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1994A -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1994A
CN114851994A CN202210556829.4A CN202210556829A CN114851994A CN 114851994 A CN114851994 A CN 114851994A CN 202210556829 A CN202210556829 A CN 202210556829A CN 114851994 A CN114851994 A CN 114851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user
cabin
mattress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68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梁怡
饶恒
王舒烨
江嘉良
孙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568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1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1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1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occupant comfort, e.g. for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appliances according to personal settings, e.g. seats, mirrors, steering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交互方法,包括:在开启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的情况下,设置与座舱睡眠功能相关联的车载系统功能,控制车辆座椅调整至预设状态以及对车辆床垫进行充气并铺设在车辆座舱内;响应于用户退出座舱睡眠功能的操作,提供退出座舱睡眠功能的退出方式;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本申请中,当用户需要退出座舱睡眠功能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需的退出方式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将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恢复过程由车载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用户操作门槛。

Description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互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座舱智能化的发展,为用户驾驶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车辆座舱所具有的私密性智能空间,其也可用于休息、娱乐等方面。其中,在使用车辆座舱休息功能的过程中会涉及某些车辆零部件的位置及形态的变化。然而,在结束休息后,车辆座舱状态的恢复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往往需要用户记忆操作对象和操作方式,对于用户的使用门槛较高,甚至可能导致用户降低使用车辆座舱休息功能的意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包括:
在开启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的情况下,设置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相关联的车载系统功能,控制车辆座椅调整至预设状态以及对车辆床垫进行充气并铺设在车辆座舱内,以将所述车辆座舱配置为适于用户进行睡眠的状态;
响应于用户退出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操作,提供退出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退出方式;
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
如此,当用户需要退出座舱睡眠功能时,车载系统向用户提供退出方式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需的退出方式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将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恢复过程由车载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用户操作门槛。
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用户选择的第一退出方式,暂停播放适于睡眠的音乐、恢复屏幕亮度、恢复车辆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辆大灯设置和/或恢复车辆显示系装置的昼夜模式;
保持床垫的充气状态及座椅的预设状态;
提示用户禁止在行车过程中使用处于充气状态的床垫。
如此,针对用户所选择的第一退出方式,不进行座椅及床垫的恢复,仅将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后设置发生改变的车载系统功能恢复。
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用户选择的第二退出方式,暂停播放适于睡眠的音乐、恢复屏幕亮度、恢复车辆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辆大灯设置和/或恢复车辆显示系装置的昼夜模式;
在所述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连接成功的状态下,控制床垫进行放气操作。
如此,针对用户所选择的第二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设置,并在床垫连接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放气流程,将床垫恢复,使得恢复后的车辆座舱适于用户驾驶车辆。
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在所述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未连接的状态下,提供蓝牙连接指引,引导用户建立所述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如此,在床垫连接异常的情况下,提供用户连接相关的流程,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流程完成床垫的连接进而进行后续流程。
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根据所述蓝牙连接完成所述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控制床垫进行放气操作。
如此,在用户根据连接相关的流程指引完成床垫的连接后,可控制床垫进行放气。
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放气过程中,若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如此,当床垫在放气过程中,发生连接异常的情况,向用户进行反馈,用户可及时获取异常信息,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从而完成后续座舱恢复的流程。
所述在所述放气过程中,若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包括:
若车辆蓝牙断开或所述床垫电源断开导致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响应于用户重新进行蓝牙连接的操作,进行所述床垫与所述车辆的蓝牙连接。
如此,根据导致连接异常的不同原因,向用户进行相应的提示,方便用户根据提示信息进行及时的重连操作,以便进行后续流程。
所述在所述放气过程中,若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包括:
若车辆蓝牙开启且所述床垫电源正常连接,自动进行所述床垫与车辆的蓝牙重新连接。
如此,在非硬件原因导致连接异常的情况下,自动进行重连操作,减少用户的操作焦虑。
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床垫放气操作的完成,引导用户对完成放气的床垫进行收纳操作。
如此,在完成放气流程后,提供用户床垫收纳指引,方便用户进行床垫收纳的相关操作。
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所述床垫收纳操作的完成,控制座椅进行恢复。
如此,在完成收纳流程后,进行座椅恢复,从而将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驾驶的状态。
所述响应于所述床垫收纳操作的完成,控制座椅进行恢复,包括:
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一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恢复进行恢复;
响应于所述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其中,所述第一睡眠空间模式为所述车辆座舱仅后排座椅折叠的睡眠空间模式。
如此,对于不同睡眠空间模式而言,座椅恢复流程不同,其中,对于第一睡眠空间模式,前排座椅并未放倒,因此,仅将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即可完成座舱睡眠功能的退出,完成退出后及时向用户反馈,用户可进入后续驾车操作。
所述响应于所述床垫收纳操作的完成,控制座椅进行恢复,包括:
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二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进行恢复;
响应于所述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
响应于前排座椅恢复的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其中,所述第二睡眠空间模式为所述车辆座舱的前排座椅放平且后排座椅折叠的睡眠空间模式。
如此,对于第二睡眠空间模式,前后排座椅均发生状态变化。首先进行后排座椅恢复,在完成后排座椅恢复后,提供前排座椅恢复的流程指引,方便用户进行相关操作。在前排座椅完成恢复后,完成整个退出流程。
所述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二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包括:
在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前,若检测到所述后排座椅有人,提示后排乘客离开;
在检测到所述后排座椅无人或恢复至无人状态后,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进行恢复。
如此,在后排座椅恢复前,对于不满足恢复条件的情况,及时提醒用户,以保证后排座椅的顺利恢复。
所述响应于所述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包括:
在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前,提示用户前排座椅的恢复注意事项;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恢复注意事项的确认,控制所述前排座椅进行恢复;
在所述前排座椅恢复至预定位置且所述前排座椅的座椅靠背恢复至角度的情况下,若检测到所述前排座椅的头枕未装回,提示将前排座椅的头枕装回;
在检测到所述前排头枕已装回的情况下,所述前排座椅恢复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
如此,在前排座椅恢复前,提示用户前排座椅恢复需满足的条件,在用户确认后,进行前排座椅恢复,在前排座椅的形态和位置恢复后,提醒用户完成头枕的安装,完成前排座椅的恢复,从而完成整个退出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车辆及存储介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当用户需要退出座舱睡眠功能时,车载系统向用户提供退出方式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需的退出方式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将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恢复过程由车载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用户操作门槛。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在开启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的情况下,设置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相关联的车载系统功能,控制车辆座椅调整至预设状态以及对车辆床垫进行充气并铺设在车辆座舱内,以将所述车辆座舱配置为适于用户进行睡眠的状态;
02:响应于用户退出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操作,提供退出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退出方式;
03: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在开启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的情况下,设置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相关联的车载系统功能,控制车辆座椅调整至预设状态以及对车辆床垫进行充气并铺设在车辆座舱内,以将车辆座舱配置为适于用户进行睡眠的状态,及用于响应用户退出座舱睡眠功能的操作,提供退出座舱睡眠功能的退出方式,以及用于响应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
车辆座舱是一个具有私密性的室内空间,可用于休息、社交、储物。当用户计划在车内有较长时间的休息时,会基于自身的需求进行车内空间的调整。当用户需要在车内睡眠时,有把座舱环境布置成适合睡眠的空间的需求,包括座椅、空调温度、车内光线调暗等。而不同睡眠场景,用户对座舱环境也有不用的需求。
睡眠场景依据睡眠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时睡眠场景和长时睡眠场景。对于短时睡眠场景而言,如工作日午休,用户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完成座舱睡眠环境的准备。对于长时睡眠场景而言,如户外野营时,用户希望座舱环境能更加舒适宽敞。
用户可根据不同睡眠需求,选择开启适用于不同睡眠场景的睡眠空间模式,开启睡眠空间模式后,车辆座舱内的某些零部件会发生状态变化,包括将车辆座椅调整至预设状态,其中,对于长时间睡眠场景的睡眠空间模式,将前排座椅放平、后排座椅折叠。对于短时间睡眠的睡眠空间模式,仅将后排座椅折叠。此外,对车辆座舱内附带的充气床垫进行充气并铺设在形态变化后的座椅的上,同时对车载系统的某些功能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音乐、香氛等功能,从而使得车辆座舱适于用户进行睡眠。当用户的睡眠过程结束后需要驾驶车辆时,则需要将车辆座舱恢复至适合驾驶和乘坐的状态。
请参阅图2,本申请中,针对用户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将座舱进行恢复的需求,车载系统控制发生设置变化的功能以及车辆零部件恢复至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前的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在座舱睡眠模式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退出车辆座舱睡眠功能的入口,用户通过该入口可以进行退出座舱睡眠功能的触发。其中,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入口的触发方式,可以是通过点击等触控操作与图形用户界面内的关闭控件进行交互,也可以是语音指令操作来触发退出流程,例如用户可以发出“退出睡眠空间”等语音指令。
在触发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后,系统可通过弹窗的形式向用户反馈退出睡眠功能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包括用户确认退出座舱睡眠功能的提示信息,并提供不同退出方式的入口,以及取消退出的操作入口。在用户误操作或误触发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可通过与取消操作的控件进行交互,关闭弹窗,车辆座舱继续保持在当前的睡眠空间模式。在用户确认需要退出的情况下,可选择所需的退出方式,退出方式可包括,完全退出方式,即既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又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及相对于完全退出方式的部分退出方式,即仅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的退出方式,而不进行床垫、座椅的恢复。
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中一种退出方式,车载系统将根据用户所选择的退出方式进行相应退出方式的操作控制。
为了使用户能更加直观的对应座舱状态与当前的座舱恢复流程的关系,建立对座舱恢复流程更清晰的预期,在睡眠空间退出座舱恢复的全流程中,用户界面中同时提供包括文字说明和图示说明在内的指引。文字说明用来通过文字解释当前的操作步骤的操作要点、提示信息等,图示说明则根据当前座舱的实际状态进行配图。例如,当前排座椅为放平状态,则需要配置前排座椅放平的座舱环境配图;当前排座椅为直立状态,则配置前排座椅直立的座舱环境配图。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交互方法和车辆中,当用户需要退出座舱睡眠功能时,车载系统向用户提供退出方式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需的退出方式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将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恢复过程由车载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用户操作门槛。
请参阅图3,步骤03包括:
030:响应于用户选择的第一退出方式,暂停播放适于睡眠的音乐、恢复屏幕亮度、恢复车辆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辆大灯设置和/或恢复车辆显示系装置的昼夜模式;
031:保持床垫的充气状态及座椅的预设状态;
032:提示用户禁止在行车过程中使用处于充气状态的床垫。
处理器用于响应用户选择的第一退出方式,暂停播放适于睡眠的音乐、恢复屏幕亮度、恢复车辆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辆大灯设置和/或恢复车辆显示系装置的昼夜模式,及保持床垫的充气状态及座椅的预设状态,以及提示用户禁止在行车过程中使用处于充气状态的床垫。
第一退出方式也即是前述的部分退出方式,在用户选择第一退出方式后,可通过语音和弹窗反馈安全提示,提醒用户为了安全,请勿在驾驶过程中使用充气床垫。同时将睡眠空间模式下所进行的相关设置进行自动复原,包括暂停睡眠音乐播放、恢复声场设置、恢复显示系统的显示亮度、恢复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大灯设置、恢复显示系统的昼夜模式设置、恢复香氛设置等。由于该退出方式不涉及床垫、座椅等零部件的复原,当相关设置完成复原后,第一退出方式结束,座舱的睡眠功能完成退出流程。
如此,针对用户所选择的第一退出方式,不进行座椅及床垫的恢复,仅将开启座舱睡眠功能后设置发生改变的车载系统功能恢复。
请参阅图4,步骤03包括:
033:响应于用户选择的第二退出方式,暂停播放适于睡眠的音乐、恢复屏幕亮度、恢复车辆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辆大灯设置和/或恢复车辆显示系装置的昼夜模式;
034:在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连接成功的状态下,控制床垫进行放气操作。
处理器用于响应用户选择的第二退出方式,暂停播放适于睡眠的音乐、恢复屏幕亮度、恢复车辆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辆大灯设置和/或恢复车辆显示系装置的昼夜模式;及用于在所述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连接成功的状态下,控制床垫进行放气操作。
第二退出方式也即是前述的完全退出方式,在用户选择第二退出方式后,将睡眠空间模式下所进行的相关设置进行自动复原,包括暂停睡眠音乐播放、恢复声场设置、恢复显示系统的显示亮度、恢复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大灯设置、恢复显示系统的昼夜模式设置、恢复香氛设置等。并在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正常的情况下,控制床垫进行放气,从而开始逐步进行座舱的恢复。
睡眠空间模式中的床垫在与车辆蓝牙绑定连接后,利用车辆后备箱内的直流电源完成充气。在座舱恢复时,则控制床垫进行放气。开始进行放气流程前,检测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状态,若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连接成功的状态,也即是连接正常状态,则车载系统控制床垫放气。同时,界面上展示床垫放气过程的动效图示,降低用户在等待床垫放气过程中的焦虑感。并通过TTS向用户播报“床垫开始放气”的提示信息,使得用户可获知当前状态。
如此,针对用户所选择的第二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设置,并在床垫连接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放气流程,将床垫恢复,使得恢复后的车辆座舱适于用户驾驶车辆。
需要说明地,当车辆处于睡眠空间模式中,如果用户发出的语音请求是需要退出睡眠空间模式后才能够执行的,或者说,当前的语音请求所触发的用户界面与睡眠空间模式互斥时,车载系统可通过TTS播报提示,例如“退出当前模式可执行”等。
当车辆处于睡眠空间模式中,如果检测到车辆的档位由P档挂出,则会触发退出座舱睡眠功能的提示信息。
当车辆处于睡眠空间模式中,车辆变为下电状态,则会触发退出流程,也即是,当车辆再次上电后,将会执行退出流程,进行车辆座舱的零部件及相关设置的复原,而不会保持在睡眠空间模式中。
请参阅图5,步骤03包括:
035:在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未连接的状态下,提供蓝牙连接指引,引导用户建立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服务器用于在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未连接的状态下,提供蓝牙连接指引,引导用户建立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开始进行放气流程前,若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未连接的状态,也即是连接异常状态,则反馈蓝牙连接流程指引,床垫设置界面将跳转至床垫蓝牙连接界面。
请参阅图6,在床垫蓝牙连接界面中,显示床垫蓝牙连接的相关文字说明,并提供确认进行蓝牙连接的按钮,用户可点按按钮,开始进行床垫与车载系统的蓝牙连接流程,车载系统可通过TTS语音播报“床垫蓝牙连接中”向用户进行反馈。当车载系统蓝牙处于开启状态时,开始搜索床垫蓝牙,若处于关闭状态,则需要先开启车载系统的蓝牙开关,再进行连接。
蓝牙连接过程中,可通过文字说明提示用户蓝牙搜索中的状态,若在预定时间内,例如1分钟内,未能完成连接,则提示蓝牙连接失败,并通过TTS语音播报提示内容“搜索蓝牙失败,请检查床垫是否已通电”向用户进行反馈,界面中显示床垫安装配图,示出床垫电源插头与车辆座舱电源的位置关系。在用户确认电源连接状态后,可通过界面中的进行蓝牙连接的按钮,再次尝试进行蓝牙连接。
在完成蓝牙连接后,界面中可进行连接成功的文字提示,同时,车载系统通过TTS语音播报“已成功连接床垫蓝牙”的反馈信息。
如此,在床垫连接异常的情况下,提供用户连接相关的流程,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流程完成床垫的连接进而进行后续流程。
请参阅图7,步骤03包括:
036:响应于根据蓝牙连接完成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控制床垫进行放气操作。
处理器用于响应根据蓝牙连接完成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控制床垫进行放气操作。
请参阅图8,当用户根据蓝牙连接流程指引,完成床垫蓝牙连接后,床垫开始放气,与前述蓝牙连接成功状态下,床垫放气流程相同。车载系统控制床垫放气。同时,界面上展示床垫放气过程的动效图示。并通过TTS向用户播报“床垫开始放气”的提示信息。
当前用户界面中还提供暂停放气的按钮,用户可通过该按钮暂停放气状态。
如此,在用户根据连接相关的流程指引完成床垫的连接后,可控制床垫进行放气。
请参阅图9,步骤03还包括:
037:在放气过程中,若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处理器用于在放气过程中,若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请参阅图10,若床垫放气过程中床垫蓝牙连接异常断开,通过TTS播报和弹窗告知用户当前的异常状态。同时,可通过文字和配图引导用户排查床垫蓝牙断开连接的异常情况,如床垫电源松落导致的异常。用户根据反馈,及时修复异常状态,从而完成床垫放气的流程。
如此,当床垫在放气过程中,发生连接异常的情况,向用户进行反馈,用户可及时获取异常信息,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从而完成后续座舱恢复的流程。
请参阅图11,步骤037包括:
0370:若车辆蓝牙断开或床垫电源断开导致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0371:响应于用户重新进行蓝牙连接的操作,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处理器用于在车辆蓝牙断开或床垫电源断开导致所述蓝牙连接断开的情况下,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及用于用户重新进行蓝牙连接的操作,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请参阅图12,蓝牙连接异常断开包括多种可能的原因,例如环境中的信号干扰等非硬件原因以及车载系统蓝牙的异常、床垫电源的异常松脱等硬件原因。对于由车载系统蓝牙异常或者床垫电源异常导致的蓝牙连接异常断开,通过弹窗文字提示,例如,通过弹窗提示用户“床垫蓝牙断开,是否需要重新连接床垫蓝牙?连接将开启蓝牙和电源”。同时可通过TTS语音播报相类似的内容,对用户进行提示。弹窗中可提供用户用以进行确认或取消操作的按钮。
用户选择确认后,则进行床垫蓝牙的重新连接。
如此,根据导致连接异常的不同原因,向用户进行相应的提示,方便用户根据提示信息进行及时的重连操作,以便进行后续流程。
请参阅图13,步骤037包括:
0372:若车辆蓝牙开启且床垫电源正常连接,自动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重新连接。
处理器用于在车辆蓝牙开启且床垫电源正常连接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重新连接。
请参阅图14,如果车载系统蓝牙正常开启并且床垫电源也处于正常连接状态,则自动重试床垫的蓝牙连接。并通过TTS播报“床垫蓝牙断开,正在尝试重新连接”等内容告知用户当前状态,用户界面显示重新连接的相关文字和图示内容。
如果在重新连接过程中,仍然出现连接失败的异常状况,则进行界面跳转,提示用户再次进行蓝牙重连。在床垫蓝牙重连成功后,将继续进行床垫放气的流程。
如此,在非硬件原因导致连接异常的情况下,自动进行重连操作,减少用户的操作焦虑。
请参阅图15,步骤03包括:
038:响应于床垫放气操作的完成,引导用户对完成放气的床垫进行收纳操作。
处理器用于响应于床垫放气操作的完成,引导用户对完成放气的床垫进行收纳操作。
请参阅图16,在床垫放气完成后,通过TTS播报“床垫放气完成”的信息告知用户,用户界面跳转至床垫放气完成的界面,告知用户床垫放气完成。随后,进入床垫收纳流程,车载系统向用户反馈床垫收纳流程指引,引导用户进行床垫收纳。
如此,在完成放气流程后,提供用户床垫收纳指引,方便用户进行床垫收纳的相关操作。
请参阅图17,步骤03包括:
039:响应于床垫收纳操作的完成,控制座椅进行恢复。
处理器用于响应床垫收纳操作的完成,控制座椅进行恢复。
请参阅图18,完成床垫收纳后,用户可与用户界面中确认完成收纳的按钮进行交互,确认床垫收纳流程完成,进入座椅恢复的流程,车载系统控制座椅进行恢复。用户界面跳转至座椅恢复指引的界面,并结合TTS播报、图示、文字等信息告知用户如何恢复座椅。
如此,在完成收纳流程后,进行座椅恢复,从而将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驾驶的状态。
请参阅图19,步骤039包括:
0390:在车辆处于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一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恢复进行恢复;
0391:响应于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其中,第一睡眠空间模式为车辆座舱仅后排座椅折叠的睡眠空间模式。
处理器用于在车辆处于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一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恢复进行恢复,以及用于响应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
请参阅图20,第一睡眠空间模式,满足用户短时睡眠需求,在进行第一睡眠空间模式的设置时,仅对后排座椅进行了折叠,而前排座椅未进行放平。也即是说,对于第一睡眠空间模式下的座椅恢复而言,只需要将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当座椅恢复后,用户界面显示座椅恢复完成的确认按键,用户确认完成,第一睡眠空间模式的整个退出流程完成,用户界面关闭,并可通过TTS播报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完成退出流程。
需要说明地,后排座椅恢复过程中,需要保证座椅无人。在恢复前可通过TTS语音播报提醒用户,在恢复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后座有人,则可通过文字提示,结合TTS语音播报提示后排座位的用户离开。在后排重新处于无人状态预定时长,例如3s后,将自动恢复后排座椅的恢复。
如此,对于不同睡眠空间模式而言,座椅恢复流程不同,其中,对于第一睡眠空间模式,前排座椅并未放倒,因此,仅将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即可完成座舱睡眠功能的退出,完成退出后及时向用户反馈,用户可进入后续驾车操作。
请参阅图21,步骤039包括:
0392:在车辆处于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二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进行恢复;
0393:响应于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
0394:响应于前排座椅恢复的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其中第二睡眠空间模式为车辆座舱的前排座椅放平且后排座椅折叠的睡眠空间模式。
处理器用于在车辆处于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二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及用于响应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以及用于响应于前排座椅恢复的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
请参阅图22,第二睡眠空间模式,满足用户长时睡眠需求,在进行第二睡眠空间模式的设置时,前后排座椅同时发生形态改变,具体而言,前排座椅放平、后排座椅折叠。也即是说,对于第二睡眠空间模式下的座椅恢复而言,需要对前、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后排座椅的恢复流程与第一睡眠空间模式下的后排座椅恢复流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在后排座椅恢复完成后,进行前排座椅的恢复流程,从而完成整个座舱的恢复流程。
如此,对于第二睡眠空间模式,前后排座椅均发生状态变化。首先进行后排座椅恢复,在完成后排座椅恢复后,提供前排座椅恢复的流程指引,方便用户进行相关操作。在前排座椅完成恢复后,完成整个退出流程。
请参阅图23,步骤0392包括:
03920:在控制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前,若检测到后排座椅有人,提示后排乘客离开;
03921:在检测到后排座椅无人或恢复至无人状态后,控制后排座椅进行恢复。
处理器用于在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前,若检测到后排座椅有人,提示后排乘客离开,及用于在检测到后排座椅无人或恢复至无人状态后,提示用户前排座椅的恢复注意事项,以及用于响应用户对恢复注意事项的确认,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
开始后排座椅恢复前,需要确保后排座椅无人。在恢复前可通过TTS语音播报提醒用户,在恢复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后座有人,则可通过文字提示,结合TTS语音播报提示后排座位的用户离开。在后排重新处于无人状态预定时长,例如3s后,将自动恢复后排座椅的恢复。
如此,在后排座椅恢复前,对于不满足恢复条件的情况,及时提醒用户,以保证后排座椅的顺利恢复。
请参阅图24,步骤0393包括:
03930:在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前,提示用户前排座椅的恢复注意事项;
03931:响应于用户对恢复注意事项的确认,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
03932:在前排座椅恢复至预定位置且前排座椅的座椅靠背恢复至角度的情况下,若检测到前排座椅的头枕未装回,提示将前排座椅的头枕装回;
03933:在检测到前排头枕已装回的情况下,前排座椅恢复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
处理器用于在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前,提示用户前排座椅的恢复注意事项,及用于响应用户对恢复注意事项的确认,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及用于在前排座椅恢复至预定位置且前排座椅的座椅靠背恢复至角度的情况下,若检测到前排座椅的头枕未装回,提示将前排座椅的头枕装回,以及用于在检测到前排头枕已装回的情况下,前排座椅恢复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
在前排座椅恢复前,通过文字和TTS语音播报相关的提示信息。“前排座椅恢复前,需确认后排座椅已完成恢复,注意前排座椅的恢复安全,恢复后请装回座椅头枕”,该提示信息需要用户进行确认后,可进行前排座椅的恢复。用户界面中提供暂停恢复的按钮,用户可根据需求暂停前排座椅恢复,并可在暂停后继续前排座椅的恢复。前排座椅的恢复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座椅靠背的调节,需要由放平状态恢复至进入睡眠功能前的角度。第二阶段是座椅位置的调节,即将座椅的前后位置恢复至进入睡眠功能前的位置。座椅位置恢复后,检测头枕是否安装,若未安装,则通过TTS播报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安装前排座椅的头枕。
在前排座椅的全部恢复流程完成后,第二睡眠空间模式的整个退出流程完成,用户界面关闭,并可通过TTS播报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完成退出流程。
如此,在前排座椅恢复前,提示用户前排座椅恢复需满足的条件,在用户确认后,进行前排座椅恢复,在前排座椅的形态和位置恢复后,提醒用户完成头枕的安装,完成前排座椅的恢复,从而完成整个退出流程。
交互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在退出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过程中的取消输入,暂停退出过程,反馈针对取消输入的提示信息;
响应于对提示信息的确认输入,取消退出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
响应于对提示信息的取消输入,恢复退出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
处理器用于响应在退出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过程中的取消输入,暂停退出过程,反馈针对取消输入的提示信息,及用于响应对提示信息的确认输入,取消退出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以及用于响应对提示信息的取消输入,恢复退出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
在睡眠空间座舱恢复流程中,用户都可通过用户界面中的取消按钮,取消退出流程。在实际交互中,若用户点击关闭按钮,则通过弹窗提示用户,需要用户二次确认退出意图。弹窗内容包括确认退出将自动暂停床垫放气和座椅恢复的指引和相关功能,让用户了解退出当前流程的操作成本,避免用户由于误触或理解有误造成违背预期的选择,进而带来较大的误操作成本。当用户在确认是否退出当前流程的过程中,为了安全,正在移动座椅或正在放气的床垫应停止移动或放气。
如此,在整个退出过程中,如果检测到用户取消退出的操作,则通过提示信息向用户确认退出意图。提示信息可以使得用户了解退出当前流程的操作成本,避免用户由于误触或理解有误造成违背预期的选择,进而带来较大的误操作成本。当用户确认退出当前流程时,为了安全,正在移动座椅或正在放气的床垫应停止移动或放气。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软件来完成。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同时,参考术语“第一”、“第二”等的描述意在将同类或相似操作区别开来,“第一”与“第二”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具有前后逻辑关系,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并不一定具有逻辑或前后关系,需要根据实际实施例进行判定,不应该仅通过字面意思进行判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开启车载系统的座舱睡眠功能的情况下,设置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相关联的车载系统功能,控制车辆座椅调整至预设状态以及对车辆床垫进行充气并铺设在车辆座舱内,以将所述车辆座舱配置为适于用户进行睡眠的状态;
响应于用户退出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操作,提供退出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退出方式;
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用户选择的第一退出方式,暂停播放适于睡眠的音乐、恢复屏幕亮度、恢复车辆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辆大灯设置和/或恢复车辆显示系装置的昼夜模式;
保持床垫的充气状态及座椅的预设状态;
提示用户禁止在行车过程中使用处于充气状态的床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用户选择的第二退出方式,暂停播放适于睡眠的音乐、恢复屏幕亮度、恢复车辆自动下电功能、恢复车辆大灯设置和/或恢复车辆显示系装置的昼夜模式;
在所述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连接成功的状态下,控制床垫进行放气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在所述床垫与车辆处于蓝牙未连接的状态下,提供蓝牙连接指引,引导用户建立所述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根据所述蓝牙连接完成所述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控制床垫进行放气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放气过程中,若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放气过程中,若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包括:
若车辆蓝牙断开或所述床垫电源断开导致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
响应于用户重新进行蓝牙连接的操作,进行所述床垫与所述车辆的蓝牙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放气过程中,若所述蓝牙连接断开,引导用户重新进行床垫与车辆的蓝牙连接,包括:
若车辆蓝牙开启且所述床垫电源正常连接,自动进行所述床垫与车辆的蓝牙重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床垫放气操作的完成,引导用户对完成放气的床垫进行收纳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用户选择的退出方式,恢复车载系统功能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或恢复车载系统功能、控制床垫及座椅至开启所述座舱睡眠功能前的设置状态,以将所述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包括:
响应于所述床垫收纳操作的完成,控制座椅进行恢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床垫收纳操作的完成,控制座椅进行恢复,包括:
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一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恢复进行恢复;
响应于所述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其中,所述第一睡眠空间模式为所述车辆座舱仅后排座椅折叠的睡眠空间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床垫收纳操作的完成,控制座椅进行恢复,包括:
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二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进行恢复;
响应于所述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
响应于前排座椅恢复的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其中,所述第二睡眠空间模式为所述车辆座舱的前排座椅放平且后排座椅折叠的睡眠空间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座舱睡眠功能的第二睡眠空间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包括:
在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进行恢复前,若检测到所述后排座椅有人,提示后排乘客离开;
在检测到所述后排座椅无人或恢复至无人状态后,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进行恢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后排座椅恢复的完成,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包括:
在控制前排座椅进行恢复前,提示用户前排座椅的恢复注意事项;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恢复注意事项的确认,控制所述前排座椅进行恢复;
在所述前排座椅恢复至预定位置且所述前排座椅的座椅靠背恢复至角度的情况下,若检测到所述前排座椅的头枕未装回,提示将前排座椅的头枕装回;
在检测到所述前排头枕已装回的情况下,所述前排座椅恢复完成,车辆座舱恢复至适于用户进行驾驶的状态,提示用户完成退出座舱睡眠功能。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56829.4A 2022-05-20 2022-05-20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851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6829.4A CN114851994A (zh) 2022-05-20 2022-05-20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6829.4A CN114851994A (zh) 2022-05-20 2022-05-20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1994A true CN114851994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3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6829.4A Pending CN114851994A (zh) 2022-05-20 2022-05-20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19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4649B2 (en) Auxiliary heating system for vehicles
JP2002229542A (ja) 車載用映像切換装置
JP2009083527A (ja) 電源制御システム
CN113525266A (zh) 基于车辆座舱的智能空间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7157661A1 (en) Controlling an interior environment of a road vehicle
CN113641296A (zh) 基于车辆座舱的睡眠空间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US9444943B2 (en) Multimedia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service for vehicle
CN113525191A (zh) 基于车辆座舱的智能空间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90156644A1 (en) Vehicl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1483416A (zh) 调节系统、调节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19453A (zh) 车辆座舱的智能空间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465812A (zh) 限制车辆启动马达起动电流的方法和设备
US10106055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portable terminal, and vehicular device
KR20170110308A (ko) 차량용 전원 관리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4851994A (zh)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291013A (zh) 交互方法及其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0949192B (zh) 汽车座椅休闲模式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41281A (zh) 基于车辆座舱的智能空间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KR20150106590A (ko) 차량 시트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4954322A (zh) 车辆座舱的控制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
US6856867B2 (en) Automatic reactivation of passenger-activated functions for short engine run cycle times
EP3800102B1 (en) Automatic driving control system
CN114872722A (zh) 交互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879886A (zh) 车辆座舱睡眠功能的交互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046287A (zh) 一种车辆交互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