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09C - 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 - Google Patents
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409C CN1148409C CNB01106532XA CN01106532A CN1148409C CN 1148409 C CN1148409 C CN 1148409C CN B01106532X A CNB01106532X A CN B01106532XA CN 01106532 A CN01106532 A CN 01106532A CN 1148409 C CN1148409 C CN 114840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propylene
- order
- inorganic materials
- ultrafine powder
- coupling ag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mpounds Of Alkaline-Earth Elements, Aluminum Or Rare-Earth Metal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其组成配方(以重量计)如下:1)未经任何处理的聚丙烯粉料: 51.5~67.3份;2)羧酸稀土-羧酸锰复合光敏剂: 0.2~1份;3)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或淀粉:(其中采用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用量为: 30~45份;采用淀粉用量为: 15~30份;)4)生物活性剂: 0~2份;5)表面处理剂: 0.5~2份。该发明的专用料经吸塑制成餐饮具,具有降解与焚烧相互促进,以及光照达到降解,降解周期短,焚烧完全,并降低焚烧放出的有害气体,达到环境保护目的。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类聚丙烯塑料专用树脂,采用该专用树脂制成的聚丙烯塑料制品具有可降解、可焚烧、可堆肥等可环境消纳的性能。
目前,全世界塑料总产量已超过1.5亿吨,其中,一次性使用塑料制品约占20-30%,大量一次性使用塑料废弃物由于在自然环境或垃圾场中难于降解、腐烂,目前,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塑料的重量比已达到10%以上,这些一次性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即所谓的“白色污染”已引起的世界各国的重视。
世界上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回收利用、焚烧处理和开发降解塑料。对于易回收而且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一次性塑料废弃物,通常采用回收利用治理方法,但对那些不易回收或无回收利用价值的,则进入垃圾系统,如何使进入垃圾系统的聚丙烯塑料废弃物减轻或不影响环境卫生是21世纪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而利用本专利研究开发的可环境消纳塑料专用树脂,可方便继续加工成为一次性环境友好塑料制品,它在不降低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目前一般都是采用母料法生产降解塑料制品,不利于统一生产,统一标准和产品质量的监控。可发性聚苯乙烯餐饮具,我国已有明文禁止生产和销售,其代替品有淀粉型、秸秆型、纸型和聚丙烯型,而聚丙烯餐饮具同样要求必须是可降解型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环境友好的碱式无机物与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采用该专用料制备的餐饮具具有环境可降解性能及可焚烧性能。
可降解可焚烧PP塑料专用料的组成配方采用:1)未经任何处理的聚丙烯粉料作组成配方的主材料;2)采用镧、铈、镨羧酸共生稀土-羧酸锰复合光敏剂,这类复合光敏剂无色无味,在光照时可以促进聚丙烯材料的快速降解;3)采用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作为塑料材料的降解和焚烧促进剂,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采用800目或1250目的氧化钙、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料;4)采用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的表面包覆处理剂,此表面包覆处理剂是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使得本技术产品掩埋处理时可以发生生物降解,具体处理技术是,在高速搅拌机中,高速搅拌10-30分钟,温度达到100-120℃,使其可在聚丙烯塑料材料中均匀分散,以提高无机粉体材料与聚丙烯材料的相容性,使其在聚丙烯专用料中的含量可以达到50%以上,而且采用该聚丙烯专用料制成的餐饮具制品的力学性能仍超过国家标准;此表面处理剂还可促进PP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
故可降解可焚烧PP塑料专用料的组成配方如下:
1)未经任何处理的聚丙烯粉料: 51.5~67.3份;
2)羧酸稀土-羧酸锰复合光敏剂: 0.2~1份;
3)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或淀粉
(其中采用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用量为: 30~45份;
采用淀粉用量为: 15~30份;)
4)生物活性剂: 0~2份;
5)表面处理剂: 0.5~2份。
其中:1)本发明组成配方采用的聚丙烯树脂是未经任何处理的聚丙烯粉料。
2)本发明组成配方采用的复合光敏剂是由羧酸稀土与羧酸锰混合而成,具体光敏剂包括如下:
①羧酸稀土:可以采用辛酸稀土(REOct)或月桂酸稀土(RELau)或硬脂酸稀土(RESt)。
②羧酸锰盐:可以采用辛酸锰(MnOct)或月桂酸锰(MnLau)或硬脂酸锰(MnSt)。
3)本发明组成配方采用的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可以是800目或1250目的氧化钙或氧化镁或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镁或它们的两两组合。或者采用800目或1250目经表面处理后的粉状玉米淀粉,目的使价格较低。采用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用量为30~45份,采用玉米淀粉则用量为15~30份。
4)生物活性剂:可以采用琼脂或骨胶,生物活性剂也可不用,若用了能富集或吸引细菌、微生物,就具有生物降解;对琼脂或骨胶要进行表面包覆。
5)超微粉体无机材料的表面处理剂,可以采用硅烷偶联剂(包括γ-氰丙基三乙基硅烷GH520、GH530、γ-巯基丙基三甲基硅烷KH590)、铝酸酯偶联剂(包括异丙醇基铝酸酯DL-411-D、DL-411-DF)和钛酸酯偶联剂(包括单烷基磷酸型钛酸酯如NDZ-125、NDZ-130、异丙基三油酰氧基钛酸酯OLT-951等)进行表面包覆处理,以提高无机粉体材料与聚丙烯材料的相容性,使超微粉体无机材料在聚丙烯专用料中的含量可以达到30%-45%。玉米淀粉的表面处理剂也可采用上述的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或EAA增容剂。
本专用料的组成配方按常规工艺混合均匀后,挤出造粒即可,粒料可用常规工艺直接制成片材后吸塑成容器制品;或用常规工艺拉丝后再编织成袋。本专用料配方与已有的申请号为99111037.4、名称为“可降解可焚烧聚乙烯塑料”的区别是,前者产品为聚丙烯专用树脂,可直接生产成餐饮具容器或编织袋制品,而后者产品则是聚乙烯母料,须按一定比例与普通聚乙烯粒料共混后吹制成膜使用。且两者所使用的光敏剂体系、无机填充物体系及生物活性剂、表面处理剂均有各自特色。采用可降解可焚烧PP塑料专用料经吸塑制成的容器如快餐盒经检测其性能指标具有如下特点:
1、餐饮具的机械物理性能达到GB 18006.1-1999规定的标准。
2、餐饮具的卫生性能达到GB 18006.1-1999规定的标准。
3、餐饮具的降解性能达到GB 18006.1-1999规定的标准。
4、焚烧性能在焚烧炉中焚烧尾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规定的要求。
5、餐饮具光、生物降解性能的测试方法采用GB/T18006.2-1999规定的方法进行。
采用本专用料制备的餐饮具光降解性能在氙灯光源曝露试验中重均分子量下降率达大于70%,羰基指数大于1.5,生物降解性能达到3级。
本发明“碱式无机物与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是一类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环保型产品。采用专用聚丙烯树脂方法,便于统一生产和管理,该方法具有先进性。
对于采用本系列中可降解可焚烧PP塑料专用料制备的PP塑料餐饮具,其特点在于,由于采用特殊方法,将可降解与可焚烧有机结合,并使之相互促进,因而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采用未经处理的聚丙烯粉末,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降解性能;二是利用焚烧助剂促进降解,无机超微粉体材料经表面处理后,在餐饮具中的含量可以提高到30%以上,在微观上,由于无机粉体材料与聚丙烯材料界面层的处理剂同时也是生物活性剂,光照不足被掩埋后易于受土壤中微生物的浸蚀,使得粉体材料与PP材料发生脱离,从而达到促进降解的目的;三是无机填充料采用具有强碱性无机材料如氧化钙、氢氧化钙、氧化镁或氢氧化镁等,当其曝露在自然环境中,极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环境中的水结合,体积迅速增大膨胀并可将曝露在自然环境中,极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环境中的水结合,体积迅速增大膨胀并可将聚丙烯塑料崩裂、在这种条件下,聚丙烯塑料在无机填充料的强碱性作用下也可发生碱性降解,这些都促进了聚丙烯塑料的降解速度;四是以降解促进焚烧:无机超微粉体材料不但可以使本技术产品的聚丙烯用量减少30%以上,而且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阻隔作用,有利于焚烧完全,同时,餐饮具在光照后分子量或多或少都会有所降低,可以有效降低其燃烧值,减少焚烧时灰尘和一氧化碳的产生,达到降解周期短,焚烧完全,并有效降低焚烧放出的有害气体,使本专用料制备的餐饮具不管采用降解、填埋或焚烧方法均能达到环境保护目的。五是由于采用大量的无机填充剂,可以降低成本,便于应用。
本专用料配方的作用机理与已有的申请号为99111037.4名称为“可降解可焚烧聚乙烯塑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而后者是采用一般的填充剂如碳酸钙等,不存在崩裂功能、碱性降解功能和吸收二氧化碳功能,故降解速度较本发明配方慢。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系列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可环境降解PP专用料的按下述实施例组成配方后,按常规工艺生产出片材、并采用吸塑工艺生产出餐饮具制品,实施例中的组成配方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数总和为100,实施例中的表1~表6为配方专用料;表7为复合光敏剂的组合配方;表8~表31为800目或1250目氧化钙、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的超微粉体无机材料及其复合配方;表32~表34为表面处理剂及其复合配方;采用实施例生产出餐饮具产品,经检测均符合上述规定的技术指标。餐饮具的降解性能达到国家标准GB18006.1-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要求。
实施例
下面以列表方式叙述各实施例,表1~表6的各组分在配方中重量以公斤计,即每一份为一公斤,各组分重量百分数总和为100。各配方中的树脂可采用未经任何处理的PP粉料;各配方中复合光敏剂可采用表7所述的镧、铈、镨硬脂酸共生稀土与硬脂酸锰之间的组合;各配方中超微无机粉体材料若采用超微碱性无机粉体材料,可按表8~表31所述组合,若采用淀粉,则通常用玉米淀粉;各配方中的生物活性剂可采用琼脂;表面处理剂采用GH520(硅烷偶联剂)、DL-411-D(铝酸酯偶联剂)和OLT951(钛酸酯偶联剂)之一种或两种进行组合,具体组合如表32~表34所述,上述各组份的用量均应符合表1~表6要求。这样按表1~表6配方,采用常规工艺混合、挤出造粒后,按常规工艺直接制成片材后吸塑成容器制品,经检测其性能指标均能达到降解目的,且符合国家标准。具体说明如:表1的配方“1”树脂67.3份、复合光敏剂0.2份、碱性无机材料30份、生物活性剂2份和表面处理剂0.5份,其中树脂可采用未经任何处理的聚丙烯粉未;而复合光敏剂0.2份可采用表7的第十组合(即镧、铈、镨共生硬脂酸稀土、硬脂酸锰分别是复合光敏剂总量0.2份的90%和10%,即分别为0.18份镧、铈、镨共生硬脂酸稀土和0.02份硬脂酸锰的复合),也可采用表7的第三组合,即(即镧、铈、镨共生硬脂酸稀土、硬脂酸锰分别含复合光敏剂总量的20%和80%,即分别为0.04份镧、铈、镨共生硬脂酸稀土和0.16份硬脂酸锰的复合),或者用表7所述的其它组合,只要光敏剂量为0.2份均可;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30份,可采用表8中的第一组合,即(由含碱性无机物总重量10%的800目氧化钙和90%的800目氧化镁组合而成,即由3份800目氧化钙和27份的800目氧化镁组合而成),也可采用表31第十组合,即(由含碱性无机物总重量90%的1250目氧化镁和10%的1250目氢氧化镁组合而成,即由27份1250目氧化镁和3份的1250目氢氧化镁组合而成),只要无机材料达到表1中“1”配方所公开的30份即可;生物活性剂采用琼脂,用量为2份;超微粉体无机材料的表面处理剂0.5份,可采用表32的第一组合,即(全部采用DL-411-D铝酸酯偶联剂0.5份),也可采用表34中的第三组合,即(采用含处理剂总量20%的DL-411-D铝酸酯偶联剂和80%的OLT951钛酸酯偶联剂组合,即由0.1份的DL-411-D和0.4份的OLT951组合而成),只要处理剂总量为0.5份即可。
这些组合(如:上述举例子)形成的具体每一组成和含量构成的配方全部分别按常规工艺混合造粒后,按常规工艺生产片材,并进一步吸塑生产出一系列餐饮具产品,如快餐盒、饮料杯等,经检测其性能指标均具有如下特点:
1、机械物理性能达到GB18006.1-1999规定的标准。
2、卫生性能达到GB18006.1-1999规定的标准。
3、羰基指数达到1.5;生物降解性能ASTM试验为3级。
4、无机粉体材料含量≥30%。
5、焚烧时灰尘和CO的排放达到焚烧炉排放标准。
均能达到降解目的,且符合国家标准。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光敏剂组成 | 表1~表6配方中各种光敏剂按份数组合 | ||||||||||
镧、铈、镨共生硬脂酸稀土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硬脂酸锰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70 | 80 | 10 | 0 |
表8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钙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125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氧化镁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9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钙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125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镁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10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钙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氧化镁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11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钙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镁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12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1250目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钙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13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1250目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氢氧化钙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14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钙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氢氧化钙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15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钙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钙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16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1250目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80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17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1250目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18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钙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氢氧化镁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19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钙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20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21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22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23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24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25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26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27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氢氧化钙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钙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28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镁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125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29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镁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125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80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30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镁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31
超微粉体无机材料 | 表1~表6中的无机材料份数由下列的具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合 | ||||||||||
800目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氧化镁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800目氢氧化镁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50目氢氧化镁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32
表面处理剂 | 表1~表6中的配方中各表面处理剂重量百分比组合 | ||||||||||
GH520(硅烷类)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DL-411-D(铝酸酯类)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OLT951(钛酸酯类)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33
表面处理剂 | 表1~表6中的配方中各表面处理剂重量百分比组合 | ||||||||||
GH520(硅烷类)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DL-411-D(铝酸酯类)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OLT951(钛酸酯类)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表34
表面处理剂 | 表1~表6中的配方中各表面处理剂重量百分比组合 | ||||||||||
GH520(硅烷类)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DL-411-D(铝酸酯类)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OLT951(钛酸酯类)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Claims (6)
1、一种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其组成配方以重量计如下:
1)未经任何处理的聚丙烯粉料: 51.5~67.3份;
2)羧酸稀土-羧酸锰复合光敏剂: 0.2~1份;
3)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或淀粉:
其中采用超微粉体碱性无机材料用量为: 30~45份;
采用淀粉用量为: 15~30份;
4)生物活性剂: 0~2份;
5)表面处理剂: 0.5~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其特征在于复合光敏剂采用羧酸稀土与羧酸锰复合而成,具体光敏剂包括如下:
①羧酸稀土,采用辛酸稀土(REOct)或月桂酸稀土(RELau)或硬脂酸稀土(RESt);
②羧酸锰盐,采用辛酸锰(MnOct)或月桂酸锰(MnLau)或硬脂酸锰(MnS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其特征在于超微粉体无机材料采用800目或1250目的具有强碱性的无机填料氧化钙、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其特征在于超微粉体无机材料采用能富集或吸引细菌、微生物的琼脂或骨胶生物活性剂以及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进行表面包覆和表面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其特征在于淀粉的表面处理剂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或EAA增容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其特征在于光敏剂用量范围为0.5~0.8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06532XA CN1148409C (zh) | 2001-02-28 | 2001-02-28 | 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06532XA CN1148409C (zh) | 2001-02-28 | 2001-02-28 | 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9106A CN1329106A (zh) | 2002-01-02 |
CN1148409C true CN1148409C (zh) | 2004-05-05 |
Family
ID=4655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0653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409C (zh) | 2001-02-28 | 2001-02-28 | 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409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1123A (zh) * | 2013-02-05 | 2013-05-22 | 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印制线路板的可降解过滤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74226A (zh) * | 2011-03-04 | 2011-09-07 | 上海三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用于帽盖的塑料组合物、采用其制造帽盖的方法及由此制成的帽盖 |
CN104877250A (zh) * | 2015-05-22 | 2015-09-02 | 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空注塑成型的环保高无机填充筷子及其制备工艺 |
CN107400294B (zh) * | 2017-08-28 | 2020-07-03 | 浙江苏达山新材料有限公司 | 生物基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N114456445A (zh) * | 2020-11-07 | 2022-05-10 | 邓维恭 | 多功能降解塑料母粒 |
-
2001
- 2001-02-28 CN CNB01106532XA patent/CN114840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1123A (zh) * | 2013-02-05 | 2013-05-22 | 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印制线路板的可降解过滤芯 |
CN103111123B (zh) * | 2013-02-05 | 2015-08-05 | 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印制线路板的可降解过滤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9106A (zh) | 2002-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91069B (zh) | 一种软包装用全降解高阻隔复合材料 | |
CN1169869C (zh) | 淀粉型全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74435C (zh) | 多元降解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93538B (zh) | 一种改性塑料及制造方法和用途 | |
CN1037515C (zh) |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含淀粉的高分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17537B (zh) | 一种聚烯烃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03006545A1 (en) | Biodegradable plastic composition | |
CN1148409C (zh) | 聚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 | |
TW202136407A (zh) | 生物可分解及可堆肥組成物 | |
CN111471233A (zh) | 一种聚乙烯基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557875A (zh) | 纳米级碳酸钙改性植物纤维粉及其与塑料的复合材料 | |
CN101045801A (zh) | 一种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1298777C (zh) | 用于塑料的热氧化促降解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10499A (zh) | 一种用碳酸钙为填料的可环境消纳性能塑料制备方法 | |
CN1148406C (zh) | 可降解可焚烧聚乙烯塑料 | |
KR102058394B1 (ko) | 친환경 바이오 필름 봉투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수득된 필름 봉투 | |
AU2005248968A1 (en) | Biodegradable plastic composition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2093682A (zh) | 一种轻质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13901A (zh) | 含淀粉的全生物降解的吹塑成型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9005A (zh) | 可生物降解的、可堆肥的塑料及其制法 | |
KR100748134B1 (ko) | 광,칼슘,생물에 의한 환경 분해성 식품포장재료 및 그제조방법 | |
CN1143878C (zh) | 聚乙烯复合可环境消纳专用树脂 | |
WO2005094201A2 (en) | Biologically and photochemically degradable polymeric compositions and film | |
CN105037877A (zh) | 用稀土光敏剂为偶联剂的可环境消纳性能塑料制备方法 | |
CN1288210C (zh) | 可降解母粒和以其为原料制造膜、片材及餐具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