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5879B -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45879B CN114845879B CN202080088361.XA CN202080088361A CN114845879B CN 114845879 B CN114845879 B CN 114845879B CN 202080088361 A CN202080088361 A CN 202080088361A CN 114845879 B CN114845879 B CN 1148458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temperature
- heating
- heater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63—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detecting head temperature; Ink tempera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125—Sensors, e.g. deflection sens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monitoring ink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适当地对墨进行加热。喷墨打印机(1)具备喷墨头(3)和墨加热机构(12)。墨加热机构(12)具备:加热部主体(21);墨流路(21a),其形成于加热部主体(21)的内部;加热器(22),其贴附于加热部主体(21),对加热部主体(21)进行加热;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其安装于加热部主体(21),用于检测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以及加热器控制部(4),其控制加热器(22)。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22),以使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基准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具备喷出墨的喷墨头、搭载喷墨头的滑架以及使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
喷墨打印机在使用例如粘度较高的紫外线固化墨等的情况下,具备对墨进行加热来调整粘度的机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在向打印头芯片供给墨的墨供给装置具备作为加热机构的预热板和预热加热器的技术。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墨供给装置,墨经由预热板流入墨储存部。预热加热器配置于预热板与墨储存部之间。预热加热器对通过预热板的墨进行加热,并且对收纳于墨储存部的墨进行加热。
在预热板的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在专利文献1中,将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与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进行比较,控制向预热加热器的电力的供给,从而对墨进行加热。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喷墨头内对墨进行加热的构造。在喷墨头的上部设有墨供给口,在下部设有由喷出墨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加热器配置于墨供给口与喷嘴列之间。自墨供给口流入到喷墨头的内部的墨被加热器加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30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325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墨供给装置中,墨通过预热板和墨储存部的通过时间根据自墨储存部向打印头芯片供给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而增减。若通过时间减少,则墨未被充分加热,墨的粘度有可能变高。另一方面,若通过时间变长,则墨的温度变高,墨的粘度有可能过度变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墨供给装置中,在预热板的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因此,预热加热器的热容易经由预热板直接传递到温度传感器,预热加热器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有可能变大。其结果,无法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墨加热至适当温度,有可能导致向打印头芯片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变大。
另外,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喷墨头内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根据喷墨头内的区域,墨温度有可能产生偏差。例如,在设置喷墨打印机的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接近墨供给口的区域的墨具有温度较低的倾向,远离墨供给口的区域的墨具有温度较高的倾向。由于墨的温度的偏差,墨的粘度也产生偏差。墨的粘度的偏差导致自喷嘴喷出的喷出速度的差异。由此,打印质量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针对喷墨打印机,要求适当地对墨进行加热而提高打印的质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喷出墨的喷墨头和加热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墨加热机构。墨加热机构具备:加热部主体,其为块状;墨通过部,其形成于加热部主体的内部,供自喷墨头喷出的墨通过;加热器,其贴附于加热部主体,对加热部主体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于加热部主体,用于检测加热部主体的温度;以及加热器控制部,其控制加热器。墨通过部由供墨流动的墨流路和供墨积存的墨积存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加热器控制部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以使加热部主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基准温度,并且基于自喷墨头开始喷出墨后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由于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加热器控制部基于计算出的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来更新基准温度。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是具备喷出墨的喷墨头和用于加热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墨加热机构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墨加热机构具备:加热部主体,其为块状;墨通过部,其形成于加热部主体的内部,供墨通过;加热器,其贴附于加热部主体,对加热部主体进行加热;以及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于加热部主体,用于检测加热部主体的温度。墨通过部由供墨流动的墨流路和供墨积存的墨积存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在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中,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以使加热部主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基准温度,并且基于自喷墨头开始喷出墨后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由于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并基于计算出的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来更新基准温度。
在本发明中,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以使加热部主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基准温度。在本发明中,基于自喷墨头开始喷出墨之后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由于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并基于计算出的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来更新基准温度。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由于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加热部主体的温度下降量较大而推断为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流入量较多的情况下,能够将基准温度更新为较高的温度。另外,在本发明中,在由于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加热部主体的温度下降量较小而推断为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流入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将基准温度更新为较低的温度
因而,在本发明中,在自墨加热机构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较多,而墨通过墨通过部的通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基于更新为较高温度的基准温度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由此,能够将向喷墨头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另外,在本发明中,在自墨加热机构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较少,而墨通过墨通过部的通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基于更新为较低温度的基准温度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由此,能够防止向喷墨头供给的墨被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
这样,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墨通过墨通过部的通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向喷墨头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另外,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墨通过墨通过部的通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向喷墨头供给的墨被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自墨加热机构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在本发明中,喷墨打印机具备第2温度传感器,该第2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优选的是,加热器控制部在自喷墨头喷出墨之前,基于第2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基准温度进行初始设定。
若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较高,则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温度较高,因此即使对通过墨通过部的墨施加的热量较少,也能够将向喷墨头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另一方面,若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较低,则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温度较低。因此,若对通过墨通过部的墨施加的热量不多,则难以将向喷墨头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在本发明中,在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够基于第2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基准温度初始设定为较低的温度。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基于第2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基准温度初始设定为较高的温度。
因而,在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基于初始设定为较低温度的基准温度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由此,能够将向喷墨头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另外,在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基于初始设置为较高温度的基准温度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由此,能够将向喷墨头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因此,无论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如何,都能够将向喷墨头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其结果,无论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如何,都能够抑制自墨加热机构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喷出墨的喷墨头和用于加热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墨加热机构。墨加热机构具备:加热部主体,其为块状;墨通过部,其形成于所述加热部主体的内部,供墨通过;加热器,其贴附于加热部主体,对加热部主体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于加热部主体,用于检测加热部主体的温度;以及加热器控制部,其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加热器。墨通过部由供墨流动的墨流路和供墨积存的墨积存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加热部主体具备供加热器贴附的加热器贴附部和供温度传感器安装的传感器安装部。在将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流动方向设为墨流动方向时,传感器安装部向加热器贴附部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地设置。
对于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在内部形成有墨通过部的加热部主体形成有供加热器贴附的加热器贴附部和供温度传感器安装的传感器安装部,在将流入墨通过部的墨的流动方向设为墨流动方向时,传感器安装部向加热器贴附部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地设置。即,在本发明中,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向加热器贴附部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的传感器安装部。
因此,在本发明中,加热器的热难以直接传递至温度传感器,能够降低加热器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因而,在本发明中,能够利用温度传感器经由加热部主体适当地检测通过墨通过路径的墨的温度,其结果,能够基于温度传感器的适当的检测结果来适当地控制加热器,以抑制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温度的偏差。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自墨加热机构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向加热器贴附部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的传感器安装部,因此由加热器加热前的墨的温度容易反映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中。因而,在本发明中,能够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反映了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环境温度)的加热器的控制。例如,在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较低而利用加热器加热前的墨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容易变低。因此,能够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提高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另外,在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较高而利用加热器加热前的墨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容易变高。因此,能够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降低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其结果,在本发明中,能够有效地抑制自墨加热机构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传感器安装部向加热器贴附部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地设置,因此,例如不需要将贴附于加热器贴附部的加热器的局部切除并且在加热器的被切除的部分安装温度传感器。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将加热器贴附于整个加热器贴附部,其结果,能够利用加热器高效地对加热部主体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中,喷墨打印机具备压力调整机构,该压力调整机构收纳向墨通过部供给的墨,并且调整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压力。压力调整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加热部主体,在压力调整机构的内部形成有供墨流动的第2墨流路。优选的是,传感器安装部接近第2墨流路。例如,传感器安装部能够与压力调整机构的形成有第2墨流路的部分的外廓表面接近地设置。在这样构成时,利用加热器加热前的墨的温度容易反映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中。因而,能够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进一步反映了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的加热器的控制。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自墨加热机构向喷墨头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加热部主体具备收纳部,该收纳部收纳压力调整机构的一部分,传感器安装部构成收纳部的一部分。在这样构成时,能够利用收纳压力调整机构的一部分这样的压力调整机构收纳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加热部主体。因而,即使在加热部主体形成有传感器安装部,也能够使加热部主体的结构简化。
在本发明中,例如,压力调整机构配置于墨通过部的上侧,传感器安装部配置于加热器贴附部的上侧。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喷出墨的多个喷墨头,通过使多个喷墨头相对于打印介质相对移动,而在所述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所述多个喷墨头具备:喷嘴列,其沿着一个方向形成有多个喷嘴;墨供给口,其形成于所述喷嘴列的一个端部侧;以及墨加热用加热器,其对墨进行加热,一对所述喷墨头以所述喷嘴列的所述一个端部彼此接近或者所述喷嘴列的另一端部彼此接近的方式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根据本结构,一对喷墨头以在喷墨头内的墨的温度相同的区域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是在喷墨头内对墨进行加热的装置结构,也能够形成质量更稳定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嘴列的所述一个端部彼此接近或者所述另一端部彼此接近,以使在所述一对喷墨头同时驱动时,所述一对喷墨头各自的所述喷嘴列被视为连续的喷嘴列。根据本结构,能够使一对喷墨头的喷嘴列成为连续的较长的喷嘴列而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头利用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各位置进行与多遍的打印遍次对应的量的多次主扫描动作的多遍方式,进行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的打印,并且,在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各位置进行的所述多遍的打印遍次的各遍打印中,使用作为指定应喷出墨滴的像素的数据的掩模数据,向由所述掩模数据指定的像素喷出墨滴,所述掩模数据设为,在所述一对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列中彼此接近的一个端部侧的所述喷嘴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在所述喷嘴列中彼此远离的另一端部侧的所述喷嘴的使用频率较低。根据本结构,自使用频率相同的喷嘴喷出的墨的温度相同,因此能够形成质量更稳定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所述一对喷墨头以所述喷墨头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彼此接近或所述喷墨头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根据本结构,对于在喷墨头内对墨进行加热的情况,能够形成质量更稳定的图像。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对于喷墨打印机,能够适当地对墨进行加热而提高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滑架的周边部分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压力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加热部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墨加热机构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加热器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加热器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9是用于说明存储于图6所示的加热器控制部的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器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滑架的周边部分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12是喷墨头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表示一对喷墨头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14的(A)是表示比较例的喷墨头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14的(B)是表示喷嘴的使用频率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多个喷墨头的其他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喷墨打印机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的概略图。图3是图2所示的滑架4的周边部分的局部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压力调整机构11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以下还简称作“打印机1”。)例如为业务用的喷墨打印机,对打印介质2进行打印。打印介质2例如为打印纸张、布帛或树脂制的薄膜等。打印机1具备:喷墨头3(以下还简称作“喷头3”。),其朝向打印介质2喷出墨;滑架4,其搭载喷头3;滑架驱动机构5,其使滑架4在主扫描方向(图1等的Y方向)上移动;导轨6,其用于在主扫描方向上引导滑架4;以及多个墨罐7,其收纳向喷头3供给的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扫描方向(Y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图1等的Z方向)以及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图1等的X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另外,打印机1所具备的控制部9例如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控制部9对喷墨打印机1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喷头3喷出紫外线固化型的墨(UV墨)。另外,喷头3朝向下侧喷出墨。在喷头3的下表面形成有排列有多个喷嘴的喷嘴面(墨喷出面)。喷头3具备使墨自喷嘴喷出的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 element)。如图3所示,在喷头3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使由喷头3产生的热(具体而言,由压电元件产生的热)释放的散热器13。
如图2所示,在喷头3的下侧配置有台板8。在台板8载置有打印时的打印介质2。载置于台板8的打印介质2利用省略图示的介质输送机构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输送。滑架驱动机构5例如具备:两个带轮;带,其架设于两个带轮并且局部固定于滑架4;以及马达,其使带轮旋转。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备用于检测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的温度传感器10(以下称为“外部温度传感器10”)。外部温度传感器10例如为热敏电阻。外部温度传感器10配置于打印机1的操作面板P上。本实施方式的外部温度传感器10为第2温度传感器。
如图3所示,打印机1具备:压力调整机构11,其用于调整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压力;以及墨加热机构12,其用于加热向喷头3供给的墨。
墨加热机构12在向喷头3供给墨的供给路径中配置于压力调整机构11与喷头3之间。自压力调节机构11向墨加热机构12供给墨。压力调节机构11收纳向墨加热机构12供给的墨。具体而言,压力调整机构11收纳向形成于后述的加热部主体21的内部的墨流路21a供给的墨。喷头3将自墨加热机构12供给来的墨喷出。压力调节机构11和墨加热机构12搭载于滑架4。
自墨罐7(参照图1)向压力调整机构11供给墨。具体而言,墨罐7配置于比压力调整机构11靠上侧的位置,利用水头差自墨罐7向压力调整机构11供给墨。压力调整机构11为机械式的压力阻尼器,不使用压力调整用的泵而是机械性地调整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压力。另外,压力调整机构11以使形成于喷头3的内部的墨室成为负压的方式调整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压力。
如图4所示,在压力调整机构11的内部形成有供墨流动的墨流路15。具体而言,在压力调整机构11的主体框架14的内部形成有墨流路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框架14的内部形成有两条墨流路15。墨流路15的一部分成为用于使喷头3的内部压力成为负压的压力室16。本实施方式的墨流路15为第2墨流路。
压力调整机构11具备构成压力室16的壁面的一部分的薄膜状的挠性膜17。另外,压力调整机构11具备被朝向阻止墨向压力室16流入的关闭位置施力的密封阀18和被朝向远离密封阀18的方向施力的开放阀19等。开放阀19固定于挠性膜17,挠性膜17被弹簧等向压力室16的容积变大的方向施力。当压力室16中的墨的量减少时,开放阀19朝向使墨能够向压力室16流入的打开位置推压密封阀18。当密封阀18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墨向压力室16流入。
压力调整机构11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厚度较薄的扁平的长方体状。如图3所示,压力调节机构11安装于墨加热机构1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墨加热机构12安装有两个压力调整机构11。安装于一个墨加热机构12的两个压力调整机构11以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
(墨加热机构的结构)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墨加热机构12的加热部主体21的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墨加热机构12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3所示,墨加热机构12为配置于喷头3的外部的喷头外墨加热装置。墨加热机构12通过加热向喷头3供给的墨而发挥使供给到喷头3的墨的粘度降低的功能。墨加热机构12配置于喷头3的上侧。墨加热机构12具备:加热部主体21,其形成为块状;加热器22,其贴附于加热部主体21;以及温度传感器23(以下称为“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其安装于加热部主体21。
加热器22为形成为片状的片状加热器。另外,加热器22为具备导电图案和自两侧夹着导电图案的绝缘片(绝缘膜)的打印机加热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部主体21贴附有一片加热器22。加热器22对加热部主体21进行加热。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例如为热敏电阻。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检测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如图6所示,墨加热机构12具备加热器控制部24,该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22。在加热器控制部24电连接有加热器22和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另外,在加热器控制部24电连接有外部温度传感器10。加热器控制部24也可以与图1的控制部9共用。
图3所示,加热部主体21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另外,加热部主体21由导热率较高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加热部主体21由铝合金形成。如图5所示,在加热部主体21的内部形成有供墨流动的墨流路21a。具体而言,在加热部主体21的内部形成有合计四条墨流路21a,为供自安装于墨加热机构12的两个压力调整机构11中的一个压力调整机构11向喷头3供给的墨流动的两条墨流路21a和供自另一压力调整机构11向喷头3供给的墨流动的两条墨流路21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墨流路21a构成供墨通过的墨通过部。
墨流路21a形成于构成加热部主体21的下端部的流路形成部21b。流路形成部21b的上侧成为收纳部21c,该收纳部21c收纳压力调整机构11的下侧部分。即,在加热部主体21形成有收纳部21c,该收纳部21c收纳压力调整机构11的一部分,压力调整机构11的一部分收纳于加热部主体21。本实施方式的收纳部21c为压力调整机构收纳部。
如上所述,流路形成部21b的上侧成为收纳部21c,压力调整机构11配置于墨流路21a的上侧。收纳部21c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在流路形成部21b的上端形成有供墨自压力调整机构11朝向墨流路21a流入的墨流入部21d。在流路形成部21b的下端形成有供墨自墨流路21a朝向喷头3流出的墨流出部21e。
如图3所示,加热器22贴附于加热部主体21的左右的侧表面和前表面。加热器22的上端配置于比收纳部21c的上端(即,加热部主体21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加热器22的上端配置于比收纳部21c的下端(即,流路形成部21b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加热器22的下端配置于比收纳部21c的下端(即,流路形成部21b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加热器22的下端配置于比流路形成部21b的下端(即,加热部主体21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加热部主体21的贴附加热器22的部分成为加热器贴附部21f。即,在加热部主体21形成有供加热器22贴附的加热器贴附部21f。
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安装于加热部主体21的前表面。例如,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利用螺纹件(省略图示)固定于加热部主体21的前表面。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配置于加热器22的上侧。即,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在比加热器贴附部21f靠上侧的位置安装于加热部主体21。加热部主体21的安装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部分成为传感器安装部21g。即,在加热部主体21形成有供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安装的传感器安装部21g。
传感器安装部21g自加热器贴附部21f向上侧突出。即,加热部主体21的自加热器贴附部21f向上侧延伸设置的部分成为传感器安装部21g,传感器安装部21g配置于加热器贴附部21f的上侧。传感器安装部21g的下端与加热器贴附部21f的上端相连。另外,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安装于收纳部21c的前表面的上端侧部分。即,收纳部21c的上端侧部分成为传感器安装部21g,在传感器安装部21g的前表面安装有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传感器安装部21g构成了收纳部21c的一部分。此外,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也可以安装于传感器安装部21g的左右的侧表面(即,收纳部21c的左右的侧表面的上端侧部分)。
另外,传感器安装部21g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压力调整机构11的压力室16(参照图4)大致相同的位置。即,传感器安装部21g配置于压力室16的旁边。另外,传感器安装部21g与压力调整机构11的形成有墨流路15的部分的外廓表面接近。具体而言,传感器安装部21g与主体框架14的形成有墨流路15的部分的外廓表面接近。更具体而言,传感器安装部21g与主体框架14的形成有墨流路15的部分的外廓表面接触。此外,也可以在主体框架14的形成有墨流路15的部分的外廓表面与传感器安装部21g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
压力调整机构11配置于墨流路21a(参照图5)的上侧,墨朝向下侧流入墨流路21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流入墨流路21a的墨的流动方向(下方向)设为墨流动方向,则传感器安装部21g配置于加热器贴附部21f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上侧)。即,传感器安装部21g突出地设于加热器贴附部21f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上侧),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在加热器贴附部21f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安装于加热部主体21。
(加热器的控制方法)
图7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加热器22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8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加热器22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9是用于说明存储于图6所示的加热器控制部24的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即,基于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器22,以使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更具体而言,打印介质2的打印时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基准温度Tb。另外,加热器控制部24在自喷头3喷出墨之前,基于外部温度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即,基于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对基准温度Tb进行初始设定。进而,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自喷头3开始喷出墨之后的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计算由于流入墨流路21a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并基于计算出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来更新基准温度Tb。
具体而言,加热器控制部24以如下方式控制加热器22。其中,以下,作为加热器22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对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最佳温度为45℃左右的情况下的加热器22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例如,在向打印机1的控制部9输入打印介质2的打印指令时,加热器控制部24利用外部温度传感器10检测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步骤S1)。之后,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步骤S1中的外部温度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对基准温度Tb进行初始设定(步骤S2)。更具体而言,在步骤S2中,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最佳温度和步骤S1中的外部温度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对基准温度Tb进行初始设定。
在图9中示出一个例子,外部温度传感器10所检测的外部温度Ta的多个范围和与各范围预先建立了对应的基准温度Tb被表格化地存储于加热器控制部24。在图9的例子中,针对2.5℃的温度范围设定有一个基准温度Tb,但温度范围能够适当变更。加热器控制部24参照表格在步骤S2中初始设定为与步骤S1中检测到的外部温度Ta相对应的基准温度Tb。
例如,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为15℃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在步骤S2中将基准温度Tb初始设定为52℃(参照图8的(A))。另外,例如,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为25℃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在步骤S2中将基准温度Tb初始设定为48℃(参照图8的(B))。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为35℃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在步骤S2中将基准温度Tb初始设定为44℃(参照图8的(C))。
之后,加热器控制部24向加热器22供给电力而对加热部主体21进行加热(步骤S3)。当利用加热器22加热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达到初始设定的基准温度Tb时(参照图8的(A)、图8的(B)、图8的(C),步骤S4),喷头3开始喷出墨(步骤S5)。即,开始朝向打印介质2喷出墨。当喷头3开始喷出墨时,开始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墨。当墨流路21a中的墨向下方流动时,墨自压力调整机构11流入墨流路21a。由于自压力调整机构11流入墨流路21a的墨的影响,有时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会降低(参照图8的(A)、图8的(B)、图8的(C))。
在自喷头3开始喷出墨后并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加热器控制部24利用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检测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步骤S6)。另外,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步骤S6中的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计算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步骤S7)。即,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计算在自喷头3开始喷出墨后由于流入墨流路21a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具体而言,加热器控制部24在步骤S7中计算每单位时间的温度降低量,该每单位时间的温度降低量是将从基准温度Tb减去步骤S6中检测到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而得到的值除以自墨开始喷出到步骤S6为止的经过时间而得到的。
之后,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步骤S7中计算出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更新基准温度Tb(步骤S8)。例如,在步骤S7中计算出的温度降低量较大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进行将比步骤S2中设定的基准温度Tb高的温度设为基准温度Tb这样的基准温度Tb的更新(参照图8的(A)~图8的(C)的虚线)。
另外,在步骤S7中计算出的温度降低量较小的情况下,根据外部温度Ta进行基准温度Tb的更新。例如,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为15℃或25℃、且步骤S7中计算出的温度降低量较小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进行将比步骤S2中设定的基准温度Tb低的温度设为基准温度Tb这样的基准温度Tb的更新(参照图8的(A)、图8的(B)的实线)。另一方面,如图8的(C)所示,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为35℃、且步骤S7中计算出的温度降低量较小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进行将与步骤S2中设定的基准温度Tb相同程度的温度设为基准温度Tb这样的基准温度Tb的更新(参照图8的(C)的实线)。
而且,在步骤S7中计算出的温度降低量既不大也不小而为中等程度的情况下,也根据外部温度Ta进行基准温度Tb的更新。例如,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为15℃或25℃、且步骤S7中计算出的温度降低量为中等程度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进行将与步骤S2中设定的基准温度Tb相同程度的温度设为基准温度Tb这样的基准温度Tb的更新(参照图8的(A)、图8的(B)的单点划线)。在步骤S1中检测出的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为35℃、且步骤S7中计算出的温度降低量为中等程度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进行将比步骤S2中设定的基准温度Tb略高的温度设为基准温度Tb这样的基准温度Tb的更新(参照图8的(C)的单点划线)。
之后,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步骤S8中进行了更新的基准温度Tb来控制加热器22,直到打印介质2的打印结束为止(步骤S9、S10)。具体而言,加热器控制部24对加热器22进行控制,以使由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检测的温度成为步骤S8中进行了更新的基准温度Tb,直至打印介质2的打印结束为止。
(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具备以下的结构。
(1)喷墨打印机1具备喷出墨的喷头3(喷墨头)和加热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墨加热机构12。
墨加热机构12具备:
加热部主体21,其为块状;
墨流路21a(墨通过部),其形成于加热部主体21的内部,并供墨通过;
加热器22,其贴附于加热部主体21,对加热部主体21进行加热;
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于加热部主体21,用于检测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以及
加热器控制部24,其控制加热器22。
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22,以使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基准温度Tb。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计算由于流入墨流路21a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并基于计算出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对基准温度Tb进行更新。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墨通过部构成为墨流路21a,但墨通过部也可以由墨流路或者供墨积存的墨积存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
具体而言,在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较大而推断为向墨流路21a流入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流入量较多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24将初始设定的基准温度Tb更新为较高的温度,在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降低量较小而推断为向墨流路21a流入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流入量较少的情况下,将初始设定的基准温度Tb更新为较低的温度,或者将初始设定的基准温度Tb更新为相同程度的温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较多,而墨通过墨流路21a的通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基于更新为较高温度的基准温度Tb和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22。由此,能够将向喷头3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较少,而墨通过墨流路21a的通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基于更新为相对于初始设定的基准温度Tb为相同程度的温度或较低的温度的基准温度Tb和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22。由此,能够防止向喷头3供给的墨被加热至规定温度以上。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地抑制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2)喷墨打印机1具备用于检测喷墨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的外部温度传感器10(第2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控制部24在自喷头3喷出墨之前,基于外部温度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对基准温度Tb进行初始设定。
若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较高,而流入墨流路21a的墨的温度较高,则即使对通过墨流路21a的墨施加的热量较少,也能够将向喷头3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另一方面,若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较低,而流入墨流路21a的墨的温度较低,则在对通过墨流路21a的墨施加的热量不多时,难以将向喷头3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控制部24在自喷头3喷出墨之前,基于外部温度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对基准温度Tb进行初始设定。具体而言,加热器控制部24在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较高的情况下,基于外部温度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将基准温度Tb设定为较低的温度,在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较低的情况下,基于外部温度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将基准温度Tb设定为较高的温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较高的情况下,基于初始设定为较低温度的基准温度Tb和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22。由此,能够将向喷头3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另外,在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较低的情况下,基于初始设定为较高温度的基准温度Tb和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器22。由此,能够将向喷头3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如何,都能够将向喷头3供给的墨加热至规定温度。其结果,无论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如何,都能够抑制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控制部24进行的喷墨打印机1的控制方法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3)加热部主体21具备供加热器22贴附的加热器贴附部21f和供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安装的传感器安装部21g。
在将流入墨流路21a的墨的流动方向设为墨流动方向时,传感器安装部21g向加热器贴附部21f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地设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加热器22的热难以直接传递至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能够降低加热器22对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经由加热部主体21适当地检测通过墨流路21a的墨的温度,其结果,能够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适当的检测结果来适当地控制加热器22,以抑制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温度的偏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安装于向加热器贴附部21f的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的传感器安装部21g,因此由加热器22加热前的墨的温度容易反映在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中。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进行反映了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的加热器22的控制。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地抑制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4)喷墨打印机1具备压力调整机构11,该压力调整机构11收纳向墨流路21a供给的墨并且调整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压力。
压力调整机构11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加热部主体21。
在压力调整机构11的内部形成有供墨流动的墨流路15(第2墨流路)。传感器安装部21g接近第2墨流路地设置。
具体而言,传感器安装部21g与压力调整机构11的形成有墨流路15的部分的外廓表面接近。因此,由加热器22加热之前的墨的温度容易反映在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中。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基于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进行进一步反映了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的加热器22的控制,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安装部21g向加热器贴附部21f的上侧突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不需要将贴附于加热器贴附部21f的加热器22的局部切除并且在加热器22的被切除的部分安装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整个加热器贴附部21f贴附加热器22。其结果,能够利用加热器22高效地对加热部主体21进行加热。
(5)在加热部主体21形成有收纳部21c,该收纳部21c收纳压力调整机构11的一部分。传感器安装部21g构成了收纳部21c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加热部主体21形成有传感器安装部21g,也能够使加热部主体21的结构简化。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图10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器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10的步骤S1~步骤S10与图7的步骤S1~S10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加热器控制部24也可以在步骤S8中更新了基准温度Tb之后,基于步骤S8中更新了的基准温度Tb来控制加热器22,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步骤S9、S11)。例如,加热器控制部24也可以基于步骤S8中更新了的基准温度Tb来控制加热器22,直到喷头3的一次扫描的打印动作完成为止。在该情况下,例如,在步骤S8中更新了基准温度Tb后,当经过规定时间时,进入步骤S10,在打印介质2的打印未结束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
在经过了步骤S10后的步骤S7中,加热器控制部24例如计算每单位时间的温度降低量,该每单位时间的温度降低量通过将从上次的步骤S8中进行了更新的基准温度Tb中减去本次的步骤S6中检测到的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而得到的值除以规定的经过时间而得到。然后,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计算出的温度降低量再次更新基准温度Tb(步骤S8)。在打印介质2的打印中,存在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发生变动的情况。变形例能够应对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因供给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能够抑制自墨加热机构12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粘度的偏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也可以安装于传感器安装部21g的内部(即,收纳部21c的上端侧部分的内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部温度传感器10既可以安装于打印机1的主体框架,也可以搭载于滑架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能够利用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适当地检测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则也可以利用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检测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即,检测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加热部主体2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是共用的加热部温度传感器2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控制部24基于由外部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打印机1的外部温度Ta进行基准温度Tb的初始设定,但加热器控制部24也可以根据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规格(具体而言,根据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最佳温度)进行基准温度Tb的初始设定。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热器控制部24也可以不更新基准温度T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整个压力调整机构11收纳于收纳部21c。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主体框架14的形成有墨流路15的部分的外廓表面与传感器安装部21g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热器22也可以是片状加热器以外的加热器。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加热部主体21的墨流路21a的条数既可以是三条以下,也可以是五条以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墨流路21a而在加热部主体21的内部形成有供墨积存的墨积存部(墨室)。该情况下,利用墨积存部构成供墨通过的墨通过部。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形成有墨流路21a的基础上还在加热部主体21的内部形成有墨积存部。该情况下,利用墨流路21a和墨积存部构成了供墨通过的墨通过部。
(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喷墨打印机1的概略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滑架周边的图。
如图11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滑架4搭载有一对喷墨头(以下称为“喷头”)3A、3B。一对喷头3A、3B以沿左右方向(Y方向)排列的状态搭载于滑架4。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喷墨头3A、3B均设有墨加热机构12和压力调整机构11。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一对喷头3A、3B分别前后方向反向地搭载于滑架4。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统一说明喷头3A、3B的情况下,简称为“喷头3”。
此外,滑架4、墨加热机构12以及压力调节机构11等除喷头3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喷头3的侧表面的概略结构图。
图13的(A)是表示喷墨头3A、3B的配置例的图,图13的(B)是表示喷嘴31的使用频率的示意图。图13的(A)表示从上方观察喷墨头3A、3B的状态的图,但用假想线示出设于喷墨头3的下部的喷嘴列32。
如图12所示,喷头3具备沿着一个方向形成有多个喷嘴31的喷嘴列32。喷头3具备偏向喷嘴列32的一个端部321侧地形成的墨供给口33和对墨进行加热的墨加热用加热器34。另外,这里所说的一个方向是指X方向(副扫描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头3的上部形成有墨前室35,在下部形成有墨喷出室36。在墨前室35的上部设置有墨供给口33。墨供给口33连接于加热部主体21的墨流出部21e(参照图5)。在墨加热机构12(参见图3)进行了加热的墨经由墨供给口33向墨前室35流入。在该墨前室35配置有墨加热用加热器34。
喷嘴列32形成于墨喷出室36的下表面。如图13的(A)所示,沿着一个方向(X方向)延伸的多个喷嘴列32a、32b…32n在与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排列配置。在图13的(A)中省略了图示,但喷嘴列32也遍及到墨供给口33的下方(参照图12)。
如图12所示,流入到墨前室35的墨被墨加热用加热器34加热,并向墨喷出室36供给。在墨喷出室36设有与喷嘴31对应的压电元件(未图示)。通过驱动压电元件,从而自喷嘴31喷出墨。
如图13所示,一对喷头3A、3B在副扫描方向(X方向)上偏移地配置,但设有局部接近的相接部位37。在相接部位37,喷头3A的一个端部321与喷头3B的一个端部321在Y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相邻。
在此,喷嘴31形成于喷头3A、3B的整个下部。因此,各喷嘴31与墨供给口33之间的距离在各喷嘴31处不同。例如,如图12所示,形成于喷嘴列32的一个端部321侧的喷嘴31与墨供给口33之间的距离较近。形成于喷嘴列32的另一端部322侧的喷嘴31与墨供给口33之间的距离较远。自与墨供给口33之间的距离较近的喷嘴31喷出的墨具有被墨加热用加热器34加热的时间变短的倾向。例如,在设置有喷墨打印机1的场所的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在接近墨供给口33的一个端部321侧,存在墨在未被充分加热的状态下自喷嘴31喷出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自另一端部322侧的喷嘴31喷出的墨被加热的时间较长,因此无论环境温度如何都容易被充分加热。
即,墨前室35内的墨有可能产生图12中的X2方向(图中左方向)那一侧的温度比X1方向(图中右方向)那一侧的温度低这样的温度梯度。该温度梯度有可能对打印机1的打印质量造成影响。
在此,参照图14的比较例,说明温度梯度对打印质量的影响。
图14的(A)是表示比较例的喷头100A、100B的配置例的图,图14的(B)是表示喷嘴104的使用频率的示意图。
如图14的(A)所示,比较例具有一对喷头100A、100B。在喷头100A、100B的下部分别设有在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列105。在各喷嘴列,喷出墨的多个喷嘴104沿着副扫描方向(X方向)形成。墨供给口102偏向喷嘴列105的一个端部105a侧地形成。
对于一对喷头100A、100B,喷头100A和喷头100B相对于副扫描方向(X方向)彼此偏移地配置,但设有局部接近的相接部位106。在相接部位106,喷头100A与喷头100B在Y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相邻。
在比较例中,相接部位106包含喷嘴列105的形成有墨供给口102的一个端部105a侧和未形成墨供给口102的另一端部105b侧。
一对喷头100A、100B一边喷出墨一边在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被驱动。由于喷头100A、100B在Y方向上相邻地配置,因此,在任一喷头100A例如在Y方向上的某个位置Y1进行了喷出之后,另一喷头向Y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Y1移动而进行喷出。
喷头100A、100B在X方向上偏移地配置,但由于设有相接部位106,因此在位置Y1处,自喷头100A的喷嘴列105与喷头100B的喷嘴列105喷出的墨在X方向上连续。即,喷头100A、100B通过在Y方向上被驱动,从而各自的喷嘴列105作为在副扫描方向(X方向)上连续的一个喷嘴列而进行动作。
图14的(B)表示将喷头100A、100B的喷嘴列105视为一个喷嘴列的情况下的各喷嘴104的使用频率。对于喷嘴列105,在副扫描方向(X方向)上越是中央区域的喷嘴104使用频率越高,在副扫描方向上越是端部区域的喷嘴104使用频率越低。即,作为中央区域的相接部位106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
在此,虽然在比较例的喷头100A、100B内对墨进行加热,但如上所述,即使在同一喷头100A、100B内,被加热的墨的墨温度也可能根据区域而产生偏差。具体而言,例如在设置喷墨打印机的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接近墨供给口102的区域的墨存在温度较低的倾向,远离墨供给口102的区域的墨存在温度较高的倾向。在这样的情况下,相接部位106混合存在自喷头100A喷出的温度较低的墨和自喷头100B喷出的温度较高的墨。
若墨的温度不同,则有时自喷嘴104的喷出速度产生差异,有可能对打印质量造成影响。即,喷嘴104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相接部位106处的打印质量不稳定,有时在图像中产生浓淡不同的条纹图案、所谓的边界。
于是,如图13的(A)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以一对喷头3A、3B的喷嘴列32的一个端部321彼此接近的方式,将喷头3A、3B在喷嘴列32的排列方向(Y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即,一对喷头3A、3B以喷头3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以使喷头3内的墨的温度相同的区域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一对喷头3A、3B,因此即使是在喷头3内对墨进行加热的装置结构,也能够形成质量更稳定的图像。
在图13的(A)的例子中,一对喷头3A、3B在X方向上偏移地配置,但以喷嘴列32的设有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一个端部321彼此接近的方式,在喷嘴列32的排列方向(Y方向)上相邻地配置。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喷头3A、3B在Y方向上相邻的相接部位37,仅包含喷嘴列32的设有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一个端部321。此外,图13的(A)所示的喷嘴31和喷嘴列32的数量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喷嘴列32的一个端部321彼此接近或者另一端部322彼此接近,以使当一对喷头3A、3B同时在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被驱动时,一对喷头3A、3B各自的喷嘴列32可以视为连续的喷嘴列32。
具体而言,一对喷头3A、3B一边喷出墨一边在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被驱动。由于喷头3A、3B在Y方向上相邻配置,因此任一喷头例如在Y方向上的某个位置Y1进行了喷出后,另一喷头向Y方向上的相同位置Y1移动而进行喷出。
喷头3A、3B在X方向上偏移地配置,但由于设有相接部位37,因此在位置Y1处自喷头3A的喷嘴列32和喷头3B的喷嘴列32喷出的墨在X方向上连续。即,喷头3A、3B通过在Y方向上被驱动,从而各自的喷嘴列32作为在副扫描方向(X方向)上连续的一个喷嘴列而进行动作。在图13的(A)的例子中,一对喷头3A、3B的喷嘴列32a彼此、喷嘴列32b彼此、……喷嘴列32n彼此被视为在副扫描方向(X方向)上连续的喷嘴列32。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一对喷头3A、3B的喷嘴列32成为连续的较长的喷嘴列32,而在打印介质2上进行打印。
接下来,参照图13的(B),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的墨的喷出控制进行说明。墨的喷出控制由控制部9(参照图2)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利用多遍方式来进行打印,该多遍方式为,对打印介质2的各位置进行与多遍的打印遍次对应的量的多次主扫描动作。主扫描动作是一边使喷头3在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移动一边向打印介质2喷出墨滴的动作。另一方面,副扫描动作是将打印介质2相对于喷头3在副扫描方向(X方向)上输送的动作。
具体而言,喷墨打印机1例如以将打印的遍数设为N(N为2以上的整数)的多遍方式进行打印。打印的遍数N例如为4以上,优选为8以上。另外,在该情况下,各个喷头3的喷嘴列32中的喷嘴31被进行与第1遍~第N遍的各个打印遍次对应的分配。
例如,在打印的遍数为N的情况下,各喷嘴列32被分割为沿副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31分别成为相同数量的N个区域。而且,在被分割为N个区域的喷嘴列32中,配合副扫描动作中的打印介质2的输送,自相对于打印介质2首先重叠的区域起依次分配第1遍~第N遍的各个打印遍次。
而且,控制部9将一次副扫描动作中的移动量设定为一遍的打印遍次的量的喷嘴31的排列的宽度(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即打印宽度。该打印宽度为被分割成N个的各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此外,由于在利用喷头3进行主扫描动作的间歇进行副扫描动作,因此控制部9在每次进行各次主扫描动作时,使打印介质2的与喷头3相对的区域错开与打印宽度对应的量。而且,在各次的主扫描动作中,喷嘴列32中的各区域的喷嘴31进行对应的打印遍次的打印。
另外,在与各遍的打印遍次对应的打印的控制中,控制部9选择应喷出墨滴的像素。更具体而言,控制部9例如在对打印介质2的各位置进行的多遍的打印遍次的各遍打印中,使用作为指定应喷出墨滴的像素的数据的掩模数据,使各个喷头3向由掩模数据指定的像素喷出墨滴。这样,控制部9使用掩模数据进行以多遍打印方式的打印。也就是说,作为执行主扫描动作时的喷头3的喷出控制,控制部9通过使用掩模数据来控制自喷头3的喷嘴列32喷出的墨的喷出频率。这样,通过控制墨的喷出频率,能够抑制在主扫描方向上形成的边界的产生,而能够形成平滑的灰度的图像。作为这样的墨的喷出频率的控制,有MAPS(Mimaki Advanced Pass System)。
在此,在使用两个喷头3以多遍打印方式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作为针对多遍的打印遍次的各遍打印而使用的掩模数据,例如使用成为图13的(B)所示的图案的掩模数据。图13的(B)所示的掩模数据为,在副扫描方向上喷嘴使用频率连续变化的图案,换言之,为向打印介质2喷出的墨的浓度连续变化的图案的掩模数据。
在图13的(B)所示的掩模数据中,对于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喷嘴列32,使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央处的喷嘴使用频率(浓度)高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两侧处的喷嘴使用频率。换言之,在图13的(B)所示的掩模数据中,两个喷头3A、3B的彼此的喷嘴列32的相接近的一个端部321侧(接近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喷嘴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喷嘴列32的另一端部322侧(远离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喷嘴使用频率较低。而且,在使用了图13的(B)所示的掩模数据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墨的喷出频率的控制中,将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央处的喷嘴使用频率设为最大(顶点),将副扫描方向上的两侧处的喷嘴使用频率设为零,成为自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央朝向两侧以一定值变低的三角形状的图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掩膜数据设为三角形状的图案,但也可以是梯形形状,只要使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央处的喷嘴使用频率高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两侧处的喷嘴使用频率,则图案的形状不受限定。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喷头3利用对打印介质2的各个位置进行与多遍的打印遍次对应的量的多次主扫描动作的多遍方式,进行相对于打印介质2的打印,并且,在对打印介质2的各个位置进行的多遍的打印遍次的各遍打印中,使用作为指定应喷出墨滴的像素的数据的掩模数据,向由掩模数据指定的像素喷出墨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掩模数据中设为,在一对喷头3A、3B的喷嘴列32中彼此接近的一个端部321侧的喷嘴31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在喷嘴列32中彼此远离的另一端部322侧的喷嘴31的使用频率较低。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掩模数据的墨的喷出控制中,由于设为上述的喷嘴使用频率,因此在图13的(A)的例子中,喷嘴使用频率较高的喷嘴31成为靠近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喷嘴31,喷嘴使用频率较低的喷嘴31成为远离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喷嘴31。因此,自喷嘴使用频率较高的喷嘴31喷出的墨的温度相对较低,自喷嘴使用频率较低的喷嘴31喷出的墨的温度相对较高。
根据这样的结构,自使用频率相同的喷嘴31喷出的墨的温度相同,因此能够形成更稳定的质量的图像。
以上,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良,施加了该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在第2实施方式的图13的(A)中,说明了一对喷头3A、3B以喷嘴列32的设有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端部321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图15中示出多个喷墨头3的其他配置例。在图15中,省略了喷嘴31和喷嘴列32的图示。
在图15的(A)的例子中,一对喷头3A、3B以喷嘴列32的未设有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端部322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
另外,图15的(B)、图15的(C)的例子中,为喷墨打印机1具备三个喷头3A、3B、3C的例子。在图15的(B)、图15的(C)的例子中,喷头3A、3B被设为一对,且喷头3B、3C被设为一对。
在图15的(B)的例子中,成为一对的喷头3A、3B以喷嘴列32的设有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端部321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另外,成为一对的喷头3B、3C以喷嘴列32的未设有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端部322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
在图15的(C)的例子中,成为一对的喷头3A、3B和成为一对的喷头3B、3C均以喷嘴列32的设有墨供给口33那一侧的端部321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
关于第2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对通过使喷头3相对于打印介质2移动而在打印介质2上进行打印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使打印介质2相对于喷头3移动而进行打印,或者也可以使喷头3和打印介质2双方移动而进行打印。
(第2实施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具备喷出墨的多个喷头(喷墨头)3A、3B,通过使喷头3A、3B相对于打印介质2相对移动而在打印介质2上进行打印。
喷头3A、3B具备:
喷嘴列32,其沿着X方向(一个方向)形成有多个喷嘴31;
墨供给口33,其形成于喷嘴列32的一个端部321侧;以及
墨加热用加热器34,其对墨进行加热。
一对喷头3A、3B以喷嘴列32的一个端部321彼此接近或喷嘴列32的另一端部322彼此接近的方式在Y方向(与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一对喷墨头3A、3B以在喷头3内的墨的温度相同的区域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是在喷头3内对墨进行加热的装置结构,也能够形成更稳定的质量的图像。
(2)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喷嘴列32的一个端部321彼此接近或者另一端部322彼此接近,以使在一对喷头3A、3B同时驱动时,一对喷头3A、3B各自的喷嘴列32被视为连续的喷嘴列32。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一对喷头3A、3B的喷嘴列32成为连续的较长的喷嘴列32,而在打印介质2上进行打印。
(3)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喷头3利用对打印介质2的各位置进行与多遍的打印遍次对应的量的多次主扫描动作的多遍方式,进行相对于打印介质2的打印,并且,在对打印介质2的各位置进行的多遍的打印遍次的各遍打印中,使用作为指定应喷出墨滴的像素的数据的掩模数据,向由掩模数据指定的像素喷出墨滴,掩模数据设为,在一对喷头3A、3B的喷嘴列32中彼此接近的一个端部321侧的喷嘴31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在喷嘴列32中彼此远离的另一端部322侧的喷嘴31的使用频率较低。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自使用频率相同的喷嘴31喷出的墨的温度相同,因此能够形成更稳定的质量的图像。
(4)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一对喷头3A、3B以喷头3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彼此接近或者喷头3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在喷头3内对墨进行加热的情况,能够形成更稳定的质量的图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也可以代替压力调整机构11而具备收纳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副罐。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也可以代替台板8而具备载置打印介质2的工作台和使工作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驱动机构。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也可以是用于造型出三维造型物的3D打印机。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喷头3喷出的墨既可以是水系的墨,也可以是溶剂墨。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喷墨打印机);3、3A、3B、喷头(喷墨头);10、外部温度传感器(第2温度传感器);11、压力调整机构;12、墨加热机构;15、墨流路(第2墨流路);21、加热部主体;21a、墨流路(墨通过部);21c、收纳部(压力调整机构收纳部);21f、加热器贴附部;21g、传感器安装部;32、加热器;23、加热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4、加热器控制部;31、喷嘴;32、喷嘴列;33、墨供给口;34、墨加热用加热器。
Claims (12)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具备喷出墨的喷墨头和加热向所述喷墨头供给的墨的墨加热机构,该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墨加热机构具备:
加热部主体,其为块状;
墨通过部,其形成于所述加热部主体的内部,供墨通过;
加热器,其贴附于所述加热部主体,对所述加热部主体进行加热;
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加热部主体,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主体的温度;以及
加热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加热器,
所述墨通过部由供墨流动的墨流路和供墨积存的墨积存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
所述加热器控制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加热器,以使所述加热部主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基准温度,并且基于所述喷墨头开始喷出墨后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由于流入所述墨通过部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所述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并基于计算出的所述温度降低量来更新所述基准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打印机具备第2温度传感器,该第2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外部温度,
所述加热器控制部在自所述喷墨头喷出墨之前,基于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基准温度进行初始设定。
3.一种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该喷墨打印机具备喷出墨的喷墨头和用于加热向所述喷墨头供给的墨的墨加热机构,
所述墨加热机构具备:
加热部主体,其为块状;
墨通过部,其形成于所述加热部主体的内部,供墨通过;
加热器,其贴附于所述加热部主体,对所述加热部主体进行加热;以及
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加热部主体,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主体的温度,
所述墨通过部由供墨流动的墨流路和供墨积存的墨积存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
该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该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中,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加热器,以使所述加热部主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基准温度,并且基于所述喷墨头开始喷出墨后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由于流入所述墨通过部的墨的影响而导致的所述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并基于计算出的所述加热部主体的温度降低量来更新所述基准温度。
4.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具备喷出墨的喷墨头和用于加热向所述喷墨头供给的墨的墨加热机构,该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墨加热机构具备:
加热部主体,其为块状;
墨通过部,其形成于所述加热部主体的内部,供墨通过;
加热器,其贴附于所述加热部主体,对所述加热部主体进行加热;
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加热部主体,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主体的温度;以及
加热器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加热器,
所述墨通过部由供墨流动的墨流路和供墨积存的墨积存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
所述加热部主体具备供所述加热器贴附的加热器贴附部和供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的传感器安装部,
在将流入所述墨通过部的墨的流动方向设为墨流动方向时,
所述传感器安装部向所述加热器贴附部的所述墨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地设置,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对由所述加热器加热前的所述墨的温度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打印机具备压力调整机构,该压力调整机构收纳向所述墨通过部供给的墨,并且调整向所述喷墨头供给的墨的压力,
所述压力调整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加热部主体,
在所述压力调整机构的内部形成有供墨流动的第2墨流路,
所述传感器安装部接近所述第2墨流路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主体具备收纳部,该收纳部收纳所述压力调整机构的一部分,
所述传感器安装部构成所述收纳部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机构配置于所述墨通过部的上侧,
所述传感器安装部配置于所述加热器贴附部的上侧。
8.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具备喷出墨的多个喷墨头,通过使所述多个喷墨头相对于打印介质相对移动,而在所述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该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喷墨头具备:
喷嘴列,其沿着一个方向形成有多个喷嘴;
墨供给口,其形成于所述喷嘴列的一个端部侧;以及
墨加热用加热器,其对墨进行加热,
一对喷墨头以所述喷嘴列的所述一个端部彼此接近或者所述喷嘴列的另一端部彼此接近的方式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列的所述一个端部彼此接近或者所述另一端部彼此接近,以使在所述一对喷墨头同时驱动时,所述一对喷墨头各自的所述喷嘴列被视为连续的喷嘴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头利用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各位置进行与多遍的打印遍次对应的量的多次主扫描动作的多遍方式,进行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的打印,并且,在对所述打印介质的各位置进行的所述多遍的打印遍次的各遍打印中,使用作为指定应喷出墨滴的像素的数据的掩模数据,向由所述掩模数据指定的像素喷出墨滴,
所述掩模数据设为,在所述一对喷墨头的所述喷嘴列中彼此接近的一个端部侧的所述喷嘴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在所述喷嘴列中彼此远离的另一端部侧的所述喷嘴的使用频率较低。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喷墨头以所述喷墨头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彼此接近或所述喷墨头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喷墨头以所述喷墨头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彼此接近或所述喷墨头内的墨的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彼此接近的方式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28745 | 2019-12-19 | ||
JP2019229026A JP2021094823A (ja) | 2019-12-19 | 2019-12-19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19228745A JP7291616B2 (ja) | 2019-12-19 | 2019-12-19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
JP2019-229026 | 2019-12-19 | ||
JP2020-014590 | 2020-01-31 | ||
JP2020014590A JP7386720B2 (ja) | 2020-01-31 | 2020-01-31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PCT/JP2020/045223 WO2021124928A1 (ja) | 2019-12-19 | 2020-12-04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45879A CN114845879A (zh) | 2022-08-02 |
CN114845879B true CN114845879B (zh) | 2023-07-04 |
Family
ID=76477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88361.XA Active CN114845879B (zh) | 2019-12-19 | 2020-12-04 |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26405A1 (zh) |
CN (1) | CN114845879B (zh) |
WO (1) | WO20211249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57368A1 (ja) * | 2023-01-25 | 2024-08-02 |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57950B1 (ko) * | 2005-02-05 | 2006-12-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잉크 공급 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한 잉크젯 프린트헤드 패키지 |
US7782350B2 (en) * | 2006-12-13 | 2010-08-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printhead temperature retaining control method |
JP4944654B2 (ja) * | 2007-03-30 | 2012-06-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JP5099338B2 (ja) * | 2007-12-05 | 2012-12-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5149455B2 (ja) * | 2012-07-30 | 2013-02-20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742928B2 (ja) * | 2013-12-26 | 2015-07-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5168243A (ja) * | 2014-03-10 | 2015-09-28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
EP3436275B1 (en) * | 2016-04-29 | 2021-11-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etecting fluid levels using a variable threshold voltage |
-
2020
- 2020-12-04 CN CN202080088361.XA patent/CN114845879B/zh active Active
- 2020-12-04 US US17/785,915 patent/US20230026405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04 WO PCT/JP2020/045223 patent/WO202112492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24928A1 (ja) | 2021-06-24 |
US20230026405A1 (en) | 2023-01-26 |
CN114845879A (zh) | 2022-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27513B2 (en) | Pressure regulating unit,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9108410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
CN111469555B (zh) |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 |
CN114845879B (zh) |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
US9138995B2 (en) |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is ejection head | |
US9033457B2 (en) | Print hea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 |
JP200131046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 |
JP200236186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202109482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7386720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7291616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 |
US9884482B2 (en) |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US20060181578A1 (en) |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is recording head | |
US10160197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system | |
CN114845878B (zh) |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
CN115298030B (zh) |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
JP737028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 |
CN114450164B (zh) | 喷墨打印机 | |
JP7356366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 |
JP7473371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 |
US20220363053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2409377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20049861A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JP201112133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JP200234724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