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0954A -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0954A
CN111150954A CN201911348098.9A CN201911348098A CN111150954A CN 111150954 A CN111150954 A CN 111150954A CN 201911348098 A CN201911348098 A CN 201911348098A CN 111150954 A CN111150954 A CN 111150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hole
robot
camera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80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50954B (zh
Inventor
姚灵
傅金林
唐照龙
陈良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Hefeng Yun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Hefeng Yun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Hefeng Yun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Hefeng Yun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480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0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0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0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50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0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27/00Fire-fighting land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摄像头、温度感应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机器人本体包括壳体和运动组件,运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行走轮,驱动电机与行走轮驱动连接,壳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防火隔热层;摄像头、温度感应模块、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均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摄像头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通孔内,温度感应模块具有一探头,探头至少部分设置与第二通孔内。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置防火隔热层,能够使得壳体能够防火、隔热,而摄像头用于拍摄火场现场,通过通信模块回传,使得后台人员能够向机器人发送指令,控制机器人工作,使得机器人能够代替消防人员执行勘探、消火等任务。

Description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背景技术
消防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消防工作、 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在火灾现场,由于环境、场地的限制,消防车辆无法进入,往往需要消防 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火场,进行救人、灭火。消防人员往往需要面临较大的 危险。在某些场景下,可采用自动化机器人替代消防人员进入火场,然而这些 自动化机器人并非根据火灾现场进行特制,无法应对火场的各种危险状况,并 且容易由于高温的环境而损坏,无法完成消防所需的工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一种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摄像头、温度感应模块、控 制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壳体和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行走 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 部,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防火隔热层;
所述摄像头、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通信模块均设置 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摄像头至少部 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具有一探头,所述探头至少部分 设置与所述第二通孔内;
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 块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火隔热层包括防火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所 述壳体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防火层与所述隔热层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火层为石棉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为硅橡胶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为温度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灭火剂储存容器,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设置于所 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与一喷射管连 通,所述喷射管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设置有工作阀门,所述工作阀门与 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包括轮毂、轮圈和保护圈,所述驱动电机与 所述轮毂驱动连接,所述轮圈设置于所述轮毂上,所述保护圈包覆于所述轮圈 的外侧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置防火隔热层,能够使得壳体 能够防火、隔热,而摄像头用于拍摄火场现场,通过通信模块回传,使得后台 人员能够向机器人发送指令,控制机器人工作。温度感应模块用于感应现场火 场的温度。由于摄像头和温度感应模块仅通过通孔外露一部分,能够有效避免 摄像头和温度感应模块被火烧,避免被高温损坏。从而使得机器人能够代替消 防人员执行勘探、消火等任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的一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的模块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另一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的一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运动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保护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扣合钩与卡扣槽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10,包 括:机器人本体100、摄像头210、温度感应模块220、控制模块230和通信模 块240;所述机器人本体100包括壳体110和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包括驱动 电机250和行走轮120,所述驱动电机250与所述行走轮120驱动连接,所述驱 动电机25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内部,所述壳体11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防火 隔热层;所述摄像头210、所述温度感应模块220、所述控制模块230以及所述 通信模块24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内部,所述壳体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所述摄像头21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01内,所述温 度感应模块220具有一探头221,所述探头221至少部分设置与所述第二通孔 102内;所述摄像头210与所述温度感应模块220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230电连 接,所述控制模块230与所述通信模块240电连接。
具体地,驱动电机250与行走轮120驱动连接,以驱动行走轮120转动, 进而带动壳体110以及壳体110内的部件运动。一个实施例中,运动组件还包 括变速齿轮组,该驱动电机250通过变速齿轮组与驱动轮连接,这样,通过该 变速齿轮组,使得驱动电机250能够更好地驱动行走轮120,使得行走轮120能 够以适当的转速转动,并且,能够放大力矩,使得消防机器人10能够以较慢的 速度行走,并且驱动力得到放大,更好地克服地面的阻碍而运动。一个实施例 中,运动组件还包括转向电机,本实施例中,行走轮120为四个,四个行走轮120的两个为前轮,两个为后轮,转向电机与两个前轮连接,转向电机用于驱动 两个前轮转向,从而实现消防机器人10在行进过程中的转向。值得一提的是, 关于驱动电机、转向电机与行走轮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均可采用现有的电 动车或者车辆的连接方式,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的技术,因此,本实 施例中对此不累赘描述。
为了控制该转向电机的工作,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30与转向电机电 连接。控制模块230通过通信模块240接收远程终端或者远程服务器的控制信 号,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转向机以及驱动电机250工作。
本实施例中,壳体110上的第一通孔101以及第二通孔102分别与壳体110 的内部连通,摄像头210的拍摄方向朝向第一通孔101,进而使得摄像头210能 够通过第一通孔101对外部进行拍摄,使得温度感应模块220能够通过第二通 孔102检测外部的温度。
具体地,温度感应模块220用于检测火灾现场的温度,一个实施例中,所 述温度感应模块220为温度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模块220 为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该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很好地检测壳体110外部的温 度,比如,当消防机器人10处于火场中时,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火场周围 的温度,检测到的温度通过通信模块240发送至远程的用户终端或者远程服务 器。通过在壳体110开设第二通孔102,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221能够探 测壳体110外侧的温度。
摄像头210用于拍摄火场的图像或者实时视频,并且通过通信模块240将 图像或者视频发送至远程终端或者远程服务器,使得远程用户能够观看到火场 的现场情况,并且可根据实时视频,通过通信模块240向控制模块230发出控 制信号,以控制消防机器人10的工作。为了回传温度、图像和视频,该通信模 块240采用移动通信模块240,比如,该移动通信模块240为4G模块或者为5G 模块。
本实施例中,防火隔热层能够使得壳体110的外侧能够有效防火和隔热, 从而有效了保护壳体110内的摄像头210、所述温度感应模块220、所述控制模 块230以及所述通信模块240,并且使得保护壳内的上述元件能够在较为适宜的 温度下工作,使得上述元件的正常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10的表面设置防火隔热层,能够使得壳体110 能够防火、隔热,而摄像头210用于拍摄火场现场,通过通信模块240回传, 使得后台人员能够向机器人发送指令,控制机器人工作。温度感应模块220用 于感应现场火场的温度。由于摄像头210和温度感应模块220仅通过通孔外露 一部分,能够有效避免摄像头210和温度感应模块220被火烧,避免被高温损 坏。从而使得机器人能够代替消防人员执行勘探、消火等任务。
为了使得壳体110的外侧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燃的特性,并且对内部的元 件起到隔热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火隔热层包括防火层和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壳体110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防火层与所述隔热层连接。 本实施例中,防火层采用耐火、阻燃的材料制成,使得防火层具有不可燃或者 难以燃烧的特性,防火层位于壳体110的最外侧,能够有效避免壳体110外侧 燃烧,而隔热层设置于防火层的内侧,位于壳体110的外侧,隔热层能够有效 隔离外部与内部的温度的传导,使得壳体110的内部的温度保持在各元件正常 工作的范围内。
为了实现阻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火层为石棉层。石棉具有高度耐 火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通过在壳体110 的最外侧设置石棉层,能够有效起到阻燃的效果,避免壳体110的外侧燃烧, 此外,石棉还具有极佳的绝热性,还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配合隔热层, 能够使得壳体110内的元件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
为了实现较佳的隔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为硅橡胶层。硅橡胶 具有良好的耐热特性,并且具有很低的热导率,并且硅橡胶还具有阻燃的特性, 这样,及时在高温的环境中,硅橡胶依然能够很好地隔离外部的热量,避免位 于内侧的壳体110以及壳体110内部的元件受热,从而使得壳体110内的元件 正常工作。
为了避免高温环境中的热空气通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进入壳体 110的内部,避免热空气影响摄像头210和温度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 3和图4所示,第一通孔101的侧壁和第二通孔102的侧壁分别开设有螺旋出风 槽105,即第一通孔101的侧壁开设有一螺旋出风槽105,第二通孔102的侧壁 开设有另一螺旋出风槽105,螺旋出风槽105用于出风,这样,通过螺旋出风槽 105出风,使得空气由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的内侧向壳体110的外侧快 速流动,避免热空气进入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从而避免了高温环境中 的热空气通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进入壳体110的内部,避免高热空 气对摄像头210以及温度传感器的损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分别设置为圆柱孔, 即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的截面形状分别为圆形,螺旋出风槽105沿着 第一通孔101的侧壁螺旋设置,并且沿着地通孔的侧壁的由第一通孔101的一 端延伸至另一端,沿着第二通孔102的侧壁螺旋设置,并且沿着地通孔的侧壁 的由第二通孔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这样,螺旋出风槽105内喷出的气体 或者空气,能够有效沿着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的侧壁,由壳体110的 内侧喷出至壳体110的外侧,一方面,有效将热空气从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内吹出,通过螺旋地吹气方式,能够充分覆盖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 102,从而快速对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起到降温作用,避免第一通孔101 和第二通孔102内过热,另一方面,能够减小对摄像头210和温度传感器的工 作的影响。
为了向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的螺旋出风槽105吹气,在一个实施 例中,壳体110内还设置有压缩气体容器(图未示),所述压缩气体容器内设置 有压缩气体,通过该压缩气体容器对压缩气体的释放,能够使得气体由螺旋出 风槽105靠近壳体110的内部的一端向靠近壳体110的外部的一端吹气,避免 了热空气通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向壳体110的内部流通。在一个实 施例中,该压缩气体容器内设置的气体为二氧化碳。通过将二氧化碳压缩存储 在压缩气体容器内,进而使得压缩气体容器在释放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能够 高速喷出。一个实施例中,该压缩气体容器内设置的气体为干冰,即固态的二 氧化碳,这样,通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吹出的气态的二氧化碳不仅 能够避免热空气进入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内,并且由于固态的二氧化 碳气化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过程中需要吸热,因此,能够对第一通孔101周围、 第二通孔102周围起到很好的降温冷却的作用,进而进一步避免了通过第一通 孔101和第二通孔102与外部接触的摄像头210和温度传感器受高温空气或者 火焰影响而损坏。
为了控制压缩气体容器内的气体喷出,并且使得压缩气体容器内的气体能 够输送至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内的螺旋出风槽105,在一个实施例中, 请结合图3和图4,消防机器人10还包括输送管和两个分流管320,压缩气体 容器具有一输出端,输出端与输送管的一端连通,输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 分流管320的第一端连通,一分流管320的第二端与第一通孔101的螺旋出风 槽105连通,另一分流管320的第二端与第二通孔102的螺旋出风槽105连通, 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喷射阀门,所述喷射阀门用于开启输送管或者关闭输送管, 喷射阀门为电磁阀,喷射阀门与控制模块230电连接,这样,通过控制喷射阀 门开启或者关闭,即可实现输送管的导通或者截止的控制,而当输送管导通时, 压缩气体容器内的气体可通过输送管喷射至两个分流管320,进而喷射至两个螺 旋出风槽105,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压缩气体容器内压缩的气体的压强较大,因 此,能够使得螺旋出风槽105内喷射的气体的速度较大,有利于对第一通孔101 和第二通孔102内的充分降温。
为了避免干冰喷射而影响摄像头210的拍摄,一个实施例中,螺旋出风槽 105具有槽口,槽口封闭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通孔101的侧壁 于螺旋出风槽105的槽口105a设置有封闭片105b。第二通孔102的侧壁于螺旋 出风槽105的槽口设置有封闭片,通过设置封闭片,能够挡止螺旋出风槽105 的气体向第一通孔101或者第二通孔102的中部流通,进而使得螺旋出风槽105 的气体仅能够从第一通孔101的一端向另一端流通,或从第二通孔102的一端 向另一端流通,从而使得气体从第一通孔101或第二通孔102的末端喷出,一 方面更好地覆盖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的侧壁,对第一通孔101和第二 通孔102的侧壁进行降温,并且避免了热空气流通至壳体110的内部,另一方 面,通过对气体的阻挡,避免气体流向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的内侧, 避免了对第一通孔101内的摄像头210或者第二通孔102内的温度传感器造成 影响。
为了使得分流管320的气体能够输送至螺旋出风槽105,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3所示,第一通孔101的靠近壳体110的内部的一端的外侧边缘凸起设置 有第一进气圈410,第一进气圈410的内侧具有第一连通空间411,第一进气圈 410的侧壁与壳体110的内侧表面连接,内侧形成第一进气腔412,第一进气腔 412与螺旋出风槽105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气圈410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一进气 孔413,一分流管320的远离输送管的一端与第一进气孔413连通,如图4所示, 第二通孔102的靠近壳体110的内部的一端的外侧边缘凸起设置有第二进气圈 420,第二进气圈420的内侧具有第二连通空间421,第二进气圈420的侧壁与 壳体110的内侧表面连接,内侧形成第二进气腔422,第二进气腔422与螺旋出 风槽105的一端连通,第二进气圈420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二进气孔423,另一 分流管320的远离输送管的一端与第二进气孔423连通。
具体地,第一进气圈410的第一连通空间411与第一通孔101对齐且连通, 这样,摄像头210能够穿过第一连通空间411设置于第一通孔101内,第二进 气圈420的第二连通空间421与第二通孔102对齐且连通,这样,温度感应模 块220的探头221能够穿过第二连通空间421设置于第二通孔102内。一分流 管320通过将气体输送至第一进气圈410,通过第一进气圈410内的第一进气腔 412将气体输送至一螺旋出风槽105,另一分流管320通过将气体输送至第二进 气圈420,通过第二进气圈420内的第二进气腔422将气体输送至另一螺旋出风 槽105,从而实现了将压缩气体容器内的气体输送至两个螺旋出风槽105。
应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影响摄像头210和温度感应模块220的工作,控 制模块230用于每间隔预设时间控制喷射阀门开启一次,也就是说,螺旋出风 槽105每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干冰喷射,这样,能够合理地控制干冰的喷出, 避免干冰喷出过多而影响摄像头210的拍摄以及影响温度感应模块220对环境 温度的检测。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温度感应模块220采用的 是红外温度传感器,该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可调,这样,当红外温度传 感器的检测距离设置的较远时,则可忽略近端的干冰所带来的温度的影响,能 够准确地测量较远处的火场的温度。
为了执行灭火任务,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功能消防机器人10 还包括灭火剂储存容器510,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51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内 部,所述壳体110开设有第三通孔103,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510与一喷射管 520连通,所述喷射管520与所述第三通孔103连通。应该理解的是,对于空间 狭小或者火场面积较小、火势较小、人员不便于进入的情况,可通过消防机器 人10进行灭火,该灭火剂储存容器510内存储了一定量的灭火剂,能够对火场 进行灭火。一个实施例中,该灭火剂为干粉,比如,为小苏打、碳酸铵或磷酸与硬脂酸镁、云母粉、滑石粉的混合粉末,一个实施例中,该灭火剂为泡沫灭 火剂。本实施例中,通过喷射管520将灭火剂储存容器510内的灭火剂喷射, 该喷射管520通过第三通孔103将灭火剂喷射至壳体110的外侧,进而实现对 目标的灭火。而对于火势较大,空间较大的火场,可根据使用场景,设置体积 较大的壳体110以及容积较大的灭火剂储存容器510,进行大面积的消火。
为了实现喷射管520喷射灭火剂的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 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510设置有工作阀门530,所述工作阀门530与所述控制模 块23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多功能消防机器人10还包括电池模块,电池模块 设置于壳体110的内部,电池模块与摄像头210、温度感应模块220、控制模块 230以及通信模块240电连接,电池模块还与工作阀门530电连接,该工作阀门 530为电磁阀,电池模块为摄像头210、温度感应模块220、控制模块230、通 信模块240以及工作阀门530提供电能,控制模块23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该工作阀门530开启或者关闭,进而实现对喷射管520喷射灭火剂 的控制。
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6,第三通孔103和第一通孔101开设于壳体 110的同一面上,即第三通孔103和第一通孔101的朝向相同,这样,能够使得 摄像头210和喷射管520朝向同一个方向,便于远程用户观看摄像头210拍摄 的视频,并且控制喷射管520喷射。
为了避免行走轮120燃烧,使得行走轮120能够在火场中维持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行走轮120包括轮毂121、轮圈122和保护 圈600,所述驱动电机250与所述轮毂121驱动连接,所述轮圈122设置于所述 轮毂121上,所述保护圈600包覆于所述轮圈122的外侧表面。
本实施例中,轮毂121为金属轮毂121,轮圈122包覆于轮毂121上,用于 提供缓冲,一个实施例中,该轮圈122为轮胎。保护圈600为阻燃隔热保护圈 600,该保护圈600用于保护轮圈122,并且为轮圈122提供隔热,避免轮圈122 过热,并且避免轮圈122内的空气受热后膨胀而导致轮圈122爆胎,从而使得 行走轮120在高温的火场内能够正常行走。
为了实现良好的阻燃和隔热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保护圈 60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绝热层610、隔离层620和阻燃层630,绝热层610 包覆于轮圈122上,阻燃层630位于保护圈600的最外层,阻燃层630具有阻 燃特性,隔离层620能够有效隔离内侧和外侧的温度,而绝热层610进一步将 外部的热量隔离,避免轮圈122受热。一个实施例中,绝热层610的材质为丁 腈橡胶,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能够很好地贴合于轮圈122的表面, 并且丁腈橡胶具有很好的隔热特性,能够很好地隔离内侧和外侧的热传递;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层620的材质为硅橡胶,该橡胶具有阻燃的特性,并且具有 很低的热导率,能够有效将外层的阻燃层630和内侧的绝热层610隔离,能够 起到很好地隔热作用,进而使得传导至绝热层610的热量很少;一个实施例中, 阻燃层630的材质为石棉层,石棉具有很强的耐火特性,能够有效阻燃,并且 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通过三层结构的保护圈600,能够有效保护轮圈122,避 免轮圈122被火烧伤,并且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避免轮圈122膨胀而爆裂。
值得一提的是,在火势较小或者室温的环境中,为了使得消防机器人10能 够提高行走效率,可以将保护圈600拆除,为了实现保护圈600的拆卸和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7至图10,轮毂121的径向表面于靠近圆周外侧的 位置等距开设有多个插槽125,每一所述插槽125的侧壁凹陷形成一卡扣槽126, 所述保护圈600阻燃层630包括阻燃层本体631和设置于所述阻燃层本体631 内的支撑架632,支撑架632至少部分凸起于所述阻燃层本体631的外侧,且支 撑架632凸出于阻燃层本体631的部分设置有扣合钩634,所述扣合钩634插设 于所述插槽125内,且所述扣合钩634抵接于所述卡扣槽126的侧壁,所述扣 合钩634扣合于所述卡扣槽126内,从而实现保护圈600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阻燃层本体631为石棉材质支撑,支撑架632包括支撑架本 体633和外漏于阻燃层本体631的扣合钩634,石棉材质的阻燃层本体631包覆 于支撑架本体633上,支撑架本体633采用金属材质支撑,一个实施例中,支 撑架632为不锈钢材质支撑,支撑架本体633呈多个井字状连接,即支撑架本 体633开设有多个连通孔633a,支撑架本体633上开设的连通孔633a有利于支 撑架本体633两侧的石棉穿过连通孔633a连接,使得石棉连接稳固,并且,通 过支撑架本体633的支撑,使得石棉层得到固定和支撑,进而使得阻燃层本体 631的结构更为稳固,而支撑架本体633很好地支撑石棉材质的阻燃层本体631, 将石棉连接在一起,并且,支撑架本体633还起到了支撑绝缘层和隔离层620 的作用,此外,与支撑架本体633一体成型的扣合钩634能够稳固地插设于卡 扣槽126内,使得支撑架本体633与轮毂121稳固地连接,从而使得保护圈600 能够很好地包覆于轮圈122的外侧,对行走轮120进行保护。
为了使得保护圈600能够稳固地固定在轮毂121上,一个实施例中,轮毂 121的两个向背的径向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插槽125,支撑架本体633的两侧分 别设置扣合钩634,通过两侧的连接,使得支撑架632能够更为稳固地固定在轮 毂121上,从而使得保护圈600能够很好地包覆于轮圈122的外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保护圈600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架632,在极度恶劣的火 场环境中,即使轮圈122受热膨胀而爆胎,设置于外层的保护圈600由于设置 有支撑架632,因此,能够有效支撑行走轮120,避免行走轮120凹陷,使得行 走轮120仍然能够持续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10的表面设置防火隔热层,能够使得壳体110 能够防火、隔热,而摄像头210用于拍摄火场现场,通过通信模块240回传, 使得后台人员能够向机器人发送指令,控制机器人工作。温度感应模块220用 于感应现场火场的温度。由于摄像头210和温度感应模块220仅通过通孔外露 一部分,能够有效避免摄像头210和温度感应模块220被火烧,避免被高温损 坏。从而使得机器人能够代替消防人员执行勘探、消火等任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 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 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摄像头、温度感应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壳体和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行走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行走轮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防火隔热层;
所述摄像头、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通信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摄像头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具有一探头,所述探头至少部分设置与所述第二通孔内;
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热层包括防火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防火层与所述隔热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层为石棉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硅橡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为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灭火剂储存容器,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与一喷射管连通,所述喷射管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储存容器设置有工作阀门,所述工作阀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包括轮毂、轮圈和保护圈,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轮毂驱动连接,所述轮圈设置于所述轮毂上,所述保护圈包覆于所述轮圈的外侧表面。
CN201911348098.9A 2019-12-24 2019-12-24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Active CN111150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8098.9A CN111150954B (zh) 2019-12-24 2019-12-24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8098.9A CN111150954B (zh) 2019-12-24 2019-12-24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0954A true CN111150954A (zh) 2020-05-15
CN111150954B CN111150954B (zh) 2021-08-27

Family

ID=70558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8098.9A Active CN111150954B (zh) 2019-12-24 2019-12-24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09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4137A (zh) * 2020-07-31 2020-10-30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机器人、机器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769309A (zh) * 2021-09-29 2021-12-10 王凯良 一种家用不倒翁灭火机器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9281A (ja) * 2006-05-31 2007-12-13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消火装置、消火剤の生成方法、及び消火剤
CN205487087U (zh) * 2016-01-13 2016-08-17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示教仪
CN205850046U (zh) * 2016-06-29 2017-01-04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火灾探测灭火小车
CN106964090A (zh) * 2017-04-28 2017-07-21 苏州亮磊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灭火介质的消防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76166A (zh) * 2017-09-04 2017-11-24 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耐火消防车
CN107626062A (zh) * 2017-10-24 2018-01-26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机车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CN207667024U (zh) * 2017-12-07 2018-07-31 极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底盘
CN208229251U (zh) * 2018-03-08 2018-12-14 浙江正合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灭火装置的智能消防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9281A (ja) * 2006-05-31 2007-12-13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消火装置、消火剤の生成方法、及び消火剤
CN205487087U (zh) * 2016-01-13 2016-08-17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示教仪
CN205850046U (zh) * 2016-06-29 2017-01-04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火灾探测灭火小车
CN106964090A (zh) * 2017-04-28 2017-07-21 苏州亮磊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灭火介质的消防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76166A (zh) * 2017-09-04 2017-11-24 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耐火消防车
CN107626062A (zh) * 2017-10-24 2018-01-26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机车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CN207667024U (zh) * 2017-12-07 2018-07-31 极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底盘
CN208229251U (zh) * 2018-03-08 2018-12-14 浙江正合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灭火装置的智能消防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4137A (zh) * 2020-07-31 2020-10-30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机器人、机器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769309A (zh) * 2021-09-29 2021-12-10 王凯良 一种家用不倒翁灭火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0954B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7221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锂电池箱的智能灭火装置
CN111150954B (zh) 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CN108744370A (zh) 一种智能无源半球形定向自动灭火装置
CN107376166B (zh) 耐火消防车
CN21467971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固定式智能消防喷淋装置
CN110585624B (zh) 地下独立车库消防报警灭火系统
CN205221098U (zh) 用于火灾现场勘测的防火无人机系统
CN116785618A (zh) 带消防功能的自动旋转式电池仓换电柜
WO2020114424A1 (zh) 一种新型握柄式自动控制击发灭火弹
CN114826830B (zh) 一种智能安消一体化网关
CN211986780U (zh) 自动灭火器和灭火系统
CN215675543U (zh) 空调器
CN2750827Y (zh) 汽车机电柜专用气溶胶灭火装置
CN215084486U (zh) 一种灭火侦察机器人
CN213031713U (zh) 带有消防装置的储能柜
CN209204542U (zh) 一种感温探测自动灭火装置
CN217606977U (zh) 防爆阀
CN113350722A (zh) 一种酒店灭火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CN111740374B (zh) 新型灭火介质的电缆接头防爆盒
CN111228702A (zh) 自动灭火器和灭火系统
CN219595700U (zh) 电化学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
CN219896894U (zh) 机械式自动分区灭火装置
CN220742732U (zh) 一种新型智能充电安保箱
CN216908967U (zh) 一种储能柜自动灭火装置
CN205127241U (zh) 一种电控内爆式灭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Assignee: Hainan Jinghong Fire Safety Management Service Co.,Ltd.

Assignor: HAINAN HEFENG YUNWEI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2943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functional fire-fighting robo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23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Assignee: Sichuan Hefe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HAINAN HEFENG YUNWEI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140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functional firefighting robo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