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0300A -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0300A
CN114870300A CN202210433967.3A CN202210433967A CN114870300A CN 114870300 A CN114870300 A CN 114870300A CN 202210433967 A CN202210433967 A CN 202210433967A CN 114870300 A CN114870300 A CN 114870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side wall
fire extinguisher
bottom wal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39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0300B (zh
Inventor
李双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4339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03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0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0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0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0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5/00Making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s immediately before use
    • A62C5/006Extinguishants produced by combus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外壳、内筒、端盖和热敏线,外壳具有底壁和周向环绕底壁的侧壁,在侧壁远离底壁的一端形成开口;底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侧壁上设置有过线孔和多个第二喷孔,第二喷孔位于靠近底壁的区域;外壳内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止挡面朝向开口,且与第二喷孔留有预设间距;外壳内位于底壁和第一端之间的空间形成保压腔,保压腔内设置第二冷却剂。保压腔内填充第二冷却剂,灭火剂点燃释放气溶胶,第二冷却剂提高了气溶胶通过的阻力,从而提升了灭火剂处的燃烧压力,提升灭火剂的燃烧效率,使得灭火剂能够在短时间内燃烧完毕,以使得气溶胶灭火器在短时间内对外释放大量气溶胶,提升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火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灭火器的需求越来越大,气溶胶灭火器作为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场所、多种人群的灭火装置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的气溶胶灭火器,通常将装有灭火剂的内筒安装到外筒的壳底部,然后壳盖通过螺钉锁紧外壳的开口,并在壳盖上设置均匀分布的多个喷放孔。这种气溶胶灭火器为了防止端盖被顶开,有的在端盖内设置一可在内筒轴向移动的活动盖,活动盖上也均匀设置多个喷放孔,在外壳靠近顶盖的侧壁区域设置泄压孔,在燃烧室内压力较大时活动盖向顶盖移动,使泄压孔与燃烧室直接连通,降低燃烧室内的压力。
然而,现有的这种气溶胶灭火器由于燃烧室内的压力有限,因此,其内部的灭火剂燃烧产生的气溶胶有限,灭火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通过在内筒内部设置第一冷却剂,保压腔内设置第二冷却剂,能够提升灭火剂处的燃烧压力,进而提升灭火剂的燃烧效率,提升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外壳、内筒、端盖和热敏线,所述外壳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的圆筒形的侧壁,所述侧壁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体形成的支座部,所述支座部的支撑面与所述外壳的轴线平行,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形成所述外壳的开口;所述底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所述第一喷孔贯通所述底壁的厚度方向;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过线孔和多个第二喷孔,所述第二喷孔位于靠近所述底壁的区域,至少部分第二喷孔贯穿所述支座部的非支撑面;所述外壳内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止挡面朝向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喷孔留有预设间距;
所述内筒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中心区域设有排气口,内部沿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剂和灭火剂;所述内筒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止挡面抵靠;所述热敏线的一端插入所述灭火剂,另一端经所述过线孔穿出所述外壳外;
所述端盖盖合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第二端抵靠;
在所述止挡面处,所述第一端的外壁与所述侧壁基本封闭,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空间形成保压腔,所述保压腔内设置第二冷却剂,在热敏线引燃灭火剂后,产生的气溶胶先经第一冷却剂后从排气口喷出至所述保压腔、再经第二冷却剂后从第一喷孔和第二喷孔喷出,以增大内筒内部灭火剂燃烧时的火焰压力,进而提升灭火剂的燃烧效率。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所述外壳的侧壁向内延伸的止挡块,所述止挡块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分布有多个,所述止挡块朝向所述开口的端面形成所述止挡面。
优选的,至少部分所述止挡块向所述底壁延伸,并与所述底壁呈一体结构。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喷孔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设置有多行,每行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喷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孔为圆孔,多个所述第一喷孔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孔和以所述第一孔为中心呈环形排列的多个第二孔;
所述第二喷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保压腔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外壳的轴向总长度之比为0.25-0.35,所述预设间距与所述保压腔的轴向长度之比为0.5-0.6。
优选的,所述内筒包括位于第一端处的法兰和设置于所述法兰一面的筒体,所述法兰的另一面与所述止挡面抵靠,且所述法兰的外圆周面与所述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法兰的中心区域形成所述排气口;所述筒体远离所述法兰的一端作为第二端。
优选的,所述筒体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环形间隔;
所述端盖包括盖体和沿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支撑部,所述限位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一面,包括支撑段和限位段,所述支撑段沿所述盖体的径向延伸,所述限位段设置于所述支撑段的径向外端并向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延伸;
所述盖体盖合所述开口,所述支撑段与所述第二端抵靠,所述限位段伸入所述环形间隔。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检测温度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本体设置于所述内筒与所述端盖之间,部分所述支撑段上设有避开所述传感器的本体的缺口,所述传感器的引线经所述过线孔伸出所述外壳外。
优选的,所述热敏线伸出所述外壳的部分绕所述外壳周向环绕呈多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气溶胶灭火器的内筒内设置第一冷却剂,在内筒外的保压腔设置第二冷却剂,且第二喷孔与止挡面之间留有预设间距,并且仅在内筒的中心区域设置排气口,因此,内筒的内部仅能通过中心区域的排气口与保压腔连通,且保压腔内由于第二冷却剂占据部分空间使其自由空间明显减小,且由于保压腔内靠近内筒一侧区域没有与外界连通的喷口,因此该区域的气压基本与第一冷却剂所处的燃烧室内的压强一致,而在保压腔靠近底壁的区域,由于设置有第一喷孔和第二喷孔压力又不会太大,如此,虽然排气口与保压腔连通,仍然能够增大内筒燃烧室的压强,从而增大了灭火剂处的燃烧压力,提升了灭火剂的燃烧效率,使灭火剂燃烧更充分,因此,使得灭火剂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气溶胶,气溶胶量的增加进一步推高了气溶胶灭火器的内部气压,从而更好地加大灭火剂处的火焰压力,提升燃烧效率,通过双重作用更好地增加气溶胶的产生量,提高灭火器的灭火效果;且将端盖设置于背离排气口的一侧,并将内筒限制于端盖与限位结构之间,使排气口产生的气流不会直接冲击端盖,能够避免由于排气口处的压力太大将端盖顶开造成的危险;同时,气溶胶在通过第一冷却剂和第二冷却剂的过程中,第一冷却剂和第二冷却剂对气溶胶进行有效降温,能够降低喷出的气溶胶的温度,此外,气溶胶内含有残渣,残渣在流经第一冷却剂和第二冷却剂时,气溶胶内的残渣会被冷却剂所阻拦,还能够降低喷出的气溶胶的残渣含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气溶胶灭火器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气溶胶灭火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气溶胶灭火器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各部件的爆炸剖视图;
图4是气溶胶灭火器的剖视图;
图5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气溶胶灭火器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外壳的轴向视图。
图中:1、外壳;2、内筒;3、端盖;4、热敏线;5、传感器;6、安装腔;7、保压腔;
11、侧壁;12、底壁;13、第一喷孔;14、第二喷孔;15、止挡块;16、止挡面;17、过线孔;18、支座部;19、支撑面;
21、排气口;22、法兰;23、第一端;24、第二端;
31、盖体;32、限位支撑部;33、缺口;
51、传感器的本体;52、传感器的引线;
61、环形间隔;
71、第一空间;72、第二空间;
131、第一孔;132、第二孔;
321、支撑段;322、限位段;323、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为了方便描述,是以图1和图2所示的气溶胶灭火器的状态描述“左”、“右”,外壳的底壁所在一侧为“左”,外壳的开口所在一侧为“右”,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左”、“右”对于气溶胶灭火器的使用时或者加工时的方位并未做限定。
参见图1-图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用于对小空间进行灭火,尤其是用于电控柜、电瓶充电箱的灭火。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外壳1、内筒2、端盖3和热敏线4,外壳1具有底壁12和与底壁12相连的圆筒形的侧壁11,侧壁11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体形成的支座部18,支座部的支撑面19与外壳1的轴线平行,在侧壁11远离底壁12的一端形成外壳1的开口;底壁12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13,第一喷孔13贯通底壁12的厚度方向;侧壁11上设置有过线孔17和多个第二喷孔14,第二喷孔14位于靠近底壁12的区域,至少部分第二喷孔贯穿支座部18的非支撑面;外壳1内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止挡面16朝向开口,且与第二喷孔14留有预设间距。
内筒2具有第一端23和第二端24,第一端23的中心区域设有排气口21,内部沿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剂和灭火剂(第一冷却剂和灭火剂图中均未示出,第一冷却剂位于灭火剂的左侧);内筒2安装于外壳1内,第一端23与止挡面16抵靠;热敏线4的一端插入灭火剂,另一端经过线孔17穿出外壳1外。
端盖3盖合开口,并与第二端24抵靠。
在止挡面16处,第一端23的外壁与侧壁11基本封闭,外壳1内位于底壁12和第一端23之间的空间形成保压腔7,保压腔7内设置第二冷却剂(图中未示出),在热敏线4引燃灭火剂后,产生的气溶胶先经第一冷却剂从排气口21喷出至保压腔7,再经第二冷却剂后从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喷出,以增大内筒2内部的火焰压力,进而提升灭火剂的燃烧效率。
参见图2-图4,外壳1横向设置,外壳1可以为筒状结构,外壳1的轴向为左右方向,且外壳1的开口朝右,外壳1内形成容纳空间,外壳1内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位于容纳空间靠近侧壁11的区域,即在径向上,限位结构更靠近侧壁11,而将容纳空间的中心区域空置,以尽可能避免限位结构对排气口21进行遮挡,确保从排气口21喷出的气溶胶能够顺利进入到保压腔7内。具体地,限位结构具有朝向开口的止挡面16,沿侧壁11的轴向止挡面16位于限位结构的右端,该止挡面16在左右方向上将容纳空间分为靠左的保压腔7和靠右的安装腔6,安装腔6的右端为外壳的开口。外壳1的底壁12上设有多个第一喷孔13,第一喷孔13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底壁12,使得保压腔7能够通过第一喷孔13与外界连通,保压腔7所对应的部分侧壁11上设有多个第二喷孔14,第二喷孔14从径向上贯通侧壁11,使得保压腔7还通过第二喷孔14与外界连通,在左右方向上第二喷孔14与止挡面16的之间留有预设间距,也即,自止挡面16往左的预设间距的范围内的侧壁11上未开设第二喷孔,或者说,在左右方向上,保压腔7分为靠左的第一空间71和靠右的第二空间72,所有的第二喷孔14均位于第一空间71所对应的部分侧壁11上,第二空间72左右方向的长度为预设间距,这样,保压腔仅能在第一空间71的部分才能够直接通过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与外界连通。
侧壁11的左端处和右端处分别设置支座部18,使得气溶胶灭火器整体呈卧式,气溶胶灭火器通过两个支座部18与安装区域进行固定,具体的,两个支座部18的支撑面19共面,安装时,可在支撑面19上设置双面胶,通过粘接的方式对气溶胶灭火器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支座部18与安装区卡接配合实现固定。在轴向上,第二喷孔14的位置与左端处的支座部18的位置基本相同,部分第二喷孔会位于该支座部18处,该部分第二喷孔贯通支座部18,同时第二喷孔避开支座部18的支撑面19,也即第二喷孔14至多只会设置于支座部18的非支撑面,以在灭火器安装于安装区时仍能保证产生的气溶胶顺利喷出。
内筒2内预先封装有灭火剂和第一冷却剂,灭火剂优选为致密的、块状的灭火剂,内筒2安装到安装腔6内,并使得内筒2的第一端23朝左,第二端24朝右;此时,第一冷却剂相比灭火剂靠左,热敏线4的一端插入灭火剂,热敏线4的另一端穿出内筒2并从过线孔17穿出。因而在通过热敏线4点燃灭火剂时,灭火剂从左向右燃烧,燃烧所释放的气溶胶向左喷射,因而气溶胶会经过第一冷却剂,并从第一端23上的排气口21喷出并进入到左侧的保压腔7内,最终从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喷出。具体的,灭火剂外侧被硅胶壳包裹,硅胶壳具有朝左的开口,热敏线4的一端从硅胶壳的开口位置插入到灭火剂内,热敏线4可从硅胶壳与内筒2的侧壁之间通过,并从内筒2的第二端24穿出(可在第二端24设置相应的过线孔),然后从侧壁11上的过线孔17穿出到外壳1外。
在保压腔7内设置第二冷却剂,第二冷却剂可以为致密的块状冷却剂,第二冷却剂的外形尺寸远小于保压腔7的尺寸,其可以为块状、柱状、片状或者颗粒状等,只要第二冷却剂不会从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漏出即可。
“在止挡面16处,第一端23的外壁与侧壁11基本封闭”可以为第一端23的外壁与侧壁11间隙配合,确保从排气口17喷出的气溶胶不会从第一端23与侧壁之间到达止挡面16的右侧,确保气溶胶最大量地从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喷出。
在外界发生火情时,外壳1外侧的部分热敏线4先被点燃,顺着热敏线4的走向点燃内筒2内的灭火剂,灭火剂从左向右燃烧,燃烧所释放的气溶胶向左喷射,使得气溶胶喷向第一冷却剂,第一冷却剂会阻碍气溶胶向左侧流动,从而使得气溶胶在灭火剂的燃烧处积聚,以增大灭火剂燃烧处的火焰压力,从而加快灭火剂的燃烧效率,气溶胶流经第一冷却剂从排气口21向左喷射进入第二空间72内,由于第二空间72内填满有第二冷却剂(保压腔7内填满第二冷却剂)使得第二空间72内的自由空间减小,且第二空间72对应的部分侧壁11上未开设任何喷孔,使得气溶胶也会在第二空间72内积聚,提升第二空间72内的压强,由于第二空间与第一冷却剂所处的燃烧室(以下称燃烧室)仅通过中心区域的排气口连通,使得第二空间的压强基本与燃烧室的压强一致,并进一步推高燃烧室的压强,进而推高灭火剂处的燃烧压力,提升灭火剂的燃烧效率,气溶胶进入到第一空间内,第一空间内填充有第二冷却剂,且第一空间通过第一喷孔和第二喷孔与外界连通,从而确保气溶胶能够对外喷出,实现灭火的目的,在灭火剂的整个燃烧过程中,灭火剂处的燃烧压力始终处于高位,从而确保灭火剂整个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效率,确保灭火剂在短时间内燃烧完毕并释放大量的气溶胶。
端盖盖合于开口,内筒喷出的气溶胶朝向保压腔,使得气溶胶不会直接冲击端盖,从而能够避免排气口处气压过大而将顶盖顶开的情况的出现。
同时,气溶胶流经第一冷却剂和第二冷却剂时,冷却剂能够对气溶胶进行降温,以防止从喷孔喷出的气溶胶温度过高;在保压腔7内,气溶胶经气流通道(第二冷却剂之间的缝隙形成)到达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的位置,由于气流通道的无序性,使得各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所喷出的气溶胶的量基本持平,也即从第一喷孔13处喷出的气溶胶的喷速与从第二喷孔14处喷出的气溶胶的喷速基本持平,如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的截面面积基本相等,那么从第一喷孔13喷出的气溶胶的总量与从第二喷孔14喷出的气溶胶的总量基本持平,因而,在本发明中,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同等重要地对外喷出气溶胶,从第一喷孔13喷出的气溶胶朝向左侧,从第二喷孔14喷出的气溶胶为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向外,因而可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喷出气溶胶,使得气溶胶能够快速充斥外界(气溶胶灭火器所安装的空间),从而提升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同时,由于气溶胶的燃烧效率较高,使得灭火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一般在3s内)内燃烧完毕,并释放大量的气溶胶,气溶胶推升了气溶胶灭火器的内部气压(包含内筒2内的气压和保压腔7内的气压),使得保压腔7与外界形成较大的压差,从而提升了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对外的喷速,提升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此外,灭火剂燃烧所释放的气溶胶内含有残渣,气溶胶经过第一冷却剂和第二冷却剂时,气溶胶内的残渣会被冷却剂所阻拦,从而降低从气溶胶灭火器喷出的气溶胶的残渣量。
优选的,限位结构包括自外壳1的侧壁11向内延伸的止挡块15,止挡块15沿侧壁11的周向分布有多个,止挡块15朝向开口的一面形成止挡面16。如图6所示,在侧壁11的内侧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止挡块15,相邻的两个止挡块15在周向上存在间隔,每个止挡块15的止挡面16共面设置。内筒2从开口装入到安装空间内,通过止挡面16对内筒2的左端(内筒2的第一端23)进行定位。多个止挡块15能够整体提升限位结构的结构强度,并共同对内筒的第一端23进行定位,确保排气口21喷出气溶胶的过程中,内筒2的位置始终相对外壳1的位置不变。
优选的,至少部分止挡块15向底壁12延伸,并与底壁12呈一体结构,也就是说,全部的止挡块15均可以延伸至底壁;也可以仅部分止挡块延伸至底壁。如图3、图4和图6中,止挡块15呈条形块,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止挡面16,有些止挡块15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壁12,且止挡块15与底壁、侧壁呈一体结构,如一起注塑成型,这些止挡块15在的延伸方向不经过第二喷孔14,使得止挡块15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确保内筒2喷出气溶胶时对内筒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有效限定。对于延伸方向经过第二喷孔14的止挡块15,也可以另一端延伸至底壁12,只是在该处气流会被分割为两路分别从止挡块15的两侧喷出;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止挡块15在延伸方向上会被第二喷孔14分割成多段。
外壳1可以采用尼龙塑料制成,具体的,外壳1采用注塑工艺形成,止挡块15向底壁12延伸并与底壁12呈一体结构,使得保压腔7内在垂直于左右方向上的截面保持形状基本不变,从而便于通过注塑形成止挡块15。具体地,每个止挡块15均向底壁12延伸并与底壁12呈一体结构,一部分止挡块15不与第二喷孔14干涉,另一部分止挡块15与第二喷孔14干涉(止挡块15会从内部封堵第二喷孔14的全部或部分),对于另一部分止挡块15,第二喷孔14可在径向上贯穿该部分止挡块15,此时止挡块15在左右方向上被第二喷孔14断开(图3示),从而确保气溶胶能够顺利的从第二喷孔14喷出。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可以为环形的止挡环,止挡环的轴线与外壳1的轴线共线,止挡环的外环面与外壳1的侧壁11连接,止挡环的朝向开口的侧面(即止挡环的右侧面)构成止挡面16,当然,止挡环的内环面位于第一端23的中心区域之外,以避免止挡环对排气口21造成遮挡。
限位结构与外壳可以为前述的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单独的止挡块,通过螺钉或卡接的方式与外壳连接。或者,侧壁的内壁面为阶梯结构,阶梯结构的大径段形成限位结构,阶梯面形成上述止挡面。
第二喷孔14在轴向上可以设置成一行、两行、三行或更多行,每行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孔14,例如每行包括3个、4个、5个、6个、7个或更多个的第二喷孔14,对于每行而言,多个第二喷孔14沿着侧壁11的周向设置,第二喷孔14可以均匀的沿周向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地沿周向分布,例如,在气溶胶灭火器依靠其侧壁11安装到固定壁(气溶胶灭火器的安装位置)上时,如第二喷孔14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些第二喷孔14就会正对着固定壁,从而造成这部分第二喷孔14所喷出的气溶胶不能起到有效灭火的效果,因而沿周向分布的第二喷孔14可以避开正对着固定壁的区域,即避开侧壁的安装区域,从而使得各第二喷孔14所喷出的气溶胶基本能够顺利喷出,进而起到灭火的效果。
优选的,多个第二喷孔14沿外壳1的轴向方向设置有多行,每行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孔14。
设置多个第二喷孔14,能够增大第二喷孔14的总面积,从而增大单位时间的气溶胶的喷出量,提升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优选的,参见图2,第一喷孔13为圆孔,多个第一喷孔13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孔131和以第一孔131为中心呈环形排列的多个第二孔132;第二喷孔14为条形孔,条形孔沿侧壁11的周向延伸。
气溶胶灭火器对外喷出气溶胶时,第一孔131和第二孔132均向左侧喷出气溶胶,喷出的气溶胶在径向上扩散,由于多个第二孔132绕第一孔131呈环形排列,在达到一定的距离后,第一孔131和多个第二孔132所喷出的气溶胶相互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完全覆盖气溶胶灭火器的左侧空间,实现灭火的目的。
条形的第二喷孔14,使得从第二喷孔14所喷出的气溶胶在径向上从内向外流动,同时,条形孔沿周向延伸,使得气溶胶更容易的在周向扩散,从而使得气溶胶更容易地对气溶胶灭火器的外侧的周向空间进行覆盖。
条形孔的周向长度大于其左右方向的宽度,条形孔的长度为宽度的4-5倍,第一孔131和第二孔132的直径相等,第一孔131截面(垂直于左右方向上的截面)的面积与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宽之积)的面积之比为0.8-1,使得圆孔的面积与条形孔的面积大致相等,使得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能够同等地对外喷出气溶胶。
保压腔7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冷却剂,优选地第二冷却剂基本填满保压腔7,以进一步减小保压腔7内的空间。优选地,第二冷却剂具有弧面,以使得第二冷却剂之间形成间隙,所有的第二冷却剂之间的间隙基本相互连通形成不规则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连通,以进一步增加气流通道的长度和复杂性,提升对气溶胶的冷却效果。
第二灭火剂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最小截面(垂直于气溶胶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与圆孔面积之比为0.5-0.7,例如为0.5、0.55、0.57、0.61、0.62、0.65、0.67或0.7等,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的面积相较于气流通道的截面更大,因而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基本上不会阻碍气溶胶的通过,确保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能够大量的对外喷出气溶胶,确保灭火效果;同时,气流通道的最小截面与圆孔的面积之比为0.5-0.7,使得气流通道具有一定尺寸的截面,以供气溶胶流通,确保气溶胶能够顺利通过第二冷却剂形成的气流通道流动并从第一喷孔13和第二喷孔14喷出,防止气溶胶灭火器内部气压过高而出现炸毁的情形。
第一喷孔13也可为其它形状,例如为方形、三角形或棱形等。
如图1、图2所示,第一孔13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孔132的数量为六个,排气口21的数量为一个。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喷孔13的直径为4-5mm;条形孔的长度为8-10mm,条形孔的宽度为1.8-2.3mm;第二冷却剂的规格统一,第二冷却剂的外形为圆柱形,其直径为5-8mm,长度为4-5mm。以使得第二冷却剂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最小截面与喷孔(第一喷孔13)的面积之比为0.5-0.7。
优选的,保压腔7的轴向长度与外壳1的轴向总长度之比为0.25-0.35,预设间距与保压腔7的轴向长度之比为0.5-0.6。
外壳1内的25%-35%的空间形成保压腔7,使得保压腔7的空间足够大,确保保压腔7内能够填充足够多的第二冷却剂,同时,第二空间72的轴向长度(预设间距)与保压腔7的轴向长度之比为0.5-0.6,使得保压腔7内的一半以上的空间为第二空间72,从而确保灭火剂点燃后第二空间72内的气压基本与内筒2内的气压持平,并使得灭火剂在燃烧的整个过程中,其燃烧压力始终处于高位,确保灭火剂的燃烧效率,使得灭火剂能够在短时间内燃烧完毕并释放大量的气溶胶,确保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保压腔7的轴向长度与外壳1的轴向总长度之比例如为0.25、0.27、0.3、0.33或0.35等;预设间距与保压腔7的轴向长度之比例如为0.5、0.52、0.55、0.57或0.6等。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保压腔7左右方向的长度为27-35mm,外壳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95-110mm,侧壁11的内径为38-45mm,如此形成的保压腔7内可填充若干第二灭火剂,从而确保在第二灭火剂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确保灭火剂被点燃后,确保气溶胶在燃烧时始终处于高位,提升气溶胶灭火器的灭火效果。
当然,保压腔7的轴向长度与外壳1的轴向总长度之比也可以为0.35-0.4;预设间距与保压腔7的轴向长度之比可以为0.6-0.7。
优选的,内筒2包括位于第一端23处的法兰22和设置于法兰22一面的筒体,法兰22的另一面与止挡面16抵靠,且法兰22的外周面与侧壁11间隙配合,法兰22的中心区域形成排气口21;筒体远离法兰22的一端作为第二端24。
法兰22的左端面与止挡面16抵靠,法兰22呈环形,法兰22可以由筒体的左端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法兰22的外侧面与侧壁11的内侧面间隙配合,如此设置之后,从排气口排出的气溶胶虽然在保压腔7腔内扩散,但是基本不会流动至安装腔6,尤其是在限位结构包括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止挡块15时,从而保证保压腔7的压力;且通过法兰22与外壳的间隙配合,对内筒2能够进行径向定位。
在该实施例中,筒体与侧壁形成环形间隔61,如此,能够便于内筒安装于外壳1。
当然,内筒2也可以仅包括筒体,不包括法兰22,此时筒体的筒壁与侧壁11间隙配合,也可以阻碍气溶胶的流动,对内筒2进行定位。
在筒体与侧壁11之间形成环形间隔61的实施例中,端盖3包括盖体31和沿盖体3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支撑部32,参见图4和图5,限位支撑部32设置于盖体31的一面,包括支撑段321和限位段322,支撑段321沿盖体31的径向延伸,限位段322设置于支撑段321的径向外端并向远离盖体31的一侧延伸。如限位支撑部呈近似L型结构,其一条边沿盖体的径向延伸,另一边平行与盖体31的轴向延伸。
盖体31盖合开口,支撑段321与第二端24抵靠,限位段322伸入环形间隔61。
在端盖3盖合开口的状态下,限位支撑部32位于盖体31的左侧,支撑段321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向外延伸,支撑段321具有朝向内筒2的限位面323,限位面323与内筒2的第二端24抵靠,以使得对内筒2的右端(第二端24)进行限位,支撑段321的外侧从右向左延伸有限位段322,限位段322伸入到环形间隔61内,限位段322的内侧面(径向内侧面)与筒体的筒壁相抵,限位段322的外侧面(径向外侧面)与侧壁11的内侧面相抵,因而端盖3可对内筒2的第二端24在左右方向上和径向上进行定位,使得内筒2在外壳1内的位置恒定。
端盖3可通过卡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盖合在开口上。
当然,端盖也可以仅包括盖体31,或者虽然包括限位支撑部,也仅包括支撑段321,如内筒2仅包括筒体,此时筒体的筒壁与侧壁11间隙配合,限位支撑部32只需形成朝向内筒2的限位面323即可,以使得对内筒2的第二端24进行定位。又或者,在筒体与侧壁形成环形空间时,也可以仅包括限位段322,限位段322插入环形间隔61。
限位支撑部32可以沿盖体31的周向均匀布置,例如限位支撑部32的数量为六个,六个限位支撑部32沿着盖体31的周向等角度的设置。
优选的,参见图2和图5,气溶胶灭火器还包括用于检测温度的传感器5,所述传感器的本体51设置于所述内筒2与所述端盖3之间,部分所述支撑段321上设有避开所述传感器的本体51的缺口33,所述传感器的引线52经所述过线孔17伸出所述外壳1外。
过线孔17优选位于安装空间所对应的部分侧壁11上,传感器的本体51设置于第二端24与端盖3之间,端盖3上与传感器的本体51相干涉的部分支撑端开设缺口33,以避免这两者之间干涉的问题,传感器的本体51可通过缺口33进行位置限定,或者传感器的本体51可采用粘接的方式粘接在第二端24上,传感器5还包括与传感器的本体51相连的传感器的引线52,传感器的引线52通过环形间隔61从过线孔17伸出到外壳1外。
传感器5能够检测温度,在灭火剂被点燃后,灭火剂燃烧释放气溶胶,并产生高温,由于灭火剂的位置靠近第二端24,因而该高温会传导至第二端24,从而被传感器5所检测到,在所检测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便可对外发送报警信号,从而提醒值守人员该气溶胶灭火器处于工作状态,该气溶胶灭火器所在位置存在火情。
优选的,热敏线4伸出外壳1的部分绕外壳1周向环绕呈多圈。
热敏线4缠绕在外壳1上,以避免热敏线4杂乱地散布在气溶胶灭火器的安装空间内。
当然,热敏线4也可不沿着外壳1的周向环绕。
气溶胶灭火器使用时,可以将其固定在一特定位置,也可在发生火情时,将其抛到火焰处进行灭火。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筒、端盖和热敏线,所述外壳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的圆筒形的侧壁,所述侧壁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体形成的支座部,所述支座部的支撑面与所述外壳的轴线平行,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形成所述外壳的开口;所述底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所述第一喷孔贯通所述底壁的厚度方向;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过线孔和多个第二喷孔,所述第二喷孔位于靠近所述底壁的区域,至少部分第二喷孔贯穿所述支座部的非支撑面;所述外壳内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止挡面朝向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喷孔留有预设间距;
所述内筒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中心区域设有排气口,内部沿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剂和灭火剂;所述内筒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止挡面抵靠;所述热敏线的一端插入所述灭火剂,另一端经所述过线孔穿出所述外壳外;
所述端盖盖合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第二端抵靠;
在所述止挡面处,所述第一端的外壁与所述侧壁基本封闭,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空间形成保压腔,所述保压腔内设置第二冷却剂,在热敏线引燃灭火剂后,产生的气溶胶先经第一冷却剂后从排气口喷出至所述保压腔、再经第二冷却剂后从第一喷孔和第二喷孔喷出,以增大内筒内部灭火剂燃烧时的火焰压力,进而提升灭火剂的燃烧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所述外壳的侧壁向内延伸的止挡块,所述止挡块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分布有多个,所述止挡块朝向所述开口的端面形成所述止挡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止挡块向所述底壁延伸,并与所述底壁呈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喷孔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设置有多行,每行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喷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孔为圆孔,多个所述第一喷孔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孔和以所述第一孔为中心呈环形排列的多个第二孔;
所述第二喷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腔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外壳的轴向总长度之比为0.25-0.35,所述预设间距与所述保压腔的轴向长度之比为0.5-0.6。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包括位于第一端处的法兰和设置于所述法兰一面的筒体,所述法兰的另一面与所述止挡面抵靠,且所述法兰的外圆周面与所述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法兰的中心区域形成所述排气口;所述筒体远离所述法兰的一端作为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环形间隔;
所述端盖包括盖体和沿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支撑部,所述限位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一面,包括支撑段和限位段,所述支撑段沿所述盖体的径向延伸,所述限位段设置于所述支撑段的径向外端并向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延伸;
所述盖体盖合所述开口,所述支撑段与所述第二端抵靠,所述限位段伸入所述环形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温度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本体设置于所述内筒与所述端盖之间,部分所述支撑段上设有避开所述传感器的本体的缺口,所述传感器的引线经所述过线孔伸出所述外壳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线伸出所述外壳的部分绕所述外壳周向环绕呈多圈。
CN202210433967.3A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Active CN1148703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3967.3A CN114870300B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3967.3A CN114870300B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0300A true CN114870300A (zh) 2022-08-09
CN114870300B CN114870300B (zh) 2022-12-20

Family

ID=8267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3967.3A Active CN114870300B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030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7601A1 (en) * 2009-06-08 2012-03-22 Shaanxi J & R Fire Fighting Co., Ltd. hand-held aerosol fire suppression apparatus
CN104857652A (zh) * 2015-06-19 2015-08-26 胡永华 气溶胶灭火装置
CN207307043U (zh) * 2017-10-18 2018-05-04 江西剑安消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环保型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
CN108472525A (zh) * 2015-06-29 2018-08-31 阿丽亚娜集团联合股份公司 灭火器
CN108607177A (zh) * 2018-07-05 2018-10-02 湖南安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便携式气溶胶灭火器
CN209405565U (zh) * 2018-09-18 2019-09-20 云南景升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烟光控制自动灭火装置
CN111617408A (zh) * 2020-05-28 2020-09-04 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灭火容器及装置
CN212282627U (zh) * 2020-01-16 2021-01-05 湖南安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安全泄压装置的消防灭火器
CN214130036U (zh) * 2020-11-20 2021-09-07 株洲时代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非贮压式灭火装置及消防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7601A1 (en) * 2009-06-08 2012-03-22 Shaanxi J & R Fire Fighting Co., Ltd. hand-held aerosol fire suppression apparatus
CN104857652A (zh) * 2015-06-19 2015-08-26 胡永华 气溶胶灭火装置
CN108472525A (zh) * 2015-06-29 2018-08-31 阿丽亚娜集团联合股份公司 灭火器
CN207307043U (zh) * 2017-10-18 2018-05-04 江西剑安消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环保型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
CN108607177A (zh) * 2018-07-05 2018-10-02 湖南安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便携式气溶胶灭火器
CN209405565U (zh) * 2018-09-18 2019-09-20 云南景升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烟光控制自动灭火装置
CN212282627U (zh) * 2020-01-16 2021-01-05 湖南安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安全泄压装置的消防灭火器
CN111617408A (zh) * 2020-05-28 2020-09-04 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灭火容器及装置
CN214130036U (zh) * 2020-11-20 2021-09-07 株洲时代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非贮压式灭火装置及消防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0300B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59234A1 (en) Gas generator for restraining device of vehicle
CN114870300B (zh) 一种非脉冲式的气溶胶灭火器
CN114984488A (zh)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模块的自动灭火方法及系统
CN111617409A (zh) 灭火容器、装置及方法
CN110170127B (zh) 一种可充电电池组的微小型灭火装置及其灭火方法
JP2000508935A (ja) 爆発抑制剤散布ノズル
US10166501B2 (en) Gas generator
US8225719B2 (en) Gas generator
CN212548049U (zh) 储能设备
CN212416738U (zh) 储能设备
US11383671B2 (en) Gas generator
CN111150954A (zh)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CN212548052U (zh) 灭火容器及装置
CN111617407A (zh) 储能设备
KR101301436B1 (ko) 컵 타입 버너 장치
CN217612613U (zh) 一种多向喷射式气溶胶灭火器
CN111617406A (zh) 储能设备
CN217339872U (zh)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CN111617408A (zh) 灭火容器及装置
CN210612757U (zh) 一种非贮压式自动灭火装置
CN114748819A (zh)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CN217593678U (zh) 灭火装置
CN220546483U (zh) 一种带可燃性气体监控的防火罩
KR200326314Y1 (ko) 분무 배출구조를 갖는 소화용 노즐장치
CN220736027U (zh) 一种自动消防喷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