定件,24-混凝土基础承台,25-控制箱,26-进水井箱,27-出水井箱,30-液位传感器,31-防水穿线接头,32-出水管,33-泵盖,35-旁通阀。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A部等效替换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A部等效替换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6中B部等效替换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6中B部等效替换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6中B部等效替换方式三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6中B部等效替换方式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特别是空间较小的小区,包括老旧小区改造、新的居住区都比较适合,该供水系统包括若干导流管21、若干弯管22,首先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设计出需要的管长、容量、以及分布方式,然后先建造一个混凝土基础承台24,然后在混凝土基础承台24上安装导流管21和弯管22,从下往上一层一层铺设,用托架固定件23,托架固定件23为包括规格多种的压条、卡扣、抱箍、底座、锚杆、锚具等,这些用于将管道固定的零部件统称为托架固定件,托架固定件23连接完成后在空间上形成网格状结构,所有的导流管21、弯管22连接后,形成一个空间形状不规则的容器,而且其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变化调整,例如,在有铺设光缆的位置,传统的水箱就不能安放,必须要避开光缆、电缆、排水管等设施,而本发明的管束调蓄器则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只需要局部绕开即可,导流管和弯管连接而成的存水容器被固定在空间网状结构中,调蓄器具有一个输入口、一个输出口,为了便于后续的检修操作,会将输入口安放在整个调蓄器的上部,并连接至进水井箱26;调蓄器的下部为出水口,出水口连接至引流管1;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基础承台横截面为台阶状,引流管1的水平高度低于调蓄器的出水口,在引流管上安装有两组供水装置,每一组供水装置均包括三根泵套管2,每一根泵套管2内都是一个独立的供水结构,根据实际的使用工况,可以适当增减数量和型号,使用状态下一个作为备份,另外两个结构作为供水结构,相互之间互为备份的替换结构,其中每个法兰上都安装有一个泵套管2,在法兰上还安装有单向阀4,单向阀4作为泵套管2与引流管1之间的通断控制部件,泵套管2与单向阀4通过法兰连接,本实施例的单向阀4的详细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单向阀4整体大致呈圆筒状,其内部设置有一个可以沿单向阀轴线移动的阀瓣,阀瓣并通过弹簧固定在单向阀底部的固定件上,固定件上呈圆形,其圆面上设置有多个扇形区域,作为流水通道,其中心部用于固定连接弹簧,弹簧与阀瓣连接,单向阀4固定安装在法兰上,单向阀4作为引流管1的水流区域、泵套管2水流区域的分隔部件,本实施例中潜水泵3为中吸式潜水泵,在潜水泵3的底部设置有一根推动杆5,推动杆5固定在潜水泵3底部,独立的部件橡胶支撑垫整体呈圆筒状,其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流水通道,橡胶支撑垫的一端封闭,封闭端面中部开孔,推动杆5穿过橡胶支撑垫的封闭端,橡胶支撑垫通过螺母固定在推动杆5上,橡胶支撑垫作为出水结构6,本实施中的出水机构6为独立结构,作为替换形式,也可以与单向阀4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与潜水泵3为一体结构; 当拆换潜水泵3时,推动杆5被取出,在泵套管2内,潜水泵3通过出水管32流向汇流管8;泵套管2的端部安装有泵盖33,泵套管2的内部形成增压供水区域,出水管32穿过泵盖33向汇流管8输送自来水;在泵套管2外部的出水管8上安装有旁通阀35,在泵盖33上还安装有防水穿线接头31、液位传感器30;出水管32、汇流管8等设施可以安放在出水井箱内,还可以设置控制箱25,用于显示、监控各个仪表的状态,使用时,将泵盖33上的部件安装好以后,出水管32、潜水泵3等部件全部安装后,插入泵套管2,此时的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泵套管2内没有水流流动,潜水泵3的底部安装到位以后,潜水泵3下部的推动杆5穿过出水机构6后,推动阀瓣移动,将单向阀4变成开启状态,推动杆5与将阀瓣形成联动结构,将引流管1的水与泵套管2内部连通,引流管1、单向阀4、出水机构6、泵套管2形成流动水路;切换状态时,取出泵盖33带动推动杆5移动,在弹簧的作用下,阀瓣移动并将单向阀4切换成关闭状态,此时检修、更换都可以操作,不需要将泵套管外部的泥土挖开就可以实现更换操作;本实施例中有两组供水装置,每一组均有三个独立的供水结构,根据实际供水的需求,不同的供水组件可以型号不同,供水结构数量也可以增减,在使用的时候,相互之间不影响。
以通川区人民医院医技大楼二次供水工程为例,目前采用的供水方式是水泵房方式,其占地面积70.35m³,水泵房建设完成后,需要对水泵房进行各种装修,以满足基本的实用需求,水泵房的建设和简装费用预计16万元,另外还需要安装紫外线消毒器套件,预计费用1.5万元,占用的地下室停车位4个,实际价值在40万以上,泵房机组单泵功率为11kw,采用2用1备配置,水箱定期第三方水质检测费2500.00元/次,一年10000.00元;水箱清洗消毒维护费3000.00次,一年6000.00元,共计1.6万,每次清洗水箱需要消耗190吨,价值570元,一年两次就是1140元;申请人给通川区人民医院医技大楼作出的二次供水系统,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后,省去泵房建设及装修费用16万,省去紫外线消毒器及安装阀件费用1.5万,减少负二层多出4个停车位以及4个停车位通道,价值40万;机组单泵功率由11kw下降到7.5kw,运行电耗节省32%,每年节约电费4.5万,以10年计则节省45万;每年节省水箱清洗消毒及水质检测费用1.6万,以10年计则节省16万;节约每年的清洗水380吨,1140元。从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空间的占用,而且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使用成本,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能耗,节地、节电、节水和卫生、环保、安全,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
如图4所示的增压供水结构等效方式一示意图,该等效方式是将实施例一中的单向阀4进行替换,采用嵌入式的单向阀4,使用时,将其卡放在法兰中部的通孔中,减少了螺母等紧固结构,便于安装,特别适用于中吸式潜水泵3的结构,中吸式潜水泵在工作时,引流管1内部与泵套管2内的压力差不多,几乎没有压差,在取出潜水泵3后,泵套管2内部的压力损失减小,此时引流管1内的压力比泵套管2内的压力大,这个压差将单向阀压紧在法兰的中部通孔内,同时也让单向阀4的阀瓣处于紧密地贴合关闭状态,有利于检修操作。
如图5所示的增压供水结构等效方式二示意图,该等效方式与图2的等效方式相比,区别在于泵套管2与引流管1的连接方式,该方式的引流管1为一根较大的管道或密闭容器,引流管1的端面有个一引流管法兰12,在引流管法兰12上安装有泵套管2,泵套管2伸入引流管1内部空腔,泵套管2为管状结构,泵套管2的底部安装有法兰,在法兰上安装有嵌入式的单向阀4。
实施例二
如图1、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地埋式二次供水出水装置不同:包括与调蓄器连通的引流管1,本实施例中的引流管1为一根较大的管道或密闭容器,其一端与管束调节器11连接,其端面有个一引流管法兰12,在引流管法兰12上安装有两根泵套管2,作为替换的方式,泵套管2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减,泵套管2伸入引流管1内部空腔,泵套管2为管状结构,泵套管2的底部安装有法兰,在法兰上安装有单向阀4,下吸式潜水泵3的底部导流壳直接罩在单向阀4上,本实施例中的单向阀4采用嵌入式阀门结构,其底部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流水口,其中部连接有弹簧,弹簧上连接有阀瓣,一根推动杆5固定在下吸式潜水泵3的底部导流壳上,下吸式潜水泵3的底部导流壳与法兰接触的位置上,安装有密封圈7,当安装好泵盖33组件时,将下吸式潜水泵3插入泵套管2内,推动杆5的推动作用下,将单向阀4的阀瓣推动并切换成打开状态,引流管1内的水沿单向阀4的轴向进入潜水泵3的底部导流壳,在下吸式潜水泵3的底部与法兰之间安装密封圈7,可以保持潜水泵3的底部导流壳与泵套管2之间形成增压工作区域,自来水管网的水压没有经过降压后直接进入到下吸式潜水泵3的底部导流壳内,马上经过增压后从潜水泵3的出水口进入到增压工作区域,然后从泵套管2外部的出水管32进入到汇流管;需要拆卸检修时,先停止潜水泵工作,等待泵套管2内水压自然下降,然后打开泵盖组件,单向阀4关闭。
如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增压供水结构等效方式一示意图,该等效方式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泵套管2与引流管1的连接方式不同,该方式中,泵套管2与引流管1通过法兰连接,法兰上有通孔,法兰的通孔内安装有嵌入式单向阀4,下吸式潜水泵3的导流壳直接罩在单向阀4的出水区域。
如图9也是等效的连接方式,其区别仅在于采用的是翻板式单向阀4,其直接与泵套管2底部的法兰连接,图10是采用弹簧翻板式的单向阀4;图11是采用浮球式的单向阀;其连接方式不再复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管束调蓄器,包括若干导流管(21)、若干弯管(22),其特征在于:导流管(21)与弯管(22)连通形成具有一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的容器,还包括若干托架固定件(23),托架固定件(23)连接后形成空间网格状结构,所述容器被固定在空间网状结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调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21)、弯管(22)均为玄武岩纤维管。
3.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管束调蓄器,管束调蓄器的输出端口与引流管(1)连接,在引流管(1)上安装有地埋式二次供水增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二次供水增压结构,包括与引流管(1)连接的泵套管(2),在所述引流管(1)与泵套管(2)之间安装有一个单向阀(4),在泵套管(2)内安装有一个与单向阀(4)联动的潜水泵(3),当单向阀(4)处于打开状态时,引流管(1)与潜水泵(3)连通形成活动水路;当潜水泵(3)与单向阀(4)分开后,单向阀(4)处于封闭状态,引流管(1)与潜水泵(3)之间的活动水路被隔断,形成断流水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潜水泵(3)底部设置有一根与单向阀(4)配合的推动杆(5);或者在单向阀(4)上装有一根与潜水泵(3)配合的推动杆(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水泵(3)为中吸式潜水泵时,在单向阀(4)与潜水泵(3)之间设置有出水机构(6),当单向阀(4)打开时,引流管(1)内的水沿单向阀(4)的轴向进入出水机构(6),然后沿出水机构(6)的径向进入泵套管(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机构(6)整体呈圆筒状,其侧壁上设置有出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机构(6)为橡胶支撑垫。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水泵(3)为下吸式潜水泵时,所述的单向阀(4)与潜水泵(3)的底部导流壳连接,当单向阀(4)打开时,引流管(1)内的水直接进入潜水泵(3)的底部导流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单向阀(4)与潜水泵(3)连通形成供水区域,潜水泵(3)与泵套管(2)之间形成增压区域;在供水区域与增压区域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
CN202210636438.3A 2022-06-07 2022-06-07 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 Pending CN114960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6438.3A CN114960842A (zh) 2022-06-07 2022-06-07 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6438.3A CN114960842A (zh) 2022-06-07 2022-06-07 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0842A true CN114960842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6438.3A Pending CN114960842A (zh) 2022-06-07 2022-06-07 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084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66164U (zh) * 2012-12-21 2013-07-17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一种水箱
CN205557707U (zh) * 2016-05-06 2016-09-07 厦门海源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管中泵嵌入水箱式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KR20210030822A (ko) * 2019-09-10 2021-03-18 (주)한영계기 지수전이 설치된 수도계량기 보호통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66164U (zh) * 2012-12-21 2013-07-17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一种水箱
CN205557707U (zh) * 2016-05-06 2016-09-07 厦门海源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管中泵嵌入水箱式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KR20210030822A (ko) * 2019-09-10 2021-03-18 (주)한영계기 지수전이 설치된 수도계량기 보호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6297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供水高低压补偿设备
CN109944313A (zh) 一种农村室外真空排水系统
CN104294908A (zh) 一种智能型一体式污水密闭提升泵站
CN103046615B (zh) 稳压式水气隔离蓄水箱及泵站
CN114960842A (zh) 管束调蓄器、及地埋式管束供水系统
CN204212245U (zh) 一种用于市政污水收集的真空排水系统
CN201406711Y (zh) 一种中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7630243U (zh) 地埋式管束供水装置
CN204001182U (zh) 一种污水提升泵站
CN206737040U (zh) 高层住宅小区无负压供水装置
CN206635870U (zh) 一种家用型多功能增压水箱
CN202273284U (zh) 一种整体卫浴间的真空排污装置
CN217811343U (zh) 地埋式二次供水增压结构、及出水装置
CN104843808A (zh) 固液分隔式预制泵站
CN207567855U (zh) 一种一体化地埋式供水泵站
CN104594452A (zh) 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自来水高低压补偿设备
CN105198073B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7499055U (zh)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CN203716231U (zh) 一种楼宇集中式卫浴间废水除臭利用技术
CN203296162U (zh) 一种地埋式预制泵站
CN206752616U (zh) 一种基于城市综合管廊的智能化高峰雨水蓄排系统
CN201317959Y (zh) 洗涤污水回用系统
CN204876048U (zh) 地埋式一体化集成型生活泵站
CN215368963U (zh) 综合泵房与备品备件库房联合布置结构
CN210975997U (zh)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节能环保厕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