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3882B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93882B CN114893882B CN202210623433.7A CN202210623433A CN114893882B CN 114893882 B CN114893882 B CN 114893882B CN 202210623433 A CN202210623433 A CN 202210623433A CN 114893882 B CN114893882 B CN 1148938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environment
-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 air conditioner
-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log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9—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e.g. by trial operation or configuration chec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8—Failure diagnosi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案,空调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避开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互不影响,提高空调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空调的内机环境感温包布置在进风格栅顶部,在制热时热气上涌聚集在环境感温包附近,使得环境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偏高于房间的平均温度,容易造成空调在房间温度还没达到设定温度时就停机处理,极大影响舒适性,而目前的技术手段一般采用温度补偿的形式,对环境感温包检测的温度进行补偿,即:内环温度=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补偿值,但这种处理忽视了安装时安装人员可能会忘记开外机阀门的情况,空调在这种情况下如无法触发模块电流保护停机,或本身无过载保护装置,压缩机缸体温度持续上升到150℃以上容易烧毁压缩机,引发质量事故。因此空调都具有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然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会影响冷媒异常检测逻辑的执行,造成冷媒异常检测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空调的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会影响冷媒异常检测逻辑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所述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与预设温度补偿值之差。
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若所述空调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再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可选地,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检测开机前后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预设温度值以上的突变,若是,则确定所述空调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所述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与预设温度补偿值之差。
可选地,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执行单元,用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空调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再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检测开机前后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预设温度值以上的突变,若是,则确定所述空调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同时存在室内环境温度补偿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两种逻辑时,空调自动智能将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到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之后,即温度延时补偿,有利于保障压缩机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温度补偿的形式对环境感温包检测的温度进行补偿,即,内环温度=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补偿值,但这种处理忽视了安装时安装人员可能会忘记开外机阀门的情况,空调在这种情况下如无法触发模块电流保护停机,或本身无过载保护装置,压缩机缸体温度持续上升到150℃以上容易烧毁压缩机,引发质量事故。
IPM模块有限制模块电流上升的保护值,当外机阀门全部关闭,气态制冷剂经压缩机抽取和压缩,气体排不出去,压缩机高压侧异常高,导致压缩机功耗比较大,此时的模块电流便比较大,容易触发模块电流保护;如果大阀门开了和小阀门关闭,此时对于压缩机的高压侧相对全关闭阀门来说较低,则模块电流便会低一些,可能不会触发模块电流保护
如果感温包布置于蒸发器上端,设定内环感温包温度补偿的逻辑的话,就需要充分考虑内环感温包温度延时补偿的逻辑补丁。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
步骤S110,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步骤S120,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优选地,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若所述空调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再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是为了避免空调安装(例如售后安装)忘记开外机的阀门而设置的,例如,由控制器判断是否存在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相关代码,从而确定是否具有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但室内温度补偿逻辑先执行或者同时执行将影响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逻辑判断。如果先执行温度补偿的话,影响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的判断条件,这样整机无法判断冷媒循环异常的话,压缩机持续升频或高频工作,导致压缩机温度比较高,容易出现烧毁压缩机的情况,因此当空调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再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所述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第一室内环境补偿逻辑和第二室内环境补偿逻辑。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检测开机前后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预设温度值以上的突变,若是,则确定所述空调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例如,通过检测开机前后时刻的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1℃以上的突变,若是,则判断存在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所述预设时间具体为预设的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时间。该预设时间t例如为5min。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的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时间时,按照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时间时,按照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室内温度检测装置具体可以为感温包,例如内机环境感温包可以布置在内机进风格栅顶部,即所示温度检测值具体可以为内机环境感温包的实际检测值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具体可以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T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具体可以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T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与预设温度补偿值T补之差。
即,当空调首次上电后运行时间≤t时,T内环=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当空调首次上电后运行时间>t时,T内环=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T补;所述预设温度补偿值T补具体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例如为2℃。
表1示出了一组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情况下实验测试得到的从开机时刻至开机5min的室内环境温度(内环)和室内换热器管温(内管)。
时间 | 空调状态 | 内环 | 内管 |
20:07:37 | 关机 | 19.40 | 20.00 |
20:07:38 | 开机 | 17.40 | 20.00 |
20:08:08 | 开机 | 17.50 | 20.50 |
20:08:38 | 开机 | 17.60 | 30.00 |
20:09:08 | 开机 | 17.80 | 37.50 |
20:09:38 | 开机 | 17.90 | 32.50 |
20:10:08 | 开机 | 18.00 | 26.50 |
20:10:38 | 开机 | 18.00 | 24.00 |
20:11:08 | 开机 | 18.00 | 22.50 |
20:11:38 | 开机 | 18.00 | 22.00 |
20:12:08 | 开机 | 17.90 | 21.50 |
20:12:38 | 开机 | 17.80 | 21.00 |
表1
从上述表1的实验测试数据可知,在20:07:37时刻,空调开制热模式,按照相关技术中的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设温度补偿值为2℃,即环境温度补偿2℃,则开机时很快会因为温度补偿逻辑室内环境温度更新为19.4℃-2℃=17.4℃。相关技术中,判断冷媒循环异常必要满足逻辑之一是开机预设时间(即冷媒循环异常检测时间)时的室内换热器管温与开机时的室内环境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差阈值,例如预设时间为5min,预设温差阈值为3℃,则判断冷媒循环异常的逻辑具体可以为T(第5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3℃。
此逻辑可转化为[T(第5min内管)-T(第0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T(第0min内管)]≤3℃。结合测试数据可得:[T(第5min内管)-T(第0min内管)]+2.6≤3℃,也就是[T(第5min内管)-T(第0min内管)]≤0.4℃,这就说明在控制器对室内环境温度补偿2℃的情况下,在冷媒循环异常检测时间的第5min时刻,只要内管温度升高了0.4℃,就无法满足T(第5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3℃的判断条件,因此无法准确检测空调冷媒循环异常。在20:12:38时刻,内管温度已达21℃,升高了1℃,超过0.4℃的余量,此时就无法满足冷媒循环异常的必要判断条件之一,也就是说,温度补偿影响了冷媒循环异常逻辑的执行。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按照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按照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例如,第一预设时间为5min,当空调首次上电后运行时间≤5min时,T内环=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当空调首次上电后运行时间>5min时,T内环=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2℃,则T(第5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21-19.4=1.6℃<3℃,已经能够满足T(第5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3℃,可以进行正常的冷媒循环异常逻辑判断。
以上逻辑判断的式子中的冷媒循环异常检测时间5min和室内环境补偿温度2℃仅为举例说明,具体参数值可根据不同空调产品进行设定,旨在说明在空调首次上电且制热运行时,内机环境温度补偿延时补偿的作用和必要性。
为清楚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下面再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执行流程进行描述。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检测空调是否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若具有同时具有上述两种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待该逻辑检测时间结束后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若判断不同时存在两种逻辑时,即不存在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时,则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
对于空调如何判断是否同时存在两种逻辑,因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一般是空调常规必备功能,关键是检测室内环境温度补偿是否存在,不同机型此逻辑可有可无,因此需要判断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是否存在,可通过检测开机前后时刻的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1℃以上的突变,如是则判断存在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即说明同时存在两种逻辑,否则不存在。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装置100包括执行单元110。
执行单元110,用于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100还包括:检测单元(图未示),用于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执行单元110,进一步用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空调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再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是为了避免空调安装(例如售后安装)忘记开外机的阀门而设置的,例如,由控制器判断是否存在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相关代码,从而确定是否具有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但室内温度补偿逻辑先执行或者同时执行将影响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逻辑判断。如果先执行温度补偿的话,影响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的判断条件,这样整机无法判断冷媒循环异常的话,压缩机持续升频或高频工作,导致压缩机温度比较高,容易出现烧毁压缩机的情况,因此当空调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再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所述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第一室内环境补偿逻辑和第二室内环境补偿逻辑。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检测开机前后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预设温度值以上的突变,若是,则确定所述空调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例如,通过检测开机前后时刻的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1℃以上的突变,若是,则判断存在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所述预设时间具体为预设的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时间。该预设时间t例如为5min。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的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时间时,按照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的时间时,按照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室内温度检测装置具体可以为感温包,例如内机环境感温包可以布置在内机进风格栅顶部,即所示温度检测值具体可以为内机环境感温包的实际检测值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具体可以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T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具体可以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T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与预设温度补偿值T补之差。
即,当空调首次上电后运行时间≤t时,T内环=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当空调首次上电后运行时间>t时,T内环=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T补;所述预设温度补偿值T补具体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例如为2℃。
表1示出了一组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情况下实验测试得到的从开机时刻至开机5min的室内环境温度(内环)和室内换热器管温(内管)。
时间 | 空调状态 | 内环 | 内管 |
20:07:37 | 关机 | 19.40 | 20.00 |
20:07:38 | 开机 | 17.40 | 20.00 |
20:08:08 | 开机 | 17.50 | 20.50 |
20:08:38 | 开机 | 17.60 | 30.00 |
20:09:08 | 开机 | 17.80 | 37.50 |
20:09:38 | 开机 | 17.90 | 32.50 |
20:10:08 | 开机 | 18.00 | 26.50 |
20:10:38 | 开机 | 18.00 | 24.00 |
20:11:08 | 开机 | 18.00 | 22.50 |
20:11:38 | 开机 | 18.00 | 22.00 |
20:12:08 | 开机 | 17.90 | 21.50 |
20:12:38 | 开机 | 17.80 | 21.00 |
表1
从上述表1的实验测试数据可知,在20:07:37时刻,空调开制热模式,按照相关技术中的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设温度补偿值为2℃,即环境温度补偿2℃,则开机时很快会因为温度补偿逻辑室内环境温度更新为19.4℃-2℃=17.4℃。相关技术中,判断冷媒循环异常必要满足逻辑之一是开机预设时间(即冷媒循环异常检测时间)时的室内换热器管温与开机时的室内环境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差阈值,例如预设时间为5min,预设温差阈值为3℃,则判断冷媒循环异常的逻辑具体可以为T(第5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3℃。
此逻辑可转化为[T(第5min内管)-T(第0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T(第0min内管)]≤3℃。结合测试数据可得:[T(第5min内管)-T(第0min内管)]+2.6≤3℃,也就是[T(第5min内管)-T(第0min内管)]≤0.4℃,这就说明在控制器对室内环境温度补偿2℃的情况下,在冷媒循环异常检测时间的第5min时刻,只要内管温度升高了0.4℃,就无法满足T(第5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3℃的判断条件,因此无法准确检测空调冷媒循环异常。在20:12:38时刻,内管温度已达21℃,升高了1℃,超过0.4℃的余量,此时就无法满足冷媒循环异常的必要判断条件之一,也就是说,温度补偿影响了冷媒循环异常逻辑的执行。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按照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按照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例如,第一预设时间为5min,当空调首次上电后运行时间≤5min时,T内环=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当空调首次上电后运行时间>5min时,T内环=T内环感温包实际检测值-2℃,则T(第5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21-19.4=1.6℃<3℃,已经能够满足T(第5min内管)-T(第0时刻内环)≤3℃,可以进行正常的冷媒循环异常逻辑判断。
以上逻辑判断的式子中的冷媒循环异常检测时间5min和室内环境补偿温度2℃仅为举例说明,具体参数值可根据不同空调产品进行设定,旨在说明在空调首次上电且制热运行时,内机环境温度补偿延时补偿的作用和必要性。
本发明还提供对应于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对应于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对应于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据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案,空调同时存在室内环境温度补偿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两种逻辑时,空调自动智能将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确定到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之后,即温度延时补偿,有利于保障压缩机运行可靠性。若存在空调安装忘记开外机的大小阀门就开启制热的情况,温度补偿能够延时进行,与冷媒循环异常检测条件互不影响,提高了空调运行的可靠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如果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中实施,那么可将功能作为一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媒体予以传输。其它实例及实施方案在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精神内。举例来说,归因于软件的性质,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可使用由处理器、硬件、固件、硬连线或这些中的任何者的组合执行的软件实施。此外,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控制装置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
若所述空调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再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
所述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与预设温度补偿值之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
检测开机前后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预设温度值以上的突变,若是,则确定所述空调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4.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当上电后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以确定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空调首次上电运行制热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
所述执行单元,还包括:用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空调同时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则先执行冷媒循环异常检测逻辑,再执行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
所述第二预设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与预设温度补偿值之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空调是否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包括:
检测开机前后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发生预设温度值以上的突变,若是,则确定所述空调具有室内环境温度补偿逻辑。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空调包括如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23433.7A CN114893882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23433.7A CN114893882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93882A CN114893882A (zh) | 2022-08-12 |
CN114893882B true CN114893882B (zh) | 2023-04-28 |
Family
ID=8272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23433.7A Active CN114893882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9388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7169A (zh) * | 2015-08-31 | 2015-12-1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KR101824999B1 (ko) * | 2016-08-12 | 2018-02-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6524398B (zh) * | 2016-10-31 | 2019-12-17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环境温湿度补偿方法 |
CN108088035B (zh) * | 2017-12-20 | 2019-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10567090B (zh) * | 2019-09-16 | 2020-1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检测温度补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11412631B (zh) * | 2020-03-02 | 2021-06-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2022
- 2022-06-02 CN CN202210623433.7A patent/CN11489388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93882A (zh) | 2022-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80333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设备 | |
CN108050663B (zh) | 压缩机自保护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3940052B (zh) | 空调器及其故障检测方法 | |
CN107367012B (zh) | 空调系统防高温的保护方法、保护装置及保护系统 | |
CN107255340B (zh) | 防止变频空调器的压缩机过热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109405329B (zh) | 一种热泵机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热泵机组 | |
CN104633864B (zh) | 用于空调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 |
CN104482638A (zh) | 空调器及其电子膨胀阀的故障检测方法 | |
CN104101051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冷媒循环异常检测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7560101B (zh) | 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的故障检测方法 | |
US20210389012A1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08758970B (zh) | 一种排气感温包的异常状态检测方法及压缩机保护方法 | |
CN107917512B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 | |
CN111197836A (zh) | 一种空调器传感器脱落智能检测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4566763A (zh)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 |
CN106352489A (zh) | 一种空调故障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8332351A (zh) | 制冷控制方法及系统 | |
WO2023116463A1 (zh)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
CN108917112A (zh) | 一种变频外机分级控制自适应的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2393377A (zh) | 故障判断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1059691A (zh) | 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09612022A (zh) | 一种防止空调堵阀门运行的控制方法 | |
CN115711454B (zh) |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998496B (zh)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15342499A (zh) | 一种修正空调器设定温度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