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5381B -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5381B
CN114885381B CN202210539904.6A CN202210539904A CN114885381B CN 114885381 B CN114885381 B CN 114885381B CN 202210539904 A CN202210539904 A CN 202210539904A CN 114885381 B CN114885381 B CN 114885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load balanc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user equipmen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99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5381A (zh
Inventor
宋谱
李志军
张光辉
信金灿
熊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399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5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5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5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7Triggering entity
    • H04W28/0838Use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42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measured or predicted load of entitie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解决仅依据用户数以及PRB利用率来衡量网络负荷,有可能会导致小区内优质用户频繁切换,影响用户体现的技术问题。涉及到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确定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满足预设条件,从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中内选择第一用户设备;为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本公开实施例可避免小区内优质用户频繁切换,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4G、5G用户数的迅速增多,部分小区的用户数或PRB(Physical ResourceBlock,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已接近容量极限,然而其他小区的资源使用率却很低,如何平衡同覆盖或存在重叠覆盖区域的小区间的负载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
MLB(Mobility Load Balancing,移动负载均衡)是指基站判断小区的负载状态,当小区处于高负载状态时,将负载高的小区中部分用户转移到负载低的小区,平衡小区之间的负载。MLB技术包含系统内(同频、异0频)负载均衡和系统间负载均衡。在空口负载方面,主要以小区用户数情况及小区上行/下行的PRB利用率来衡量。与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不同,LTE中主要是频分和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的占用来评估无线资源负荷;而在NR(New Radio,新空口)中,特别是64TR产品,有频分和RB的分配,也有空分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来提升容量;由于考虑了空分MU-MIMO,实际当PRB时频利用率很高时,有可能小区还有冗余的容量,而不一定需要进行负载均衡。故,由于用户数情况以及PRB利用率无法完全体现系统负荷,故仅依据用户数以及PRB利用率进行负载均衡,有可能会导致小区内优质用户频繁切换,影响用户体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用于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由于用户数以及PRB利用率无法完全体现系统负荷,故仅依据用户数以及PRB利用率来衡量网络负荷,有可能会导致小区内优质用户频繁切换,影响用户体现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从所述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中内选择第一用户设备;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之前,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阈值;若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所述阈值,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若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不大于所述阈值,确定不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可选的,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
可选的,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包括: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中的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或所述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中的PRB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包括: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PRB利用率或所述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中的MIMO的PRB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包括: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或下行的空分复用层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所述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所述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小于所述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通过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算法对所述服务小区进行网络优化。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之后,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或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停止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可选的,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包括: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用户设备中选择第二用户设备对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报告;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候选邻区中选择目标相邻小区,得到目标邻区列表;根据所述目标邻区列表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相邻小区。
可选的,所述候选邻区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处于激活态、未被列入黑名单、与相邻小区不存在物理小区标识PCI冲突、不处于节能状态以及被设置为允许切换。
可选的,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候选邻区中选择目标相邻小区,得到目标邻区列表,包括: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所述候选邻区选择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相邻小区:PRB利用率、硬件负载以及传输负载信息无缺失且为有效值,硬件负载为低负荷或中负荷,传输负载为低负荷或中负荷,与所述服务小区之间的历史切换性能不低于预设百分比,以及切换性能指标优于相应邻小区所对应的负荷门限值;按照所述相邻小区的切换性能指标对所述相邻小区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目标邻区列表。
可选的,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切换性能指标:((NRB*L/NRB’*L’)*R’-R)/R;NRB为服务小区可用资源块总数,L为服务小区通道数,NRB’为邻区可用资源块总数,L’为邻区的通道数,R’为邻区可用等效资源数,R为服务小区可用等效资源数;其中,R=(1-U)*M*NRB,R’=(1-U’)*M’*NRB’;U为服务小区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M为服务小区上行或下行空分复用层数,U’为邻区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M’为邻区上行或下行空分复用层数。
可选的,根据所述目标邻区列表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相邻小区,包括: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排序;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排序的顺序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上报所述测量报告的顺序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中选择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具备异频切换功能;按照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所述相邻小区的排序,尝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相邻小区,直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切换至所述相邻小区,或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所述相邻小区均尝试完毕。
可选的,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包括:在所述服务小区选择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未建立服务质量QoS类别标识为1的业务,不处于载波聚合状态,上行和下行PRB利用率均不大于所述时频资源利用率负载均衡门限值,不处于惩罚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负载均衡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选择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从所述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中内选择第一用户设备;执行模块,被配置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在服务小区负载均衡触发阶段,综合考虑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情况,将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情况共同作为服务小区负载均衡的决定因素,可以有效识别虽然在时频资源的利用率很高,但还存在空间复用资源的优质小区,在有效平衡各小区之间负载的基础上,可避免小区内优质用户频繁切换,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涉及的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移动负载均衡场景,图1是本公开涉及的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场景涉及服务小区11、目标小区12以及用户设备13,移动负载均衡是指基站判断小区的负载状态,当小区处于高负载状态时,将高负载小区中部分用户转移到低负载的小区,平衡小区之间的负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该方法可由基站执行,示例性的,该基站可以是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型Node B),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S202中,获取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获取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时,可一并获取服务小区邻区的负荷信息,以备后续在确定切换邻区的过程中使用。其中,服务小区及其邻区的负荷信息中可包括服务小区及其邻区对资源的利用率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小区及其邻区对资源的利用率包括但不限于:小区的上行链路中PRB利用率、小区的下行链路中PRB利用率、小区的上行链路中MIMO的PRB利用率、小区的下行链路中MIMO的PRB利用率、上行Total MU SPRB利用率、下行Total MU SPRB利用率、上行Total PRB利用率以及下行Total PRB利用率,其中,Total指Total业务类型。
在步骤S204中,根据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启动一个负载均衡触发判断定时器,定时时间设置为第一预设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需分别根据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中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对时频资源的使用判断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及根据服务小区的中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对空间域资源的使用判断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将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共同作为服务小区负载均衡的参考指标。其中,预设条件中可包括时频资源利用指标所需满足的条件,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所需满足的条件,其中,时频资源利用指标所需满足的条件可以是时频资源利用率不低于指定时频资源预设门限,而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所需满足的条件可以是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低于指定空间域资源预设门限值。
在步骤S206中,若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从所述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中内选择第一用户设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满足预设条件是服务小区进行负载均衡的触发条件,在确定需为服务小区进行负载均衡操作后,需进一步确定待切换的用户设备,即第一用户设备,此处,可基于目前已有的负载均衡技术中待切换用户设备的选择策略选择该第一用户设备,而对于基于测量的负载均衡,还可根据用户设备对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选择该第一用户设备,后文将对该第一用户设备的选择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208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待切换的第一用户设备之后,还需确定目标小区,执行负载均衡操作的目标是将该第一用户设备由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该目标小区的负载低于当前服务小区,目标小区的选择的方式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在服务小区负载均衡触发阶段,综合考虑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情况,将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情况共同作为服务小区负载均衡的决定因素,可以有效识别虽然时频资源的利用率很高,但还存在空间复用资源的优质小区,在有效平衡各小区之间负载的基础上,可避免小区内优质用户频繁切换,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在确定是否为服务小区执行负载均衡时,根据服务小区在时、频、空三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从用户体验角度保证了进行切换的用户设备在目标小区的网络资源承载能力。且该方法可适用于同频小区、异频小区以及异频系统间的负载均衡,适用范围较广。在负载均衡过程中,小区间进行交互的数据均为现网可支持的数据,故本方法对现网改动较小。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在图2所示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包括:
在步骤S302中,在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之前,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阈值;
在步骤S304中,若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所述阈值,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若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不大于所述阈值,确定不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具体而言,可预先设置有负载均衡周期,当负载均衡周期到达后,可先判断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阈值,该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示例性的,该阈值可被设置为数值1或数值2,若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该阈值,再基于上述预设条件判断服务小区是否需执行负载均衡,若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不大于该阈值,则等待下一个负载均衡周期到达后,再返回执行步骤S302以及步骤S304。
在对服务小区是否需进行负载均衡的判断之前,先判断服务小区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阈值,可确保在服务小区内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具有一定数量的情况下,再执行对服务小区是否需进行负载均衡的判断,避免了无意义的判断操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可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时频资源利用率负载均衡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率指标可包括PRB利用率(包括PUSCH PRB Usage in the UL per cell,每个小区在上行中的PDSCH PRB使用率,或PUSCHPRB Usage in the DL per cell,每个小区在下行中的PDSCH PRB使用率)或MIMO的PRB利用率(PDSCH PRB Usage for MIMO in the DL per cell,每个小区在下行中的PDSCH PRB使用率,以及PDSCH PRB Usage for MIMO in the UL per cell,每个小区在上行中的PDSCH PRB使用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指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在某一方向(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的时频资源利用率;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指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在某一方向(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空分复用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时频资源利用率负载均衡门限值可用被设置为60%,负载偏置的数值可被设置为8%,空分复用层数负载均衡门限值可被设置为1.6,可以理解的是,这里为时频资源利用率负载均衡门限值、负载偏置以及空分复用层数负载均衡门限值所设置的数值仅用于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它们还可以被设置为其他数值,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可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的PRB利用率或所述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的PRB利用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可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中MIMO的PRB利用率(即PUSCH PRB Usage for MIMO inthe UL per cell,每个小区在上行中用于MIMO的PDSCH PRB使用率)或所述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中MIMO的PRB利用率(PDSCH PRB Usage for MIMO in the DL per cell,每个小区在下行中用于MIMO的PDSCH PRB使用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可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或下行的空分复用层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负载均衡的触发方向为判决满足触发负载均衡条件的上行/下行方向。举例说明,其中,服务小区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的PRB利用率为例,若通过判断确定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在上行链路的PRB利用率不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且服务小区的在上行的空分复用层数也不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则负载均衡的触发方向为上行方向。
此处,以服务小区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为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中MIMO的PRB利用率为例对负载均衡的触发方向为判决满足触发负载均衡条件的上行/下行方向进行示例性说明,若通过判断确定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在下行链路中MIMO的PRB利用率不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且服务小区的在下行的空分复用层数也不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则负载均衡的触发方向为下行方向。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在图2所示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包括:
在步骤S402中,若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所述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小于所述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通过MU-MIMO算法对所述服务小区进行网络优化。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若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且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则优先对该服务小区进行网络优化,引入MU-MIMO算法深入挖掘5G空分复用的潜力,可提升网络空分效率。其中,基于MU-MIMO算法对网络进行优化的技术已为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在图2所示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包括:
在步骤S502中,在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之后,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或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停止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若为服务小区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后,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通过判断确定服务小区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不满足预设条件,如,服务小区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其中,该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与第一预设时间段相同,或短于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或服务小区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则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停止为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待下一负载均衡周期到来后,再次对服务小区是否需执行移动负载均衡进行判断。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方法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可包括:
在步骤S2082中,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用户设备中选择第二用户设备对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报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UE(用户设备)列表,选择具有A4测量和异频切换能力的第二用户设备对所有相邻小区进行A4(指切换事件,即UE测量到的异频邻区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如果大于该门限值,则UE开始向该异频邻区切换)测量。可以理解的是,对相邻小区进行A4测量仅为对相邻小区进行测量的一个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测量也可以是其他已知种类的测量。
在步骤S2084中,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候选邻区中选择目标相邻小区,得到目标邻区列表;
在步骤S2086中,根据所述目标邻区列表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相邻小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设备在对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报告,在第二用户设备上报了测量报告后,可获取切换的目标邻区列表。如,在触发负载均衡后,基站从首个负载均衡周期开始,从异频邻区列表中选择目标邻区列表,执行负载均衡动作。若没有选择到满足条件的邻区,则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不执行负载均衡操作,随后,在每个负载均衡周期重复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直至负载均衡停止。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候选邻区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处于激活态、未被列入黑名单、与相邻小区不存在PCI(Physical CellIdentifier,物理小区标识)冲突、不处于节能状态以及被设置为允许切换。
在选择候选邻区时,可根据以上条件进行选择。其中,在可以获取到小区节能状态的情况下,可要求选择不处于节能状态的小区作为候选邻区,其中,处于节能状态可指载频智能关断、异系统小区关断、或低功耗状态的小区。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方法中,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候选邻区中选择目标相邻小区,得到目标邻区列表,可包括:
在步骤S20842中,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所述候选邻区选择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相邻小区:
PRB利用率、硬件负载以及传输负载信息无缺失且为有效值,硬件负载为低负荷或中负荷,传输负载为低负荷(LowLoad)或中负荷(MediumLoad),与所述服务小区之间的历史切换性能不低于预设百分比,以及切换性能指标优于相应邻小区所对应的负荷门限值;
其中,与服务小区之间的历史切换性能可以用与服务小区之间的历史切换成功率来表示,为提高切换成功率,可将预设百分比设置为一个较大的数值,如98%。
此外,切换性能指标可以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可根据服务小区以及邻区的各项参数计算得到,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公式(1)所示。
在步骤S20844中,按照所述相邻小区的切换性能指标对所述相邻小区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目标邻区列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按照目标相邻小区的切换性能指标的由大到小,对目标相邻小区进行排序,对应切换性能指标数值越大,在目标邻区列表中排序越靠前,被选择作为切换小区的概率越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切换性能指标=服务小区可用资源块总数*服务小区通道数/邻区可用资源块总数*邻区通道数)×邻区可用等效资源数-服务小区可用等效资源数)/服务小区可用等效资源数,可表示为如下公式(1):
((NRB*L/NRB’*L’)*R’-R)/R (1)
其中,NRB为服务小区可用资源块总数,L为服务小区通道数,NRB’为邻区可用资源块总数,L’为邻区的通道数,R’为邻区可用等效资源数,R为服务小区可用等效资源数;
其中,服务小区可用等效资源数=(1-服务小区某方向(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Total PRB利用率)*服务小区某方向(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MU空分复用层数*服务小区可用RB总数;邻区可用等效资源数=(1-邻区某方向(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PRB利用率)*邻区某方向(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MU空分复用层数*邻小区可用RB总数。即,R=(1-U)*M*NRB,R’=(1-U’)*M’*NRB’;
其中,U为服务小区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M为服务小区上行或下行空分复用层数,U’为相邻小区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M’为相邻小区上行或下行空分复用层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触发负载均衡时启动负载信息交互,当停止负载均衡时停止负载信息交互。对于站内邻区,服务小区从所属基站直接获取邻区的PRB利用率、同步态用户数、传输资源和硬件资源负载信息,无需通过X2接口交互获取;对于站间邻区,服务小区所属基站将对候选邻区中配置了X2链路的异站邻区发起负载信息交互流程,邻区所属基站按照请求消息指示的交互周期回复PRB利用率、同步态用户数、传输资源和硬件资源负载信息等。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方法中,根据所述目标邻区列表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相邻小区,可包括:
在步骤S20862中,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排序;
如上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具有A4测量和异频切换能力,可根据预先设定的负载均衡用户选择策略,对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排序,其中,预先设定的负载均衡用户选择策略中可定义有在进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过程中,用户设备被选择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的优先顺序。
在步骤S20864中,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排序的顺序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上报所述测量报告的顺序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中选择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具备异频切换功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基于测量切换的负载均衡,根据第二用户上报测量报告的顺序从第二用户设备中选择待切换的用户设备(即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目标邻区列表进行切换;而对并非基于测量切换的负载均衡,根据步骤S20822中,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排序的顺序,依次从排序靠前的第二用户设备中选择待切换的用户设备。
在步骤S20866中,按照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所述相邻小区的排序,尝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相邻小区,直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切换至所述相邻小区,或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所述相邻小区均尝试完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基于测量切换的负载均衡,最先上报测量报告、且测量报告中的信息表示用户设备具备异频切换能力的用户设备会被优先选择执行切换。基站可优先尝试将该用户设备切换到目标邻区列表中排序第一的小区,若切换成功,则本次负载均衡结束,否则尝试将该用户设备切换到目标邻区小区列表中排序下一个小区,直到切换成功或目标邻区列表中所有小区都尝试完为例。而对于并非基于测量切换的负载均衡,可按照第二用户设备排序的顺序,依次选择排序靠前的第二用户设备切换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小区,直至切换成功,或目标邻区列表中的小区均尝试完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选择待切换至相邻小区的第一用户设备时,为提高切换成功率,被选择的第一用户设备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基于此,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可包括:
在所述服务小区选择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未建立QCI(QoS类别标识)为1的业务,不处于载波聚合状态,上行和下行PRB利用率均不大于所述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不处于惩罚状态。
以下结合图9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步骤S902中,负载均衡周期到达,服务小区1(为上述服务小区的一个示例)中激活UE数大于1,执行步骤S904。否则,等待下一个负载均衡周期开始。
在步骤S904中,按照如下准则判断服务小区是否需要执行负载均衡,如果需要则执行第步骤S906。否则,返回到步骤S902等待下一个负载均衡周期开始。
在步骤S904中,开启负载均衡后,服务小区1以每秒为周期测量。发现负载均衡触发判决定时器在5s(为上述第一预设时间段的一个示例)内一直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此时需触发基于PRB利用率的负载均衡:
小区某方向(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PRB利用率≥时频资源负载均衡门限(如60%)+负载偏置(如8%);
小区某方向(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MU空分复用层数≥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如1.6层)
若仅满足小区某方向PRB利用率满足条件(≥68%),而MU空分层数不满足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1.6),此时对该小区应优先进行网络优化,提升网络空分效率。
在步骤S906中,获取UE列表,然后选择若干目标UE(为上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示例)执行对所有相邻小区的A4测量。
可按照如下条件选择和排序所有UE:
UE具备A4测量和异频切换的能力;
预设负荷均衡用户选择策略。
在步骤S908中,当UE上报了A4测量报告后,获取切换目标邻区列表。
触发负载均衡后,服务小区从邻区列表中选择目标小区列表,执行负载均衡动作。如果没有选择到满足条件的邻区,则本次负载均衡不执行负载均衡工作。随后周期性重复执行算法流程,直至负载均衡停止。
示例性的,对于同频3.5GHz 100M带宽,64TR的情况,假定服务小区1Total PRB利用率为70%,下行空分复用层数为2层,邻小区2Total PRB利用率为60%,下行空分复用层数为3层,邻小区相对负荷门限=15%。此时带入公式如下:
((1-60%)*273*3-(1-70%)*273*2)/(1-70%)*273*2=100%,此时虽然按照Total PRB利用率相对差值不到15%(只有10%),但由于邻小区空间复用能力很强,实际可用的时频空资源远超服务小区,此时可以考虑将邻小区2作为移动出的目标小区列表,并将所有满足条件的小区按照计算结果进行排序。
在步骤S910中,执行负荷均衡降负荷操作。
在步骤S912中,当前负荷均衡周期结束。返回步骤S902等待下一个负载均衡周期开始。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负载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100包括:
获取模块102,被配置为获取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104,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选择模块106,被配置为若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从所述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中内选择第一用户设备;
执行模块108,被配置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网络负载均衡装置还可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之前,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阈值;
判断模块,被配置为若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所述阈值,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若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据不大于所述阈值,不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可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可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中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或所述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中PRB利用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可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PRB利用率或所述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中MIMO的PRB利用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可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或下行的空分复用层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网络负载均衡装置还可包括:
优化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所述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所述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小于所述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通过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算法对所述服务小区进行网络优化。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网络负载均衡装置还可包括:
停止模块,被配置为在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之后,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或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停止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模块可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用户设备中选择第二用户设备对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报告;
第二选择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候选邻区中选择目标相邻小区,得到目标邻区列表;
切换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邻区列表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相邻小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候选邻区至少可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处于激活态、未被列入黑名单、与相邻小区不存在物理小区标识PCI冲突、不处于节能状态以及被设置为允许切换。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选择子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所述候选邻区选择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相邻小区作为所述目标相邻小区:
PRB利用率、硬件负载以及传输负载信息无缺失且为有效值,硬件负载为低负荷或中负荷,传输负载为低负荷或中负荷,与所述服务小区之间的历史切换性能不低于预设百分比,以及切换性能指标优于相应邻小区所对应的负荷门限值;
按照所述目标相邻小区的切换性能指标对所述目标相邻小区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目标邻区列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选择子模块具体被配置为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切换性能指标:
((NRB*L/NRB’*L’)*R’-R)/R;
NRB为服务小区可用资源块总数,L为服务小区通道数,NRB’为邻区可用资源块总数,L’为邻区的通道数,R’为邻区可用等效资源数,R为服务小区可用等效资源数;
其中,R=(1-U)*M*NRB,R’=(1-U’)*M’*NRB’;
U为服务小区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M为服务小区上行或下行空分复用层数,U’为邻区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M’为邻区上行或下行空分复用层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模块具体可被配置为:
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排序;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排序的顺序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上报所述测量报告的顺序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中选择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具备异频切换功能;
按照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所述目标相邻小区的排序,尝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相邻小区,直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切换至所述目标相邻小区,或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所述目标相邻小区均尝试完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模块具体可被配置为:在所述服务小区选择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未建立服务质量QoS类别标识为1的业务,不处于载波聚合状态,上行和下行PRB利用率均不大于所述时频资源利用率负载均衡门限值,不处于惩罚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11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1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1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1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120和处理单元1110)的总线11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1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1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存储单元11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1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1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1203。
存储单元11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1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1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1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1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1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2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1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1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1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1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160通过总线1130与电子设备11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1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6)

1.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
根据所述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从所述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中内选择第一用户设备;
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之前,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是否大于阈值;
若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所述阈值,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若所述服务小区中处于激活态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不大于所述阈值,确定不在当前负载均衡周期内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中的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或所述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中的PRB利用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PRB利用率或所述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中的MIMO的PRB利用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上行或下行的空分复用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所述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所述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小于所述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通过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算法对所述服务小区进行网络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之后,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服务小区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或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停止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包括:
从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用户设备中选择第二用户设备对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报告;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候选邻区中选择目标相邻小区,得到目标邻区列表;
根据所述目标邻区列表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相邻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邻区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处于激活态、未被列入黑名单、与相邻小区不存在物理小区标识PCI冲突、不处于节能状态以及被设置为允许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候选邻区中选择目标相邻小区,得到目标邻区列表,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从所述候选邻区选择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相邻小区:
PRB利用率、硬件负载以及传输负载信息无缺失且为有效值,硬件负载为低负荷或中负荷,传输负载为低负荷或中负荷,与所述服务小区之间的历史切换性能不低于预设百分比,以及切换性能指标优于相应邻小区所对应的负荷门限值;
按照所述相邻小区的切换性能指标对所述相邻小区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目标邻区列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切换性能指标:
((NRB*L/NRB’*L’)*R’-R)/R;
NRB为服务小区可用资源块总数,L为服务小区通道数,NRB’为邻区可用资源块总数,L’为邻区的通道数,R’为邻区可用等效资源数,R为服务小区可用等效资源数;
其中,R=(1-U)*M*NRB,R’=(1-U’)*M’*NRB’;
U为服务小区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M为服务小区上行或下行空分复用层数,U’为邻区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M’为邻区上行或下行空分复用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邻区列表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相邻小区,包括:
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排序;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排序的顺序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上报所述测量报告的顺序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中选择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具备异频切换功能;
按照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所述相邻小区的排序,尝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切换至所述相邻小区,直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成功切换至所述相邻小区,或所述目标邻区列表中的所述相邻小区均尝试完毕。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包括:
在所述服务小区选择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未建立服务质量QoS类别标识为1的业务,不处于载波聚合状态,上行和下行PRB利用率均不大于所述时频资源利用率负载均衡门限值,不处于惩罚状态。
14.一种网络负载均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服务小区的负荷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负荷信息确定所述服务小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选择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以及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从所述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中内选择第一用户设备;
执行模块,被配置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执行移动负载均衡操作;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时频资源利用率门限值与负载偏置之和,且所述服务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空间域资源利用指标不小于负载均衡空分复用层数门限值。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CN202210539904.6A 2022-05-17 2022-05-17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885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9904.6A CN114885381B (zh) 2022-05-17 2022-05-17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9904.6A CN114885381B (zh) 2022-05-17 2022-05-17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381A CN114885381A (zh) 2022-08-09
CN114885381B true CN114885381B (zh) 2024-02-27

Family

ID=82676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9904.6A Active CN114885381B (zh) 2022-05-17 2022-05-17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538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534A (zh) * 2012-12-18 2013-03-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跨层优化的lte-wlan异构无线网络接入点选择方法
WO2017076097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车路协同通信系统时频资源的空间复用方法、装置及节点
WO2022027502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58080A (zh) * 2020-09-22 2022-03-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负载均衡优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30573A (zh) * 2022-01-18 2022-05-03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调整系数的5g负载均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534A (zh) * 2012-12-18 2013-03-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跨层优化的lte-wlan异构无线网络接入点选择方法
WO2017076097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车路协同通信系统时频资源的空间复用方法、装置及节点
WO2022027502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58080A (zh) * 2020-09-22 2022-03-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负载均衡优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30573A (zh) * 2022-01-18 2022-05-03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调整系数的5g负载均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381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3963B2 (en) Load balance method and relevant apparatuses
KR101660351B1 (ko) 부하 밸런싱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제어 노드
US109997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ll load distribution an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08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21295B1 (en) Down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2740386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和基站
WO2015131677A1 (zh) 虚拟小区的构建、协作节点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8037837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9743779B (zh) 一种共享基站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240114402A1 (en) Handover method, handover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US10616815B2 (en) Cell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KR20100088512A (ko) 적응적 CoMP 방식 선택 방법
Shafi et al. An optimal distributed algorithm for best AP selection and load balancing in WiFi
CN104602300A (zh) 电网异构网络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JP2015005872A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530671A (zh) 抑制乒乓切换的方法和移动性管理实体
CN114885381B (zh)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0217586A1 (ja) 基地局および基地局の通信方法
US9485702B1 (en) Wireless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carrier priority
KR20110069684A (ko) Carrier Aggregation을 이용하는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간 핸드오버를 위한 방법
KR20090032518A (ko) 광대역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시 부하균등을 위한 방법및 장치
WO2023078042A1 (zh) 终端驻留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43670B (zh) 一种基于上行速率保障的tdd与fdd分层方法和装置
JP5555275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プログラム及び移動局
Sumathi et al. User aware mobility management in cognitive radio cellular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