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5383B -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5383B
CN114885383B CN202110162717.6A CN202110162717A CN114885383B CN 114885383 B CN114885383 B CN 114885383B CN 202110162717 A CN202110162717 A CN 202110162717A CN 114885383 B CN114885383 B CN 114885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way station
session context
user
message
user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2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5383A (zh
Inventor
羊苏
陈宜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27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5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5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5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接收接入请求消息;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创建消息,使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创建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当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在信关站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切换时,向第一信关站或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更新消息,使信关站基于更新后的报文转发规则转发用户数据报文。在本案中,当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在信关站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切换时,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会更新各自已创建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并利用各自更新后的报文转发规则转发用户数据报文,使用户数据报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能被转发,保证用户终端的业务不会出现中断。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5G系统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移动空口设备(如通信卫星等),该移动空口设备可以与距离其最近的信关站进行通信,以及与其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内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具体的,当移动空口设备与其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内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时,将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信关站,由信关站为用户终端提供5G接入服务及将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网络。
在现有技术中,当移动空口设备移动至新位置时,其所覆盖的地理区域会发生变化,与信关站的通信连接也会由旧的信关站切换至新的信关站。因其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发生变化,原覆盖地理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也会断开与其的连接。
但是,在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会出现一个切换带,也就是移动空口设备切换时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在该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其用户数据报文不能被新的信关站转发,因此导致用户终端的业务出现中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以解决在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其用户数据报文不能被新的信关站转发,因此导致用户终端的业务出现中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核心网控制面,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发送的接入请求;
基于所述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经由所述第一信关站、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在所述第一信关站切换到所述第二信关站,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包括:
基于所述接入请求,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互联网IP地址,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和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第一信关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将所述接入请求转发给核心网控制面;
接收并转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转发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
当断开与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时,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
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包括: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包括将用户数据报文直接转发至互联网,所述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包括将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将所述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二信关站。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与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的连接;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第二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用户终端的IP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的IP地址的路由信息;
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
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与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的连接;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第二更新消息,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第二信关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建立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的通信连接;
转发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
可选的,所述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可选的,所述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用户终端的IP地址信息,创建第二用户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建立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的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第二更新消息,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向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起接入请求;
所述接入请求经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至第一信关站;
所述第一信关站将所述接入请求转发至核心网控制面;
所述核心网控制面接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并经由所述第一信关站、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
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当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断开与所述第一信关站的通信连接,与所述第二信关站建立通信连接后,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直接转发至互联网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信关站;
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可选的,所述核心网控制面接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包括:
所述核心网控制面接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互联网IP地址,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之后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口空设备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和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发送的接入请求,基于所述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经由所述第一信关站、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由所述第一信关站切换到所述第二信关站,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当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由第一信关站切换到第二信关站,第一信关站会基于接收的第一更新消息更新之前创建的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确保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用户终端的业务不会出现中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切换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5G系统的通信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核心网控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一信关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二信关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背景技术可知,在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会出现一个切换带。如图1所示,移动空口设备断开与旧的信关站(信关站A)的通信连接,建立与新的信关站(信关站B)的通信连接时,移动空口设备切换时所覆盖的地理区域,我们称之为切换带。
在现有技术中,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是在旧的信关站创建的,并通过旧的信关站接入网络,当移动空口设备断开与旧的信关站的通信连接,建立与新的信关站的通信连接时,新的信关站无法找到用户终端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因而不能转发移动空口设备转发给自己的用户数据报文,也就是说,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不能被新的信关站转发,从而出现用户终端的业务中断的情况。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在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使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能被新的信关站转发,避免用户终端的业务出现中断的现象。
下面对本发明中出现的技术术语进行说明。
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
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为了区分,以UPF-A表示第一信关站的用户平面功能实体,RAN-A表示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UPF-B表示第二信关站的用户平面功能实体,RAN-B表示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系统的通信架构示意图。该5G系统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第一移动空口设备21、第一信关站22、第二信关站23和核心网控制面24。
所述多个用户终端至少包括第一用户终端19和第二用户终端20。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终端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第一移动空口设备21、第一信关站22、第二信关站23分别与核心网控制面24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当第一移动空口设备21处于与第一信关站22通信连接的范围内时,与第一信关站22建立连接,此时第一信关站22、第一用户终端19、第二用户终端20和第一移动空口设备21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
当第一移动空口设备21移动时,且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信关站22断开通信连接,与第二信关站23建立通信连接,此时,第二用户终端20处于切换带。
核心网控制面24在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21在第一信关站22和第二信关站23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切换时,向第一信关站22和第二信关站23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使第一信关站22和第二信关站23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新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使处于切换带中的第二用户终端20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具体实现过程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5G系统的通信架构,请参见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处理方法包括:
S301:用户终端向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接入请求。
在S301中,用户终端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该用户终端为图2中示出的第二用户终端20,该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可以为图2中示出的第一移动空口设备21。
S302: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将该接入请求转发至第一信关站。
在S302中,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第一信关站建立有通信连接。接入请求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至第一信关站。
该第一信关站可以为图2中示出的第一信关站22。
S303:第一信关站将该接入请求转发至核心网控制面。
在具体实现S303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将该接入请求转发给核心网控制面。
在S303中,该核心网控制面可以为图2中示出的核心网控制面24。
S304:核心网控制面接收该接入请求。
在具体实现S304的过程中,核心网控制面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发送的接入请求。
S305: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并经由第一信关站、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
在S305中,该第二信关站可以为图2中示出的第二信关站23。
S306:第一信关站基于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在具体实现S306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基于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该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直接转发至互联网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S307:第二信关站基于用户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在具体实现S307的过程中,第二信关站基于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该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306和S307的执行顺序不分先后。
S308: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S309:当第一移动空口设备断开与第一信关站的通信连接,与第二信关站建立通信连接后,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
在具体实现S309的过程中,核心网控制面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断开与第一信关站的通信连接,与第二信关站建立通信连接后,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
S310:第一信关站接收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在具体实现S310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收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该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将该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二信关站。
S311: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在具体实现S311的过程中,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原来的位置时,也就是说,用户终端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该第一信关站收到第二更新消息后将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该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也就是说,当核心网控制面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在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切换时,或者检测到用户终端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发送不同的更新消息,使接收到不同更新消息的第一信关站基于更新后的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转发用户数据报文。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当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由第一信关站切换到第二信关站,第一信关站会基于接收的第一更新消息更新之前创建的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确保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用户终端的业务不会出现中断。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3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若有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移动至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原来所在的位置与第一信关站建立新的连接。此时,核心网控制面控制第一信关站恢复原来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即恢复原来的报文转发规则,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基于上述图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核心网控制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第一信关站、第二信关站创建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从而保证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业务连续性。
可选的,可以通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之间建立迂回通道保证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业务连续性;也可以通过在第一信关站或第二信关站内创建单地址多锚点的方式保证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业务连续性。具体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通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之间建立迂回通道,保证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业务连续性,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401:用户终端向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接入请求。
S402: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将该接入请求转发至第一信关站。
在S402中,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将该接入请求转发至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RAN-A)。
S403:第一信关站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将该接入请求转发给核心网控制面。
S404:核心网控制面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发送的接入请求。
上述S401至S404的执行过程与前述S301至S304的执行过程一致,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核心网控制面接收到接入请求同时或不同时执行涉及针对第一信关站操作的S405和S406,以及涉及针对第二信关站操作的S407和S408。
S405:核心网控制面基于该接入请求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
S406:第一信关站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在S406中,该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一下行转发规则。
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直接转发至互联网,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包括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在具体执行S406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的UPF-A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具体的,第一上行转发规则为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通过UPF-A直接转发至互联网。第一下行转发规则为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通过UPF-A转发至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RAN-A)。
S407:核心网控制面基于该接入请求向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
S408:第二信关站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在S408中,该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第二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二下行转发规则。
第二上行转发规则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一信关站,第二下行转发规则包括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
在具体执行S408的过程中,第二信关站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后将第二信关站的UPF-B作为中间锚点I-UPF,I-UPF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二下行转发规则。具体的,第二上行转发规则为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通过UPF-B转发至第一信关站的UPF-A。第二下行转发规则为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通过UPF-B转发至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RAN-B)。
在执行上述S406至S408之后,继续执行S409。
S409:核心网控制面经由第一信关站、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
S410: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S411:当核心网控制面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的通信连接由第一信关站切换到第二信关站时,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
S412:第一信关站接收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该第一更新消息更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在S412中,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信关站。
在具体执行S411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的UPF-A基于该更新消息更新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具体的,更新后的第一下行转发规则为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通过UPF-A转发至第二信关站的UPF-B。
S413: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4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可选的,在执行S411之后,当核心网控制面检测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与第一信关站建立有通信连接时,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第一信关站基于该二更新消息恢复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其中,恢复后的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包括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具体过程如S414至S417所示。
S414:用户终端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
S415: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
S416: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S417: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在具体执行上述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的UPF-A基于该更新消息恢复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具体的,恢复后的第一下行转发规则为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通过UPF-A转发至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RAN-A)。
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发起接入请求时,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将该接入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一信关站,再由第一信关站转发至核心网控制面,核心网控制面基于该接入请求通知第一信关站创建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核心网控制面基于该接入请求通知第二信关站创建第二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二下行转发规则。此时用户终端可以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与互联网实现相互通信,也就是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可以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至第一信关站,再由第一信关站通过第一上行转发规则转发至互联网,用户终端可以接收由第一信关站通过第一下行转发规则转发至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再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至用户终端的互联网消息。
也就是说,上述用户数据报文的上行转发过程为:用户终端→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的RAN-A→第一信关站的UPF-A→互联网,用户数据报文的下行转发过程为:互联网→第一信关站的UPF-A→第一信关站的RAN-A→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用户终端。
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的通信连接由第一信关站切换到第二信关站时,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第一信关站基于第一更新消息更新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此时用户终端可以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第一信关站与互联网实现相互通信,也就是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可以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至第二信关站,再由第二信关站通过第二上行转发规则转发至第一信关站,进而由第一信关站通过第一上行转发规则转发至互联网,用户终端可以接收由第一信关站通过更新后的第一下行转发规则转发至第二信关站,再由第二信关站通过第二下行转发规则转发至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进而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的互联网消息。
也就是说上述用户数据报文的上行转发过程为:用户终端→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的RAN-B→第二信关站的UPF-B→第一信关站的UPF-A→互联网,用户数据报文的下行转发过程为:互联网→第一信关站的UPF-A→第二信关站的UPF-B→第二信关站的RAN-B→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用户终端。
综上,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第一信关站保持通信连接时,由第一信关站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互联网,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第二信关站保持通信连接时,通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之间建立迂回通道,仍然由第一信关站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互联网,保证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业务连续性。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通过在第一信关站或第二信关站内创建单地址多锚点的方式保证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业务连续性,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501:用户终端向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接入请求。
S502: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将该接入请求转发至第一信关站。
在S502中,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将该接入请求转发至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RAN-A)
S503:第一信关站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将该接入请求转发给核心网控制面。
S504:核心网控制面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发送的接入请求。
上述S501至S504的执行过程与前述S301至S304的执行过程一致,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核心网控制面接收到接入请求同时或不同时执行涉及针对第一信关站操作的S505和S506,以及涉及针对第二信关站操作的S507和S508。
S505:核心网控制面基于该接入请求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
在S505中,为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可以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一起发送,也可以和其他信息一起发送。
S506:第一信关站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IP地址信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发布包含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具体执行S506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的UPF-A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IP地址信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确定并发布包含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具体的,在S506中,第一信关站可以基于包含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RAN-A)、第一信关站的UPF-A和互联网之间转发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
S507:核心网控制面基于该接入请求向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
在S507中,为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可以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一起发送,也可以和其他信息一起发送。
S508:第二信关站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在S508中,该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当第二信关站对外发布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时,第二信关站可以基于包含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的第二报文转发规则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和互联网之间转发用户数据报文。
在具体执行S508的过程中,第二信关站的UPF-B基于该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IP地址信息,确定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具体的,在S508中,当第二信关站对外发布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时,第二信关站可以基于包含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RAN-B)、第二信关站的UPF-B和互联网之间转发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
在执行上述S506至S508之后,继续执行S509。
S509:核心网控制面经由第一信关站、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
S510: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S511:当核心网控制面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的通信连接由第一信关站切换到第二信关站时,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
在S511中,当所述第一空口设备断开与所述第一信关站的通信连接,与所述第二信关站建立通信连接后,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核心网控制面可以先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在第一信关站收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之后,再向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也可以同时发送。
S512:第一信关站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该第一更新消息删除已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具体执行S512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的UPF-A基于该更新消息删除已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具体的,更新后使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RAN-B)、第二信关站的UPF-B和互联网之间相互转发。
S513:第二信关站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该第一更新消息发布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S513中,第二信关站可以基于更新后的包含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路由信息的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和互联网之间转发用户数据报文。
在具体执行S513的过程中,第二信关站的UPF-B基于该第一更新消息发布确定的待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具体的,使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RAN-B)、第二信关站的UPF-B和互联网之间相互转发。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5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可选的,当核心网控制面检测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与第一信关站建立有通信连接时,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第一信关站基于该第二更新消息发布包含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使第二信关站基于该第二更新消息删除已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具体过程如S514至S518所示。
S514:用户终端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
S515: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
S516: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删除已发布的包含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S517: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S518: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在具体执行上述的过程中,第一信关站的UPF-A基于该第二更新消息发布包含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第二信关站的UPF-B基于该第二更新消息删除已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具体的,使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RAN-A)、第一信关站的UPF-A和互联网之间相互转发。
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发起接入请求时,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将该接入请求转发至第一信关站,再由第一信关站转发至核心网控制面,核心网控制面基于该接入请求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此时用户终端可以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与互联网实现相互通信,也就是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可以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至第一信关站,进而由第一信关站基于包含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转发至互联网,用户终端可以接收由第一信关站基于包含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的IP地址路由信息转发至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进而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的互联网消息。
也就是说,上述用户数据报文的转发过程为:用户终端→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的RAN-A→第一信关站的UPF-A→互联网,和互联网→第一信关站的UPF-A→第一信关站的RAN-A→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用户终端。
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的通信连接由第一信关站切换到第二信关站时,核心网控制面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第一信关站基于第一更新消息删除已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使第二信关站基于第一更新消息发布确定的待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此时用户终端可以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与互联网实现相互通信,也就是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可以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至第二信关站,进而由第二信关站基于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转发至互联网,用户终端可以接收由第二信关站基于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转发至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进而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的互联网消息。
也就是说,上述用户数据报文的转发过程为:用户终端→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的RAN-B→第二信关站的UPF-B→互联网,和互联网→第二信关站的UPF-B→第二信关站的RAN-B→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用户终端。
综上,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第一信关站保持通信连接时,由第一信关站基于包含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互联网,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第二信关站保持通信连接时,由第二信关站基于对外发布的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将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互联网。通过在第一信关站或第二信关站内创建单地址多锚点的方式保证处于切换带内的用户终端的业务连续性。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对应执行上述方法的核心网控制面。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核心网控制面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控制面包括:第一接收模块601、第一发送模块602和检测模块603。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发送的接入请求。
第一发送模块602,用于基于接入请求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创建消息,使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以及经由所述第一信关站、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
检测模块60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在所述第一信关站切换到所述第二信关站,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603,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603,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和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601,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接入请求,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互联网IP地址,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所述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之后还包括: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当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在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切换时,向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基于接收的第一更新消息更新各自已创建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并利用各自更新后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转发用户数据报文,使得用户数据报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能被转发,保证用户终端的业务不会出现中断。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对应执行上述方法的第一信关站。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信关站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信关站包括:第二收发模块701、第一创建模块702和第三收发模块703。
第二收发模块70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将接入请求转发给核心网控制面。
第一创建模块702,用于接收并转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第三收发模块703,用于转发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以及当断开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时,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并将第一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创建模块。
可选的,第一创建模块702,还用于基于第一更新消息更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可选的,第一创建模块702,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包括: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包括将用户数据报文直接转发至互联网,所述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包括将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以及,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将所述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二信关站。
可选的,所述第三收发模块703,还用于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第二更新消息,将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发送给第一创建模块。
第一创建模块702,还用于建立与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的连接;接收第二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可选的,第一创建模块702,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用户终端的IP地址信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的IP地址的路由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第一创建模块702,还用于建立与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的连接;基于第二更新消息,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关站断开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时,第一信关站的第一创建模块基于第三收发模块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更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第一信关站基于更新后的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转发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使得用户数据报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能被转发,保证用户终端的业务不会出现中断。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对应执行上述方法的第二信关站。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二信关站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信关站包括:第二创建模块801和第四收发模块802。
第二创建模块801,用于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以及建立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的通信连接。
第四收发模块802,用于转发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
可选的,第二创建模块801,具体用于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可选的,第二创建模块80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用户终端的IP地址信息,创建第二用户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在第二创建模块801建立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的通信连接之后,第四收发模块802,还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可选的,第四收发模块802,还用于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二创建模块801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当第二信关站建立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时,第二信关站的第二创建模块基于第四收发模块接收的第一更新消息,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转发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使得用户数据报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能被转发,保证用户终端的业务不会出现中断。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和对应执行上述方法的核心网控制面、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系统。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901、核心网控制面902、第一信关站903和第二信关站904。
用户终端901,用于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向核心网控制面发送接入请求,以及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反馈的接入响应消息,以及在与所述第二信关站建立通信连接后,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用户数据报文。
核心网控制面902,用于接收接入请求后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并经由所述第一信关站、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以及当第一移动空口设备断开与所述第一信关站的通信连接,与第二信关站建立通信连接后,向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第一信关站903,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将所述接入请求转发至核心网控制面;以及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第二信关站904,用于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可选的,该核心网控制面902的具体实现原理可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2至图5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涉及核心网控制面的执行原理,或本发明实施例图6公开的一种核心网控制面的执行原理。
该第一信关站903的具体实现原理可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2至图5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涉及第一信关站的执行原理,或本发明实施例图7公开的一种第一信关站的执行原理。
该第二信关站904的具体实现原理可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2至图5公开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涉及第二信关站的执行原理,或本发明实施例图8公开的一种第二信关站的执行原理。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系统,当核心网控制面检测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在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切换时,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会基于接收的第一更新消息更新各自已创建的用户会话上下文,并利用各自更新后的用户会话上下文转发用户数据报文,使得用户数据报文在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发生切换时能被转发,保证用户终端的业务不会出现中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向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起接入请求;
所述接入请求经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转发至第一信关站;
所述第一信关站将所述接入请求转发至核心网控制面;
所述核心网控制面接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并经由所述第一信关站、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
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直接转发至互联网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当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断开与所述第一信关站的通信连接,与所述第二信关站建立通信连接后,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信关站;
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二信关站、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控制面接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包括:
所述核心网控制面接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互联网IP地址,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之后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口空设备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和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报文经由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和互联网互通。
6.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所述的核心网控制面,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第一信关站发送的接入请求;
基于所述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信关站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经由所述第一信关站、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接入响应消息;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由所述第一信关站切换到所述第二信关站,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包括:
基于所述接入请求,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互联网IP地址,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和第二信关站发送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IP地址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发送第一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一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切换到第二移动空口设备时,向所述第二信关站和第一信关站发送第二更新消息,使所述第二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所述第一信关站收到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后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10.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所述的第一信关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经由第一移动空口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将所述接入请求转发给核心网控制面;
接收并转发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所述接入请求的接入响应消息;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转发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
当断开与所述第一移动空口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时,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
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和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所述第一上行转发规则包括将用户数据报文直接转发至互联网,所述第一下行转发规则包括将用户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将所述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二信关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与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的连接;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第二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二更新消息将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的第一下行转发规则更新为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接入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用户终端的IP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所述IP地址信息,创建第一用户会话上下文,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
基于所述第一更新消息更新所述第一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与第二移动空口设备的连接;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第二更新消息,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15.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所述的第二信关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
建立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的通信连接;
转发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将上行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一信关站的上行转发规则,和将下行数据报文转发送至所述第二信关站的接入网的下行转发规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基于所述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创建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创建消息和用户终端的IP地址信息,创建第二用户会话上下文,所述第二用户面会话上下文包括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在建立与第一移动空口设备的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的第一更新消息,发布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发送第二更新消息,删除已发布的包含所述用户终端IP地址的路由信息。
CN202110162717.6A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Active CN114885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2717.6A CN114885383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2717.6A CN114885383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383A CN114885383A (zh) 2022-08-09
CN114885383B true CN114885383B (zh) 2023-09-01

Family

ID=82667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2717.6A Active CN114885383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538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1662A (zh) * 2018-04-09 2018-09-11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卫星安全过顶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94383A (zh) * 2018-09-13 2019-01-11 垣纬多媒体卫星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的方法
CN110429975A (zh) * 2019-09-05 2019-11-0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262616A (zh) * 2020-01-15 2020-06-09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轨卫星信关站的用户数据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
CN111586768A (zh) * 2019-02-15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836315A (zh) * 2019-04-22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11447A (zh) * 2020-10-29 2021-02-02 北京空灵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星座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312486A (zh) * 2019-07-25 2021-02-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链路切换时的信息处理方法、信关站及装置、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27323A1 (en) * 2014-04-27 2017-05-04 Novelsat Ltd. Handover between satellites using a single modem
US10084615B2 (en) * 2016-11-14 2018-09-2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Handover method and control transfer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1662A (zh) * 2018-04-09 2018-09-11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卫星安全过顶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94383A (zh) * 2018-09-13 2019-01-11 垣纬多媒体卫星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的方法
CN111586768A (zh) * 2019-02-15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836315A (zh) * 2019-04-22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12486A (zh) * 2019-07-25 2021-02-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链路切换时的信息处理方法、信关站及装置、介质
CN110429975A (zh) * 2019-09-05 2019-11-0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262616A (zh) * 2020-01-15 2020-06-09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轨卫星信关站的用户数据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
CN112311447A (zh) * 2020-10-29 2021-02-02 北京空灵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星座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适用于卫星网络滚动建设的安全接入技术研究;王宇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383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3098B (zh) 一种应用迁移方法及装置
EP34902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separated mobility management and session management
KR101109558B1 (ko) 핸드오버 방법
US10743235B2 (en) Support for minimization of service interruption with device-to-device based user-equipment-to-network relay
CN111466110A (zh) 边缘计算重定位
WO2017133231A1 (zh) 一种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1204103B (zh) 减少无线连通性改变期间的延迟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17741B (zh) 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US118640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JPWO2008126565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7940701B2 (en) Network selection
CN101841877A (zh) 切换方法、路由器和通信系统
EP329158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relay service
JP570503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19020309A1 (en) COMMUNICATION RELAY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ON OF DATA PACKETS
CN114885383B (zh)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
CN109314903B (zh) 一种本地网关之间建立隧道的方法及网关
CN102821170A (zh) 一种地址分配方法及宿主基站
CN107294867B (zh) 一种用以促成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JP680574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基地局、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4079873A (zh) 无明确目标用户的组播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KR101663687B1 (ko) 다중전송계층을 이용한 ip-ptt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JP2003258897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システム、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法、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3945465A (zh) 移动中继节点路径优化的方法及其设备
JP2008277981A (ja) グループ通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オーナー交代方法、およびPoCクライア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