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5260B -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5260B
CN114935260B CN202210583395.7A CN202210583395A CN114935260B CN 114935260 B CN114935260 B CN 114935260B CN 202210583395 A CN202210583395 A CN 202210583395A CN 114935260 B CN114935260 B CN 114935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air inlet
chambe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33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35260A (zh
Inventor
栾庆坤
佘凯
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33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5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5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5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35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5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02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heating the drying air indirectly, i.e. using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6Heat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low potential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001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waste heat
    • F26B23/002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waste heat recovered from dryer exhaust gases
    • F26B23/005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waste heat recovered from dryer exhaust gases using a closed cycle heat pump system ; using a heat pipe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5Food storage or conservation, e.g. cooling or dr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包括外壳和热泵系统,在外壳内利用隔板至少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冷凝器安装在第一腔内,第一腔连通有回风口和热风送风口,回风口和热风送风口分设在冷凝器的进风侧和出风侧;蒸发器安装在第二腔内,第二腔连通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蒸发器的进风侧;在第三腔内安装有风机,第二腔位于风机的进风侧,第三腔连通有与室外连通的排风口,第三腔与所述第一腔通过第一风门连通,第一风门设置在冷凝器的进风侧;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通过第二风门连通,第二风门设置在蒸发器的进风侧;通过控制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开闭实现闭式循环与开式循环空气流路的切换。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整机重量轻。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泵烘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背景技术
干燥技术通常是指将热量加于湿物料并排出挥发性湿份从而获得一定含湿量固体产品的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化工、医药、矿产、纺织等几乎所有生产产业。空气源热泵干燥技术具有节约能源、产品质量高、干燥条件好等显著优势,是目前市场上干燥领域应用的主流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开路式热泵干燥技术,使用开式的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通过空气源热泵加热外界环境空气作为干燥热风进行加热排湿,然后将携带有大量水蒸汽的湿润热风排出系统;另一种是闭路式热泵干燥技术,将待干燥物密闭放在隔热不透风的系统内,通过闭式热风循环将湿润的热风与热泵工质换热后除去一定水分,从而达到除湿干燥的目的。
而这两种技术目前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良好适用于各种工况。因此,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集成开式升湿循环和闭式除湿循环系统的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但该干燥机组需要同时配置升温蒸发器和除湿蒸发器来实现开式升湿循环和闭式除湿循环,制冷系统管路复杂,而且整机结构也复杂,成本增加,整机重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整机重量轻的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包括外壳和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在所述外壳内利用隔板至少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
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一腔连通有回风口和热风送风口,所述回风口和热风送风口分设在冷凝器的进风侧和出风侧;
所述蒸发器安装在第二腔内,所述第二腔连通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蒸发器的进风侧;
在所述第三腔内安装有风机,所述第二腔位于风机的进风侧,所述第三腔连通有与室外连通的排风口,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一腔通过第一风门连通,所述第一风门设置在冷凝器的进风侧;
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通过第二风门连通,所述第二风门设置在蒸发器的进风侧;
通过控制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开闭实现闭式循环与开式循环空气流路的切换。
进一步,在所述外壳内具有用隔板分隔的第四腔,在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用于连通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路,所述全热交换器安装在第二腔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第一流道的进风侧,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用于将第一腔和第四腔连通,所述第二风门开设在所述第二腔与第四腔之间的隔板上。
进一步,在所述节流元件与冷凝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串接有过冷器,所述蒸发器和过冷器沿空气流路依次设置在第二腔内。
进一步,在所述外壳内具有用隔板分隔的第四腔,在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用于连通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路,所述全热交换器安装在第二腔内,所述蒸发器和过冷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流道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用于将第一腔和第四腔连通,所述第二风门开设在所述第二腔与第四腔之间的隔板上。
进一步,所述外壳内的各腔采用上、中、下的方式布置,所述第一腔设置在最上层,第二腔和第三腔并排设置在中间层,第四腔设置在最下层。
进一步,所述全热交换器第二流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的隔板上和所述第二腔与第四腔之间的隔板上。
进一步,所述回风口和进风口设置在外壳同侧的侧板上。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斜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冷凝器将第一腔分隔成回风腔和送风腔。
进一步,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腔与第二腔之间的隔板上。
进一步,在所述外壳内还具有用隔板隔开的主机腔,压缩机、节流元件和汽液分离器安装在所述主机腔内。
综上内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简化了热泵系统的换热器配置,只配置了一套蒸发器和一套风机,通过控制各风门的开闭,连通或断开各流路,即可实现开式循环模式和闭式循环模式之间的切换,利用一个蒸发器同时起到了现有系统中升温蒸发器和除湿蒸发器的双重作用,相较于现有系统,节省了一套蒸发器和风机,不但简化了热泵系统管路,使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减少了整机体积,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机组的成本,降低了整机的总重量。
(2)本发明中各腔室采用上、中、下的方式布置,进一步使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有利于简化各部件和各风门之间的布置,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降低整机重量。
(3)本发明通过全热交换器和过冷器的设置,不仅大幅提升了整体的能效比,也有利于提升该机组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机组的闭式除湿和升温烘干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开式循环系统循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闭式循环系统循环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外壳1,顶板1a,侧板1b,侧板1c,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元件4,蒸发器5,汽液分离器6,过冷器7,全热交换器8,第一流道8a,第二流道8b,第一腔9,回风腔9a,送风腔9b,第二腔10,第三腔11,第四腔12,回风口13,热风送风口14,热风送风机15,进风口16,风机17,排风口18,第一风门19,第二风门20,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第三隔板23,第四隔板24,第五隔板25,主机腔26。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包括外壳1和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元件4和蒸发器5,在压缩机2的进气管串接有汽液分离器6。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热泵系统的能效比,提升升温烘干的效果,优选在节流元件4与冷凝器3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还串接有过冷器7。节流元件4优选采用电子膨胀阀。在外壳1内还设置有全热交换器8,该全热交换器8具有第一流道8a(如图产4中的水平方向上的流道)和第二流道8b(如图产4中的垂直方向上的流道),两个空气流道内的空气在全热交换器8内进行热交换。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内用隔板分隔成第一腔9、第二腔10、第三腔11和第四腔12。
为使该机组的空气流动路径更加顺畅,同时使机组的整机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外壳1内的各腔优选采用上、中、下的方式布置,第一腔9设置在最上层,第二腔10和第三腔11并排设置在中间层,第四腔12设置在最下层。第一腔9与第二腔10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一隔板21分隔,第一腔9与第三腔11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二隔板22分隔,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可以连为一体。第二腔10与第三腔11之间通过垂直的第三隔板23分隔,第二腔10、第三腔11与下方的第四腔12之间通过水平的第四隔板24分隔。
其中,在最上层的第一腔9内安装冷凝器3,在第一腔9的外壳1上开有回风口13和热风送风口14。回风口13和热风送风口14分设在冷凝器3的进风侧和出风侧。
在热风送风口14处安装有热风送风机15。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外壳1上开有两个热风送风口14,在每个热风送风口14处安装有一台热风送风机15。更优选将两个热风送风口14开在外壳1的顶板1a上。两个热风送风口14处分别通过安装法兰连接风道(图中未示出),风道的另一端与烘干房连接,热风通过风道被送入烘干房内。
回风口13开在第一腔9的外壳1的一侧侧板1b上,烘干房内的空气经过回风口13进入外壳1的第一腔9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优化各腔室之间的空气流路,使结构更加紧凑,更优选,将冷凝器3斜置安装在第一腔9内,冷凝器3将第一腔9分隔成回风腔9a和送风腔9b。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5、全热交换器8和过冷器7均安装在第二腔10内,第二腔10连通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口16,进风口16设置在蒸发器5的进风侧,在进风口16处设置有用于控制进风口16开闭的进风阀(图中未示出),进风阀与机组的控制装置连接。更优选,进风口16设置在与回风口13同侧的外壳1的侧板1b上。蒸发器5、全热交换器8和过冷器7沿空气流路依次并排安装在第二腔10内。
全热交换器8的第一流道8a用于连通进风口16与排风口18之间的空气流路,蒸发器5和过冷器7安装在全热交换器8的第一流道8a的两侧。
全热交换器8的第二流道8b用于将最上层的第一腔9和最下层的第四腔12连通,第四腔12与第二腔10之间通过第二风门20连通,第二风门20设置在蒸发器5的进风侧。第二风门20优选采用风阀,通过机组的控制装置控制其开闭,用于将第二腔10和第四腔12之间的空气流路连通或断开。由于第一腔9与第四腔12通过全热交换器8的第二流道8b连通,因此,通过控制装置第二风门20的开闭,可用于将第一腔9与第二腔10之间的空气流路连通或断开。
全热交换器8的第二流道8b的入口端开设在第一腔9与第二腔10之间的第一隔板21上,第二流道8b的出口端开设在第二腔10与第四腔12之间的第四隔板24上。第二风门20也安装在位于蒸发器5进风侧的第四隔板24上。
在第三腔11内安装有风机17,第二腔10位于风机17的进风侧,即蒸发器5、全热交换器8和过冷器7均设置在风机17的进风侧。为了简化结构,优选将风机17直接固定安装在第三腔11与第二腔10之间的第三隔板23上。
第三腔11连通有与室外连通的排风口18,在排风口18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排风口18开闭的排风阀(图中未示出),排风阀也机组的控制装置连接。更优选,排风口18设置在与进风口16相对的另一侧的外壳1的侧板1c上。第三腔11与第一腔9通过第一风门19连通,第一风门19设置在冷凝器3的进风侧。第一风门19优选采用风阀,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其开闭,用于将第一腔9和第三腔11之间的空气流路连通或断开。第一风门19安装在第一腔9与第三腔11之间的第二隔板2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三腔11和第二腔10并排设置在中间层,且进风口16和排风口18对称设置在外壳1的两侧侧板上,蒸发器5、全热交换器8、过冷器7和风机17依次设置在进风口16和排风口18之间的空气流路上,使得空气流动更加顺畅。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压缩机2、节流元件4、汽液分离器6可以独立安装,本实施例则优选将压缩机2、节流元件4、汽液分离器6也集成安装在外壳1内,在外壳1内利用第五隔板25分隔出主机腔26,压缩机2、节流元件4、汽液分离器6集中安装在主机腔26内。更优选,将主机腔26设置在最下层内,并位于第四腔12的一侧,主机腔26和第四腔12并排设置在最下层,主机腔26避开全热交换器8。
该热泵烘干机组,通过控制进风阀、排风阀、第一风门19和第二风门20的通断,实现机组在闭式循环模式和开式循环模式之间空气流路的自动切换。机组中的控制装置根据检测的室外环境温湿度及烘干房循环风的温湿度,自动切换空气流路,进而可以在压缩机2、风机17、热风送风机15不停机的状态下实现闭式循环模式和开式循环模式的切换,使机组及烘干过程一直处在高效工作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闭式循环模式和开式循环模式下的冷媒回路相同,如下:
冷媒经压缩机2压缩为高温高压至冷凝器3放热,降温后的冷媒进下流入过冷器7实现过冷,从过冷器7流出的冷媒经节流元件4节流降压,至蒸发器5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冷媒在蒸发器5内吸热蒸发,蒸发后的冷媒气体进入汽液分离器6,最后返回压缩机2。
如图3所示,开式循环模式下的风路循环如下:
开式循环模式时,进风口16处的进风阀打开,排风口18处的排风阀打开,第一风门19关闭,第二风门20关闭。
风路1:烘干房内空气经回风风道和外壳1上的回风口13进入外壳1的第一腔9内,所有回风A均流向冷凝器3,与冷凝器3内的高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回风A吸收冷媒的热量,回风A被加热后形成热风B,热风B经热风送风机15送出,热风B经过送风风道送至烘干房内,实现对房间输送热风的功能。
风路2:室外空气C在风机17的作用下,由进风口16引入外壳1的第二腔10内,室外空气C先与蒸发器5内的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蒸发器5吸收室外空气C的热量,降温后的室外空气C经过全热交换器8的第一流道8a后与过冷器7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利用降温后的室外空气C为过冷器72中的冷媒降温,达到提高冷凝器3过冷度的目的,具有一定过冷度的冷媒再进入节流元件4进行节流降温,有利于提升机组的能效比,空气在流经过冷器7后通过排风口18流出而排入大气。
此模式下,由于第二风门20处于关闭状态,使第一腔9和第二腔10之间的空气流路断开,进入第一腔9内的回风全部直接经过冷凝器3进行加热,此模式下蒸发器5起到升温蒸发器的作用。
如图4所示,闭式循环的工作模式如下:
闭式循环模式时,进风口16处的进风阀关闭,排风口18处的排风阀关闭,第一风门19打开,第二风门20打开。
风路1:烘干房内空气经回风风道和外壳1上的回风口13进入外壳1的第一腔9内,部分回风A流向冷凝器3,与冷凝器3内的高温冷媒进行热交换,此部分的回风A吸收冷媒的热量,回风A被加热后形成热风B,热风B经热风送风机15送出,热风B经过送风风道送至烘干房内,实现对房间输送热风的功能。
风路2:烘干房内的回风A分出旁通支路D,旁通支路D内的空气进入全热交换器8的第二流道8b,从第二流道8b的出口端流出的空气进入第四腔12,在风机17的作用下空气再经第四隔板24上的第二风门20处流回至第二腔10内,输送至蒸发器5,与蒸发器5内的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利用蒸发器5对此旁通支路D内的回风进行降温达到除湿的目的,除湿后的干燥空气进入全热交换器8的第一流道8a内,并在全热交换器8内与由第二流道8b进入的回风进行热交换,利用降温后的空气对温度较高的回风进行预冷,将预冷后的空气与蒸发器5再进行热交换,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除湿温度,提高除湿的效果。
经过全热交换器8的空气再与过冷器7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换热后的空气经过第三腔11与第一腔9之间的第二隔板22上的第一风门19进入第一腔9内,与回风A混合,一并与冷凝器3内的高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在热风送风机15的作用下,干燥的热风B被送到烘干房内。
除湿后的干燥空气在经过全热交换器8时,在给回风进行预冷外,对除湿后的干燥空气还进行预热,预热后的空气通过过冷器7和冷凝器3加热后再形成可送风烘干房内的热风B,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热风B的升温效果。
此模式下,由于第二风门20处于打开状态,使第一腔9和第二腔10之间的空气流路经过全热交换器8和第四腔12后连通,使进入第一腔9内的部分回风经过蒸发器5进行降温除湿,此模式下蒸发器5起到除湿蒸发器的作用。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机组中也可以不安装全热交换器8,过冷器7和蒸发器5并排安装在第二腔10内,用于连通第一腔9与第二腔10的第二风门20开设在第一腔9和第二腔10之间的第一隔板21上,第二风门20依然设置在蒸发器5的进风侧。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
此结构中,可将第四腔12作为主机腔,将压缩机2、节流元件4及汽液分离器6等安装在最下层的第四腔12内。此第四腔12与第二腔10之间不设置风门结构。
当然,在机组内也可以不设置第四腔12,只设置有第一腔9、第二腔10和第三腔11,第一腔9设置在上层,第二腔10和第三腔11并排设置在下层。此结构中,主机腔26可以设置第一腔9的一侧,或设置在第二腔10或第三腔11的一侧,适用性地更改进风口16和排风口18的位置。
此结构中,开式循环模式下的风路循环与实施例一中所述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经过由进风口16进入的第二腔10内的室外空气C经过蒸发器5后直接进入过冷器7,不再经过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全热交换器8。
闭式循环的工作模式如下:
闭式循环模式时,进风口16处的进风阀关闭,排风口18处的排风阀关闭,第一风门19打开,第二风门20打开。
风路1:烘干房内空气经回风风道和外壳1上的回风口13进入外壳1的第一腔9内,部分回风A流向冷凝器3,与冷凝器3内的高温冷媒进行热交换,此部分的回风A吸收冷媒的热量,回风A被加热后形成热风B,热风B经热风送风机15送出,热风B经过送风风道送至烘干房内,实现对房间输送热风的功能。
风路2:烘干房内的回风A分出旁通支路D,旁通支路D内的空气在风机17的作用下经过第二风门20进入第二腔10内,输送至蒸发器5,与蒸发器5内的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利用蒸发器5对此旁通支路D内的回风进行降温达到除湿的目的,降温除湿后的干燥空气再与过冷器7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换热后的空气经过第三腔11与第一腔9之间的第二隔板22上的第一风门19进入第一腔9内,与回风A混合,一并与冷凝器3内的高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在热风送风机15的作用下,干燥的热风B被送到烘干房内。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外壳1内安装有全热交换器8,但无过冷器7,节流元件4串接在冷凝器3和蒸发器5之间的冷媒管路上。
全热交换器8和蒸发器5沿空气流路并排安装在第二腔10内,全热交换器8的第一流道8a用于连通进风口16与排风口18之间的空气流路,蒸发器5设置在第一流道8a的进风侧,全热交换器8的第二流道8b用于将最上层的第一腔9和最下层的第四腔12连通,第二风门20开设在第二腔10与第四腔12之间的第四隔板24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
此结构下,闭式循环模式和开式循环模式下的冷媒回路如下:
冷媒经压缩机2压缩为高温高压至冷凝器3放热,降温后的冷媒经节流元件4节流降压,至蒸发器5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冷媒在蒸发器5内吸热蒸发,蒸发后的冷媒气体进入汽液分离器6,最后返回压缩机2。
此结构下,开式循环模式下的风路循环与实施例一中所述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经过由进风口16进入第二腔10内室外空气C经过蒸发器5和全热交换器8后直接通过排风口18排到大气中,不再经过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过冷器7。
此结构下,闭式循环的工作模式如下:
闭式循环模式时,进风口16处的进风阀关闭,排风口18处的排风阀关闭,第一风门19打开,第二风门20打开。
风路1:烘干房内空气经回风风道和外壳1上的回风口13进入外壳1的第一腔9内,部分回风A流向冷凝器3,与冷凝器3内的高温冷媒进行热交换,此部分的回风A吸收冷媒的热量,回风A被加热后形成热风B,热风B经热风送风机15送出,热风B经过送风风道送至烘干房内,实现对房间输送热风的功能。
风路2:烘干房内的回风A分出旁通支路D,旁通支路D内的空气进入全热交换器8的第二流道8b,从第二流道8b的出口端流出的空气进入第四腔12,在风机17的作用下空气再经第四隔板24上的第二风门20处流回至第二腔10内,输送至蒸发器5,与蒸发器5内的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利用蒸发器5对此旁通支路D内的回风进行降温达到除湿的目的,降温除湿后的干燥空气进入全热交换器8的第一流道8a内,并在全热交换器8内与由第二流道8b进入的回风进行热交换,利用降温后的空气对回风进行预冷,预冷后的空气与蒸发器5进行热交换,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除湿温度,提高除湿的效果。
经过全热交换器8的空气经过第三腔11与第一腔9之间的第二隔板22上的第一风门19进入第一腔9内,与回风A混合,一并与冷凝器3内的高温冷媒进行热交换,在热风送风机15的作用下,干燥的热风B被送到烘干房内。
此模式下,由于第二风门20处于打开状态,使第一腔9和第二腔10之间的空气流路经过全热交换器8和第四腔12后连通,使进入第一腔9内的部分回风经过蒸发器5进行降温除湿,此模式下蒸发器5起到除湿蒸发器的作用。
经蒸发器5除湿后的干燥空气在经过全热交换器8时,在给回风进行预冷的同时,对除湿后的干燥空气还进行预热,预热后的空气通过冷凝器3加热后再形成可送风烘干房内的热风B,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热风B的升温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热泵干燥机组,具有如下优点:
(1)该热泵干燥机组简化了热泵系统的换热器配置,只配置了一套蒸发器和一套风机,通过控制各风门的开闭,连通或断开各流路,即可实现开式循环模式和闭式循环模式之间的切换,利用一个蒸发器同时起到了现有系统中升温蒸发器和除湿蒸发器的双重作用,相较于现有系统,节省了一套蒸发器和风机,不但简化了热泵系统管路,使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减少了整机体积,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机组的成本,降低了整机的总重量。
(2)该热泵干燥机组中的各腔室采用上、中、下的方式布置,进一步使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有利于简化各部件和各风门之间的布置,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降低整机重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包括外壳和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内利用隔板至少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和第四腔;
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一腔连通有回风口和热风送风口,所述回风口和热风送风口分设在冷凝器的进风侧和出风侧;
所述蒸发器安装在第二腔内,所述第二腔连通有与室外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蒸发器的进风侧;
在所述第三腔内安装有风机,所述第二腔位于风机的进风侧,所述第三腔连通有与室外连通的排风口,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一腔通过第一风门连通,所述第一风门设置在冷凝器的进风侧;
在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用于连通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路,所述全热交换器安装在第二腔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第一流道的进风侧,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用于将第一腔和第四腔连通,第二风门开设在所述第二腔与第四腔之间的隔板上,所述第二风门设置在蒸发器的进风侧;
在所述节流元件与冷凝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串接有过冷器,所述蒸发器和过冷器沿空气流路依次设置在第二腔内,所述蒸发器和过冷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流道的进风侧和出风侧;
在所述进风口处设置进风阀,在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排风阀;
控制进风口处的进风阀打开,排风口处的排风阀打开,第一风门关闭,第二风门关闭实现开式循环模式;
控制进风口处的进风阀关闭,排风口处的排风阀关闭,第一风门打开,第二风门打开实现闭式循环模式;
所述外壳内的各腔采用上、中、下的方式布置,所述第一腔设置在最上层,第二腔和第三腔并排设置在中间层,第四腔设置在最下层,所述回风口和进风口设置在外壳同侧的侧板上,排风口设置在与进风口相对的另一侧的外壳的侧板上,热风送风口开在外壳的顶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第二流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的隔板上和所述第二腔与第四腔之间的隔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斜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冷凝器将第一腔分隔成回风腔和送风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腔与第二腔之间的隔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内还具有用隔板隔开的主机腔,压缩机、节流元件和汽液分离器安装在所述主机腔内。
CN202210583395.7A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Active CN114935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3395.7A CN114935260B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3395.7A CN114935260B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5260A CN114935260A (zh) 2022-08-23
CN114935260B true CN114935260B (zh) 2024-04-02

Family

ID=8286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3395.7A Active CN114935260B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526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1460B1 (en) * 1999-12-23 2001-11-27 Keum Su Jin Drying apparatus
CN201093737Y (zh) * 2007-09-28 2008-07-30 深圳市丽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热泵热水机
EP2187149A2 (de) * 2008-11-18 2010-05-19 Weska Kälteanlagen Gmbh Wärmepumpenanlage
CN105021015A (zh) * 2015-07-22 2015-11-04 合肥淘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温热泵烘干系统
CN205048939U (zh) * 2015-09-21 2016-02-24 刘晓明 一种除湿热泵烘干机组
CN106152607A (zh) * 2015-04-13 2016-11-23 韩增生 空气能热泵
KR20180116804A (ko) * 2017-04-18 2018-10-26 주식회사정양에스지 건조기 열풍 발생장치
CN110360814A (zh) * 2019-08-06 2019-10-22 宁夏塞上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烘干房
CN212566772U (zh) * 2020-05-13 2021-02-19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气除湿机和热泵空气除湿系统
CN113294927A (zh) * 2020-02-21 2021-08-24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热泵装置和烘干设备
CN214276354U (zh) * 2021-02-26 2021-09-24 烟台大学 一种温室型多压缩机热回收热泵烘干装置
CN217686493U (zh) * 2022-05-25 2022-10-28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1460B1 (en) * 1999-12-23 2001-11-27 Keum Su Jin Drying apparatus
CN201093737Y (zh) * 2007-09-28 2008-07-30 深圳市丽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热泵热水机
EP2187149A2 (de) * 2008-11-18 2010-05-19 Weska Kälteanlagen Gmbh Wärmepumpenanlage
CN106152607A (zh) * 2015-04-13 2016-11-23 韩增生 空气能热泵
CN105021015A (zh) * 2015-07-22 2015-11-04 合肥淘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温热泵烘干系统
CN205048939U (zh) * 2015-09-21 2016-02-24 刘晓明 一种除湿热泵烘干机组
KR20180116804A (ko) * 2017-04-18 2018-10-26 주식회사정양에스지 건조기 열풍 발생장치
CN110360814A (zh) * 2019-08-06 2019-10-22 宁夏塞上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烘干房
CN113294927A (zh) * 2020-02-21 2021-08-24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热泵装置和烘干设备
CN212566772U (zh) * 2020-05-13 2021-02-19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气除湿机和热泵空气除湿系统
CN214276354U (zh) * 2021-02-26 2021-09-24 烟台大学 一种温室型多压缩机热回收热泵烘干装置
CN217686493U (zh) * 2022-05-25 2022-10-28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5260A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9762B (zh) 一种复合开闭式循环热泵干燥系统
KR101069827B1 (ko) 히트펌프를 이용한 건조기
WO2020087262A1 (zh) 一种除湿烘干用热泵控制系统
CN107560397A (zh) 一种基于多级热泵串联的多层带式干燥系统
CN103075786A (zh) 热回收空调机组
WO2020097831A1 (zh) 闭式热泵干衣机系统
KR20110068616A (ko) 건조 장치
CN109405525B (zh) 一种自调式除湿烘干热泵系统
CN217686493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CN112413751B (zh) 一种除湿机风道系统及其风阀控制方法
KR100430278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적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폐열회수 공기조화기
CN114935260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
CN210320867U (zh) 热泵烘干系统及热泵烘干机组
CN110584177A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烘干系统
CN214308097U (zh) 一种整体式真空型热泵干燥节能装置
CN213273672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CN202521855U (zh) 热泵热水和热泵除湿装置
CN108548236A (zh) 一种一体化节能型空调机
KR100263766B1 (ko) 냉동건조시스템
CN211129713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烘干系统
CN209910289U (zh) 一种节能型热泵水产品烘干装置
CN113776136A (zh) 一种整体式新风除湿机
CN207299324U (zh) 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WO2020132894A1 (zh)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水器和干衣机
CN214370622U (zh) 一种除湿机风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