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0414B -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0414B
CN114900414B CN202210511611.7A CN202210511611A CN114900414B CN 114900414 B CN114900414 B CN 114900414B CN 202210511611 A CN202210511611 A CN 202210511611A CN 114900414 B CN114900414 B CN 114900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form
current
value
snr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16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0414A (zh
Inventor
褚明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Bao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Bao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Bao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Bao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116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0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0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0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采样周期中误块率BLER的大小,得到当前BLER;计算当前BLER与目标BLER之间的差值;根据预设的计算策略,计算所述差值对应的修正值;计算当前采样周期的SNR和所述修正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根据所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和当前上行波形对终端所使用的上行波形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尤指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在5G相关协议中,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作为物理层主要的上行数据承载信道,用于上行数据的调度传输,主要采用两种波形:
(1)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Cyclic Prefix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形,CP-OFDM技术利用多个平行窄带子载波来传输信息,而不使用单个宽带载波,其可以使用不连续的频域资源,资源分配灵活,可以实现空分复用,使用四个空间层;但是该波形峰均比(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较高;
(2)基于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ation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波形,DFT-S-OFDM技术结合了CP-OFDM和低PAPR的优点,但是该波形只能使用连续的频域资源,而且不支持空分复用,只支持单流传输。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用户终端在5G基站附近,信号塔强覆盖近点时,上行波形采用CP-OFDM,当用户终端位于5G基站的边缘位置,信号塔弱覆盖远点时,上行波形采用DFT-S-OFDM。而两种上行波形的切换依据通常为:上行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 Ratio),具体的,当SNR高于某个设定值时,认为在近点,否则认为在远点,此时的设定值根据经验确定。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环境干扰因素经常不可预知且不平稳,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SNR变化也是无规律性,且由于SNR为有用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在干扰的环境下并不能直接反映干扰的大小以及此时干扰对信号解调的影响,因此,干扰的存在会影响信号的解调,强干扰还会引起误码,影响小区的吞吐,这时仅仅以SNR为判据确定上行波形必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任一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为了达到本申请实施例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应用于5G无线系统,包括:
获取当前采样周期中误块率BLER的大小,得到当前BLER;
计算当前BLER与目标BLER之间的差值;
根据预设的计算策略,计算所述差值对应的修正值;
计算当前采样周期的SNR和所述修正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
根据所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和当前上行波形对终端所使用的上行波形进行管理。
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文所述的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以当前SNR为基础,通过计算当前BLER与目标BLER之间的差值,确定对当前SNR的影响,由于计算得到的差值能够表明当前应用场景的干扰水平,更有效地选择合理的上行波形形式,实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的CP-OFDM波形和DFT-S-OFDM波形的自适应选择,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5G无线系统,包括:
步骤10、获取当前采样周期中误块率BLER的大小,得到当前BLER;
步骤20、计算当前BLER与目标BLER之间的差值;
步骤30、根据预设的计算策略,计算所述差值对应的修正值;
步骤40、计算当前采样周期的SNR和所述修正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
步骤50、根据所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和当前上行波形对终端所使用的上行波形进行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当前SNR为基础,通过计算当前BLER与目标BLER之间的差值,确定对当前SNR的影响,由于计算得到的差值能够表明当前应用场景的干扰水平,更有效地选择合理的上行波形形式,实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的CP-OFDM波形和DFT-S-OFDM波形的自适应选择,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自适应选择方法,应用于5G无线系统,具体的:可实现对于NR上行共享信道的CP-OFDM波形和DFT-S-OFDM波形进行自适应选择,不仅以当前SNR为基础,还引入误块率(BLER,Block Error Rate)作为切换基础,以CP-OFDM波形为主要传输波形,DFT-S-OFDM为补充传输波形,用于弱覆盖的场景。
实施例一:
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5G无线系统中上行波形自适应选择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站侧,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为初始接入时,指示所述终端使用DFT-S-OFDM波形,以确保所述终端在小区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顺利接入,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完成初始接入后,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当前波形并指示终端以所确定的波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步骤100: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该步骤中,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长度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但所述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时长不少于系统中预设的BLER的检测周期。以确保在切换检测周期内获得有效的信道质量依据BLER。
步骤101:获取当前SNR和BLER,按照如下公式确定当前等效SNR,
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采样周期,按照采样周期获取当前SNR和修正因子βNI;其中:
SNRequ=SNR-α*(BLER-targetBLER)
其中:
SNRequ,为当前等效SNR;
SNR,为当前上行共享信道的SNR,通过物理层解调上行数据获取;
BLER,为当前BLER,所述基站按照预设策略启动BLER检测周期,且在一个BLER检测周期结束时,将该BLER检测周期所获取的BLER记录为当前BLER,此处的预设策略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启动策略,例如,判断某个终端启动接入时,基站开启对于该终端的第一个BLER检测周期,此时的当前BLER的初始值设为0;当该周期结束时,获取本周期的BLER,作为当前的BLER,开启第二个BLER检测周期,以此类推;
targetBLER,为预定的目标BLER,优选的为10%;因为在5G NR系统中,数据信道的目标BLER通常为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targetBLER,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其他值,例如,在要求容错率更低的场合,可设为8%;此处并不对targetBLER的其它选择方式做出进一步限定,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按照实际场景选择即可;
α,表示当前BLER对当前SNR的惩罚系数,具体的:
当(BLER-targetBLER)<=0时,认为当前已经达到目标误码率,不需要对SNR进行惩罚,α=0;当(BLER-targetBLER)>0时,根据当前已知的上行调制方式来获取对应值,具体的,α的典型值如下:
Figure BDA0003638197890000051
其中,pi2BPSK、BPSK、64QAM和256QAM为第五代移动通信中已知的上行的调制方式。
更为进一步地,对于上述α的取值可以预先通过基于5G NR的系统实验确定,在第五代移动通信中上行的调制方式有pi2BPSK、BPSK、64QAM和256QAM四种,分别预先针对每一调制方式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记录初始测试条件下SNR的初始值SNR0和BLER的初始值BLER0
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直到测试次数n的取值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N,包括:
步骤A、增加上行信道的衰减,控制SNRn-1的数值降低,记录SNRn-1的取值变化的绝对值|ΔSNRn-1|,并记录对应BLERn-1的取值变化的绝对值|ΔBLERn-1|;
步骤B、如果|ΔBLERn-1|=0,则确定第n次的测试值αn为0;如果|ΔBLERn-1|≠0,则第n次的测试值αn为|ΔSNRn-1|与|ΔBLERn-1|之间的比值;
步骤C、更新测试次数n的取值为n+1,并执行步骤A;
计算N个测试值的平均值,得到所述惩罚系数α;
其中,n=1,2,3,……,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此处的设定测试次数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设定,测试次数越多高,α的测试结果必然越精确。
步骤102:判断该终端的当前上行波形形式,如果当前采用DFT-S-OFDM,执行步骤103-1,如果当前采用CP-OFDM,执行步骤103-2;
步骤103-1:判断SNRequ是否大于预设的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如果是,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典型的,对于5G NR系统而言,SNR通常为:-10dB~40dB,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认为SNR>15dB时信道质量较好,不属于弱覆盖场景,SNR<5dB时信道质量较差,术语弱覆盖场景;因此,在本申请中,典型的可以将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设置为15dB,等效SNR下限值SNRequ_low设置为5dB,当然也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和等效SNR下限值SNRequ_low进行设置。
步骤103-2:判断当前传输层数RI是否为1,如果是,执行步骤103-3;否则,执行步骤105;
由于DFT-S-OFDM只支持单层传输,而当前波形为CP-OFDM,如果此时为多层传输必然无法以DFT-S-OFDM波形进行承载,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对于当前传输层数做出判断,以避免切换失败。
步骤103-3: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判断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小于强度门限值RSSIthr,如果是,执行步骤103-4,否则执行步骤105;
本步骤中,使用强度门限值RSSIthr来判断终端当前位置是否处于弱覆盖,典型的,强度门限值RSSIthr可以选择为-95dB,该典型值为现有技术中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基站侧存在多个业务时RSSI的平均值;
步骤103-4:判断SNRequ是否小于SNRequ_low,如果是,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判断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106;否则执行步骤101;
步骤105:维持当前波形,不进行波形转换,并转到步骤100,重新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步骤106:进行波形转换,并转到步骤100,重新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在此步骤中,如果当前波形为CP-OFDM,将当前波形转换为DFT-S-OFDM;如果当前波形为DFT-S-OFDM,将当前波形转换为CP-OFDM。
本实施例一所提出的波形切换的方法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对切换的重要依据SNR,使用BLER进行修正,相比不采用BLER修正的SNR,可以更快速准确的反映当前信道质量信息,为波形切换提供可靠的依据。
(2)在CP-OFDM波形切换到DFT-S-OFDM的过程中,使用RSSI来确定当前的弱覆盖情况,可以更快速判断是否需要切换至DFT-S-OFDM,避免在非弱覆盖的区域进行无效的波形切换操作。
(3)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机制,可以避免信道质量突变导致的波形频繁切换。在一个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任意一次不满足当前切换的条件,都会重启切换检测周期,重新检测信道质量,避免信道质量的突变引起非必要的波形切换。
实施例二:
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优化,提出另一种5G无线系统中上行波形自适应选择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站侧,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为初始接入时,指示所述终端使用DFT-S-OFDM波形,以确保所述终端在小区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顺利接入,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完成初始接入后,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当前波形并指示终端以所确定的波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步骤200: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该步骤中,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长度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但所述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时长不少于系统中预设的BLER的检测周期,以确保在切换检测周期内获得有效的信道质量依据BLER。
步骤201:获取当前SNR和BLER,按照如下公式确定并记录当前等效SNR,
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采样周期,按照采样周期获取当前SNR和修正因子βNI;其中:
SNRequ=SNR-α*(BLER-targetBLER)
其中:上述公式中,SNRequ、SNR、BLER、targetBLER、α的物理意义和取值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2:判断该终端的当前上行波形形式,如果当前采用DFT-S-OFDM,执行步骤203-1,如果当前采用CP-OFDM,执行步骤203-2;
步骤203-1:判断SNRequ是否大于预设的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如果是,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
典型的,对于5G NR系统而言,SNR通常为:-10dB~40dB,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认为SNR>15dB时信道质量较好,不属于弱覆盖场景,SNR<5dB时信道质量较差,术语弱覆盖场景;因此,在本申请中,典型的可以将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设置为15dB,等效SNR下限值SNRequ_low设置为5dB,当然也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和等效SNR下限值SNRequ_low进行设置。
步骤203-2:判断当前传输层数RI是否为1,如果是,执行步骤203-3;否则,执行步骤205;
由于DFT-S-OFDM只支持单层传输,而当前波形为CP-OFDM,如果此时为多层传输必然无法以DFT-S-OFDM波形进行承载,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对于当前传输层数做出判断,以避免切换失败。
步骤203-3: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判断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小于强度门限值RSSIthr,如果是,执行步骤203-4,否则执行步骤205;
本步骤中,使用强度门限值RSSIthr来判断终端当前位置是否处于弱覆盖,典型的,强度门限值RSSIthr可以选择为-95dB,该典型值为现有技术中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基站侧存在多个业务时RSSI的平均值;
步骤203-4:判断SNRequ是否小于SNRequ_low,如果是,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
步骤204:判断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1;
步骤205:维持当前波形,不进行波形转换,并转到步骤200,重新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步骤206:计算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的平均SNRequ
在本步骤中,将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记录的所有SNRequ取算术平均值得到本周期内的平均等效SNR,SNRequ_pre,暂存所得到的SNRequ_pre
步骤207:进行波形预切换,并启动切换尝试周期;
在本步骤中,所述波形预切换与波形切换的方式一致,但进行预切换后的波形并非一定为需要切换的上行波形,还需要等待切换尝试周期结束后再做判断;所述切换尝试周期,为用于判断当前波形切换是否可以得到更高性能效果的预设时长;其通常根据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和BLER检测周期设置,一般切换尝试周期不小于BLER检测周期,且不大于波形切换检测周期;这样以确保切换尝试周期内获得有效的BLER,且如果预切换的波形不能带来更好的性能效果,可以避免较长时间的差体验。
步骤208:获取当前SNR和BLER,确定并记录当前等效SNR;其中,按照步骤201的相同方法确定当前尝试切换周期内的SNRequ
其中,尝试切换周期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采样周期,按照采样周期获取当前SNR和修正因子βNI
步骤209:判断当前尝试切换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210;否则执行步骤208;
步骤210:计算当前尝试切换周期内的平均SNRequ,记作SNRequ_post
在本步骤中,将当前尝试切换周期内获得的所有SNRequ,取算术平均值得到本尝试切换周期内的平均SNRequ_post
步骤211:判断SNRequ_pre是否小于SNRequ_post,如果是,执行步骤212;否则,将当前上行波形形式进行回切;转到步骤200。
在本步骤中,如果SNRequ_pre>SNRequ_post,则表明进行波形与切换其按的终端通道质量好于通道与切换之后,因此预切换未达到切换目的,此时通过快速回且将预切换之前的上行波形作为当前上行波形。
步骤212:将预切换所得到的波形作为当前上行波形,并转到步骤200。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二中,在波形切换监测周期结束且判断当前上行波形需要进行切换时,增加了尝试切换周期,通过比较尝试切换周期内的等效SNR(预切换阶段)和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预切换之前)的等效SNR进一步判断进行波形切换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信道质量,可以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如果是,则进行波形切换,否则,快速切回原来波形,这样可以避免无效切换给用户带来较差体验。
实施例三:
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优化,提出另一种5G无线系统中上行波形自适应选择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站侧,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为初始接入时,指示所述终端使用DFT-S-OFDM波形,以确保所述终端在小区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顺利接入,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完成初始接入后,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当前波形并指示终端以所确定的波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步骤300: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该步骤中,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长度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但所述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时长不少于系统中预设的BLER的检测周期,以确保在切换检测周期内获得有效的信道质量依据BLER。
步骤301:获取当前SNR和BLER,按照如下公式确定并记录当前等效SNR,
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采样周期,按照采样周期获取当前SNR和修正因子βNI;其中:
SNRequ=SNR-α*(BLER-targetBLER)
其中:上述公式中,SNRequ、SNR、BLER、targetBLER、α的物理意义和取值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判断该终端的当前上行波形形式,如果当前采用DFT-S-OFDM,执行步骤303-1,如果当前采用CP-OFDM,执行步骤303-2;
步骤303-1:判断SNRequ是否大于预设的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如果是,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5;
典型的,对于5G NR系统而言,SNR通常为:-10dB~40dB,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认为SNR>15dB时信道质量较好,不属于弱覆盖场景,SNR<5dB时信道质量较差,术语弱覆盖场景;因此,在本申请中,典型的可以将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设置为15dB,等效SNR下限值SNRequ_low设置为5dB,当然也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和等效SNR下限值SNRequ_low进行设置。
步骤303-2:判断当前传输层数RI是否为1,如果是,执行步骤303-3;否则,执行步骤305;
由于DFT-S-OFDM只支持单层传输,而当前波形为CP-OFDM,如果此时为多层传输必然无法以DFT-S-OFDM波形进行承载,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对于当前传输层数做出判断,以避免切换失败。
步骤303-3: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判断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小于强度门限值RSSIthr,如果是,执行步骤303-4,否则执行步骤305;
本步骤中,使用强度门限值RSSIthr来判断终端当前位置是否处于弱覆盖,典型的,强度门限值RSSIthr可以选择为-95dB,该典型值为现有技术中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基站侧存在多个业务时RSSI的平均值;
步骤303-4:判断SNRequ是否小于SNRequ_low,如果是,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判断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1;
步骤305:判断当前调度周期内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机会次数的比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7,否则执行步骤306;
在无线系统中,调度周期、和总调度机会次数为无线系统预设的参数,每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内进行一次资源调度,总调度机会次数为一个调度周期内可用于调度的时隙总数,而当前调度周期内调度次数为该调度周期内实际用到的时隙数,所述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应用场景确定,典型的可以设置为50%。
在本步骤中,将调度周期内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机会次数的比值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的结果作为本次波形切换检测周期上行波形选择的判据基础,如果所述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机会次数的比值小于设定阈值,表明当前终端的业务需求量较少,且资源和调度机会充足,当前波形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切换波形对用户的体验提升不明显,而且在本次的波形切换检测中,由于调度次数少,获取到的信道质量参数较少(调度一次,可获得一次信道SNR),不足以反映当前的信道质量,因此可执行步骤306,维持现有波形,不进行切换;而如果所述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次数的比值大于设定阈值,表明当前用户有一定的业务需求,通过波形切换可能可以改善信道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因此,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维持当前波形,不进行波形转换,并转到步骤300,重新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步骤307:计算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的平均SNRequ
在本步骤中,将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记录的所有SNRequ取算术平均值得到本周期内的平均等效SNR,SNRequ_pre,暂存所得到的SNRequ_pre
步骤308:进行波形预切换,并启动切换尝试周期;
在本步骤中,所述波形预切换与波形切换的方式一致,但进行预切换后的波形并非一定为需要切换的上行波形,还需要等待切换尝试周期结束后再做判断;所述切换尝试周期,为用于判断当前波形切换是否可以得到更高性能效果的预设时长;其通常根据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和BLER检测周期设置,一般切换尝试周期不小于BLER检测周期,且不大于波形切换检测周期;这样以确保切换尝试周期内获得有效的BLER,且如果预切换的波形不能带来更好的性能效果,可以避免较长时间的差体验。
步骤309:获取当前SNR和BLER,确定并记录当前等效SNR;其中,按照步骤301的相同方法确定当前尝试切换周期内的SNRequ
其中,尝试切换周期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采样周期,按照采样周期获取当前SNR和修正因子βNI
步骤310:判断当前尝试切换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311;否则执行步骤309;
步骤311:计算当前尝试切换周期内的平均SNRequ,记作SNRequ_post
在本步骤中,将当前尝试切换周期内获得的所有SNRequ,取算术平均值得到本尝试切换周期内的平均SNRequ_post
步骤312:判断SNRequ_pre是否小于SNRequ_post,如果是,执行步骤312;否则,将当前上行波形形式进行回切;转到步骤300。
在本步骤中,如果SNRequ_pre>SNRequ_post,则表明进行波形与切换其按的终端通道质量好于通道与切换之后,因此预切换未达到切换目的,此时通过快速回且将预切换之前的上行波形作为当前上行波形。
步骤313:将预切换所得到的波形作为当前上行波形,并转到步骤300。
实施例四:
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优化,提出另一种5G无线系统中上行波形自适应选择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站侧,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为初始接入时,指示所述终端使用DFT-S-OFDM波形,以确保所述终端在小区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顺利接入,所述基站在确定终端完成初始接入后,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当前波形并指示终端以所确定的波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步骤100: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该步骤中,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长度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但所述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时长不少于系统中预设的BLER的检测周期。以确保在切换检测周期内获得有效的信道质量依据BLER。
步骤401:获取当前SNR和BLER,按照如下公式确定当前等效SNR,
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采样周期,按照采样周期获取当前SNR和修正因子βNI;其中:
SNRequ=SNR-α*(BLER-targetBLER)
其中:上述公式中,SNRequ、SNR、BLER、targetBLER、α的物理意义和取值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2:判断该终端的当前上行波形形式,如果当前采用DFT-S-OFDM,执行步骤403-1,如果当前采用CP-OFDM,执行步骤403-2;
步骤403-1:判断SNRequ是否大于预设的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如果是,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6;
典型的,对于5G NR系统而言,SNR通常为:-10dB~40dB,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认为SNR>15dB时信道质量较好,不属于弱覆盖场景,SNR<5dB时信道质量较差,术语弱覆盖场景;因此,在本申请中,典型的可以将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设置为15dB,等效SNR下限值SNRequ_low设置为5dB,当然也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等效SNR上限值SNRequ_high和等效SNR下限值SNRequ_low进行设置。
步骤403-2:判断当前传输层数RI是否为1,如果是,执行步骤403-3;否则,执行步骤406;
由于DFT-S-OFDM只支持单层传输,而当前波形为CP-OFDM,如果此时为多层传输必然无法以DFT-S-OFDM波形进行承载,因此,在本步骤中需要对于当前传输层数做出判断,以避免切换失败。
步骤403-3: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判断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小于强度门限值RSSIthr,如果是,执行步骤403-4,否则执行步骤406;
本步骤中,使用强度门限值RSSIthr来判断终端当前位置是否处于弱覆盖,典型的,强度门限值RSSIthr可以选择为-95dB,该典型值为现有技术中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基站侧存在多个业务时RSSI的平均值;
步骤403-4:判断SNRequ是否小于SNRequ_low,如果是,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4:判断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405;否则执行步骤401;
步骤405:判断当前调度周期内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机会次数的比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406;
在无线系统中,调度周期、和总调度机会次数为无线系统预设的参数,每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内进行一次资源调度,总调度机会次数为一个调度周期内可用于调度的时隙总数,而当前调度周期内调度次数为该调度周期内实际用到的时隙数,所述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应用场景确定,典型的可以设置为50%。
在本步骤中,将调度周期内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机会次数的比值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的结果作为本次波形切换检测周期上行波形选择的判据基础,如果所述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机会次数的比值小于设定阈值,表明当前终端的业务需求量较少,且资源和调度机会充足,当前波形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切换波形对用户的体验提升不明显,而且在本次的波形切换检测中,由于调度次数少,获取到的信道质量参数较少(调度一次,可获得一次信道SNR),不足以反映当前的信道质量,因此可执行步骤306,维持现有波形,不进行切换;而如果所述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次数的比值大于设定阈值,表明当前用户有一定的业务需求,通过波形切换可能可以改善信道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因此,执行步骤407。
步骤406:维持当前波形,不进行波形转换,并转到步骤400,重新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步骤407:进行波形转换,并转到步骤400,重新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在此步骤中,如果当前波形为CP-OFDM,将当前波形转换为DFT-S-OFDM;如果当前波形为DFT-S-OFDM,将当前波形转换为CP-OFDM。
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三和四中,将调度周期内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机会次数的比值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的结果作为本次波形切换检测周期上行波形选择的判据基础,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上,避免了频繁执行波形切换操作。
对于上述各实施例的补充说明如下:
基站判断某个终端是否开始进行初始接入、是否完成初始接入,以及基站指示终端所使用的上行接入波形的具体实现方式都可以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来实现,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定而只是直接引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波形转换时,使用BLER对SNR进行修正,为波形切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且增加波形切换尝试流程,避免无效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文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1)

1.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应用于5G无线系统,包括:
获取当前采样周期中误块率BLER的大小,得到当前BLER;
计算当前BLER与目标BLER之间的差值;
根据预设的计算策略,计算所述差值对应的修正值;
计算当前采样周期的SNR减去所述修正值得到的差值,得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
根据所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和当前上行波形对终端所使用的上行波形进行管理;
所述根据预设的计算策略,计算所述差值对应的修正值,包括:
如果所述差值大于0,则计算所述差值与预设的惩罚系数α之间的乘积,得到所述当前BLER对应的修正值,其中α>0;
如果所述差值大于0,则所述修正值等于0;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采样周期的等效SNR和当前上行波形对终端所使用的上行波形进行管理,包括:
在当前上行波形为基于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如果等效SNR大于预设的SNR上限值,则确定执行波形切换操作;
在当前上行波形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时,如果当前传输层数为1,且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小于预设的强度门限值,以及等效SNR小于预设的SNR下限值,则确定执行波形切换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惩罚系数α包括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惩罚系数α;
所述计算所述差值与预设的惩罚系数α之间的乘积,得到所述当前BLER对应的修正值,包括:
确定当前上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
从所述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惩罚系数α中,获取所述调制方式对应的惩罚系数α的取值,得到目标系数;
计算所述差值与所述目标系数之间的乘积,得到所述当前BLER对应的修正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调制方式下均执行如下操作,得到每个调制方式的惩罚系数α,包括:
获取SNR的初始值SNR0和BLER的初始值BLER0
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直到测试次数n的取值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N,包括:
步骤A、控制SNRn-1的数值降低,记录SNRn-1的取值变化的绝对值|ΔSNRn-1|,并记录对应BLERn-1的取值变化的绝对值|ΔBLERn-1|;
步骤B、如果|ΔBLERn-1|=0,则确定第n次的测试值αn为0;如果|ΔBLERn-1|≠0,则第n次的测试值αn为|ΔSNRn-1|与|ΔBLERn-1|之间的比值;
步骤C、更新测试次数n的取值为n+1,并执行步骤A;
计算N个测试值的平均值,得到所述惩罚系数α;
其中,n=1,2,3,……,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调制方式为256正交幅相调制QAM时,所述惩罚系数α的取值为0.5;
在调制方式为64QAM时,所述惩罚系数α的取值为1;
在调制方式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时,所述惩罚系数α的取值为1.5;
在调制方式为pi2BPSK时,所述惩罚系数α的取值为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其中所述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采样周期;
在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如果在采样周期得到的等效SNR以及当前上行波形确定不执行波形切换操作,则重启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在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结束后,根据当前波形切换周期内最后一个采样周期得到的等效SNR以及当前上行波形,判断是否执行波形切换操作;
在确定执行波形切换操作后,执行波形切换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其中所述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包括至少两个采样周期;
在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记录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每个采样周期的等效SNR;
在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如果在采样周期得到的等效SNR以及当前上行波形确定不执行波形切换操作,则重启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在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结束后,根据当前波形切换周期内最后一个采样周期得到的等效SNR以及当前上行波形,判断是否执行波形切换操作;
在确定执行波形切换操作后,计算所述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全部等效SNR的平均值,得到第一平均值;以及,进行波形预切换,并启动切换尝试周期,其中所述切换尝试周期包括至少两个采样周期;
在当前波形尝试切换周期内,记录当前波形尝试切换周期内每个采样周期的等效SNR;
在当前尝试切换周期结束后,记录当前尝试切换周期内全部等效SNR的平均值,并计算所述当前尝试切换周期内全部等效SNR的平均值,得到第二平均值;
判断第一平均值是否小于第二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一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二平均值,则将预切换所得到的波形作为当前上行波形;
如果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平均值,则将预切换之前的上行波形作为当前上行波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尝试周期的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的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其中所述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包括至少两个采样周期;
在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内,如果在采样周期得到的等效SNR以及当前上行波形确定不执行波形切换操作,则重启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
在当前波形切换检测周期结束后,根据当前波形切换周期内最后一个采样周期得到的等效SNR以及当前上行波形,判断是否执行波形切换操作;
在确定执行波形切换操作后,判断当前调度周期内调度次数与总调度机会次数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
如果比值大于所述比值阈值,则执行波形切换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终端请求初始接入,则指示所述终端使用DFT-S-OFDM波形,并在确定终端完成初始接入后,再获取当前采样周期中BLER的大小。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11611.7A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14900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1611.7A CN114900414B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1611.7A CN114900414B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414A CN114900414A (zh) 2022-08-12
CN114900414B true CN114900414B (zh) 2023-06-30

Family

ID=82722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1611.7A Active CN114900414B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0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5165B (zh) * 2023-02-20 2023-07-07 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火电设备的多维度精密点检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0604A1 (zh) * 2013-11-12 2015-05-2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间隔的智能变电站多功能二次装置及采样平台
CN109085461A (zh) * 2018-07-20 2018-12-25 江苏安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小波变换能量进行配电网单相高阻接地阻抗计算的方法
CN112686437A (zh) * 2020-12-23 2021-04-2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考虑预测误差和历史可信度的风电调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5794B1 (en) * 2009-10-13 2014-03-1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feedback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selection
US9319928B2 (en) * 2012-01-18 2016-04-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ink adaptation for LTE uplink
US10644827B2 (en) * 2017-04-06 2020-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waveforms on downlink
US10659207B2 (en) * 2017-05-15 2020-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new radio (NR)
CN109104761B (zh) * 2017-06-21 2020-08-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功率调整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EP3691156B1 (en) * 2017-10-23 2022-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aveform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20210681A1 (en) * 2019-02-15 2022-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Link Monitor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0604A1 (zh) * 2013-11-12 2015-05-2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间隔的智能变电站多功能二次装置及采样平台
CN109085461A (zh) * 2018-07-20 2018-12-25 江苏安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小波变换能量进行配电网单相高阻接地阻抗计算的方法
CN112686437A (zh) * 2020-12-23 2021-04-2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考虑预测误差和历史可信度的风电调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R1-163990 "Preliminary evaluation results for OFDMA-based waveforms".3GPP tsg_ran\WG1_RL1.2016,(第TSGR1_8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414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784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867166B2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pilot pattern for adaptive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A systems, method of transmitting/receiving using the pilot pattern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5788286B2 (ja) Harqを使用するmimoscw(単一符号語)設計のためのランクの段階的低下
US8638712B2 (en)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7112547A1 (en) Method &amp; system for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774120B2 (en)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control channel acquis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900414B (zh)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US8089857B2 (e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which receives OFDM signal, OFDM-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OFDM signal
KR10096658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4900413B (zh) 一种基站侧上行波形选择方法和基站
KR101058623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4405518B2 (ja) Ofdm送信装置、ofdm通信システム及びofdm通信方法
KR20080080032A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형식을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190512B2 (ja) 逆方向カバレッジを高める方法
JP506436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4124294A (zh)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RU2794445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улучшающие пропускную способность нисходящего сектора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входа-выхода (mimo) в условиях сдвига составляющей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абонентск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JP2023067860A (ja) Ue dcオフセットの存在下でダウンリンクmimoのスループットの改善を促進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08005238A (ja)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