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9732B - 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9732B
CN114839732B CN202210582306.7A CN202210582306A CN114839732B CN 114839732 B CN114839732 B CN 114839732B CN 202210582306 A CN202210582306 A CN 202210582306A CN 114839732 B CN114839732 B CN 114839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module
cooling liquid
accommodating cavity
coolan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23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9732A (zh
Inventor
朱芳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23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9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9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9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9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9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66Thermal aspects, temperature control or temperature monitoring
    • G02B6/4268Coo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所述光模块承载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连接器;连接器与基体的一端连接;基体,包括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冷却液管路;第一容置腔的开口位于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插入第一容置腔,并与连接器连接;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冷却设备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该方案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技术的应用中,需要用到可插拔的光模块来连接承载数据的光纤,其中,可以通过光模块承载装置来对光模块进行承载,并在光模块与电路板之间实现通信连接。由于光模块在工作时发热量通常较大,因此需要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风冷散热的方式对光模块进行散热。
近年来,随着光通信需求的增多,相应的电子设备(例如交换机等)中光模块的数量也增多,从而导致在有限空间内光模块的排列较为密集,使用于风冷散热的空气流通通道较不通畅,从而降低了风冷散热的效率,损害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模块承载装置,所述光模块承载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连接器;
连接器与基体的一端连接;
基体,包括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冷却液管路;
第一容置腔的开口位于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插入第一容置腔,并与连接器连接;
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冷却设备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体还包括空腔、第二容置腔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
第一容置腔位于空腔上方,空腔位于第二容置腔上方;
第二容置腔的开口位于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插入第二容置腔,并与连接器连接;
第二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光模块承载装置还包括冷却液分水器;
冷却液分水器与连接器远离基体的一端连接,并且与第一冷却液管路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导通,冷却液分水器包括冷却液进水口以及冷却液出水口,冷却液进水口用于向冷却液分水器导入冷却液,冷却液出水口用于导出冷却液分水器中的冷却液。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冷却液进水口以及冷却液出水口均位于冷却液分水器远离连接器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冷却液进水口靠近冷却液分水器的底面,冷却液出水口靠近冷却液分水器的顶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光模块承载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导管;
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冷却液管道开口位于连接器靠近基体的一侧,冷却液管道开口的位置与空腔的位置对应,冷却液导管的一端与冷却液分水器导通,冷却导管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液管道开口与第二冷却液管路导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靠近基体的一侧,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靠近基体的另一侧。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模块承载系统,光模块承载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中的光模块承载装置以及冷却设备;
冷却设备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第一冷却液管路导通,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中的光模块承载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光模块,光模块用于插入光模块承载系统中光模块承载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并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连接器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基体的底面以及连接器的底面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模块承载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连接器,连接器与基体的一端连接;基体,包括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冷却液管路;第一容置腔的开口位于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插入第一容置腔,并与连接器连接;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冷却设备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其中,由于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而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在光模块顶部,因此通过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的顶部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体还包括空腔、第二容置腔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第一容置腔位于空腔上方,空腔位于第二容置腔上方;第二容置腔的开口位于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插入第二容置腔,并与连接器连接;第二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通过在第二容置腔中插入光模块,可以实现通过一个光模块承载装置承载两个光模块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其中,由于第二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二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而第二容置腔中的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第二容置腔的顶部,因此通过降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二容置腔的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二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冷却液进水口向冷却液分水器导入冷却液,并通过冷却液出水口导出冷却液分水器中的冷却液,从而便于使冷却液在与冷却液分水器导通的第一冷却液管路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中进行流动,降低了向第一冷却液管路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的难度,从而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冷却液进水口以及冷却液出水口均位于冷却液分水器远离连接器的一侧,在较为方便的通过冷却液进水口向冷却液分水器导入冷却液,以及通过冷却液出水口导出冷却液分水器中的冷却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温度较高的液体往往位于温度较低的液体上方,通过使冷却液进水口设置在靠近冷却液分水器的底面,使冷却液出水口靠近冷却液分水器的顶面,可以在确保温度较高的冷却液较容易从冷却液出水口导出冷却液分水器的同时,使从冷却液进水口导入冷却液分水器的冷却液不容易与温度较高的冷却液混合,以增加冷却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其中冷却液管道开口位于连接器靠近基体的一侧,且冷却液管道开口的位置与空腔的位置对应,冷却液导管的一端与冷却液分水器导通,冷却导管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液管道开口与第二冷却液管路导通,从而可以使冷却液分水器能够较为方便的通过冷却导管与第二冷却液管路导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靠近基体的一侧,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靠近基体的另一侧,可以提高冷却液在冷却液分水器与第二冷却液管路之间流动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模块承载系统包括光模块承载装置以及冷却设备,冷却设备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第一冷却液管路导通,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其中,在光模块承载装置中,由于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而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在光模块顶部,因此通过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光模块承载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光模块,光模块用于插入光模块承载系统中光模块承载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并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连接器连接。其中, 在光模块承载装置中,由于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而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在光模块顶部,因此通过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基体的底面以及连接器的底面连接,其中,通过将印制电路板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基体的底面以及连接器的底面连接,可以使光模块通过光模块承载装置较为牢固的固定在电子设备的印制电路板上。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下是对附图的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俯向剖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无关的部分。
在本公开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欲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如涉及对用户信息或用户数据的获取操作或向他人展示用户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操作,则所述操作均为经用户授权、确认,或由用户主动选择的操作。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风冷散热的方式对光模块进行散热。
此方案的缺点:近年来,随着光通信需求的增多,相应的电子设备(例如交换机等)中光模块的数量也增多,从而导致在有限空间内光模块的排列较为密集,使用于风冷散热的空气流通通道较不通畅,从而降低了风冷散热的效率,损害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示例性的,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如图1所示,光模块承载装置包括基体101以及与基体101连接的连接器102,其中基体101包括容置腔111,光模块可以通过容置腔111的开口121插入容置腔111,并与连接器102连接,以实现对光模块的承载。其中,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基体101,进而将热量传递到基体101周围的空气中,以实现对光模块进行风冷散热的目的。在该方案中,由于光模块的数量往往较多,从而导致光模块承载装置往往较为密集,导致用于风冷散热的空气流通通道可能较不通畅,从而降低了风冷散热的效率,损害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考虑以上方案的缺点,本公开发明人提出了新的方案:在该方案中,光模块承载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连接器,连接器与基体的一端连接;基体,包括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冷却液管路;第一容置腔的开口位于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插入第一容置腔,并与连接器连接;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冷却设备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其中,由于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而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在光模块顶部,因此通过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本公开提出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如图2所示,光模块承载装置包括基体201以及连接器202,其中连接器202与基体201的一端连接。基体201,包括第一容置腔203以及第一冷却液管路204,第一容置腔203的开口205位于基体201的另一端,光模块301用于从第一容置腔203的开口205插入第一容置腔203,并与连接器202连接。第一冷却液管路204位于第一容置腔203顶部的基体201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冷却设备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204提供冷却液。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体与连接器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各自独立成型后连接。其中,还可以在基体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通孔,使基体形成笼子结构,从在不降低基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基体的重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模块与连接器连接,可以为活动连接,也可以为固定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可以理解为,基体由存在空腔的管型材料构成,可以由第一容置腔顶部的管型材料的空腔形成该第一冷却液管路,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冷却液管路设置在第一容置腔顶部的管型材料的空腔中。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却设备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可以理解为冷却设备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入第一冷却液管路,使冷却液在通过第一冷却液管路后流出第一冷却液管路,以达到吸收第一冷却液管路周围的热量的目的。其中冷却液可以为水、酒精、甘油,乙二醇中任一种,也可以为其他比热容大于或等于比热容阈值的液体,本公开不对冷却液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模块承载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连接器,连接器与基体的一端连接;基体,包括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冷却液管路;第一容置腔的开口位于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插入第一容置腔,并与连接器连接;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冷却设备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其中,由于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而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在光模块顶部,因此通过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的顶部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如图3所示,基体201还包括空腔206、第二容置腔207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208,其中第一容置腔203位于空腔206上方,空腔206位于第二容置腔207上方,第二容置腔207的开口209位于基体201的另一端,光模块301用于从第二容置腔207的开口209插入第二容置腔207,并与连接器202连接。第二冷却液管路208位于第二容置腔207顶部的基体201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可以理解为,基体由存在空腔的管型材料构成,可以由第二容置腔顶部的管型材料的空腔形成该第二冷却液管路,或者,也可以将第二冷却液管路设置在第二容置腔顶部的管型材料的空腔中。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基体中的空腔远离连接器的一侧设置一个或多个散热孔,从而使基体中的空腔中的空气可以通过散热孔里流出空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体还包括空腔、第二容置腔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第一容置腔位于空腔上方,空腔位于第二容置腔上方;第二容置腔的开口位于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插入第二容置腔,并与连接器连接;第二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或第二容置腔的顶部及底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通过在第二容置腔中插入光模块,可以实现通过一个光模块承载装置承载两个光模块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其中,由于第二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二容置腔顶部和/或底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二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或第二容置腔的顶部及底部的基体的温度,而第二容置腔中的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第二容置腔周围,因此通过降低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或第二容置腔的顶部及底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二容置腔的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二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如图4所示,光模块承载装置还包括冷却液分水器210,冷却液分水器210与连接器202远离基体201的一端连接,并且与第一冷却液管路204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208导通,冷却液分水器210包括冷却液进水口211以及冷却液出水口212,冷却液进水口211用于向冷却液分水器210导入冷却液,冷却液出水口212用于导出冷却液分水器211中的冷却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冷却液进水口向冷却液分水器导入冷却液,并通过冷却液出水口导出冷却液分水器中的冷却液,从而便于使冷却液在与冷却液分水器导通的第一冷却液管路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中进行流动,降低了向第一冷却液管路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的难度,从而降低了成本。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冷却液进水口211以及冷却液出水口212均位于冷却液分水器210远离连接器202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冷却液进水口以及冷却液出水口均位于冷却液分水器远离连接器的一侧,在较为方便的通过冷却液进水口向冷却液分水器导入冷却液,以及通过冷却液出水口导出冷却液分水器中的冷却液。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冷却液进水口210靠近冷却液分水器210的底面,冷却液出水口212靠近冷却液分水器210的顶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温度较高的液体往往位于温度较低的液体上方,通过使冷却液进水口设置在靠近冷却液分水器的底面,使冷却液出水口靠近冷却液分水器的顶面,可以在确保温度较高的冷却液较容易从冷却液出水口导出冷却液分水器的同时,使从冷却液进水口导入冷却液分水器的冷却液不容易与温度较高的冷却液混合,以增加冷却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侧向剖视图,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装置的俯向剖视图,如图5以及图6所示,光模块承载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导管213,连接器202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214,冷却液管道开口214位于连接器202靠近基体201的一侧,且冷却液管道开口214的位置与空腔206的位置对应,冷却液导管213的一端与冷却液分水器210导通,冷却导管213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液管道开口214与第二冷却液管路208导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其中冷却液管道开口位于连接器靠近基体的一侧,且冷却液管道开口的位置与空腔的位置对应,冷却液导管的一端与冷却液分水器导通,冷却导管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液管道开口与第二冷却液管路导通,从而可以使冷却液分水器能够较为方便的通过冷却导管与第二冷却液管路导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连接器202包括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214,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214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214靠近基体201的一侧,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214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214靠近基体201的另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靠近基体的一侧,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靠近基体的另一侧,可以提高冷却液在冷却液分水器与第二冷却液管路之间流动的效率。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模块承载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7所示,光模块承载系统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光模块承载装置401以及冷却设备402。其中冷却设备402与光模块承载装置401的第一冷却液管路204导通,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204提供冷却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模块承载系统包括光模块承载装置以及冷却设备,冷却设备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第一冷却液管路导通,用于向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其中,在光模块承载装置中,由于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而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在光模块顶部,因此通过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5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光模块承载系统501以及至少一个光模块301,光模块301用于插入光模块承载系统501中光模块承载装置401的第一容置腔203,并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连接器202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光模块承载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光模块,光模块用于插入光模块承载系统中光模块承载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并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连接器连接。其中, 在光模块承载装置中,由于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因此可以通过在第一冷却液管路中循环冷却液,以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而光模块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集中在光模块顶部,因此通过降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的温度,可以使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能够吸收与其相邻的、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以较高的散热效率对插入第一容置腔的光模块进行散热,改善了对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500还包括印制电路板502,印制电路板502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基体201的底面以及连接器202的底面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基体的底面以及连接器的底面连接,其中,通过将印制电路板与光模块承载装置的基体的底面以及连接器的底面连接,可以使光模块通过光模块承载装置较为牢固的固定在电子设备的印制电路板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光模块承载装置,其中,所述光模块承载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基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基体,包括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一冷却液管路;
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位于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所述冷却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
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顶部的基体由存在空腔的管型材料构成;
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由所述第一容置腔顶部的管型材料的空腔组成,或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顶部的管型材料的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承载装置,其中,所述基体还包括空腔、第二容置腔以及第二冷却液管路;
所述第一容置腔位于所述空腔上方,所述空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上方;
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基体的另一端,光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开口插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所述第二冷却液管路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顶部的基体中,用于与冷却设备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承载装置,其中,所述光模块承载装置还包括冷却液分水器;
所述冷却液分水器与所述连接器远离所述基体的一端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冷却液管路导通,所述冷却液分水器包括冷却液进水口以及冷却液出水口,所述冷却液进水口用于向所述冷却液分水器导入冷却液,冷却液出水口用于导出所述冷却液分水器中的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承载装置,其中,所述冷却液进水口以及所述冷却液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冷却液分水器远离所述连接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承载装置,其中,所述冷却液进水口靠近所述冷却液分水器的底面,所述冷却液出水口靠近所述冷却液分水器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承载装置,其中,所述光模块承载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导管;
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冷却液管道开口位于所述连接器靠近所述基体的一侧,且所述冷却液管道开口的位置与所述空腔的位置对应,所述冷却液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分水器导通,所述冷却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冷却液管道开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管路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所述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靠近所述基体的一侧,所述至少两个冷却液管道开口中的一个冷却液管道开口靠近所述基体的另一侧。
8.一种光模块承载系统,其中,所述光模块承载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承载装置以及冷却设备;
所述冷却设备与所述光模块承载装置的第一冷却液管路导通,用于向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提供冷却液。
9.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模块承载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光模块,所述光模块用于插入所述光模块承载系统中光模块承载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并与所述光模块承载装置的连接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光模块承载装置的基体的底面以及所述连接器的底面连接。
CN202210582306.7A 2022-05-26 2022-05-26 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839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2306.7A CN114839732B (zh) 2022-05-26 2022-05-26 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2306.7A CN114839732B (zh) 2022-05-26 2022-05-26 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9732A CN114839732A (zh) 2022-08-02
CN114839732B true CN114839732B (zh) 2023-10-24

Family

ID=82572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2306.7A Active CN114839732B (zh) 2022-05-26 2022-05-26 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97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8754B (zh) * 2023-02-08 2023-05-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光模块冷却装置、光模块系统及光通讯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853A (zh) * 2017-05-17 2017-09-01 加弘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液冷装置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110806620A (zh) * 2018-08-06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板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1473A (zh) * 2015-09-10 2019-12-03 申泰公司 具有高热消散模块的机架安装式设备和具有增加的冷却的收发器插座
US11051425B2 (en) * 2018-08-31 2021-06-2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Thermal managemen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180519B (zh) * 2019-07-01 2022-09-1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收发器散热模块
US20210112683A1 (en) * 2019-10-15 2021-04-15 Ciena Corporation Liquid cooling high-density pluggable modules for a network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853A (zh) * 2017-05-17 2017-09-01 加弘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液冷装置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110806620A (zh) * 2018-08-06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板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9732A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01896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modules
US11963338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modules
CN104054407B (zh) 用于服务器的冷却系统
US11112572B2 (en) Network cabinet module
JP2020043082A (ja) モジュールを冷却する方法
CN103025126B (zh) 用于组合式电子设备的液体冷却系统
US20210112683A1 (en) Liquid cooling high-density pluggable modules for a network element
CN114839732B (zh) 光模块承载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2265723B (zh) 用于电信子架的模块和电信子架
EP0613337A1 (en) Circuit card mounting assembly
WO2022100106A1 (zh) 可插拔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散热系统和制造方法
CN116636320A (zh) 用于冷却电子模块中的电子装置的系统
JP2009015869A (ja) 電子装置
US20240049434A1 (en) Liquid cooling high-density pluggable modules for a network element
CN211375548U (zh) 基于vpx架构的水冷散热服务器
CN110658595B (zh) 用于大功率可插拔连接器的柔性液冷组件
CN217985835U (zh) 具有浸没式冷却系统的电子设备
US11980009B2 (en) Liquid cooling high-density pluggable modules for a network element
CN216561122U (zh) 一种光缆交接箱
JPH066064A (ja) 高密度実装装置
CN108366484B (zh) 一种pcb和电子设备
US20070223193A1 (en) Transport System
KR20220015390A (ko) 기류 채널로서의 슬라이드 레일
CN217981922U (zh) 一种5g阵列光波导波分复用器
CN21742847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医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