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4158A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4158A
CN114834158A CN202210504124.8A CN202210504124A CN114834158A CN 114834158 A CN114834158 A CN 114834158A CN 202210504124 A CN202210504124 A CN 202210504124A CN 114834158 A CN114834158 A CN 114834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ink cartridge
detection
ligh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41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4158B (zh
Inventor
余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Yi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41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4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4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4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4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4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墨盒,所述墨盒包括围合形成腔体的壳体以及与壳体结合的检测机构,所述腔体用于容纳墨水,所述检测机构中的一部分既可以用于对墨盒是否安装进行检测和/或墨盒型号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所述墨盒是否安装的检测和/或墨盒型号的检测、墨水余量的检测不同时进行,具有上述结构的墨盒不仅结构得到简化,同时还能实现对墨盒的检测和墨水余量的检测,并可有效防止所述检测机构被磨损或损坏。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墨盒。
背景技术
墨盒一般包括容纳墨水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出墨口,当墨盒被安装至成像设备后,位于成像设备中的吸墨针通过出墨口吸取墨水,当墨水即将被消耗殆尽时,成像设备需要向终端用户发出更换墨盒的提示,为此,墨盒中一般会设置墨水余量检测部件,现有的墨水余量检测部件为从壳体上突出的透光部,设置在壳体中并可随着墨水量变化而发生位置变化的遮光板进入透光部,这样,成像设备可根据遮光板的位置判断墨水余量。
另一方面,为防止终端用户将错误型号的墨盒或其他物体安装至成像设备,现有成像设备还设置有墨盒安装检测装置,相应的,墨盒中也设置有能够被所述安装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墨盒检测部件,现有的墨盒检测部件为从壳体上突出的突起,在墨盒的安装过程中,该突起遮挡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使得成像设备获知正确的墨盒已被安装。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现有墨盒中的墨盒检测部件以及墨水余量检测部件均被设置为从壳体上突出,在墨盒组装前的零部件运输以及墨盒作为成品被运输的过程中,所述墨盒检测部件和墨水余量检测部件均可能与外部发生碰撞而折断或磨损,进而导致墨盒无法使用或检测精度下降。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用于简化墨盒的结构,同时还能实现对墨盒的检测和墨水余量的检测,并可有效防止所述墨盒检测部件和墨水余量检测部件被磨损或损坏,具体方案为:
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墨盒包括围合形成腔体的壳体以及与壳体结合的检测机构,所述腔体用于容纳墨水,所述检测机构中的一部分既可以用于对墨盒是否安装进行检测和/或墨盒型号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所述墨盒是否安装的检测和/或墨盒型号的检测、墨水余量的检测不同时进行。
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中的一部分相对于壳体可活动,因而,即使检测机构受到外力冲撞也不易被磨损或损坏。
其中,在墨盒的安装过程中,检测机构对墨盒是否安装进行检测和/或墨盒型号进行检测,在墨盒的工作过程中,检测机构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
检测机构包括与成像设备中的光发射件配合而进行检测的被检测件、响应件以及位于被检测件和响应件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响应件可直接或间接根据墨水量的变化而向传动组件发出信号,所述传动组件驱动被检测件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件发出信号的方式包括响应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或响应件自身的形状发生改变或响应件内部的电学特征发生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沿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左右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在被注满墨水时检测机构的状态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中墨水在即将被消耗完时检测机构的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涉及的检测件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8是沿本发明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的左右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涉及的墨盒在被注满墨水时检测机构的状态图。
图10B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涉及的墨盒中墨水在即将被消耗完时检测机构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为使得描述更清楚,首先对墨盒1作如下定义:定义墨盒1的安装方向为前后方向,且墨盒1向前被安装,以墨盒1安装时的角度为准,墨盒1的上侧为上方,下侧为下方,左侧为左方,右侧为右方;下文中关于方位的描述均与以上描述对应。
{实施例一}
[墨盒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
墨盒1包括容纳墨水的壳体2、出墨部3、芯片安装部4和检测机构8,壳体2围合形成腔体20,所述腔体20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容纳墨水,容纳墨水的部分又被称为墨水腔,所述壳体2还具有位于前方的前表面21和位于上方的上表面22;出墨部3从靠近下方的前表面21向前突出,并与墨水腔连通,用于将墨水腔中的墨水向外供应,可选的,出墨部3还可以形成在壳体2的下表面上;芯片安装部4位于墨水腔的上方,芯片的基板41安装在芯片安装部4中,所述基板41上设置有多个触点42,当墨盒1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触点42与成像设备中的触针接触,因而,墨盒1与成像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与触点连接的存储部中存储的墨盒型号、使用寿命等信息可被成像设备获知;检测机构8与壳体2可活动地结合,且检测机构8的至少一部分可根据墨水腔中的墨水量变化而移动,所述检测机构8能够同时实现墨盒的检测和墨水余量的检测,从而简化墨盒1的结构,并可有效防止墨盒1在运输过程中,检测机构8被折断或磨损。
进一步的,墨盒1还包括从上表面22向上延伸的凸台24,凸台24的上方还设置有把手26,当墨盒1需要被安装和取出时,用户通过握持把手26对墨盒1进行操作;沿上下方向,芯片安装部4位于出墨部3的上方,从出墨部3泄漏的墨水不会轻易粘附到所述触点42造成位于芯片安装部4中的芯片短路,检测机构8的一部分位于芯片安装部4的上方,使得墨盒1在被运输过程中,位于芯片安装部4中的芯片可被检测机构8保护;沿前后方向,检测机构8位于芯片安装部4的后方,并位于把手26的前方,即检测机构8位于芯片安装部4和把手26之间,在墨盒1的安装和取出过程中,检测机构8不会与成像设备中的触针干涉,同时,检测机构8也不会对把手26的操作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壳体2包括分体形成的底壳2a和面盖2b,腔体20形成在底壳2a中,所述凸台24和把手26可以形成在底壳2a的上表面上,也可以形成在面盖2b的上表面上,沿左右方向,检测机构8位于底壳2a和面盖2b之间。
[检测机构]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图3是沿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左右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检测机构8包括可相对于壳体2转动的被检测件81、可随墨水量变化而移动的移动件82以及用于在被检测件81和移动件82之间传递动力的传动组件,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为分别安装在被检测件81和移动件82上的磁铁83/84,移动件82的移动通过磁铁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被检测件81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L转动。
被检测件81呈圆盘状,包括中心部81a、设置在中心部81a的旋转孔81f以及沿中心部81a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光衰减部和至少一个透光部81d,所述多个光衰减部沿检测轮81的径向分布,透光部81d与多个光衰减部中的至少一个处于同心圆上,用于安装磁铁83的磁铁容纳部81e可根据检测机构8的工作需要而被设置在被检测件81的相应位置,所述光衰减部用于衰减成像设备的光发射件71a/71b发射的光线,透光部81d用于允许所述光发射件发射的光线通过;此处的“衰减”是指与光发射件71a/71b对应的光接收件所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小于预定值,该预定值小于光发射件71a/71b发射的光线强度,包括完全遮挡、反射、折射等情形。
本实施例中,光衰减部可全部遮挡光发射件71a/71b发射的光线,透光部81d可允许光发射件71a/71b发射的光线全部通过,因而,光衰减部既可以是由透光材质制成,然后在透光材质上贴附黑色材料,还可以是直接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透光部81d可以是安装在被检测件81上的透光材料,也可以是在被检测件81上沿左右方向贯通的通孔,当透光部81d选用透光材料时,光发射件71a/71b发射的光线在经过透光部81d后可能也会出现强度减小的情况,但只要确保光接收件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大于所述预定值即可,优选的,透光部81d为设置在被检测件81上的通孔,这样,光发射件71a/71b发射的光线可全部通过透光部81d被光接收件接收到。
与旋转孔81f对应的,壳体2设置有与其结合的结合突起85,所述结合突起85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在底壳2a和面盖2b中的至少一个上,可替换的,旋转孔81f被设置在壳体2上,结合突起85被设置在被检测件81上。所述多个光衰减部包括位于被检测件81径向外侧的第一光衰减部81b以及位于中心部81a和第一光衰减部81b之间的第二光衰减部81c,第二光衰减部81c从中心部81a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扇形板,所述扇形板81c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中心部81a和第一光衰减部81b之间,第一光衰减部81b与第二光衰减部81c连接并沿被检测件81的圆周方向延伸,在被检测件81的圆周方向上,位于第一光衰减部81b与中心部81a之间且未设置第二光衰减部81c的区域即为透光部81d。
进一步的,移动件82和被检测件81之间通过磁铁的磁力相互作用,因而,被检测件81可被设置在墨水腔的外部而不与墨水11接触,可确保被检测件81不会受到墨水11的污染和腐蚀,提升被检测件81的检测精度;如图2所示,墨盒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上的被检测件容纳部80,优选的,被检测件容纳部80为从壳体上表面22向着墨水腔的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80与墨水腔相互隔离;更进一步的,墨水腔中设置有导轨86以及第一限制件88和第二限制件87,移动件82可滑动地与导轨86结合,第一限制件88和第二限制件87分别用于对移动件82的初始位置和末端位置进行限制,进而限制被检测件81的转动范围。
继续如图2所示,移动件82包括浮动部82a、磁铁安装部82c以及连接浮动部82a和磁铁安装部82c的连接部82b,所述移动件82可利用连接部82b通过夹持、支撑等方式可移动地与导轨86结合,本实施例中,连接部82b设置有狭缝82d,导轨86与狭缝82d结合,优选地,浮动部82a的密度小于墨水11的密度,移动件82还设置有用于被第一限制件88限制的限制面82e;进一步的,所述导轨86的具体形状可以是直板形,也可以是弧形,沿上下方向,导轨86的两个末端与出墨部3的距离不同,或者说,沿上下方向,第一限制件88和第二限制件87离出墨部3的距离不同,优选的,第一限制件88高于第二限制件87;导轨86优选呈弧形,更优选的,弧形导轨86的圆心与被检测件81的旋转中心重合,也就是说,移动件82转动时的中心与被检测件81转动时的中心重合,此种设计可确保移动件82在移动过程中,磁铁83和磁铁84之间的磁力大小保持不变,相应的,被检测件81可保持稳定的转速和方向,有利于提升被检测件81的检测精度。
如图3所示,当沿左右方向观察时,沿上下方向,被检测件81/检测机构8具有最高点P,所述最高点P低于墨盒1的最高点,本实施例具体为,最高点P低于把手26的最高点,在墨盒1的安装和取出过程中,被检测件81/检测机构8与成像设备内部干涉的几率可被有效降低。第一光发射件71a和第二光发射件71b间隔分布在成像设备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发射件71a和第二光发射件71b沿墨盒1的安装/拆卸路径(前后方向)设置,其中,第一光发射件71a用于与检测机构8配合以检测墨盒1是否被安装或检测墨盒1的型号,第二光发射件71b用于与检测机构8配合以检测墨盒1内的墨水余量。
[检测过程]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在被注满墨水时检测机构的状态图;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中墨水在即将被消耗完时检测机构的状态图。
在浮动部82a的密度小于墨水密度的情况下,当墨水腔被注满墨水时,浮动部82a被浮起,一方面,利用墨水的浮力,移动件82在移动时受到的来自导轨86的摩擦力可被减小,另一方面,移动件82可根据墨水量的变化而移动,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使得被检测件81产生相应的运动,在成像设备感知被检测件81的运动后即可获得墨水腔中的墨水余量信息;进一步的,安装有磁铁84的磁铁安装部82c的重力大于浮动部82a受到的浮力,在第一限制件88的作用下,移动件82整体呈图4A所示的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因而,移动件82的初始位置以及被检测件81的初始位置均被确定。可以理解的是,浮动部82a还可以由密度比墨水密度大的材质制成,此时,还需要在墨水腔中设置一个可随墨水量变化而移动的响应件,移动件82可随着响应件的移动而移动,在移动件82被导轨86支撑的情况下,所述响应件带动移动件82移动所需的力可被减小。
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中,或者说,在被检测件81的初始位置,沿墨盒1的安装方向,即图中的向前方向,第一光衰减部81b位于最前方,透光部81d位于第二光衰减部81c的前方,也就是说,透光部81d位于第一光衰减部81b和第二光衰减部81c之间。
随着墨盒1沿前后方向向前被安装,第一光衰减部81b首先衰减第二光发射件71b发射的光线,并随着墨盒1的继续安装,第二光发射件71b发射的光线不再被第一光衰减部81b衰减,而是穿过透光部81d,但用于检测墨盒1的安装或墨盒1的型号的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未受到影响,此时,成像设备仍然不认为墨盒1已被安装或成像设备已获知墨盒1的型号,而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第二光发射件71b发射的光线虽然经历了上述被衰减和不被衰减两个过程,但根据成像设备内预设的程序,第二光发射件71b发射的光线需要一直保持被衰减或不被衰减,成像设备才会向终端用户提示墨水余量信息,一般的,成像设备需先检测到墨盒1被安装或检测到墨盒1的型号信息后,才会进行墨水余量的检测。
如图4A所示,墨盒1继续沿向前的方向安装,直至第一光衰减部81b经过第一光发射件71a,并到达第一光发射件71a的前方,此时,墨盒1被安装至成像设备的预定位置,第一光发射件71a与透光部81d相对,第二光发射件71b与第二光衰减部81c相对。在所述安装过程中,当第一光衰减部81b与第一光发射件71a相对时,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先被第一光衰减部81b衰减,待第一光衰减部81b越过第一光发射件71a后,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在左右方向穿过透光部81d,对于第二光发射件71b来说,在第一光衰减部81b到达第二光发射件71b后,第二光发射件71b即开始与透光部81d相对,并最终到达与第二光衰减部81c相对的位置。
由此可见,在墨盒1的安装过程中,对于第一光发射件71a而言,其发射的光线先被第一光衰减部81b衰减,然后通过透光部81d在左右方向穿过,成像设备通过检测到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经历先衰减然后不衰减的过程,即可获知墨盒1已被安装,进一步的,成像设备还可通过检测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先被衰减的时间和/或然后不衰减的时间来确定墨盒1的型号,例如,通过增大或减小第一光衰减部81b沿被检测件81径向方向的尺寸来实现,或通过增大或减小透光部81d沿被检测件81径向方向的尺寸来实现,更进一步的,成像设备还可以通过检测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先被衰减的次数和/或然后不衰减的次数来确定墨盒1的型号,例如,通过沿被检测件81的圆周方向另外设置类似第一光衰减部81b的光衰减部来实现。
对于第二光发射件71b而言,在墨盒到达预定安装位置后,第二光发射件71b发射的光线被第二光衰减部81c衰减(完全遮挡),因而,成像设备获知墨水腔内的墨水充足。墨盒1在成像设备中工作时,随着墨水腔中的墨水被消耗,浮动部82a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移动件82开始沿导轨86向下移动,在移动件82中的磁铁84与被检测件81中的磁铁83的相互作用下,被检测件81开始绕旋转轴线L沿r所示方向转动,在被检测件81转动过程中,第一光发射件71a始终与透光部81d相对,第二光衰减部81c逐渐不与第二光发射件71b相对。
如图4B所示,当墨水腔中的墨水量到达成像设备需发出提示的阈值时,浮动部82a到达最下方,移动件82整体被第二限制件87限制而保持静止,第二光衰减部81c不再与第二光发射件71b相对,此时,第一光发射件71a和第二光发射件71b均与透光部81d相对,也就是说,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和第二光发射件71b发射的光线均在左右方向穿过透光部81d,成像设备内与第二光发射件71b相对的光接收件完全接收到第二光发射件71b发射的光线,成像设备向终端用户发出更换墨盒的提示。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机构8能够同时实现墨盒1是否安装和/或墨盒1的型号的检测以及墨水余量的检测,从而使得墨盒1的结构得到简化;同时,检测机构8以可活动的方式与壳体2结合,不管是墨盒组装前的零部件运输还是墨盒作为成品运输,即使有外力撞击,检测机构8也能够通过相对于壳体2活动而有效抵消撞击力,因而,检测机构8被折断或磨损的几率被降低。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涉及的检测件的平面图。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被检测件81的结构进一步变化,如图所示,检测轮81设置有第一透光部81d1和第二透光部81d2,因而,在检测轮81的圆周方向上,上述第二光衰减部81c以及新形成的第三光衰减部81g均位于两个透光部之间,其中,第一光衰减部81b和第一透光部81d1用于对墨盒1的安装和/或墨盒1的型号进行检测,第三光衰减部81g、第二透光部81d2和第二光衰减部81c用于对墨水腔内的墨水余量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光衰减部81b和第一透光部81d1的检测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下面重点描述本实施例的检测机构8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的过程,当墨盒1被安装至预定位置时,第一光发射件71a与第一透光部81d1相对,第二光发射件71b与第二光衰减部81c相对,随着墨水逐渐被消耗,检测轮81绕旋转轴线L沿r所示方向转动,第二光发射件71b先与第二透光部81d2相对,比如,此时的墨水余量为原墨水量(墨水腔被注满时的墨水量)的一半或1/3,此时,成像设备向终端用户发出第一次提示,但终端用户不需更换墨盒1,随后,第二光发射件71b再次与第三光衰减部81g相对,待墨水被消耗至到达所述阈值时,第二光发射件71b与第一透光部81d1相对,此时,成像设备向终端用户发出第二次提示,终端用户需更换墨盒1;沿检测轮81的圆周方向,第一透光部81d1所对应的弧度大于第二透光部81d2所对应的弧度。
可实现的,检测轮81可根据成像设备需要向终端用户发出提示的次数对所述透光部和光衰减部的个数进行改变,例如,成像设备还需在上述第一次提示和第二次提示之间再次发出提示,则还可以在第二透光部81d2中设置第四光衰减部,该第四光衰减部将第二透光部分隔成两个透光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光衰减部81g和/或第四光衰减部在检测轮81中的位置还可根据墨水余量进行设置,使得第二光发射件71b与第三光衰减部81g和/或第四光衰减部相对的时刻与预设的对应的墨水余量检测时刻相匹配。
{实施例三}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图8是沿本发明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的左右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光发射件71a和第二光发射件71b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墨盒1所适用的成像设备中沿上下方向检测分布,相应的,本实施例涉及的墨盒1中用于与第一光发射件71a匹配的部件以及用于与第二光发射件71b匹配的部件也在上下方向分布。
如图6和图7所示,检测机构8包括被检测件8a、第一支撑杆8b、第二支撑杆8c、可随着墨水量变化而移动的响应件(未示出)和传动组件(未示出),被检测件8a呈带状,并被第一支撑杆8b和第二支撑杆8c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杆8b和第二支撑杆8c至少之一可通过传动组件随着响应件的移动而转动,进而,第一支撑杆8b和/或第二支撑杆8c被驱动,然后,通过摩擦力或齿牙啮合等方式,第一支撑杆8b和/或第二支撑杆8c驱动被检测件8a转动。
在第一支撑杆8b和第二支撑杆8c的末端还分别设置有阻挡突起8b1和阻挡突起8c1,被检测件8a被定位在所述阻挡突起8b1/8c1与壳体2之间,其运动轨迹被确定;进一步的,沿上下方向,被检测件8a位于芯片安装部4/触点42与出墨部3之间,此种设计使得被检测件8a既不会影响触点42与成像设备中的触针电接触,也不会影响墨水从出墨部3向外排出,同时还使得墨盒1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如图7所示,沿被检测件8a的转动方向,被检测件8a为封闭的带状,包括光衰减部8a1、第一透光部8a2和第二透光部8a3,当第一透光部8a2和第二透光部8a3的至少一部分相对时,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和/或第二光发射件71b发射的光线能够穿过第一透光部8a2和第二透光部8a3。
当本实施例涉及的墨盒所适用的成像设备与上述实施例涉及的墨盒所适用的成像设备具有相同的检测要求时,优选的,被检测件8a还需设置第三透光部和第四透光部,使得第一光发射件71a发射的光线能够穿过第三透光部和第四透光部,进一步的,该第三透光部还可以与第一透光部8a2形成为一体,第四透光部还可以与第二透光部8a3形成为一体。
在墨盒1的安装过程中,第一光发射件71a先与光衰减部8a1相对,然后同时与第三透光部和第四透光部相对,成像设备完成对墨盒1的安装检测和/或墨盒1的型号检测;对于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第二光发射件71b来说,在墨盒1被安装至预定位置后,第二光发射件71b需要与光衰减部相对,随着墨水腔中的墨水被消耗,所述响应件开始移动,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一支撑杆8b和/或第二支撑杆8c转动,进而驱动被检测件8a转动,第一透光部8a2和第二透光部8a3逐渐运动至在左右方向与第二光发射件71b相对,直至第二光发射件71b同时与第一透光部8a2和第二透光部8a3相对,此时,成像设备向终端用户发出更换墨盒1的提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被检测件8a从第二光发射件71b不同时与第一透光部8a2和第二透光部8a3相对的位置运动至第二光发射件71b同时与第一透光部8a2和第二透光部8a3相对的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光发射件71a始终同时与第三透光部和第四透光部相对。
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本实施例中的被检测件8a也可以通过改变光衰减部8a1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和/或所述透光部的形状/尺寸来实现成像设备对墨盒1的型号检测、成像设备向终端用户发出多次提示等功能。
{实施例四}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图10A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涉及的墨盒在被注满墨水时检测机构的状态图;图10B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涉及的墨盒中墨水在即将被消耗完时检测机构的状态图。
本实施例涉及的检测机构8仍然能够同时实现墨盒1的安装检测和/或墨盒1的型号检测以及墨水余量的检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响应件可根据墨水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形,进而带动被检测件移动。
如图9所示,检测机构8包括呈卷绕状的被检测件8d、支撑件8e和移动件/响应件8f,所述被检测件8d被支撑件8e支撑,并与响应件8f连接,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为被检测件8d自身,可理解的是,传动组件还可以是位于被检测件8d和响应件8f之间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的结构和材质不应被限制,只要能够使得被检测件8d随着响应件8f的变形而移动的部件即可。
被检测件8d整体由柔性材质制成而变得可卷曲,故被检测件8d也可被称为卷状体,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一透光部8d1、第二透光部8d2和光衰减部8d3,优选的,被检测件8d全部由可实现光衰减的材料制成,第一透光部8d1和第二透光部8d2分别为在被检测件8d上开设的通孔,则第一透光部8d1和第二透光部8d2之外的部位均可被视为光衰减部8d3;还可实现的是,被检测件8d全部由透光材料制成,而是根据检测需求使得相应位置变成光衰减部,此时,在被检测件8d上开设通孔形成所述两个透光部的操作则变得可选,在不开设通孔的情况下,利用透光材料的透光性即可达到成像设备所需的透光需求。
支撑件8e沿前后方向延伸,具有与前后方向平行的中心线C,在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被检测件8d绕中心线C转动。如图9所示,墨盒1还包括安装在腔体20中的隔板2c,该隔板2c将腔体20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20a和第二腔体20b,其中,第一腔体20a为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腔;响应件8f为设置在隔板2c上的可变形膜,并与第一腔体20a气体连通,因而,该可变形膜8f可随着墨水腔20b中的墨水量变化而发生变形。
所述可变形膜8f既可被设置成平铺在隔板2c上,也可以被设置成从隔板2c向上拱起,优选的,隔板2c设置开口,可变形膜8f覆盖该开口,当可变形膜8f被设置成如图9所示的拱起状态时,可变形膜8f内部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通过所述开口与第一腔体20a流体连通,此时,该空腔的内部也可以根据需求存储一定量的墨水,使得腔体20内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第一腔体20a和第二腔体20b之间被隔板2c和可变形膜8f完全隔断,存储在第二腔体20b中的墨水不会泄漏至第一腔体20a,因而,被检测件8d不会受到墨水的污染和腐蚀,所述上表面22所在的侧板与第二腔体20b在上下方向对应的部分也可不必设置,也就是说,第二腔体20b形成为向上敞口,则传动组件不必穿过上表面22所在的侧板,墨盒1的结构被简化,相应的,其组装过程也可被简化。
下面结合图10A和图10B描述检测机构8的检测过程。
在墨盒1被安装前,第一透光部8d1的至少一部分伸展开,随着墨盒1被安装,第一光发射件71a首先与处于第一透光部8d1边缘的光衰减部81d3相对,然后在墨盒1被安装至预定位置时,第一光发射件71a与第一透光部8d1相对,成像设备完成对墨盒1的安装检测/墨盒1的型号检测,第二光发射件71b与光衰减部8d3相对并被保持在该相对状态。
一般的,墨盒1会在壳体上设置与墨水腔20a连通的导气孔2d(如图10B所示),在墨水腔20a中的墨水被消耗的同时,外部大气通过导气孔2d补充至墨水腔20a,因而,墨水腔20a中的气压可以保持稳定。本实施例中,导气孔2d被堵塞或不被设置,当墨水被消耗时,墨水腔20a内的气压降低,可变形膜8f向着墨水腔20a的方向变形,通过传动组件,被检测件81d绕中心线C转动,被检测件8d被可变形膜8f向下拉动,如图10B所示,第二透光部8d2逐渐伸展开,直至第二光发射件71b与第二透光部8d2相对,因而,成像设备完成对墨水余量的检测。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可变形膜8f(响应件/移动件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直接响应墨水腔20a内的气压变化而发生变形,或者说,可变形膜8f通过间接响应墨水腔20a内的墨水量变化而发生变形,再由可变形膜8f的变形运动带动被检测件8d运动,第二透光部8d2由卷曲状态逐渐到达伸展状态,第二光发射件71b与第二透光部8d2由不相对状态逐渐到达相对状态,墨水腔20a内的墨水余量被检测到。
在所述墨水余量的检测过程中,第一光发射件71a始终保持与第一透光部8d1相对,优选的,沿上下方向,第一透光部8d1的尺寸大于第二透光部8d2的尺寸;如上述实施例的,当成像设备需要多次向终端用户发出提示时,第二透光部8d2还可被细分为间隔的多个子透光部,每个子透光部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以及每两个子透光部沿上下方向的尺寸均可根据成像设备的提示需求进行设置。
{其他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中的第一光发射件71a只能对墨盒1是否被安装和墨盒1的型号之一进行检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中的第一光发射件71a既能够对墨盒1是否被安装进行检测,也能够对墨盒1的型号进行检测,上述检测机构8与第一光发射件71a的配合可实现对墨盒1的检测,所述检测包括墨盒1是否被安装的检测和墨盒1的型号检测至少之一。
[响应件的其他类型]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利用比墨水密度小的浮动部82a作为响应件或者利用随着墨水腔20a内的气压减小而发生变形的可变形膜8f作为响应件,可选的,还可在墨水腔20a中安装重力传感器作为响应件,并安装微型电机/步进电机作为传动组件,所述重力传感器可感知墨水量的变化(消耗),并产生电信号,所述微型电机/步进电机根据电信号产生可驱动被检测件移动的驱动力,从而实现墨水余量的检测。
结合上文的记载,所述响应件均可直接或间接根据墨水量的变化而向发生变化,并向传动组件发出信号,所述响应件的变化包括响应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或响应件自身的形状发生改变或响应件内部的电学特性发生改变等,响应件向外部发出的信号可以是物理信号也可以是电信号。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检测机构8能够对墨盒1的安装和/或墨盒1的型号进行检测,还能够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简化墨盒1的整体结构。
检测机构8中至少被检测件81/8a/8d以相对于壳体2可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墨盒1组装前的零部件运输以及墨盒1作为成品被运输的过程中,被检测件81/8a/8d受到外力作用而被磨损或损坏的概率可被大幅降低。
当传动组件采用磁铁83和磁铁84之间的磁力驱动被检测件81/8a/8d移动的方式时,被检测件81/8a/8d可被设置在墨水腔外部而不会被墨水污染或腐蚀,有利于提升被检测件81/8a/8d的检测精度;可选的,磁铁83和磁铁84之间可为排斥力,也可为吸引力;进一步的,当磁铁83和磁铁84之间为吸引力时,还有利于加快检测机构8的安装,此时,只需要将检测机构8的其中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吸引力的作用下,检测机构8的另一部分可自动到达预定位置。
当检测机构8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检测轮81,并利用弧形导轨86对移动件82进行导引时,弧形导轨86的圆心与检测轮81的旋转中心重合,即磁铁83和磁铁84的旋转中心重合,因而,磁铁83和磁铁84之间的磁力大小保持不变,检测轮81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保持稳定,有利于提升检测轮81的检测精度。
当检测机构8采用实施例四所述的可变形膜8f作为响应件时,用于将墨水腔20a与大气连通的导气孔2d被取消,此时,墨水腔20a类似墨袋,在墨水腔20a中的墨水被消耗后,外部大气不会补充至气压已降低的墨水腔20a,可变形膜8f因而发生变形,此种方式不必在墨水腔20a中设置可随墨水量变化而产生位移的部件,墨水腔20a中的墨水流动不会受到阻碍,有利于确保墨水连续被供应以及墨水被充分消耗;进一步的,与可变形膜8f连接的被检测件8d被设置成可卷曲的卷状体,相对而言,卷状体所占的体积更小,墨盒1在保持预定墨水容积的情况下,整体尺寸可被减小,有利于墨盒1的小型化实现。
上述检测机构8在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时,不仅可根据预设的墨水余量阈值通过成像设备向终端用户发出提示,进一步还可根据成像设备预设的需求对被检测件81/8a/8d的结构做相应调整,使得成像设备能够向终端用户发出多次提示,从而提升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Claims (10)

1.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墨盒包括围合形成腔体的壳体以及与壳体结合的检测机构,所述腔体用于容纳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中的一部分既可以用于对墨盒是否安装进行检测和/或墨盒型号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
所述墨盒是否安装的检测和/或墨盒型号的检测、墨水余量的检测不同时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中的一部分相对于壳体可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在墨盒的安装过程中,检测机构对墨盒是否安装进行检测和/或墨盒型号进行检测,在墨盒的工作过程中,检测机构对墨水余量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检测机构包括与成像设备中的光发射件配合而进行检测的被检测件、响应件以及位于被检测件和响应件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响应件可直接或间接根据墨水量的变化而向传动组件发出信号,所述传动组件驱动被检测件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响应件发出信号的方式包括响应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或响应件自身的形状发生改变或响应件内部的电学特征发生改变。
6.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墨盒包括围合形成腔体的壳体以及与壳体结合的检测机构,所述腔体用于容纳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可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检测轮、可随墨水量变化而移动的移动件以及位于检测轮和移动件之间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用于将移动件的移动变化转换成驱动检测轮转动的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检测轮上的磁铁以及安装在移动件上的磁铁,移动件移动时,两个磁铁之间产生的磁力驱动检测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检测轮位于腔体外,移动件位于腔体内,当腔体被充满墨水时,移动件与墨水接触。
9.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墨盒包括围合形成墨水腔的壳体以及与壳体结合的检测机构,所述墨水腔用于容纳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成卷绕状的卷状体、支撑件和响应件,卷状体被支撑件支撑并与响应件连接,响应件用于根据墨水腔内的气压变化而发生变形;墨水腔不与外部大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响应件与墨水腔流体连通。
CN202210504124.8A 2022-05-10 2022-05-10 墨盒 Active CN114834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4124.8A CN114834158B (zh) 2022-05-10 2022-05-10 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4124.8A CN114834158B (zh) 2022-05-10 2022-05-10 墨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4158A true CN114834158A (zh) 2022-08-02
CN114834158B CN114834158B (zh) 2023-09-08

Family

ID=8256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4124.8A Active CN114834158B (zh) 2022-05-10 2022-05-10 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415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2410A (zh) * 2008-12-31 2009-06-24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JP2010158912A (ja) * 2010-04-26 2010-07-22 Brother Ind Ltd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CN101791909A (zh) * 2009-12-25 2010-08-04 孙荣华 带有方向盘检测机构的墨盒
JP2010228386A (ja) * 2009-03-27 2010-10-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
CN104417070A (zh) * 2013-09-11 2015-03-18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105774247A (zh) * 2014-12-25 2016-07-20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和打印系统
JP2017170820A (ja) * 2016-03-25 2017-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残量検出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方法
CN113601990A (zh) * 2021-05-17 2021-11-05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2410A (zh) * 2008-12-31 2009-06-24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JP2010228386A (ja) * 2009-03-27 2010-10-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
CN101791909A (zh) * 2009-12-25 2010-08-04 孙荣华 带有方向盘检测机构的墨盒
JP2010158912A (ja) * 2010-04-26 2010-07-22 Brother Ind Ltd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CN104417070A (zh) * 2013-09-11 2015-03-18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105774247A (zh) * 2014-12-25 2016-07-20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和打印系统
JP2017170820A (ja) * 2016-03-25 2017-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残量検出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方法
CN113601990A (zh) * 2021-05-17 2021-11-05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4158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9697B2 (ja)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EP1650033B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874313B2 (ja)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印刷流体供給装置、及びアダプタ
EP2397337B1 (en)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10022975B2 (en) Liquid cartridge having detection member movable in accordance with deformation of deformable member
CN111971182B (zh) 包括可移动构件的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JP2013129178A (ja)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EP2233301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90337297A1 (en)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protrusion and interface
JP2018052005A (ja)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US20230278340A1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ic board whose center electrode is aligned with light-blocking plate
JP2019025794A (ja) 液体消費装置
CN114834158B (zh) 墨盒
CN220865028U (zh) 墨盒
JP6961918B2 (ja)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印刷流体供給装置、及びアダプタ
CN219191667U (zh) 墨盒
CN214774860U (zh) 墨盒
CN113022144A (zh) 墨盒
JP2012000866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CN218343096U (zh) 墨盒
CN220500293U (zh) 墨盒
JP3183794U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CN218197544U (zh) 墨盒
WO2022184072A1 (zh) 墨盒
CN113085382B (zh) 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6

Address after: Room 201, 2nd Floor, Forming Workshop (Building A), No. 8, Pingdong Second Road, Nanping, Zhuhai,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Zhuhai Yizhiy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room 505, building 3, No. 798, qinzheng Road, Hengqin new area,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