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6041B - 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16041B CN114916041B CN202210328853.2A CN202210328853A CN114916041B CN 114916041 B CN114916041 B CN 114916041B CN 202210328853 A CN202210328853 A CN 202210328853A CN 114916041 B CN114916041 B CN 1149160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communication
- user terminal
- base station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0
- 208000037918 transfusion-transmitted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与通信中利用的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利用规定的通信参数来控制UL发送和/或DL接收,所述接收单元在特定控制信道中接收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所述特定控制信道与所述规定的通信参数对应,被应用按每个所述通信参数而不同的无线帧结构。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如下申请的分案申请:国家申请号为201780008858.4,国际申请日期是2017年01月26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8年07月27日,发明名称为“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dvanced(也称为LTE Rel.10、11或12)被规范化,还研究了后续系统(LTE Rel.13以后)。
在LTE Rel.10/11中,为了实现宽带域化,引入了对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进行整合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各CC将LTE Rel.8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而构成。此外,在CA中,同一无线基站(eNB:eNodeB)的多个CC被设定于用户终端(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另一方面,在LTE Rel.12中,还引入了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小区组(CG:CellGroup)被设定于用户终端的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各小区组至少由一个小区(CC)构成。在DC中,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CC被整合,所以DC也被称为eNB间CA(Inter-eNBCA)等。
在以上那样的LTE Rel.8-12中,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DL发送及UL发送中应用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被设定而控制为1ms。发送时间间隔也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LTE系统(Rel.8-12)中的TTI也被称为子帧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中,设想进行易于确保宽带域的高频带(例如,几十GHz带)中的通信、或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2M(机器间通信(Machine To Machine))等数据量相对小的通信。此外,对于请求低延迟通信的D2D(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或V2V(车辆对车辆(Vehicular To Vehicular))通信的需要也升高。
此外,在5G中,与以往的无线通信不同,研究了作为载波频率而将较高的频带(例如,60~100GHz带)包含于对象中,设计广泛地应对从低频带到高频带的新的通信接入方式(New 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根据频带而无线电路的实现困难性或传播路径环境较大地不同,因此在5G的RAT中,还考虑引入多个不同的参数集(numerology)。参数集是指,对某个RAT中的信号的设计(design)、或对RAT的设计赋予特征的通信参数的集。
此外,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还考虑应用不同的参数集的用户终端在相同的载波(或,频率、小区、CC)中进行通信的方式。这样,在引入多个参数集(或,通信接入方式)的情况下怎样对通信进行控制尚未被规定。因此,在利用多个参数集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需要能够恰当地进行该通信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该点而完成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在下一代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恰当的通信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一方式是在设定多个通信参数的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与在通信中利用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利用规定的通信参数对UL发送及/或DL接收进行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下一代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恰当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2A至图2C是表示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方式的其他例的图。
图3是表示在LTE RAT和5G RAT中应用的通信参数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将多个参数集复用到同一载波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现有系统的PCFICH的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现有系统的PDCCH的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7A及图7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部分资源的设定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部分资源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9A至图9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部分资源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部分资源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部分资源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部分资源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部分资源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未来的新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接入方式(也可以被称为New RAT、5G RAT等),研究了对在现有的LTE/LTE-A系统中使用的接入方式(也被称为LTE RAT、LTE-basedRAT等)进行扩展后的接入方式。
New RAT的小区也可以被配置为与LTE RAT的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复,也可以被独立配置。图1示出了New RAT(新RAT)的小区与LTE-based RAT(基于LTE的RAT)的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复的情况。
考虑用户终端(UE1)应用载波聚合(CA)及/或双重连接(DC)与LTE系统和5G系统这双方进行连接。此外,在New RAT中,还设想了独立(stand-alone)的运行。独立是指,用户终端以New RAT单独进行操作(Camp,驻留)。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UE2)能够对New RAT进行初始连接。
在New RAT中,还研究了使用与LTE RAT不同的无线帧及/或不同的子帧结构。例如,New RAT的无线帧结构能够设为与现有的LTE(LTE Rel.8-12)相比,子帧长度、码元长度、子载波间隔、带宽的至少一个不同的无线帧结构。
另外,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例如,LTE Rel.8-12中的TTI(子帧)长度为1ms,由两个时间时隙构成。TTI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成为调度、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等的处理单位。子帧长度和TTI长度也可以被独立地设定或规定。例如也可以是在一个子帧中包含多个TTI的结构。
更具体而言,在New RAT中新规定通信参数,但例如还研究了基于LTE RAT的参数集(numerology),将构成LTE的无线帧的参数(例如,子载波间隔、带宽、码元长度等)设为常数倍(例如,N倍或1/N倍)而使用的方法。在此,参数集是指,对某个RAT中的信号的设计、或对RAT的设计赋予特征的通信参数(无线参数)的集。另外,在一个RAT中也可以规定多个参数集而使用。
此外,多个参数集不同,例如设为表示下述(1)-(6)之中至少一个不同的情况,但不限于此:
(1)子载波间隔,
(2)CP(Cyclic Prefix)长度,
(3)码元长度,
(4)每个TTI的码元数,
(5)TTI长度,
(6)滤波处理或加窗(windowing)处理。
如前述那样,在New RAT中,作为载波频率而以非常宽的频率(例如,1GHz-100GHz)为目标。此外,期望能够用于多样的用途(服务)的通信、或容纳安装各种电路结构·电路规模或软件的用户终端。因此,考虑根据按每个用途的要求条件,支持码元长度或子载波间隔等不同的多个设计(参数集)(参照图2)。
作为多个参数集,考虑设定例如MBB(移动宽带(Mobile Broad Band))服务、IoT服务、URLL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服务等要求条件,分别规定满足它们的参数集。在MBB中,为了较高的频率利用效率达成,希望能够支持开销削减或高次MIMO的参数集(参照图2A)。在IoT中,为了达成较高的功率利用效率和宽覆盖范围,希望考虑了窄带域化或冗余化的参数集(参照图2B)。在URLLC中,为了达成较高的响应性能,希望考虑了TTI缩短化或高质量化的参数集(参照图2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应用的服务方式不限于此。
此外,作为在5G RAT中采用的参数集的一例,考虑以LTE RAT为基准而将子载波间隔或带宽设为N(例如,N>1)倍,将码元长度设为1/N倍的结构。图3是表示LTE RAT的子帧结构以及5G RAT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在图3中,在LTE RAT中,利用了控制单位由1ms(14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及180kHz(12个子载波)构成的现有的LTE的子帧结构。
在图3中,在5G RAT中,利用了与LTE RAT相比子载波间隔更大且码元长度更短的子帧结构(TTI结构)。通过使TTI长度变短,能够减少控制的处理延迟而实现延迟时间的缩短。另外,与在LTE中利用的TTI相比更短的TTI(例如,小于1ms的TTI)也可以被称为缩短TTI。
根据图3那样的结构,能够使TTI长度变短,所以能够使发送接收所花费的时间变短,易于实现低延迟。此外,通过使子载波间隔或系统带宽与现有的LTE相比变得更大,从而能够减少高频带中的相位噪声的影响。由此,将易于确保宽带域的高频带(例如,几十GHz带)引入5G RAT,能够适合地实现利用了例如使用大量的天线元件的大规模MIMO(MassiveMIMO)的高速通信。
此外,作为参数集的其他例,还考虑将子载波间隔或带宽设为1/N倍,将码元长度设为N倍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由于码元的整体长度增加,即使在码元的整体长度中占据的CP长度的比率为一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使CP长度变长。由此,对通信路径中的衰减,能够进行更强的(鲁棒的)无线通信。
在5G RAT中,控制单位不限于现有的1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对(14码元×12子载波)。例如,控制单位也可以是被规定为与现有的1RB不同的无线资源区域的新的规定的区域单位(例如,也被称为扩展RB(eRB:enhanced RB)等),也可以是多个RB单位。
然而,在5G的无线通信中,为了有效利用频率而还考虑将参数集不同的多个服务在同一载波中运行。例如,在New RAT载波(频率、小区、CC等)中,还考虑将以不同的参数集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例如,利用MBB、IoT、URLLC等的用户终端)同时容纳并运行。
例如由于载波频率越低则电波越难以衰减,传播路径的延迟路径的影响变强,但若载波频率高则电波的衰减剧烈,所观测到的延迟路径变少。此外,载波频率越高则在无线(RF)电路中产生的相位噪声的影响变得越大。从而,若例如作为5G的RAT而采用OFDM或基于OFDM的接入方式,则在载波频率低的情况下需要将减轻延迟路径的影响的循环前缀(CP)取得较长,但由于相位噪声的影响小,能够将子载波间隔变窄。相反,在载波频率高的情况下,由于延迟路径的影响小,能够使CP变短,但由于相位噪声的影响大,子载波间隔必须取得充分宽。CP长度和子载波间隔是在OFDM或基于OFDM的接入方式中用于决定码元长度的参数,可知若根据频带而采用恰当的参数,则需要引入不同的参数集。
作为将利用不同的参数集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同时容纳·运行的方法,考虑应用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空间分割复用(SDM)等的其中一个或组合(参照图4)。此外,在相同的载波中利用不同的参数集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从频率利用效率的观点来看希望能够灵活地变更并控制频率、时间、码、空间的至少一个资源。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成为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使用L1/L2控制信道动态地(例如,按每个TTI)控制调度的结构。因此,在应用现有LTE系统的架构的情况下,关于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的资源,能够按每个不同的参数集灵活地变更并控制。
但是,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不存在动态地变更广播信息或L1/L2控制信道本身的频率及/或时间资源的架构。以下,说明现有的LTE系统的发送接收方法的一例。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用户终端首先接收不依赖于频带宽的广播信息(PBCH),取得该载波的一部分系统信息。接着,用户终端将依赖于频带宽的广播信息(SIB)通过下行共享信道(PDSCH)来接收。对SIB进行调度的L1/L2控制信道(例如,PDCCH)基于该频带宽的函数而在带域整体上被交织而映射。
关于PDCCH被映射到几个OFDM码元,通过PCFICH而被指示。PCFICH基于频带宽的函数而被映射为在带域整体上展宽。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以依赖于频带宽的规则映射的PCFICH及PDCCH后,基于该PDCCH对下行数据(PDSCH)的接收或上行数据(PUSCH)的发送进行控制。
在现有系统中,PCFICH被利用于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或PDSCH的开头码元)的通知,仅被映射到子帧的开头OFDM码元(参照图5)。PCFICH使用4个REG(资源元素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被配置在系统带域。无线基站将在各子帧中对PDCCH进行分配的OFDM码元数(CFI:控制格式指示符(Control Format Indicator))作为2比特的信息,使用子帧开头的OFDM码元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下行控制信道(PDCCH)被利用于DL或UL的调度等的通知,被映射到在子帧的开头1~3(或1~4)码元之中没有分配PCFICH/PHICH的资源(参照图6)。无线基站基于按每个用户终端在PDCCH中设定的搜索空间而将下行控制信息配置在该搜索空间并发送。
这样,在现有的LTE系统中,成为PCFICH或PDCCH以作为频带宽的函数而唯一地决定的映射规则被映射到资源元素(RE)的架构。也就是说,只要不改变进行通信的带宽,就不能对控制信道(例如,L1/L2控制信道)映射位置进行变更。
因此,本发明人等设想了设为以下结构:在对多个用户终端分别设定多个参数集(通信参数)的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被设定了各参数集(通信参数)的用户终端通知与在通信中利用的资源(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用户终端在该部分资源中利用规定的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此外,本发明人等设想了:使用高层信令、在多个参数集中公共的物理控制信道(公共控制信道)、或按每个参数集而专用的物理控制信道(特定控制信道、专用控制信道),将与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
由此,在支持多个参数集(通信参数)的通信系统中,能够灵活地变更在与各参数集对应的DL信道(控制信道及/或数据信道)的发送中应用的资源。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利用规定的参数集的用户终端的通信中利用的资源称为“部分资源”,但不限于此。此外,与各参数集对应的部分资源也可以是频率、时间、码、空间之中至少一个在多个参数集间不同的资源,也可以设为全部或一部分不同的资源。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利用参数集的运行方式(服务方式),举MBB、IoT、URLLC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可应用的运行方式不限于此。此外,在将参数集按每个用户终端而设定的情况下,还能够对应用不同的服务的用户终端应用相同的参数集。即,在各用户终端中,设定在该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时的参数集(通信参数),在该通信系统中,能够取按每个用户终端而以相同或不同的参数集(通信参数)进行通信的结构。另外,以下说明的多个方式也可以分别单独实施,还能够适当组合而实施。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利用高层信令来指定用户终端能够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的情况。另外,高层信令在用户终端已经与其他小区(例如,现有系统)连接的情况下,能够设为从该其他小区向用户终端发送的结构。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对各参数集,设定频率资源作为部分资源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使用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对用户终端通知与该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例如,无线基站对利用第一参数集(第一通信参数)的用户终端指定第一部分资源,对利用第二参数集(第二通信参数)的用户终端指定第二部分资源。与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能够设为包含时间、频率、码、空间资源之中至少一个资源信息的结构。
用户终端在由高层信令指定的部分资源的范围内进行控制信道(控制信号)和数据信道(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解调、解码等)。作为由部分资源发送的控制信道,能够设为L1/L2控制信道(PCFICH、PHICH、PDCCH、EPDCCH的至少一个)。在图7中,示出对规定的频带设定第一部分资源和第二部分资源的情况下的一例。
在图7A、图7B中,示出了在相同的时间区间中,对被设定为第一参数集用的第一部分资源(子带)、和被设定为用于第二参数集用的第二部分资源进行频分(FDM)的情况。在图7A中,示出了将第一参数集(第一部分资源)设定为IoT用(或,利用IoT的用户终端),将第二参数集(第二部分资源)设定为MBB用(或,利用MBB的用户终端)的情况。
被指定了第一部分资源的用户终端在该第一部分资源之中进行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接收处理,从而能够利用IoT服务。此外,被指定了第二部分资源的用户终端在该第二部分资源之中进行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接收处理,从而能够利用MBB服务。
在图7B中,示出了将第一参数集(第一部分资源)设定为URLLC用(或,利用URLLC的用户终端),将第二参数集(第二部分资源)设定为MBB用(或,利用MBB的用户终端)的情况。
此外,在对部分资源进行频分复用(FDM)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各服务(各参数集)分配离散的频率。在图7B中,示出了对第二参数集(例如,MBB)进行离散频率的分配的情况。
在分配了离散频率的服务(在此,MBB)中,也可以对分配进行控制,以使资源索引跨该离散频率而成为连续的索引。例如,在分配了离散频率的第二部分资源之中,对一方的区域分派资源索引0~15。此外,能够对夹着第一部分资源而映射的第二部分资源的另一方的区域从资源索引16起进行分派。由此,能够将资源索引视为虚拟地连续而进行基于L1/L2控制信号的调度,因此能够削减资源索引指定所需的L1/L2控制信号的信令开销。
或者,也可以对离散的每个频率独立分配资源索引。例如,能够对分配了离散频率的第二部分资源之中一方的区域分派资源索引0~15,对第二部分资源的另一方的区域从新索引(在此,索引71)起进行分派。在该情况下,与所设定的部分资源的地点或大小无关地基于公共的资源索引而进行基于L1/L2控制信号的调度,所以能够与所述部分资源的设定无关地通过包含不变的资源索引指定字段的L1/L2控制信号来进行调度。其结果是,能够将接收L1/L2控制信号的用户终端的盲解码处理与部分资源的地点或大小无关地公共化,能够进行用户终端的电路规模削减。
此外,在发送接收控制信道(例如,L1/L2控制信道)的时间区间、和发送接收数据信道(DL数据及/或UL数据)的时间区间中,部分资源也可以设定为同一,也可以设定为不同。在不同地设定的情况下,对用户终端通过高层信令来通知各自的部分资源信息。
此外,无线基站利用高层信令至少将控制信道(例如,L1/L2控制信道)用的部分资源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以由高层信令设定的部分资源的整体或一部分来接收L1/L2控制信道。
另一方面,DL数据及/或UL数据接收并非按照高层信令的部分资源,用户终端能够基于进行该DL数据或UL数据的调度的L1/L2控制信道来进行接收。在该情况下,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L1/L2控制信道用的分配区域(部分资源)、和数据信道用的分配区域(部分资源)(参照图8)。图8示出了对规定的频带频分复用(FDM)多个参数集(服务),并且将对于相同的服务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分配资源设为不同的结构的情况。
在图8A中,示出了将第一参数集(第一部分资源)设定为IoT用,将第二参数集(第二部分资源)设定为MBB用的情况。用户终端从由高层信令指定的控制信道用的部分资源之中接收L1/L2控制信道,基于该L1/L2控制信道对数据信道的发送接收进行控制。
在图8A中,示出了对IoT与控制信道用的部分资源相比将数据信道用的部分资源在频率方向上设定得更宽的情况。此外,示出了对MBB,将控制信道用的部分资源与数据信道用的部分资源相比在频率方向上设定得更宽的情况。
在图8B中,示出了将第一参数集(第一部分资源)设定为URLLC用,将第二参数集(第二部分资源)设定为MBB用,并且对第二参数集(例如,MBB)进行离散频率的分配的情况。此外,在图8B中,示出了对URLLC,与控制信道用的部分资源相比将数据信道用的部分资源在频率方向上设定得更宽,对MBB,将控制信道用的部分资源与数据信道用的部分资源相比在频率方向上设定得更宽的情况。
这样,通过设为能够以不同的结构而分配控制信道用的部分资源和数据信道用的部分资源,从而即使在同时运行多个参数集(服务)的情况下,也能够灵活地进行各信道的分配。
<操作方法>
说明应用第一方式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的操作方法的一例。
网络(例如,无线基站)使用高层信令(广播信息或RRC信令),将参数集类别、和与在基于该参数集的通信中能够利用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例如,无线基站对应用第一参数集(第一通信参数)的用户终端,通知与第一通信参数(第一参数集)相关的信息、和与使用第一通信参数进行通信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
用户终端在所通知的部分资源内实施L1/L2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例如,盲解码)。L1/L2控制信道也可以在所设定的部分资源中跨能够映射该L1/L2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整体而被交织·分散(distribute)或扩散(Spreading)。
用户终端在检测到发往该用户终端(本终端)的调度信息的情况下,基于该调度信息对DL数据接收及/或UL数据发送进行控制。能够发送接收DL数据/UL数据的资源也可以限定在所设定的部分资源内,也可以设为对于在能够由L1/L2控制信道指示的范围中设定的部分资源外也能够进行分配。
此外,用户终端在通过高层信令而被指示了该用户终端用于通信的参数集类别的部分资源的变更的情况下,根据变更指示请求而变更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该高层信令也可以被包含于切换命令。在该情况下,能够对该参数集类别设定按相邻的每个小区而不同的部分资源,能够进行更灵活的运行。
这样,通过使用高层信令将参数集类别(规定的通信参数)、和与在通信中利用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从而能够灵活地变更在各参数集中分别利用的资源。其结果是,能够根据通信环境等而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利用在多个参数集(部分资源或服务)中公共的物理控制信道(公共控制信道),指定用户终端能够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的情况。
无线基站使用公共控制信道通知与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例如,无线基站对利用第一参数集(第一通信参数)的用户终端指定第一部分资源,对利用第二参数集(第二通信参数)的用户终端指定第二部分资源。在该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对各用户终端使用相同的公共控制信道分别指定规定的部分资源。
用户终端与自身设定的参数集无关地接收进行解调·解码的公共控制信道,基于该公共控制信道的值和自身设定的参数集的组合,判断自身能够利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
公共控制信道也可以设为与对用户终端设定的参数集类别无关地,应用规定的子载波数、子载波间隔及码元长度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利用与现有系统相同的通信参数来设定公共控制信道,也可以利用与规定的参数集对应的通信参数来设定公共控制信道。此外,对用户终端设定的参数集类别也可以使用高层信令对用户终端设定,也可以使用公共控制信道来设定。
无线基站能够将公共控制信道按每个规定周期(规定定时)发送至用户终端。作为规定定时,能够利用在通常TTI(子帧)、通常TTI的N倍(N>1)、多个参数集的其中一个中应用的TTI(或,TTI的N倍)、或无线帧等。图9A示出了按每个通常TTI(子帧)而发送公共控制信道的情况。
用户终端在由公共控制信道指定的部分资源的范围内,进行对于规定的参数集的控制信道(控制信号)和数据信道(下行数据)的接收处理。作为由部分资源发送的控制信道,能够设为L1/L2控制信道。
图9B、图9C示出了在相同的时间区间中,对被设定为第一参数集用的第一部分资源(子带)、和被设定为第二参数集用的第二部分资源进行频分(FDM)的情况。此外,分配了指定与第一部分资源和第二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的公共控制信道。在此,示出了将公共控制信道与第一部分资源及第二部分资源时分复用(TDM)的情况,但公共控制信道的分配方法不限于此。
在图9B中,示出了将第一参数集(第一部分资源)设定为IoT用(或,利用IoT的用户终端),将第二参数集(第二部分资源)设定为MBB用(或,利用MBB的用户终端)的情况。公共控制信道对用户终端指定IoT和MBB的部分资源(部分带域)。
在公共控制信道中指定了第一部分资源的用户终端从该第一部分资源之中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从而能够利用IoT服务。此外,在公共控制信道中指定了第二部分资源的用户终端从该第二部分资源之中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从而利用MBB服务。
在图9C中,示出了将第一参数集(第一部分资源)设定为URLLC用(或,利用URLLC的某用户终端),将第二参数集(第二部分资源)设定为MBB用(或,利用MBB的某用户终端)的情况。在对部分资源进行频分复用(FDM)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各服务(各参数集)分配离散的频率。在图9C中,示出了对第二参数集(例如,MBB)进行离散频率的分配的情况。
无线基站能够使用公共控制信道,同时指定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资源和由该L1/L2控制信道调度的数据信道(DL数据及/或UL数据)的部分资源(参照图9B、9C)。或者,也可以设为仅通知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资源,使用该L1/L2控制信道来指定数据信道的分配资源(部分资源)的结构。
<操作方法>
用户终端首先接收公共控制信道,识别能够用于该用户终端(本终端)的通信的部分资源。用户终端在不能接收该公共控制信道的情况下(或,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不进行这以后的处理、例如部分资源中的L1/L2控制信道的解调·解码处理。另外,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公共控制信道来接收与参数集类别(所利用的通信参数)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接收。
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公共控制信道之后,在该公共控制信道所指定的部分资源内实施L1/L2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例如,盲解码)。具体而言,在部分资源内对用于进行用户专用的DL数据接收或UL数据发送的调度信息(例如,DCI)进行解码。L1/L2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号)也可以在所设定的部分资源中跨能够映射该L1/L2控制信号的资源区域整体而被交织·分散(distribute)·扩散(Spreading)。
接着,用户终端基于所接收到的L1/L2控制信道(例如,DCI)中包含的调度信息,对DL数据及/或UL数据的发送接收进行控制(参照图10)。在图10中,示出了在某个子帧#n中,通过公共控制信道来指定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资源,用户终端通过所指定的部分资源来接收L1/L2控制信道的情况。
此外,用户终端在所接收到的L1/L2控制信道指示了DL分配的情况下,能够在相同的子帧#n中接收DL数据。此外,用户终端在所接收到的L1/L2控制信道指示UL数据的发送(UL许可)的情况下,能够在规定定时后的子帧或TTI(在此,子帧#m)中发送UL数据。
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子帧#m(例如,m=n+4)中,能够基于由公共控制信道指定的UL数据(在此,MBB用的UL数据)的部分资源信息来控制UL发送。另外,在子帧#n中,对用户终端还指定MBB用的UL数据的部分资源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子帧#m中不设置公共控制信道的结构。
<变形例>
公共控制信道能够设为包含表示规定定时(例如,规定TTI、规定子帧等)中的数据信道是UL发送还是DL发送的信息(数据传输类别)的结构。也就是说,无线基站能够使用公共控制信道将规定定时的数据信道是UL传输还是DL传输通知给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从公共控制信道判断规定定时(例如,相同的子帧)是面向DL数据通信、或者是面向UL数据通信,并且能够判断各参数集(服务)的部分资源区域在哪里。
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即使在子帧#n中被指示了UL数据发送,也在该UL数据的发送定时(例如,子帧#m)中,通过公共控制信道的指示来控制UL发送。例如,能够设为即使在子帧#n中被指示了UL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只要在子帧#m中没有通过公共控制信道指示(许可)UL数据发送,就不进行子帧#m中的UL发送的结构(参照图11)。
在图11中,在子帧#m的公共控制信道表示UL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在子帧#n中接收到的调度信息进行UL数据的发送。另一方面,在子帧#m的公共控制信道表示DL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进行控制以使不进行(丢弃(drop))UL发送。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通过公共控制信道指示了UL数据发送的规定定时(例如,子帧#m)中,不进行其他DL控制信道及/或DL数据的接收处理。由此,能够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说明按每个参数集(部分资源或服务)而利用专用的物理控制信道(特定控制信道),指定用户终端能够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的情况。另外,特定控制信道能够在相同的参数集内设为公共。
无线基站使用特定控制信道,通知与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例如,无线基站对利用第一参数集(第一通信参数)的用户终端,使用该第一参数集用的特定控制信道来指定第一部分资源。此外,对利用第二参数集(第二通信参数)的用户终端,使用该第二参数集用的特定控制信道来指定第二部分资源。
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将与分配特定控制信道的(用户终端所监视的)资源相关的信息通知给预先用户终端。例如,无线基站将每个参数集的特定控制信道的资源信息通过高层信令(例如,广播信息、RRC信令等)设定给用户终端。此时,也可以对用户终端通知与多个参数集分别对应的特定控制信道的资源信息,也可以选择性地通知与规定的参数集(例如,各用户终端所利用的参数集)对应的特定控制信道的资源信息。
无线基站将各参数集(各服务)的特定控制信道映射到由高层信令设定的部分资源(例如,部分频率)。此外,无线基站基于特定控制信道,指定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资源。无线基站除了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资源之外,也可以通过特定控制信道来指定数据信道的部分资源。或者,数据信道的分配区域也可以设为基于L1/L2控制信道来决定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将特定物理控制信道的资源半静态地进行变更,将L1/L2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动态地进行变更。
图12A、图12B示出了在相同的时间区间中,对被设定为第一参数集用的第一部分资源(子带)、和被设定为第二参数集用的第二部分资源进行频分(FDM)的情况。此外,分配了指定第一部分资源的第一特定控制信道、和指定第二部分资源的第二特定控制信道。在此,示出了对与各参数集对应的特定控制信道进行频分复用(FDM)的情况,但特定控制信道的分配方法不限于此。
在图12A中,示出了将第一参数集(第一部分资源)设定给IoT用(或,利用IoT的用户终端),将第二参数集(第二部分资源)设定给MBB用(或,利用MBB的用户终端)的情况。第一特定控制信息将IoT用的部分资源(第一部分资源)指定给用户终端,第二特定控制信息将MBB用的部分资源(第二部分资源)指定给用户终端。另外,在图12A中,示出了将没有分配数据信道的URLLC用的特定信道设为空白(blank)的情况。
通过第一特定控制信道被指定了第一部分资源的用户终端从该第一部分资源之中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从而能够利用IoT服务。此外,通过第二特定控制信道被指定了第二部分资源的用户终端从该第二部分资源之中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从而能够利用MBB服务。
在图12B中,示出了将第一参数集(第一部分资源)设定为URLLC用(或,利用URLLC的某用户终端),将第二参数集(第二部分资源)设定为MBB用(或,利用MBB的某用户终端)的情况。在对部分资源进行频分复用(FDM)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各服务(各参数集)分配离散的频率。另外,在图12B中,示出了将没有分配数据信道的IoT用的特定信道设为空白(blank)的情况。
无线基站能够使用特定控制信道,同时指定各参数集用的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资源和由该L1/L2控制信道调度的数据信道(DL数据及/或UL数据)的部分资源。或者,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仅通知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资源,使用该L1/L2控制信道来指定数据信道的分配资源(部分资源)。
<变形例>
用于指定部分资源的特定控制信道能够设为按每个用户组(例如,应用相同的参数集的用户组)而指定部分资源的控制信道。在按每个用户组而设定的参数集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特定控制信道设为按每个用户组而不同的帧结构(例如,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码元长度、TTI长度)(参照图13)。
在各特定控制信道中应用的结构(子载波间隔、码元长度、TTI长度等)能够设为与发送调度信息的控制信道(例如,L1/L2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相同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子载波间隔或码元长度不同的各参数集(服务)的特定控制信道之间设置了保护带域(Guard band)的结构。由此,即使在多个特定控制信道间码元长度等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特定控制信道间产生的干扰。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也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及/或双重连接(DC)。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1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和被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也可以设为应用在小区间不同的参数集的结构。另外,参数集是指,对某个RAT中的信号的设计、或对RAT的设计赋予特征的通信参数的集。
用户终端20能够与无线基站11及无线基站12这双方进行连接。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的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6个以上的CC)来应用CA或DC。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利用授权带域CC和非授权带域CC作为多个小区。另外,能够设为包含在多个小区的其中一个中应用缩短TTI的TDD载波的结构。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通过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也可以通过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两个无线基站12间)能够设为有线连接(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非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在下行链路中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在上行链路中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而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减少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也可以在上行链路中使用OFDMA。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含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被用于DCI等的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包含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或无线质量信息(CQI)等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通过PUSCH或PUCCH被传输。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的连接建立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关于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至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的发送处理而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发送处理,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而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103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发送与用户终端利用于通信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例如,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使用高层信令(广播信息或RRC信令),将参数集类别、和与能够在基于该参数集的通信中利用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该高层信令也可以被包含于切换命令。此外,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也可以将与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通过在多个通信参数中公共的公共控制信道、或通信参数专用的特定控制信道来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而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由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由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后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所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邻接无线基站1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信令)。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6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为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6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对通过PDSCH而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CCH及/或EPDCCH而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还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寻呼信息、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的调度的控制。此外,对上行参考信号、通过PUSCH而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通过PUCCH及/或PUSCH而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等的调度。
控制单元301能够对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的发送接收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301能够对于部分资源,对控制信道及/或数据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包含下行数据信号、下行控制信号),输出至映射单元303。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输出至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DCI(UL许可)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输出至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CRS、CSI-RS等下行参考信号,输出至映射单元303。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HARQ-ACK、PUSCH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由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由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后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接收从无线基站发送的DL信号(例如,L1/L2控制信道等)。例如,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发送与在通信中利用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能够使用高层信令(广播信息或RRC信令),接收参数集类别、和与能够在基于该参数集的通信中利用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参照图7、图8)。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将与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通过在多个通信参数中公共的公共控制信道、或通信参数专用的特定控制信道来接收(参照图9、图12)。公共控制信道包含与在规定的通信参数中在L1/L2控制信道的接收中利用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或与在L1/L2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接收中利用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参照图10)。此外,公共控制信道也可以设为包含规定定时中的通信是DL数据通信还是UL数据通信的信息的结构(参照图11)。此外,特定控制信道也可以应用按每个通信参数而不同的无线帧结构(参照图13)。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上位的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之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而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而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203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8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为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8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判定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CCH/EPDCCH而发送的信号)及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SCH而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了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需要与否的结果等,对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控制。
控制单元401基于与从无线基站设定的部分资源相关的信息,利用规定的通信参数对UL发送及/或DL接收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401在部分资源的范围中对L1/L2控制信道及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进行控制(参照图7)。或者,控制单元401在部分资源的范围中对L1/L2控制信道的接收进行控制,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L1/L2控制信道对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进行控制(参照图8)。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输出至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401被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及/或上行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SCH而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单元。
判定单元405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且将判定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在从多个CC(例如,6个以上的CC)发送下行信号(PDSCH)的情况下,能够关于各CC分别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而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知而说明的判定电路或判定装置构成。
(硬件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块图示出了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及/或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没有被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也可以通过在物理上结合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在物理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通过这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作用。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也可以作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而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语言能够换读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包含一个或多个图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一部分装置。
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取规定的软件(程序),从而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对由通信装置1004进行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及/或写入进行控制来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操作操作系统而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来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由处理器1001来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储存器1003及/或通信装置1004读出至存储器1002,按照它们而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也可以通过被储存至存储器1002而由处理器1001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而可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CD-ROM(紧凑盘(CompactDisc)ROM)等光盘、硬盘驱动、软磁盘、光磁盘、闪速存储器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及/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络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来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来连接。总线1007也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由在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也可以被安装于这些硬件的至少一个。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及/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用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同一或类似的含义的用语。例如,信道及/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进而,子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时隙构成。进而,时隙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及码元都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及码元也可以使用与各自对应的别的称呼。例如,1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1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也就是说,子帧或TTI也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在此,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将无线资源(能够在各用户终端中使用的频带宽或发送功率等)以TTI为单位来分配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也可以在频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副输送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也可以在时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时隙、1子帧或1TTI的长度。1TTI、1子帧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RB也可以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RE也可以是1子载波及1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及码元等的构造不过是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目、子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目、时隙中包含的码元及RB的数目、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目、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能够各种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也可以以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以离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以对应的别的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以规定的索引来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的其中一个来表示。例如,跨上述的说明整体而可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及/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从网页、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及/或无线技术被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换读为用户终端。例如,关于将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间的通信置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设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结构。此外,“上行”或“下行”等语言也可以被换读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被换读为侧信道。
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被换读为无线基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的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设为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他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也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被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其他恰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及/或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次序、时序、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的顺序提示了各种步骤的元素,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明显的。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并非对本发明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6年1月29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016195。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与通信中利用的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利用规定的通信参数来控制UL发送和/或DL接收,
所述接收单元在特定控制信道中接收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
所述特定控制信道与所述规定的通信参数对应,并被应用按每个所述通信参数而不同的无线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参数是子载波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帧结构是码元长度。
4.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单元,发送与通信中利用的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利用规定的通信参数来控制UL接收和/或DL发送,
所述发送单元在特定控制信道中发送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
所述特定控制信道与所述规定的通信参数对应,并被应用按每个所述通信参数而不同的无线帧结构。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无线基站和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在特定控制信道中发送与通信中利用的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利用规定的通信参数来控制UL接收和/或DL发送,
所述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在所述特定控制信道中接收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利用所述规定的通信参数来控制UL发送和/或DL接收,
所述特定控制信道与所述规定的通信参数对应,并被应用按每个所述通信参数而不同的无线帧结构。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与通信中利用的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以及
基于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利用规定的通信参数来控制UL发送和/或DL接收,
与所述部分带域相关的信息在特定控制信道中接收,
所述特定控制信道与所述规定的通信参数对应,并被应用按每个所述通信参数而不同的无线帧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28853.2A CN114916041B (zh) | 2016-01-29 | 2017-01-26 | 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16195 | 2016-01-29 | ||
JP2016016195 | 2016-01-29 | ||
CN202210328853.2A CN114916041B (zh) | 2016-01-29 | 2017-01-26 | 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
PCT/JP2017/002643 WO2017131065A1 (ja) | 2016-01-29 | 2017-01-26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201780008858.4A CN108605267A (zh) | 2016-01-29 | 2017-01-26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8858.4A Division CN108605267A (zh) | 2016-01-29 | 2017-01-26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16041A CN114916041A (zh) | 2022-08-16 |
CN114916041B true CN114916041B (zh) | 2024-05-24 |
Family
ID=593988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8858.4A Pending CN108605267A (zh) | 2016-01-29 | 2017-01-26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202210328853.2A Active CN114916041B (zh) | 2016-01-29 | 2017-01-26 | 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8858.4A Pending CN108605267A (zh) | 2016-01-29 | 2017-01-26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20317B2 (zh) |
EP (2) | EP3399798A4 (zh) |
JP (1) | JP6791485B2 (zh) |
CN (2) | CN108605267A (zh) |
CA (1) | CA3012310A1 (zh) |
NZ (1) | NZ744641A (zh) |
WO (1) | WO20171310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594465B2 (en) * | 2016-02-22 | 2020-03-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channelization |
US11916709B2 (en) * | 2016-03-10 | 2024-02-2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termination of a signal structure in a wireless system |
US10638473B2 (en) | 2016-05-11 | 2020-04-28 | Idac Holdings, Inc. | Physical (PHY) layer solutions to support use of mixed numerologies in the same channel |
EP3301848A3 (en) * | 2016-09-30 | 2018-06-20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for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3529944B1 (en) * | 2016-11-25 | 2021-06-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broadcast channel for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S2915682T3 (es) | 2017-01-05 | 2022-06-24 | Nec Corp | Nodo de red de acceso por radiocomunicaciones, terminal de radiocomunicaciones y métodos y medios legibles por ordenador no transitorios para los mismos |
WO2018199984A1 (en) * | 2017-04-28 | 2018-11-0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Frequency-domain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which adapt to different subcarrier spacing configurations |
US10575217B2 (en) * | 2017-08-11 | 202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manag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s in a bandwidth part |
CN109997382B (zh) * | 2017-10-31 | 2022-07-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子载波间隔参数集的指示 |
US20200382248A1 (en) * | 2017-11-20 | 2020-12-0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Backhaul transmission between network devices |
WO2019198249A1 (ja) * | 2018-04-13 | 2019-10-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
EP3876611A4 (en) * | 2018-11-01 | 2022-06-22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JP7201786B2 (ja) * | 2019-02-22 | 2023-01-1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14128358A (zh) * | 2019-05-15 | 2022-03-0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86655A1 (ja) * | 2010-01-12 | 2011-07-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移動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2150666A1 (ja) * | 2011-05-02 | 2012-11-0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13183299A (ja) * | 2012-03-02 | 2013-09-12 | Sharp Corp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3197783A (ja) * | 2012-03-19 | 2013-09-30 | Sharp Corp | 基地局、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2014078991A (ja) * | 2013-12-09 | 2014-05-01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
CN103797875A (zh) * | 2011-07-15 | 2014-05-1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3945542A (zh) * | 2010-05-24 | 2014-07-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分配不连续上行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170497A (zh) * | 2012-03-15 | 2014-11-26 | 夏普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集成电路及通信系统 |
CN104704877A (zh) * | 2012-10-26 | 2015-06-10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
WO2015096821A1 (en) * | 2013-12-27 | 2015-07-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TI Coexistence with LTE |
JP2015139106A (ja) * | 2014-01-22 | 2015-07-3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15216703A (ja) * | 2015-09-03 | 2015-12-0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
WO2016004901A1 (en) * | 2014-07-11 | 2016-01-14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s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39367A (en) * | 2006-06-20 | 2007-12-27 | Nec Corp | Separate ACK/NACK channel from a control channel |
CN101127584A (zh) * | 2006-08-15 | 2008-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及接收ack/nak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282319B (zh) * | 2007-04-05 | 2012-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ofdm技术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带宽扩展方法 |
US9143280B2 (en) * | 2009-04-21 | 2015-09-22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
WO2011082534A1 (zh) * | 2010-01-08 | 2011-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EP2605603A4 (en) * | 2010-08-10 | 2017-11-2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
KR101962245B1 (ko) * | 2011-09-23 | 2019-03-2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단말과 협대역 단말을 함께 운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협대역 단말의 시스템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
JP5856810B2 (ja) * | 2011-11-02 | 2016-02-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2013219507A (ja) * | 2012-04-06 | 2013-10-24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方法、ローカルエリア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3636270B (zh) * | 2012-06-29 | 2017-09-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US9131498B2 (en) * | 2012-09-12 | 2015-09-0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tructure |
JP6301065B2 (ja) * | 2013-04-04 | 2018-03-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RU2643673C2 (ru) * | 2013-04-23 | 2018-02-06 |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данных,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рминала |
US10862634B2 (en) * | 2014-03-07 | 2020-12-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 with flexible sub-carrier spacing and symbol duration |
JP5647749B1 (ja) | 2014-07-10 | 2015-01-07 | 翔天電子實業有限公司 | 按摩ヘッドユニット |
US9775151B2 (en) | 2014-07-21 | 2017-09-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mmunications |
CN105282846B (zh) * | 2014-07-25 | 2019-06-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设备到设备通信控制装置 |
US10117256B2 (en) * | 2015-03-13 | 2018-10-30 | Federated Wireles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ctrum sharing an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etween wireless systems |
GB2541213A (en) * | 2015-08-12 | 2017-02-15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937387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US10433283B2 (en) * | 2016-01-26 | 2019-10-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ndwidth division and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
KR20180013660A (ko) * | 2016-07-29 | 2018-02-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US12082200B2 (en) * | 2016-07-29 | 2024-09-03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2017
- 2017-01-26 NZ NZ744641A patent/NZ744641A/en unknown
- 2017-01-26 EP EP17744295.1A patent/EP339979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1-26 WO PCT/JP2017/002643 patent/WO20171310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1-26 CN CN201780008858.4A patent/CN108605267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1-26 EP EP22201320.3A patent/EP4187832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1-26 CN CN202210328853.2A patent/CN11491604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26 US US16/073,167 patent/US108203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1-26 CA CA3012310A patent/CA301231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1-26 JP JP2017563803A patent/JP679148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86655A1 (ja) * | 2010-01-12 | 2011-07-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移動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3945542A (zh) * | 2010-05-24 | 2014-07-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分配不连续上行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2150666A1 (ja) * | 2011-05-02 | 2012-11-0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3797875A (zh) * | 2011-07-15 | 2014-05-1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JP2013183299A (ja) * | 2012-03-02 | 2013-09-12 | Sharp Corp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4170497A (zh) * | 2012-03-15 | 2014-11-26 | 夏普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集成电路及通信系统 |
JP2013197783A (ja) * | 2012-03-19 | 2013-09-30 | Sharp Corp | 基地局、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CN104704877A (zh) * | 2012-10-26 | 2015-06-10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
JP2014078991A (ja) * | 2013-12-09 | 2014-05-01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
WO2015096821A1 (en) * | 2013-12-27 | 2015-07-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TI Coexistence with LTE |
JP2015139106A (ja) * | 2014-01-22 | 2015-07-3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6004901A1 (en) * | 2014-07-11 | 2016-01-14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s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JP2015216703A (ja) * | 2015-09-03 | 2015-12-0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R1-157158".3GPP tsg_ran\WG1_RL1.2015,全文. * |
Alcatel-Lucent,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R1-141243 "Considerations for low cost MTC UE".3GPP tsg_ran\WG1_RL1.2014,(第TSGR1_76b期),全文. * |
CATT.R1-140067 "Remaining details of L1 signalling for UL-DL reconfiguration".3GPP tsg_ran\WG1_RL1.2014,(第TSGR1_76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131065A1 (ja) | 2017-08-03 |
EP3399798A1 (en) | 2018-11-07 |
JPWO2017131065A1 (ja) | 2018-11-22 |
CN108605267A (zh) | 2018-09-28 |
CN114916041A (zh) | 2022-08-16 |
EP4187832A1 (en) | 2023-05-31 |
US20190045506A1 (en) | 2019-02-07 |
US10820317B2 (en) | 2020-10-27 |
NZ744641A (en) | 2023-11-24 |
CA3012310A1 (en) | 2017-08-03 |
EP3399798A4 (en) | 2018-12-19 |
JP6791485B2 (ja) | 2020-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916041B (zh) | 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 |
CN108886776B (zh) | 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476505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 |
CN108293035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565819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18084137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8605327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
WO2017195793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8702755B (zh) |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702629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886708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7418507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0431903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 |
CN110249680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6954909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0169165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 |
JP6185096B2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7170448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7217456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0583062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7335936A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
JP7467121B2 (ja) | 端末、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1034140B (zh) | 终端、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 |
JP7264979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8886775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