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8329U - 野外医用箱 - Google Patents

野外医用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8329U
CN217448329U CN202221381153.1U CN202221381153U CN217448329U CN 217448329 U CN217448329 U CN 217448329U CN 202221381153 U CN202221381153 U CN 202221381153U CN 217448329 U CN217448329 U CN 217448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late
limiting hole
flattened
sil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11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航
周娅颖
胡黎黎
陈图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3811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8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8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8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病人的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野外医用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顶板的一侧与第一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顶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现有设备作为担架使用导致患者转移期间会出现二次受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野外医用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病人的运输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户外运动和探险时容易出现意外事故,担架作为野外救援中心必不可少的医疗工具,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患者搬运;传统的担架不能收折,且体型偏大,不便于人们携带;而受伤的患者不能随意搬动,只能等待野外救援中心的担架进行转移,以致于患者不能被及时转运,进而延迟了营救时间。
为了提高担架方便携带的性能,缩短对患者的营救时间,中国专利CN113288597A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户外救援用担架,包括放置箱、第一折叠板、铰接件、第二折叠板和第三折叠板,所述放置箱的内部沿对角线划分为三角形容纳槽部和三角形块体部两部分,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横截面形状均呈直角三角形,且第一折叠板的斜边通过铰接件与第二折叠板的斜边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铰接件的横截面呈“王”字形结构,所述第二折叠板横截面的面积尺寸等于第一折叠板横截面的面积尺寸,且第二折叠板的直角边通过铰接件活动连接有第三折叠板;该折叠式户外救援用担架,基于折纸原理对担架面进行折叠处理,折叠后有效的缩减了担架体积和空间占用,进而为人们携带提供了便利。
当上述专利作为担架使用时,需要将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第三折叠板展开,患者转移至放置箱、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第三折叠板上,再通过多人抬运;实际抬运过程中,由于放置箱与第一折叠板的活动连接处、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的活动连接处和第二折叠板与第三折叠板的活动连接处均安装有铰接件,因此,患者抬运期间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第三折叠板均会发生转动,导致患者不能被平稳的抬运;特别是针对不易乱动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二次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野外医用箱,以解决现有设备作为担架使用导致患者转移期间会出现二次受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野外医用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顶板的一侧与第一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顶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
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1、本方案当需要携带或运输时,转动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使其形成箱体形状,再连接顶板与第二面板,以此实现对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定位,即得到箱体,方便携带或运输。
2、本方案当需要作为担架使用时,分离顶板与第二面板,将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展平,再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转移方式,本方案通过此支撑面作为担架转移患者,能够保证患者平稳的转移;并且,还能保证患者转移期间,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不会发生转动,进而避免了患者转移期间发生二次受伤。
进一步,支撑结构包括开设在顶板上的第一限位孔、开设在第一面板上的凹槽、开设在底板上的第二限位孔和开设在第二面板上的第三限位孔,凹槽的两侧均设有第四限位孔,且第四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
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展平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与第四限位孔相通,且支撑杆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滑动配合;还包括用于对支撑杆止动的止动部。
通过上述设置,推动左边的支撑杆向左移动,使得左边的支撑杆伸入第一限位孔内,进而通过左边的支撑杆将顶板和第一面板串起来;再推动右边的支撑杆向右移动,使得右边的支撑杆经第二限位孔伸入第三限位孔内,进而通过右边的支撑杆将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串起来;因此,通过两个支撑杆能够将展平后的顶板、第一面板、底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进而通过此支撑面作为担架转移患者,能够保证患者平稳的转移。
进一步,第一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板,且第一侧板与底板、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一辅助件,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使得第一侧板展平,再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与支撑面齐平,进而扩展支撑面作为担架的使用面积,即扩大了对患者的支撑面积,既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又能适用于体型更大的患者,实用性强。
进一步,第一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环体;还包括第一底杆,第一底杆与第一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一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使得第一侧板展平,使用第一底杆穿过两个第一环体,由于第一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使得第一底杆对两个第一侧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一侧板转动。
进一步,第一辅助件包括分别固接在两个第一侧板上的第二环体;还包括第二底杆,第二底杆与第二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二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使得第一侧板展平,使用第二底杆穿过两个第二环体,由于第二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使得第二底杆对两个第一侧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一侧板转动。
进一步,第二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侧板,且第二侧板与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二辅助件,通过第二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二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二侧板,使得第二侧板展平,再通过第二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二侧板与支撑面齐平,进而扩展支撑面作为担架的使用面积,即扩大了对患者的支撑面积,既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又能适用于体型更大的患者,实用性强。
进一步,第二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三环体;还包括第三底杆,第三底杆与第三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三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二侧板,使得第二侧板展平,使用第三底杆穿过两个第三环体,由于第三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使得第三底杆对两个第二侧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二侧板转动。
进一步,第二辅助件包括分别固接在两个第二侧板上的第四环体;还包括第四底杆,第四底杆与第四环体滑动配合,且第四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
通过上述设置,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二侧板,使得第二侧板展平,使用第四底杆穿过两个第四环体,由于第四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使得第四底杆对两个第二侧板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二侧板转动。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当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将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的底部连接,再将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的底部连接,即此时平整的支撑面能够作为临时的操作台进行使用。
进一步,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螺纹连接,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螺纹连接的方式方便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野外医用箱实施例一箱体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箱体展开后俯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野外医用箱实施例二箱体展开后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0、底板11、第二限位孔111、侧孔112、顶板12、第一限位孔121、布带122、第一母扣123、第一面板13、凹槽131、第四限位孔132、第一环体133、第一底杆134、第二面板14、第三限位孔141、第三环体142、第三底杆143、支撑杆20、第一楔块21、第二楔块22、第三楔块30、第四楔块40、第一弹簧50、第二弹簧60、第一侧板70、第二环体71、第二底杆72、第二侧板80、第四环体81、第四底杆82。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野外医用箱,包括箱体10,箱体10包括底板11和顶板12,底板11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顶板12的一侧与第一面板13远离底板11的一侧铰接,顶板12的另一侧与第二面板14远离底板1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具体是:顶板12上固接有布带122,且布带122上固接有第一母扣123,第二面板14上固接有用于与第一母扣123连接的第一子扣。
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11、顶板12、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形成平整的支撑面;支撑结构包括开设在顶板12上的第一限位孔121、开设在第一面板13上的凹槽131、开设在底板11上的第二限位孔111和开设在第二面板14上的第三限位孔141,凹槽131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凹槽131均设置于第一面板13的内侧,即位于第一面板13展平后的表面;凹槽131的两侧均设有第四限位孔132,且第四限位孔132滑动连接有支撑杆20,即支撑杆20的数量为两个。
底板11、顶板12、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展平后,第一限位孔121、第二限位孔111、第三限位孔141与第四限位孔132相通,且支撑杆20与第一限位孔121、第二限位孔111、第三限位孔141滑动配合;还包括用于对支撑杆20止动的止动部,止动部的数量为三个;止动部包括第一楔块21、第二楔块22、第三楔块30、第四楔块40、开设在顶板12上的第一竖向孔和开设在第二面板14上的第二竖向孔,第一竖向孔设置于顶板12的外侧,即顶板12展平后第一竖向孔位于顶板12的底部,第二竖向孔设置于第二面板14的外侧,即第二面板14展平后第二竖向孔位于第二面板14的底部。
第一楔块21和第二楔块22与第一限位孔121、第二限位孔111、第三限位孔141滑动配合;第一楔块21与左边支撑杆20的左端固接,且第一楔块21上开有第一限位槽;第二楔块22与右边支撑杆20的右端固接,且第二楔块22上开有第二限位槽;第三楔块30与第一竖向孔滑动连接,且第三楔块30与顶板12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50;第一竖向孔与第一限位孔121相通,第三楔块30伸入第一限位孔121内,且第三楔块30位于第一楔块21的运动轨迹上,第三楔块30与第一限位槽滑动配合;第四楔块40与第二竖向孔滑动连接,且第四楔块40与第二面板14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60;第二竖向孔与第三限位孔141相通,第四楔块40伸入第三限位孔141内,且第四楔块40位于第二楔块22的运动轨迹上,第四楔块40与第二限位槽滑动配合。
第一面板13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一侧板70,且第一侧板70与底板11、顶板12不同侧;还包括第一辅助件,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70与支撑面齐平;第一辅助件为两个,第一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一面板13两侧的第一环体133,且第一面板13展平后,两个第一环体133位于第一面板13的底部;还包括第一底杆134,第一底杆134与第一环体133滑动配合,且第一底杆134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13的宽度。
第二面板14的两侧均铰接有第二侧板80,且第二侧板80与顶板12不同侧;还包括第二辅助件,通过第二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二侧板80与支撑面齐平;第二辅助件为两个,第二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二面板14两侧的第三环体142,且第二面板14展平后,两个第三环体142位于第二面板14的底部;还包括第三底杆143,第三底杆143与第三环体142滑动配合,且第三底杆143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14的宽度。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当需要携带或运输时,转动顶板12、第一面板13、底板11和第二面板14,使其形成箱体10形状,再连接第一母扣123与第一子扣,以此实现顶板12与第二面板14连接,进而对顶板12、第一面板13、底板11和第二面板14定位,即得到箱体10,方便携带或运输。
当需要作为担架使用时,分离第一母扣123与第一子扣,将顶板12、第一面板13、底板11和第二面板14展平;推动左边的支撑杆20向左移动,使得左边的支撑杆20带动第一楔块21一起伸入第一限位孔121内;第一楔块21继续移动,使得第一楔块21挤压第三楔块30向下移动,第一弹簧50拉伸;第一楔块21继续移动,使得第三楔块30与第一楔块21的侧壁相抵;第一楔块21再继续移动,当第三楔块30与第一限位槽相对时,第三楔块30在第一弹簧50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限位槽内,以此实现对第一楔块21的限位,进而实现对左边支撑杆20的限位,即通过左边的支撑杆20将顶板12和第一面板13串起来。
再推动右边的支撑杆20向右移动,使得右边的支撑杆20带动第二楔块22一起经第二限位孔111伸入第三限位孔141内;第二楔块22继续移动,使得第二楔块22挤压第四楔块40向下移动,第二弹簧60拉伸;第二楔块22继续移动,使得第四楔块40与第二楔块22的侧壁相抵;第二楔块22再继续移动,当第四楔块40与第二限位槽相对时,第四楔块40在第二弹簧60的作用下进入第二限位槽内,以此实现对第二楔块22的限位,进而实现对右边支撑杆20的限位,即通过右边的支撑杆20将第一面板13、底板11和第二面板14串起来;因此,通过两个支撑杆20能够将展平后的顶板12、第一面板13、底板11和第二面板14形成平整的支撑面,进而通过此支撑面作为担架转移患者,能够保证患者平稳的转移;并且,还能保证患者转移期间,顶板12、第一面板13、底板11和第二面板14不会发生转动,进而避免了患者转移期间发生二次受伤。
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13两侧的第一侧板70和第二面板14两侧的第二侧板80,使得第一侧板70和第二侧板80均与支撑面齐平;再使用第一底杆134穿过两个第一环体133,由于第一底杆134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13的宽度,使得第一底杆134对两个第一侧板7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一侧板70转动;同理,使用第三底杆143穿过两个第三环体142,由于第三底杆143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14的宽度,使得第三底杆143对两个第二侧板8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二侧板80转动;因此,通过第一侧板70和第二侧板80能够扩展支撑面作为担架的使用面积,即扩大了对患者的支撑面积,既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又能适用于体型更大的患者,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顶板12和第二面板14上均开有两个握持槽(图中未示出),在作为担架使用时,顶板12的两个握持槽位于左侧,第二面板14的两个握持槽位于右侧,人们通过握持槽便于搬运担架。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70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80可拆卸连接,具体是:第一侧板70和第二侧板80展平后,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70的底部螺纹连接,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80的底部螺纹连接。当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将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70的底部连接,再将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80的底部连接,即此时平整的支撑面能够作为临时的操作台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中,底板11的上下两侧均开有侧孔112;在使用内担架转移患者前,可使用现有的布带122,将布带12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侧孔112,并将布带122绕至患者的腰部位置,通过打结的方式连接布带122的两端,进而通过布带122能够对患者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患者从内担架上掉落。
实施例二
基本如附图5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辅助件为两个,第一辅助件包括分别固接在两个第一侧板70上的第二环体71,且第一侧板70展平后,两个第二环体71位于第一侧板70的底部;还包括第二底杆72,第二底杆72与第二环体71滑动配合,且第二底杆72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13的宽度。
第二辅助件为两个,第二辅助件包括分别固接在两个第二侧板80上的第四环体81,且第二侧板80展平后,两个第四环体81位于第二侧板80的底部;还包括第四底杆82,第四底杆82与第四环体81滑动配合,且第四底杆82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14的宽度。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平整的支撑面形成之后,转动第一面板13两侧的第一侧板70和第二面板14两侧的第二侧板80,使得第一侧板70和第二侧板80均与支撑面齐平;再使用第二底杆72穿过两个第二环体71,由于第二底杆72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13的宽度,使得第二底杆72对两个第一侧板7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一侧板70转动;同理,使用第四底杆82穿过两个第四环体81,由于第四底杆82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14的宽度,使得第四底杆82对两个第二侧板8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两个第二侧板80转动;因此,通过第一侧板70和第二侧板80能够扩展支撑面作为担架的使用面积,即扩大了对患者的支撑面积,既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又能适用于体型更大的患者,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野外医用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顶板的一侧与第一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转动连接,顶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面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
还包括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使得展平后的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形成平整的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包括开设在顶板上的第一限位孔、开设在第一面板上的凹槽、开设在底板上的第二限位孔和开设在第二面板上的第三限位孔,凹槽的两侧均设有第四限位孔,且第四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
底板、顶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展平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与第四限位孔相通,且支撑杆与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滑动配合;还包括用于对支撑杆止动的止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第一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板,且第一侧板与底板、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一辅助件,通过第一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一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一环体;还包括第一底杆,第一底杆与第一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一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件包括分别固接在两个第一侧板上的第二环体;还包括第二底杆,第二底杆与第二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二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一面板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第二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侧板,且第二侧板与顶板不同侧;还包括第二辅助件,通过第二辅助件使得展平后的第二侧板与支撑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第二辅助件包括固接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三环体;还包括第三底杆,第三底杆与第三环体滑动配合,且第三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第二辅助件包括分别固接在两个第二侧板上的第四环体;还包括第四底杆,第四底杆与第四环体滑动配合,且第四底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面板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野外医用箱,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柱与第一侧板螺纹连接,第二支柱与第二侧板螺纹连接。
CN202221381153.1U 2022-06-01 2022-06-01 野外医用箱 Active CN217448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1153.1U CN217448329U (zh) 2022-06-01 2022-06-01 野外医用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1153.1U CN217448329U (zh) 2022-06-01 2022-06-01 野外医用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8329U true CN217448329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1153.1U Active CN217448329U (zh) 2022-06-01 2022-06-01 野外医用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8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6698B2 (en) Foldable bed frame structure with wheels
CN214510151U (zh) 一种菱形折叠置物架
CN109998832B (zh) 一种可对病患快速安全转移的可拆分活动式医疗病床
CN111888106B (zh) 心内科患者急救转运担架床
CN214318329U (zh) 一种可折叠的医疗急救用担架
CN217448329U (zh) 野外医用箱
CN113288597A (zh) 一种折叠式户外救援用担架
CN204994863U (zh) 一种具有桌子与推车功能的组合家具
CN207855415U (zh) 一种多功能军用床
CN209808779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转运床
CN104146834B (zh) 移床担架
CN108670578B (zh) 一种急诊骨伤用担架
CN203724351U (zh) 折叠转运医用床
CN221450980U (zh) 一种可折叠担架
CN221556367U (zh) 一种便于转运的担架床
CN213695989U (zh) 超硬度高强pp蜂窝板行李箱
CN219629961U (zh) 一种折叠式可移动担架
CN216877003U (zh) 便于携带的收纳式野战护理操作台
CN216496100U (zh) 一种野战用多功能担架
CN204670616U (zh) 多用途桌椅
CN203182486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折叠百货架
CN216455686U (zh) 一种急诊科用救护床
CN108309705A (zh) 一种便于患者休息的医用腋下拐杖
CN203898569U (zh) 一种医用病人周转板
CN220757558U (zh) 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