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9466A -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9466A
CN114909466A CN202110174821.7A CN202110174821A CN114909466A CN 114909466 A CN114909466 A CN 114909466A CN 202110174821 A CN202110174821 A CN 202110174821A CN 114909466 A CN114909466 A CN 114909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oil pressure
preset
stage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48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9466B (zh
Inventor
刘方
吴蒙
孙成伟
付文晖
李欢
赵江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48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9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9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9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9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9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16H61/4008Control of circuit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hydraulic
    • F16H61/0265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hydraul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部分包括: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在调速阶段,对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在扭矩交换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在锁止阶段,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并在结合离合器结合时锁止,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为零;本发明中,通过发动机、电机、两个离合器进行协同控制,对车辆从混动二挡切换至混动一挡的过程进行了精确控制,保证了车辆模式切换时良好的驾驶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是一种介于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辆之间的车辆类型,通常包括发动机、电机等多个动力源,又包括多个离合器的模式或挡位执行元件,混合动力车辆利用电池和电机对发动机工作点进行削峰填谷,硬件拓扑的灵活性在带来效率、工作方式优越性的同时,往往也带来软件控制上的难度,混动系统发挥优越性能的关键即在于混合动力系统多动力部件和操纵元件的协同控制。
现有技术中的混合动力车辆换挡控制方法,是基于传统燃油车辆的离合器、变速器控制原理发展而来的,在进行动力降挡或者降挡的过程中,一般只对发动机的扭矩进行精确控制,以减少换挡过程所产生的顿挫感,从而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但该类方法不能很好的适配具有多个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在换挡过程中仍旧会出现顿挫问题,从而影响驾驶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导致混合动力车辆换挡过程中出现顿挫的问题。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包括:
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
在所述调速阶段,对所述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在所述扭矩交换阶段,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
在所述锁止阶段,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在所述结合离合器结合时锁止所述结合离合器,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和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上升,并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
确定所述发电机的转速是否为预设转速;
若所述发电机的转速为所述预设转速,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包括:
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
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降至第一预设范围;
若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至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是否升至第一预设油压,所述第一预设油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油压;
若确定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升至所述第一预设油压,则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和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包括:
按照第三预设曲线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
按照第四预设曲线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所述第三预设曲线和第四预设曲线之间相互耦合。
进一步地,所述油压控制阶段包括充油阶段和微调阶段,所述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在所述充油阶段,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第二预设范围内,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充油至半结合点;
在所述微调阶段,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以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为第二预设油压;
若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为所述第二预设油压,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第一预设范围内,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充油至半结合点,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曲线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滑摩点,所述滑摩点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
按照第二预设曲线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至所述半结合点。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微调阶段,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包括:
确定所述微调阶段中所述分离离合器的预设下降斜率;
在所述微调阶段,按照所述预设下降斜率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进行下降,并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调速阶段,对所述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扭矩交换阶段,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所述分离离合器和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锁止阶段,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在所述结合离合器结合时锁止所述结合离合器,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车辆降挡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车辆降挡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提供的一个方案中,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在调速阶段,对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在扭矩交换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在锁止阶段,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在结合离合器结合时锁止,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本发明中,通过发动机、发电机、两个离合器进行协同控制,对车辆从混动二挡切换至混动一挡的过程进行了精确控制,通过对离合器油压的控制最大程度保证了混动车辆输出扭矩的平顺性,保证了车辆模式切换时良好的驾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机电耦合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机电耦合系统在混合一挡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机电耦合系统在混合二挡时的动力传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辆降挡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耦合系统各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辆降挡控制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辆降挡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发动机;2-第一离合器;3-输入轴;4-太阳轮;5-行星架;6-齿圈;7-制动器;8-第二离合器;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发电机;12-中间轴;13-第三齿轮;14-第四齿轮;15-第五齿轮;16-驱动电机;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可以应用在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中,该混合动力车辆包括机电耦合系统和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其中,机电耦合系统和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总线通信。
其中,如图1所示,该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C0)2、输入轴3、行星排(包括太阳轮4、行星架5和齿圈6)、制动器(B)7、第二离合器(C1)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发电机11、中间轴12、第三齿轮13、第四齿轮14、第五齿轮15、驱动电机16、第六齿轮17和差速器18。其中,发动机1通过第一离合器2与齿圈6相连,发动机1与发电机11通过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0连接;驱动电机16通过第五齿轮15与发动机1及发电机11的动力耦合输出。
本实施例中,混合动力车辆的机电耦合系统包含一个制动器7、第一离合器2及第二离合器8,其中,制动器7是为了制动太阳轮4,第一离合器2为了控制发动机的动力是否输出,以实现纯电模式和混动模式之间的切换,第二离合器8和制动器7的作用是结合行星排实现发动机的两个挡位。
当制动器7结合时,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齿圈6传递到行星架5,然后通过行星架5传递到第三齿轮13,然后传递到中间轴12,再通过第四齿轮14传递到第六齿轮17,最后到差速器18和混合动力车辆的轮端,此时为发动机的一挡。
当第二离合器8结合时,行星排的太阳轮4、行星架5和齿圈6整体旋转,固连一体,速比为1并通过行星架5传递到第一齿轮11,然后传递到中间轴10,再通过第二齿轮12传递到第四齿轮15,最后到差速器16和混合动力车辆的轮端,此时为发动机的二挡。
驱动电机16通过第三齿轮14将动力传递到第三齿轮13,然后传递到中间轴12,再通过第四齿轮14传递到第六齿轮17,最后到差速器18和轮端。
本实施例的机电耦合系统包括发动机1、发电机11、驱动电机16三个动力源,即发电机11的工作状态包括发电和驱动两种状态;该机电耦合系统同时可进行多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机电耦合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一个挡位的单电机纯电动模式、两个挡位的双电机纯电动模式、串联增程模式、两种混合动力驱动模式(混动模式和混动模式),以及制动能量回收、驻车发电等多种工作模式等。
其中,上述多种工作模式中各结构的控制要求体现如下:
Figure BDA0002940311280000081
在机电耦合系统中,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一挡(混动模式1)时,制动器7锁止、第一离合器2结合、第二离合器8打开,机电耦合系统中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2所示;当混合动力车辆处于混动二挡(混动模式2)时,制动器7打开,第一离合器2结合,第二离合器8结合,机电耦合系统中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3所示,其中,图2和图3中的虚线为动力传递路线,箭头为动力传递方向。当混合动力车辆从混动二挡切换至混动一挡时,即从混动模式1切换至混动模式2时,制动器7和第二离合器8的状态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他结构的扭矩或者转速快速变化,进而影响轮端扭矩,导致模式切换过程不平滑。为减少切换过程中轴系扭矩、转速的波动对轮端扭矩的影响,需要对切换过程中离合器、发动机和发动机进行精确控制,以使提高模式切换过程的平顺性,从而提高混合动力车辆驾驶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在调速阶段,对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在扭矩交换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在锁止阶段,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在结合离合器结合时锁止,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通过发动机、发电机、两个离合器进行协同控制,对车辆切换至混动二挡的模式切换过程进行了精确控制,通过对离合器油压的控制最大程度保证了混动车辆输出扭矩的平顺性,保证了车辆模式切换时良好的驾驶性。
本实施例中,车辆控制系统包括机电耦合系统和车辆降挡控制装置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辆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车辆降挡控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
在车辆需要进行从混动二挡切换至混动一挡的降挡操作时,对发动机、发电机、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按照油压控制阶段、调速阶段、扭矩交换阶段和锁止阶段进行动作控制,尽量减小整车加速度变化,实现平稳、快速的换挡,以减少车辆从混动二挡切换至混动一挡时所产生的顿挫感。
其中,结合离合器为图1机电耦合系统中的制动器B,分离离合器为图1机电耦合系统中的第二离合器C1。在油压控制阶段,需要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对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并充油至半结合点,当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预设油压时,确定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此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快速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其中,在油压控制阶段,需要确定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超过半结合点,使得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之间的无法进行扭矩交换。
具体地,在油压控制阶段,需要对分离离合器C1和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进行精确控制,在油压控制阶段初期,需要控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下降,并对结合离合器B进行充油并充油至半结合点,此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大于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即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大于半结合点。然后待机电耦合系统中的油压稳定之后,继续对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进行开环控制,使得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继续下降,并保持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不变,以使分离离合器C1和结合离合器B无法进行扭矩交换。当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预设油压时,即油压控制阶段的尾声时,需要控制发动机的扭矩快速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控制发动机快速降低扭矩,使得轮系失衡,换挡进程发生变化。
其中,预设油压为预先标定的结合离合器B油压,可以通过T-P(Fill-Phase)表查询获得,根据结合离合器B当前所处的工况,在T-P表中查询获得对应的油压作为预设油压之后,控制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向预设油压靠近,直至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为预设油压。T-P表为根据不同工况进行修正后获得的,离合器在不同换挡阶段的油压数据表。
S20:在调速阶段,对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在调速阶段,需要对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分离离合器C1和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实现发电机的输入轴转速从混动二挡的速比转速降低到混动一挡的速比转速,且当发电机的转速达到一定值时,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此时可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其中,在进入调速阶段之后,需要维持分离离合器C1和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不变,并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使得发电机的输入轴转速从混动二挡的速比转速降低到混动一挡的速比转速;还需要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上升,以使发动机的扭矩恢复至未进行扭矩下降之前的扭矩,即恢复至上一阶段的发动机扭矩。
S30:在扭矩交换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
在进入扭矩交换阶段之后,需要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使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之间的扭矩进行交换,当直至分离离合器降至半结合(Kiss Point,KP)点,或者KP点附近,且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升至预设油压,确定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此时需要进入锁止阶段。
S40:在锁止阶段,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在结合离合器结合时并锁止结合离合器,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
在锁止阶段,需要控制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快速上升,直至满足混动一挡的需求,此时锁止结合离合器B,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预设值为0),完成换挡,即完成从混动二挡模式至混动一挡模式的模式切换过程。在模式切换过程中,通过对两个离合器的油压精确控制,最大程度保证了混合动力车辆机电耦合系统输出扭矩的平顺性,保证了车辆模式切换时良好的驾驶性。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在调速阶段,对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在扭矩交换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在锁止阶段,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快速以在结合离合器结合时锁止,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通过发动机、电机、两个离合器进行协同控制,对车辆切换至混动二挡的模式过程进行了精确控制,通过对离合器油压的控制最大程度保证了混动车辆输出扭矩的平顺性,保证了车辆模式切换时良好的驾驶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中,即对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保持结合离合器和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上升,并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
其中,在调速阶段,保持发结合离合器B和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不变,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缓慢上升,并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以实现发电机的输入轴转速从混动二挡的转速降低到混动一挡的转速,以满足混动二挡的需求。
其中,在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时,需要确定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的目标转速,然后根据发电机的实际转速和目标转速之间的转速差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调节,以使发电机的输入轴转速上升到混动一挡的转速。其中,目标转速为预先标定的、满足混动二挡需求的发电机转速。通过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保证发电机的转速控制的精确性,从而实现快速、平稳切换的要求。
其中,由于机电耦合系统对扭矩的变化太敏感,因此,需要尽量减少油压的变化,此时结合离合器B和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不参与调速、保持稳定最好,能有效减少扭矩变化过大引起的车辆顿挫感。
由于在,油压控制阶段尾声时,发动机的扭矩快速下降,在调速阶段,还需要按照预先标定的扭矩恢复曲线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上升,以使发动机的扭矩恢复至目标扭矩,其中,目标扭矩可以是上一阶段扭矩下降时的发动机扭矩,目标扭矩也可以是根据实车在换挡过程中的表现而标定的发动机扭矩。
S22:确定发电机的转速是否为预设转速。
在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过程中,实时确定发电机的转速是否为预设转速,以判断是否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其中,预设转速为预先标定的发电机转速,预设转速可以为目标转速,也可以是略小于目标转速的发电机转速。
S23:若发电机的转速为预设转速,则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确定发电机的转速是否为预设转速之后,若发电机的转速为预设转速,表示发电机的转速满足混动一挡的需求,发电机闭环控制的目标转速与输入轴转速之间的差值达到预设值,则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确定发电机的转速是否为预设转速之后,若发电机的转速不为预设转速,则继续对发电机进行闭环控制,以使发电机的转速达到预设转速,触发进入下一阶段的条件。
本实施例中,在调速阶段,通过保持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上升,确定发电机的转速是否为预设转速,若发电机的转速为预设转速,则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明确了对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具体过程,减少了离合器的油压变化对发电机扭矩的影响,保证了调控的精准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中,即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
S32:确定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降至第一预设范围;
S33:若确定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至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是否升至预设油压,预设油压大于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油压;
S34:若确定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升至预设油压,则确定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在扭矩交换阶段,需要按照预先设置的下降曲线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通过预先设置的换挡油压数据(如T-P表)确定第一预设油压,从而按照预先设定的上升曲线,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从KP点向第一预设油压变化,以使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之间进行扭矩交换,直至分离离合器降至第一预设范围内,即KP点附近,且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升至第一预设油压时,确定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此时需要进入锁止阶段。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确定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降至第一预设范围,若确定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至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是否升至第一预设油压,预设油压大于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油压,若确定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升至第一预设油压,则确定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明确了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具体过程,通过对两个离合器的油压进行精确控制,完成了两个离合器之间的扭矩交换。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1中,即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按照第三预设曲线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
S32:按照第四预设曲线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第三预设曲线和第四预设曲线之间相互耦合。
先确定分离离合器扭矩交换阶段中的下降斜率(第一预设斜率),其中,扭矩交换阶段中下降斜率为预先标定的斜率,该下降斜率与扭矩交换阶段的标定时长有关。按照该下降斜率可在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后,会形成油压下降曲线,即第三预设曲线。其中,预设下降斜率为预先标定的斜率,预设下降斜率。
在扭矩交换阶段,按照第三预设曲线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直至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至半结合点附近,然后按照第四预设曲线,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至第一预设油压。其中,第三预设曲线和第四预设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需遵循动力学原理维持车辆的轮系平衡。
本实施例中,按照第三预设曲线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按照第四预设曲线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其中,第三预设曲线和第四预设曲线之间相互耦合,明确了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半结合点附近,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至第一预设油压的具体过程,为扭矩交换阶段中的离合器油压控制提供了基础。
在一实施例中,油压控制阶段包括充油阶段和微调阶段,步骤S10中,即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在充油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第二预设范围内,并控制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至半结合点。
在充油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B进行充油,使分离离合器C1和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稳定,从而触发进入微调阶段的条件。其中,在充油阶段,需要控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下降至第二预设范围内,即滑摩点附近,并等待跳入下一阶段,即等待跳入微调阶段;并控制结合离合器B进行充油,以使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上升到至半结合点,在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稳定后,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其中,分离离合器C1的滑摩点通过T-P(Torque-Phase)表查得,根据分离离合器C1当前工况找到离合器C1对应的滑摩点之后,控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向滑摩点靠近。
S12:在微调阶段,保持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以确定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为第二预设油压。
S13:若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为第二预设油压,则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微调阶段,先保持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以确定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为第二预设油压;若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为第二预设油压,则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使分离离合器C1油压从上一阶段(充油阶段)的终点下降到第二预设油压,然后进入调速阶段,通过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精确油压控制,保证了换挡过程油压变化的可控性,保证了机电耦合系统输出扭矩的平顺性,进而保障了车辆模式切换时良好的驾驶性。
本实施例中,在充油阶段,在充油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第二预设范围内,并控制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至半结合点,以使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进入微调阶段,在扭矩交换阶段,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半结合点,并控制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至预设油压;将油压控制阶段细化为充油阶段和微调阶段,并明确了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的具体过程,将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变化细分为充油阶段和微调阶段,保证了调控的精准性,从而保证了车辆换挡的平顺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1中,即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第二预设范内,并控制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至半结合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1:按照第一预设曲线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滑摩点。
S112:按照第二预设曲线控制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至半结合点。
在充油阶段(Fill),按照第一预设曲线控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下降,此时是动力降挡过程,发电机的输入轴扭矩较大,因此需要下降至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至滑摩点,滑摩点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并按照第二预设曲线控制结合离合器B进行充油,直至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到达半结合点;同时,还需要实时确定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是否稳定,若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稳定,则可以进入微调阶段。其中,第一预设曲线与第二预设曲线为预先标定的曲线,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预设曲线为图5中,C1油压曲线在Fill阶段内的曲线,第二预设曲线为图5中,C1油压曲线在Fill阶段内的曲线。
本实施例中,按照第一预设曲线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滑摩点,并按照第二预设曲线控制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至半结合点,明确了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以使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为充油阶段中离合器油压的控制提供了基础。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2中,即在微调阶段,保持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21:确定微调阶段中分离离合器的预设下降斜率;
S122:在微调阶段,按照预设下降斜率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进行下降,并保持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
先确定微调阶段中分离离合器C1的预设下降斜率(第二预设斜率),其中,该预设下降斜率为预先标定的斜率,根据实车的表现决定。在微调阶段,按照预设下降斜率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进行下降,并保持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不变。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微调阶段中分离离合器的预设下降斜率,在微调阶段,按照预设下降斜率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进行下降,并保持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明确了在微调阶段,保持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的具体过程,为微调阶段中的离合器油压控制提供了基础,从而保证了换挡过程中对离合器油压的精确控制,进而保证了换挡平顺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所述可知,在将车辆从混动二挡切换至进入混动一挡的过程中,控制发动机、发电机和两离合器(分离离合器C1和结合离合器B),按照充油阶段(Fill)-微调阶段(Torque Phase)-调速阶段(Speed Phase)-扭矩交换阶段(Lockup1)-Lockup2(锁止阶段)五个阶段进行动作控制,且在每个阶段的具体控制方法不同,包括:
1)Fill:将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段降至滑摩点,并按照第一预设曲线(如图5中的B油压曲线)进行下降,滑摩点通过T-P表查得,找到对应的离合器B油压之后,并根据不同工况进行修正;结合离合器B按照第二预设曲线(如图5中的B油压曲线)充油至KP点,待油压稳定之后跳入下一阶段;
2)Torque Phase:结合离合器B油压维持不变,并按照预设下降斜率控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从上一阶段的终点继续下降,直到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触发第二预设油压,开始快降发动机扭矩并跳入下一阶段,即本阶段接近结尾时开始快降发动机扭矩,使得轮系失衡,换挡进程发生变化;
3)Speed Phase:控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和结合离合器B维持油压不变,并根据换挡进程控制发动机的扭矩缓慢回到上一阶段的扭矩,控制发电机EM1的转速nEM1进行闭环控制,实现发电机的输入轴转速从混动二挡挡速比转速降至混动一挡速比转速,当换挡进程触发阀值,进入下一阶段;
4)Torque Phase:按照预设下降斜率控制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从上一阶段的终点继续下降至KP点,此预设下降斜率与Torque Phase阶段的标定时长有关;结合离合器B通过T-P表查得预设油压,按照第四预设曲线从上一阶段的KP点上升到预设油压,第四预设曲线与分离离合器C1在本阶段的油压下降曲线(第三预设曲线)有一定耦合关系,遵循动力学原理维持轮系平衡;此阶段为开环控制,当分离离合器C1的油压在KP点,且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为第一预设油压时,跳入下一阶段;
5)Lockup2:快速升高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并锁止,并分离离合器C1油压降至0,完成换挡。
例如,将车辆的机电耦合系统从混动二挡(当前挡位)切换至进入混动一挡(目标挡位)的换挡进程(单位为%)中,发动机转速nICE、发电机转速nEM1、齿圈输入转速ninput、发动机扭矩TICE、发电机扭矩TEM1、变速箱输入扭矩(不包括驱动电机EM2)、分离离合器C1和结合离合器B的油压变化、离合器状态(包括分离离合器状态off-going cluth state和结合离合器状态on-going cluth state)等,在上述5个阶段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通过发动机、发电机、主离合器、换挡离合器的转速和扭矩协同控制,从而实现从混动二挡进入混动一挡的过程的精确控制,通过主离合器油压控制最大程度保证了机电耦合系统输出扭矩的平顺性,保障了车辆模式切换时良好的驾驶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降挡控制装置,该车辆降挡控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车辆降挡控制方法一一对应。如图6所示,该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601、第二控制模块602、第三控制模块603和第四控制模块604。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控制模块601,用于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
第二控制模块602,用于在所述调速阶段,对所述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第三控制模块603,用于在所述扭矩交换阶段,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
第四控制模块604,用于在所述锁止阶段,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在所述结合离合器结合时锁止所述结合离合器,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602具体用于:
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和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上升,并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
确定所述发电机的转速是否为预设转速;
若所述发电机的转速为所述预设转速,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
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降至第一预设范围;
若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至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是否升至第一预设油压,所述第一预设油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油压;
若确定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升至所述第一预设油压,则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和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控制模块603具体还用于:
按照第三预设曲线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
按照第四预设曲线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所述第三预设曲线和第四预设曲线之间相互耦合。
进一步地,所述油压控制阶段包括充油阶段和微调阶段,所述第一控制模块6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充油阶段,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第二预设范围内,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充油至半结合点;
在所述微调阶段,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以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为第二预设油压;
若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为所述第二预设油压,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601具体还用于:
按照第一预设曲线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滑摩点,所述滑摩点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
按照第二预设曲线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至所述半结合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601具体还用于:
确定所述微调阶段中所述分离离合器的预设下降斜率;
在所述微调阶段,按照所述预设下降斜率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进行下降,并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
关于车辆降挡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车辆降挡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车辆降挡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车辆降挡控制装置,该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其中,该车辆降挡控制装置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车辆降挡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车辆降挡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包括:
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
在所述调速阶段,对所述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在所述扭矩交换阶段,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
在所述锁止阶段,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在所述结合离合器结合时锁止所述结合离合器,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和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上升,并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闭环控制;
确定所述发电机的转速是否为预设转速;
若所述发电机的转速为所述预设转速,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包括:
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
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降至第一预设范围;
若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至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是否升至第一预设油压,所述第一预设油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油压;
若确定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升至所述第一预设油压,则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和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包括:
按照第三预设曲线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
按照第四预设曲线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所述第三预设曲线和第四预设曲线之间相互耦合。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控制阶段包括充油阶段和微调阶段,所述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在所述充油阶段,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第二预设范围内,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充油至半结合点;
在所述微调阶段,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以确定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是否为第二预设油压;
若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为所述第二预设油压,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第二预设范围内,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充油至半结合点,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曲线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至滑摩点,所述滑摩点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
按照第二预设曲线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进行充油至所述半结合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降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微调阶段,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包括:
确定所述微调阶段中所述分离离合器的预设下降斜率;
在所述微调阶段,按照所述预设下降斜率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进行下降,并保持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不变。
8.一种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确定车辆需要从混动二挡降挡至混动一挡时,在油压控制阶段,对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控制,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发动机的扭矩下降并进入调速阶段;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调速阶段,对所述发动机的扭矩、发电机的转速、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进行协调控制,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进入扭矩交换阶段;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扭矩交换阶段,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下降,并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直至所述分离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油压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以进入锁止阶段;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锁止阶段,控制所述结合离合器的油压上升,以在所述结合离合器结合时并锁止所述结合离合器,并控制所述分离离合器的油压降为预设值。
9.一种车辆降挡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车辆降挡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车辆降挡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174821.7A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09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4821.7A CN114909466B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4821.7A CN114909466B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9466A true CN114909466A (zh) 2022-08-16
CN114909466B CN114909466B (zh) 2024-03-29

Family

ID=8276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4821.7A Active CN114909466B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9466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2815A (en) * 1988-04-30 1991-12-17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Power line to drive a vehicle
JPH09273625A (ja) * 1996-04-05 1997-10-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US20020086769A1 (en) * 1999-03-15 2002-07-0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Arrangement for operating the clutch in the power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EP1693268A2 (en) * 2005-02-18 2006-08-23 Hitachi, Ltd. Controller,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motor vehicle gear-type transmission
EP1898113A2 (de) * 2006-09-08 2008-03-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und sich auf eine Druckmedium-Aktuatoranordnung insbesondere eines Getriebes oder einer Kupplungseinrichtung beziehendes Betätigungsverfahren
US20100114443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Clutch characteristic adap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780798A (zh) * 2009-01-19 2010-07-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换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18014A (zh) * 2012-08-31 2012-12-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油路
CN105570448A (zh) * 2016-01-15 2016-05-11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低温换挡优化控制方法
US20170144667A1 (en) * 2015-11-19 2017-05-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hift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7010045A (zh) * 2015-12-10 2017-08-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动力传递系统的控制系统
CN107364440A (zh) * 2017-07-25 2017-11-21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起步过程控制方法
EP3363671A1 (en) * 2017-02-16 2018-08-22 AVL List GmbH Multi-speed power shifted hybrid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engine start
CN209212951U (zh) * 2018-11-22 2019-08-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
WO2020014915A1 (zh) * 2018-07-19 2020-01-2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的换挡控制方法、换挡控制装置、换挡控制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
CN110953335A (zh) * 2019-12-19 2020-04-03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换挡自学习方法及汽车
CN111319449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1891106A (zh) * 2020-07-29 2020-11-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传动系扭振的动力总成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2815A (en) * 1988-04-30 1991-12-17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Power line to drive a vehicle
JPH09273625A (ja) * 1996-04-05 1997-10-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US20020086769A1 (en) * 1999-03-15 2002-07-0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Arrangement for operating the clutch in the power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EP1693268A2 (en) * 2005-02-18 2006-08-23 Hitachi, Ltd. Controller,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motor vehicle gear-type transmission
EP1898113A2 (de) * 2006-09-08 2008-03-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und sich auf eine Druckmedium-Aktuatoranordnung insbesondere eines Getriebes oder einer Kupplungseinrichtung beziehendes Betätigungsverfahren
US20100114443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Clutch characteristic adap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780798A (zh) * 2009-01-19 2010-07-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换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18014A (zh) * 2012-08-31 2012-12-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油路
US20170144667A1 (en) * 2015-11-19 2017-05-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hift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7010045A (zh) * 2015-12-10 2017-08-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动力传递系统的控制系统
CN105570448A (zh) * 2016-01-15 2016-05-11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低温换挡优化控制方法
EP3363671A1 (en) * 2017-02-16 2018-08-22 AVL List GmbH Multi-speed power shifted hybrid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engine start
CN107364440A (zh) * 2017-07-25 2017-11-21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起步过程控制方法
WO2020014915A1 (zh) * 2018-07-19 2020-01-2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的换挡控制方法、换挡控制装置、换挡控制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
CN209212951U (zh) * 2018-11-22 2019-08-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
CN111319449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0953335A (zh) * 2019-12-19 2020-04-03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换挡自学习方法及汽车
CN111891106A (zh) * 2020-07-29 2020-11-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传动系扭振的动力总成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农;周石磊;朱波;张邦基;郑敏毅;: "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起步与换挡过程协调控制",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3, 15 May 2019 (2019-05-15) *
梁俊毅;张建龙;殷承良;: "某型混合动力汽车协调换挡控制策略的研究", 汽车工程, no. 12 *
赵治国;李学彦;吴朝春;: "DCT变速混合动力轿车制动降档过程优化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no. 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9466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0932B2 (en) Shif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781789B (zh) 混合车辆的控制系统
CN104684780B (zh) 混合车辆的起动控制装置
JP643338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のダウンシフト制御装置
KR102198105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제어 장치
US9744961B2 (e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l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14909467B (zh) 一种车辆升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026801B (zh) 电动车辆的控制装置
JP2017094785A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US10316957B2 (en) Shifting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s with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123654B2 (en) Hybrid driving apparatus, vehicle with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US11383693B2 (en) Hybrid vehicle
JP2014137119A (ja) 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14909465A (zh) 一种车辆升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5949938B2 (ja) 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13858965B (zh) 电动汽车变速器降档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909466A (zh)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909469B (zh) 一种车辆升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909468A (zh) 一种车辆降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8954248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709175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エンジン始動制御方法及び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
JP2016203833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094951A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WO2020187782A1 (en) Control modul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vehicle powertrain
US20180252313A1 (en) Control device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