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5039B -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5039B
CN114915039B CN202210440717.2A CN202210440717A CN114915039B CN 114915039 B CN114915039 B CN 114915039B CN 202210440717 A CN202210440717 A CN 202210440717A CN 114915039 B CN114915039 B CN 114915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agnetic attraction
assembly
magnetic
magnet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07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5039A (zh
Inventor
李跃超
汪超
吴宝善
李长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407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50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5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03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7875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1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5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和磁性对位装置。其中,磁吸装置包括多个磁吸单元,每个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包括多个磁体,多个磁体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让侧向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向四周或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可以省略或减少软磁材料,有利于充电器或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磁吸装置一侧的磁场强度增强,可以增加电子设备和充电器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可以更好地限定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接触位置,便于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的匹配,有利于电子设备和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时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无线充电技术可以通过磁铁使电子设备和充电器之间相互吸附,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充电线圈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无线充电。但是,磁铁的磁场会影响电子设备以及充电器内部的其它磁场敏感器件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电子设备及充电器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模块和使用充电模块的电子设备和充电器。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和磁吸装置,磁吸装置的四周或内侧的磁场强度减弱,可以降低磁吸装置对充电器或电子设备中其它磁性敏感器件的影响,可以省略或减少软磁材料,有利于充电器或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磁吸装置一侧的磁场强度增强,可以增加电子设备和充电器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可以更好地限定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接触位置,便于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的匹配,有利于电子设备和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时的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和磁吸装置,充电线圈用于接收或发送电能,磁吸装置设置于充电线圈的内侧或外侧,磁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吸单元,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其中,第一组件包括多个磁体;第一组件中的多个磁体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二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第二组件中的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同;第一方向与充电线圈或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平行,第二方向与充电线圈或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垂直。
一种实施例中,充电线圈、磁吸单元的第一组件、磁吸单元的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中的一个相平行,第二组件中的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相平行。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与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不同。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的至少两个磁体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式和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相同,第一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和第二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还包括填充材料,填充材料与第一组件的至少两个磁体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填充材料设置于位于第一组件的至少两个磁体之间,填充材料包括隔离组件或磁体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中或第二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一个或多个磁体由多个相邻设置的磁体子模块拼接形成。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第二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一种,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另一种;或,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径向充磁中的一种,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径向充磁中的另一种。
一种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包括多个磁吸单元,每个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多个磁吸单元依次相邻设置于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从而形成环形或扇环。
一种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包括多个磁吸单元,每个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每个磁吸单元单独设置于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
一种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包括多组磁吸单元,每组磁吸单元包括一个磁吸单元或者多个依次相邻排列的磁吸单元,每组磁吸单元单独地设置于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
一种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包括一个磁吸单元,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环形、或多边形。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环形或扇环,第二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环形、或圆形、或多边形,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一种,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另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和磁吸装置,充电线圈用于接收或发送电能,磁吸装置设置于充电线圈的内侧或外侧,磁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吸单元,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其中,第一组件包括多个磁体;第一组件中的多个磁体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二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第二组件中的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同;第一方向与充电线圈或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垂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和上述所述的充电模块,其中,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用于接收充电器的充电线圈发送的电能;磁吸装置用于限定电子设备与充电器的接触位置,使得充电器的充电线圈与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相匹配。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和上述所述的充电模块,其中,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用于向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发送电能;磁吸装置用于限定充电器与电子设备的接触位置,使得充电器的充电线圈与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相匹配。
附图说明
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磁体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磁体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磁体示意图;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磁体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充电模块的俯视截面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模块的俯视截面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模块的俯视截面的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充电模块的磁吸装置中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的示意图;
图3(e)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模块的磁吸装置中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的示意图;
图3(f)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模块的磁吸装置中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0(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2(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抵触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适合的方式结合。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充电器200水平放置于桌面,电子设备100层叠于充电器200,电子设备100的充电线圈230和充电器200的充电线圈130匹配后可以无线充电。电子设备100中包括磁铁110、软磁材料120和充电线圈130。软磁材料120包裹在磁铁110的四周,充电线圈130套在软磁材料120的四周。充电器200中包括磁铁210、软磁材料220和充电线圈230。软磁材料220包裹在磁铁210的四周,充电线圈230套在软磁材料220的四周。
现有电子设备或充电器在磁铁的四周包裹软磁材料,利用软磁材料吸收磁铁向四周辐射的磁场,从而减少磁铁对电子设备或充电器中磁场敏感器件的影响,如减小磁铁对电子设备或充电器中的充电线圈背部磁芯的影响。但是,软磁材料的吸磁能力有限,无法消除磁铁的磁场对磁场敏感器件的影响。另外,软磁材料需要占用电子设备或充电器的内部空间,不利于电子设备或充电器的小型化。
为了解决现有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模块以及使用该充电模块的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体的充磁方式包括辐射充磁、轴向充磁和径向充磁。根据磁体的充磁方式区分,磁体包括辐射充磁磁体、轴向充磁磁体和径向充磁磁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是指磁体内部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
示例性的,如图2(a)所示为环形的辐射充磁磁体。环形的辐射充磁磁体水平放置于平面,环形的辐射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平面大致相平行,环形的辐射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为由外侧指向中心。在其它实施例中,环形的辐射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可以为中心指向外侧。
示例性的,如图2(b)所示为环形的轴向充磁磁体。环形的轴向充磁磁体水平放置于平面,环形的轴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平面大致相垂直,环形的轴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由下侧指向上侧。在其它实施例中,环形的轴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可以为由上侧指向下侧。
示例性的,如图2(c)所示为长方形的轴向充磁磁体。长方形的轴向充磁磁体水平放置于平面,长方形的轴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平面大致相垂直,长方形的轴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为由上侧指向下侧。在其它实施例中,长方形的轴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可以为由下侧指向上侧。
示例性的,如图2(d)所示为长方形的径向充磁磁体。长方形的径向充磁磁体水平放置于平面,长方形的径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平面大致相平行,长方形的径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为由左侧指向右侧。在其它实施例中,长方形的径向充磁磁体内部的磁场方向可以为与平面大致相平行的任意方向,如由右侧指向左侧、由前侧指向后侧、由后侧指向前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体的径向尺寸”是指圆形、环形、扇环、多边形的磁吸装置的中心与内侧边缘或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中,多边形包括三角形、长方形或其它多边形,环形包括圆环形、多边环形或其它不规则环形,扇环也可以称为弧形。“表面”可以是电子设备或充电器中用于承载磁吸装置的基板,可以是电子设备与充电器的壳体,或者可以是电子设备或充电器中用于承载充电线圈的基板。本申请实施例中,表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可以是电路板、软磁材料或结构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平行”包括两个平面之间、两个方向之间或方向与平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为0度。“相反”包括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大致为180度。“相垂直”包括两个方向之间、方向与平面之间、平面与平面之的夹角大致为90度。“朝上”是指无线充电时从充电器200指向电子设备100的方向。“朝下”是指与“朝上”相反的方向。无线充电时,电子设备100靠近充电器200的一侧为电子设备100的下侧,电子设备100的另一侧为电子设备100的上侧。无线充电时,充电器200靠近电子设备100的一侧为充电器200的上侧,充电器200的另一侧为充电器200的下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和磁吸装置。充电线圈用于接收或发送电能,磁吸装置设置于充电线圈的内侧或外侧。磁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吸单元。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第一组件包括多个磁体,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二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第二组件中的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同。第一组件中多个磁体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其中,第一方向是指与充电线圈或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与充电线圈或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也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相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中磁吸装置的四周或内侧的磁场强度减弱,可以降低磁吸装置对充电器或电子设备中其它磁性敏感器件的影响,可以省略或减少软磁材料,有利于充电器或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中磁吸装置一侧的磁场强度增强,可以增加电子设备和充电器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可以更好地限定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接触位置,便于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的匹配,有利于电子设备和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时的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线圈、磁吸单元的第一组件和磁吸单元的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吸单元。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第一组件包括多个磁体,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二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第二组件中的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同。第一组件中多个磁体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其中,第一方向是指与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与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单元中磁体的充磁方式、内部的磁场方向可以包括多种组合。磁体的充磁方式可以包括辐射充磁、轴向充磁或径向充磁。磁体的内部的磁场方向可以包括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是指与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与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多个磁体。第二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中的一个相平行,第二组件中的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相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多个磁体。第二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与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单元的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式和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相同,第一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和第二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单元的第一组件还包括填充材料,填充材料与第一组件的至少两个磁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填充材料设置于位于第一组件的至少两个磁体之间,填充材料包括隔离组件或磁体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体可以是单个完整的磁体。本申请实施例中,磁体也可以是多个磁体子模块拼接形成,相邻的磁体子模块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中,磁体或磁体子模块的材料可以包括钕铁磁、钕磁或其它磁性材料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组件中或第二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一个或多个磁体由多个相邻设置的磁体子模块拼接形成。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中磁吸单元的数量、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包括多种组合。磁吸单元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包括多种组合。磁体的充磁方式可以包括辐射充磁、轴向充磁或径向充磁。磁吸单元或磁吸单元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包括圆形、环形、多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单元的第一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第二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一种,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另一种。或者,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径向充磁中的一种,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径向充磁中的另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包括所述磁吸单元,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多个磁吸单元依次相邻设置于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从而形成环形或扇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包括多个磁吸单元,每个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每个磁吸单元单独设置于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任意两个磁吸单元之间的间隔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包括多个磁吸单元,多个磁吸单元分为多组磁吸单元,任意一组磁吸单元包括一个磁吸单元或者多个依次相邻排列的多个磁吸单元,多组磁吸单元分别单独设置于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任意两组磁吸单元之间的间隔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包括一个磁吸单元,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环形或多边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的第一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环形或扇环,磁吸装置的第二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环形或圆形或多边形,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一种,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另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电源模块和充电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电子设备供电。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和如上所述的磁吸装置。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用于接收充电器的充电线圈发送的电能。充电模块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下侧。磁吸装置用于限定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接触位置,使得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和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包括电源模块和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和如上所述的磁吸装置。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为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供电。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用于向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发送电能。充电模块设置于充电器内部上侧。磁吸装置用于限定充电器与电子设备的接触位置,使得充电器的充电线圈与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充电器或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块中磁吸装置的四周或内侧的磁场强度减弱,可以减少对其它磁性敏感器件受磁吸影响,可以省略或减少软磁材料,有利于充电器或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充电器或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块中磁吸装置一侧的磁场强度增强,可以增加电子设备和充电器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可以更好地限定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接触位置,便于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的匹配,有利于电子设备和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时的用户体验。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模块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充电模块10包括磁吸装置300和充电线圈230。磁吸装置300包括多个磁吸单元301。每个磁吸单元301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多个磁吸单元301依次相邻排列置于充电线圈230的外侧的邻近位置从而形成扇环或一个具有缺口的环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线圈230的俯视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环形、不规则环形等多种形状,每个磁吸单元301与充电线圈230之间的间隔可以不相同或不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磁吸单元301依次相邻排列设置于充电线圈230的内侧的邻近位置从而形成扇环或一个具有缺口的环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线圈230的俯视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环形、不规则环形等多种形状,每个磁吸单元301与充电线圈230之间的间隔可以不相同或不相同。相邻的两个磁吸单元301之间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充电线圈230可以通过磁吸装置300的缺口与充电器200的其他电路电连接,有利于充电器200的小型化。在其它实施例中,磁吸装置210包括一个磁吸单元301。磁吸单元301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具有一个缺口的环形,与图3(a)所示的磁吸装置300的形状相同。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充电模块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充电模块10包括磁吸装置300和充电线圈230。磁吸装置300包括两组磁吸单元301。其中,每组磁吸单元301包括相同数量的磁吸单元301。每个磁吸单元301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每组磁吸单元301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其中,一组磁吸单元301中多个磁吸单元301相邻排列从而形成一个扇环,另一组磁吸单元301中多个磁吸单元301相邻排列从而形成另一个扇环。相邻的两个磁吸单元301之间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如图3(b)所示,两组磁吸单元301可以设置在充电线圈230的外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两组磁吸单元301可以设置在充电线圈230的内侧。每组磁吸单元301单独地设置在充电线圈230的邻近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线圈230的俯视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环形、不规则环形等多种形状,每组磁吸单元301与充电线圈230之间的间隔可以不相同或不相同。
如图3(b)所示,两组磁吸单元301之间的两处间隔相同,有利于磁吸装置300中两组磁吸单元301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300中磁吸单元301的组数不仅于图3(b)所示的两个,还可以为两个以上。任意两组磁吸单元301之间的间隔可以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组磁吸单元301中磁吸单元301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每组磁吸单元301可以由多个磁吸单元301相邻排列而形成,也可以仅包括单个磁吸单元301。
图3(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充电模块的示意图。如图3(c)所示,充电模块10包括磁吸装置300和充电线圈230。磁吸装置300包括多个磁吸单元301。每个磁吸单元301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多个磁吸单元301设置在充电线圈的外侧,每个磁吸单元301单独地设置在与充电线圈230的邻近位置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线圈230的俯视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环形、不规则环形等多种形状,每个磁吸单元301与充电线圈230之间的间隔可以不相同或不相同。
如图3(c)所示,任意两个磁吸单元301之间的间隔相同,有利于磁吸装置300中两组磁吸单元301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单元301的数量也不仅限于图3(c)所示的四个,还可以为其它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磁吸单元301可以设置在充电线圈的内侧,每个磁吸单元301单独地设置在与充电线圈230的邻近位置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线圈230的俯视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环形、不规则环形等多种形状,每个磁吸单元301与充电线圈230之间的间隔可以不相同或不相同。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充电模块的磁吸装置中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的示意图。如图3(d)所示,磁吸单元301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第二组件包括第三磁体320。第一磁体311与第三磁体320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第二磁体312与第三磁体320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第一磁体311与第二磁体312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磁吸单元301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第一磁体311、第二磁体312和第三磁体3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
磁吸单元301中的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径向充磁和轴向充磁。可选地,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或径向充磁,第一磁体311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三磁体3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中的磁吸单元301a,第一磁体311a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二磁体312a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三磁体320a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311a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a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a与第二磁体312a向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中的磁吸单元301b,第一磁体311b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二磁体312b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三磁体320b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311b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b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b与第二磁体312b向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可选地,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311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三磁体3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或径向充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中的磁吸单元301c,第一磁体311c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二磁体312c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320c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一磁体311c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c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c与第二磁体312c向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中的磁吸单元301d,第一磁体311d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二磁体312d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三磁体320d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一磁体311d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d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d与第二磁体312d向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图3(e)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模块的磁吸装置中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的示意图。如图3(e)所示,磁吸单元301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磁体311、第二磁体312和填充材料313,第二组件包括第三磁体320。第一磁体311与第三磁体320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第二磁体312与第三磁体320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第一磁体311、第二磁体312和填充材料313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填充材料313位于第一磁体311与第二磁体312之间。填充材料313可以包括磁体、隔离材料或空隙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313可包括磁体。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313可以包括不具有磁性的隔离材料,填充在第一磁体311与第二磁体312之间,可以减小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的体积,从而降低磁体材料的成本。在其它实施例中,填充材料313可以包括一定体积的空隙,从而降低重量。
磁吸单元301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第一磁体311、第二磁体312和第三磁体3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在第三磁体320侧面的上部分设置第一磁体311,在第三磁体320侧面的下部分设置第二磁体312,也是可以实现减弱磁吸装置300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同时,在实现相同的磁吸力和相同侧向磁场的情况下,减少磁体材料的用量,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成本。
磁吸单元301中的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径向充磁和轴向充磁。可选地,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311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三磁体3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或径向充磁。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313可以包括辐射充磁磁体或径向充磁磁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e)中的磁吸单元301a,第一磁体311a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二磁体312a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320a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一磁体311a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a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a与第二磁体312a向左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左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e)中的磁吸单元301b,第一磁体311b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二磁体312b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三磁体320b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一磁体311b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b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b与第二磁体312b向左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左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可选地,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或径向充磁,第一磁体311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三磁体3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313可以包括轴向充磁磁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e)中的磁吸单元301c,第一磁体311c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二磁体312c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三磁体320c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311c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c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c与第二磁体312c向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e)中的磁吸单元301d,第一磁体311d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二磁体312d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三磁体320d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311d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d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d与第二磁体312d向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图3(f)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模块的磁吸装置中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的示意图。如图3(f)所示,磁吸单元301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第二组件包括第三磁体320。第一磁体311、第二磁体312和第三磁体320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第三磁体320位于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之间。磁吸单元301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第一磁体311、第二磁体312和第三磁体3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
磁吸单元301中的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径向充磁和轴向充磁。可选地,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311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三磁体3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或径向充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f)中的磁吸单元301a,第一磁体311a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二磁体312a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三磁体320a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311a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a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a与第二磁体312a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f)中的磁吸单元301b,第一磁体311b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二磁体312b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三磁体320b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311b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b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b与第二磁体312b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可选地,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12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或径向充磁,第一磁体311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三磁体3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f)中的磁吸单元301c,第一磁体311c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二磁体312c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三磁体320c的S极朝向左侧,N极朝向右侧。第一磁体311c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c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c与第二磁体312c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f)中的磁吸单元301d,第一磁体311d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二磁体312d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320d的N极朝向左侧,S极朝向右侧。第一磁体311d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312d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311d与第二磁体312d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300向左侧或右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100及其充电器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手表、手机、耳机、平板或电脑等。充电器200可以是便携式充电器或车载充电器等。为便于描述电子设备100或充电器200的充电模块10,图4中省略了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其他电路或结构。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充电模块10。充电模块10设置于电子设备100内部下侧的表面。在一种实施例中,充电模块10设置于电子设备100下侧的外壳内表面或者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基板。即,表面可以是电子设备100下侧的外壳内表面或者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基板。充电模块10包括磁吸装置30和充电线圈20。电子设备100中磁吸装置30四周的磁场强度减弱,磁吸装置30下侧的磁场强度增强。
如图4所示,充电器200包括充电模块10。充电模块10设置于充电器200内部上侧的表面。在一种实施例中,充电模块10设置于充电器200上侧外壳的内表面或者充电器200内部的基板。即,表面可以是充电器200上侧外壳的内表面或者充电器200内部的基板。充电模块10包括磁吸装置30和充电线圈20。充电器200中磁吸装置30四周的磁场强度减弱,磁吸装置3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
如图4所示,充电模块10中磁吸装置30和充电线圈20设置于同一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充电模块10的磁吸装置30和充电线圈20可以分别设置多个表面,多个表面相互平行或接近。
如图4所示,充电模块10中充电线圈230设置于磁吸装置30的外侧。在其它实施例中,充电模块10中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磁吸装置30的内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中磁吸装置四周的磁场强度减弱,可以降低磁吸装置对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中其它磁性敏感器件的影响。另外,电子设备100或充电器200可以省略或减少软磁材料,有利于电子设备100或充电器200的小型化。
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或充电器200中充电模块10具有多种实施例。充电模块10中磁吸装置3包括多个磁体。多个磁体的位置关系、数量、充磁方式、俯视截面的形状、内部的磁场方向、结构等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磁吸装置500包括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即,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其中,第一组件51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第二组件520为圆柱体结构。第一组件510的内侧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组件520的径向尺寸。第二组件520设置于第一组件510的内侧。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可以分别固定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之间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
如图5(a)所示,第二组件5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第一组件51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圆形、圆环形的磁体的磁场分布均匀,有利于第一组件510的磁场和第二组件520的磁场相互增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件5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第一组件51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椭圆环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件5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第一组件51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三角环形、四边环形等多边环形或其它不规则环形。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电子设备100或充电器200的内部空间,磁吸装置500可以选择上述任意一种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从而提高磁吸装置500的适用性。
第一组件510包括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第二组件520包括第三磁体520。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即,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垂直于表面层叠设置。其中,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可以分别固定在第三磁体520的侧面上,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之间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5(b)所示,磁吸装置500包括第一磁体511、第二磁体512和第三磁体520。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5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511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512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5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5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5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磁吸装置500的第一磁体511、第二磁体512和第三磁体5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示例性的,第一磁体5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5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520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5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5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500中第一磁体5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512的磁场方向相反。即,第一磁体5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512的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大致为180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其表面相平行,第三磁体520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其表面相垂直,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内部的磁场方向分别与第三磁体520内部的磁场方向相垂直。即,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其表面的夹角大致为0度,第三磁体520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其表面的夹角大致为90度,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内部的磁场方向分别与第三磁体520内部的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大致为90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磁吸装置500也可以实现上侧磁场强度或下侧磁场强度增强。如图5(b)所示,第一磁体511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512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5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511的S极与第三磁体520的S极在磁吸装置500上侧相互增强,从而实现磁吸装置5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
磁吸装置500的第一磁体511、第二磁体512和第三磁体5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5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示例性的,第一磁体5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5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520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511的N极与第三磁体520的N极在磁吸装置500上侧相互增强,从而实现磁吸装置5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5(c)所示,磁吸装置500包括第一磁体511、第二磁体512和第三磁体520。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5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第一磁体511的S极朝下,N极朝上。第二磁体512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520的N极朝向圆形圆心,S极朝向圆形外侧。第一磁体5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5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磁吸装置500的第一磁体511、第二磁体512和第三磁体5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示例性的,第一磁体511的N极朝下,S极朝上。第二磁体512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三磁体520的S极朝向圆形圆心,N极朝向圆形外侧。第一磁体5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5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组件510的作用是减弱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磁场,第二组件520的作用是给电子设备或充电器提供磁性吸附力,且会向四周辐射磁场。因此,充电线圈20、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组件510处在充电线圈20和第二组件520之间,减弱第二组件520向四周辐射磁场,减小磁铁对电子设备或充电器中的充电线圈20背部磁芯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模块的磁吸装置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与第二组件中第三磁体的充磁方式不相同。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相同,第一磁体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让侧向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而且,当第一磁体的S极(或N极)在磁吸装置的上侧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第三磁体的S极(或N极)在磁吸装置的上侧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时,实现磁吸装置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相比较现有技术,在实现相同的磁吸力的条件下,磁吸装置的整体尺寸缩小,磁吸装置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得到有效的抑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吸装置500可以应用于图4所示的充电模块20。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与图4区别在于,图4所示的充电模块10的磁吸装置30替换为图5所示的磁吸装置500。为便于说明,图6中省略了图4所示的充电模块10中的充电线圈20。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100中磁吸装置500和充电器200磁吸装置500可以相互磁性吸附,用于限定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接触位置,便于电子设备100的充电线圈20和充电器200的充电线圈20相互匹配,从而提高无线充电的便利性。
如图6所示,磁吸装置500设置于电子设备100内部的下侧。磁吸装置500的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510的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组件512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磁吸装置500的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可以相邻设置于电子设备100下侧外壳的内表面或者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基板。即,同一表面可以是电子设备100下侧外壳的内表面或者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基板。电子设备100中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强度减弱,磁吸装置500下侧的磁场强度增强。
示例性的,第一磁体5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5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相应的,第一磁体5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5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而且,第二磁体5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5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二磁体512的S极与第三磁体520的S极在电子设备100下侧相互增强,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下侧的磁场强度增强,电子设备100下侧和充电器200上侧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增强,可以更好地限定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器200的接触位置,便于电子设备100的充电线圈20和充电器200的充电线圈20相互匹配,从而提高无线充电的便利性。
如图6所示,磁吸装置500设置于充电器200内部的上侧。磁吸装置500的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510的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组件512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磁吸装置500的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可以相邻设置于充电器200上侧外壳的内表面或者充电器200内部的基板。即,同一表面可以是充电器200上侧外壳的内表面或者充电器200内部的基板。充电器200中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强度减弱,磁吸装置5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
示例性的,第一磁体5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5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相应的,第一磁体5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5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511与第二磁体5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5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而且,第一磁体5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520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511的N极与第三磁体520的N极在充电器200上侧相互增强,从而实现充电器2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电子设备100下侧和充电器200上侧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增强,可以更好地限定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器200的接触位置,便于电子设备100的充电线圈20和充电器200的充电线圈20相互匹配,从而提高无线充电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装置50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充电模块10的充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磁吸装置500的第一组件510的外侧。充电线圈20、第一组件510和第二组件520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a)所示,磁吸装置700包括第一组件710和第二组件720。第一组件710和第二组件720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即,第一组件710和第二组件7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
第一组件710包括第一磁体711、第二磁体712和填充材料713。第二组件720包括第三磁体720。第一磁体711、第二磁体712和填充材料713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即,第一磁体711与第二磁体712垂直于表面层叠设置。填充材料713设置在第一磁体711与第二磁体712之间。其中,第一磁体711、第二磁体712和填充材料713的形状相同,其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711、第二磁体712和填充材料713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体711、第二磁体712和填充材料713可以分别固定在第三磁体720的侧面上。
相比较图5(a)所示的磁吸装置500,磁吸装置700中增加了一个填充材料713,其设置在第一磁体711与第二磁体712之间。填充材料713可以包括磁体、隔离材料或空隙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713可以包括磁体。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713可以包括不具有磁性的隔离材料,填充在第一磁体711与第二磁体712之间的空隙中,可以减小第一磁体711和第二磁体712的体积,从而降低磁体材料的成本。在其它实施例中,填充材料713可以包括一定体积的空隙,从而降低重量。即,第一磁体711与第二磁体712沿第二方向层叠时,第一磁体711的上侧表面与第三磁体720的上侧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第二磁体712的下侧表面与第三磁体720的下侧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第一磁体711与第二磁体712之间预留出设定体积的空隙。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7(b)所示,磁吸装置700包括第一磁体711、第二磁体712、填充材料713和第三磁体720。第一磁体711和第二磁体7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7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711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712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7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7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7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711与第二磁体7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7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713可以包括轴向充磁磁体。
该实施例中,第三磁体720侧面中间部分向四周辐射的磁场比较小,所以在第三磁体720侧面中间部分不设置磁体,只在第三磁体720侧面的上部分设置第一磁体711,在第三磁体720侧面的下部分设置第二磁体712,也是可以实现减弱磁吸装置7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比较图5(a)所示的磁吸装置500,在实现相同的磁吸力和相同侧向磁场的情况下,减少磁体材料的用量,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装置70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充电模块10的充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磁吸装置700的第一组件710的外侧。充电线圈20、第一组件710和第二组件720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a)所示,磁吸装置800包括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即,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
第一组件81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第二组件8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第一组件810的内侧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组件820的径向尺寸。第二组件820设置于第一组件810的内侧。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可以分别固定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之间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
如图8(a)所示,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圆环形的磁体的磁场分布均匀,有利于第一组件810的磁场和第二组件820的磁场相互增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椭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电子设备100或充电器200的内部空间,磁吸装置800可以选择上述任意一种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从而提高磁吸装置800的适用性。
第一组件810包括第一磁体811和第二磁体812,第二组件820包括第三磁体820。第一磁体811与第二磁体812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即,第一磁体811与第二磁体812垂直于表面层叠设置。其中,第一磁体811和第二磁体812的形状相同,其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811与第二磁体812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体811和第二磁体812可以分别固定在第三磁体820的侧面上,第一磁体811和第二磁体812之间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8(b)所示,磁吸装置800包括第一磁体811、第二磁体812和第三磁体820。第一磁体811和第二磁体8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8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811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812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8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8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8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811与第二磁体8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8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磁吸装置800的第一磁体811、第二磁体812和第三磁体8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8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示例性的,第一磁体8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8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820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8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8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811与第二磁体8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8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本申请实施例的磁吸装置800也可以实现上侧磁场强度或下侧磁场强度增强。如图8(b)所示,第一磁体811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812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8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811的S极与第三磁体820的S极在磁吸装置800上侧相互增强,从而实现磁吸装置8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磁吸装置800的第一磁体811、第二磁体812和第三磁体8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8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本申请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8(c)所示,磁吸装置800包括第一磁体811、第二磁体812和第三磁体820。第一磁体811和第二磁体8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8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第一磁体811的S极朝下,N极朝上。第二磁体812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820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8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8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811与第二磁体8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8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磁吸装置800的第一磁体811、第二磁体812和第三磁体8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8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示例性的,第一磁体811的N极朝下,S极朝上。第二磁体812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三磁体820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8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8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811与第二磁体8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8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本申请实施例的磁吸装置800也可以实现上侧磁场强度或下侧磁场强度增强。如图8(c)所示,第一磁体811的S极朝下,N极朝上。第二磁体812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820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811的N极与第三磁体820的N极在磁吸装置800上侧相互增强,从而实现磁吸装置8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磁吸装置800的第一磁体811、第二磁体812和第三磁体8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8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本申请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相比较图5(a)所示的磁吸装置500,磁吸装置800中第三磁体820由圆柱形磁体替换成环形磁体,在实现相同的磁吸力和相同侧向磁场的情况下,减少磁体材料的用量,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成本。而且,当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中第三磁体820的形状为环形时,电子设备100放置在充电器200上,可以避免对位磁体与中部结构出现干涉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800适用于轴套式等非平面吸合的电子设备或充电器中。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装置80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充电模块10的充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磁吸装置800的第一组件810的外侧。充电线圈20、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820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a)所示,磁吸装置900包括第一组件910和第二组件920。第一组件910和第二组件920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即,第一组件910和第二组件9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
第一组件910包括第一磁体911、第二磁体912和填充材料913,第二组件920包括第三磁体920。第一磁体911、第二磁体912和填充材料913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即,第一磁体911与第二磁体912垂直于表面层叠设置。填充材料913设置在第一磁体911与第二磁体912之间。其中,第一磁体911、第二磁体912和填充材料913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911、第二磁体912和填充材料913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体911、第二磁体912和填充材料913可以分别固定在第三磁体920的侧面上。
相比较图8(a)所示的磁吸装置800,磁吸装置900中增加了一个填充材料913,其设置在第一磁体911与第二磁体912之间。填充材料913可以包括磁体、隔离材料或空隙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713可以包括磁体。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913可以为不具有磁性的隔离材料,填充在第一磁体911与第二磁体912之间的空隙中,可以减小第一磁体911和第二磁体912的体积,从而降低磁体材料的成本。在其它实施例中,填充材料913可以为一定体积的空隙,也即第一磁体911与第二磁体912沿第二方向层叠时,第一磁体911的上侧表面与第三磁体920的上侧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第二磁体912的下侧表面与第三磁体920的下侧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第一磁体911与第二磁体912之间预留出设定体积的空隙。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9(b)所示,磁吸装置900包括第一磁体911、第二磁体912、填充材料913和第三磁体920。第一磁体911和第二磁体9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9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911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912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9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9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9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911与第二磁体9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9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913可以包括轴向充磁磁体。
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9(c)所示,磁吸装置900包括第一磁体911、第二磁体912、填充材料913和第三磁体920。第一磁体911和第二磁体9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9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第一磁体911的S极朝下,N极朝上。第二磁体912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920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9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9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911与第二磁体9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9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913可以包括辐射充磁磁体。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装置90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充电模块10的充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磁吸装置900的第一组件910的外侧。充电线圈20、第一组件910和第二组件920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该实施例中,第三磁体920侧面中间部分向四周辐射的磁场比较小,所以在第三磁体920侧面中间部分不设置磁体,只在第三磁体920侧面的上部分设置第一磁体911,在第三磁体920侧面的下部分设置第二磁体912,也是可以实现减弱磁吸装置9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比较图8(a)所示的磁吸装置800,在实现相同的磁吸力和相同侧向磁场的情况下,减少磁体材料的用量,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成本。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磁吸装置1000包括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也即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
第一组件101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第二组件1020也是为圆环形。第二组件1020的内侧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组件1010的外侧径向尺寸。第二组件1020设置于第一组件1010的外侧。第一组件1010的内侧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充电线圈20的外侧径向尺寸。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可以分别固定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之间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
如图10(a)所示,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圆环形的磁体的磁场分布均匀,有利于第一组件1010的磁场和第二组件1020的磁场相互增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椭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电子设备100或充电器200的内部空间,磁吸装置1000可以选择上述任意一种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从而提高磁吸装置1000的适用性。
第一组件1010包括第一磁体1011和第二磁体1012,第二组件1020包括第三磁体1020。第一磁体1011与第二磁体1012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即,第一磁体1011与第二磁体1012垂直于表面层叠设置。其中,第一磁体1011和第二磁体1012的形状相同,其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011与第二磁体1012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011和第二磁体1012可以分别固定在第三磁体1020的侧面上,第一磁体1011和第二磁体1012之间可以存在空隙或填充材料。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0(b)所示,磁吸装置1000包括第一磁体1011、第二磁体1012和第三磁体1020。第一磁体1011和第二磁体10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10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10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10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10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10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0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011与第二磁体1012向内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0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磁体1011、第二磁体1012和第三磁体10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10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示例性的,第一磁体1011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1012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1020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10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0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011与第二磁体1012向内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0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本申请实施例的磁吸装置1000也可以实现上侧磁场强度或下侧磁场强度增强。如图10(b)所示,第一磁体10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10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10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1011的S极与第三磁体1020的S极在磁吸装置1000上侧相互增强,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0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磁体1011、第二磁体1012和第三磁体10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10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本申请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0(c)所示,磁吸装置1000包括第一磁体1011、第二磁体1012和第三磁体1020。第一磁体1011和第二磁体10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10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第一磁体1011的S极朝下,N极朝上。第二磁体1012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1020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10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0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011与第二磁体1012向内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0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磁体1011、第二磁体1012和第三磁体10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10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示例性的,第一磁体1011的N极朝下,S极朝上。第二磁体1012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三磁体1020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10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0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011与第二磁体1012向内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0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
本申请实施例的磁吸装置1000也可以实现上侧磁场强度或下侧磁场强度增强。如图10(c)所示,第一磁体1011的N极朝下,S极朝上。第二磁体1012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三磁体1020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1011的N极与第三磁体1020的N极在磁吸装置1000上侧相互增强,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0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磁体1011、第二磁体1012和第三磁体10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10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本申请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装置100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充电模块10的充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组件1010的内侧。充电线圈20、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相比较图8(a)所示的磁吸装置800,磁吸装置1000中第一组件1010和第三组件1020为圆环形,且第一组件1010设置在第二组件1020内侧,减弱第二组件1020中磁体向内侧辐射的磁场。磁吸装置1000的半径比较大,可以嵌套在充电线圈20的外侧,可以减小磁铁对电子设备或充电器中的充电线圈20背部磁芯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吸装置1000可以应用于图4所示的充电模块20。图10(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d)与图4区别在于,图4所示的充电模块10的磁吸装置30替换为图10所示的磁吸装置1000。而且,充电线圈20内置于磁吸装置1000内侧。为便于说明,图10(d)中省略了图4所示的充电模块10中的充电线圈20。
如图10(d)所示,电子设备100中磁吸装置1000和充电器200磁吸装置1000可以相互磁性吸附,用于限定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接触位置,便于电子设备100的充电线圈20和充电器200的充电线圈20相互匹配,从而提高无线充电的便利性。
如图10(d)所示,磁吸装置1000设置于电子设备100内部的下侧。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1010的第一磁体1011和第二组件1012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可以相邻设置于电子设备100下侧外壳的内表面或者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基板。电子设备100中磁吸装置10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强度减弱,磁吸装置1000下侧的磁场强度增强。
如图10(d)所示,磁吸装置1000设置于充电器200内部的上侧。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于同一表面,第一组件1010的第一磁体1011和第二组件1012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磁吸装置1000的第一组件1010和第二组件1020可以相邻设置于充电器200上侧外壳的内表面或者充电器200内部的基板。充电器200中磁吸装置10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强度减弱,磁吸装置1000上侧的磁场强度增强。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磁吸装置1100包括第一组件1110和第二组件1120。第一组件1110和第二组件1120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即,第一组件1110和第二组件11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同一表面。
第一组件1110包括第一磁体1111、第二磁体1112和填充材料1113,第二组件1120包括第三磁体1120。第一磁体1111、第二磁体1112和填充材料1113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即,第一磁体1111与第二磁体1112垂直于表面层叠设置。填充材料1113设置在第一磁体1111与第二磁体1112之间。其中,第一磁体1111、第二磁体1112和填充材料1113的形状相同,其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111、第二磁体1112和填充材料1113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111、第二磁体1112和填充材料1113可以分别固定在第三磁体1120的侧面上。
相比较图10(a)所示的磁吸装置1000,磁吸装置1100中增加了一个填充材料1113,其设置在第一磁体1111与第二磁体1112之间。填充材料1113可以包括磁体、隔离材料或空隙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713可以包括磁体。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1113可以为不具有磁性的隔离材料,填充在第一磁体1111与第二磁体1112之间的空隙中,可以减小第一磁体1111和第二磁体1112的体积,从而降低磁体材料的成本。
在其它实施例中,填充材料1113可以为一定体积的空隙,也即第一磁体1111与第二磁体1112沿第二方向层叠时,第一磁体1111的上侧表面与第三磁体1120的上侧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第二磁体1112的下侧表面与第三磁体1120的下侧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第一磁体1111与第二磁体1112之间预留出设定体积的空隙。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1(b)所示,磁吸装置1100包括第一磁体1111、第二磁体1112、填充材料1113和第三磁体1120。第一磁体1111和第二磁体11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11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11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11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11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11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1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111与第二磁体1112向内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1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1113可以包括轴向充磁磁体。
图1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1(c)所示,磁吸装置1100包括第一磁体1111、第二磁体1112、填充材料1113和第三磁体1120。第一磁体1111和第二磁体11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11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第一磁体1111的S极朝下,N极朝上。第二磁体1112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1120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11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1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111与第二磁体1112向内侧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1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减弱。在一种实施例中,填充材料1113可以包括辐射充磁磁体。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装置110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充电模块10的充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磁吸装置1100的第一组件1110的内侧。充电线圈20、第一组件1110和第二组件1120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该实施例中,第三磁体1120侧面中间部分向内侧辐射的磁场比较小,所以在第三磁体1120侧面中间部分不设置磁体,只在第三磁体1120侧面的上部分设置第一磁体1111,在第三磁体1120侧面的下部分设置第二磁体1112,也是可以实现减弱磁吸装置1100向内侧辐射的磁场。相比较图10(a)所示的磁吸装置1000,在实现相同的磁吸力和相同侧向磁场的情况下,减少磁体材料的用量,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磁吸单元,每个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第一组件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第二组件设置于第一组件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
第一组件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和径向充磁中的一种,第二组件中至少一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径向充磁中的一种。或者,第一组件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一种,第二组件中至少一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和辐射充磁中的一种。而且,第一组件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与第二组件中至少一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不相同。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a)所示,磁吸装置1200包括第一组件1210和第二组件1220。第一组件1210和第二组件1220垂直于表面层叠设置。其中,第一组件1210和第二组件12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且形状相同。圆环形的磁体的磁场分布均匀,有利于第一组件1210的磁场和第二组件1220的磁场相互增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件12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第一组件121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椭圆环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件12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第一组件121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三角环形、四边环形等多边环形或其它不规则环形。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电子设备100或充电器200的内部空间,磁吸装置1200可以选择上述任意一种第一组件1210和第二组件1220,从而提高磁吸装置1200的适用性。
第一组件1210包括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第二组件1220包括第三磁体1220。第一磁体1211与第二磁体1212垂直于表面层叠设置。第三磁体1220设置在第一磁体1211与第二磁体1212之间。其中,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形状相同,其俯视截面的形状均为圆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211、第三磁体1220与第二磁体1212可以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2(b)所示,磁吸装置1200包括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1212和第三磁体1220。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1211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1212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12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12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2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211与第二磁体12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2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图1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2(c)所示,磁吸装置1200包括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1212和第三磁体1220。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第一磁体1211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二磁体1212的N极朝向上,S极朝下。第三磁体1220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12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2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211与第二磁体12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2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图1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2(d)所示,磁吸装置1200包括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1212和第三磁体1220。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第一磁体1211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二磁体1212的S极朝向圆环内侧,N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三磁体1220的S极朝上,N极朝下。第一磁体12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2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211与第二磁体12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2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图12(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2(e)所示,磁吸装置1200包括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1212和第三磁体1220。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第一磁体1211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二磁体1212的S极朝向上,N极朝下。第三磁体1220的N极朝向圆环内侧,S极朝向圆环外侧。第一磁体1211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磁体1212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第一磁体1211与第二磁体1212向四周辐射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实现磁吸装置12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
磁吸装置1200的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212和第三磁体1220的内部磁场方向还包括其它组合方式,可以实现磁吸装置1200向四周辐射的磁场减弱,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1200中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212和第三磁体12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还可以是多边形。如图12(b)所示,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如图12(c)所示,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如图12(e)所示,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径向充磁。如图12(d)所示,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径向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多边形的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212和第三磁体1220的磁场方向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装置1200中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212和第三磁体1220的俯视截面的形状还可以是扇环。如图12(a)所示,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辐射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如图12(b)所示,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辐射充磁。如图12(e)所示,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轴向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径向充磁。如图12(d)所示,第一磁体1211和第二磁体1212的充磁方式均为径向充磁。第三磁体1220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扇环的第一磁体1211、第二磁体212和第三磁体1220的磁场方向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磁吸装置1300包括第一组件1310和第二组件1320,第一组件1310包括第一磁体1311和第二磁体1312,第二组件1320包括第三磁体1320。第一磁体1311包括多个磁体模块,第二磁体1312包括多个磁体模块,第三磁体1320仅包括一个圆柱体的磁体模块。多个磁体模块拼接形成环形的圆柱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311和第二磁体1312中多个磁体模块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其中,磁体模块可以是角度为360°/M的扇形磁铁。M为拼接形成一个圆环形磁体的磁体模块的数量,且大于等于2。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模块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根据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内部空间,磁吸装置1300可以选择多种形状的磁体模块,从而提高磁吸装置1300的适用性。该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311与第二磁体1312中磁体模块的数量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311仅包括一个圆柱体的磁体模块,第二磁体1312仅包括一个圆柱体的磁体模块,第三磁体1320包括多个磁体模块。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磁吸装置1400包括第一组件1410和第二组件1420。第一组件1410包括第一磁体1411和第二磁体1412。第二组件1420包括第三磁体1420。第一磁体1411包括多个磁体模块,第二磁体1412包括多个磁体模块,第三磁体1420仅包括一个环形的圆柱体的磁体模块。多个磁体模块拼接形成环形的圆柱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411和第二磁体1412中多个磁体模块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其中,磁体模块可以是角度为360°/M的扇形磁铁。M为拼接形成一个圆环形磁体的磁体模块的数量,且大于等于2。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模块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根据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内部空间,磁吸装置1400可以选择多种形状的磁体模块,从而提高磁吸装置1400的适用性。该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411与第二磁体1412中磁体模块的数量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411仅包括一个圆柱体的磁体模块,第二磁体1412仅包括一个圆柱体的磁体模块,第三磁体1420包括多个磁体模块。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磁吸装置1500包括第一组件1510和第二组件1520。第一组件1510包括第一磁体1511和第二磁体1512。第二组件1520包括第三磁体1520。第一磁体1511仅包括一个环形的圆柱体的磁体模块。第二磁体1512仅包括一个环形的圆柱体的磁体模块。第三磁体1520包括多个磁体模块。多个磁体模块拼接形成环形的圆柱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磁体1520中多个磁体模块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其中,磁体模块可以是角度为360°/M的扇形磁铁。M为拼接形成一个圆环形磁体的磁体模块的数量,且大于等于2。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模块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根据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器200的内部空间,磁吸装置1500可以选择多种形状的磁体模块,从而提高磁吸装置1500的适用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511包括多个磁体模块。第二磁体1512包括多个磁体模块。第三磁体1520仅包括一个环形的圆柱体的磁体模块。该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511与第二磁体1512中磁体模块的数量相同或不相同。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磁吸装置的磁体磁场示意图。如图16所示,磁吸装置磁吸装置1600包括第一组件1610和第二组件1620,第一组件1610包括第一磁体1611和第二磁体1612。第二磁体1612被第一磁体1611覆盖。第二组件1620包括第三磁体1620。第一磁体1611、第二磁体1612和第三磁体1620均包括多个磁体模块。多个磁体模块拼接形成环形结构。第一磁体1611中多个磁体模块的充磁方式相同。第二磁体1612中多个磁体模块的充磁方式相同。第三磁体1620中多个磁体模块的充磁方式相同。即,同一磁体的多个磁体模块的充磁方式相同。
如图16所示,第一磁体1611中相邻两个磁体模块内部的磁场方向相反。第二磁体1612中相邻两个磁体模块内部的磁场方向相反。第三磁体1620中相邻两个磁体模块内部的磁场方向相反。示例性的,第一磁体1611中相邻两个磁体模块中的一个磁体模块的N极朝上,S极朝下。第一磁体1611中相邻两个磁体模块中的另一个磁体模块的S极朝上,N极朝下。即,同一磁体的多个磁体模块中相邻两个磁体模块内部的磁场方向相反,可以减少磁吸装置1600组装过程中磁体模块之间的排斥力,便于磁吸装置1600的组装。
在其它实施例中,同一磁体的多个磁体模块可以分为至少两侧,相邻两侧的多个磁体模块中一侧的多个磁体模块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另一侧的多个磁体模块内部的磁场方向相反。示例性的,同一磁体中M个磁体模块分为两侧,一侧包括M1个磁体模块,另一侧包括M2个磁体模块。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M1+M2。一侧的M1个磁体模块内部的S极朝上,N极朝下。另一侧的M2个磁体模块内部的S极朝下,N极朝上。即,同一磁体中相邻两侧的多个磁体模块中一侧的多个磁体模块内部的磁场方向与另一侧的多个磁体模块内部的磁场方向相反,可以减少磁吸装置组装过程中磁体模块之间的排斥力,便于磁吸装置的组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中磁吸装置的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磁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磁体模块。,磁体模块的俯视截面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磁体可以包括多个磁体模块,同一磁体的多个磁体模块的充磁方式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磁体可以包括多个磁体模块,同一磁体中的相邻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磁体可以包括多个磁体模块,同一磁体中多个磁体模块分为至少两侧,相邻两侧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的磁吸装置中磁体的位置关系、数量、充磁方式、俯视截面的形状、内部的磁场方向、结构等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在本申请原理下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方案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中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图示,以适合的方式结合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和磁吸装置,所述充电线圈用于接收或发送电能,所述磁吸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的内侧或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吸单元,所述磁吸单元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多个磁体;所述第一组件中的多个磁体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磁体;所述第二组件中的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充电线圈或所述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充电线圈或所述磁吸装置的平面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所述磁吸单元的第一组件、所述磁吸单元的第二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件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相平行,所述第二组件中的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与所述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的所述至少两个磁体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式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相同,所述第一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还包括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与所述第一组件的所述至少两个磁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填充材料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组件的所述至少两个磁体之间,所述填充材料包括隔离组件或磁体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中或第二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一个或多个磁体由多个相邻设置的磁体子模块拼接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所述第二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
所述第一组件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另一种;或,
所述第一组件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径向充磁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径向充磁中的另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磁吸单元,每个所述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多个所述磁吸单元依次相邻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从而形成环形或扇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磁吸单元,每个所述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扇环或多边形,每个所述磁吸单元单独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装置包括多组所述磁吸单元,每组所述磁吸单元包括一个所述磁吸单元或者多个依次相邻排列的所述磁吸单元,每组所述磁吸单元单独地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的邻近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装置包括一个所述磁吸单元,所述磁吸单元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环形、或多边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环形或扇环,所述第二组件中磁体的俯视截面的形状为环形、或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第一组件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组件中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辐射充磁中的另一种。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中,
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用于接收充电器的充电线圈发送的电能;
所述磁吸装置用于限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器的接触位置,使得所述充电器的充电线圈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相匹配。
15.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中,
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线圈用于向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发送电能;
所述磁吸装置用于限定所述充电器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接触位置,使得所述充电器的充电线圈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相匹配。
CN202210440717.2A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Active CN114915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0717.2A CN114915039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PCT/CN2022/137875 WO2023207122A1 (zh) 2022-04-25 2022-12-09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0717.2A CN114915039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039A CN114915039A (zh) 2022-08-16
CN114915039B true CN114915039B (zh) 2023-11-10

Family

ID=82765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0717.2A Active CN114915039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5039B (zh)
WO (1) WO2023207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5039B (zh) * 2022-04-25 2023-11-1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7587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209402218U (zh) * 2019-04-01 2019-09-17 博世(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支架及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4205032U (zh) * 2020-12-31 2021-09-14 深圳市无线云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手机磁吸无线充电器的磁力垫片
CN214707215U (zh) * 2021-02-23 2021-11-1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吸式充电设备
CN113809832A (zh) * 2021-09-18 2021-12-17 肇庆市衡艺实业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线圈及其应用
CN215772678U (zh) * 2020-12-31 2022-02-08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装置以及无线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07587B1 (fr) * 2006-10-23 2008-12-26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magnetique a animation perpendiculaire et a couche intercalaire compensatrice d'interactions.
US11710989B2 (en) * 2019-09-27 2023-07-25 Apple Inc. Magnetic alignment systems with rotational alignment component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13183912U (zh) * 2020-08-28 2021-05-11 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磁吸功能的线圈组件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14123528A (zh) * 2020-08-31 2022-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CN114915039B (zh) * 2022-04-25 2023-11-1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7587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209402218U (zh) * 2019-04-01 2019-09-17 博世(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支架及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4205032U (zh) * 2020-12-31 2021-09-14 深圳市无线云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手机磁吸无线充电器的磁力垫片
CN215772678U (zh) * 2020-12-31 2022-02-08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装置以及无线充电器
CN214707215U (zh) * 2021-02-23 2021-11-1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吸式充电设备
CN113809832A (zh) * 2021-09-18 2021-12-17 肇庆市衡艺实业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线圈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039A (zh) 2022-08-16
WO2023207122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3579B (zh) 磁通电机
CN114915039B (zh) 一种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充电器
US20200412228A1 (en) Vibration motor
CN106655695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JP2012010533A (ja)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該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の給電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JP2012156480A (ja) 受信側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受信側非接触充電機器
KR20190070011A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KR20140106560A (ko) 전자 기계식 플라이휠
KR20200066118A (ko) 휴대기기용 무선충전장치
JP2012199505A (ja)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送信側非接触充電機器と受信側非接触充電機器
CN106487196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8303777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具备它的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KR20180132205A (ko)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EP4231490A1 (en)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er
US20220360121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110829758A (zh) 磁铁构造体,磁铁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06655696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10189897A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CN214543818U (zh)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
CN216904366U (zh) 一种磁性组件及充电单元
CN206349905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15580850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13279281U (zh) 一种磁吸装置以及无线充电器
CN211830533U (zh) 振动马达和电子终端
CN106655699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