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5987B -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5987B
CN114955987B CN202210527969.9A CN202210527969A CN114955987B CN 114955987 B CN114955987 B CN 114955987B CN 202210527969 A CN202210527969 A CN 202210527969A CN 114955987 B CN114955987 B CN 1149559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temperature
pressure
highes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79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5987A (zh
Inventor
方沛军
宣锋
李剑平
姜方
伍远安
曹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xing Hef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yf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xing Hef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yf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xing Hef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yf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xing Hef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279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59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5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5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5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5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005Reversible uptake of hydrogen by an appropriate medium, i.e. based on physical or chemical sorption phenomena or on reversible chemical reactions, e.g. for hydrogen storage purposes ; Reversible gettering of hydrogen; Reversible uptake of hydrogen by electrodes
    • C01B3/001Reversible uptake of hydrogen by an appropriate medium, i.e. based on physical or chemical sorption phenomena or on reversible chemical reactions, e.g. for hydrogen storage purposes ; Reversible gettering of hydrogen; Reversible uptake of hydrogen by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ptaking medium; Treatment thereof
    • C01B3/0078Composite solid storage mediums, i.e. coherent or loose mixtures of different solid constituents, chemically or structurally heterogeneous solid masses, coated solids or solids having a chemically modified surface reg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60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6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emical processes
    • C01B2203/066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fue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8Methods of heating or cooling
    • C01B2203/0805Methods of heating the proces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85Methods of heating the proces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by electric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6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C01B2203/1614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C01B2203/1623Adjusting the 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6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C01B2203/1642Controlling the product
    • C01B2203/1647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the product
    • C01B2203/1652Measuring the amount of product
    • C01B2203/1657Measuring the amount of product the product being hydrog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放氢过程的压力值/温度和对应的吸氢/放氢速率;根据采集到的吸氢/放氢的压力值/温度和吸氢/放氢速率,拟合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对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进行分析,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系统自动判断调整参数,让吸氢放氢效率保持最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能产业链整体可以分为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应三环节,其中储运环节是效利氢能的关键,是影响氢能向规模向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氢能全产业链中,氢的储运是制约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为氢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它储运难度、成本、安全性低。
固态储氢具有体积储氢容量高、无需高压及隔热容器、安全性好,无爆炸危险、可得到高纯氢,提高氢的附加值、储运方便等诸多有点。
固态储氢材料在室温和常压条件下能迅速吸氢,并反应生成氢化物,使氢以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加温或减小压力使这些贮存着的氢释放出来以供使用。
金属氢化物可以作为能量贮存、转换材料、其原理是:金属吸留氢形成金属氢化物,然后对该金属氢化物加热,并把它放置在比其平衡压力低的氢压力环境中使其放出吸留的氢,其反应式如下:
式中,M---金属;MHn---金属氧化物;P---氢压力;ΔH---反应的焓变化
反应进行的方向取决于温度和氢压力。由上面的反应式可知,贮氢材料最佳特性是在实际使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以实际使用的速度,可逆地完成氢的贮藏释放。实际使用的温度、压力范围是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的。
现实中往往通过试验室试验给出指导条件,无法确定系统实际运行中最佳的压力和温度,而非专业人员又无法确定吸氢或放氢的具体参数,所以让系统自己判断调整参数,让吸氢放氢效率保持最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固态储氢实际使用数据缺乏,不同的储氢材料混合又会产生不同的工作状态,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固态储氢使用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放氢过程的压力值/温度和对应的吸氢/放氢速率;
S2:根据采集到的吸氢/放氢的压力值/温度和吸氢/放氢速率,拟合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
S3:对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进行分析,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吸氢/放氢。
进一步地,所述固态储氢系统包括: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电解制氢装置、缓冲罐和燃料电池;
其中,电解制氢装置与缓冲罐之间设有3个球阀,分别为第一球阀XV-01、第二球阀XV-02和第三球阀XV-03;
第一球阀XV-01的一端与第三球阀XV-03的一端、电解氢气装置输出端相连;第一球阀XV-01的另一端与第二球阀XV-02的一端相连;第二球阀XV-02的另一端与第三球阀XV-03的另一端、缓冲罐的一端相连;
缓冲罐的另一端通过阀门AV-01与燃料电池相连;
电解制氢装置还通过第一球阀XV-01、第二针阀HV-02、第一针阀HV-01与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相连;
第一球阀XV-01与第二针阀HV-02之间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
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和第一球阀XV-0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
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安装有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
进一步地,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过程的压力值和吸氢速率的具体步骤为:
开启电解制氢装置,并打开第一球阀XV-01、第一针阀HV-01和第二针阀HV-02;
每隔t1秒,记录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的压力值,并通过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获取当前吸氢速率;
将压力值和吸氢速率作为一组数据进行记录,直至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最大压力为止。
进一步地,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拟合得到的参数,x为压力值或温度值,p为对应的吸氢速率或放氢速率。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吸氢的具体过程分为a2>0和a2<0两种情况:
若a2>0则函数p(x)有最小值,执行以下判断:
则函数顶点坐标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此时在压力设定范围内,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其中Pt.h为设定的吸氢最大压力;
则,函数顶点位于压力最大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其中Pt.l为设定的吸氢最小压力;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小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
此时将Pt.l和Pt.h代入p(x);当p(pt.l)<p(pt.h)时,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否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
若a2<0则函数有最大值,执行以下判断:
顶点坐标在第二象限,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右侧,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和下限之内,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时,吸氢效率最高。
进一步地,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过程的温度值和放氢速率的具体步骤为:
关闭第一球阀XV-01、第三球阀XV-03,开启第二球阀XV-02、第二针阀HV-02、第一针阀HV-01;开启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
当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数据达到时,开启阀门AV-01,启动燃料电池;
通过PID控制阀门AV-01的开度,使得缓冲罐压力保持在设定值;
当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数据达到T.l时,记录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温度与放氢速率,每隔t1秒记录一次,直至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值达到设定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最大温度为止。
步骤S3中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放氢的具体过程分为a2>0和a2<0两种情况:
若a2>0则函数p(x)有最小值,执行以下判断:
若:则顶点坐标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此时在温度设定范围内,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其中T.h为设定的放氢最高温度;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大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其中T.l为设定的放氢最低温度;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小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
此时将T.l和T.h代入p(x);若p(T.l)<p(T.h)时,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否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
若a2<0则函数有最大值,执行以下判断:
顶点坐标在第二象限,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右侧,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温度设定值上限和下限之内,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时,放氢效率最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系统自动判断调整参数,让吸氢放氢效率保持最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示意图;
图2是固态储氢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方法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放氢过程的压力值/温度和对应的吸氢/放氢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态储氢系统包括: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电解制氢装置、缓冲罐和燃料电池;
请参考图2,图2是固态储氢系统的结构图;在图2中,部分非核心元件在下文中省略,下文仅介绍核心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其中,电解制氢装置与缓冲罐之间设有3个球阀,分别为第一球阀XV-01、第二球阀XV-02和第三球阀XV-03;
第一球阀XV-01的一端与第三球阀XV-03的一端、电解氢气装置输出端相连;第一球阀XV-01的另一端与第二球阀XV-02的一端相连;第二球阀XV-02的另一端与第三球阀XV-03的另一端、缓冲罐的一端相连;
缓冲罐的另一端通过阀门AV-01与燃料电池相连;
电解制氢装置还通过第一球阀XV-01、第二针阀HV-02、第一针阀HV-01与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相连;
第一球阀XV-01与第二针阀HV-02之间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
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和第一球阀XV-0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
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安装有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
需要说明的是,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过程的压力值和吸氢速率的具体步骤为:
开启电解制氢装置,并打开第一球阀XV-01、第一针阀HV-01和第二针阀HV-02;
每隔t1秒,记录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的压力值,并通过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获取当前吸氢速率;
将压力值和吸氢速率作为一组数据进行记录,直至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最大压力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过程的温度值和放氢速率的具体步骤为:
关闭第一球阀XV-01、第三球阀XV-03,开启第二球阀XV-02、第二针阀HV-02、第一针阀HV-01;开启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
当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数据达到时,开启阀门AV-01,启动燃料电池;
通过PID控制阀门AV-01的开度,使得缓冲罐压力保持在设定值;
当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数据达到T.l时,记录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温度与放氢速率,每隔t1秒记录一次,直至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值达到设定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最大温度为止。
S2:根据采集到的吸氢/放氢的压力值/温度和吸氢/放氢速率,拟合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拟合得到的参数,x为压力值或温度值,p为对应的吸氢速率或放氢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依据经验与试验,数据接近二次函数。所以选择二次函数拟合曲线,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拟合曲线;
关于拟合参数的求解,举例如下:
已知取样数据(x[i],y[i]),i=1,2,...n
用二次函数P(x)=a0+a1x+a2x2作为近似拟合曲线,均方误差为最小。
由求极值得方法得方程:
由此可求系数:/>
拟合曲线为:
顶点坐标为:
S3:对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进行分析,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吸氢/放氢。
步骤S3中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吸氢的具体过程分为a2>0和a2<0两种情况:
若a2>0则函数p(x)有最小值,执行以下判断:
则函数顶点坐标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此时在压力设定范围内,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其中Pt.h为设定的吸氢最大压力;
则,函数顶点位于压力最大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其中Pt.l为设定的吸氢最小压力;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小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
此时将Pt.l和Pt.h代入p(x);当p(pt.l)<p(pt.h)时,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否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
若a2<0则函数有最大值,执行以下判断:
顶点坐标在第二象限,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右侧,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和下限之内,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时,吸氢效率最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以上策略系统自动选择最大吸氢速率时的压力,稳压输出。
每间隔10分钟后,再次升压与降压,采集不同压力下的数据,计算并选择最优供氢压力。
当所有压力下吸氢速率低于设定最低速率时,系统认为已经吸氢完全。关闭XV01,HV01,HV02。
步骤S3中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放氢的具体过程分为a2>0和a2<0两种情况:
若a2>0则函数p(x)有最小值,执行以下判断:
若:则顶点坐标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此时在温度设定范围内,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其中T.h为设定的放氢最高温度;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大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其中T.l为设定的放氢最低温度;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小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
此时将T.l和T.h代入p(x);若p(T.l)<p(T.h)时,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否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
若a2<0则函数有最大值,执行以下判断:
顶点坐标在第二象限,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右侧,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温度设定值上限和下限之内,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时,放氢效率最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以上策略,系统自动选择最大放氢速率时的温度,稳定输出。
每间隔30分钟后,再次降温与升温,采集设定温度T.l至T.h之间的数据,计算并选择最优供氢温度。当最优供氢速率低于设定值时,发出指示信号,警示放氢完毕。关闭加热器,关闭AV-01,关闭燃料电池系统,关闭XV02。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控制相应变送器采集到的相应数据保持在相应值,其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相应阀门保持不同的开度进行实现,这里的控制策略非本申请核心内容,且控制策略采用的技术较为常见,比如PID控制等,这里不作额外说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系统自动判断调整参数,让吸氢放氢效率保持最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放氢过程的压力值/温度和对应的吸氢/放氢速率;
S2:根据采集到的吸氢/放氢的压力值/温度和吸氢/放氢速率,拟合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
S3:对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进行分析,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吸氢/放氢;
所述固态储氢系统包括: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电解制氢装置、缓冲罐和燃料电池;
其中,电解制氢装置与缓冲罐之间设有3个球阀,分别为第一球阀XV-01、第二球阀XV-02和第三球阀XV-03;
第一球阀XV-01的一端与第三球阀XV-03的一端、电解氢气装置输出端相连;第一球阀XV-01的另一端与第二球阀XV-02的一端相连;第二球阀XV-02的另一端与第三球阀XV-03的另一端、缓冲罐的一端相连;
缓冲罐的另一端通过阀门AV-01与燃料电池相连;
电解制氢装置还通过第一球阀XV-01、第二针阀HV-02、第一针阀HV-01与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相连;
第一球阀XV-01与第二针阀HV-02之间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
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和第一球阀XV-0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
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安装有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
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过程的压力值和吸氢速率的具体步骤为:
开启电解制氢装置,并打开第一球阀XV-01、第一针阀HV-01和第二针阀HV-02;
每隔t1秒,记录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的压力值,并通过第一质量流量计FM-01获取当前吸氢速率;
将压力值和吸氢速率作为一组数据进行记录,直至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最大压力为止;
压力值/温度值-吸氢/放氢速率曲线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拟合得到的参数,x为压力值或温度值,p为对应的吸氢速率或放氢速率;
步骤S3中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吸氢的具体过程分为a2>0和a2<0两种情况:
若a2>0则函数p(x)有最小值,执行以下判断:
则函数顶点坐标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此时在压力设定范围内,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其中Pt.h为设定的吸氢最大压力;
则,函数顶点位于压力最大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其中Pt.l为设定的吸氢最小压力;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小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
此时将Pt.l和Pt.h代入p(x);当p(pt.l)<p(pt.h)时,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否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
若a2<0则函数有最大值,执行以下判断:
顶点坐标在第二象限,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l时,吸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右侧,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Pt.h时吸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和下限之内,则控制第二压力变送器PT02采集到的数据保持在/>时,吸氢效率最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固态储氢系统吸氢过程的温度值和放氢速率的具体步骤为:
关闭第一球阀XV-01、第三球阀XV-03,开启第二球阀XV-02、第二针阀HV-02、第一针阀HV-01;开启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
当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数据达到时,开启阀门AV-01,启动燃料电池;
通过PID控制阀门AV-01的开度,使得缓冲罐压力保持在设定值;
当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数据达到T.l时,记录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温度与放氢速率,每隔t1秒记录一次,直至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值达到设定电加热式固态储氢设备的最大温度为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控制固态储氢系统完成最高效率放氢的具体过程分为a2>0和a2<0两种情况:
若a2>0则函数p(x)有最小值,执行以下判断:
若:则顶点坐标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此时在温度设定范围内,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其中T.h为设定的放氢最高温度;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大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其中T.l为设定的放氢最低温度;
则顶点位于压力最小设定值之外,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
此时将T.l和T.h代入p(x);若p(T.l)<p(T.h)时,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否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
若a2<0则函数有最大值,执行以下判断:
顶点坐标在第二象限,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l时,放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压力设定值上限右侧,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T.h时放氢效率最高;
顶点坐标位于温度设定值上限和下限之内,则控制第一温度变送器TT01采集到的温度保持在/>时,放氢效率最高。
CN202210527969.9A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955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7969.9A CN114955987B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7969.9A CN114955987B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5987A CN114955987A (zh) 2022-08-30
CN114955987B true CN114955987B (zh) 2023-08-22

Family

ID=8298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7969.9A Active CN114955987B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598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7425A (en) * 1991-09-30 1996-05-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discriminating eq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n absorbing alloys
CN101858842A (zh) * 2009-04-08 2010-10-13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储氢合金热致吸放氢循环寿命的测试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10939859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加氢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1244507A (zh) * 2020-01-10 2020-06-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载氢系统
JP2021174728A (ja) * 2020-04-28 2021-11-01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システム、圧力制御方法
CN114440124A (zh) * 2022-04-11 2022-05-06 中氢华夏新能源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反馈调节的固体储氢放氢的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6305B2 (ja) * 2000-10-03 2011-07-06 株式会社 東北テクノアーチ 水素吸蔵合金の水素吸放出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7425A (en) * 1991-09-30 1996-05-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discriminating eq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n absorbing alloys
CN101858842A (zh) * 2009-04-08 2010-10-13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储氢合金热致吸放氢循环寿命的测试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10939859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加氢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1244507A (zh) * 2020-01-10 2020-06-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载氢系统
JP2021174728A (ja) * 2020-04-28 2021-11-01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システム、圧力制御方法
CN114440124A (zh) * 2022-04-11 2022-05-06 中氢华夏新能源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反馈调节的固体储氢放氢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5987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kon et al.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investigation of a technical grade manganese-iron binary oxide for therm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CN102237516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955987B (zh)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自判断最高效率吸氢放氢控制方法
CN213749476U (zh) 一种储氢材料多种性能测试系统
CN111864233B (zh) 供氢系统的氢气纯度检测装置
Nakano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metal hydride tank for the totalized hydrogen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CN201965211U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安全性能测试装置
CN105716464A (zh) 基于分段反应放热模式的气固化学反应蓄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03044A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氢控制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O2 release of Mn-based oxygen carrier for chemical looping air separation (CLAS): An insight into kinetic studies
CN101988180B (zh) 智能化控制气体多元共渗炉及其控制方法
CN215628335U (zh) 一种混合型电解水制氢设备的集成及热管理系统
Bjurstrom et al. The dynamics of hydrogen transfer in a metal hydride heat pump
CN213933005U (zh) 一种车载供氢系统性能测试设备
CN113933208A (zh) 一种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8254068U (zh) 二氧化碳冷凝捕集系统
CN210834724U (zh) 一种用于原位xrd测试的样品反应池
CN201567364U (zh) 智能化控制气体多元共渗炉
CN111994967A (zh) 一种钛掺杂的高镍三元锂离子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CN221238814U (zh) 一种碳包覆完整度测试设备
CN114458942B (zh) 智能氢瓶
CN216410551U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密封测试装置
CN112363076B (zh) 一种合金储氢材料动力学测试装置及方法
US20040013921A1 (en) Method of absorption-desorption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 and hydrogen storage alloy and fuel cell using said method
CN116768152B (zh) 提高低温过热反应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