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3240U - 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3240U
CN219913240U CN202320169884.8U CN202320169884U CN219913240U CN 219913240 U CN219913240 U CN 219913240U CN 202320169884 U CN202320169884 U CN 202320169884U CN 219913240 U CN219913240 U CN 219913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hell
mounting
ai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98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科
许纪刚
梁洪启
谭伟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98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3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3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3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属于风管机技术领域,该风管机包括机壳、隔板、风机、换热器、接水盘、杀菌腔和杀菌组件;机壳开设有机壳出风口和机壳进风口;隔板将机壳内部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换热腔和风机腔;换热腔与机壳出风口相连通,风机腔与机壳进风口相连通;风机安装于隔板并位于风机腔中;换热器位于换热腔中并靠近机壳出风口设置;接水盘位于换热腔中并位于换热器下方;杀菌腔由隔板、换热器、接水盘和机壳共同限定形成;杀菌腔位于换热腔中并与风机腔连通;杀菌组件安装于隔板并位于杀菌腔中。该风管机通过设置杀菌腔,并在杀菌腔中设置杀菌组件,以使杀菌组件与杀菌腔中空气充分作用,从而有效杀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

Description

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即风管式空调机,空调联接风管向室内送风,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和洁净度等。近年来,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空气的洁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风管机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蒸发器、风轮和过滤网等,通过将过滤网设计在风管机的进风口处,以对进入机壳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虽然过滤网可以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毛发等,但是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却无法有效去除,人们身心健康容易受到损害。虽然在一些风管机中也配置有杀菌装置,但是现阶段风管机的杀菌装置大多设置在风管机的出风口或进风口处,以对流经出风口或进风口处的气体进行杀菌,由于风管机中气体是快速通过出风口或进风口处的,使得气体中的细菌病毒快速通过杀菌环境,进而导致空气中细菌病毒存活率较高,杀菌装置的杀菌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杀菌组件与空气接触不充分,无法有效杀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导致空气中细菌病毒存活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管机,包括:
机壳,其开设有机壳出风口和机壳进风口;
隔板,其将机壳内部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换热腔和风机腔;换热腔与机壳出风口相连通,风机腔与机壳进风口相连通;
风机,用于将室外空气从机壳进风口吸入风机腔中;风机安装于隔板并位于风机腔中;
换热器,用于对进入换热腔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器位于换热腔中并靠近机壳出风口设置;
接水盘,其位于换热腔中并位于换热器下方;
杀菌腔,其由隔板、换热器、接水盘和机壳共同限定形成;杀菌腔位于换热腔中并与风机腔连通;
杀菌组件,用于对杀菌腔中空气进行杀菌;杀菌组件安装于隔板并位于杀菌腔中;
通过风机的运转将空气由机壳进风口引入杀菌腔中,经过杀菌组件的消杀后由机壳出风口排到室内。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杀菌腔,以对从机壳出风口排出的空气进行充分的杀毒;通过设置杀菌组件,以杀除杀菌腔空气中的细菌、病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朝向换热腔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支架,杀菌组件安装于安装支架。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支架,以安装杀菌组件,从而使杀菌组件位于换热腔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杀菌组件包括安装壳和紫外线灯,安装壳安装于安装支架并且安装壳开设有朝向换热腔设置的安装壳开口;紫外线灯安装于安装壳内部并且紫外线灯散发的紫外线从安装壳开口射向换热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还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与安装壳开口相对设置,安装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后盖。
本技术方案通过开设安装口,以便于将紫外线灯安装到安装壳中;通过设置后盖,利用后盖关闭安装口,以防止紫外线灯从安装口脱离安装壳。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设有连接孔,安装壳开设安装口的一端穿过连接孔与后盖连接,后盖朝向安装壳的一侧抵接于连接孔外沿。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壳穿过连接孔与后盖连接,并利用后盖与连接孔外沿抵接,以使安装壳设于连接孔中并防止安装壳从连接孔脱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连接且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与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相交;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隔板连接;连接孔开设于第二连接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支架折弯部,支架折弯部与隔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开设安装壳开口的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位于连接孔外沿并抵接于第二连接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开设安装口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后盖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以连接后盖与安装壳。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包括蜗壳以及设置于蜗壳内的风轮;蜗壳上形成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蜗壳进风口与机壳进风口连通,风机腔与换热腔之间通过蜗壳出风口连通,并且蜗壳出风口朝向换热器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管机通过设置杀菌腔,并在杀菌腔中设置杀菌组件,以使杀菌组件与杀菌腔中空气充分作用,从而有效杀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并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布置且杀菌效果好、杀菌效率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未装配过滤网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杀菌组件在杀菌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在机壳内部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网组件与安装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风机、杀菌组件与隔板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杀菌组件与隔板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杀菌组件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杀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壳;2、过滤网组件;3、安装架;4、风机;5、隔板;6、安装支架;7、杀菌组件;8、换热器;9、接水盘;
11、上盖;12、左侧壁;13、底板;14、右侧壁;15、风机腔;16、杀菌腔;17、换热腔;18、机壳出风口;19、机壳进风口;
41、风轮;42、蜗壳;43、电机;
51、隔板通口;
61、第二连接板;62、第一连接板;611、安装孔;621、支架折弯部;6211、支架连接孔;
71、后盖;72、安装壳;73、紫外线灯;721、限位部;722、安装壳开口;723、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风管机包括机壳1,机壳1用于形成风管机的外观,机壳1左侧到机壳1右侧为机壳1的长度方向;机壳1顶部到机壳1底部为机壳1的高度方向;机壳1的内部限定有容置腔,且机壳1上形成有与容置腔连通的机壳进风口19和机壳出风口18。一般而言,机壳进风口19和机壳出风口18相对地设置于机壳1的两端,例如,机壳进风口19和机壳出风口18相对地分别位于机壳1的前端和后端。机壳1包括位于其顶部的上盖11、位于其底部的底板13以及位于其左右两侧的左侧壁12和右侧壁14,上盖11和底板13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左侧壁12和右侧壁14沿机壳1的高度方向设置;容置腔内设有隔板5,隔板5将容置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换热腔17和风机腔15。其中,换热腔17与机壳出风口18相连通,风机腔15与机壳进风口19相连通。隔板5设有隔板通口51,换热腔17和风机腔15通过隔板通口51相连通。
如图4和图6所示,换热腔17内设有换热器8,换热器8用于与进入换热腔17内的空气交换热量,换热器8靠近机壳出风口18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8沿机壳1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向靠近机壳进风口19的一侧倾斜,以增大换热器8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换热器8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风管机的换热效率,增大换热的空气量。
如图4和图6所示,换热腔17内设置有接水盘9,接水盘9位于换热腔17下方,以收集经换热器8降温除湿产生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在风管机中溢流,避免对风管机的内部零件造成损坏。其中,接水盘9可与底板13一体成型;接水盘9具有接水盘底面,接水盘底面可为平面,接水盘9上可设置排水槽或者排水孔,将接水盘9中的水排出接水盘9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9可倾斜设置,接水盘9可由其支撑换热器8处向远离支撑换热器8处倾斜设置,接水盘9的排水孔可设于其支撑换热器8处。
如图4和图5所示,风机腔15内设置有风机4,风机4用于将室外空气从机壳进风口19吸入风机腔15中;风机4位于换热器8靠近机壳进风口19的一侧。风机4包括蜗壳42以及设置于蜗壳42内的风轮41。蜗壳42安装于隔板5朝向风机腔15的一侧,蜗壳42上形成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蜗壳进风口与机壳进风口19连通,以使室内空气由机壳进风口19经过蜗壳进风口进入蜗壳42中;蜗壳出风口朝向换热器8设置,以将经由风轮41吹出的风送向换热器8进行换热;需要说明的是,蜗壳42设置蜗壳出风口的一端从隔板通口51穿过,以使蜗壳出风口设置于换热腔17中,通过风轮41运转使蜗壳42中空气由蜗壳出风口排出蜗壳42时可以快速与换热器6接触;隔板5安装有电机43,电机43与风轮41连接并驱动风轮41转动,以使空气从蜗壳进风口进入蜗壳42并从蜗壳出风口离开蜗壳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包括两个风机4,两个风机4对称设置,以增加进风量;隔板5也设有两个隔板通口51,两个隔板通口51与两个风机4对应设置;电机43安装于隔板5朝向风机腔15的一侧并位于两个风机4之间。
如图1所示,机壳进风口19处设有过滤网组件2,以对由机壳进风口19进入容置腔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网组件2通过安装架3设置于机壳进风口19处;如图7所示,安装架3呈四边形框架结构并且中间部分设有与机壳进风口19连通的安装架通口;安装架3设有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腔,过滤网组件2位于安装腔中并在安装腔中沿机壳1长度方向抽拉,以安装或拆卸过滤网组件2;当拆卸过滤网组件2时,将过滤网组件2从安装腔中抽出;当安装过滤网组件2时,将过滤网组件2插入安装腔中。安装腔与安装架通口连通,以使过滤网组件2安装在安装腔中时,可以对从安装架通口36进入机壳进风口19的空气进行过滤。
由于过滤网组件2仅能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毛发等物质,无法消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不能满足人们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因此,上述风管机还设置有杀菌组件7,杀菌组件7用于对容置腔中空气进行杀菌,从而增加由机壳出风口18排出的空气的洁净度。由于空气的流动较快,若将杀菌组件7设置于机壳出风口18处,则杀菌组件7与空气接触的时间短,杀菌组件7无法充分消杀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导致空气中细菌病毒存活率高,因此,为了增加杀菌组件7的杀菌效果,降低容置腔空气中细菌病毒存活率,如图4所示,隔板5、换热器8、接水盘9和机壳1共同限定形成杀菌腔16;杀菌腔16位于换热腔17中并与风机腔15连通;杀菌组件7位于杀菌腔16中,以使杀菌组件7可以与容置腔中空气充分接触。通过风机的4运转将空气由机壳进风口19引入杀菌腔16中,经过杀菌组件7的杀菌处理后由机壳出风口18排到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隔板5朝向换热腔17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支架6,杀菌组件7安装于安装支架6并靠近蜗壳出风口设置;通过设置安装支架6,利用安装支架6安装杀菌组件7,以使杀菌组件7位于杀菌腔16中;当需要更换杀菌组件7,将杀菌组件7从安装支架6拆卸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杀菌腔16中可以设置多个杀菌组件7,以提高杀菌效率;还需要说明的是,杀菌组件7的数量可以根据杀菌腔16的尺寸选择;由于杀菌组件7通过安装支架6设置在杀菌腔16中,杀菌组件7是相对独立的部件,因此,增加杀菌组件7只需增加安装支架6的数量即可,无需改变机壳1的结构。
如图9和图10所示,杀菌组件7包括安装壳72和紫外线灯73,安装壳72安装于安装支架6,紫外线灯73安装于安装壳72内部的空腔中,安装壳72开设有安装壳开口722,安装壳开口722与空腔连通,以使安装空腔中的紫外线灯73散发的光线可以从安装壳开口722射出,从而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进行消杀;安装壳开口722朝向换热器8设置,以使紫外线灯73散发的光线可以从安装壳开口722射向换热器8;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紫外线灯73为紫外发光二极管,紫外线灯73散发的紫外线可以杀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还需要说明的是,紫外线灯73发射的紫外线在杀菌腔16中的发散方向与杀菌腔16中空气流动方向相同,以使紫外线可以有效杀除细菌病毒;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杀菌腔16中安装有多个杀菌组件7,以使紫外线可以覆盖整个杀菌腔16,从而增加杀菌效果、提高杀菌效率。由于空气从进入杀菌腔16到离开杀菌腔16需要一定时间,而紫外线灯73发出的紫外线覆盖整个杀菌腔16,因此,空气运动到杀菌腔16中任意位置,都可以被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以充分与空气接触,从而降低空气中细菌病毒的存活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安装壳72开设有安装口723,以使紫外线灯73从安装口723安装到安装壳72内部的空腔中;安装口723与安装壳开口722相对设置,安装口723处可拆卸地连接有后盖71,以关闭安装口723,防止紫外线灯73从安装口723离开安装壳72,增加紫外线灯73安装在安装壳72内部空腔的牢固性。
如图10-图12所示,安装支架6包括第一连接板62和第二连接板61,第一连接板62和第二连接板61相互连接且第一连接板62所在平面与第二连接板61所在平面相交;第一连接板62远离第二连接板61的一端与隔板5连接;第二连接板61开设有安装孔611,安装壳72安装于安装孔611中;通过将安装支架6设计为第一连接板62和第二连接板61,利用第二连接板61安装杀菌组件7,以使杀菌组件7可以距离蜗壳出风口一定距离,防止杀菌组件7阻挡空气由蜗壳进风口进入换热腔17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第一连接板62远离第二连接板61的一端设有支架折弯部621,支架折弯部621沿机壳1长度方向朝背离第二连接板61的方向延伸;支架折弯部621设有支架连接孔6211,紧固件设于支架连接孔6211中,以使支架折弯部621与隔板5连接,从而将安装架3安装于隔板5背离风机腔15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3所示,安装壳72开设安装口723的一端穿过安装孔611与后盖71连接,后盖71尺寸大于安装孔611尺寸,后盖71朝向安装壳72的一侧抵接于第二连接板61,以防止安装壳72通安装孔611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3所示,安装壳72开设安装口72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后盖71设有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以连接后盖71与安装壳72;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72开设安装壳开口72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721,限位部721抵接于安装孔611外沿,以防止安装壳72从安装支架6脱落;通过将限位部721和后盖71分别抵接与第二连接板61的两侧,以防止安装壳72从安装孔611脱落,增加安装壳72在安装孔611安装的牢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安装支架6整体结构,便于安装支架6的生产,第二连接板61和第一连接板62是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支架6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以是塑料材质,若安装支架6是金属材质,则金属板采用折弯工艺被折弯形成第二连接板61和第一连接板62以及支架折弯部621;若安装支架6是塑料材质,则第二连接板61、第一连接板62和支架折弯部621是一体注塑形成。
上述风管机的杀菌原理为:通过风轮41运转将室内空气由机壳进风口19吸入风机腔15中,并由蜗壳进风口吸入蜗壳42中,然后从蜗壳出风口进入杀菌腔16中,紫外线灯73发出紫外线,空气在杀菌腔16中运动的任意时间都被紫外线照射,以对杀菌腔16中空气携带的细菌病毒进行充分消杀。
上述风管机的工作原理为:通过风轮41的运转,使室内空气经过过滤网组件2的过滤后由机壳进风口19吸入风机腔15中,风机腔15中的空气由蜗壳进风口引入蜗壳42中并由蜗壳出风口引入杀菌腔16中,经过杀菌组件7的杀菌处理后与换热器8接触并进行换热处理后由机壳出风口18排到室内。
上述风管机通过在换热腔17中设置杀菌腔16,并将杀菌组件7设置在杀菌腔16中,以使杀菌组件7能够与杀菌腔16中空气充分接触,从而有效杀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增强杀菌效果;并且上述风管机可根据杀菌腔16的体积选择杀菌组件7的数量,杀菌组件7通过安装支架6安装在杀菌腔16中,结构简单、方便布置且杀菌效果好、杀菌效率高;而且,由于杀菌腔16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腔室,杀菌腔16中空气几乎都流向换热器8,因此杀菌组件7无效工作少,资源利用率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开设有机壳出风口和机壳进风口;
隔板,其将所述机壳内部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换热腔和风机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机壳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机腔与所述机壳进风口相连通;
风机,用于将室外空气从所述机壳进风口吸入所述风机腔中;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隔板并位于所述风机腔中;
换热器,用于对进入所述换热腔的空气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中并靠近所述机壳出风口设置;
接水盘,其位于所述换热腔中并位于所述换热器下方;
杀菌腔,其由所述隔板、所述换热器、所述接水盘和所述机壳共同限定形成;所述杀菌腔位于所述换热腔中并与所述风机腔连通;
杀菌组件,用于对所述杀菌腔中空气进行杀菌;所述杀菌组件安装于所述隔板并位于所述杀菌腔中;
通过所述风机的运转将空气由所述机壳进风口引入所述杀菌腔中,经过所述杀菌组件的消杀后由所述机壳出风口排到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换热腔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杀菌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件包括安装壳和紫外线灯,所述安装壳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并且所述安装壳开设有朝向所述换热腔设置的安装壳开口;所述紫外线灯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部并且所述紫外线灯散发的紫外线从所述安装壳开口射向所述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还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安装壳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安装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后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壳开设所述安装口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后盖朝向所述安装壳的一侧抵接于所述连接孔外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相交;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支架折弯部,所述支架折弯部与所述隔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开设安装壳开口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孔外沿并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开设安装口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后盖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以连接所述后盖与所述安装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蜗壳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蜗壳上形成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所述机壳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腔与所述换热腔之间通过所述蜗壳出风口连通,并且所述蜗壳出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设置。
CN202320169884.8U 2023-02-02 2023-02-02 风管机 Active CN219913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9884.8U CN219913240U (zh) 2023-02-02 2023-02-02 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9884.8U CN219913240U (zh) 2023-02-02 2023-02-02 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3240U true CN219913240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9884.8U Active CN219913240U (zh) 2023-02-02 2023-02-02 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3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6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KR10120357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852800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9913240U (zh) 风管机
KR20000056583A (ko) 공기 조화기
WO2021196635A1 (zh) 新风模块与空调器
KR100564440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333468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1895472A (zh) 一种集成空调式吸油烟机
KR101911954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의 조립방법
CN219607235U (zh) 风管机
CN22054115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KR100654727B1 (ko) 필터프레임이 결합된 에어컨 흡입부 구조
CN212930314U (zh) 带有紫外消毒灯的直流水冷风扇
KR100654726B1 (ko) 일체화된 복합 필터를 갖는 패키지 에어컨
KR20070077408A (ko) 먼지 투입 방지 차단막을 갖는 스탠드형 공기조화기
CN218787584U (zh) 空调器
CN217402694U (zh) 空调器
CN219735544U (zh) 壁挂式空气消毒机
CN214249865U (zh) 空调器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柜机
CN218296189U (zh) 功能模块风道组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KR20050015694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환기 유닛
CN214009385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6481298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
KR20070005178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