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0751A - 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0751A
CN114960751A CN202210905756.5A CN202210905756A CN114960751A CN 114960751 A CN114960751 A CN 114960751A CN 202210905756 A CN202210905756 A CN 202210905756A CN 114960751 A CN114960751 A CN 114960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auxiliary
construction
excavation
constr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5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0751B (zh
Inventor
吴薪柳
张春雷
杨贵生
林森斌
吕宝伟
张鹏
王欣
张浩亮
张晨明
杨毅秋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9057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0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0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0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0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0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Making large underground spaces, e.g. for underground plants, e.g. stations of underground railways; Construction or layout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18Bulkheads or similar walls made solely of concrete in situ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首先施作附属围护结构及其与主体相接部位的主体地连墙,再对附属内、主体地连墙三段顶部一侧区域内的土体进行加固,然后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附属基坑及附属支撑框架,附属支撑框架与主体地连墙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顶板牛腿和底板牛腿,在附属支撑框架上方靠近主体地连墙处设置扶壁式挡土墙,进行附属覆土回填,然后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主体基坑及主体支撑框架,分别完成主体与附属在顶部和底部的对接。本发明有效控制了施工风险,能大大减少工期。

Description

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附属和车站主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多位于市区道路下方,建造过程影响因素众多。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因交通导改、施工场地有限等的需要,或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高等原因,常采取盖挖逆作法施工。附属结构位于道路红线外,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此外,当车站基坑较深、所处地层为软土、且地下水位高时,支护结构首选刚度大的地下连续墙,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车站主体施工进度往往受拆迁进度或高压电力、燃气、雨污水等重要管线的迁改等因素制约,基坑支护暂时无法封闭。通常的做法是等待拆迁或管线迁改完成后,先施工车站主体再施工附属,因此,整个工期为管线拆迁或迁改周期+主体施工周期+附属施工周期,而管线拆迁或迁改周期受各类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一般最少需要2-3个月,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至6个月以上,导致工程进度滞后,成为影响线路贯通的关键节点工程,甚至影响全线计划通车时间。
相关规范对于相邻深浅坑的施工顺序给出了建议,例如天津市地标《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29-202-2010)提到,对相邻两个同时施工的基坑工程,土方开挖宜先从深基坑开始,待基坑底板浇筑后,再开挖挖另一个较浅基坑的土方,主要是出于便利浅基坑的施工,使浅基坑的施工更安全可靠。
若先施工明挖附属,后施工盖挖主体,可以使附属施工和管线拆迁或迁改的施工同步进行,然后再进行主体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工程周期。但这样的施工顺序存在主体施工对既有附属的变形影响、主体基坑施工期间的支撑传力、变形缝难以施作、以及附属底板与车站板连接前的渗水等难题,若处理不当,会带来工程风险。
针对以上情况,从有效控制施工风险,并大幅度加快工程进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解决主体后施工对先施工附属的变形影响控制、主体基坑施工期间的支撑传力、附属与主体顶板连接施工的临时支护、变形缝防水施作、以及附属底板与车站板连接前的渗水等难题,有效控制风险并大幅度加快工程进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施作附属围护结构及其与主体相接部位的主体地连墙,主体地连墙自上而下包括主体地连墙一段、主体地连墙二段、主体地连墙三段,其中主体地连墙二段对应附属与主体的设计连通区域;
S2:对附属内、主体地连墙三段顶部一侧区域内的土体进行加固,形成附属坑底加固土体;
S3: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附属基坑,并施作附属支撑框架,附属支撑框架与主体地连墙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顶板牛腿和底板牛腿,顶板牛腿和底板牛腿分别位于附属顶板的水平位置上方和附属底板水平位置下方;
S4:拆除附属基坑上的附属第一道支撑,在附属支撑框架上方靠近主体地连墙处设置扶壁式挡土墙,进行附属覆土回填;
S5:施作主体围护结构,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主体基坑至主体顶板下皮标高,施作主体顶板及顶梁,完成主体与附属在顶部的对接;
S6:继续采用盖挖逆作法依次完成其他部分的主体支撑框架及周边防水;
S7:破除主体地连墙二段,完成主体与附属在底部的对接。
其中,所述步骤S1中,主体地连墙按照主体围护结构要求设计,同时主体地连墙内部配筋满足附属围护结构的受力要求。
其中,所述步骤S2中,附属坑底加固土体平面范围为主体与附属相接处,横断面尺寸不小于3m×3m,附属坑底加固土体的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MPa。
其中,所述步骤S3中,附属支撑框架外侧预留变形缝,附属支撑框架与主体地连墙之间,分别与顶板牛腿和底板牛腿邻接设置有附属顶板后浇板和附属底板后浇板,附属支撑框架中的横向钢筋分别穿过附属顶板后浇板和附属底板后浇板预留至变形缝。
其中,所述步骤S3中,附属基坑中至少设置若干附属第一降水井和若干附属第二降水井,附属第二降水井距离主体地连墙不超过5m,附属第一降水井位于附属第二降水井与附属围护结构之间;所述步骤S4中,附属覆土回填后,封闭附属降水,仅保留1-2口附属第二降水井暂不封闭;所述步骤S5中,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主体基坑至主体顶板下皮标高过程中,设置主体基坑降水井;施工工程最后,封闭全部降水井。
其中,所述步骤S5中,主体与附属在顶部的对接具体包括:挖除扶壁式挡土墙靠近主体一侧的附属补充回填土体,分段破除主体地连墙一段、主体第一道支撑、以及顶板牛腿,再在主体顶板及顶梁外延施作主体后浇顶板,在主体后浇顶板与附属顶板后浇板之间施作变形缝防水。
其中,变形缝的防水结构为,沿变形接缝设置衬垫板,变形缝中部向两侧结构主体内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连通有注浆管,变形缝端部还设有密封胶或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密封胶为聚硫密封胶;在未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的变形缝端部设置接水盒。
其中,所述步骤S6中,其他部分的主体支撑框架及周边防水的施工步骤包括:主体负一层板及梁、主体负一层侧墙及其防水、主体负一层边柱,继续开挖土体并架设主体第二道撑,开挖至坑底,施作主体底板垫层及防水、浇筑主体底板及底梁,拆除主体第二道撑,施作主体负二层侧墙及其防水。
其中,所述步骤S7中,主体与附属在底部的对接,具体包括:在主体负一层板及梁外延施作主体负一后浇底板,在主体负一后浇底板与附属底板后浇板之间施作变形缝防水。
其中,所述步骤S7中,还包括将主体地连墙三段内的钢筋锚固至主体负一层板及梁内的步骤。
其中,所述步骤S7之后,还包括完成附属和主体的其他相接施工的步骤,包括附属侧墙和主体负一层侧墙相接处的外包防水、侧墙变形缝防水、附属侧墙和主体负一层侧墙的后浇部分的对接。
本发明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土体加固、牛腿结构、扶壁式挡土墙设置等综合施工特点结合,降低了主体后施工对先施工附属的变形影响,解决了主体基坑施工期间的支撑传力、主体与附属受力承接转换等难题,有效控制了施工风险,使先施工附属后施工主体的施工顺序成为可能。同时优化降水方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变形缝防水、附属底板与车站板连接前的渗水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工程安全性。本发明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车站主体,能大幅度加快工程进度,较好实现工程既定的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附属基坑开挖至坑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附属支撑框架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扶壁式挡土墙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体基坑开挖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主体支撑框架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主体与附属对接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整体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变形缝防水的结构图;
图9为工程实例采用本发明方法施工的数值模拟模型图;
图10为工程实例附属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变形结果;
图11为工程实例附属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竖向变形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内容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内容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本发明详细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如图1,施作附属围护结构101及其与主体相接部位的主体地连墙102,主体地连墙102自上而下包括主体地连墙一段1021、主体地连墙二段1022、主体地连墙三段1023,其中主体地连墙二段1022对应附属与主体的设计连通区域(在附属基坑中对应由附属顶板1051、附属底板1052、附属侧墙1053和附属梁柱1054围合支撑构成的附属支撑框架105区域,该区域在后期是附属中主要投入使用的工作空间;在主体基坑中对应主体负一层区域)。主体地连墙102按照主体围护结构201要求设计,同时使主体地连墙102内部配筋满足附属围护结构101的受力要求,一般情况下,按照主体围护结构201设计的主体地连墙102即能够满足附属围护结构101的受力要求,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不能满足时,可以通过增加配筋数量、优化配筋材质规格等方式,提高其受力能力,使其达到满足附属围护结构101受力要求的需求。主体地连墙102的结构设计匹配和受力能力调整为使其同时作为附属围护结构101和主体围护结构201的共用部分打好了受力基础,同时为预先明挖施工附属做好了准备,减小附属施工对后期主体围护结构201的影响。
然后,如图2,对附属内、主体地连墙三段1023顶部一侧区域内的土体进行加固,形成附属坑底加固土体103,这一加固能够减小后期主体开挖对附属的变形影响。附属坑底加固土体103平面范围为主体与附属相接处,一般情况下,附属坑底加固土体103横断面尺寸以不小于3m×3m为佳,附属坑底加固土体103的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以不小于1MPa为佳,加固方法可采取现有技术的诸多手段,例如可根据加固地层特性选用三轴搅拌或高压旋喷等。
然后,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附属基坑。在明挖顺作法施工过程中,附属支撑架设与土方开挖采用随挖随撑,附属基坑中自基坑顶部向下依次为附属第一道支撑1041、附属第二道支撑1042、……附属第N道支撑,图1中仅示意了采用两道附属支撑(附属第一道支撑1041和附属第二道支撑1042)的情况,根据不同工程情况可增减附属支撑数量。附属基坑开挖至坑底后,施作附属支撑框架105,附属支撑框架105外侧预留变形缝108(图2-图3中仅示意了主体地连墙102一侧的变形缝,其他部位变形缝未示出),附属支撑框架105外侧与主体地连墙102之间预留一定宽度,宽度以不小于500mm为佳,可用于后续设置牛腿结构106和附属后浇板107,并预留变形缝108。附属支撑框架105与主体地连墙102之间设置牛腿结构106,牛腿结构106位于附属支撑框架105顶部和底部外延;具体的,牛腿结构106包括顶板牛腿1061和底板牛腿1062,分别位于附属顶板1051的水平位置上方和附属底板1052水平位置下方。附属支撑框架105与主体地连墙102之间,与牛腿结构106邻接设置有附属后浇板107,附属支撑框架105中的横向钢筋分别穿过附属后浇板107预留至变形缝;具体的,附属后浇板107包括附属顶板后浇板1071和附属底板后浇板1072,由于二者分别与顶板牛腿1061和底板牛腿1062临接,可实现分别与附属顶板1051和附属底板1052水平对应。牛腿结构106和附属后浇板107的宽度均以不小于500mm为佳。牛腿结构106和附属后浇板107的设置及其位置关系,一方面使得牛腿结构106能够对附属梁柱1054及整个附属支撑框架105在施工过程中实现稳定的受力支撑,另一方面便于后续施工步骤中与主体结构(主体后浇板)的对接,以及实现稳定的受力承接和受力转换,再一方面能够延续附属支撑框架105中的横向钢筋预留至变形缝,提高附属支撑框架105与主体对接连接后的受力稳定,还一方面顶板牛腿1061便于对接拆除,有利于对接受力转换。
最为一个具体实例,附属支撑框架105的详细施工过程包括:附属基坑开挖至坑底后,施作附属底板垫层、附属底板防水10521,附属底板钢筋10522横向预留至变形缝,附属底板混凝土浇筑至距离主体地连墙102不小于500mm(d≥500mm)处,形成附属底板1052,同步浇筑底板牛腿1062,顶至主体地连墙102,拆除附属第二道支撑1042,顺作附属侧墙1053及其防水、附属梁柱1054、附属顶板1051及其防水,附属顶板1051混凝土浇筑至距离主体地连墙102不小于500mm(d≥500mm)处,钢筋均预留至变形缝,同步浇筑顶板牛腿1061,顶至主体地连墙102。
在上述明挖顺作法施工附属基坑时,还需进行按需降水。作为一种优选的附属降水方案,附属基坑中至少设置若干附属第一降水井1101和若干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距离主体地连墙102一般不超过5m,附属第一降水井1101为根据附属降水需要所设置的其他降水井,一般可位于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与附属围护结构101之间,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可以在主体施工时,解决附属底板1052与主体地连墙102接缝处渗水情况,减少后续主体施工过程中,附属渗水的影响。
然后,如图3,拆除附属基坑上的附属第一道支撑1041,在附属支撑框架105上方靠近主体地连墙102处设置扶壁式挡土墙109,进行附属覆土回填至地面。扶壁式挡土墙109具体的可由附属梁柱1054顶部限位。附属覆土回填部分包括附属基坑内附属支撑框架105上方的扶壁式挡土墙109两侧土体,分别为扶壁式挡土墙109与附属围护结构101之间的附属主体回填土体1111、以及扶壁式挡土墙109与主体地连墙102之间的附属补充回填土体1112。然后进一步封闭附属降水,仅保留1-2口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暂不封闭。
接着,如图4,施作主体围护结构201(即剩余主体地连墙),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主体基坑。在盖挖逆作法施工过程中,依次施工工程桩202、钢管柱203、主体基坑降水井204、主体第一道支撑2051,然后开挖至主体顶板下皮标高,施作主体顶板及顶梁2061。然后完成主体与附属在顶部的对接,具体包括:挖除附属补充回填土体1112,分段破除(每段不超过一个地连墙幅宽)主体地连墙一段1021、主体第一道支撑2051、以及顶板牛腿1061,再在主体顶板及顶梁2061外延施作主体后浇顶板2068,在主体后浇顶板2068与附属顶板后浇板1071之间施作变形缝防水。最后施作主体顶板及顶梁2061上方的防水,再将主体顶板及顶梁2061上方及附属补充回填土体1112上方的整体进行覆土回填至地面。扶壁式挡土墙109的设计有利于主体与附属在顶部的对接过程中上部土体的开挖,避免对接过程中土体滑落影响工程安全,减少过多的附属主体回填土体1111开挖占用工期,同时减少对接过程中因土体开挖回填对附属造成的结构变化影响,减少对接误差。
其中,变形缝防水的结构如图8,包括沿变形接缝设置的衬垫板301,变形缝中部向两侧结构主体内(例如分别向主体后浇顶板2068与附属顶板后浇板1071的混凝土主体内)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302,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302连通有注浆管303,变形缝端部还设有密封胶304或外贴式橡胶止水带305,密封胶304优选为聚硫密封胶;进一步,在未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305的变形缝端部,还可选的设置接水盒306。本发明的变形缝防水的结构可以选择性适用于上述主体与附属在顶部的对接处,也可以适用于后续主体与附属在底部的对接处、以及侧墙变形缝处。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302的设置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外部刚性,能够在混凝土主体结构中起到良好的限形作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吸收变形作用,起到良好的水分突变时的变形缓冲作用。
然后,如图5-图6,继续采用盖挖逆作法依次完成其他部分的主体支撑框架206及周边防水,并随着其他部分的主体支撑框架206的架设拆除主体第一道支撑2051下方的主体其他支撑2052。主体其他支撑2052数量可根据主体基坑深度需要架设和拆除,图5-图7中以主体中具有负二层结构为例,示意其他部分的主体支撑框架206施工步骤包括:主体负一层板及梁2062、主体负一层侧墙2063及其防水、主体负一层边柱2064,继续开挖土体并架设主体第二道撑,开挖至坑底,施作主体底板垫层及防水、浇筑主体底板及底梁2065,拆除主体第二道撑,施作主体负二层侧墙2066及其防水。
然后,破除主体地连墙二段1022,完成主体与附属在底部的对接,具体包括:在主体负一层板及梁2062外延施作主体负一后浇底板2067,在主体负一后浇底板2067与附属底板后浇板1072之间施作变形缝防水。进一步,根据抗浮需求,还可选择性将主体地连墙三段1023内的钢筋锚固至主体负一层板及梁2062内,使得地连墙参与抗浮。
最后,完成附属和主体的其他相接施工,包括附属侧墙1053和主体负一层侧墙2063相接处的外包防水、侧墙变形缝防水、附属侧墙1053和主体负一层侧墙2063的后浇部分的对接等,停止全部降水并封闭全部降水井,施工结果如图7。
以天津地铁某在建项目为工程案例,通过建立地层-结构模型,按照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模拟分析了先施工明挖附属后盖挖施工车站主体的全过程。
(1)附属及主体情况介绍
车站附属基坑长约43m,宽约25m,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3.87m,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体系为地连墙+内支撑。采用0.8m地连墙,标准段墙长24m(含冠梁)。竖向设置采用两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混凝土支撑,支撑截面800mm×800mm;第二道支撑为钢管支撑,钢管支撑直径800mm、壁厚16mm。
车站主体基坑长约177m,标准段宽度为22.3m,开挖深度约21m。与附属结构相接处采用盖挖逆做法施工。围护结构体系为地连墙+内支撑。采用1m地连墙,墙长41.3m。本站盖挖段中立柱采用1.0m直径钢管柱,定位于基础桩内,基础桩为直径2.2m钻孔桩。盖挖段竖向设置采用两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混凝土支撑,支撑截面800mm×1000mm;第二道支撑为钢管支撑,钢管支撑直径800mm、壁厚16mm。盖挖段顶板厚1m,中板板厚0.4m,底板板厚1.2m。
(2)地层-结构模型建立
1、将土体视为弹塑性连续体,选用修正莫尔-库伦本构模型,采用平面应变单元来模拟地层土体。根据地质勘测报告,数值模型中的地层划分及土体力学参数取值见下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2、选用线弹性本构模型,基坑支护参数取值见下表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3、根据工程基坑尺寸参数,确定数值模型建模尺寸及建模范围,依次建立平面应变单元及梁单元,模型建模尺寸为150m长×60m深。在模型的侧面及底面施加法向方向的约束,在模型中施加重力荷载,运行软件进行基坑施工过程的模拟,数值模拟模型情况见图9,与本发明施工方法结果一致。
(3)模拟结果
选取远离主体基坑处的附属结构底板为记录点,记录点在随基坑施工过程的水平变形见图10,竖向变形见图11。图表横轴为施工阶段,竖轴为附属结构的变形。结果可见,采用本发明方法,施工后附属结构最大变形为3.5mm,最大竖向变形为6.5mm。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主体在后施工对附属的影响。从而可实现先附属后主体的施工顺序。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方法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材料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方法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方法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材料应用方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施作附属围护结构(101)及其与主体相接部位的主体地连墙(102),主体地连墙(102)自上而下包括主体地连墙一段(1021)、主体地连墙二段(1022)、主体地连墙三段(1023),其中主体地连墙二段(1022)对应附属与主体的设计连通区域;
S2:对附属内、主体地连墙三段(1023)顶部一侧区域内的土体进行加固,形成附属坑底加固土体(103);
S3: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附属基坑,并施作附属支撑框架(105),附属支撑框架(105)与主体地连墙(102)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顶板牛腿(1061)和底板牛腿(1062),顶板牛腿(1061)和底板牛腿(1062)分别位于附属顶板(1051)的水平位置上方和附属底板(1052)水平位置下方;
S4:拆除附属基坑上的附属第一道支撑(1041),在附属支撑框架(105)上方靠近主体地连墙(102)处设置扶壁式挡土墙(109),进行附属覆土回填;
S5:施作主体围护结构(201),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主体基坑至主体顶板下皮标高,施作主体顶板及顶梁(2061),完成主体与附属在顶部的对接;
S6:继续采用盖挖逆作法依次完成其他部分的主体支撑框架(206)及周边防水;
S7:破除主体地连墙二段(1022),完成主体与附属在底部的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主体地连墙(102)按照主体围护结构(201)要求设计,同时主体地连墙(102)内部配筋满足附属围护结构(101)的受力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附属坑底加固土体(103)平面范围为主体与附属相接处,横断面尺寸不小于3m×3m,附属坑底加固土体(103)的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附属支撑框架(105)外侧预留变形缝(108),附属支撑框架(105)与主体地连墙(102)之间,分别与顶板牛腿(1061)和底板牛腿(1062)邻接设置有附属顶板后浇板(1071)和附属底板后浇板(1072),附属支撑框架(105)中的横向钢筋分别穿过附属顶板后浇板(1071)和附属底板后浇板(1072)预留至变形缝(1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附属基坑中至少设置若干附属第一降水井(1101)和若干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距离主体地连墙(102)不超过5m,附属第一降水井(1101)位于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与附属围护结构(101)之间;步骤S4中,附属覆土回填后,封闭附属降水,仅保留1-2口附属第二降水井(1102)暂不封闭;步骤S5中,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主体基坑至主体顶板下皮标高过程中,设置主体基坑降水井(204);施工工程最后,封闭全部降水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主体与附属在顶部的对接具体包括:挖除扶壁式挡土墙(109)靠近主体一侧的附属补充回填土体(1112),分段破除主体地连墙一段(1021)、主体第一道支撑(2051)、以及顶板牛腿(1061),再在主体顶板及顶梁(2061)外延施作主体后浇顶板(2068),在主体后浇顶板(2068)与附属顶板后浇板(1071)之间施作变形缝防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形缝的防水结构为,沿变形接缝设置衬垫板(301),变形缝中部向两侧结构主体内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302),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302)连通有注浆管(303),变形缝端部还设有密封胶(304)或外贴式橡胶止水带(305),密封胶(304)为聚硫密封胶;在未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305)的变形缝端部设置接水盒(3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其他部分的主体支撑框架(206)及周边防水的施工步骤包括:主体负一层板及梁(2062)、主体负一层侧墙(2063)及其防水、主体负一层边柱(2064),继续开挖土体并架设主体第二道撑,开挖至坑底,施作主体底板垫层及防水、浇筑主体底板及底梁(2065),拆除主体第二道撑,施作主体负二层侧墙(2066)及其防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主体与附属在底部的对接,具体包括:在主体负一层板及梁(2062)外延施作主体负一后浇底板(2067),在主体负一后浇底板(2067)与附属底板后浇板(1072)之间施作变形缝防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还包括将主体地连墙三段(1023)内的钢筋锚固至主体负一层板及梁(2062)内的步骤;
步骤S7之后,还包括完成附属和主体的其他相接施工的步骤,包括附属侧墙(1053)和主体负一层侧墙(2063)相接处的外包防水、侧墙变形缝防水、附属侧墙(1053)和主体负一层侧墙(2063)的后浇部分的对接。
CN202210905756.5A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 Active CN114960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5756.5A CN114960751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5756.5A CN114960751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0751A true CN114960751A (zh) 2022-08-30
CN114960751B CN114960751B (zh) 2022-12-09

Family

ID=8296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5756.5A Active CN114960751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075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5573A (ja) * 1999-06-03 2000-12-12 Toyota Motor Corp 地下ユニット構造体と地下ユニット工法
CN203947492U (zh) * 2014-05-23 2014-11-19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与基坑围护相结合的双排桩基挡土墙
CN105696550A (zh) * 2014-11-27 2016-06-22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加固地下连续墙成槽的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法
CN110206339A (zh) * 2019-06-14 2019-09-06 北京翔鲲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顶管穿越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10306590A (zh) * 2019-06-11 2019-10-08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先附属后主体的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1305282A (zh) * 2020-04-06 2020-06-19 福建工程学院 软弱富水地层地铁车站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2240025A (zh) * 2020-10-21 2021-01-19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车站基坑工程盖挖施工方法
CN112359867A (zh) * 2020-10-26 2021-02-12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站的附属结构的围护结构
CN113565133A (zh) * 2021-05-24 2021-10-2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575384A (zh) * 2022-03-24 2022-06-03 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地下车站主体与附属结构同步施工的施工工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5573A (ja) * 1999-06-03 2000-12-12 Toyota Motor Corp 地下ユニット構造体と地下ユニット工法
CN203947492U (zh) * 2014-05-23 2014-11-19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与基坑围护相结合的双排桩基挡土墙
CN105696550A (zh) * 2014-11-27 2016-06-22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加固地下连续墙成槽的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法
CN110306590A (zh) * 2019-06-11 2019-10-08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先附属后主体的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0206339A (zh) * 2019-06-14 2019-09-06 北京翔鲲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顶管穿越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11305282A (zh) * 2020-04-06 2020-06-19 福建工程学院 软弱富水地层地铁车站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2240025A (zh) * 2020-10-21 2021-01-19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车站基坑工程盖挖施工方法
CN112359867A (zh) * 2020-10-26 2021-02-12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站的附属结构的围护结构
CN113565133A (zh) * 2021-05-24 2021-10-2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575384A (zh) * 2022-03-24 2022-06-03 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地下车站主体与附属结构同步施工的施工工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绍怀: "《现代钢管混凝土结构》", 30 April 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0751B (zh) 2022-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8778B (zh) 一种大型地下结构非开挖修建方法
CN107762535B (zh) 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明洞暗做施工工艺
CN107218046A (zh) 一种导洞内机械辅助止水暗挖车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063982U (zh) 一种导洞内机械辅助止水暗挖车站结构
CN105756091B (zh) 一种控制邻近建筑物变形的地铁车站基坑施工方法
CN109853399B (zh) 用于拱桥的大截面倾斜隧道式拱座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10031B (zh) 桩墙法建造地下空间结构
CN107905794A (zh) 一种保留隧道局部管片的地铁车站拓建方法
CN115467370A (zh) 大跨度车站两翼开敞式半盖挖半逆作建造方法
CN113217022B (zh) 软弱围岩隧道塌穴泡沫混凝土回填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2922646B (zh) 叠合拱-墙一体式单跨支护大断面开挖暗挖车站修建方法
CN213143117U (zh) 一种装配式键槽基础挡土墙结构
CN111809662B (zh) 地铁车站地下结构组合建造方法
CN111255462B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建造的管幕盖挖逆作施工方法
CN112681374A (zh) 一种复杂条件下浅埋暗挖通道盖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CN210195766U (zh) 一种拱盖暗挖顺筑地下结构
CN111549789A (zh) 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419736U (zh) 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修建的补偿式施工结构
CN114960751B (zh) 一种地铁车站先明挖施工附属后盖挖逆作施工主体的方法
CN110486062A (zh) 一种软土中机械暗挖多层多跨地下工程的方法
CN210141142U (zh) 一种洞桩暗挖顺筑地下结构
CN209444343U (zh) 一种洞柱暗挖逆筑地下结构
CN211038701U (zh) 一种“先盾后井”的矿山法地铁区间风井
CN210459300U (zh) 一种盖挖车站的围护结构
CN113898348A (zh) 一种超浅埋大跨暗挖地铁车站隧道修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