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7235U - 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7235U
CN219607235U CN202320169837.3U CN202320169837U CN219607235U CN 219607235 U CN219607235 U CN 219607235U CN 202320169837 U CN202320169837 U CN 202320169837U CN 219607235 U CN219607235 U CN 219607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lter screen
flange
screen assembl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98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科
许纪刚
梁洪启
谭伟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98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7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7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7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属于风管机技术领域,该风管机包括机壳、风机、换热器、安装架和过滤网总成;机壳设有机壳出风口和机壳进风口;机壳左侧到机壳右侧为机壳的长度方向;风机位于机壳内部并靠近机壳进风口设置;换热器位于机壳内部并靠近机壳出风口设置;安装架设于机壳进风口处并且设有沿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腔;安装架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架通口,安装架通口与机壳进风口连通;过滤网总成位于安装架通口处并以可抽拉的方式设于安装腔中;过滤网总成包括若干过滤网组件,若干过滤网组件沿机壳长度方向设置并且相邻两个过滤网组件之间以可转动的方式折叠。该风管机通过将过滤网总成设计为可折叠的多段式,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是一种新兴的空调机类型,其安装在吊顶内部并且吊顶侧面开设用于检查维修风管机的维修口,以解决挂机、柜机裸露在外面影响美观度的问题,风管机也是一种暗藏式空调机。
风管机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蒸发器和风轮等,通过风轮的运转将空气由机壳进风口吸入机壳内经过换热器换热后从机壳出风口排出,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由于空气中存在灰尘、毛发等杂质,风管机通常需要配置过滤网,以对进入风管机的空气进行过滤,确保进入房间内的空气的干净度。现阶段,过滤网通常安装在机壳进风口处,虽然过滤网可以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毛发等,但是,风管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灰尘、毛发等会聚集在过滤网上,容易对进入风管机的空气产生污染;而且,聚集在过滤网上的灰尘、毛发等也会对空气产生阻挡作用,减小机壳进风口的进风量,因此,风管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取下过滤网并进行清洗、消毒等。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网大多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机壳进风口处的安装架上,由于风管机安装在吊顶内部,过滤网只能从风管机侧面的维修口进行拆装;现有技术中,维修口通常比较小,而过滤网的总长度与机壳进风口的长度一样,因此,过滤网不便于从维修口处取出,导致过滤网的拆装和安装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网不便于从维修口处安装和拆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管机,包括:
机壳,其设有机壳出风口和机壳进风口;机壳左侧到机壳右侧为机壳的长度方向;
风机,用于将室外空气从机壳进风口吸入机壳内部;风机位于机壳内部并靠近机壳进风口设置;
换热器,用于对进入机壳内部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器位于机壳内部并靠近机壳出风口设置;
安装架,其设于机壳进风口处;安装架设有沿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腔;安装架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架通口,安装架通口与机壳进风口连通;
过滤网总成,用于对机壳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网总成位于安装架通口处并以可抽拉的方式设于安装腔中;过滤网总成包括若干过滤网组件,若干过滤网组件沿机壳长度方向设置并且相邻两个过滤网组件之间以可转动的方式折叠。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架,利用安装架形成安装腔,以使过滤网组件安装在机壳进风口,从而对由机壳进风口进入机壳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通过设置若干过滤网组件沿机壳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可折叠,以减小过滤网组件安装或拆卸所占用的空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网框,过滤网安装于网框内;相邻两个过滤网组件的网框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中设有沿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过滤网组件滑动连接于导轨。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轨,以对过滤网组件在安装腔中的运动进行导向,从而增加过滤网组件在安装腔中运动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轨开设于沿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条中,导向条安装于安装架并位于安装腔中。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条,利用导向条形成导轨,以简化安装架的结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条设有第一定位孔,安装架设有导轨定位凸起,导轨定位凸起设于第一定位孔中,以定位导向条在安装架的安装位置。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导向条设置第一定位孔、在安装架设置导轨定位凸起,利用导轨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孔配合,以定位导向条在安装架的安装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条设有用于形成导轨的通道,通道沿机壳长度方向延伸,过滤网组件设于通道中并沿通道滑动;用于形成通道的两侧壁沿机壳长度方向的两端相互背离并形成导轨折弯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沿机壳长度方向贯穿安装架设置并在安装架形成第一法兰通口和第二法兰通口,过滤网组件从第一法兰通口或第二法兰通口插入安装腔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法兰通口处和第二法兰通口处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法兰折弯部,法兰折弯部位于安装腔中,以对进入安装腔的过滤网组件进行导向。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法兰折弯部远离第一法兰通口或第二法兰通口的一端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并且形成钝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包括蜗壳以及设置于蜗壳内的风轮;蜗壳上形成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蜗壳进风口与机壳进风口连通,蜗壳出风口朝向换热器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管机通过机壳进风口处设置安装架,将过滤网总成以抽拉的方式安装于安装架的安装腔中,从而便于安装或拆卸过滤网组件;并且将过滤网总成设置为可折叠的多段式,以减小过滤网总成安装或拆卸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便于从维修口安装或拆卸过滤网总成。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未装配过滤网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网组件与安装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的爆炸图;
图11是图10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法兰折弯部与导轨折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壳;2、过滤网组件;3、安装架;4、风机;5、隔板;6、换热器;7、接水盘;
11、上盖;12、左侧壁;13、底板;14、右侧壁;15、风机腔;16、杀菌腔;17、换热腔;18、机壳出风口;19、机壳进风口;111、定位块;
21、过滤网;22、固定框;
31、第一法兰;32、第三法兰;33、第二法兰;34、第四法兰;35、导向条;36、安装架通口;
311、连接部;312、第一凸起;3111、第二定位孔;
321、第一法兰通口;322、法兰折弯部;
331、导轨定位凸起;
341、第二法兰通口;
351、导轨折弯部;352、第一定位孔;
41、风轮;42、蜗壳;43、电机;
51、隔板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风管机包括机壳1,机壳1用于形成风管机的外观,机壳1左侧到机壳1右侧为机壳1的长度方向;机壳1顶部到机壳1底部为机壳1的高度方向;机壳1的内部限定有容置腔,且机壳1上形成有与容置腔连通的机壳进风口19和机壳出风口18。一般而言,机壳进风口19和机壳出风口18相对地设置于机壳1的两端,例如,机壳进风口19和机壳出风口18相对地分别位于机壳1的前端和后端。机壳1包括位于其顶部的上盖11、位于其底部的底板13以及位于其左右两侧的左侧壁12和右侧壁14,上盖11和底板13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左侧壁12和右侧壁14沿机壳1的高度方向设置;容置腔内设有隔板5,隔板5将容置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换热腔17和风机腔15。其中,换热腔17与机壳出风口18相连通,风机腔15与机壳进风口19相连通。隔板5设有隔板通口51,换热腔17和风机腔15通过隔板通口51相连通。
如图4所示,换热腔17内设有换热器6,换热器6用于与进入换热腔17内的空气交换热量,换热器6靠近机壳出风口18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6沿机壳1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向靠近机壳进风口19的一侧倾斜,以增大换热器6的换热面积,提高风管机的换热效率,增大换热的空气量。
如图4所示,换热腔17内设置有接水盘7,接水盘7位于换热腔17下方,以收集经换热器6降温除湿产生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在风管机中溢流,避免对风管机的内部零件造成损坏。
如图1和图4所示,风机腔15内设置有风机4,风机4用于将室外空气从机壳进风口19吸入风机腔15中;风机4位于换热器6靠近机壳进风口19的一侧。风机4包括蜗壳42以及设置于蜗壳42内的风轮41。蜗壳42安装于隔板5朝向风机腔15的一侧,蜗壳42上形成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蜗壳进风口与机壳进风口19连通,蜗壳出风口朝向换热器6设置,以将经由风轮41吹出的风送向换热器6进行换热;需要说明的是,蜗壳42设置蜗壳出风口的一端从隔板通口51穿过,以使蜗壳出风口设置于换热腔17中,通过风轮41运转使蜗壳42中空气由蜗壳出风口排出蜗壳42时可以快速与换热器6接触;还需要说明的是,隔板5安装有电机43,电机43与风轮41连接并驱动风轮41转动,以使空气由机壳进风口19进入容置腔中并从蜗壳进风口进入蜗壳42然后从蜗壳出风口离开蜗壳42,接着与换热器6接触经过换热器6换热后由机壳出风口18排到室内;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包括两个风机4,两个风机4对称设置,以增加进风量;电机43安装于隔板5朝向风机腔15的一侧并位于两个风机4之间。
如图1所示,机壳进风口19处设有过滤网总成,以对从机壳进风口19进入容置腔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网组总成通过安装架3设置于机壳进风口19处;安装架3呈四边形框架结构并且中间部分设有与机壳进风口19连通的安装架通口36;安装架3设有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腔,过滤网总成位于安装腔中并在安装腔中沿机壳1长度方向抽拉,以安装或拆卸过滤网总成;当拆卸过滤网总成时,将过滤网总成从安装腔中抽出;当安装过滤网总成2时,将过滤网总成插入安装腔中。安装腔与安装架通口36连通,以使过滤网总成安装在安装腔中时,可以对从安装架通口36进入机壳进风口19的空气进行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过滤网总成仅能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毛发等物质,无法消除空气中的细菌,因此,上述风管机还设置有杀菌组件,以对容置腔中空气进行杀菌,增加机壳出风口18排出的空气的洁净度;如图4所示,隔板5、换热器6、接水盘7和机壳1共同限定形成杀菌腔16;杀菌腔16位于换热腔17中并与风机腔15连通;杀菌组件设置于杀菌腔16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中设有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过滤网总成沿导轨滑动,以增加过滤网总成在安装腔中抽拉运动的可靠性。
如图5和图6所示,过滤网总成包括若干过滤网组件2,若干个过滤网组件2沿机壳1长度方向设置并且相邻过滤网组件2之间可折叠;过滤网组件2包括过滤网21和固定框22,过滤网21安装于固定框22内;相邻两个过滤网组件2的固定框22转动连接,以使相邻过滤网组件2可折叠,由于维修口的尺寸有限,过滤网总成尺寸太大会增加过滤网总成安装和拆卸的难度,通过将过滤网总成设计为由若干过滤网组件2连接形成的可折叠的多段式,以减小过滤网总成安装和拆卸时的占用空间。
如图7和图10所示,安装架3包括第一法兰31、第二法兰33、第三法兰32和第四法兰34,第一法兰31与第二法兰33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并相对设置;第三法兰32和第四法兰34沿机壳1高度方向延伸并相对设置;第一法兰31、第二法兰33、第三法兰32和第四法兰34共同将安装架3限定为四边形框架结构并且在安装架3中间部分限定出安装架通口36;第一法兰31与上盖11、左侧壁12和右侧壁14连接,第二法兰33与底板13固定连接,第三法兰32与左侧壁12固定连接,第四法兰34与右侧壁14固定连接,以将安装架3安装于机壳进风口19处;第一法兰31与第二法兰33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导轨,以对固定框22的上下两端进行导向,从而增加过滤网组件2在安装腔中运动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法兰31设有连接部311,连接部311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连接部311沿机壳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左侧壁12和右侧壁14连接;连接部311设有第二定位孔3111,上盖11设有定位块111,定位块111设于第二定位孔3111中,以定位第一法兰31与上盖11的连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法兰31背离第二法兰33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312,第一凸起312位于第一法兰31沿机壳1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三法兰32和第四法兰34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第三法兰32的第一通孔和第四法兰34的第一通孔与第一法兰31两端的第一凸起312对应设置,与第三法兰32的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凸起312设于第三法兰32的第一通孔中,以定位第一法兰31与第三法兰32的连接位置;与第四法兰34的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凸起312设于第四法兰34的第一通孔中,以定位第一法兰31与第四法兰34的连接位置;同理,第二法兰33背离第一法兰31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第二法兰33沿机壳1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三法兰32和第四法兰34分别设有第二通孔,第三法兰32的第二通孔和第四法兰34的第二通孔与第二法兰33两端的第二凸起对应设置,与第三法兰32的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凸起设于第三法兰32的第二通孔中,以定位第二法兰33与第三法兰32的连接位置;与第四法兰34的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凸起设于第四法兰34的第二通孔中,以定位第二法兰33与第四法兰34的连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0所示,安装腔贯穿第三法兰32和第四法兰34设置并在第三法兰32和第四法兰34对应形成第一法兰通口321、第二法兰通口341,以使过滤网组件2可以从第一法兰通口321或第二法兰通口341进入或离开安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法兰通口321和第二法兰通口341处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法兰折弯部322,法兰折弯部322位于安装腔中,以对进入安装腔的固定框22进行导向;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法兰折弯部322远离第三法兰32或第四法兰34的一端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以使两个法兰折弯部322远离第三法兰32或第四法兰34的一端形成钝角,从而使两个法兰折弯部322远离第三法兰32或第四法兰34的一端可以远离固定框22,进而防止割伤固定框22。
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第一法兰31与第二法兰33相对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导向条35,导轨开设于导向条35中,导向条35沿机壳1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导向条35设有第一定位孔352,第一法兰31与第二法兰33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导轨定位凸起331,导轨定位凸起331设于第一定位孔352中,以定位导向条35在第一法兰31、第二法兰33的安装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条35设有通道,通道沿机壳1长度方向延伸,以形成导轨,网框22在通道中沿机壳长度方向滑动;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通道两个侧壁沿机壳1长度方向的两端朝相互背离的方向折弯并形成导轨折弯部351,以防止拆装过滤网组件2时,通道侧壁的两端损伤固定框22;导轨折弯部351与通道侧壁未折弯的部分产生折弯角,折弯角的角度取值范围为120°~160°,以便于加工形成导轨。
上述风管机中,过滤网组件2的工作原理为:通过风轮41运转将室内空气由机壳进风口19吸入风机腔15中,室内空气在经过过滤网组件2时,过滤网21对空气中的灰尘、毛发等进行过滤,减少灰尘、毛发等进入风机腔15中。
上述风管机中,过滤网组件2的安装原理为:将过滤网组件2从第一法兰通口321进入安装腔中并使过滤网组件2沿导轨向第二法兰通口341的方向滑动,或者过滤网组件2从第二法兰通口341进入安装腔中并使过滤网组件2沿导轨向第一法兰通口321的方向滑动,以将过滤网组件2安装到安装腔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多个过滤网组件2折叠放置,因此安装时先将一个过滤网组件2插入安装腔中,然后展开相邻的过滤网组件2并将相邻的过滤网组件2插入安装腔中,以减小过滤网组件2安装时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从维修口安装过滤网组件2。
上述风管机中,过滤网组件2的拆卸原理为:将过滤网组件2从第一法兰通口321进入安装腔中并使过滤网组件2沿导轨朝远离第二法兰通口341的方向滑动,或者过滤网组件2从第二法兰通口341进入安装腔中并使过滤网组件2沿导轨朝远离第一法兰通口321的方向滑动,以将过滤网组件2从安装腔中抽出;需要说明的是,从安装腔拆卸过滤网组件2时,先将一个过滤网组件2抽出安装腔中,然后将相邻的过滤网组件2抽出并将二者进行折叠,每抽出一个过滤网组件2都将其于已经抽出的过滤网组件2折叠,以减小过滤网组件2拆卸时占用的空间,从而便于将若干过滤网组件2从维修口取出。
上述风管机通过在安装架3设置安装腔安装过滤网总成,并将过滤网总成以抽拉的方式安装于安装腔中,从而便于过滤网总成的安装和拆卸;通过将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网总成设置为包括若干过滤网组件2的可折叠的多段式,以减小过滤网总成安装或拆卸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便于从维修口安装或拆卸过滤网总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设有机壳出风口和机壳进风口;所述机壳左侧到所述机壳右侧为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
风机,用于将室外空气从所述机壳进风口吸入所述机壳内部;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机壳内部并靠近所述机壳进风口设置;
换热器,用于对进入所述机壳内部的空气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机壳内部并靠近所述机壳出风口设置;
安装架,其设于所述机壳进风口处;所述安装架设有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腔;所述安装架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架通口,所述安装架通口与所述机壳进风口连通;
过滤网总成,用于对所述机壳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网总成位于所述安装架通口处并以可抽拉的方式设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过滤网总成包括若干过滤网组件,若干所述过滤网组件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网组件之间以可转动的方式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网框,所述过滤网安装于所述网框内;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网组件的所述网框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中设有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过滤网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开设于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条中,所述导向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架并位于所述安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安装架设有导轨定位凸起,所述导轨定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以定位所述导向条在所述安装架的安装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设有用于形成所述导轨的通道,所述通道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过滤网组件设于所述通道中并沿所述通道滑动;用于形成所述通道的两侧壁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的两端相互背离并形成导轨折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设置并在所述安装架形成第一法兰通口和第二法兰通口,所述过滤网组件从所述第一法兰通口或所述第二法兰通口插入所述安装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通口处和所述第二法兰通口处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法兰折弯部,所述法兰折弯部位于安装腔中,以对进入所述安装腔的所述过滤网组件进行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法兰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法兰通口或所述第二法兰通口的一端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并且形成钝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蜗壳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蜗壳上形成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所述机壳进风口连通,所述蜗壳出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设置。
CN202320169837.3U 2023-02-02 2023-02-02 风管机 Active CN219607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9837.3U CN219607235U (zh) 2023-02-02 2023-02-02 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9837.3U CN219607235U (zh) 2023-02-02 2023-02-02 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7235U true CN219607235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5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9837.3U Active CN219607235U (zh) 2023-02-02 2023-02-02 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7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2800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77071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8005197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50116217A (ko) 창문형 공기조화기
CN219607235U (zh) 风管机
KR100564440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60081171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60122291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7007316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25980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911954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의 조립방법
KR10073203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9510903U (zh) 新风调湿机
KR20090022106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73204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2961907U (zh) 一种模块化安装的厨房新风机及厨房补风设备
CN214249865U (zh) 空调器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柜机
CN100504229C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
KR10050525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979018A (zh) 分体型空调器的壁挂式室内机
KR100813327B1 (ko) 공기 조화기용 실내기의 모터 지지구조
KR2005003156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517622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865089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8000612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