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8800A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8800A
CN114928800A CN202210504039.1A CN202210504039A CN114928800A CN 114928800 A CN114928800 A CN 114928800A CN 202210504039 A CN202210504039 A CN 202210504039A CN 114928800 A CN114928800 A CN 114928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agnetic
cavity
air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40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泽东
韩志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5040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8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8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8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7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dome-shap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该发声装置包括外壳、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设于外壳的安装腔内的振膜组件和音圈,振膜组件将安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音圈设于后声腔内,并与振膜组件连接,振膜组件内设有与前声腔和后声腔间隔的泄气通道,振膜组件面向前声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泄气通道和前声腔的第一通孔,振膜组件面向后声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泄气通道和后声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振膜组件的竖直投影不重合,磁路系统包括设于后声腔内的第一磁路部分,第一磁路部分与音圈相对且间隔设置。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改善音质,提升高音效果的发声装置,使得发声装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能够保持频响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和应用该发声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扬声器,又称喇叭,其作为一种电声换能器,广泛应用于音箱、耳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当前的扬声器从工作原理上可以划分为动圈式扬声器、动铁式扬声器以及平面振膜扬声器。
相关技术中,耳机等电子设备为了追求更高的音质,常应用多驱动单元,即高音扬声器与低音扬声器配合使用。但是,高音扬声器的尺寸越来越小,目前产品结构设计受限于外形尺寸,无法正常开设符合与高音扬声器使用需求的泄声孔,从而使得高音扬声器的后腔无法泄气。但是后腔的密封性无法保证,且无法检测。当密封性不稳定时,会出现性能离散、不稳定现象,且在高温、高湿等环境下的可靠性试验后,出现后腔气压变化,使得振膜平衡位置发生变化,导致性能变化,从而导致频响性能下降,影响电子设备的音质,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旨在提供一种有效改善音质,提升高音效果的发声装置,使得发声装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能够保持频响性能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安装腔;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振膜组件和音圈,所述振膜组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音圈设于所述后声腔内,并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振膜组件振动,所述振膜组件内设有与所述前声腔和所述后声腔间隔的泄气通道,所述振膜组件面向所述前声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泄气通道和所述前声腔的第一通孔,所述振膜组件面向所述后声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泄气通道和所述后声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振膜组件的竖直投影不重合;及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后声腔内的第一磁路部分,所述第一磁路部分与所述音圈相对且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泄气通道的两端;
或,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泄气通道的两端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泄气通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泄气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多个所述泄气通道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多个,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连通一所述泄气通道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泄气通道呈直线延伸设置;
或,所述泄气通道呈弧形线或波浪线延伸设置;
或,所述泄气通道由直线段、弧线段及折线段中的至少两种连接延伸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泄气通道的宽度为d1,d1≤0.5mm;
且/或,定义所述泄气通道的深度为d2,d2≤0.1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和球顶,所述振膜包括中央部、环绕所述中央部设置的折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折环部外侧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球顶连接于所述中央部,所述球顶与所述中央部之间设有所述泄气通道,所述中央部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球顶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球顶背向所述中央部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球顶面向所述中央部的一侧凹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凹槽,所述中央部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球顶的竖直投影与所述凹槽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央部面向所述球顶的一侧凹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凹槽,所述球顶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中央部的投影与所述凹槽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中央部和所述球顶之间的黏胶层;
所述黏胶层设有泄气通槽,所述中央部、所述泄气通槽及所述球顶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
或,所述黏胶层与所述球顶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所述黏胶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泄气通道;
或,所述黏胶层与所述中央部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所述黏胶层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泄气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泄气通道的延伸长度大于等于0.1mm;
且/或,所述泄气通道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2倍的所述球顶的周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或异形孔;
且/或,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或异形孔;
且/或,所述泄气通道的截面为半圆形、U型、V型、W型或楔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二磁路部分,所述第二磁路部分设于所述前声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路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和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路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
其中,所述振膜组件的周缘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围合形成所述后声腔,所述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围合形成所述前声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的至少三个第一磁性件;
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磁性件沿竖直方向充磁,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
且/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设有连接件,以限定出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的装配间隙;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贴靠设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上述所述的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设于所述设备壳体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发声装置通过在外壳内设置安装腔,从而方便利用安装腔安装固定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通过利用振动系统的振膜组件将安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并将音圈沿振膜组件的表面布线,且将磁路系统的第一磁路部分设于后声腔内,并与音圈相对,从而利用第一磁路部分产生较强的磁场,使得振膜和音圈处于较强的磁场强度内,并使振膜处的磁感线分布均匀、磁场强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线性,能够有效改善发声装置所输出音频的音质,提高高音效果;同时,通过在振膜组件内设置泄气通道,并在振膜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泄气通道通过第一通孔与前声腔连通,且泄气通道通过第二通孔与后声腔连通,从而利用第二通孔、泄气通道及第一通孔的配合对后声腔实现泄气,保证后声腔气压与外界气压一致,从而保证发声装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频响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振膜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振膜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振膜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振膜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636631030000041
Figure BDA000363663103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扬声器,又称喇叭,其作为一种电声换能器,广泛应用于音箱、耳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当前的扬声器从工作原理上可以划分为动圈式扬声器、动铁式扬声器以及平面振膜扬声器。
相关技术中,耳机等电子设备为了追求更高的音质,常应用多驱动单元,即高音扬声器与低音扬声器配合使用。但是,高音扬声器的尺寸越来越小,目前产品结构设计受限于外形尺寸,无法正常开设符合与高音扬声器使用需求的泄声孔,从而使得高音扬声器的后腔无法泄气,使得后腔和前腔形成气压差,如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会导致频响性能下降,从而影响了电子设备的音质,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同时,后腔的密封性无法保证,且无法检测。当密封性不稳定时,会出现性能离散、不稳定现象,且在高温、高湿等环境下的可靠性试验后,出现后腔气压变化,使得振膜平衡位置发生变化,导致性能变化,从而导致频响性能下降,影响电子设备的音质,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装置100。可以理解的,发声装置100可应用于音箱、耳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发声装置100包括外壳1、振动系统2及磁路系统3,其中,外壳1设有安装腔11,振动系统2包括设于安装腔11内的振膜组件21和音圈22,振膜组件21将安装腔11分隔为前声腔15和后声腔16,音圈22设于后声腔16内,并与振膜组件21连接以驱动振膜组件21振动,振膜组件21内设有与前声腔15和后声腔16间隔的泄气通道211,振膜组件21面向前声腔15的一侧设有连通泄气通道211和前声腔15的第一通孔2124,振膜组件21面向后声腔16的一侧设有连通泄气通道211和后声腔16的第二通孔2131,第一通孔2124和第二通孔2131在振膜组件21的竖直投影不重合,磁路系统3包括设于后声腔16内的第一磁路部分31,第一磁路部分31与音圈22相对且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用于安装、固定、支撑和保护振动系统2、磁路系统3等部件,也即外壳1为振动系统2、磁路系统3等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可以理解的,外壳1可以是具有安装腔11的安装壳、壳体或盒体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可设置为圆形或方形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2以及与第一壳体12相配合的第二壳体13,使得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围合形成安装腔11。可以理解的,第二壳体13可设置呈U型结构,其可包括平坦的底壁以及设于该底壁的侧壁。第一壳体12也可设置呈U型结构,其可包括平坦的顶壁以及分别该顶壁的侧壁。如此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交叉扣合在一起,限定出安装振动系统2、磁路系统3等部件的安装腔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也可以是平板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振动系统2包括振膜组件21和音圈22,音圈22设于振膜组件21,振膜组件21可选为平板振膜结构,使得音圈22设于振膜组件21的平板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音圈22可以为贴设于振膜组件21上的柔性线路板。音圈22也可以是由多个设于振膜组件21同一表面的线圈构成,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3包括设于后声腔16内的第一磁路部分31,振动系统2的振膜组件21和音圈22处于第一磁路部分31形成的磁场强度内,以便使振膜组件21处的磁感线分布均匀、磁场强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线性,能够有效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提高高音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音圈22沿振膜组件21的表面布线,并与第一磁路部分31相对,且音圈2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振膜组件21,音圈22至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如此使得振膜组件21和音圈22位于第一磁路部分31形成的磁场中,用以在音圈22中通以电流时产生作用于音圈22的磁力,进而带动振膜组件21在磁力的方向上往复振动发声。可以理解的,音圈22中通电流后,音圈22中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中电流的流向方向相反。
可选地,磁路系统3的第一磁路部分31可以为电磁体或永磁体,但其磁性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8所示,通过在振膜组件21内设置泄气通道211,使得泄气通道211与前声腔15和后声腔16间隔,并在振膜组件21相背离的两表面开设第一通孔2124和第二通孔2131,也即振膜组件21面向前声腔15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2124,振膜组件21面向后声腔16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2131,使得第一通孔2124连通泄气通道211和前声腔15,且第二通孔2131连通泄气通道211和后声腔16,从而实现后声腔16通过第二通孔2131、泄气通道211及第一通孔2124配合与前声腔15连通,进而通过前声腔15与外界大气连通,以保持后声腔16与前声腔15和外界大气气压一致,从而保证发声装置100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频响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发声装置100通过在外壳1内设置安装腔11,从而方便利用安装腔11安装固定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通过利用振动系统2的振膜组件21将安装腔11分隔为前声腔15和后声腔16,并将音圈22沿振膜组件21的表面布线,且将磁路系统3的第一磁路部31分设于后声腔16内,并与音圈22相对,从而利用第一磁路部分31产生较强的磁场,使得振膜组件21和音圈22处于较强的磁场强度内,并使振膜组件21处的磁感线分布均匀、磁场强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线性,能够有效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提高高音效果;同时,通过在振膜组件21内设置泄气通道211,并在振膜组件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通孔2124和第二通孔2131,使得泄气通道211通过第一通孔2124与前声腔15连通,且泄气通道211通过第二通孔2131与后声腔16连通,从而利用第二通孔2131、泄气通道211及第一通孔2124的配合对后声腔16实现泄气,保证后声腔16气压与外界气压一致,从而保证发声装置100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频响性能稳定。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发声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二通孔2131、泄气通道211及第一通孔2124配合实现后声腔16的微型泄露,有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整机出现不良现象,减少产品不良,该发声装置100可实现性强,量产性高。
可选地,第一通孔2124和第二通孔2131位于泄气通道211的两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图5至图8所示,第二通孔2131位于泄气通道211的两端之间。可以理解的,第二通孔2131将泄气通道211分隔为多个段通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泄气通道211包括多个,多个泄气通道211的一端均与第二通孔2131连通,多个泄气通道211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通孔2131的方向延伸;第一通孔2124包括多个,每一第一通孔2124对应连通一泄气通道211远离第二通孔2131的一端。由此,通过设置多个泄气通道211,可以提升后声腔16与外界之间的均压效果,进一步提升发声装置100的发声效果。
可以理解的,多个泄气通道211沿第二通孔213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可选地,多个泄气通道211沿第二通孔2131的周向呈辐射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泄气通道211呈直线延伸设置;或者,泄气通道211呈弧形线或波浪线或螺旋状延伸设置;或者,泄气通道211由直线段、弧线段及折线段中的至少两种连接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泄气通道211的延伸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调节和控制后声腔16的泄漏量,以调节发声装置100的频响性能和音质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定义泄气通道211的宽度为d1,d1≤0.5mm。可以理解的,泄气通道211的宽度d1为垂直于泄气通道211延伸方向且与振膜组件21所在平面平行的宽度。可选地,泄气通道211的宽度d1为0.1mm、0.2mm、0.3mm、0.4mm、0.5mm。
可以理解的,泄气通道211包括多个时,每一泄气通道211的宽度d1≤0.5mm。可选地,多个泄气通道211的宽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调节和控制后声腔16的泄漏量,以调节发声装置100的频响性能和音质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定义泄气通道211的深度为d2,d2≤0.1mm。泄气通道211的深度d2为泄气通道211沿振膜组件21振动方向的深度。可选地,泄气通道211的深度d2为0.3mm、0.4mm、0.5mm、0.8mm、0.1mm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泄气通道211包括多个时,每一泄气通道211的深度d2≤0.1mm。可选地,多个泄气通道211的深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和调节泄气通道211的宽度d1≤0.5mm,泄气通道211的深度d2≤0.1mm,从而保证后声腔16的泄漏量稳定,可以改善可靠性FR下跌问题。
可选地,第一通孔2124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等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等,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第二通孔2131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等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等,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泄气通道211的截面为圆形、半圆形、U型、V型、W型或楔形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振膜组件21包括振膜212和球顶213,振膜212与球顶213之间设有泄气通道211,振膜212设有第一通孔2124,球顶213设有第二通孔2131,音圈22连接于球顶213背向中央部212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振膜212可以是平板振膜结构,也可是具有折环部2122的振膜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音圈22可以为贴设于球顶213上的柔性线路板。音圈22也可以是由多个设于球顶213同一表面的线圈构成,在此不做限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球顶213也可设置于振膜212背向音圈22的一侧,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调节和控制后声腔16的泄漏量,以调节发声装置100的频响性能和音质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泄气通道211的延伸长度大于等于0.1mm。可以理解的,泄气通道211可选为直线状、波浪线状、弧形曲线状或螺旋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泄气通道211的延伸长度为泄气通道211从第一通孔2124至第二通孔2131之间的延伸长度。当泄气通道211为直线状通道时,为了进一步确保发声装置100的频响性能和音质效果,泄气通道211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2倍的球顶213的周长。
在一实施例中,振膜212包括中央部2121、环绕中央部2121设置的折环部2122以及连接于折环部2122外侧的固定部2123,固定部2123与外壳1连接,球顶213连接于中央部2121,球顶213与中央部2121之间设有泄气通道211,中央部2121设有第一通孔2124,球顶213设有第二通孔2131,音圈22连接于球顶213背向中央部212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8所示,振膜212的固定部2123与外壳1连接,可选地,振膜212的固定部2123夹设于外壳1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既可以提高振膜212的安装稳定性,又可以增大振膜212的有效振动面积,提高发声装置100的发音效果。
可以理解的,振膜212的折环部2122可以是向上凸起或向下凸起。在本实施例中,折环部2122朝向后声腔16内凸起。可选地,固定部2123的延伸方向与折环部2122的突出方向相反。如此可避免第二壳体13对折环部2122的振动产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球顶213设于中央部2121和音圈22之间。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球顶213,可利用球顶213加强振膜212的中央部2121,提高振动效果。球顶213的硬度大于振膜212的硬度,以加强振膜212的表面的整体刚性,使得振膜212表面尽可能具有一致的振动幅度,振膜212表现为整体活塞振动。
可选地,球顶21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当然,球顶213的形状也可以为条状、梳状等。在一实施例中,振膜212上设置多个球顶213,球顶213的延伸方向和音圈22交叉,可选为垂直,从而形成交叉网格状,音圈22同样也能够起到一定加强振膜212表面整体刚性的作用,音圈22与球顶213一起加强振膜212的表面的整体刚性。
在本实施例中,泄气通道211包括多个时,中央部2121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24。第一通孔2124的数量与泄气通道211的数量相同。当然,球顶213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2131。可选地,球顶213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131,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一条泄气通道211至少连接有一个第一通孔2124和一个第二通孔2131,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6至图8所示,球顶213面向中央部2121的一侧凹设有连通第二通孔2131的凹槽2132,中央部2121与凹槽2132围合形成泄气通道211,至少部分第一通孔2124在球顶213的竖直投影与凹槽2132重合。
可以理解的,球顶213上的凹槽2132可以是采用压槽设计形成。当然,球顶213上的凹槽2132也可采用冲压一体成型工艺形成凹陷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132的截面可选为半圆形、U型、V型、W型或楔形等,在此不做限定。球顶213与振膜212连接为一体时,至少部分第一通孔2124与凹槽2132对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中央部2121面向球顶213的一侧凹设有连通第一通孔2124的凹槽2132,球顶213与凹槽2132围合形成泄气通道211,至少部分第二通孔2131在中央部2121的竖直投影与凹槽2132重合。
可以理解的,振膜212的中央部2121的凹槽2132可以是冲压成型或注塑成型,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132的截面可选为半圆形、U型、V型、W型或楔形等,在此不做限定。球顶213与振膜212连接为一体时,至少部分第二通孔2131与凹槽2132对应连通。
当然,球顶213面向中央部2121的一侧凹设有连通第二通孔2131的凹槽2132,中央部2121面向球顶213的一侧凹设有连通第一通孔2124的凹槽2132,在球顶213与振膜212连接为一体时,球顶213表面的凹槽2132与中央部2121表面的凹槽2132围合形成泄气通道211,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振膜组件21还包括设于中央部2121和球顶213之间的黏胶层214。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黏胶层214,从而方便球顶213通过黏胶层214与振膜212的中央部2121连接为一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黏胶层214设有泄气通槽2141,中央部2121、泄气通槽2141及球顶213围合形成泄气通道211。可以理解的,泄气通槽2141贯穿黏胶层214设置。泄气通槽2141呈直线形、弧线形、波浪线形、折线形延伸设置;或者,泄气通槽2141由直线、弧形、折线中至少两种组合形成,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通孔2124贯穿振膜212的中央部2121设置,第二通孔2131贯穿球顶213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黏胶层214与球顶213围合形成泄气通道211,黏胶层214对应第一通孔2124设有第三通孔2142,第三通孔2142连通泄气通道211。
可以理解的,第三通孔2142贯穿黏胶层214设置,且第三通孔2142与第一通孔2124呈同轴设置,并对应连通。可选地,第三通孔2142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等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黏胶层214与中央部2121围合形成泄气通道211,黏胶层214对应第二通孔2131设有第三通孔2142,第三通孔2142连通泄气通道211。
可以理解的,第三通孔2142贯穿黏胶层214设置,且第三通孔2142与第二通孔2131呈同轴设置,并对应连通。可选地,第三通孔2142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等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磁路系统3还包括第二磁路部分32,第二磁路部分32设于前声腔15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在振膜组件21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磁路部分31和第二磁路部分32,使得第一磁路部分31和第二磁路部分32在振膜组件21和音圈22的相对两侧形成较强的磁场,从而使得振动系统2的振膜组件21和音圈22处于较强的磁场强度内,并使振膜212处的磁感线分布均匀、磁场强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线性,能够有效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提高高音效果。
可选地,磁路系统3的第一磁路部分31可以为电磁体或永磁体,但其磁性保持不变。第二磁路部分32可以为电磁体或永磁体,但其磁性保持不变。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2设有第一安装槽121,第一磁路部分31设于第一安装槽121内,第二壳体13设有第二安装槽131,第二磁路部分32设于第二安装槽131内,第二壳体13与第一壳体12连接,以使第二安装槽131和第一安装槽121围合形成安装腔11;其中,振膜组件21的周缘夹设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以使振膜组件21与第一安装槽121围合形成后声腔16,振膜组件21与第二安装槽131围合形成前声腔1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通过将外壳1设置为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两部分结构,从而方便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等部件装配。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可采用焊接、粘结等密封配合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如此可提高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也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结构,从而方便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等部件的拆装或更换。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连接为一体时,第二安装槽131和第一安装槽121围合形成安装腔11。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第一壳体12内设有第一安装槽121,从而利用第一安装槽121对第一磁路部分31实现限位安装,在第二壳体13设置第二安装槽131,从而利用第二安装槽131对第二磁路部分32实现限位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泄气孔121贯穿第一安装槽121的槽壁。
在本实施例中,振膜212的周缘夹设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以使振膜212与第一安装槽121围合形成后声腔16,振膜212与第二安装槽131围合形成前声腔15,如此既可以提高振膜212的安装稳定性,又可以利用第一安装槽121和第二安装槽131的空间为振膜212提供充足的振动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注塑件和金属件。通过将第一壳体12设置为注塑件和金属件,使得金属件作为第一壳体12的底部的主要部分,如此将第一磁路部分31固定于金属件上,从而利用金属件提高发声装置100的散热效果,并有效提高发声装置100的后声腔16的体积。可选地,金属件为金属薄片,可通过弯折或冲压等方式形成一体连接的底板和侧板,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注塑件为塑胶件,注塑件与金属件可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如此既可以提高第一壳体12的结构强度,又可以提高第一壳体12的密封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包括中心部和设于中心部外周的边缘部,边缘部与中心部围合形成第二安装槽131,边缘部相对中心部朝向远离第二磁路部分32的方向弯折延伸,以与第一壳体12的侧部限定出涂胶凹槽,涂胶凹槽内填充有密封胶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通过将第二壳体13设置为中心部和边缘部,使得边缘部连接于中心部外周,从而利用中心部和边缘部围合形成第二安装槽131。可以理解的,第二磁路部分32固定于中心部。通过将边缘部相对中心部朝向远离第二磁路部分32的方向弯折延伸,从而在第二壳体13通过边缘部与第一壳体12连接时,第二壳体13的边缘部与第二壳体13的侧部限定出涂胶凹槽。可选地,边缘部可选地L型结构。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涂胶凹槽内填充有密封胶水,在密封胶水凝固以形成密封件,如此可有效提高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音圈22形成为方形。可以理解的,通过将音圈22设置为方形结构,从而使得音圈22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也即音圈22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分别为相对的两个第一直边或两个第二直边,如此设置使得音圈22相对于传统的跑道型音圈,有效增大磁通量。
可选地,音圈22为两个,两个音圈22设在振膜212的上下两侧。可以理解的,音圈22可通过在振膜212的表面上印刷、或是蒸镀、或是3D打印形成。振膜212其表面可以仅一表面设置音圈22,也可以是振膜212表面的两侧表面均设置音圈22,在此不做限定。
通过在音圈22上通以电流,以驱动振膜212朝预定的方向振动进而发声,其中通过不断改变音圈22中的电流流向,使得音圈22所受磁力的方向不断改变,进而控制振膜212往复振动。可以理解的,音圈22的数量越多,则驱动振膜212振动的磁力越大,控制振膜212振动的灵敏度越高。但也需要考虑到振膜212表面的尺寸以及发声装置100的产品规格,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音圈22的导线材质可以为铝、铜、镍、金、银等金属,或者是这些金属的合金,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振膜212表面上仅有设置音圈22的部分才会接受磁力作用,而未设置音圈22的部分不会接受磁力作用,因此振膜212的表面设置音圈22的部分和未设置音圈22的部分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割振动,即振膜212的表面设置音圈22的部分的振动幅度大于未设置音圈22的部分的振动幅度。如此一来,将会导致发声装置100的频响曲线产生峰谷,致使发声装置100所输出的音频产生失真,最终导致发声装置100的声学性能恶化。有鉴于此,振动系统2还包括球顶213,球顶213设于振膜212的表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还设有连通前声腔15的出声孔132,外壳1还包括设于出声孔132处的音嘴1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1的第二壳体13设有连通前声腔15的出声孔132。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第二壳体13的中心部设置出声孔132,从而方便振膜212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出声孔132传出外壳1外。通过设置音嘴16可提高传输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路部分31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的至少三个第一磁性件3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磁性件311可以为电磁体或永磁体,但其磁性保持不变。任意相邻的第一磁性件311可选为间隔设置或贴靠设置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设置等,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充磁,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相反。
当然,第二磁路部分3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可以为电磁体或永磁体,但其磁性保持不变。任意相邻的第二磁性件可选为间隔设置或贴靠设置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设置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磁路系统3中第一磁路部分31的至少三个第一磁性件311中一个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充磁时,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相反,也即两个充磁方向相反的第一磁性件311呈交替设置,从而形成磁性件阵列,并产生具有较强磁场强度的磁场。
可选地,磁路系统3中第一磁路部分31的至少三个第一磁性件311也可以形成海尔贝克磁性件阵列,如此依据海尔贝克阵列的磁场规律,振膜212的表面上对应第一磁性件311的部分所处的磁场要优于未对应第一磁性件311的部分所处的磁场,包括磁场强度、磁场强度随位置变化的线性度以及磁感线分布均匀性等方面。
可以理解的,音圈22可选地设于第一磁性件311在振膜212表面上的正投影所限定的区域中。可选地,音圈22在振膜212表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磁性件311在振膜212表面上的正投影中,使得音圈22处于较为合理的磁场中,以缓解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内的磁感线方向相反,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所对应的音圈22所受磁力的方向相同,以利于驱动振膜212振动发声,从而提高振膜212处的磁场中合理磁场所占的比重,即提高振膜212的表面对应第一磁性件311的部分的比重,有利于改善振膜212所处磁场的合理性,以缓解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可以理解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邻近振膜212的表面至振膜212的距离相同,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振膜212所处磁场的合理性,进一步缓解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路部分31的至少三个第一磁性件311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相反,也即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中一个第一磁性件311的N极在上、S极在下时,另一第一磁性件311的N极在下、S极在上,反之亦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间隔,如此可在间隔的正上方形成水平磁场。
在一实施例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下充磁,位于两端的第一磁性件311分别沿水平且朝向远离中间第一磁性件311的方向充磁。
可以理解的,在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之间设置一个横向放置第一磁性件311,也即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之间的第一磁性件311的N极与一第一磁性件311相对且间隔,S极与另一第一磁性件311相对且间隔,在此不做限定。或者,将位于中间的第一磁性件311两侧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设置为横向,例如位于中间的第一磁性件311的N极在下、S极在上时,位于中间的第一磁性件311两侧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的S极位于靠近中间的第一磁性件311的一端,N极位于远离中间的第一磁性件311的一端,反之亦然,在此不做限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上充磁,位于两端的第一磁性件311分别沿水平方向且朝向靠近中间第一磁性件311的方向充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11为三个,第二磁性件为一个,第二磁性件的充磁方向与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相反。通过将第二磁性件的充磁方向与第一磁路部分31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相反,使得振膜212所处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更加均匀,在振膜212振动方向上的磁场强度变化具有更好的线性度,从而优化了发声装置100的性能,使得发声装置100的BL提升37.64%。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的设置数量与第一磁性件311的设置数量相同,且上下对应的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11为三个、五个或多个;相应的,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一个、三个、五个或多个,使得上下对应的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通过在振动系统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二磁路部分32和第一磁路部分31,并使得上下对应的第一磁路部分31中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路部分32中第二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也即使得振膜212两侧表面的磁性件阵列所产生的磁场对称,如此使得振膜212所处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更加均匀,在振膜212振动方向上的磁场强度变化具有更好的线性度。
可选地,位于振动系统2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磁路部分31和第二磁路部分32可分别形成海尔贝克磁性件阵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振动系统2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磁路部分31和第二磁路部分32也可分别形成其他磁性件阵列,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磁路部分31和第二磁路部分32的充磁方向使得第二磁路部分32和第一磁路部分31分别在振膜212的两侧表面形成海尔贝克磁性件阵列,可有利于缓解振膜212二次谐波失真以及三次谐波失真的情况,进一步缓解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并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适当调节第二磁路部分32的尺寸,使得第二磁路部分32的尺寸介于第一磁路部分31的尺寸之间,充分利用有效磁场,进一步增加发声装置100的BL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振动系统2相对两侧的第二磁路部分32和第一磁路部分31的不同充磁方向优化,从而提高发声装置100的BL值37.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路部分31包括三个第一磁性件311,例如,中间第一磁性件311和中间第一磁性件311两侧的相邻第一磁性件311,通过调整第一磁路部分31中的三个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形成海尔贝克磁性件阵列。可以理解的,通过将三个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设置为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下充磁,位于两端的第一磁性件311分别沿水平且朝向远离中间第一磁性件311的方向充磁,从而生成由交替极性环路构成的磁场,交替极性环路发自中间第一磁性件311,沿+和-X方向上极化的第一磁性件311上方的路径弯曲,并且最终返回到阵列最外侧部分上的第一磁性件311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11包括五个,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下充磁,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上充磁,设在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两侧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分别沿水平且朝向远离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的方向充磁。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路部分31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的五个第一磁性件311,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下充磁,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上充磁,设在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两侧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分别沿水平且朝向远离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的方向充磁。
第一磁路部分31包括三个、五个或多个第一磁性件311,通过调整第一磁路部分31中的三个、五个或多个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形成海尔贝克阵列的第一磁路部分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五个第一磁性件311的充磁方向设置为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下充磁,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沿竖直方向向上充磁,设在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两侧的两个或多个第一磁性件311分别沿水平且朝向远离中间位置的第一磁性件311的方向充磁,从而生成由交替极性环路构成的磁场,交替极性环路发自中间第一磁性件311,沿+和-X方向上极化的第一磁性件311上方的路径弯曲,并且最终返回到阵列最外侧部分上的第一磁性件311上。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之间设有连接件,以限定出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之间的装配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之间设置连接件,从而利用连接件固定第一磁性件311,以保证第一磁路部分31与振膜212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样也是固定的,从而确保振膜212的振动频率。同时,利用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之间的连接件限定出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之间的装配间隙,一方面利用装配间隙方便装配第一磁路部分31,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装配间隙减小了磁场对气流的阻碍,使得发声装置100具备良好的空气顺性,以进一步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提高高音效果的同时,缓解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
可以理解的,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也可设置为间隔设置,以此在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之间形成气流流通的通道,以允许气流在磁场中流通,从而减小了磁场对气流的阻碍,使得发声装置100具备良好的空气顺性,以进一步缓解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失真情况,改善发声装置100所输出音频的音质和高音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311也可通过胶合、机械压合以及固定于支架等外部结构的方式实现彼此间相对位置的固定,如此保证振膜212两侧表面的第一磁路部分31和第二磁路部分32与振膜212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样也是固定的,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的间距一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磁性件311设置为类环磁结构,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磁路部分31和第二磁路部分32的第一磁性件311/第二磁性件还可以设置为磁性材料片材,例如粘合剂中的粉末状铁素体的不同区域暴露于不同磁场来进行磁化。可选地,第一磁路部分31和第二磁路部分32的第一磁性件311/第二磁性件可为独立磁体,例如磁条,独立磁体可在不同方向上被磁化并且随后并排布置以有效地形成具有旋转磁场的平坦磁性阵列,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贴靠设置。可以理解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311可采用胶合或机械压合等方式实现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上述的发声装置100,发声装置100设于设备壳体内。该发声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安装腔;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振膜组件和音圈,所述振膜组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音圈设于所述后声腔内,并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振膜组件振动,所述振膜组件内设有与所述前声腔和所述后声腔间隔的泄气通道,所述振膜组件面向所述前声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泄气通道和所述前声腔的第一通孔,所述振膜组件面向所述后声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泄气通道和所述后声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振膜组件的竖直投影不重合;及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后声腔内的第一磁路部分,所述第一磁路部分与所述音圈相对且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泄气通道的两端;
或,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泄气通道的两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通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泄气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多个所述泄气通道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多个,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连通一所述泄气通道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通道呈直线延伸设置;
或,所述泄气通道呈弧形线或波浪线延伸设置;
或,所述泄气通道由直线段、弧线段及折线段中的至少两种连接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泄气通道的宽度为d1,d1≤0.5mm;
且/或,定义所述泄气通道的深度为d2,d2≤0.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和球顶,所述振膜包括中央部、环绕所述中央部设置的折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折环部外侧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球顶连接于所述中央部,所述球顶与所述中央部之间设有所述泄气通道,所述中央部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球顶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球顶背向所述中央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面向所述中央部的一侧凹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凹槽,所述中央部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球顶的竖直投影与所述凹槽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部面向所述球顶的一侧凹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凹槽,所述球顶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中央部的投影与所述凹槽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中央部和所述球顶之间的黏胶层;
所述黏胶层设有泄气通槽,所述中央部、所述泄气通槽及所述球顶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
或,所述黏胶层与所述球顶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所述黏胶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泄气通道;
或,所述黏胶层与所述中央部围合形成所述泄气通道,所述黏胶层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泄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通道的延伸长度大于等于0.1mm;
且/或,所述泄气通道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2倍的所述球顶的周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或异形孔;
且/或,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或异形孔;
且/或,所述泄气通道的截面为半圆形、U型、V型、W型或楔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二磁路部分,所述第二磁路部分设于所述前声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路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和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路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
其中,所述振膜组件的周缘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围合形成所述后声腔,所述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围合形成所述前声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的至少三个第一磁性件;
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磁性件沿竖直方向充磁,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
且/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设有连接件,以限定出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的装配间隙;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贴靠设置。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设于所述设备壳体内。
CN202210504039.1A 2022-05-10 2022-05-1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928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4039.1A CN114928800A (zh) 2022-05-10 2022-05-1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4039.1A CN114928800A (zh) 2022-05-10 2022-05-1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8800A true CN114928800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0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4039.1A Pending CN114928800A (zh) 2022-05-10 2022-05-10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88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8506B1 (en) 2022-10-28 2024-04-23 Shenzhen Shokz Co., Ltd. Speakers
WO2024087483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8506B1 (en) 2022-10-28 2024-04-23 Shenzhen Shokz Co., Ltd. Speakers
WO2024087483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77243B2 (ja) 薄型オーディオスピーカー
JP3198475U (ja) 圧電セラミックスデュアルバンド低音強化型イヤホン
CN111343542B (zh) 扬声器箱
JP692634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スピーカー
CN108566598B (zh) 一种发声装置
US20200413184A1 (en) Loudspeaker
CN112929801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0198509B (zh) 发声器及电子产品
CN110198510B (zh) 发声器
WO2022166388A1 (zh) 发声装置和耳机
US20090226018A1 (en) micro-transducer with improved perceived sound quality
CN214381372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WO2022121740A1 (zh)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JP2014090239A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4928800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4381371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JP618841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スピーカ
CN114745640A (zh) 音频设备
WO2024022484A1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
JP2005204215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CN113993043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57933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KR20080095962A (ko) 왜율 방지 성능을 구비한 동 위상 저음 반전 방식의 출력구조를 갖는 전기음향변환 유닛
CN114640929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727203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