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0213B -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0213B
CN114940213B CN202110729794.5A CN202110729794A CN114940213B CN 114940213 B CN114940213 B CN 114940213B CN 202110729794 A CN202110729794 A CN 202110729794A CN 114940213 B CN114940213 B CN 114940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connecting plate
threshold
mounting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97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0213A (zh
Inventor
黄晓丹
衣本钢
梁大荣
赵彦利
刘腾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97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0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0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0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0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0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地板,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之间;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门槛梁、所述第二门槛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包安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和电池包的连接强度高,而且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布置空间大等优点。

Description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身框架,通常包括门槛梁、电池包安装纵梁、电池包后横梁、后纵梁和地板,后纵梁分别与门槛梁和地板连接,后纵梁位于地板的下方,电池包后横梁安装于后纵梁且位于电池包安装纵梁的后方,电池包的左右两侧安装于电池包安装纵梁和电池包后横梁,以实现和车身框架的相对位置固定。
由于相关技术中的车身框架通常采用传统的“油改电”思路的设计,即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将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转换成电机和电池包的设计方式,因此,此种结构不适用于电池包的安装,电池包安装纵梁、电池包后横梁和后纵梁均会限制电池包的扩展,减小了电池包的尺寸,极大地降低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和电池包的连接强度高,而且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布置空间大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身框架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身框架,包括: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地板,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之间;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门槛梁、所述第二门槛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包安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和电池包的连接强度高,而且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布置空间大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后纵梁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环抱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环抱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后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位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下方,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腔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构造成L形,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边沿和第二弧形边沿;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一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二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所述一端的后方且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第二封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所述另一端的后方且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封板向后超出所述地板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副车架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封板设有副车架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封板向后超出所述地板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副车架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封板设有副车架第二安装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朝向所述第二门槛梁的一侧,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朝向所述第一门槛梁的一侧;所述第一后纵梁的内腔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内腔的顶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内腔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内腔的顶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后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后座椅横梁,所述后座椅横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后座椅横梁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前方且构成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夹持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夹持所述后座椅横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槛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围绕出第一空间,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围绕出第二空间,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且所述后座椅横梁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座椅横梁、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首尾依次相连而形成口字形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座椅支撑骨架,所述座椅支撑骨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第二后纵梁和所述后座椅横梁,所述座椅支撑骨架与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第二后纵梁、所述后座椅横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之间形成储物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支撑骨架包括:骨架主体,所述骨架主体位于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上方且后部安装于所述地板;多个前支腿,多个所述前支腿沿所述后座椅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前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相连;多个第一侧支腿,多个所述第一支腿沿所述第一后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侧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第一后纵梁相连;多个第二侧支腿,多个所述第二支腿沿所述第二后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侧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地板在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后座椅横梁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过孔或镂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框架;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地板下方且安装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框架,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布置空间大和续航能力好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组件;后边框,所述后边框位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后方且穿过所述地板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连接;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所述第一侧边框与所述第一门槛梁连接,所述第二侧边框与所述第二门槛梁连接。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第二后纵梁、第二连接板、第二封板和第二门槛梁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和电池包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座椅支撑骨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座椅支撑骨架的储物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框架1、
第一门槛梁100、第一后纵梁110、纵梁主体111、纵梁封板112、第一连接板120、第一封板130、副车架第一安装孔140、螺纹件套150、螺纹件套固定板160、门槛主体170、加强板180、
第二门槛梁200、第二后纵梁210、第二连接板220、第二封板230、副车架第二安装孔240、
底板310、第一立板320、第二立板330、
地板400、电池包后安装梁500、
后座椅横梁600、第三连接板610、第四连接板620、第一空间630、
座椅支撑骨架700、骨架主体710、前支腿720、第一侧支腿730、第二侧支腿740、储物空间750、储物箱760、
电池包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1。
如图1-图11所示,车身框架1包括第一门槛梁100、第二门槛梁200、地板400、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
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地板400安装于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之间,第一后纵梁110连接于第一门槛梁100且搭接于地板400的上表面,第二后纵梁210连接于第二门槛梁200且搭接于地板400的上表面,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与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相连且位于地板400的上方。其中,第一门槛梁100、第二门槛梁20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800的电池包安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1,通过将第一后纵梁110搭接于地板400的上表面,第二后纵梁210搭接于地板400的上表面,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与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相连且位于地板400的上方,即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均位于地板400的上方,以使地板400下方的空间更大。
另外,地板400安装于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之间,第一门槛梁100的下表面和第二门槛梁200的下表面可以低于地板400的下表面。第一后纵梁110连接于第一门槛梁100,第二后纵梁210连接于第二门槛梁200,这样每个后纵梁既可以与对应的门槛梁连接,又可以与地板400的上表面搭接,每个后纵梁的安装稳定性高,从而可以提高车身框架1整体的连接强度。
此外,第一门槛梁100、第二门槛梁20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800的电池包安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即电池包800的左右两侧面可以分别与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连接,电池包800的后侧部分可以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连接,从而实现电池包800与车身框架1之间的多点连接,能够提升电池包800与车身框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车辆移动以及晃动时电池包800与车身框架1产生间隙或者发生分离。并且,第一门槛梁10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门槛梁200的延伸方向均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延伸方向不同,这样车架1受到撞击时,碰撞力能够在不同的方向进行传递,力能够分散传递,极大地优化了传力效果。
相比相关技术中在地板下方布置后纵梁、电池安装纵梁和电池安装后横梁的车身框架,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1,由于地板400的下方没有设置与电池包800发生干涉的结构,地板400的下表面处的结构更为平整,因此电池包800在左右方向可以延伸至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电池包800的上表面与地板400的下表面更为贴合,电池包800也可以继续向前方和后方延伸,例如,电池包800的后端可以延伸至车辆的副车架的前端或者后悬架的前端。换言之,电池包800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可以具有更大的尺寸,进而车辆能够具有更多的动力,由此车辆的续航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
如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1和电池包800的连接强度高,而且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800布置空间大、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3、图5以及图7-图8所示,车身框架1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二连接板220。
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120与第一后纵梁110相连且第一连接板120分别环抱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和第一后纵梁110,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220与第二后纵梁210相连且第二连接板220分别环抱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和第二后纵梁210。
其中,第一连接板120环抱电池包后安装梁500是指,第一连接板120至少连接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两侧表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20连接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下表面和后表面。第一连接板120环抱第一后纵梁110是指,第一连接板120至少连接于第一后纵梁110的两侧表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20连接于第一后纵梁110的背向第二后纵梁210的表面和下表面。
第二连接板220环抱电池包后安装梁500是指,第二连接板220至少连接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两侧表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20连接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下表面和后表面。第二连接板220环抱第二后纵梁210是指,第二连接板220至少连接于第二后纵梁210的两侧表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20连接于第二后纵梁210的背向第一后纵梁110的表面和下表面。
举例而言,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端部的高度尺寸小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其余位置的高度尺寸,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两端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的下方,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其余位置的左右两侧可以止抵于第一后纵梁110的侧面和第二后纵梁210的侧面。
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二连接板220,可以增加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和两个后纵梁之间连接强度,进而使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和两个后纵梁之间相对位置更为稳定。
其中,第一连接板120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板220的下表面、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位于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二连接板220之间的部分的下表面、第一后纵梁110的位于第一连接板120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第二后纵梁210的位于第二连接板220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例如,上述同一平面可以与地板400的上表面接触。如此,两个连接板、两个后纵梁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等结构与地板400的距离更近,有利于增加地板400上部空间的体积,即车身框架1形成的乘客舱的体积更大,乘坐舒适性更高。
可选地,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位于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的下方,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内腔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20的内腔和第二连接板220的内腔连通。
第一连接板120的内腔是指,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一后纵梁110围绕出的空间。第二连接板220的内腔是指,第二连接板220和第二后纵梁210围绕出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中的每一个从前方至后方的延伸过程中逐渐向上倾斜,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中的每一个均与地板400形成间隙,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位于该间隙,以使电池包后安装梁500既与地板400的上表面接触,又能与第一后纵梁110的下表面和第二后纵梁210的下表面接触。
其中,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内腔是指,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为中空结构。这样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增大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横截面积,从而提高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抵抗力,在车辆发生左右方向的碰撞时,电池包后安装梁500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从而减小电池包800以及乘客舱的损坏几率。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二连接板220中的每一个包括底板310、第一立板320和第二立板330。
底板310构造成L形,底板3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边沿和第二弧形边沿,第一立板320连接于底板310的第一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第二立板330连接于底板310的第二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
例如,底板310可以连接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下表面,第一立板320可以连接于对应的后纵梁在左右方向的背向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侧表面,第二立板330可以连接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后表面,以使第一连接板120形成环抱连接于第一后纵梁11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下方的接头结构,且第二连接板220形成环抱连接于第二后纵梁21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下方的接头结构。
如此,第一连接板120能够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固定第一后纵梁11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相对位置,增加了第一后纵梁11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连接强度,第二连接板220能够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固定第二后纵梁21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相对位置,增加了第二后纵梁21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连接强度,从而使车身框架1的结构更为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7和图8所示,车身框架1还包括第一封板130和第二封板230,第一封板130位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一端的后方且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一后纵梁11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第二封板230位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另一端的后方且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第二连接板220和第二后纵梁21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举例而言,第一连接板120的上表面的部分可以朝向后方凸出,第一封板130的上表面连接于该凸出部分,第一封板130止抵于第一连接板120的第二立板330的后侧。第二连接板220的上表面的部分可以朝向后方凸出,第二封板230的上表面连接于该凸出部分,第二封板230止抵于第一连接板120的第二立板330的后侧。
如此,第一封板130能够从第一连接板120的后方为第一连接板120提供支撑力,第二封板230能够从第二连接板220的后方为第二连接板220提供支撑力,进而第一封板130和第二封板230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两端共同支撑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在前后方向具有更大的抵抗力,以提升安装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电池包800和车身框架1之间相对位置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封板130向后超出地板400且与第一连接板120形成副车架第一安装座,第一封板130设有副车架第一安装孔140,具体地,第一后纵梁110的与第一封板130连接部分、第一连接板120的上表面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封板130可以形成副车架第一安装座。第二封板230向后超出地板400且与第二连接板220形成副车架第二安装座,第二封板230设有副车架第二安装孔240,具体地,第二后纵梁210的与第二封板230连接部分、第二连接板220的上表面的凸出部分和第二封板230可以形成副车架第二安装座。
例如,副车架通过穿过副车架第一安装孔140和副车架第二安装孔240的螺纹紧固件(螺栓和螺钉等)安装于副车架第一安装座和副车架第二安装座,副车架第一安装孔140和副车架第二安装孔240内均可以设有螺纹件套150和螺纹件套固定板160,能够固定螺纹紧固件在副车架安装孔内的位置。
通过将两个副车架安装座集成于第一连接板120、第二连接板220、第一封板130和第二封板230,减少了车身框架1的零件数量,而且在车辆的后部发生碰撞时,副车架受到的碰撞力能够通过两个副车架安装座传递到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能够有效抵抗副车架或电机等零件向前的移动,避免副车架向前侵入至乘客舱,以提升乘坐安全性和避免电池包800被撞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后纵梁110连接于第一门槛梁100的朝向第二门槛梁200的一侧,第二后纵梁210连接于第二门槛梁200的朝向第一门槛梁100的一侧。即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位于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之间。这样在保证车身框架1具有足够大的电池包800的安装空间的同时。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后纵梁110的内腔的底面高于第一门槛梁100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第一门槛梁100的内腔的顶面,即第一后纵梁110的内腔和第一门槛梁100的内腔在上下方向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一门槛梁100在左右方向可以相互传力。第二后纵梁210的内腔的底面高于第二门槛梁200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第二门槛梁200的内腔的顶面,即第二后纵梁210的内腔和第二门槛梁200的内腔在上下方向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后纵梁210和第二门槛梁200在左右方向可以相互传力。
可选地,第一后纵梁110的上表面与第一门槛梁10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后纵梁210的上表面与第二门槛梁20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这样第一后纵梁110对第一门槛梁100提供更有效地支撑,第二后纵梁210对第二门槛梁200提供更有效地支撑,以防止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发生翻折,车架1的结构稳定性更高。
举例而言,第一后纵梁110包括纵梁主体111和纵梁封板112,纵梁封板112位于纵梁主体111的上方,纵梁主体111与第一门槛梁100连接,纵梁主体111和纵梁封板112共同限定出第一后纵梁110的内腔,第二后纵梁210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后纵梁110的结构。第一门槛梁100包括门槛主体170和加强板180,加强板180可以为金属铝或者铝合金制成,加强板180位于门槛主体170的背向第一后纵梁110的一侧,门槛主体170和加强板180共同限定出第一门槛梁100的内腔,第二门槛梁200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门槛梁100的结构。
并且,如图5所示,第一后纵梁110的内腔和第二后纵梁210的内腔可以分别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内腔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存在部分重叠。第一门槛梁100的内腔和第二门槛梁200的内腔可以分别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内腔在上下方向存在部分重叠。
在车辆的左侧或者右侧受到碰撞时,每个门槛梁受力后向与其连接的后纵梁传递碰撞力,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在左右方向可以通过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传递碰撞力,每个后纵梁的内腔为该后纵梁提供的更大的支撑强度,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之间在左右方向可以通过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传递碰撞力,每个门槛梁的内腔为该门槛梁提供的更大的支撑强度,两个后纵梁和两个门槛梁可以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在车辆的前侧或者后侧受到碰撞时,通过两个后纵梁和两个门槛梁在前后方向传递碰撞力,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可以用于抵抗碰撞力,以阻止车架1的前部入侵乘客舱。
由此可知,车身框架1具有多条传力路径,传力结构更为稳定,能够将车身框架1受到的碰撞力分散到车身框架1的不同区域,避免局部应力集中,且两个后纵梁、两个门槛梁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均为中空结构,可以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这样既削减碰撞力对电池包800的损坏,又保护乘客的安全。
具体地,如图2所示,车身框架1还包括后座椅横梁600,后座椅横梁600与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相连且位于地板400的上方,后座椅横梁600位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前方且构成电池包安装框架的一部分。
这样后座椅横梁600集成有安装电池包800和支撑座椅的两种功能,从而减少了车身框架1的零件数量,车身框架1的结构集成度更高。
可选地,如图2所示,车身框架1还包括第三连接板610和第四连接板620,第三连接板610和第一后纵梁110夹持后座椅横梁600的一端,第四连接板620和第二后纵梁210夹持后座椅横梁600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板610与第一门槛梁100连接,第四连接板620与第二门槛梁200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后座椅横梁60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相互连接而形成封闭环形结构,例如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后座椅横梁60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首尾相连而形成口字形结构。这样,在车架1受力时能够更好地传力,以及车架1的结构更为稳定。并且,该封闭环形结构还能够将力传递到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使得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的受力减小,从而能够减小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的受力载荷,因而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的横截面积可以减小,由此,第一后纵梁110和第二后纵梁210可以更为平整,有利于电池包800的布置。
第一门槛梁100、第二门槛梁200、后座椅横梁60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也可以形成封闭环形结构。
换言之,后座椅横梁60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板610和第一后纵梁110与第一门槛梁100传力,后座椅横梁60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板620和第二后纵梁210与第二门槛梁200传力。
这样,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在左右方向上可以通过后座椅横梁600传递碰撞力,即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二门槛梁200在左右方向多加了一条传递力的路径,进一步地提升了传力结构的稳定性,车身框架1的传力效率更高,且优化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更好地保护乘客和电池包80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第三连接板610和第一后纵梁110围绕出第一空间630,第四连接板620和第二后纵梁210围绕出第二空间,后座椅横梁600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空间630和第二空间且后座椅横梁600的内腔与第一空间630和第二空间连通。
举例而言,第一空间630的底面高于第一门槛梁100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第一门槛梁100的内腔的顶面,即第一空间630和第一门槛梁100的内腔在上下方向至少部分重叠。第二空间的底面高于第二门槛梁200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第二门槛梁200的内腔的顶面,即第二空间和第二门槛梁200的内腔在上下方向至少部分重叠。
这样,后座椅横梁600可以具有更大的结构强度,以提供更为充足的支撑力,而且能够有效地进行传力,且第一空间630和第二空间的存在,第三连接板610和第四连接板620也具有具有更大的结构强度,以提供更为充足的支撑力,而且能够有效地进行传力,因此,后座椅横梁600、第三连接板610和第四连接板620可以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减少传递到电池包800的碰撞力,提升了电池包8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车身框架1还包括座椅支撑骨架700,座椅支撑骨架700安装于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和后座椅横梁600,座椅支撑骨架700与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后座椅横梁60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之间形成储物空间750。这样,车身框架1具有更大的储物空间,能够提高车身框架1的空间利用率。
举例而言,座椅支撑骨架700可以用于支撑座椅。储物空间750可以设有可推拉的储物箱760,储物箱760可以位于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后座椅横梁600和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的上方,储物箱760的上表面和座椅支撑骨架700限定的空间存储用户经常所需的物品,储物箱760的下表面和地板400限定的空间存储用户不常用的物品。
如图11所示,座椅支撑骨架700包括骨架主体710、多个前支腿720、多个第一侧支腿730和多个第二侧支腿740。
骨架主体710位于后座椅横梁600的上方且后部安装于地板400,多个前支腿720沿后座椅横梁6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前支腿720分别与骨架主体710和后座椅横梁600相连,多个第一支腿沿第一后纵梁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侧支腿730分别与骨架主体710和第一后纵梁110相连,多个第二支腿沿第二后纵梁2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侧支腿740分别与骨架主体710和第二后纵梁210相连。
由此可知,座椅支撑骨架700分别与后座椅横梁600、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和地板400形成多点连接,能够保证座椅支撑骨架700在车身框架1内的相对位置稳定性,提升了车身框架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撑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地板400在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和后座椅横梁600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过孔或镂空。通过过孔或镂空的设置,能够实现电池包800安装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和后座椅横梁600,有利于电池包800的安装。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身框架1和电池包800。
如图9所示,电池包800位于地板400下方且安装于电池包安装框架,例如,电池包800包括电池组件、后边框、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和支撑骨架,后边框位于电池组件和支撑骨架的后方,后边框穿过地板400的对应的镂空安装于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分别位于电池组件和支撑骨架的左右两侧,第一门槛梁100和第一侧边框连接,第二门槛梁200和第二侧边框连接,支撑骨架穿过地板400的对应的镂空安装于后座椅横梁600。
副车架受到撞击时,撞击力可以通过两个副车架安装座传递到电池包后安装梁500,电池包后安装梁500再将撞击力传递到后边框而间接地传递到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和支撑骨架,从而第一门槛梁100、第二门槛梁200、第一后纵梁110、第二后纵梁210和后座椅横梁600均能承担上述撞击力,车辆对副车架的支撑强度更高。
如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电池包800的后边框、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和支撑骨架也可以进行碰撞力的传递和承担,车辆的碰撞力在上下方向从车身框架1和电池包800两层传力路径进行传递,碰撞力的更为分散,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电池组件不被损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身框架1,具有结构稳定、电池包800布置空间大和续航能力好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框架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地板,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之间;
第一后纵梁和第二后纵梁,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且搭接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
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门槛梁、所述第二门槛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包安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后纵梁相连,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后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前方的部分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环抱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一后纵梁,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环抱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位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下方,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腔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每一个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构造成L形,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边沿和第二弧形边沿;
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一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
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二弧形边沿且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所述一端的后方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方且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第二封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所述另一端的后方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方且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板向后超出所述地板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副车架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封板设有副车架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封板向后超出所述地板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副车架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封板设有副车架第二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朝向所述第二门槛梁的一侧,所述第二后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朝向所述第一门槛梁的一侧;
所述第一后纵梁的内腔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内腔的顶面;
所述第二后纵梁的内腔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内腔的底面且低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内腔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门槛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后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门槛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座椅横梁,所述后座椅横梁与所述第一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且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后座椅横梁位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的前方且构成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夹持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夹持所述后座椅横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门槛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槛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后纵梁围绕出第一空间,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后纵梁围绕出第二空间,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且所述后座椅横梁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横梁、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后纵梁首尾依次相连而形成口字形框架。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座椅支撑骨架,所述座椅支撑骨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第二后纵梁和所述后座椅横梁,所述座椅支撑骨架与所述第一后纵梁、所述第二后纵梁、所述后座椅横梁和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之间形成储物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撑骨架包括:
骨架主体,所述骨架主体位于所述后座椅横梁的上方且后部安装于所述地板;
多个前支腿,多个所述前支腿沿所述后座椅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前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相连;
多个第一侧支腿,多个所述第一侧支腿沿所述第一后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侧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第一后纵梁相连;
多个第二侧支腿,多个所述第二侧支腿沿所述第二后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侧支腿分别与所述骨架主体和所述第二后纵梁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在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和所述后座椅横梁位置对应的部分设有过孔或镂空。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框架;
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地板下方且安装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
电池组件;
后边框,所述后边框位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后方且穿过所述地板与所述电池包后安装梁连接;
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所述第一侧边框与所述第一门槛梁连接,所述第二侧边框与所述第二门槛梁连接。
CN202110729794.5A 2021-06-29 2021-06-29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114940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794.5A CN114940213B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794.5A CN114940213B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0213A CN114940213A (zh) 2022-08-26
CN114940213B true CN114940213B (zh) 2023-05-09

Family

ID=8290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9794.5A Active CN114940213B (zh) 2021-06-29 2021-06-29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021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007574U (zh) * 2020-07-24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包安装框架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0282B (zh) * 2014-10-23 2017-09-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池保护结构
CN104590392A (zh) * 2014-12-12 2015-05-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门槛梁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动力电池吊挂总成
CN206826766U (zh) * 2017-05-22 2018-01-0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09204491B (zh) * 2017-06-30 2021-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JP7010021B2 (ja) * 2018-01-22 2022-0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CN110329362B (zh) * 2018-03-30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汽车
US10780923B2 (en) * 2018-07-13 2020-09-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platform
CN209426554U (zh) * 2018-12-19 2019-09-24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框架底部结构
DE102019211103A1 (de) * 2019-07-25 2021-01-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struktur für ein elektrisch betriebenes Fahrzeug
CN112277613B (zh) * 2020-10-14 2022-04-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与车身集成结构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007574U (zh) * 2020-07-24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包安装框架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0213A (zh) 2022-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2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4940055B (zh) 车辆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0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4940213B (zh)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0920448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6468112U (zh) 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20451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4932953B (zh) 车身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3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4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6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JP2020203586A (ja) 車両構造
CN219406616U (zh) 车身前部结构与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