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6767A - 野外医用包 - Google Patents

野外医用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6767A
CN114916767A CN202210622747.5A CN202210622747A CN114916767A CN 114916767 A CN114916767 A CN 114916767A CN 202210622747 A CN202210622747 A CN 202210622747A CN 114916767 A CN114916767 A CN 114916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ides
cloth cover
limiting hole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27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娅颖
胡航
顾健腾
胡黎黎
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6227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67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6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7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4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by means of two straps passing over the two shoul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4/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which may be converted into other articles or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and convertible into other articles or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 A45F4/02Sacks or packs convertible into other articles or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 A45F4/08Sacks or packs convertible into other articles or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into hammocks, litters or sleeping-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4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by means of two straps passing over the two shoulders
    • A45F2003/045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by means of two straps passing over the two shoulders and one additional strap around the wais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野外携带用医用包技术领域。公开了野外医用包,包括包体、肩带和腰带,包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布面和第二布面;底面的一侧与第一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连接,底面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布面,且第三布面与第二布面可拆卸连接;底面的两侧均连接有侧面,且侧面与顶面可拆卸连接;底面上设有第一导向环,肩带与第一导向环滑动配合,肩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腰带为两个,两个腰带分别连接在第一布面的两侧,且两个腰带可拆卸连接。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现有设备作为担架使用时不能对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在担架上发生移动造成二次受伤。

Description

野外医用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外携带用医用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户外运动和探险时容易出现意外事故,担架作为野外救援中心必不可少的医疗工具,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患者搬运;传统的担架不能收折,且体型偏大,不便于人们携带;而受伤的患者不能随意搬动,只能等待野外救援中心的担架进行转移,以致于患者不能被及时转移,进而延迟了营救时间。
为了提高担架方便携带的性能,缩短对患者的营救时间,中国专利CN203524872U公开了一种用于山地灾害的山地救援包,包括包体,担架,所述包体上设置有肩带装置,所述担架包括担架骨架和安装在担架骨架上的担架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包体,所述包体的顶部为中空袋体,所述包体两侧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固定包体上设置有腰带和固定带,所述担架骨架中部与包体两侧固定扣固定,担架骨架顶部穿过中空袋体,担架骨架底部与固定包体通过固定带固定;该专利平常能够作为背包使用,携带方便,当需要转移患者时,能够及时转变为担架供患者转移。
上述专利实际使用过程中,打开固定扣之后,担架和包体能够分开使用,但只有担架能够转移患者,而包体不能;当需要转移两名患者时,只能先转移一名患者,而另一名患者仍需在原地等待,即延长了后转移患者的营救时间,使得后转移的患者不能被及时转移并救治;并且,患者躺在担架上之后,由于没有设置防止患者在担架上移动的结构,因此患者在转移期间极有可能在担架上移动,针对不能随便移动的患者,甚至会导致患者二次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野外医用包,以解决现有设备作为担架使用时不能对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在担架上发生移动造成二次受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野外医用包,包括包体、肩带和腰带,包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布面和第二布面;底面的一侧与第一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连接,底面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布面,且第三布面远离底面的一侧与第二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底面的两侧均连接有侧面,两个侧面可拆卸连接,其中一个侧面翻折后与顶面可拆卸连接;
底面上设有第一导向环,肩带与第一导向环滑动配合,且肩带的长度大于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第二布面的长度之和,肩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腰带为两个,两个腰带分别连接在第一布面的两侧,且两个腰带可拆卸连接。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1、当需要携带时,翻折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和第二布面,使其形成包体的形状,再连接第三布面与第二布面连接,进而对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和第二布面进行限位;再翻折侧面,连接两个侧面,再将其中一个侧面与顶面连接;因此,通过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第二布面和侧面形成完整的包体;再转动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使其形成箱体形状,再将其放入包体内;人们通过两个肩带就能够携带包体和箱体,且携带方便。
2、当需要作为担架使用时,将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第二布面和两个侧面展平,以此形成外担架使用;患者躺在外担架上之后,再连接两个腰带,即通过两个腰带能够对外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避免患者在外担架上发生移动,也避免患者二次受伤;并且,还可以将两个肩带取下,通过肩带将患者和外担架围起来,再连接肩带的两端,即通过肩带能够对外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避免患者在外担架上发生移动,也避免患者二次受伤。
进一步,第一导向环的数量为两个,且肩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环分别设置于底面的两侧。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增加肩带的数量,一方面能够提高人们背包体时的舒适感,另一方面新增的肩带还能加强对外担架上患者的限位效果。
进一步,顶面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向环,肩带与第二导向环滑动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二导向环加强对肩带的限位效果,避免肩带晃动。
进一步,第三布面的两侧均设有导向面,且导向面上设有导向孔,腰带与导向孔滑动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导向孔对腰带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提高腰带对包体限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还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顶板的一侧与第一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
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作为担架使用时,分离顶板与第二面板,将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展平,再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本方案通过此支撑面作为担架转移患者,能够保证患者平稳的转移;并且,还能保证患者转移期间,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不会发生转动,进而避免了患者转移期间发生二次受伤。
进一步,支撑结构包括开设在顶板上的第一限位孔、开设在第一面板上的凹槽、开设在底板上的第二限位孔和开设在第二面板上的第三限位孔,凹槽的两侧均设有第四限位孔,且第四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
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展平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与第四限位孔相通,且支撑杆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滑动配合;还包括用于对支撑杆止动的止动部。
通过上述设置,推动左边的支撑杆向左移动,使得左边的支撑杆伸入第一限位孔内,进而通过左边的支撑杆将顶板和第一面板串起来;再推动右边的支撑杆向右移动,使得右边的支撑杆经第二限位孔伸入第三限位孔内,进而通过右边的支撑杆将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串起来;因此,通过两个支撑杆能够将展平后的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进而通过此支撑面作为担架转移患者,能够保证患者平稳的转移。
进一步,第一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板,且第一侧板与底板、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一辅助件,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使得第一侧板展平,再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与支撑面齐平,进而扩展支撑面作为担架的使用面积,即扩大了对患者的支撑面积,既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又能适用于体型更大的患者,实用性强。
进一步,第一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环体;还包括第一底杆,第一底杆与第一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一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使得第一侧板展平,使用第一底杆穿过两个第一环体,由于第一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使得第一底杆对两个第一侧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一侧板转动。
进一步,第二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侧板,且第二侧板与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二辅助件,通过第二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二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二侧板,使得第二侧板展平,再通过第二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二侧板与支撑面齐平,进而扩展支撑面作为担架的使用面积,即扩大了对患者的支撑面积,既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又能适用于体型更大的患者,实用性强。
进一步,第二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三环体;还包括第三底杆,第三底杆与第三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三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二侧板,使得第二侧板展平,使用第三底杆穿过两个第三环体,由于第三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使得第三底杆对两个第二侧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二侧板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野外医用包实施例中包体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野外医用包实施例中箱体的主视图;
图4为图3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图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包体10、顶面11、第三绒面魔术贴111、第二导向环112、底面12、第一导向环121、第一布面13、第二布面14、第一绒面魔术贴141、导向面142、导向孔143、第三布面15、第一刺面魔术贴151、第三导向环152、侧面16、第二刺面魔术贴161、第二绒面魔术贴162、第三刺面魔术贴163、覆盖面164、第四刺面魔术贴1641、肩带20、腰带30、箱体40、底板41、第二限位孔411、顶板42、第一限位孔421、第一面板43、凹槽431、第四限位孔432、第一环体433、第一底杆434、第二面板44、第三限位孔441、第三环体442、第三底杆443、支撑杆50、第一楔块51、第二楔块52、第三楔块60、第四楔块70、第一弹簧80、第二弹簧90、第一侧板100、第二侧板110。第四绒面魔术贴120、提手环130、侧孔140。
实施例
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野外医用包,包括包体10、肩带20和腰带30,包体10为布料包,包体10包括顶面11和底面12,顶面1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布面13和第二布面14;底面12的一侧与第一布面13远离顶面11的一侧连接,底面12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布面15,且第三布面15远离底面12的一侧与第二布面14远离顶面1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具体是:第三布面15的背面固接有第一刺面魔术贴151,第二布面14的正面固接有用于与第一刺面魔术贴151连接的第一绒面魔术贴141。第三布面15的背面两侧均固接有第三导向环152,且第三导向环152由布料制得,肩带20与第三导向环152滑动配合。
底面12的两侧均连接有侧面16,两个侧面16可拆卸连接,其中一个侧面16翻折后底面与顶面11可拆卸连接,具体是:左边侧面16远离底面12的一侧背面固接有第二刺面魔术贴161,右边侧面16远离底面12的一侧正面固接有第二绒面魔术贴162;右边侧面16远离底面12的一侧背面固接有第三刺面魔术贴163,顶面11的正面固接有第三绒面魔术贴111。
底面顶面侧面16的两侧均固接有覆盖面164,覆盖面164的背面固接有第四刺面魔术贴1641;第三布面15的正面两侧和第一布面13的正面两侧均固接有用于与第四刺面魔术贴1641连接的第四绒面魔术贴120。
第一布面13的正面两侧、第二布面14的正面两侧和第三布面15的正面两侧均固接有提手环130,手提环130由布料制得。底面12的背面两侧均固接有第一导向环121,且第一导向环121由布料制得;肩带20的数量为两个,肩带20与第一导向环121滑动配合,且肩带20的长度大于第三布面15、底面12、第一布面13、顶面11、第二布面14的长度之和,肩带2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具体是:肩带20的两端为卡扣连接,即一个肩带20上固接有第一定位件,另一个肩带20上固接有用于与第一定位件连接的第一紧固件。
腰带30为两个,两个腰带30分别连接在第一布面13的两侧,且两个腰带30可拆卸连接,具体是:两个腰带30为卡扣连接,即一个腰带30上固接有第二定位件,另一个腰带30上固接有用于与第二定位件连接的第二紧固件。
顶面11的背面两侧均固接有第二导向环112,且第二导向环112由布料制得;肩带20与第二导向环112滑动配合。第三布面15的两侧均固接有导向面142,且导向面142上开有导向孔143,腰带30与导向孔143滑动配合。
还包括箱体40,箱体40包括底板41和顶板42,底板41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面板43和第二面板44,顶板42的一侧与第一面板43远离底板41的一侧铰接;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41、顶板42、第一面板43和第二面板44形成平整的支撑面;支撑结构包括开设在顶板42上的第一限位孔421、开设在第一面板43上的凹槽431、开设在底板41上的第二限位孔411和开设在第二面板44上的第三限位孔441,凹槽431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凹槽431均设置于第一面板43的内侧,即位于第一面板43展平后的表面,凹槽431的两侧均设有第四限位孔432,且第四限位孔432滑动连接有支撑杆50,即支撑杆50的数量为两个。
底板41、顶板42、第一面板43和第二面板44展平后,第一限位孔421、第二限位孔411、第三限位孔441与第四限位孔432相通,且支撑杆50与第一限位孔421、第二限位孔411、第三限位孔441滑动配合;还包括用于对支撑杆50止动的止动部,止动部包括第一楔块51、第二楔块52、第三楔块60、第四楔块70、开设在顶板42上的第一竖向孔和开设在第二面板44上的第二竖向孔,第一竖向孔设置于顶板42的外侧,即顶板42展平后第一竖向孔位于顶板42的底部,第二竖向孔设置于第二面板44的外侧,即第二面板44展平后第二竖向孔位于第二面板44的底部。
第一楔块51和第二楔块52与第一限位孔421、第二限位孔411、第三限位孔441滑动配合;第一楔块51与左边支撑杆50的左端固接,且第一楔块51上开有第一限位槽;第二楔块52与右边支撑杆50的右端固接,且第二楔块52上开有第二限位槽;第三楔块60与第一竖向孔滑动连接,且第三楔块60与顶板42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80;第一竖向孔与第一限位孔421相通,第三楔块60伸入第一限位孔421内,且第三楔块60位于第一楔块51的运动轨迹上,第三楔块60与第一限位槽滑动配合;第四楔块70与第二竖向孔滑动连接,且第四楔块70与第二面板44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90;第二竖向孔与第三限位孔441相通,第四楔块70伸入第三限位孔441内,且第四楔块70位于第二楔块52的运动轨迹上,第四楔块70与第二限位槽滑动配合。
第一面板43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一侧板100,且第一侧板100与底板41、顶板42不同侧;还包括第一辅助件,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100与支撑面齐平;第一辅助件为两个,第一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一面板43两侧的第一环体433,且第一面板43展平后,两个第一环体433位于第一面板43的底部;还包括第一底杆434,第一底杆434与第一环体433滑动配合,且第一底杆434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43的宽度。
第二面板44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二侧板110,且第二侧板110与顶板42不同侧;还包括第二辅助件,通过第二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二侧板110与支撑面齐平;第二辅助件为两个,第二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二面板44两侧的第三环体442,且第二面板44展平后,两个第三环体442位于第二面板44的底部;还包括第三底杆443,第三底杆443与第三环体442滑动配合,且第三底杆443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44的宽度。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当需要携带时,翻折第三布面15、底面12、第一布面13、顶面11和第二布面14,使其形成包体10的形状,再连接第一刺面魔术贴151与第一绒面魔术贴141,以此实现第三布面15与第二布面14连接,进而对第三布面15、底面12、第一布面13、顶面11和第二布面14进行限位;再翻折侧面16和覆盖面164,连接第四刺面魔术贴1641与第四绒面魔术贴120,使得侧面16两侧的覆盖面164分别与第三布面15、第一布面13连接,以此实现对侧面16的限位,同时通过覆盖面164还能提高侧面16与第三布面15、侧面16与第一布面13的密封性;连接第二刺面魔术贴161与第二绒面魔术贴162,进而实现两个侧面16的连接;再连接第三刺面魔术贴163与第三绒面魔术贴111,进而实现侧面16与顶面11的连接;因此,通过第三布面15、底面12、第一布面13、顶面11、第二布面14和侧面16形成完整的包体10。
将肩带20依次穿过第三导向环152、第一导向环121和第二导向环112,且肩带20覆盖第三布面15、底面12、第一布面13、顶面11和第二布面14,再连接肩带20两端的第一定位件与第一紧固件,以此实现肩带20两端的连接,肩带20便于人们背起包体10,并且,通过肩带20还能对包体10的形状起到加固作用。
再将腰带30穿过导向孔143,连接两个腰带30的第二定位件与第二紧固件,以此实现两个腰带30的连接,即通过两个腰带30围住人们的腰部能够加强对包体10的限位效果;并且,通过导向孔143对腰带30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提高腰带30对包体10限位的稳定性。
转动顶板42、第一面板43、底板41和第二面板44,使其形成箱体40形状,再将其放入包体10内;人们通过两个肩带20就能够携带包体10和箱体40,且携带方便。
当需要作为担架使用时,拆分第一定位件与第一紧固件、第二定位件与第二紧固件、第一刺面魔术贴151与第一绒面魔术贴141、第四刺面魔术贴1641与第四绒面魔术贴120、第三刺面魔术贴163与第三绒面魔术贴111、第二刺面魔术贴161与;将箱体40取出,再将第三布面15、底面12、第一布面13、顶面11、第二布面14和两个侧面16展平,以此形成外担架使用;患者躺在外担架上之后,再连接两个腰带30的第二定位件与第二紧固件,以此实现两个腰带30的连接,即通过两个腰带30能够对外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避免患者在外担架上发生移动,也避免患者二次受伤;并且,还可以将两个肩带20取下,通过肩带20将患者和外担架围起来,再连接第一定位件与第一紧固件,以此实现肩带20两端的连接,即通过肩带20能够对外担架上的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避免患者在外担架上发生移动,也避免患者二次受伤。此外,第一布面13、第二布面14和第三布面15上均固接有提手环130,人们通过提手环130方便转移患者。
将顶板42、第一面板43、底板41和第二面板44展平,推动左边的支撑杆50向左移动,使得左边的支撑杆50带动第一楔块51一起伸入第一限位孔421内;第一楔块51继续移动,使得第一楔块51挤压第三楔块60向下移动,第一弹簧80拉伸;第一楔块51继续移动,使得第三楔块60与第一楔块51的侧壁相抵;第一楔块51再继续移动,当第三楔块60与第一限位槽相对时,第三楔块60在第一弹簧80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限位槽内,以此实现对第一楔块51的限位,进而实现对左边支撑杆50的限位,即通过左边的支撑杆50将顶板42和第一面板43串起来。
再推动右边的支撑杆50向右移动,使得右边的支撑杆50带动第二楔块52一起经第二限位孔411伸入第三限位孔441内;第二楔块52继续移动,使得第二楔块52挤压第四楔块70向下移动,第二弹簧90拉伸;第二楔块52继续移动,使得第四楔块70与第二楔块52的侧壁相抵;第二楔块52再继续移动,当第四楔块70与第二限位槽相对时,第四楔块70在第二弹簧90的作用下进入第二限位槽内,以此实现对第二楔块52的限位,进而实现对右边支撑杆50的限位,即通过右边的支撑杆50将第一面板43、底板41和第二面板44串起来;因此,通过两个支撑杆50能够将展平后的顶板42、第一面板43、底板41和第二面板44形成平整的支撑面,即得到内担架,进而通过内担架转移患者,能够保证患者平稳的转移;并且,还能保证患者转移期间,顶板42、第一面板43、底板41和第二面板44不会发生转动,进而避免了患者转移期间发生二次受伤。
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43两侧的第一侧板100和第二面板44两侧的第二侧板110,使得第一侧板100和第二侧板110均与支撑面齐平;再使用第一底杆434穿过两个第一环体433,由于第一底杆434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43的宽度,使得第一底杆434对两个第一侧板10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一侧板100转动;同理,使用第三底杆443穿过两个第三环体442,由于第三底杆443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44的宽度,使得第三底杆443对两个第二侧板11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二侧板110转动;因此,通过第一侧板100和第二侧板110能够扩展支撑面作为担架的使用面积,即扩大了对患者的支撑面积,既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又能适用于体型更大的患者,实用性强。
因此,本方案在营救患者时,通过包体10和箱体40能够转变为外担架和内担架使用,便于同时能够对两名患者进行及时转移,缩短了营救时间,为了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100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110可拆卸连接,具体是:第一侧板100和第二侧板110展平后,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100的底部螺纹连接,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110的底部螺纹连接。当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将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100的底部连接,再将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110的底部连接,即此时平整的支撑面能够作为临时的操作台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中,底板41的上下两侧均开有侧孔140;在使用内担架转移患者前,可使用现有的布带,将布带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侧孔140,并将布带绕至患者的腰部位置,通过打结的方式连接布带的两端,进而通过布带能够对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患者从内担架上掉落;也可以使用肩带2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侧孔14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野外医用包,包括包体、肩带和腰带,其特征在于:包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布面和第二布面;底面的一侧与第一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连接,底面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布面,且第三布面远离底面的一侧与第二布面远离顶面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底面的两侧均连接有侧面,两个侧面可拆卸连接,底面其中一个侧面翻折后与顶面可拆卸连接;
底面上设有第一导向环,肩带与第一导向环滑动配合,且肩带的长度大于第三布面、底面、第一布面、顶面、第二布面的长度之和,肩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腰带为两个,两个腰带分别连接在第一布面的两侧,且两个腰带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环的数量为两个,且肩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环分别设置于底面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顶面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向环,肩带与第二导向环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第三布面的两侧均设有导向面,且导向面上设有导向孔,腰带与导向孔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顶板的一侧与第一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包括开设在顶板上的第一限位孔、开设在第一面板上的凹槽、开设在底板上的第二限位孔和开设在第二面板上的第三限位孔,凹槽的两侧均设有第四限位孔,且第四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
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展平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与第四限位孔相通,且支撑杆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滑动配合;还包括用于对支撑杆止动的止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第一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板,且第一侧板与底板、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一辅助件,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环体;还包括第一底杆,第一底杆与第一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一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第二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侧板,且第二侧板与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二辅助件,通过第二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二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野外医用包,其特征在于:第二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三环体;还包括第三底杆,第三底杆与第三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三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
CN202210622747.5A 2022-06-01 2022-06-01 野外医用包 Pending CN1149167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2747.5A CN114916767A (zh) 2022-06-01 2022-06-01 野外医用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2747.5A CN114916767A (zh) 2022-06-01 2022-06-01 野外医用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767A true CN114916767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2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2747.5A Pending CN114916767A (zh) 2022-06-01 2022-06-01 野外医用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6767A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4091Y (zh) * 1992-09-26 1993-05-26 杨进争 多功能作训包
CN2142660Y (zh) * 1992-12-05 1993-09-29 蒋开万 多用背囊
CN2559247Y (zh) * 2002-07-11 2003-07-09 张建华 多功能野战军用背包
US20040221392A1 (en) * 2003-01-14 2004-11-11 Chiang-Han Tsai Backpack convertible to a stretcher
KR200453379Y1 (ko) * 2010-12-17 2011-04-27 이대현 구조용 다용도 배낭
CN203524872U (zh) * 2013-08-29 2014-04-09 浙江理工大学 山地救援包
CN203952762U (zh) * 2014-04-10 2014-11-26 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多功能包
CN204379571U (zh) * 2014-12-19 2015-06-10 武艳如 一种高度可调的折叠担架车
CN204561292U (zh) * 2015-04-17 2015-08-19 深圳市法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杜邦特卫强的多功能背包结构
US20170172820A1 (en) * 2015-12-21 2017-06-2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Portable and collapsible support struc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7041200U (zh) * 2017-05-05 2018-02-27 黄细军 一种多功能背包
CN108743057A (zh) * 2018-05-08 2018-1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种野外伤病员转运拖拽布
CN113018823A (zh) * 2021-04-30 2021-06-25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体育教学用品摆放架
CN213758981U (zh) * 2020-09-02 2021-07-23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一种骨折急救用固定保护转运装置
CN214484840U (zh) * 2021-02-20 2021-10-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担架
CN216091088U (zh) * 2021-09-09 2022-03-22 孔祥辉 一种医疗野外急救用便携式组装担架
CN216364073U (zh) * 2021-09-06 2022-04-26 曹心宇 一种军用多功能救援背包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4091Y (zh) * 1992-09-26 1993-05-26 杨进争 多功能作训包
CN2142660Y (zh) * 1992-12-05 1993-09-29 蒋开万 多用背囊
CN2559247Y (zh) * 2002-07-11 2003-07-09 张建华 多功能野战军用背包
US20040221392A1 (en) * 2003-01-14 2004-11-11 Chiang-Han Tsai Backpack convertible to a stretcher
KR200453379Y1 (ko) * 2010-12-17 2011-04-27 이대현 구조용 다용도 배낭
CN203524872U (zh) * 2013-08-29 2014-04-09 浙江理工大学 山地救援包
CN203952762U (zh) * 2014-04-10 2014-11-26 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多功能包
CN204379571U (zh) * 2014-12-19 2015-06-10 武艳如 一种高度可调的折叠担架车
CN204561292U (zh) * 2015-04-17 2015-08-19 深圳市法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杜邦特卫强的多功能背包结构
US20170172820A1 (en) * 2015-12-21 2017-06-2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Portable and collapsible support struc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7041200U (zh) * 2017-05-05 2018-02-27 黄细军 一种多功能背包
CN108743057A (zh) * 2018-05-08 2018-1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种野外伤病员转运拖拽布
CN213758981U (zh) * 2020-09-02 2021-07-23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一种骨折急救用固定保护转运装置
CN214484840U (zh) * 2021-02-20 2021-10-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担架
CN113018823A (zh) * 2021-04-30 2021-06-25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体育教学用品摆放架
CN216364073U (zh) * 2021-09-06 2022-04-26 曹心宇 一种军用多功能救援背包
CN216091088U (zh) * 2021-09-09 2022-03-22 孔祥辉 一种医疗野外急救用便携式组装担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86606A (en) Foldable casualty carrier
US8007453B2 (en) Pelvic brace and collapsible stretcher
US20170238682A1 (en) Front-Back Pack
US3926183A (en) Dorsal lumbo sacral support
US677276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nd securing a restrained person
US20170172832A1 (en) Combination massage table with one or more resistance bands
US3859677A (en) Invalid carrying sling
US20120047649A1 (en) Portable and collapsible cot structure
CN108024607A (zh) 具有隐私壁的便携式尿布更换台
US6561394B2 (en) Shoulder mounted child carrier
CN114916767A (zh) 野外医用包
US4511071A (en) Combination backpack frame and cot
CN215689145U (zh) 一种危急重症患者急救辅助装置
US2529983A (en) Bathtub handbag
KR102132597B1 (ko) 신체 고정용 스트레쳐
CN211067497U (zh) 极地多功能雪橇式伤病员转运担架及其组件
US9572414B1 (en) Advanced casualty evacuation device
CN212118879U (zh) 床边简易站立架
US20200253343A1 (en) Hiking pole seat system
CN217448329U (zh) 野外医用箱
GB2320509A (en) Collapsible portable shelter
KR102639253B1 (ko) 들것으로 변형 가능한 전투배낭
CN215652085U (zh) 一种新型软担架
CN210728457U (zh) 一种多功能救援架
CN214049075U (zh) 神经内科用外出急诊医疗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