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0648A - 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0648A
CN114890648A CN202210653058.0A CN202210653058A CN114890648A CN 114890648 A CN114890648 A CN 114890648A CN 202210653058 A CN202210653058 A CN 202210653058A CN 114890648 A CN114890648 A CN 114890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ud
screen drum
drum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30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0648B (zh
Inventor
张双
彭喜林
诸力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hree Gorges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hree Gorges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hree Gorges W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30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0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0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0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0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0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02F11/126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using drum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冲洗结构,包括沿轴向布置在转鼓浓缩脱水装置的筛筒外的一排喷嘴,喷嘴出水方向正对筛筒设置;其特征在于,筛筒内腔中还设置有反冲洗接水构件,反冲洗接水构件整体呈沿筛筒轴向设置的长条形且整体位于靠近喷嘴的方向设置,反冲洗接水构件上面对喷嘴的出水方向形成有一个接水槽,反冲洗接水构件一端整体向下倾斜设置形成出水端,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连接到壳体外出水。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反冲洗结构的转鼓浓缩脱水装置。本发明具有能够更好地维持过滤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本申请为申请号202010144420.2,申请日2020-03-04的《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浓缩方法》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背景技术
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污水处理厂,又称污水处理站。当今社会,城市生活污水都需要集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后,才能外排或者回收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在经过初沉池、二沉池等各工序处理过程中,均会沉淀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定期清理。
污水处理厂中污泥取出后,为便于污泥的运送、堆积、利用或作进一步处理,需要利用物理方法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需<80%。
污泥脱水现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机械脱水机进行。实际运行中,污泥带式脱水机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应用比较广泛,该类型脱水机在10%以内出泥负荷的情况下,污泥含水率能较为稳定地达到80%以下,但是出泥量偏低,无法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排泥需要。而污泥带式脱水机按照正常出泥负荷的情况下工作,处理的污泥含水率基本上无法达到80%以下,呈现出负荷越大,污泥含水率越高的趋势,不利于污水处理厂有效控制排泥量,同时不利于污泥减量化以及污泥深度处理。
目前机械法脱水较多采用的是一种叫带式压滤机的带式脱水机,是一种连续运转的固液分离设备。脱水时,污泥进入压滤机的两条滤布之间被压紧,并依次进入重力脱水、低压脱水和高压脱水三个阶段,最后形成泥饼。同时污泥在进入滤布之前需要进行脱水预处理。
脱水预处理需要先对污泥中投加絮凝剂等处理添加剂,然后搅拌均匀对污泥进行改性调理。然后再对调理后的污泥采用转股浓缩脱水装置进行初步脱水。
现有的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包括水平横向固定设置的壳体,壳体内部可竖向转动地设置有整体沿横向布置的筛筒,筛筒的一端敞口设置且该端斜向下倾斜形成出泥端,筛筒的出泥端中部设置有向筛筒内延伸的进泥管,进泥管外端相对于壳体固定且外接用于进泥,进泥管的出口端向筛筒内端底部延伸并用于出泥,筛筒和动力装置相连并能够靠动力装置带动旋转,壳体内腔底部具有一个位于最低处的出水口。这样使用时,经絮凝调理后的污泥通过进泥管进入筛筒内端底部,筛筒靠动力装置带动旋转,实现污泥的离心重力预脱水。初步脱水后的污泥从筛筒进料方向即出泥端流出,后续再进入压滤机压榨段脱水。另外,装置中为维持筛筒的离心过滤脱水效果,还设置有反冲洗结构,反冲洗结构包括沿轴向布置在筛筒外的一排喷嘴,喷嘴出水方向正对筛筒设置,通过连续供入的高压水对旋转的筛筒滤网进行反向冲洗,维持过滤效果。
但上述现有的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在对污泥进行脱水预处理时,还存在以下缺陷。1污泥通过进泥管进入筛筒底部后较为集中,需要在筛筒内经过一段距离,才能靠筛筒打散为较为分散状态,分散后才能更好地依靠筛筒的旋转进行离心脱水,故影响了脱水效率和效果。2反冲洗水如果冲力较小,不能对筛筒起到良好地冲洗效果,冲洗效果不好则污泥中絮状体堵塞筛眼导致脱水效果降低;而通过反冲洗水冲力增大,则容易导致反冲洗水逆冲进入到筛筒内部,这样反冲洗水最终又加入了离心脱水后的预处理污泥中,造成污泥预处理浓缩效果不佳,进而造成后续进入压滤机的污泥因含水率高,出现跑泥现象,同时影响后续压榨机污泥含水率和污泥产量。故反冲洗水的压力大小控制存在上述矛盾,需要精确控制反冲洗水压力不大不小到恰好能够冲开网眼堵塞为佳,但同时由于污泥中成分以及蕴含絮状物的比例多少等因素不确定性较大,故实施时很难精确地计算和控制确认反冲洗水的大小使其更好地保证脱水效果。
故如果进一步提高污泥预处理时的脱水效果,进而保证最终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和污泥产量提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考虑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提高污泥脱水效果,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浓缩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能够方便实现反冲洗,以更好地维持过滤效果的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调理装置和转鼓浓缩脱水装置,所述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包括水平横向固定设置的壳体,壳体内部可竖向转动地设置有整体沿横向布置的筛筒,筛筒的一端敞口设置且该端斜向下倾斜形成出泥端,筛筒的出泥端中部设置有向筛筒内延伸的进泥管,进泥管外端相对于壳体固定且外接污泥调理装置用于进泥,进泥管的出口端向筛筒内端底部延伸并用于出泥,筛筒和动力装置相连并能够靠动力装置带动旋转,壳体内腔底部具有一个位于最低处的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进泥管的出口端还衔接设置有一个锥台形的出泥锥筒,出泥锥筒整体呈水平设置且小直径端和进泥管出口端衔接,大直径端面对筛筒内端底部设置。
这样,进泥管出泥后经过锥台形的出泥锥筒再掉入到筛筒内,污泥可以经出泥锥筒更好地打散均匀,使其掉入筛筒后可以更加高效地被分散开,从而更好地实现离心脱水,提高脱水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调理装置,包括一个调理搅拌容器,调理搅拌容器内设置有调理搅拌装置,调理搅拌容器通过污泥进料管道和一个污泥贮存容器相连,同时通过一个絮凝剂进料管道和一个絮凝剂添加容器相连。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污泥和絮凝剂按照需要的量分别进入到调理搅拌容器内搅拌均匀,更好地控制实现污泥的调理改性预制处理。污泥调理处理到位可以更好地保证后续脱水效果。
进一步地,污泥进料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泵闸,絮凝剂进料管上设置有定量泵闸。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进料的控制。
进一步地,污泥贮存容器和絮凝剂添加容器中均设置有搅拌装置。这样可以避免容器中产生沉淀,也可以方便配置絮凝剂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筛筒包括整体呈筒状的骨架体和蒙设在骨架体外的滤材,滤材为柔性的编织材料制得。
这样,方便筛筒的制备和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过滤脱水效果优良。
进一步地,所述滤材为聚氨酯材料编织或者金属丝编织的布状材料。
这样,可购买成熟现有产品制备,且过滤效果好。
进一步地,转鼓浓缩脱水装置还包括反冲洗结构,反冲洗结构包括沿轴向布置在筛筒外的一排喷嘴,喷嘴出水方向正对筛筒设置。
这样,可以通过连续供入的高压水对旋转的筛筒滤网进行反冲洗,避免污泥中的絮状物堵塞筛筒网眼,更好地维持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喷嘴位于筛筒上部位置设置。
这样,相对于喷嘴设置在下方位置,可以借助冲洗水重力更好地冲开筛筒过滤网眼,提高反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喷嘴设置于一根整体沿筛筒轴向设置的清洗水管上。
这样结构简单且更加方便喷嘴的安装设置。
进一步地,清洗水管固定于壳体且一端连接到壳体外并通过增压泵和冲洗水源相连。
这样更加方便控制出水水压达到足够的反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喷嘴设置密度沿筛筒出泥端方向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随着污泥在筛筒内逐渐被打散开,越靠近筛筒出泥端的过滤网眼越容易被污泥絮状物堵塞,故沿出泥方向逐渐增大喷嘴排布密度可以更好地提高反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筛筒内腔中还设置有反冲洗接水构件,反冲洗接水构件整体呈沿筛筒轴向设置的长条形且整体位于靠近喷嘴的方向设置,反冲洗接水构件上面对喷嘴的出水方向形成有一个接水槽,反冲洗接水构件一端整体向下倾斜设置形成出水端,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连接到壳体外出水。
这样,在依靠喷嘴进行反冲洗时,可以调高水压,使得反冲洗水穿过滤材喷射进入到滤筒内部,进而使得反冲洗能够透彻,将滤材网眼中堵塞的絮状物都冲开,进而极大地提高滤筒的离心脱水效果。同时反冲洗水穿透冲入到滤筒内部后,能够依靠接水槽接住喷射入滤筒内部的反冲洗水,再通过出水管道排出到壳体外。这样就既保证了反冲洗的冲洗效果以提高筛筒的离心脱水效果,同时又避免了因为要提高反冲洗效果导致过多的水进入到筛筒内提高了处理后污泥含水量。也无需精确地计算和控制喷嘴的出水压力,只需保证出水压力使得反冲洗水能够穿过处理过程中的筛筒滤材就行。故采用简单的结构和低廉的成本解决了行业内反冲洗水压力大小难以精确调节控制的技术难题。
故采用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一种污泥脱水预处理浓缩方法,即先在污泥中添加絮凝剂进行调理改性,然后采用旋转的滤筒对调理后的污泥进行离心脱水,在离心脱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喷嘴对滤筒外表面进行反冲洗,其特点在于,反冲洗时,控制调高反冲洗水压力使得反冲洗水冲开滤筒上的过滤网眼并射入到滤筒内部,再在滤筒内设置反冲洗接水构件接住射入的反冲洗水并引出到壳体外。这样即采用了简单的手段解决了行业内反冲洗水压力大小难以精确调节控制的技术难题,保证了污泥脱水预处理的除水效果。
进一步地,喷嘴位于筛筒顶部正中偏移筛筒转动方向一定角度位置。
这样相对于喷嘴位于筛筒顶部正上方,或者偏移筛筒转动相反方向设置,能够更好地避免反冲洗水将过多的污泥一起冲进到接水槽内。
进一步地,反冲洗接水构件沿筛筒工作时旋转方向向前偏移错位一定距离,使得接水槽斜向面对喷嘴出水方向。
这样是因为筛筒工作时自身旋转会导致穿过筛筒的反冲洗水产生一定向前甩动的效果,故该结构设置使得接水槽能够更好地接住进入筛筒内的反冲洗水。
进一步地,反冲洗接水构件通过支撑杆固定支撑在进泥管上。
这样,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反冲洗接水构件的支撑安装。
进一步地,反冲洗接水构件的接水槽开口方向倾斜设置且上半部采用硬质材料,下半部采用带弹性的片材制得。
这样,使得接水槽下半部在堆积污泥沉淀后,下半部能够被污泥沉淀重力压弯并使得其内的污泥沉淀滑出接水槽;进而保证反冲洗接水构件的长期使用,避免因污泥堆积导致难以正常接水引水。同时上半部采用硬质材料方便连接固定支撑杆,所谓硬质材料的硬度至能够保证固定连接支撑杆且正常工作不变形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反冲洗接水构件出水端位于筛筒底部,反冲洗接水构件出水端连接的出水管道穿过筛筒底端中部和壳体底端中部设置,筛筒底端中部具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延伸筒且延伸筒和出水管道之间设置有轴承,延伸筒和壳体之间可转动设置且在延伸筒超出壳体的外端部分固定设置有一个固定传动轮,固定传动轮和电机传动连接(该传动连接可以是齿轮连接或者皮带连接等方式)并带动筛筒旋转。
这样,在不影响筛筒传动的前提下,方便将出水管道引出壳体,避免筛筒出泥端因为要设置进泥管道而空间不足,不便设置出水管道的缺陷。采用该种结构,进泥管出口端的进泥锥筒可以直接安装固定在进泥管道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反冲洗接水构件出水端位于筛筒的出泥端并向外延伸出壳体后,通过竖向设置的出水管道接出,筛筒底端外侧中部安装转动轴并和电机相连。
这样,反冲洗接水构件出水管道结构简单,且方便筛筒和电机相连。同时采用该种结构,进泥管出口端的进泥锥筒可以相对于筛筒固定安装,使得工作时进泥锥筒相对于进泥管道保持旋转,更好地将进泥管进入到污泥分散打散后再进入到筛筒中,使得污泥在筛筒中能够更快更好地分散均匀,提高其旋转离心脱水效果。
进一步地,筛筒出泥端下部衔接设置有出泥梭槽。使其方便出泥。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够更好地提高污泥脱水效果,降低污泥含水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2中单独反冲洗接水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1-3:
一种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调理装置和转鼓浓缩脱水装置,所述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包括水平横向固定设置的壳体1,壳体1内部可竖向转动地设置有整体沿横向布置的筛筒2,筛筒2的一端敞口设置且该端斜向下倾斜形成出泥端3,筛筒2的出泥端3中部设置有向筛筒内延伸的进泥管4,进泥管4外端相对于壳体固定且外接污泥调理装置用于进泥,进泥管4的出口端向筛筒2内端底部延伸并用于出泥,筛筒2和动力装置相连并能够靠动力装置带动旋转,壳体1内腔底部具有一个位于最低处的出水口5;其中,进泥管4的出口端还衔接设置有一个锥台形的出泥锥筒6,出泥锥筒6整体呈水平设置且小直径端和进泥管4出口端衔接,大直径端面对筛筒2内端底部设置。
这样,进泥管出泥后经过锥台形的出泥锥筒再掉入到筛筒内,污泥可以经出泥锥筒更好地打散均匀,使其掉入筛筒后可以更加高效地被分散开,从而更好地实现离心脱水,提高脱水效率。
其中,所述污泥调理装置,包括一个调理搅拌容器7,调理搅拌容器7内设置有调理搅拌装置,调理搅拌容器7通过污泥进料管道8和一个污泥贮存容器9相连,同时通过一个絮凝剂进料管道10和一个絮凝剂添加容器11相连。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污泥和絮凝剂按照需要的量分别进入到调理搅拌容器内搅拌均匀,更好地控制实现污泥的调理改性预制处理。污泥调理处理到位可以更好地保证后续脱水效果。
其中,污泥进料管道8上设置有污泥泵闸,絮凝剂进料管10上设置有定量泵闸。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进料的控制。
其中,污泥贮存容器9和絮凝剂添加容器11中均设置有搅拌装置。这样可以避免容器中产生沉淀,也可以方便配置絮凝剂溶液。
其中,所述筛筒2包括整体呈筒状的骨架体和蒙设在骨架体外的滤材(图中未显示),滤材为柔性的编织材料制得。
这样,方便筛筒的制备和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过滤脱水效果优良。
其中,所述滤材为聚氨酯材料编织或者金属丝编织的布状材料。
这样,可购买成熟现有产品制备,且过滤效果好。
其中,转鼓浓缩脱水装置还包括反冲洗结构,反冲洗结构包括沿轴向布置在筛筒外的一排喷嘴12,喷嘴12出水方向正对筛筒设置。
这样,可以通过连续供入的高压水对旋转的筛筒滤网进行反冲洗,避免污泥中的絮状物堵塞筛筒网眼,更好地维持过滤效果。
其中,喷嘴12位于筛筒1上部位置设置。
这样,相对于喷嘴设置在下方位置,可以借助冲洗水重力更好地冲开筛筒过滤网眼,提高反冲洗效果。
其中,喷嘴12设置于一根整体沿筛筒轴向设置的清洗水管13上。
这样结构简单且更加方便喷嘴的安装设置。
其中,清洗水管13固定于壳体且一端连接到壳体外并通过增压泵和冲洗水源相连。
这样更加方便控制出水水压达到足够的反冲洗效果。
其中,喷嘴12设置密度沿筛筒2出泥端方向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随着污泥在筛筒内逐渐被打散开,越靠近筛筒出泥端的过滤网眼越容易被污泥絮状物堵塞,故沿出泥方向逐渐增大喷嘴排布密度可以更好地提高反冲洗效果。
其中,筛筒2内腔中还设置有反冲洗接水构件14,反冲洗接水构件14整体呈沿筛筒轴向设置的长条形且整体位于靠近喷嘴的方向设置,反冲洗接水构件14上面对喷嘴的出水方向形成有一个接水槽,反冲洗接水构件14一端整体向下倾斜设置形成出水端,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连接到壳体外出水。
这样,在依靠喷嘴进行反冲洗时,可以调高水压,使得反冲洗水穿过滤材喷射进入到滤筒内部,进而使得反冲洗能够透彻,将滤材网眼中堵塞的絮状物都冲开,进而极大地提高滤筒的离心脱水效果。同时反冲洗水穿透冲入到滤筒内部后,能够依靠接水槽接住喷射入滤筒内部的反冲洗水,再通过出水管道排出到壳体外。这样就既保证了反冲洗的冲洗效果以提高筛筒的离心脱水效果,同时又避免了因为要提高反冲洗效果导致过多的水进入到筛筒内提高了处理后污泥含水量。也无需精确地计算和控制喷嘴的出水压力,只需保证出水压力使得反冲洗水能够穿过处理过程中的筛筒滤材就行。故采用简单的手段和低廉的成本解决了行业内反冲洗水压力大小难以精确调节控制的技术难题。
其中,喷嘴12位于筛筒2顶部正中偏移筛筒转动方向一定角度位置。
这样相对于喷嘴位于筛筒顶部正上方,或者偏移筛筒转动相反方向设置,能够更好地避免反冲洗水将过多的污泥一起冲进到接水槽内。
其中,反冲洗接水构件14沿筛筒2工作时旋转方向向前偏移错位一定距离,使得接水槽斜向面对喷嘴出水方向。
这样是因为筛筒工作时自身旋转会导致穿过筛筒的反冲洗水产生一定向前甩动的效果,故该结构设置使得接水槽能够更好地接住进入筛筒内的反冲洗水。
其中,反冲洗接水构件14通过支撑杆15固定支撑在进泥管4上。
这样,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反冲洗接水构件的支撑安装。
其中,反冲洗接水构件14的接水槽开口方向倾斜设置且上半部采用硬质材料,下半部采用带弹性的片材制得(参见图4)。
这样,使得接水槽下半部在堆积污泥沉淀后,下半部能够被污泥沉淀重力压弯并使得其内的污泥沉淀滑出接水槽;进而保证反冲洗接水构件的长期使用,避免因污泥堆积导致难以正常接水引水。同时上半部采用硬质材料方便连接固定支撑杆,所谓硬质材料的硬度至能够保证固定连接支撑杆且正常工作不变形即可。
本实施中,反冲洗接水构件14出水端位于筛筒2底部,反冲洗接水构件出水端连接的出水管道16穿过筛筒底端中部和壳体底端中部1设置,筛筒底端中部具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延伸筒且延伸筒和出水管道之间设置有轴承17,延伸筒和壳体之间可转动设置且在延伸筒超出壳体的外端部分固定设置有一个固定传动轮18,固定传动轮18和电机19传动连接(该传动连接可以是齿轮连接或者皮带连接等方式)并带动筛筒2旋转。具体实施时,轴承位置需要设置密封结构,此为常识,不在此详细介绍。
这样,在不影响筛筒传动的前提下,方便将出水管道引出壳体,避免筛筒出泥端因为要设置进泥管道而空间不足,不便设置出水管道的缺陷。采用该种结构,进泥管出口端的进泥锥筒可以直接安装固定在进泥管道上。
其中,筛筒2出泥端下部衔接设置有出泥梭槽20。使其方便出泥。
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4,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余地方可以和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反冲洗接水构件14出水端位于筛筒2的出泥端并向外延伸出壳体后,通过竖向设置的出水管道接出,筛筒2底端外侧中部安装转动轴并和电机相连。
这样,反冲洗接水构件出水管道结构简单,且方便筛筒和电机相连。同时采用该种结构,进泥管出口端的进泥锥筒6可以相对于筛筒2固定安装,使得工作时进泥锥筒相对于进泥管道保持旋转,更好地将进泥管进入到污泥分散打散后再进入到筛筒中,使得污泥在筛筒中能够更快更好地分散均匀,提高其旋转离心脱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够更好地提高污泥脱水效果,降低污泥含水率的优点。
故采用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一种污泥脱水预处理浓缩方法,即先在污泥中添加絮凝剂进行调理改性,然后采用旋转的滤筒对调理后的污泥进行离心脱水,在离心脱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喷嘴对滤筒外表面进行反冲洗,控制调高反冲洗水压力使得反冲洗水冲开滤筒上的过滤网眼并射入到滤筒内部,再在滤筒内设置反冲洗接水构件接住射入的反冲洗水并引出到壳体外。这样即采用了简单的手段解决了行业内反冲洗水压力大小难以精确调节控制的技术难题,保证了污泥脱水预处理的除水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反冲洗结构,包括沿轴向布置在转鼓浓缩脱水装置的筛筒外的一排喷嘴,喷嘴出水方向正对筛筒设置;其特征在于,筛筒内腔中还设置有反冲洗接水构件,反冲洗接水构件整体呈沿筛筒轴向设置的长条形且整体位于靠近喷嘴的方向设置,反冲洗接水构件上面对喷嘴的出水方向形成有一个接水槽,反冲洗接水构件一端整体向下倾斜设置形成出水端,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连接到壳体外出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嘴位于筛筒上部位置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嘴设置于一根整体沿筛筒轴向设置的清洗水管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清洗水管固定于壳体且一端连接到壳体外并通过增压泵和冲洗水源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嘴设置密度沿筛筒出泥端方向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嘴位于筛筒顶部正中偏移筛筒转动方向一定角度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冲洗接水构件沿筛筒工作时旋转方向向前偏移错位一定距离,使得接水槽斜向面对喷嘴出水方向。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冲洗接水构件通过支撑杆固定支撑在进泥管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冲洗接水构件的接水槽开口方向倾斜设置且上半部采用硬质材料,下半部采用带弹性的片材制得。
10.一种转鼓浓缩脱水装置,所述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包括水平横向固定设置的壳体,壳体内部可竖向转动地设置有整体沿横向布置的筛筒,筛筒的一端敞口设置且该端斜向下倾斜形成出泥端,筛筒的出泥端中部设置有向筛筒内延伸的进泥管,进泥管外端相对于壳体固定且外接污泥调理装置用于进泥,进泥管的出口端向筛筒内端底部延伸并用于出泥,筛筒和动力装置相连并能够靠动力装置带动旋转,壳体内腔底部具有一个位于最低处的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进泥管的出口端还衔接设置有一个锥台形的出泥锥筒,出泥锥筒整体呈水平设置且小直径端和进泥管出口端衔接,大直径端面对筛筒内端底部设置;
转鼓浓缩脱水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 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反冲洗结构。
CN202210653058.0A 2020-03-04 2020-03-04 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Active CN114890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3058.0A CN114890648B (zh) 2020-03-04 2020-03-04 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4420.2A CN111138065B (zh) 2020-03-04 2020-03-04 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浓缩方法
CN202210653058.0A CN114890648B (zh) 2020-03-04 2020-03-04 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4420.2A Division CN111138065B (zh) 2020-03-04 2020-03-04 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浓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0648A true CN114890648A (zh) 2022-08-12
CN114890648B CN114890648B (zh) 2023-07-04

Family

ID=705286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3058.0A Active CN114890648B (zh) 2020-03-04 2020-03-04 转鼓浓缩脱水装置及其反冲洗结构
CN202010144420.2A Active CN111138065B (zh) 2020-03-04 2020-03-04 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浓缩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4420.2A Active CN111138065B (zh) 2020-03-04 2020-03-04 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浓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8906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8345B (zh) * 2023-08-21 2023-11-24 福建省闽环水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09879Y (zh) * 2008-08-25 2009-09-16 杭州升蓝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转鼓式浓缩脱水一体机
CN103415348A (zh) * 2011-02-25 2013-11-27 寿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脱水方法以及离心脱水装置
CN206081855U (zh) * 2016-08-31 2017-04-12 广州绿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转鼓浓缩挤压机
CN107759050A (zh) * 2017-11-27 2018-03-06 青岛城投娄山河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鼓浓缩机
CN211712926U (zh) * 2020-03-04 2020-10-20 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冲洗结构及其转鼓浓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9320A (en) * 1976-07-07 1984-03-27 Arie Blok Solids concentrator
CN201728016U (zh) * 2009-08-28 2011-02-02 多元水环保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 污泥转鼓浓缩带式压榨脱水一体机
CN101767922B (zh) * 2010-01-21 2012-07-04 上海亚同环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脱水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09879Y (zh) * 2008-08-25 2009-09-16 杭州升蓝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转鼓式浓缩脱水一体机
CN103415348A (zh) * 2011-02-25 2013-11-27 寿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脱水方法以及离心脱水装置
CN206081855U (zh) * 2016-08-31 2017-04-12 广州绿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转鼓浓缩挤压机
CN107759050A (zh) * 2017-11-27 2018-03-06 青岛城投娄山河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鼓浓缩机
CN211712926U (zh) * 2020-03-04 2020-10-20 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冲洗结构及其转鼓浓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0648B (zh) 2023-07-04
CN111138065B (zh) 2022-07-05
CN111138065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63740A (en) Process for dewatering sludge-type material and an installation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CN111138065B (zh) 污泥脱水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浓缩方法
CN2565240Y (zh) 浓缩、挤压和脱水一体化装置
CN211712926U (zh) 一种反冲洗结构及其转鼓浓缩机
CN213913796U (zh) 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反应釜
CN211814098U (zh) 一种转鼓浓缩装置
CN112794495A (zh) 一种印染技术中退浆废水的回收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6426924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
CN102974149B (zh) 一种污水预过滤装置及其应用
CN113877298B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泥浆处理设备
CN215879013U (zh) 一种提高竹片洗净度的装置
CN114275994A (zh) 污泥破胶机
CN212293276U (zh) 一种污泥脱水机
CN115057555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1864093U (zh) 固液分离稳定的带式压滤机
CN204079745U (zh) 一种新型叠螺脱水机
CN208791469U (zh) 一种滤泥脱水装置
CN208594107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污泥的清理装置
CN111661992A (zh) 一种防堵塞的污泥浓缩处理装置及其浓缩处理方法
CN116655211B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泥脱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9823979U (zh) 一种叠螺式污泥脱水处理装置
CN213537687U (zh) 一种转鼓浓缩脱水一体装置及处理系统
CN219546858U (zh) 一种自清洁效果更好的叠螺机
CN217432431U (zh) 一种分离净化器
CN115069660B (zh) 一种多功能动力混合分离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