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2561A - 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02561A CN114902561A CN202180007572.0A CN202180007572A CN114902561A CN 114902561 A CN114902561 A CN 114902561A CN 202180007572 A CN202180007572 A CN 202180007572A CN 114902561 A CN114902561 A CN 1149025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acitor
- electrode
- circuit
- inductor
- comm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01P1/20327—Electromagnetic interstage coupling
- H01P1/20336—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 H01P1/20345—Multilayer 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4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with other electric elements, the structure mainly consisting of a capacitor, e.g. RC combin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53—Electrical filters; Controlling thereof
- H03H7/0161—Bandpass 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16—Comprising foot-point elements
- H03H7/1725—Element to ground being common to different shunt paths, i.e. Y-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58—Series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带通滤波器(100)具备滤波电路(FC1、FC2)、中间电路(MC1、MC2)、以及电容器(C51)。中间电路(MC1)具有连接在电容器(C31)与电容器(C32)之间的电感器(L31)。中间电路(MC2)具有连接在电容器(C41)与电容器(C42)之间的电感器(L41)。滤波电路(FC1)所包含的谐振电路(RC1、RC2)经由共用电容器(C61)接地。滤波电路(FC2)所包含的谐振电路(RC3、RC4)经由共用电容器(C62)接地。电容器(C51)连接在中间电路(MC1)与中间电路(MC2)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通滤波器,特别是涉及具备由电感器和电容器构成的多个谐振电路的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包含电介质层、图案导体以及导通导体的层叠体内形成多个具有电容器和电感器的谐振电路来构成适合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的高频的带通滤波器。作为这样的带通滤波器的一个例子,能够列举日本特开2014-57277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通滤波器。
专利文献1的带通滤波器具有由电感器和电容器构成的三个以上的谐振电路、和配置为不与其它的线路导体接触,并横跨各个电感器的浮置导体。而且,使浮置导体与规定的线路导体形成的静电电容比构成电容器的谐振电容的合计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7277号公报
在带通滤波器中,有同时要求通过频带的维持、和衰减极的衰减量的变更的情况。这里,在专利文献1的带通滤波器中,通过上述的结构,使不相邻的谐振电路电容耦合,并得到所希望的通过频带。该情况下,有若变更通过频带,则衰减极的衰减量也随之变动的情况。即,有难以在维持通过频带的同时,变更衰减极的衰减量的担忧。
发明内容
即,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维持通过频带的同时,在通过频带的高频侧以及低频侧的至少一方生成需要的衰减量的衰减极的带通滤波器。
在该发明的带通滤波器中,实现对多个谐振电路的耦合构造的改进。
该发明的带通滤波器的第一方式具备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第一中间电路、第二中间电路、以及第九电容器。
第一滤波电路包含第一谐振电路、第二谐振电路、以及第一共用电容器。第一谐振电路具有第一电感器、第三电感器以及第一电容器。第二谐振电路具有第二电感器、第三电感器以及第二电容器。第一谐振电路以及第二谐振电路经由第一共用电容器接地。
第二滤波电路包含第三谐振电路、第四谐振电路、以及第一共用电容器。第三谐振电路具有第四电感器、第六电感器以及第三电容器。第四谐振电路具有第五电感器、第六电感器以及第四电容器。第三谐振电路以及第四谐振电路经由第二共用电容器接地。
第一中间电路具有接地的第五电容器以及接地的第六电容器、和连接在第五电容器与第六电容器之间的第七电感器。第二中间电路具有接地的第七电容器以及接地的第八电容器、和连接在第七电容器与第八电容器之间的第八电感器。
第七电感器分别与第一~第三电感器电磁场耦合。第八电感器分别与第四~第七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而且,第九电容器连接在第一中间电路与第二中间电路之间。
该发明的带通滤波器的第二方式具备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第一滤波电路以及第二滤波电路、第一中间电路以及第二中间电路、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
在与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第一滤波电路以及第二滤波电路。在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二滤波电路之间排列配置第一中间电路以及第二中间电路。另外,第一中间电路与第一滤波电路电磁场耦合。第二中间电路分别与第二滤波电路以及第一中间电路电磁场耦合。
第一滤波电路以及第二滤波电路分别包含第一线路电极、共用电极、第一电容器电极、第二电容器电极、第一导通导体、第二导通导体、以及共用导通导体。
第一线路电极相对于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向垂直方向延伸。第一电容器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电极与共用电极对置地配置。第一导通导体在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第一线路电极与第一电容器电极连接。第二导通导体在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第一线路电极与第二电容器电极连接。共用导通导体配置在第一导通导体与第二导通导体之间,在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第一线路电极与共用电极连接。
第一中间电路以及第二中间电路分别包含第二接地电极、接地导通导体、第三电容器电极、第四电容器电极、第二线路电极、第三导通导体、以及第四导通导体。
第二线路电极相对于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向垂直方向延伸。第三电容器电极以及第四电容器电极与第二接地电极对置地配置。第三导通导体在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第二线路电极与第三电容器电极连接。第四导通导体在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第二线路电极与第四电容器电极连接。接地导通导体将第一接地电极与第二接地电极连接。
而且,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与第一中间电路的第三电容器电极、和第二中间电路的第三电容器电极对置地配置。
该发明的带通滤波器能够在维持通过频带的同时,在通过频带的高频侧以及低频侧的至少一方生成需要的衰减量的衰减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图1的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带通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图4的带通滤波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的带通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并进一步对该发明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应用该发明的带通滤波器,例如能够列举同时烧制低温烧制陶瓷、图案导体以及导通导体得到的层叠陶瓷滤波器,但并不限定于此。
本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与通过频带的高频侧的衰减极的生成相关,特征在于具备连接后述的第一中间电路与第二中间电路的电容器。
<第一例>
使用图1~图3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带通滤波器100进行说明。
此外,后述的分解立体图为示意图。例如电介质层以及图案导体的厚度、及导通导体的粗度等是示意性的。另外,在制造工序上产生的各构成要素的形状的偏差等并不一定反映于各附图。即,以后在该说明书中为了说明而使用的附图即使有与实际的产品不同的部分,在本质上也可以说是表示实际的产品。
图1是带通滤波器100的等效电路图。带通滤波器100具备第一滤波电路FC1、第二滤波电路FC2、第一中间电路MC1、以及第二中间电路MC2。
第一滤波电路FC1包含第一谐振电路RC1、第二谐振电路RC2、以及第一共用电容器C61。第一谐振电路RC1具有第一电感器L11、第三电感器L13以及第一电容器C11。第二谐振电路RC2具有第二电感器L12、第三电感器L13以及第二电容器C12。
在第一谐振电路RC1中,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器L11以及第三电感器L13与第一电容器C11并联连接。在第二谐振电路RC2中,串联连接的第二电感器L12以及第三电感器L13与第二电容器C12并联连接。第三电感器L13在第一谐振电路RC1以及第二谐振电路RC2中,成为共用的构成要素。
此外,第一滤波电路FC1还包含与第一电感器L11和第一电容器C11的连接点连接的第一端口PT1。另外,第一滤波电路FC1的第一电容器C11、第二电容器C12以及第三电感器L13的连接点经由第一共用电容器C61接地。
第二滤波电路FC2包含第三谐振电路RC3、第四谐振电路RC4、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C62。第三谐振电路RC3具有第四电感器L21、第六电感器L23以及第三电容器C21。第四谐振电路RC4具有第五电感器L22、第六电感器L23以及第四电容器C22。
在第三谐振电路RC3中,串联连接的第四电感器L21以及第六电感器L23与第三电容器C21并联连接。在第四谐振电路RC4中,串联连接的第五电感器L22以及第六电感器L23与第四电容器C22并联连接。第六电感器L23在第三谐振电路RC3以及第四谐振电路RC4中,成为共用的构成要素。
此外,第二滤波电路FC2还包含与第四电感器L21和第三电容器C21的连接点连接的第二端口PT2。另外,第二滤波电路FC2的第三电容器C21、第四电容器C22以及第六电感器L23的连接点经由第二共用电容器C62接地。
第一中间电路MC1具有第五电容器C31、第六电容器C32、以及第七电感器L31。第五电容器C31以及第六电容器C32分别接地。第七电感器L31连接在第五电容器C31与第六电容器C32之间。即,构成第五电容器C31的电容器电极的一方接地,另一方与第七电感器L31的一端连接。另外,构成第六电容器C32的电容器电极的一方接地,另一方与第七电感器L3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中间电路MC1作为谐振电路发挥作用。即,成为带通滤波器100的中心级的谐振电路。
第二中间电路MC2具有第七电容器C41、第八电容器C42、以及第八电感器L41。第七电容器C41以及第八电容器C42分别接地。第八电感器L41连接在第七电容器C41与第八电容器C42之间。即,构成第七电容器C41的电容器电极的一方接地,另一方与第八电感器L41的一端连接。另外,构成第八电容器C42的电容器电极的一方接地,另一方与第八电感器L4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中间电路MC2作为谐振电路发挥作用。即,成为带通滤波器100的中心级的谐振电路。
第七电感器L31分别与第一电感器L11、第二电感器L12以及第三电感器L13电磁场耦合。第八电感器L41分别与第四电感器L21、第五电感器L22、以及第六电感器L23电磁场耦合。而且,第七电感器L31与第八电感器L41也电磁场耦合。
而且,带通滤波器100还具备第九电容器C51。第九电容器C51连接在第五电容器C31与第七电感器L31的连接点A1、和第七电容器C41与第八电感器L41的连接点B1之间。
图2是带通滤波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带通滤波器100具备层叠的电介质层DL1~DL13、第一滤波电路以及第二滤波电路、第一中间电路以及第二中间电路、以及矩形形状的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P16。此外,虽然在图2中,在电介质层DL1上配置有方向标记PM,但这并不是必需的(以下相同)。
在与电介质层DL1~DL13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有第一滤波电路以及第二滤波电路。在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二滤波电路之间排列配置有第一中间电路以及第二中间电路。另外,第一中间电路与第一滤波电路电磁场耦合。第二中间电路分别与第二滤波电路以及第一中间电路电磁场耦合。
第一滤波电路包含第一线路电极P1、共用电极P2、第一电容器电极P3、第二电容器电极P4、第一导通导体V1、第二导通导体V2、以及共用导通导体V3。第一线路电极P1以及第一电容器电极P3为矩形形状,共用电极P2为方C形,第二电容器电极P4为L形。但是,各电极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例如,共用电极P2也可以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线路电极P1形成于电介质层DL2。即,相对于电介质层DL1~DL13的层叠方向向垂直方向延伸。在从层叠方向观察时,第一电容器电极P3和第二电容器电极P4经由电介质层DL10与共用电极P2对置地配置为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与共用电极P2重叠。
即,上述的第一电容器C11构成为包含第一电容器电极P3和共用电极P2。上述的第二电容器C12构成为包含第二电容器电极P4和共用电极P2。此外,在共用电极P2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第一电容器C11包含第一部分,第二电容器C12包含第二部分。
第一导通导体V1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9,并将第一线路电极P1与第一电容器电极P3连接。第二导通导体V2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9,并将第一线路电极P1与第二电容器电极P4连接。而且,共用导通导体V3配置在第一导通导体V1与第二导通导体V2之间,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10,并将第一线路电极P1与共用电极P2连接。
具体而言,在图2上将各电极的下侧的面设为一方主面,并将上侧的面设为另一方主面时,第一导通导体V1的一端与第一线路电极P1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一电容器电极P3的另一方主面连接。第二导通导体V2的一端与第一线路电极P1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电容器电极P4的另一方主面连接。而且,共用导通导体V3的一端与第一线路电极P1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共用电极P2的另一方主面连接。
即,上述的第一电感器L11构成为包含第一导通导体V1。上述的第二电感器L12构成为包含第二导通导体V2。上述的第三电感器L13构成为包含共用导通导体V3。
此外,在第一导通导体V1连接有引出电极PL1。详细而言,为了将设置于电介质层的外周边部的第一导通导体V1与设置于电介质中央部分的信号电极PS1连接而设置引出电极PL1。在带通滤波器100中,引出电极PL1为方S形,但形状并不限定于此。根据上述的第一电感器L11的电感设计来设定第一导通导体V1与引出电极PL1的连接位置。引出电极PL1与设置在电介质层DL13的外表面(附图下侧)的信号电极PS1连接。
第二滤波电路包含第一线路电极P5、共用电极P6、第一电容器电极P7、第二电容器电极P8、第一导通导体V4、第二导通导体V5、以及共用导通导体V6。第一线路电极P5以及第一电容器电极P7为矩形形状,共用电极P6为方C形,第二电容器电极P8为L形。但是,各电极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例如,共用电极P6也可以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线路电极P5形成于电介质层DL2。即,相对于电介质层DL1~DL13的层叠方向向垂直方向延伸。在从层叠方向观察时,第一电容器电极P7与第二电容器电极P8经由电介质层DL10与共用电极P2对置地配置为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与共用电极P6重叠。
即,上述的第三电容器C21构成为包含第一电容器电极P7和共用电极P6。上述的第四电容器C22构成为包含第二电容器电极P8和共用电极P6。此外,在共用电极P6分割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第三电容器C21包含第一部分,第四电容器C22包含第二部分。
第一导通导体V4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9,并将第一线路电极P5与第一电容器电极P7连接。第二导通导体V5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9,并将第一线路电极P5与第二电容器电极P8连接。共用导通导体V6配置在第一导通导体V4与第二导通导体V5之间,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10,并将第一线路电极P5与共用电极P6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导通导体V4的一端与第一线路电极P5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一电容器电极P7的另一方主面连接。第二导通导体V5的一端与第一线路电极P5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电容器电极P8的另一方主面连接。而且,共用导通导体V6的一端与第一线路电极P5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共用电极P6的另一方主面连接。
即,上述的第四电感器L21构成为包含第一导通导体V4。上述的第五电感器L22构成为包含第二导通导体V5。上述的第六电感器L23构成为包含共用导通导体V6。
此外,在第一导通导体V4连接有引出电极PL2。详细而言,为了将设置于与设置了第一导通导体V1的电介质层的外周边部相反侧的外周边部的第一导通导体V4与设置于电介质中央部分的信号电极PS2连接而设置引出电极PL2。在带通滤波器100中,引出电极PL2为方S形,但形状并不限定于此。根据上述的第四电感器L21的电感设计设定第一导通导体V4与引出电极PL2的连接位置。引出电极PL2与设置于电介质层DL13的外表面(附图下侧)的信号电极PS2连接。
第一中间电路包含第二线路电极P9、第二接地电极P10、第三电容器电极P11、第四电容器电极P12、第三导通导体V7、以及第四导通导体V8。第二线路电极P9、第二接地电极P10、第三电容器电极P11以及第四电容器电极P12分别为矩形形状。但是,各电极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第二线路电极P9形成于电介质层DL2。即,相对于电介质层DL1~DL13的层叠方向向垂直方向延伸。在从层叠方向观察时,第三电容器电极P11和第四电容器电极P12经由电介质层DL10与第二接地电极P10对置地配置为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接地电极P10重叠。
即,上述的第五电容器C31构成为包含第三电容器电极P11和第二接地电极P10。上述的第六电容器C32构成为包含第四电容器电极P12和第二接地电极P10。
第三导通导体V7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9,并将第二线路电极P9与第三电容器电极P11连接。第四导通导体V8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9,并将第二线路电极P9与第四电容器电极P12连接。具体而言,第三导通导体V7的一端与第二线路电极P9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三电容器电极P11的另一方主面连接。第四导通导体V8的一端与第二线路电极P9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四电容器电极P12的另一方主面连接。
即,上述的第七电感器L31构成为包含第二线路电极P9、第三导通导体V7、以及第四导通导体V8。
第二中间电路包含第二线路电极P13、第二接地电极P10、第三电容器电极P14、第四电容器电极P15、第三导通导体V9、以及第四导通导体V10。第二接地电极P10在第一中间电路以及第二中间电路中成为共用的构成要素。第二线路电极P13、第三电容器电极P14以及第四电容器电极P15分别为矩形形状。但是,各电极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第二线路电极P13形成于电介质层DL2。即,相对于电介质层DL1~DL13的层叠方向向垂直方向延伸。在从层叠方向观察时,第三电容器电极P14与第四电容器电极P15经由电介质层DL10与第二接地电极P10对置地配置为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接地电极P10重叠。
即,上述的第七电容器C41构成为包含第三电容器电极P14和第二接地电极P10。上述的第八电容器C42构成为包含第四电容器电极P15和第二接地电极P10。
第三导通导体V9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9,并将第二线路电极P13与第三电容器电极P14连接。第四导通导体V10贯通电介质层DL2至DL9,并将第二线路电极P13与第四电容器电极P15连接。具体而言,第三导通导体V9的一端与第二线路电极P13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三电容器电极P14的另一方主面连接。第四导通导体V10的一端与第二线路电极P13的一方主面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四电容器电极P15的另一方主面连接。
即,上述的第八电感器L41构成为包含第二线路电极P13、第三导通导体V9以及第四导通导体V10。
而且,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P16经由电介质层DL9与第一中间电路的第三电容器电极P11、和第二中间电路的第三电容器电极P14对置地配置。详细而言,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P16的一方主面与第一中间电路的第三电容器电极P11的另一方主面经由电介质层DL9对置地配置。另外,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P16的一方主面与第二中间电路的第三电容器电极P14的另一方主面经由电介质层DL9对置地配置。
此外,第二接地电极P10也可以被分割为多个。该情况下,也可以上述的第五电容器C31、第六电容器C32、第七电容器C41以及第八电容器C42分别包含分割后的第二接地电极P10的部分。
在图3示出使各电容器的电容以及各电感器的电感为规定的值时的带通滤波器100的滤波特性。若着眼于滤波特性的S21,则在以插入损耗从平坦部减少3dB的频率定义通过频带的情况下,在带通滤波器100中,能够将约6.3GHz~约8.7GHz视为通过频带。而且,在通过频带的低频侧的约5.7GHz有急剧地衰减至约-55dB的衰减极,在高频侧的约9.4GHz有急剧地衰减至约-60dB的衰减极。能够得到高频侧的衰减是因为采用在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二滤波器之间配置与各第一滤波电路以及第二滤波电路地线不同的中间电路的构造,所以经由地线的信号的传播最小。并且,通过设置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P16,能够在所希望的频率设定更大的衰减极。
<第二例>
使用图4~图6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带通滤波器100A进行说明。
图4是带通滤波器100A的等效电路图。带通滤波器100A还具备第十电容器C52。在带通滤波器100A中,第九电容器C51连接在上述的连接点A1与连接点B1之间。另外,第十电容器C52连接在第六电容器C32与第七电感器L31的连接点A2、和上述的连接点B2之间。其以外的构成要素与带通滤波器100相同。
图5是带通滤波器100A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具体而言,图示电介质层DL9、DL10、第一电容器电极P3、P7、第二电容器电极P4、P8、第三电容器电极P11、P14、第四电容器电极P12、P15、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P16、以及第二中间电容器电极P18。即,带通滤波器100A还具备矩形形状的第二中间电容器电极P18。但是,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在带通滤波器100A中,与带通滤波器100相同地配置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P16。
另外,第二中间电容器电极P18经由电介质层DL9,与第一中间电路的第四电容器电极P12和第二中间电路的第四电容器电极P15对置地配置。详细而言,第二中间电容器电极P18的一方主面与第一中间电路的第四电容器电极P12的另一方主面经由电介质层DL9对置地配置。另外,第二中间电容器电极P18的一方主面与第二中间电路的第四电容器电极P15的另一方主面经由电介质层DL9对置地配置。其以外的构成要素与带通滤波器100相同。
在图6示出使各电容器的电容以及各电感器的电感为规定的值时的带通滤波器100A的滤波特性。若着眼于滤波特性的S21,则带通滤波器100A的通过频带为约6.3GHz~约8.7GHz,能够视为与带通滤波器100的通过频带相比实际上未变化。而且,在通过频带的低频侧的约5.7GHz有急剧地衰减至约-50dB的衰减极,在高频侧的约9.4GHz有急剧地衰减至约-55dB的衰减极。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第一以及第二例,在本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中,能够在维持通过频带的同时,在通过频带的高频侧生成需要的衰减量的衰减极。
另外,在如第二例那样,具备第九电容器C51和第十电容器C52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相对于高频侧的衰减极的衰减量的、更高频侧的衰减量的降低的程度T,能够增大通过频带频率的高频侧的衰减量(参照图3、图6)。
此外,带通滤波器100、100A分别还具有第一接地电极P17、和接地导通导体V13。另外,共用电极P2与第二接地电极P10配置为相互分离。第一接地电极P17与外部接地电极PG1~PG4连接。
而且,第一滤波电路FC1中的共用电极P2以及第一接地电极P17配置为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对置。通过共用电极P2以及第一接地电极P17,形成第一共用电容器C61。通过经由第一共用电容器C61将第一谐振电路RC1以及第二谐振电路RC2接地,即使在直流成分的信号输入到第一端口PT1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直流成分的信号流向第一滤波电路FC1。
同样地,第二滤波电路FC2中的共用电极P6以及第一接地电极P17配置为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对置。通过共用电极P6以及第一接地电极P17,形成第二共用电容器C62。通过经由第二共用电容器C62将第三谐振电路RC3以及第四谐振电路RC4接地,即使在直流成分的信号输入到第二端口PT2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直流成分的信号流向第二滤波电路FC12。
即,第一共用电容器C6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C62作为直流截止滤波器发挥作用。此外,并不必须具备第一共用电容器C61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C62双方,只要构成为根据需要设置至少一方即可。
第一中间电路MC1以及第二中间电路MC2中的第二接地电极P10与第一接地电极P17通过接地导通导体V13连接。在图2中,构成为形成多个接地导通导体V13,但接地导通导体V13也可以是单数。
通过上述的构造,能够独立地调整第一滤波电路与地线之间的电感。同样地,也能够独立地调整第二滤波电路与地线之间的电感、以及第一中间电路以及第二中间电路与地线之间的电感。
该说明书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为例示的实施方式,该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在该发明的范围内附加各种应用、变形。
也预定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实施这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为例示而并不是限制性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根据上述的说明示出而根据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H、100J…带通滤波器,A1、A2、B1、B2…连接点,C11…第一电容器,C12…第二电容器,C21…第三电容器,C22…第四电容器,C31…第五电容器,C32…第六电容器,C41…第七电容器,C42…第八电容器,C51…第九电容器,C52…第十电容器,C61…第一共用电容器,C62…第二共用电容器,DL1~DL13…电介质层,FC1…第一滤波电路,FC2…第二滤波电路,P9、P13、P19…第二线路电极,IL1、IL2…假想线,L11…第一电感器,L12…第二电感器,L13…第三电感器,L21…第四电感器,L22…第五电感器,L23…第六电感器,L31…第七电感器,L41…第八电感器,MC1…第一中间电路,MC2…第二中间电路,P1a…第一部分,P1b…第二部分,P1、P5…第一线路电极,P1c、P1e、P1d、P5c、P5e、P5d…部分,P2、P6…共用电极,P3、P7…第一电容器电极,P4、P8…第二电容器电极,P10…第二接地电极,P11、P14…第三电容器电极,P12、P15…第四电容器电极,P16…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P17…第一接地电极,P18…第二中间电容器电极,PG1…外部接地电极,PL1、PL2…引出电极,PS1、PS2…信号电极,PT1…第一端口,PT2…第二端口,RC1…第一谐振电路,RC2…第二谐振电路,RC3…第三谐振电路,RC4…第四谐振电路,V1、V4…第一导通导体,V2、V5…第二导通导体,V3、V6…共用导通导体,V7、V9…第三导通导体,V8、V10…第四导通导体,V13…接地导通导体。
Claims (6)
1.一种带通滤波器,其中,具备:
第一滤波电路,包含第一谐振电路、第二谐振电路、以及第一共用电容器,上述第一谐振电路具有第一电感器、第三电感器以及第一电容器,上述第二谐振电路具有第二电感器、上述第三电感器以及第二电容器;
第二滤波电路,包含第三谐振电路、第四谐振电路、以及第二共用电容器,上述第三谐振电路具有第四电感器、第六电感器以及第三电容器,上述第四谐振电路具有第五电感器、上述第六电感器以及第四电容器;
第一中间电路,具有接地的第五电容器以及接地的第六电容器、和连接在上述第五电容器与上述第六电容器之间的第七电感器;
第二中间电路,具有接地的第七电容器以及接地的第八电容器、和连接在上述第七电容器与上述第八电容器之间的第八电感器;以及
第九电容器,
上述第一谐振电路以及上述第二谐振电路经由上述第一共用电容器接地,
上述第三谐振电路以及上述第四谐振电路经由上述第二共用电容器接地,
上述第七电感器分别与上述第一电感器至第三电感器电磁场耦合,上述第八电感器分别与上述第四电感器至第七电感器电磁场耦合,
上述第九电容器连接在上述第一中间电路与上述第二中间电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中,
上述第九电容器连接在上述第五电容器与上述第七电感器的连接点、和上述第七电容器与上述第八电感器的连接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中,
还具备第十电容器,
上述第十电容器连接在上述第六电容器与上述第七电感器的连接点、和上述第八电容器与上述第八电感器的连接点之间。
4.一种带通滤波器,其中,具备:
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
第一滤波电路以及第二滤波电路,在与上述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
第一中间电路以及第二中间电路,在上述第一滤波电路与上述第二滤波电路之间排列配置,上述第一中间电路与上述第一滤波电路电磁场耦合,上述第二中间电路分别与上述第二滤波电路以及上述第一中间电路电磁场耦合;
第一接地电极;以及
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
上述第一滤波电路以及上述第二滤波电路分别包含:
第一线路电极,相对于上述层叠方向向垂直方向延伸;
共用电极,与上述第一接地电极对置地配置;
第一电容器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对置地配置;
第二电容器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对置地配置;
第一导通导体,在上述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与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连接;
第二导通导体,在上述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与上述第二电容器电极连接;以及
共用导通导体,配置在上述第一导通导体与上述第二导通导体之间,在上述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上述第一线路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连接,
上述第一中间电路以及上述第二中间电路分别包含:
第二线路电极,向上述垂直方向延伸;
第二接地电极;
接地导通导体,将上述第一接地电极与上述第二接地电极连接;
第三电容器电极,与上述第二接地电极对置地配置;
第四电容器电极,与上述第二接地电极对置地配置;
第三导通导体,在上述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上述第二线路电极与上述第三电容器电极连接;以及
第四导通导体,在上述层叠方向上通过,并将上述第二线路电极与上述第四电容器电极连接,
上述第一中间电容器电极与上述第一中间电路的上述第三电容器电极和上述第二中间电路的上述第三电容器电极对置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中,
还具有第二中间电容器电极,
上述第二中间电容器电极与上述第一中间电路的上述第四电容器电极和上述第二中间电路的上述第四电容器电极对置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中,
上述共用电极与上述第二接地电极配置为相互分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09672 | 2020-01-24 | ||
JP2020009672 | 2020-01-24 | ||
PCT/JP2021/001048 WO2021149583A1 (ja) | 2020-01-24 | 2021-01-14 |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02561A true CN114902561A (zh) | 2022-08-12 |
Family
ID=76992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07572.0A Pending CN114902561A (zh) | 2020-01-24 | 2021-01-14 | 带通滤波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84865B2 (zh) |
JP (1) | JP7371702B2 (zh) |
CN (1) | CN114902561A (zh) |
WO (1) | WO20211495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17958B (zh) * | 2024-02-23 | 2024-09-10 | 江苏飞特尔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超小型高q值高斜率衰减带通滤波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18874A (en) * | 1970-12-29 | 1973-02-27 | Sossen E | Etched inductance bandpass filter |
CN101421918B (zh) | 2006-04-14 | 2013-02-27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分层带通滤波器 |
WO2012077498A1 (ja) | 2010-12-06 | 2012-06-1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
JP5621823B2 (ja) | 2012-09-14 | 2014-11-1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高周波フィルタ |
JP5874718B2 (ja) * | 2013-12-06 | 2016-03-0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周波数可変共振回路および周波数可変フィルタ |
TWI648949B (zh) | 2016-11-18 | 2019-01-21 |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 LC filter |
CN111656684B (zh) | 2018-01-26 | 2023-04-07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带通滤波器 |
-
2021
- 2021-01-14 WO PCT/JP2021/001048 patent/WO20211495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1-14 JP JP2021573107A patent/JP7371702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1-14 CN CN202180007572.0A patent/CN11490256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05 US US17/857,201 patent/US11984865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49583A1 (ja) | 2021-07-29 |
JPWO2021149583A1 (zh) | 2021-07-29 |
US20220337215A1 (en) | 2022-10-20 |
JP7371702B2 (ja) | 2023-10-31 |
US11984865B2 (en) | 2024-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42052B2 (en) | Monolithic LC components | |
US20190181826A1 (en) | Multilayer band pass filter | |
JPH0935998A (ja) | 積層貫通コンデンサー | |
US10530322B2 (en) | Resonant circuit, band elimination filter, and band pass filter | |
US11817843B2 (en) | LC filter | |
JPWO2006022098A1 (ja) | Lc複合部品 | |
CN216487543U (zh) | 电路元件 | |
CN114902561A (zh) | 带通滤波器 | |
JP7111214B2 (ja) |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 |
US6424236B1 (en) | Stacked LC filter with a pole-adjusting electrode facing resonator coupling patterns | |
JP7259915B2 (ja) |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 |
US11811382B2 (en) | LC filter | |
TW202112063A (zh) | 雙工器 | |
US20220385260A1 (en) | Lc resonator and lc filter | |
JP4453462B2 (ja) | ノイズフィルタ | |
US20230238934A1 (en) | Low pass filter, multilayer-type low pass filter,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filter characteristic | |
US20240283420A1 (en) | Filter apparatus | |
US20240282497A1 (en) | Multilayer inductor | |
US20240283421A1 (en) | Branching filter | |
JPH08335803A (ja) | フィルタ | |
CN116706476A (zh) | 滤波电路 | |
GB2387051A (en) | Inductor layout for monolithic LC fil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