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9716B - 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9716B
CN114909716B CN202110885272.4A CN202110885272A CN114909716B CN 114909716 B CN114909716 B CN 114909716B CN 202110885272 A CN202110885272 A CN 202110885272A CN 114909716 B CN114909716 B CN 114909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fan
disposed
air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52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9716A (zh
Inventor
洪成洁
朴亨镐
刘基奉
崔智恩
司空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909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9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9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9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 F24F8/2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using UV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其一侧形成有吸入口,另一侧形成有吐出口;热交换器,与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到所述壳体内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风扇,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形成有沿着轴向吸入空气的圆形的风扇吸入口和沿着轴向和径向之间吐出空气的环形的风扇吐出口;第1引导件,在其内侧配置有所述送风风扇,将通过了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引向所述吐出口;第2引导件,配置于所述第1引导件的内侧,在所述第2引导件与所述第1引导件之间形成空气流动路径;以及杀菌模块,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引导件的一侧且朝所述风扇吐出口照射紫外线光的紫外线灯。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包括具有紫外线灯的杀菌模块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通常,空气调节器是利用空气调节循环来调节室内空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装置,其由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冷凝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使被冷凝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装置以及使被膨胀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构成。
就结构而言,空气调节器分为压缩机配置于室外的分离式和压缩机一体制成的一体式。
在分离式中,在室内机中设置室内热交换器,在室外机中设置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并通过制冷剂配管来连接彼此分离的两个装置。
一体式是将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设置在一个壳体内的形式。
一般根据室内机的设置形式来分类所述分离式空气调节器。
将室内机竖立地设置于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器称为立式空气调节器。
空气调节器包括送风风扇,所述送风风扇在吸入外部的空气之后向空气提供送风力以将其吐出。
送风风扇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分为轴流风扇、离心风扇以及斜流风扇等。
轴流风扇是具有沿着风扇马达的旋转轴方向吸入空气并沿着旋转轴方向吐出空气的结构的风扇。离心风扇是具有沿着风扇马达的旋转轴方向吸入空气并沿着周向吐出空气的结构的风扇。斜流风扇是具有沿着风扇马达的旋转轴方向吸入空气并沿着轴向和径向之间吐出空气的结构的风扇。
在立式空气调节器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有斜流风扇,并且可以设置有复数个。
通常,以空气流动方向为基准,送风风扇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在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分可能会冷凝而生成冷凝水。因此,当送风风扇动作时,在室内热交换器中生成的冷凝水可能与送风风扇接触。
不仅如此,空气中可能含有异物,空气中的异物可能会积聚在使空气持续流动的送风风扇。
如上所述,在冷凝水持续与送风风扇接触且异物积聚的情况下,可能会繁殖细菌。当细菌在送风风扇中繁殖时,对人体有害的空气将吐出到室内空间,因而存在对人体健康产生致命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向送风风扇照射紫外线光来对送风风扇进行杀菌。
与上述相关地,在韩国公开专利10-2010-0099093中,公开了一种立式空气调节器,其具有用于对热交换器的表面进行杀菌的复数个UV LED和用于反射紫外线光的反射板。然而,所述现有发明是对热交换器进行杀菌而不是对送风风扇进行杀菌的装置,由于热交换器占有的面积较宽,因此为对其整体进行杀菌而需要复数个UV LED和反射板,因而存在结构大且复杂并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在韩国公开专利10-2020-0110993中,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气调节器,其具有向送风风扇照射紫外线光的杀菌装置。然而,所述现有发明的送风风扇是离心风扇且具有适合离心风扇的空气流路。因此,存在无法将这种杀菌装置适用于立式空气调节器或具有斜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的问题。此外,存在因紫外线光泄漏到吐出口的外部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问题。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10-2010-0099093
韩国公开专利:10-2020-0110993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配置于内部的送风风扇进行杀菌的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紫外线光泄漏到吐出口外部的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空气流动阻力最小化的同时对送风风扇进行杀菌的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使杀菌效果最大化的同时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的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流入的杀菌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上述提及的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课题。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其一侧形成有吸入口,另一侧形成有吐出口;热交换器,与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到所述壳体内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风扇,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形成有沿着轴向吸入空气的圆形的风扇吸入口和沿着轴向和径向之间吐出空气的环形的风扇吐出口;第1引导件,在其内侧配置有所述送风风扇,将通过了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引向所述吐出口;第2引导件,配置于所述第1引导件的内侧,在所述第2引导件与所述第1引导件之间形成空气流动路径;以及杀菌模块,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引导件的一侧且朝所述风扇吐出口照射紫外线光的紫外线灯。
另外,所述杀菌模块可以配置在所述风扇吐出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
另外,当从所述风扇吸入口观察所述风扇吐出口时,所述杀菌模块可以配置在与经过所述送风风扇的中心的水平线形成倾斜角的位置。
另外,所述倾斜角可以形成为-30度至30度。
另外,所述第1引导件可以包括:孔口部,在所述送风风扇的风扇吸入口侧形成圆形的空气吸入口;第1-1引导面,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的后方,从所述孔口部沿着径向延伸形成;以及第1-2引导面,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的径向外侧,从所述第1-1引导面沿着倾斜的方向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杀菌模块可以配置于所述第1-2引导面。
另外,所述送风风扇可以包括:轮毂,朝空气流动上游侧凸出形成;护罩,与所述轮毂隔开,且沿着周向包围所述轮毂;以及复数个叶片,沿着径向从所述轮毂延伸至所述护罩;所述护罩的一端可以形成所述风扇吸入口,所述护罩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轮毂之间形成所述风扇吐出口。
另外,所述轮毂可以包括:中间轮毂,与马达轴结合;以及侧轮毂,与所述中间轮毂连接,所述叶片配置于所述侧轮毂,所述紫外线灯可以配置成朝所述侧轮毂照射紫外线光。
另外,所述轮毂还可以包括连接轮毂,所述连接轮毂连接所述中间轮毂和所述侧轮毂,所述护罩的前端可以配置在连接所述紫外线灯和所述连接轮毂的虚拟直线上。
另外,所述第2引导件可以包括:第2-1引导面,沿着空气流动方向延伸形成;第2-2引导面,与所述第2-1引导面连续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形成;以及第2-3引导面,与所述第2-2引导面连续且沿着空气流动方向延伸形成。
另外,所述紫外线灯可以配置成朝所述风扇吐出口和所述第2-2引导面照射紫外线光。
另外,所述紫外线灯的紫外线光照射角可以形成为120度。
另外,所述紫外线灯可以配置成朝所述第2-3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照射紫外线光。
另外,所述杀菌模块还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配置有所述紫外线灯;以及窗口,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相对侧与所述紫外线灯隔开配置,从所述紫外线灯照射的紫外线光穿透所述窗口,所述窗口可以配置成不从所述第1引导件凸出。
另外,在所述杀菌模块中,所述紫外线灯可以配置在所述窗口的中央。
另外,在所述杀菌模块中,所述紫外线灯可以配置成以所述窗口的中心为基准靠近所述吐出口侧。
另外,所述杀菌模块还可以包括:基座,配置有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窗口;以及密封件,配置成包围所述窗口的边缘,以阻断外部异物的流入。
另外,在所述第1引导件形成有灯孔,从所述紫外线灯照射的紫外线光穿过所述灯孔,所述杀菌模块可以配置于所述第1引导件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具有如下一个或其以上的效果。
第一,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由于其包括具有紫外线灯的杀菌模块,因而能够对配置于壳体内部的送风风扇进行杀菌。
第二,效果在于通过将杀菌模块配置在第1引导件,从而能够有效地对作为斜流风扇的送风风扇的轮毂和叶片进行杀菌。
第三,效果在于通过将紫外线灯的紫外线光照射到第2引导件,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空气流动路径进行杀菌。
第四,效果在于通过将杀菌模块的紫外线照射方向设定为朝送风风扇的风扇吐出口,从而能够防止紫外线光泄漏到吐出口的外部。
第五,效果在于通过将杀菌模块配置到第1引导件且将杀菌模块与第1引导件的表面连续地形成,从而能够使空气的流动阻力最小化。
第六,效果在于由于不具有反射板,因此能够使生产成本最小化。
第七,效果在于能够通过在杀菌模块配置密封件来防止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流入杀菌模块的内部。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提及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正面和侧面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背面和侧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形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内部配置有第1引导件和送风风扇的形态的图。
图5是表示从空气吸入口侧观察的放大了图4的第1引导件和送风风扇的形态的图。
图6是表示从风扇吐出口侧观察的第1引导件和送风风扇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1引导件、送风风扇以及第2引导件的形态的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杀菌模块朝送风风扇照射紫外线光的形态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杀菌模块朝送风风扇和第2引导件照射紫外线光的形态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杀菌模块的整体形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印刷电路板和紫外线灯配置于杀菌模块的基座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密封件和窗口配置于杀菌模块的基座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紫外线灯与窗口隔开配置于杀菌模块的形态的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110:前面板
111:吐出口
112:吐出翼片
113:循环器孔
120:后面板
121:吸入口
130:第1引导件
131:空气吸入口
132:孔口部
133:第1-1引导面
134:第1-2引导面
135:第1-3引导面
136:第1-4引导面
137:第1-1弯折部
138:第1-2弯折部
139:灯孔
140:第2引导件
141:第2-1引导面
142:第2-2引导面
143:第2-3引导面
144:第2-1弯折部
145:第2-2弯折部
146:马达结合部
147:马达贯通孔
200:热交换器
300:送风风扇
310:送风马达
311:送风马达轴
320:轮毂
321:中间轮毂
322:连接轮毂
323:侧轮毂
330:叶片
331:叶片外侧面
332:叶片内侧面
333:轮毂端
334:护罩端
340:护罩
341:风扇吐出口
350:吸入引导件
351:风扇吸入口
400:杀菌模块
410:罩体
411:插入空间
412:第一凸出部
413:第二凸出部
420:基座
421:基座主体
422:第一侧壁
423:第二侧壁
424:第三侧壁
425:保持件
426:引导部
427:配线孔
428:底面
430:紫外线灯
431:印刷电路板
440:窗口
441:窗口安装部
450:密封件
500:循环器
L1:第一直线
L2:第二直线
O: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以下附图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效果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提供本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完整,并将发明的范畴充分告知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图中表示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标记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因此,如果基准变化,可以不同地理解所述方向设定。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正面和侧面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背面和侧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形态的侧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尤其参照图3,空气调节器包括:壳体100,形成外形,配置有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吸入口121和形成在另一侧的吐出口111;热交换器200,与经由吸入口121流入到壳体100内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风扇300,向已从热交换器200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提供送风力;第1引导件130,将通过了热交换器200的空气引向吐出口111;第2引导件140,在所述第2引导件140与所述第1引导件130之间形成空气流动路径;以及杀菌模块400,向送风风扇300照射紫外线光来对送风风扇等进行杀菌。
参照图1和图2,壳体100可以包括:前面板110,形成空气调节器的正面和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形;以及后面板120,形成背面和侧面的其余部分的外形。壳体100可以是整体上在高度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形成的柱形状。
参照图1,在前面板110的侧面可以形成有用于吐出空气的吐出口111。吐出口111可以在前面板110的高度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形成。在吐出口111可以配置有引导空气的吐出方向的吐出翼片112。吐出口111可以配置在前面板110的两侧面,且可以彼此左右对称。
如后所述,空气调节器可以包括循环器500,所述循环器500与送风风扇300独立地吐出壳体100内部的空气。此时,循环器500可以配置在壳体100内部的上侧,在前面板110的上侧可以形成有循环器孔113以吐出来自循环器500的空气。
参照图2,在后面板120的背面可以形成有供外部空气流入壳体100内部的吸入口121。吸入口121可以在后面板120的长度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形成。在吸入口121可以配置有过滤器(未图示),所述过滤器对流入的外部空气中的异物进行过滤。
在壳体100的内部可以配置有热交换器200。热交换器200可以配置在吸入口121和吐出口111之间。热交换器200可以配置在送风风扇300和吸入口121之间。热交换器200可以配置在与吸入口121对应的位置。热交换器20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与吸入口121的形状相对应地延伸形成。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内部配置有第1引导件130和送风风扇300的形态的图。
参照图3和图4,送风风扇300可以配置于壳体100的内部。送风风扇300可以配置在壳体内部空间的吸入口121和吐出口111之间。送风风扇300可以配置在热交换器200和吐出口111之间。送风风扇300可以配置有复数个。在送风风扇300配置有复数个的情况下,各个送风风扇30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配置。
送风风扇300可以是沿着轴向吸入空气并沿着轴向和径向之间吐出被吸入的空气的斜流风扇。送风风扇300可以形成有:圆形的风扇吸入口351,沿着轴向吸入空气;以及环形的风扇吐出口341,沿着轴向和径向之间的方向吐出被吸入的空气。
送风风扇300可以与送风马达310结合。送风马达310通过送风马达轴311向送风风扇提供驱动力。
图5是放大表示图4的第1引导件130和送风风扇300的图。
图6是表示从风扇吐出口341侧观察的第1引导件130和送风风扇300的形态的图。
图7表示第1引导件130、送风风扇300以及第2引导件140的形态的侧剖视图。
参照图5至图7,送风风扇300可以包括轮毂320,所述轮毂320以空气流动方向为基准朝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凸出形成。
轮毂320可以包括与送风马达轴311固定结合的中间轮毂321。中间轮毂321可以具有沿着径向延伸形成的圆板形状。中间轮毂321的截面可以竖直地形成(图5和图7)。
轮毂320可以包括侧轮毂323。侧轮毂323可以形成为其半径随着从风扇吸入口351侧接近风扇吐出口341侧而增加。侧轮毂323可以形成为包围送风马达310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侧轮毂323的截面可以以轴向为基准倾斜地形成(图6和图7)。
轮毂320可以包括连接轮毂322。连接轮毂322可以配置在中间轮毂321和侧轮毂323之间,从而可以连接中间轮毂321和侧轮毂323。连接轮毂322的截面可以弯折形成以平滑地连接中间轮毂321和侧轮毂323(图5和图7)。
送风风扇300可以包括向空气提供送风力的翼形状的叶片330。叶片330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各个叶片330可以彼此隔开配置。复数个叶片330可以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图5和图7)。
在叶片330中,沿着轮毂320的旋转方向推动空气的部分为叶片内侧面332,叶片内侧面332的相对部分为叶片外侧面331(图7)。
叶片330可以配置成,其一端与轮毂320连接,而另一端与后述的护罩340连接。此时,将叶片330的一端称为轮毂端333,将叶片330的另一端称为护罩端334(图7)。
送风风扇300可以包括引导通过送风风扇30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护罩340。护罩340可以与轮毂320隔开配置且形成为环形状,并包围轮毂320的至少一部分。护罩340可以形成为其截面以竖直方向为基准倾斜。护罩340可以形成为其截面的半径随着从后端接近前端而增加。护罩340可以形成为其截面的半径随着从风扇吸入口351接近风扇吐出口341而增加(图6和图7)。
护罩340和侧轮毂323均形成为其截面以轴向为基准倾斜,因此通过送风风扇300的空气可以沿着倾斜的方向流动(图7)。
护罩340可以包括吸入引导件350,所述吸入引导件350在空气吸入送风风扇300时引导吸入。吸入引导件350可以配置在护罩340的后端。吸入引导件350可以形成为从护罩340的后端凸出,且其截面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吸入引导件350比中间轮毂321进一步朝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凸出(图7)。
在护罩340的后端可以形成有圆形的风扇吸入口351,空气经由所述圆形的风扇吸入口351流入送风风扇300。在包括吸入引导件350的情况下,吸入引导件350形成为环形状而形成圆形的风扇吸入口351。通过了热交换器200的空气可以经由圆形的风扇吸入口351而沿着与送风风扇300的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方向流入送风风扇300(图7)。
在护罩340的前端可以形成有风扇吐出口341,从送风风扇300吐出的空气经由所述风扇吐出口341吐出。风扇吐出口341形成在护罩340和侧轮毂323之间,且形成为环形状。通过了叶片330的空气可以经由环形的风扇吐出口341而沿着送风风扇300的旋转轴方向和径向之间的方向吐出(图7)。
参照图3,空气调节器可以包括与送风风扇300分开的循环器500。循环器500可以配置在送风风扇300的上侧。循环器500可以朝前方方向吐出空气。循环器500可以将空气的吐出方向控制为上、下、左、右或对角线方向。在循环器500配置于壳体100的情况下,循环器孔113可以形成在前面板110的上侧。通过了循环器500的空气可以经由循环器孔113吐出到外部。
参照图5至图7,空气调节器包括第1引导件130。在第1引导件130的内侧配置有送风风扇300。第1引导件130可以配置成包围送风风扇300。第1引导件130可以形成为,包围送风风扇300的吸入引导件350和护罩340。
第1引导件130可以包括孔口部132、第1-1引导面133、第1-2引导面134、第1-3引导面135、第1-4引导面136、第1-1弯折部137以及第1-2弯折部138。
第1引导件130可以包括孔口部132,所述孔口部132在送风风扇300的风扇吸入口351侧形成圆形的空气吸入口131。孔口部132可以引导通过了热交换器200的空气流入送风风扇300(图5)。
孔口部132的一端部可以凸出形成以插入到风扇吸入口351。孔口部132的一端部可以配置成与吸入引导件350隔开。在这种情况下,从送风风扇300逆流的空气可以被引导至孔口部132和吸入引导件350之间的缝隙,空气可以再次流入送风风扇300(图7)。
第1引导件130可以包括第1-1引导面133。第1-1引导面133可以配置在护罩340和吸入引导件350的后侧。第1-1引导面133可以从孔口部132沿着径向延伸形成。第1-1引导面133可以形成为其截面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图7)。
第1引导件130可以包括第1-2引导面134。第1-2引导面134可以配置在送风风扇300的径向外侧而包围护罩340。第1-2引导面134的截面可以从第1-1引导面133沿着倾斜的方向延伸形成。第1-1弯折部137配置在第1-1引导面133和第1-2引导面134之间,从而使第1-1引导面133和第1-2引导面134彼此平滑地连接(图7)。
第1引导件130可以包括第1-3引导面135。第1-3引导面135可以从第1-2引导面134延伸形成。第1-3引导面135的截面的倾斜角可以大于第1-2引导面134的截面的倾斜角(图7)。
第1引导件130可以包括第1-4引导面136。第1-4引导面136可以从第1-3引导面135延伸形成。第1-4引导面136的截面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形成。在第1-3引导面135和第1-4引导面136之间可以配置第1-2弯折部138,从而使第1-3引导面135和第1-4引导面136彼此平滑地连接(图7)。
参照图7,空气调节器包括第2引导件140。第2引导件140可以配置在第1引导件130的内侧。第2引导件140可以包括第2-1引导面141、第2-2引导面142以及第2-3引导面143。
第2引导件140可以包括第2-1引导面141。第2-1引导面141沿着空气流动方向延伸形成。第2-1引导面141的截面可以倾斜地形成。第2-1引导面141可以形成为与送风风扇300的轮毂32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第2-1引导面141的内侧可以配置有送风风扇的送风马达310。在第2-1引导面141可以形成有与马达的端部结合的马达结合部146。在第2-1引导面141可以形成有供送风马达310的送风马达轴311贯通的马达贯通孔147。在第2-1引导面141的外侧可以配置有送风风扇300的轮毂320、叶片330以及护罩340。
第2引导件140可以包括第2-2引导面142。第2-2引导面142可以配置在中间轮毂321的前方。第2-2引导面142可以从第2-1引导面141延伸形成。第2-2引导面142的截面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形成。在第2-1引导面141和第2-2引导面142之间可以配置第2-1弯折部144,从而使第2-1引导面141和第2-2引导面142彼此平滑地连接。
第2引导件140可以包括第2-3引导面143。第2-3引导面143可以沿着空气流动方向延伸形成。第2-3引导面143的截面可以倾斜地形成。第2-3引导面143可以从第2-2引导面142延伸形成。在第2-2引导面142和第2-3引导面143之间可以配置第2-2弯折部145,从而使第2-2引导面142和第2-3引导面143彼此平滑地连接。
参照图7,在第1引导件130和第2引导件140之间可以形成空气流动路径。形成在第1引导件130和第2引导件140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整体上以轴向为基准倾斜地形成,吐出口111可以形成在第1-4引导面136的外侧端部和第2-3引导面143的外侧端部之间。从送风风扇300吐出的空气可以沿着轴向和径向之间的方向从吐出口111吐出。由第1引导件130和第2引导件140形成的空气流动路径可以从上游越接近下游则宽度变窄,或者可以保持恒定的宽度。所述空气流动路径可以在与第2-2引导面142对应的位置处宽度变窄。
参照图7,空气调节器包括杀菌模块400。杀菌模块400可以通过照射紫外线光来对送风风扇300进行杀菌。杀菌模块400包括朝风扇吐出口341照射紫外线光的紫外线灯430。
杀菌模块400可以配置在风扇吐出口341和吐出口111之间。杀菌模块400可以配置成,向从风扇吐出口341朝风扇吸入口351的方向照射紫外线光。
参照图5,杀菌模块400可以配置在当从风扇吸入口351侧观察风扇吐出口341侧时以水平线为基准形成倾斜角的位置。优选地,所述倾斜角可以形成为-30度至30度之间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从杀菌模块400照射的紫外线光不会通过吐出口111泄漏到外部的优点。另外,具有在扩大杀菌模块400的紫外线光照射范围的同时容易地确保设置杀菌模块400的空间的优点。另外,具有能够确保设置杀菌模块400的空间而不与空气调节器的其他构成干涉的优点。
参照图6和图7,杀菌模块400可以配置在第1引导件130的第1-2引导面134。在这种情况下,杀菌模块400的紫外线灯430可以配置在比护罩340的前端更靠前方侧。在这种情况下,杀菌模块400的紫外线灯430可以以轴向为基准配置在护罩340的前端和侧轮毂323的前端之间。
图8是表示杀菌模块400朝送风风扇300照射紫外线光的形态的侧剖视图。
参照图8,若将连接紫外线灯430和连接轮毂322的虚拟直线设为第一直线L1,则护罩340的前端可以配置成经过第一直线L1。在这种情况下,优点是,能够在防止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泄露到送风风扇300的外部的同时对侧轮毂323的整体进行杀菌。如果护罩340的前端配置在第一直线L1的前方,则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仅照射到侧轮毂323的一部分,因而可能会降低杀菌效果。
在一个送风风扇可以配置有两个以上的杀菌模块400。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能够提高杀菌模块400的杀菌效果的优点。在空气调节器设置有复数个送风风扇300的情况下,杀菌模块400可以配置在每一个送风风扇300。
在空气调节器具有循环器500的情况下,杀菌模块400也可以配置于循环器500。
图9是表示杀菌模块400朝送风风扇300和第2引导件140照射紫外线光的形态的侧剖视图。
参照图9,紫外线灯430可以配置成朝风扇吐出口341和第2-2引导面142照射紫外线光(θ1和θ2)。由于第2-2引导面142的截面可以竖直地形成,因此从风扇吐出口341吐出的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在与第2-2引导面142的碰撞同时可以积聚在第2-2引导面142。在水分积聚的情况下,因细菌等繁殖而可能会增加污染度。在紫外线灯430的紫外线光照射范围包括第2-2引导面142的情况下,具有能够有效地降低由如上所述的细菌繁殖引起的污染度的优点。
参照图9,紫外线灯430的紫外线光照射范围优选可以形成为120度。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杀菌模块400可以对送风风扇300和第2-2引导面142均进行杀菌(θ1和θ2),并且,可以对第2-3引导面143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杀菌(θ3)。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能够通过对第2-3引导面143的表面进行杀菌来防止细菌繁殖等且能够降低污染度的优点。
即使在配置成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朝第2-3引导面143的情况下,紫外线光的照射范围也不会超过第2-3引导面143的前端。这是因为,若紫外线光的照射范围超过第2-3引导面143的前端,则紫外线光可能会泄漏到吐出口111的外部。
若将连接紫外线灯430和第2-3引导面143的前端的虚拟直线设为第二直线L2,则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的照射范围可以形成在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之间。紫外线灯430的紫外线光照射角可以形成为小于等于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之间的夹角。如果紫外线灯430的照射角形成为120度,则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之间的夹角可以形成为大于等于120度。
为了使杀菌模块400的杀菌范围最大化,紫外线灯430的紫外线光照射角应等于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之间的夹角。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紫外线光的折射、散射以及反射等,紫外线光可能会泄漏到吐出口111外。因此,紫外线灯430的紫外线光照射角优选可以形成为稍微小于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之间的夹角。
图10是表示杀菌模块400的整体形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印刷电路板431和紫外线灯430配置于杀菌模块400的基座420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密封件450和窗口440配置于杀菌模块400的基座420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紫外线灯430与窗口440隔开配置于杀菌模块400的形态的侧剖视图。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3详细说明杀菌模块400。
杀菌模块400包括:紫外线灯430;印刷电路板431,配置有紫外线灯430;以及窗口440,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穿透所述窗口440。杀菌模块400可以包括:基座420,配置有印刷电路板431和窗口440;以及罩体410,基座420插入配置于所述罩体410(图10和图13)。
紫外线灯430可以是UV LED(紫外发光二极管),尤其可以是UV-C LED(短波紫外发光二极管)。UV-C LED可以发出紫外线光中的光的波长为100nm~280nm的UV-C光。由于UV-C光可以引起染色体的变异,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单细胞有机物或微生物等进行杀菌。
紫外线灯430可以固定配置于印刷电路板431。紫外线灯430可以固定配置于印刷电路板431的下侧面。印刷电路板431可以向紫外线灯430供电,可以调节紫外线灯430的动作(图11和图13)。
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穿过窗口440照射到外部。窗口440可以是透明的材料。窗口440优选可以是石英玻璃材料。石英玻璃具有宽波长范围的穿透特性且包含极少量的杂质,因而具有紫外线穿透率高的优点。窗口440可以是具有规定厚度的矩形形状。窗口440可以配置在对应于紫外线灯430的位置。窗口440可以配置成与紫外线灯430隔开规定的距离(图12和图13)。
印刷电路板431可以固定配置于基座420。基座420可以包括:基座主体421,形成底面428;以及第一侧壁422、第二侧壁423、第三侧壁424,从基座主体421朝上侧凸出形成。第一侧壁422和第二侧壁423可以配置成彼此面对。第三侧壁424可以配置在第一侧壁422的边缘和第二侧壁423的边缘之间。第一侧壁422和第二侧壁423可以包括从其内侧面凸出的引导部426。第三侧壁424可以包括从其内侧面凸出的保持件425。引导部426和保持件425可以配置在距底面428相同的高度上。在紫外线灯430配置成朝基座主体421的状态下,印刷电路板431可以沿着引导部426滑动而被保持件425固定。在基座主体421可以形成有配线孔427,向印刷电路板431供电的电线配置于所述配线孔427(图11)。
基座420可以包括窗口安装部441,窗口440配置于所述窗口安装部441。窗口安装部441可以从基座420的下侧面凹陷而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与窗口440的形状对应的槽形状。窗口安装部441可以在其中央包括开口部O。开口部O可以形成为大于紫外线灯430的尺寸。紫外线灯430的紫外线光可以通过开口部O穿透窗口440(图10和图12)。
在基座420可以配置有密封件450,所述密封件450防止异物或水分从外部流入到杀菌模块400的内部。密封件450可以由硅或橡胶材料形成。密封件450可以配置于窗口安装部441。在这种情况下,密封件450可以配置成仅包围窗口安装部441的除开口部O之外的窗口440的边缘,窗口安装部441可以形成为与包括窗口440和密封件450的形状对应的槽形状(图10和图12)。
窗口440可以配置在对应于紫外线灯430的位置。窗口安装部441的开口部O可以形成在对应于紫外线灯430的位置。紫外线灯430可以配置成与窗口440隔开规定的距离。根据窗口安装部441的开口部O的宽度、紫外线灯430和窗口440之间的隔开距离、以窗口440为基准的紫外线灯430的位置,紫外线灯430的紫外线光照射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图13)。
紫外线灯430可以配置在窗口440或窗口安装部441的开口部O中央。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杀菌模块400时,紫外线灯430的中心可以配置成与窗口440或窗口安装部441的开口部O的中心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在窗口安装部441的开口部O的宽度以及紫外线灯430和窗口440之间的隔开距离相同的条件下,紫外线灯430的紫外线光照射角可以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紫外线光照射角可以形成为120度。
紫外线灯430可以配置成,以窗口440或窗口安装部441的开口部O的中心为基准更靠近吐出口111侧。在从上侧或下侧观察杀菌模块400时,紫外线灯430的中心可以配置成比窗口440或窗口安装部441的开口部O中心更靠近吐出口111。在这种情况下,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的照射范围可以朝送风风扇300的风扇吐出口341集中形成(θ1)。或者,如前所述,可以朝第2-2引导面142(θ2)或第2-3引导面143的至少一部分(θ3)集中形成。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泄漏到吐出口111外(图13)。
杀菌模块400可以包括罩体410,基座420配置于所述罩体410。在罩体41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插入空间411,基座420插入到所述插入空间411。在罩体410的一侧和另一侧可以配置有用于结合到第1引导件130或配置电线的第一凸出部412和第二凸出部413。基座420可以插入配置于罩体410,使得基座主体421的底面朝下侧露出。罩体410的下端部边缘和基座主体421均可以配置在一个平面上(图10)。
参照图6,在杀菌模块400配置于第1引导件130时,窗口440可以配置成不从第1引导件130的表面凸出。或者,窗口440可以配置成与第1引导件130的表面形成连续的平面。如果杀菌模块400包括密封件450,则密封件450也可以配置成不从第1引导件130的表面凸出,或者与第1引导件130的表面形成连续的平面。在这种情况下,优点在于在从送风风扇300的风扇吐出口341吐出的空气流动时能够在第1引导件130使空气流动阻力最小化。另外,优点在于能够防止水分或异物等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积聚在杀菌模块400的特定部分。
参照图6,在第1引导件130可以形成有灯孔139,从紫外线灯430照射的紫外线光穿过所述灯孔139。灯孔139可以配置在对应于紫外线灯430的位置。灯孔139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对应于窗口安装部441的开口部O的形状,灯孔139的尺寸可以形成为至少比开口部O的尺寸大。在灯孔139形成于第1引导件130的情况下,杀菌模块400可以配置于第1引导件130的外侧,而不是配置于形成在第1引导件130和第2引导件140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杀菌模块400的罩体410等没有配置在空气流动路径上,因而具有能够使空气流动阻力最小化的优点。
以上,尽管图示并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特定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请求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改变实施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改变实施不应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而单独理解。

Claims (15)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中,包括:
壳体,其一侧形成有吸入口,另一侧形成有吐出口;
热交换器,与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到所述壳体内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送风风扇,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形成有沿着轴向吸入空气的圆形的风扇吸入口和沿着轴向和径向之间吐出空气的环形的风扇吐出口;
第1引导件,在其内侧配置有所述送风风扇,将通过了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引向所述吐出口;
第2引导件,配置于所述第1引导件的内侧,在所述第2引导件与所述第1引导件之间形成空气流动路径;以及
杀菌模块,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引导件的一侧且朝所述风扇吐出口照射紫外线光的紫外线灯,所述杀菌模块配置在所述风扇吐出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
所述第2引导件包括:
第2-1引导面,沿着空气流动方向延伸形成;
第2-2引导面,与所述第2-1引导面连续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形成;以及
第2-3引导面,与所述第2-2引导面连续且沿着空气流动方向延伸形成;
所述紫外线灯配置成朝所述风扇吐出口和所述第2-2引导面照射紫外线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当从所述风扇吸入口观察所述风扇吐出口时,所述杀菌模块配置在与经过所述送风风扇的中心的水平线形成倾斜角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倾斜角形成为-30度至3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第1引导件包括:
孔口部,在所述送风风扇的风扇吸入口侧形成圆形的空气吸入口;
第1-1引导面,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的后方,从所述孔口部沿着径向延伸形成;以及
第1-2引导面,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的径向外侧,从所述第1-1引导面沿着倾斜的方向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杀菌模块配置于所述第1-2引导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送风风扇包括:
轮毂,朝空气流动上游侧凸出形成;
护罩,与所述轮毂隔开,且沿着周向包围所述轮毂;以及
复数个叶片,沿着径向从所述轮毂延伸至所述护罩;
所述护罩的一端形成所述风扇吸入口,所述护罩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毂之间形成所述风扇吐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轮毂包括:
中间轮毂,与马达轴结合;以及
侧轮毂,与所述中间轮毂连接,所述叶片配置于所述侧轮毂,
所述紫外线灯配置成朝所述侧轮毂照射紫外线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轮毂还包括连接轮毂,所述连接轮毂连接所述中间轮毂和所述侧轮毂,
所述护罩的前端配置在连接所述紫外线灯和所述连接轮毂的虚拟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紫外线灯的紫外线光照射角形成为12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紫外线灯配置成朝所述第2-3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照射紫外线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杀菌模块还包括:
印刷电路板,配置有所述紫外线灯;以及
窗口,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相对侧与所述紫外线灯隔开配置,从所述紫外线灯照射的紫外线光穿透所述窗口,
所述窗口配置成不从所述第1引导件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在所述杀菌模块中,所述紫外线灯配置在所述窗口的中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在所述杀菌模块中,所述紫外线灯配置成以所述窗口的中心为基准靠近所述吐出口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所述杀菌模块还包括:
基座,配置有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窗口;以及
密封件,配置成包围所述窗口的边缘,以阻断外部异物的流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中,
在所述第1引导件形成有灯孔,从所述紫外线灯照射的紫外线光穿过所述灯孔,
所述杀菌模块配置于所述第1引导件的外侧。
CN202110885272.4A 2021-02-10 2021-08-03 空气调节器 Active CN114909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18771A KR102412251B1 (ko) 2021-02-10 2021-02-10 공기조화기
KR10-2021-0018771 2021-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9716A CN114909716A (zh) 2022-08-16
CN114909716B true CN114909716B (zh) 2023-11-28

Family

ID=8221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5272.4A Active CN114909716B (zh) 2021-02-10 2021-08-03 空气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12251B1 (zh)
CN (1) CN1149097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30651A (ko) * 2014-09-11 2016-03-21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EP3045834A2 (en) * 2015-01-13 2016-07-20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06969422A (zh) * 2015-10-30 2017-07-21 Lg电子株式会社 送风扇及具有该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
CN107642844A (zh) * 2016-07-22 2018-01-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207527707U (zh) * 2017-09-27 2018-06-22 深圳市海司恩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杀菌功能的空调器
KR20200084157A (ko) * 2019-01-02 2020-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5772A1 (en) 2007-06-28 2009-01-01 Rhytec Limited Tissue treatment apparatus
US20090004046A1 (en) * 2007-06-28 2009-01-01 Mcellen John J Ceiling lighting fixture with UV-C air sterilization
MX349628B (es) * 2010-11-18 2017-08-07 Oy Halton Group Ltd Dispositivos, métodos y sistemas de purificación de aire.
US11028223B2 (en) * 2016-12-28 2021-06-08 WLC Enterprises, Inc. Ceiling tile with built-in air flow mechanism and UV air purifying device
KR102661384B1 (ko) * 2018-03-07 2024-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200110993A (ko) 2019-03-18 2020-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KR20200112591A (ko) * 2019-03-19 2020-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및 공기청정시스템
KR20210105739A (ko) * 2020-02-19 2021-08-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30651A (ko) * 2014-09-11 2016-03-21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EP3045834A2 (en) * 2015-01-13 2016-07-20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06969422A (zh) * 2015-10-30 2017-07-21 Lg电子株式会社 送风扇及具有该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
CN107642844A (zh) * 2016-07-22 2018-01-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207527707U (zh) * 2017-09-27 2018-06-22 深圳市海司恩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杀菌功能的空调器
KR20200084157A (ko) * 2019-01-02 2020-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9716A (zh) 2022-08-16
KR102412251B1 (ko) 2022-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US10465697B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RU2667590C1 (ru) Кондиционер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м
CN114646099B (zh) 空调机
KR20080054153A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US20070130980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4909716B (zh) 空气调节器
CN11432209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11644202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ventilation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11868451B (zh) 空调设备的室内机
KR20220093732A (ko) 공기조화기
EP4339522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20506972U (zh) 空调机室内机
CN105042819A (zh) 空调器
KR20020035974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9913240U (zh) 风管机
CN21811995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11293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235851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16490732B (zh) 空调机
CN21800166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58320U (zh) 风扇
KR0139374Y1 (ko) 창문형 에어컨용 자외선살균장치의 설치구조
WO2005040686A2 (en) Window type air conditioner
KR20210015280A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