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2619A -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2619A
CN114852619A CN202210778033.3A CN202210778033A CN114852619A CN 114852619 A CN114852619 A CN 114852619A CN 202210778033 A CN202210778033 A CN 202210778033A CN 114852619 A CN114852619 A CN 114852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box
module
conveyor belt
material tak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80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波
朱晨阳
巩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Intelligent Valle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Intelligent Valle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Intelligent Valle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Intelligent Valle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80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26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2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2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9/00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 B65G29/02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for inclined or vertical trans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2Rotary or reciprocating members for direct action on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pushers, rakes, sho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2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incorporating rotary and rectilinear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 B65G2203/044Optic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单元、第二上料单元及取放料单元;第一上料单元包括提料装置、进料装置;提料装置用于将第一接线盒产品接取并送至进料装置中;并通过取放料单元的取料装置对第一接线盒产品进行取料;第二上料单元包括机架模块、备料模块、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备料模块经驱动于备料区和出料区交替切换;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均位于出料区;推料模块用于将挂放在备料模块中的第二接线盒产品向外推送;夹料模块用于夹取经推料模块推送后的第二接线盒产品;夹料模块对应取放料单元的取料装置设置,通过取料装置对第二接线盒产品进行取料。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集成化程度高,可降低用人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节约占地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存在多种不同规格产品一同生产的情况。例如某接线盒产品,其包括有线材和无线材两种不同产品规格,且有线材的接线盒内部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不同产品的加工大多由人工进行摆放至固定治具中等待下一工序的自动化作业,而人工摆放存在效率低、出错率高、人力成本高等不足。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单元、第二上料单元以及取放料单元;
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包括提料装置、进料装置;所述提料装置用于将第一接线盒产品接取并送至所述进料装置中;所述进料装置的一出料位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的取料装置设置,通过所述取料装置对第一接线盒产品进行取料;
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包括机架模块,还包括连设于该机架模块上的备料模块、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所述备料模块中备放有第二接线盒产品,备料模块经驱动于一备料区和一出料区之间交替切换;所述推料模块和所述夹料模块均位于所述出料区;所述推料模块用于将备放在所述备料模块中的第二接线盒产品向外推送;所述夹料模块用于夹取经推料模块推送后的位于所述备料模块外端部的第二接线盒产品;所述夹料模块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的取料装置设置,通过所述取料装置对第二接线盒产品进行取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取放料单元还包括至少两置物平台,其中第一置物平台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一接线盒产品的第一治具,第二置物平台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二接线盒产品的第二治具;第一治具、第二治具均对应所述取料装置设置,通过取料装置抓取第一接线盒产品放入第一治具中,或抓取第二接线盒产品放入第二治具中。
2.上述方案中,于第一上料单元中,所述提料装置包括储料盒及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作为取料端对应所述储料盒设置,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作为出料端对应所述进料装置设置;第一传送带经驱动将储料盒中的第一接线盒产品逐个接取并送至所述进料装置的一第二传送带的取料端上;
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的取料装置设置;第二传送带经驱动将落入第二传送带上的第一接线盒产品送至一出料位,并通过所述取料装置进行取料。
3.上述方案中,于第一上料单元中,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该第一光电传感器对应第二传送带的取料端设置。
4.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机架模块包括固定架及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竖直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位于一竖直轴线上;
所述备料模块包括旋转盘,该旋转盘转动装配于所述转动架上;当所述转动架的转动时,所述旋转盘被带动,于一备料区和一出料区之间交替切换;
所述旋转盘的自转中心位于一水平轴线上,旋转盘上还设有多根水平设置的置物杆,该置物杆用于放置第二接线盒产品,各所述置物杆绕所述自转中心等角度、圆周阵列排布于旋转盘的周部;
所述推料模块和所述夹料模块均位于所述出料区;
其中,所述推料模块包括一推料作用部,该推料作用部经驱动沿所述置物杆的长度方向做直线位移,进而将挂放在置物杆上的第二接线盒产品向外推送;
所述夹料模块包括取料夹爪,该取料夹爪对应所述置物杆的外端设置,且取料夹爪经驱动沿置物杆的长度方向做直线位移,用于夹取挂放于置物杆外端部的第二接线盒产品。
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上料单元还包括第三传送带,该第三传送带的取料端对应所述夹料模块的取料夹爪设置,第三传送带的出料端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的取料装置设置;第三传送带经驱动将落入第三传送带上的第二接线盒产品送至一出料位,并通过所述取料装置进行取料。
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接线盒产品为无线材产品,所述第二接线盒产品为有线材产品。
7.上述方案中,于第一上料单元中,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落入第二传送带上,有产品则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传送带继续向前送料,无产品时第二电机停止运转,第二传送带停止动作,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8.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旋转盘的盘体也可由数根连杆连接组成,各所述连杆的内端相连于旋转盘的转动中心,构成所述盘体呈放射状;所述置物杆与所述连杆一对一设置,置物杆连设于连杆的外端。
9.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推料模块的推料和所述夹料模块的夹料是同时进行的,两者相互配合。
10.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旋转盘通过多次步进旋转,将各所述置物杆逐个与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对位配合。当某个置物杆上的全部第二接线盒产品都通过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取下后,旋转盘便进行旋转,将下一个挂满产品的置物杆转动至与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对位配合。
11.上述方案中,于第一上料单元中,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于一提料支架的斜面上,构成该第一传送带倾斜设置,且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高于取料端。
12.上述方案中,于第一上料单元中,还包括分料挡板,该分料挡板间隔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上表面上方,且分料挡板的设置高度对应第一传送带上的第一接线盒产品高度。具体的,分料挡板的设置高度不得小于单个产品的高度,但须小于两个产品的叠加高度。通过分料挡板的设置,可保证第一传送带一次仅送出一个产品,以满足后续对单个产品的出料需要。
13.上述方案中,于第一上料单元中,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表面设有数个挂台,且各所述挂台沿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挂台之间的间隔用于定位一个产品,所述间隔的宽度大于单个产品的宽度,且小于单个产品的长度,以保证一次只带出一个产品。
14.上述方案中,于第一上料单元中,还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该第二光电传感器对应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用于检测产品是否到达该区域,从而触发一第一视觉检测装置进行拍照检测。
15.上述方案中,于第一上料单元中,还包括第一视觉检测装置,该第一视觉检测装置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带出料位的上方设置。第一视觉检测装置通过摄像头拍摄第一接线盒产品的图片,并与系统数据库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进而判断该第一接线盒产品在第二传送带的位置及姿态(正面朝上、反面朝向、侧面朝上、与送料方向的倾斜角度等),以便取料装置的机械手调整抓取的角度对第一接线盒产品进行准确抓取。
16.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排料滑台,该排料滑台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当第一接线盒产品在第二传送带出料位上的位置及姿态不满足取料装置的抓取条件时,第一接线盒产品将通过该排料滑台排出,并落至一线盒回收装置中。
17.上述方案中,所述取放料单元的取料装置为取料机械手。
18.上述方案中,所述取料机械手包括气动夹爪,该气动夹爪经驱动做三轴(X轴、Y轴、Z轴)的平移,并绕一水平轴线做上下方向的翻转;通过三轴平移,气动夹爪可移动至第一接线盒产品或第二接线盒产品的放置处,以便对产品进行抓取,抓取后再带着产品平移至放料位置。通过翻转,所述气动夹爪具有抬起和垂下两个状态,垂下时可对产品实施抓取或放料,抬起时可避免平移过程中与系统的其他机构发生干涉,同时可防止产品脱落。
19.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还包括支撑柱,该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转动架转动装配,支撑柱的下端固设于地面。通过支撑柱的设置,得以保证整个第二上料单元的稳定性。
20.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置物杆的上方平行设置有一限料杆,该限料杆与置物杆间隔设置,两者的间距与第二接线盒产品上挂环的厚度对应。这样可保证每次只有一个产品进入置物杆和限料杆之间的间隙中,防止产品在置物杆上出现叠料、堆料的现象。
21.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旋转盘设有一对,两旋转盘同轴且一前一后背靠背设置;当所述转动架静止时,两旋转盘中的一者位于所述备料区,另一者位于所述出料区;所述转动架经驱动做每次180度的转动。借此设计,当位于出料区的旋转盘在进行出料时,位于备料区的旋转盘可进行备料作业,通过对时间进行统筹,提高了第二上料单元的整体工作效率。两旋转盘可由同一电机驱动进行同步自转。
22.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还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对应所述旋转盘及所述转动架设置,用于定位旋转盘的静止状态。通过限位结构的设计,可保证旋转盘在每次旋转至预设角度位置后其位置得以稳定保持。除限位结构而外,旋转盘也可通过采用诸如步进电机加蜗轮蜗杆的驱动机构实现位置的精确定位,即限位结构并不是唯一解决方案。
23.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块中的一者设于所述旋转盘的置物杆上,另一者设于所述转动架上,且两者在上下方向对位配合。
24.上述方案中,所述置物杆上套设有一V形槽板,该V形槽板的上端开设有一V形所述限位槽,V形槽板的下端连设有一配重块;配重块的作用是保证V形槽板无论在所述旋转盘的旋转状态还是静止状态,均能保证V形限位槽朝上。
所述转动架的侧部设有一V形压板,该V形压板作为所述限位块,其下端呈锥形,且V形压板通过一气缸驱动在上下方向做朝向所述V形槽板的直线往复运动。当旋转盘静止时,V形压板向下运动,其锥形下端插入V形槽板的V形限位槽中,进而对旋转盘的位置状态进行保持。以便进行备料、推料、夹料等操作。
25.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固定架位于系统的上方,所述推料模块挂设于所述固定架下方,并经驱动在固定架上沿一直线轨迹做滑动位移,该直线轨迹对应所述置物杆的长度方向。
26.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推料模块还包括下压气缸,所述推料作用部连设于该下压气缸的下端,推料作用部经下压气缸驱动在上下方向对应所述置物杆做直线位移。
27.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料作用部为一对扣合件,该对扣合件经气缸驱动做打开、扣合的动作,且在扣合时,推料作用部的前侧面成为一推料作用面。
28.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压气缸中设有一传感器,当下压气缸下压至一预设位置时,传感器将信号至系统,系统控制扣合件进行扣合动作,将所述置物杆紧密包裹于两扣合件之间。
29.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所述固定架位于系统的上方,所述夹料模块固设于所述固定架下方,夹料模块还包括旋转气缸,该旋转气缸传动连接所述取料夹爪,驱动取料夹爪绕一水平轴线做上下方向的翻转;通过翻转,所述取料夹爪具有抬起和垂下两个状态。抬起时,取料夹爪正对置物杆的外端,可对产品实施抓取;当产品随取料夹爪移动至一放料位置时,取料夹爪垂下,对产品进行放置。
30.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还包括第三光电传感器,该第三光电传感器对应第三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用于检测产品是否到达该区域,从而触发一第二视觉检测装置进行拍照检测。
31.上述方案中,于第二上料单元中,还包括第二视觉检测装置,该第二视觉检测装置对应所述第三传送带出料位的上方设置。第二视觉检测装置通过摄像头拍摄第二接线盒产品的图片,并与系统数据库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进而判断该第二接线盒产品在第三传送带的位置及姿态(正面朝上、反面朝向、侧面朝上、与送料方向的倾斜角度等),以便取料装置的机械手调整抓取的角度对第二接线盒产品进行准确抓取。
当第二接线盒产品在第三传送带上的位置及姿态不满足取料装置的抓取条件时,第二接线盒产品将排出至线盒回收装置中。
32.上述方案中,所述取放料单元包括线盒回收装置,该线盒回收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四传送带,该第四传送带的取料端对应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第四传送带的出料端对应一回收盒设置。
3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四传送带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下方。
34.上述方案中,于所述取放料单元中,所述第一置物平台、所述第二置物平台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
35.上述方案中,于所述取放料单元中,所述第一治具、所述第二治具中均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放入。
36.上述方案中,于所述取放料单元中,所述第一治具设有两个,分列于所述第一置物平台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置物平台的下方还设有一旋转气缸。当其中一第一治具内放置产品后,旋转气缸驱动第一置物平台旋转180度,将产品旋转至平台的另一端,等待下一工序的作业。
37.上述方案中,于所述取放料单元中,所述第二治具设有两个,分列于所述第二置物平台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置物平台的下方还设有一旋转气缸。当其中一第二治具内放置产品后,旋转气缸驱动第二置物平台旋转180度,将产品旋转至平台的另一端,等待下一工序的作业。
3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上料单元设有两组(或更多组),对称设置于第一上料单元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传送带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的数量相同,一条第三传送带对应一组第二上料单元中的夹料模块设置。
这样有助于提升系统整体的加工速率,同时也能够使系统体积更为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另一方面也具备了同时加工不同种规格有线材接线盒的能力,即各不同组的第二上料单元可分别对不同规格的第二接线盒产品进行上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发明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单元、第二上料单元及取放料单元;第一上料单元包括提料装置、进料装置;提料装置包括储料盒及第一传送带,进料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上料单元包括机架模块、备料模块、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机架模块包括固定架及转动架;备料模块包括旋转盘,旋转盘上设有多根置物杆,推料模块包括推料作用部,夹料模块包括取料夹爪;还包括第三传送带;取放料单元包括取料装置及至少两置物平台,第一置物平台上设有第一治具,第二置物平台上设有第二治具;取料装置抓取第一接线盒产品放入第一治具中,抓取第二接线盒产品放入第二治具中。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第一上料单元的设计,可实现对第一接线盒产品(即无线材产品)的自动化上料,通过第二上料单元的设计,可实现对第二接线盒产品(即有线材产品)的自动化上料,通过取放料单元的设计,可实现对第一接线盒产品或/和第二接线盒产品的自动化取料、放料,与下一工序实现高效衔接;其中,通过第二上料单元中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的设计,可实现对第二接线盒产品(即有线材产品)的自动化取料。
综上,本发明可实现对多种接线盒产品的自动化上料,通过各机构单元之间的配合,按照工序的要求自动摆放至固定区域等待下一工序的作业。减少了出错率,并可保证长时间连续、高效、可靠的工作,不仅自动化程度高,且集成化程度高,具有降低用人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节约占地空间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前侧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侧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上料单元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上料单元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上料单元的立体图一;
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上料单元的立体图二;
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的立体图一;
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的立体图二;
附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中旋转盘与转动架结合时的示意图一;
附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中旋转盘与转动架结合时的示意图二;
附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中旋转盘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接线盒产品的示意图;
附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中夹料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中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附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中推料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上料单元中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附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取放料单元的立体图;
附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取放料单元中各置物平台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A.第一上料单元;B.第二上料单元;C.取放料单元;1.提料装置;2.进料装置;3.储料盒;4.第一传送带;5.第一电机;6.第一接线盒产品;7.第二传送带;8.提料支架;9.分料挡板;10.挂台;11.第二电机;12.第一光电传感器;13.第二光电传感器;14.第一视觉检测装置;15.排料滑台;21.固定架;22.转动架;23.支撑柱;24.旋转盘;25.备料区;26.出料区;27.置物杆;28.第二接线盒产品;29.限料杆;30.V形槽板;31.V形压板;32.配重块;33.气缸;34.第三传送带;35.第三电机;36.第三光电传感器;37.第二视觉检测装置;41.推料作用部;42.下压气缸;43.气缸;44.推料作用面;45.取料夹爪;46.气缸;47.旋转气缸;51.取料机械手;52.气动夹爪;53.线盒回收装置;54.第四传送带;55.回收盒;56.第四电机;57.第一置物平台;58.第一治具;59.第二置物平台;60.第二治具;61.第一旋转气缸;62.第二旋转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等,均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方案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向。
参见附图1~4所示,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单元A、第二上料单元B以及取放料单元C。
如图5~8所示,所述第一上料单元A包括提料装置1、进料装置2。
所述提料装置1包括储料盒3及第一传送带4,所述第一传送带4的一端作为取料端伸入所述储料盒3中,第一传送带4的另一端作为出料端对应所述进料装置2设置;第一传送带4经第一电机5驱动将储料盒3中的第一接线盒产品6逐个接取并送至所述进料装置2的一第二传送带7的取料端上;该第一接线盒产品6为无线材的产品。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4可设置于一提料支架8的斜面上,构成该第一传送带4倾斜设置,且第一传送带4的出料端高于取料端。
优选的,还可包括分料挡板9,该分料挡板9间隔设置于第一传送带4的上表面上方,且分料挡板9的设置高度对应第一传送带4上的第一接线盒产品6高度。具体的,分料挡板9的设置高度不得小于单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的高度,但须小于两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的叠加高度。通过分料挡板9的设置,可保证第一传送带4一次仅送出一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以满足后续对单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的出料需要。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4的上表面可设有数个挂台10,且各所述挂台10沿第一传送带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挂台10之间的间隔用于定位一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所述间隔的宽度大于单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的宽度,且小于单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的长度,以保证一次只带出一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
其中,所述第二传送带7水平设置,其出料端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C的取料装置设置;第二传送带7经第二电机11驱动将落入第二传送带7上的第一接线盒产品6送至一出料位,并通过所述取料装置进行取料。
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12,该第一光电传感器12对应第二传送带7的取料端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第一接线盒产品6落入第二传送带7上,有产品则通过第二电机11驱动第二传送带7继续向前送料,无产品时第二电机11停止运转,第二传送带7停止动作,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13,该第二光电传感器13对应第二传送带7的出料端设置;用于检测第一接线盒产品6是否到达该区域,从而触发一第一视觉检测装置14进行拍照检测。
所述第一视觉检测装置14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带6出料位的上方设置。第一视觉检测装置14通过摄像头拍摄第一接线盒产品6的图片,并与系统数据库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进而判断该第一接线盒产品6在第二传送带7的位置及姿态(正面朝上、反面朝向、侧面朝上、与送料方向的倾斜角度等),以便取料装置的机械手调整抓取的角度对第一接线盒产品6进行准确抓取。
优选的,还包括一排料滑台15,该排料滑台15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带7的出料端设置。当第一接线盒产品6在第二传送带7出料位上的位置及姿态不满足取料装置的抓取条件时,第一接线盒产品6将通过该排料滑台15排出,并落至一线盒回收装置53中。
如图9~18所示,所述第二上料单元B包括机架模块,还包括连设于该机架模块上的备料模块、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
所述机架模块包括固定架21及转动架22;所述固定架21相对地面固定,所述转动架22竖直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架21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位于一竖直轴线上。
还包括支撑柱23,该支撑柱23的上端与所述转动架22转动装配,支撑柱23的下端固设于地面。通过支撑柱23的设置,得以保证整个第二上料单元B的稳定性。
所述备料模块包括旋转盘24,该旋转盘24经电机和同步带驱动,转动装配于所述转动架22上;当所述转动架22的转动时,所述旋转盘24被带动,于一备料区25和一出料区26之间交替切换;所述备料区25和所述出料区26一前一后对称布置。
所述旋转盘24的自转中心位于一水平轴线上,旋转盘24上还设有至少两根水平设置的置物杆27,该置物杆27用于放置第二接线盒产品28,各所述置物杆27绕所述自转中心等角度、圆周阵列排布于旋转盘24的周部;该第二接线盒产品28为有线材的产品。
优选的,所述置物杆27的上方平行设置有一限料杆29,该限料杆29与置物杆27间隔设置,两者的间距与第二接线盒产品28上挂环的厚度对应。这样可保证每次只有一个第二接线盒产品28进入置物杆27和限料杆29之间的间隙中,防止第二接线盒产品28在置物杆27上出现叠料、堆料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旋转盘24设有一对,两旋转盘24同轴且一前一后背靠背设置;当所述转动架22静止时,两旋转盘24中的一者位于所述备料区25,另一者位于所述出料区26;所述转动架22经驱动做每次180度的转动。借此设计,当位于出料区26的旋转盘24在进行出料时,位于备料区25的旋转盘24可进行备料作业,通过对时间进行统筹,提高了第二上料单元B的整体工作效率。两旋转盘24可由同一电机驱动进行同步自转。
另外,所述旋转盘24的盘体也可由数根连杆连接组成(未附图示),各所述连杆的内端相连于旋转盘24的转动中心,构成所述盘体呈放射状;所述置物杆27与所述连杆一对一设置,置物杆连设于连杆的外端。
其中,还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对应所述旋转盘24及所述转动架22设置,用于定位旋转盘24的静止状态。通过限位结构的设计,可保证旋转盘24在每次旋转至预设角度位置后其位置得以稳定保持。除限位结构而外,旋转盘24也可通过采用诸如步进电机加蜗轮蜗杆的驱动机构实现位置的精确定位,即限位结构并不是唯一解决方案。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块中的一者设于所述旋转盘24的置物杆27上,另一者设于所述转动架22上,且两者在上下方向对位配合。优选的,所述置物杆27上套设有一V形槽板30,该V形槽板30的上端开设有一V形所述限位槽,V形槽板30的下端连设有一配重块32;配重块32的作用是保证V形槽板30无论在所述旋转盘24的旋转状态还是静止状态,均能保证V形限位槽朝上。
所述转动架22的侧部设有一V形压板31,该V形压板31作为所述限位块,其下端呈锥形,且V形压板31通过一气缸33驱动在上下方向做朝向所述V形槽板30的直线往复运动。当旋转盘24静止时,V形压板31向下运动,其锥形下端插入V形槽板30的V形限位槽中,进而对旋转盘24的位置状态进行保持。以便进行备料、推料、夹料等操作。
如图17、18所示,所述推料模块和所述夹料模块均位于所述出料区26。
其中,所述推料模块包括一推料作用部41,该推料作用部41经驱动沿所述置物杆27的长度方向做直线位移,进而将挂放在置物杆27上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向外推送。
所述固定架21位于本系统的上方,所述推料模块挂设于所述固定架21下方,并经驱动在固定架21上沿一直线轨迹做滑动位移,该直线轨迹对应所述置物杆27的长度方向。
其中,所述推料模块还包括下压气缸42,所述推料作用部41连设于该下压气缸42的下端,推料作用部41经下压气缸42驱动在上下方向对应所述置物杆27做直线位移。
其中,所述推料作用部41为一对扣合件,该对扣合件经气缸43驱动做打开、扣合的动作,且在扣合时,推料作用部41的前侧面成为一推料作用面44。
优选的,所述下压气缸42中设有一传感器(图中未绘出),当下压气缸42下压至一预设位置时,传感器将信号至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扣合件进行扣合动作,将所述置物杆27紧密包裹于两扣合件之间。
所述夹料模块包括取料夹爪45,该取料夹爪45对应所述置物杆27的外端设置,且取料夹爪45经驱动沿置物杆27的长度方向做直线位移,用于夹取挂放于置物杆27外端部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取料夹爪45通过气缸46驱动做打开、闭合动作,进而实现对第二接线盒产品28的抓取和放置。
所述夹料模块固设于所述固定架21下方,夹料模块还包括旋转气缸47,该旋转气缸47传动连接所述取料夹爪45,驱动取料夹爪45绕一水平轴线做上下方向的翻转;通过翻转,所述取料夹爪45具有抬起和垂下两个状态;抬起时,取料夹爪45正对置物杆27的外端,可对第二接线盒产品28实施抓取;当第二接线盒产品28随取料夹爪45移动至一放料位置时,取料夹爪45垂下,对第二接线盒产品28进行放置。
所述推料模块的推料和所述夹料模块的夹料是同时进行的,两者相互配合。
所述旋转盘24通过多次步进旋转,将各所述置物杆27逐个与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对位配合。当某个置物杆27上的全部第二接线盒产品28都通过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取下后,旋转盘24便进行旋转,将下一个挂满第二接线盒产品28的置物杆27转动至与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对位配合。
所述第二上料单元B还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传送带34,该第三传送带34的取料端对应所述夹料模块的取料夹爪45设置,第三传送带34的出料端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C的取料装置设置;第三传送带34经第三电机35驱动将落入第三传送带34上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送至一出料位,并通过所述取料装置进行取料。
还包括第三光电传感器36,该第三光电传感器36对应第三传送带34的出料端设置,用于检测第二接线盒产品28是否到达该区域,从而触发一第二视觉检测装置37进行拍照检测。
第二视觉检测装置37对应所述第三传送带34出料位的上方设置。第二视觉检测装置37通过摄像头拍摄第二接线盒产品28的图片,并与系统控制单元数据库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进而判断该第二接线盒产品28在第三传送带34的位置及姿态(正面朝上、反面朝向、侧面朝上、与送料方向的倾斜角度等),以便取料装置的机械手51调整抓取的角度对第二接线盒产品28进行准确抓取。
当第二接线盒产品28在第三传送带34上的位置及姿态不满足取料装置的抓取条件时,第二接线盒产品28将排出至线盒回收装置53中。
所述第二上料单元B可设有两组,对称设置于第一上料单元A的左右两侧;或者,第二上料单元B还可设置超过两组。所述第三传送带34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B的数量相同,一条第三传送带34对应一组第二上料单元B中的夹料模块设置。
借此设计,有助于提升系统整体的加工速率,同时也能够使系统体积更为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另一方面也具备了同时加工不同种规格有线材接线盒的能力。
如图19、20所示,所述取放料单元C的取料装置优选为取料机械手51。所述取料机械手51包括气动夹爪52,该气动夹爪52经驱动做三轴(X轴、Y轴、Z轴)的平移,并绕一水平轴线做上下方向的翻转;通过三轴平移,气动夹爪52可移动至第一接线盒产品6或第二接线盒产品28的放置处,以便对产品进行抓取,抓取后再带着产品平移至放料位置。通过翻转,所述气动夹爪52具有抬起和垂下两个状态,垂下时可对产品实施抓取或放料,抬起时可避免平移过程中与系统的其他机构发生干涉,同时可防止产品脱落。
所述取放料单元C还包括线盒回收装置53,该线盒回收装置53包括水平设置的第四传送带54,该第四传送带54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带34的下方。第四传送带54的取料端对应第二传送带7和第三传送带34的出料端设置,第四传送带54的出料端对应一回收盒55设置。第四传送带54经第四电机56驱动将落入第四传送带54上的第一接线盒产品6、第二接线盒产品28送至所述回收盒55中,实现对产品的回收。
所述取放料单元C还包括至少两置物平台,其中第一置物平台57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一接线盒产品6的第一治具58,第二置物平台59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二接线盒产品28的第二治具60;第一治具58、第二治具60均对应所述取料装置设置,通过取料装置抓取第一接线盒产品6放入第一治具58中,或抓取第二接线盒产品28放入第二治具60中。
其中,所述第一置物平台57、所述第二置物平台59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治具58、所述第二治具60中均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放入。
其中,所述第一治具58可设有两个,分列于所述第一置物平台57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置物平台57的下方还设有一第一旋转气缸61。当其中一第一治具58内放置产品后,第一旋转气缸61驱动第一置物平台57旋转180度,将产品旋转至平台的另一端,等待下一工序的作业。
所述第二治具60可设有两个,分列于所述第二置物平台59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置物平台59的下方还设有一第二旋转气缸62。当其中一第二治具60内放置产品后,第二旋转气缸62驱动第二置物平台59旋转180度,将产品旋转至平台的另一端,等待下一工序的作业。
现就本发明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
当第一上料单元A工作时,先将数个第一接线盒产品6放入储料盒3中,然后通过第一传送带4将第一接线盒产品6逐个从储料盒3中取出,并送至第二传送带7中;第二传动带7将第一接线盒产品6平移至一出料位,通过所述取放料单元C中取料装置的机械手51进行取料。
取料装置抓取第一接线盒产品6后,将其放置在第一置物平台57的第一治具58中,等待下一工序的作业。
当第二上料单元B工作时,先对位于备料区25的旋转盘24进行备料,即,将数个第二接线盒产品28逐个挂放在每根置物杆27上,直至各置物杆27上均挂满第二接线盒产品28;当完成旋转盘24的备料后,转动架22进行旋转,进而将备料完成的旋转盘24旋转至出料区26;然后,推料模块经驱动使推料作用部41平移至置物杆27内端的正上方,接着下压气缸42驱动推料作用部41下降,使后者在扣合件打开时抵近置物杆27内端;当推料作用部41下降到位后,扣合件进行扣合,抱紧置物杆27的内端,扣合后的推料作用部41前端面成为一推料作用面44;此时通过驱动推料模块沿置物杆27的长度方向向外位移,即可通过推料作用部41的推料作用面44将置物杆27上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向外朝向夹料模块推送;整个推送过程中扣合件始终保持扣合状态,直至该置物杆27上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全部被夹料模块夹走。
夹料模块的取料夹爪45接触到置物杆27上推送来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后,传感器触发信号使取料夹爪45闭合并夹住第二接线盒产品28,取料夹爪45取下第二接线盒产品28,并平移至第三传送带34的取料端上方,随即松开取料夹爪45,将第二接线盒产品28放置于第三传送带34中,第三传送带34将产品平移至一出料位,通过所述取放料单元C中取料装置的机械手51进行取料;取料装置抓取第二接线盒产品28后,将其放置在第二置物平台59的第二治具60中,等待下一工序的作业。
当置物杆27已无第二接线盒产品28时,推料模块的扣合件打开,下压气缸42上升回位,传感器触发信号使推料模块回位至初始位置,同时旋转盘24转动,旋转盘24的限位结构等待并重复下一系列的动作。
其中,第一上料单元A和第二上料单元B可同时工作,取放料单元C的取料装置交替地将第一接线盒产品6、第二接线盒产品28分别放置与产品对应的两置物平台的治具中。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第一上料单元的设计,可实现对第一接线盒产品(即无线材产品)的自动化上料,通过第二上料单元的设计,可实现对第二接线盒产品(即有线材产品)的自动化上料,通过取放料单元的设计,可实现对第一接线盒产品或/和第二接线盒产品的自动化取料、放料,与下一工序实现高效衔接;其中,通过第二上料单元中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的设计,可实现对第二接线盒产品(即有线材产品)的自动化取料。
综上,本发明可实现对多种接线盒产品的自动化上料,通过各机构单元之间的配合,按照工序的要求自动摆放至固定区域等待下一工序的作业。减少了出错率,并可保证长时间连续、高效、可靠的工作,不仅自动化程度高,且集成化程度高,具有降低用人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节约占地空间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上料单元(A)、第二上料单元(B)以及取放料单元(C);
所述第一上料单元(A)包括提料装置(1)、进料装置(2);所述提料装置(1)用于将第一接线盒产品(6)接取并送至所述进料装置(2)中;所述进料装置(2)的一出料位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C)的取料装置设置,通过所述取料装置对第一接线盒产品(6)进行取料;
所述第二上料单元(B)包括机架模块,还包括连设于该机架模块上的备料模块、推料模块和夹料模块;所述备料模块中备放有第二接线盒产品(28),备料模块经驱动于一备料区(25)和一出料区(26)之间交替切换;所述推料模块和所述夹料模块均位于所述出料区(26);所述推料模块用于将备放在所述备料模块中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向外推送;所述夹料模块用于夹取经推料模块推送后的位于所述备料模块外端部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
所述夹料模块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C)的取料装置设置,通过所述取料装置对第二接线盒产品(28)进行取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料单元(C)还包括至少两置物平台,其中第一置物平台(57)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一接线盒产品(6)的第一治具(58),第二置物平台(59)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二接线盒产品(28)的第二治具(60);第一治具(58)、第二治具(60)均对应所述取料装置设置,通过取料装置抓取第一接线盒产品(6)放入第一治具(58)中,或抓取第二接线盒产品(28)放入第二治具(6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一上料单元(A)中,所述提料装置(1)包括储料盒(3)及第一传送带(4),所述第一传送带(4)的一端作为取料端对应所述储料盒(3)设置,第一传送带(4)的另一端作为出料端对应所述进料装置(2)设置;第一传送带(4)经驱动将储料盒(3)中的第一接线盒产品(6)逐个接取并送至所述进料装置(2)的一第二传送带(7)的取料端上;
所述第二传送带(7)的出料端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C)的取料装置设置;第二传送带(7)经驱动将落入第二传送带(7)上的第一接线盒产品(6)送至一出料位,并通过所述取料装置进行取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一上料单元(A)中,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12),该第一光电传感器(12)对应第二传送带(7)的取料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二上料单元(B)中,所述机架模块包括固定架(21)及转动架(22);所述转动架(22)竖直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架(21)转动连接,其转动中心位于一竖直轴线上;
所述备料模块包括旋转盘(24),该旋转盘(24)转动装配于所述转动架(22)上;当所述转动架(22)的转动时,所述旋转盘(24)被带动,于一备料区(25)和一出料区(26)之间交替切换;
所述旋转盘(24)的自转中心位于一水平轴线上,旋转盘(24)上还设有多根水平设置的置物杆(27),该置物杆(27)用于放置第二接线盒产品(28),各所述置物杆(27)绕所述自转中心等角度、圆周阵列排布于旋转盘(24)的周部;
所述推料模块和所述夹料模块均位于所述出料区(26);
其中,所述推料模块包括一推料作用部(41),该推料作用部(41)经驱动沿所述置物杆(27)的长度方向做直线位移,进而将挂放在置物杆(27)上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向外推送;
所述夹料模块包括取料夹爪(45),该取料夹爪(45)对应所述置物杆(27)的外端设置,且取料夹爪(45)经驱动沿置物杆(27)的长度方向做直线位移,用于夹取挂放于置物杆(27)外端部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B)还包括第三传送带(34),该第三传送带(34)的取料端对应所述夹料模块的取料夹爪(45)设置,第三传送带(34)的出料端对应所述取放料单元(C)的取料装置设置;第三传送带(34)经驱动将落入第三传送带(34)上的第二接线盒产品(28)送至一出料位,并通过所述取料装置进行取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一上料单元中(A),还包括第一视觉检测装置(14),该第一视觉检测装置(14)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带(7)出料位的上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二上料单元(B)中,还包括支撑柱(23),该支撑柱(23)的上端与所述转动架(22)转动装配,支撑柱(23)的下端固设于地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二上料单元(B)中,所述旋转盘(24)设有一对,两旋转盘(24)同轴且一前一后背靠背设置;当所述转动架(22)静止时,两旋转盘(24)中的一者位于所述备料区(25),另一者位于所述出料区(26);所述转动架(22)经驱动做每次180度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二上料单元(B)中,所述固定架(21)位于系统的上方,所述推料模块挂设于所述固定架(21)下方,并经驱动在固定架(21)上沿一直线轨迹做滑动位移,该直线轨迹对应所述置物杆(27)的长度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二上料单元(B)中,所述推料模块还包括下压气缸(42),所述推料作用部(41)连设于该下压气缸(42)的下端,推料作用部(41)经下压气缸(42)驱动在上下方向对应所述置物杆(27)做直线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二上料单元(B)中,所述固定架(21)位于系统的上方,所述夹料模块固设于所述固定架(21)下方,夹料模块还包括旋转气缸(47),该旋转气缸(47)传动连接所述取料夹爪(45),驱动取料夹爪(45)绕一水平轴线做上下方向的翻转;通过翻转,所述取料夹爪(45)具有抬起和垂下两个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二上料单元(B)中,还包括第二视觉检测装置(37),该第二视觉检测装置(37)对应所述第三传送带(34)出料位的上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料单元(C)包括线盒回收装置(53),该线盒回收装置(53)包括第四传送带(54),该第四传送带(54)的取料端对应第一上料单元(A)中第二传送带(7)的出料端和第二上料单元(B)中第三传送带(34)的出料端设置,第四传送带(54)的出料端对应一回收盒(55)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B)设有两组,对称设置于第一上料单元(A)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三传送带(34)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B)的数量相同,一条第三传送带(34)对应一组第二上料单元(B)中的夹料模块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一上料单元(A)中,还包括分料挡板(9),该分料挡板(9)间隔设置于第一传送带(4)的上表面上方,且分料挡板(9)的设置高度对应第一传送带(4)上的第一接线盒产品(6)高度。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取放料单元(C)中,所述第一治具(58)、所述第二治具(60)中均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产品放入。
CN202210778033.3A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Pending CN1148526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8033.3A CN114852619A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8033.3A CN114852619A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2619A true CN114852619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2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8033.3A Pending CN114852619A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261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7880A (zh) * 2019-01-25 2019-04-26 林张瑜 一种usb接线头出料装置
CN111299075A (zh) * 2020-02-29 2020-06-19 苏州宏瑞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盒整形组装设备
CN111702437A (zh) * 2020-06-01 2020-09-25 宁波禹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分体式接线盒组装装置
CN113562460A (zh) * 2021-08-12 2021-10-29 苏州泰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排连接片设备
CN215390864U (zh) * 2021-04-15 2022-01-04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高精度手机分拣组装装置
CN215934044U (zh) * 2021-09-24 2022-03-01 苏州章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组装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7880A (zh) * 2019-01-25 2019-04-26 林张瑜 一种usb接线头出料装置
CN111299075A (zh) * 2020-02-29 2020-06-19 苏州宏瑞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盒整形组装设备
CN111702437A (zh) * 2020-06-01 2020-09-25 宁波禹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分体式接线盒组装装置
CN215390864U (zh) * 2021-04-15 2022-01-04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高精度手机分拣组装装置
CN113562460A (zh) * 2021-08-12 2021-10-29 苏州泰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排连接片设备
CN215934044U (zh) * 2021-09-24 2022-03-01 苏州章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组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49674B (zh) 一种工件移载装置
CN107142536A (zh) 丝饼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10841932A (zh) 一种纸盒检测分拣装置
CN213678805U (zh) 一种工件移载装置
CN217731864U (zh) 一种三工位供料机及加工线
CN114476698A (zh) 自动装盘装置
CN215390864U (zh) 一种高精度手机分拣组装装置
CN207998305U (zh) 一种产品漆面检测堆放装置
CN217555146U (zh) 一种接线盒的自动取放料单元
CN116853779B (zh) 一种接线盒供料系统及供料方法
CN210884402U (zh) 一种高速自动分料装置
CN114852619A (zh) 一种接线盒自动上料系统
CN217830818U (zh) 检测装置
CN217229293U (zh) 水平式六轴夹纸收放板机
CN214893622U (zh) Fpc上料检测装置及fpc自动检测线
CN215323725U (zh) 一次性手套包装机及其供料装置
CN114388994A (zh) 一种便于清洁维护的软包注液机
CN210972956U (zh) 输送装置及玻璃瓶护套卸载机
CN218319398U (zh) 一种木板出料抓取装置
CN114346646B (zh) 一种民爆品药柱的药筒与药芯自动化装配装置及方法
CN216945289U (zh) 自动装盘装置
CN220683908U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跟随悬挂链上下料设备
CN219687728U (zh) 一种包装袋输送机
CN216912559U (zh) 送管机单根管材抓取装置
CN211685828U (zh) 一种应用于食品包装流水线的自动抓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