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6333A -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6333A
CN114826333A CN202210389471.0A CN202210389471A CN114826333A CN 114826333 A CN114826333 A CN 114826333A CN 202210389471 A CN202210389471 A CN 202210389471A CN 114826333 A CN114826333 A CN 114826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preset condition
units
regulated
electromagnetic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94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艺戬
方敏
窦建武
彭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3894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6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6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6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13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01Q15/148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reflecting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13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45Pass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的子集;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X>=1;电磁单元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基于电磁单元组,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电磁特性为电磁特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10015133.1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20年1月7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面板,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面板(Intelligent Surface,IS),或者称为智能表面、可配置电磁表面等在未来的通信可能会变得十分活跃,可以实现无线通信、无线充电和遥感,物理环境变得“智能”和交互式。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每个可调控的电磁单元需要对应一组电控器件。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相位特性调控的实现示意图。如图2所示,控制芯片通过总线与每个电磁单元连接,假设有N个可调控的电磁单元,那么每个电磁单元都需要设置内部的电控器件,并通过总线连接到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对每个电磁单元进行相位的调控。
在智能面板的阵子或者可调控电磁单元的数目非常巨大时,会存在几个较大的技术问题:其一,实际场景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调控的电磁单元数目N需要很大,比如10的3次方到10的5次方,那么电磁特性对应的N维调控矩阵的计算会非常巨大,复杂度高,不利于智能面板的应用;其二,对于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发送或者反射策略、不同的信道或信道、其性能及电磁覆盖需求不同,而目前的调控策略并不能针对这些区别灵活按需调控进行匹配,因此效率不高;其三,不同电磁单元对整体性能的贡献大小是不一样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电磁单元对性能的贡献权重很低,但仍然需要高精度调控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计算量浪费,以及控制信令开销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降低了调控维度和复杂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包括:
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的子集;
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X>=1;所述电磁单元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
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
基于所述电磁单元组,对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所述电磁特性为所述电磁特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的子集;
分组模块,设置为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所述电磁单元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
第二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
调控模块,设置为基于所述电磁单元组,对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所述电磁特性为所述电磁特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相位特性调控的实现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制电磁单元的实现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与智能面板上所有电磁单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位置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数目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AP位置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AP数目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IS用途的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单元阵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磁单元阵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磁单元阵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电磁单元的排列分布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电磁单元的排列分布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电磁单元的排列分布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式电磁单元分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的电磁单元分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单元组的显示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所有电磁单元进行分组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智能面板,一方面可以智能控制信道环境,提供更大的传输容量、更高的无线充电的效率,以及更强的鲁棒性。另一方面,可以支持超大规模终端的接入,这也使得实现物联网的最宏伟愿景成为可能。在本申请中的智能面板,实际上可以拓展到物理上的表面电磁活跃的无线环境,该无线环境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发射和接收电磁场,如果能够智能地控制这些电磁场,就有可能将能量集中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传输和接收,提高能力效率并减小干扰。因此这些表面将带来全新的电磁环境通信、传感和控制能力;智能面板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包括解决高频非视距传输问题、解决覆盖空洞、减小电磁污染,无源的万物互联,低成本的大规模收发,以及增加信道的空间自由度。
智能面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智能面板阵子(IS element),或者称为可调控电磁单元的电磁特性,产生可调的辐射电场,获取我们需要的辐射特性,在发射或者反射时,实现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波束赋形效果。理论上可以调控改变的电磁特性包括:相位特征(Phase),幅度特征(Amplitude),频率特性(Frequency),极化特性(Polarization),角动量(Angular Momentum)等等。智能面板具备改变电磁特性的能力,电磁波能够根据用户期望的方式进行控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制电磁单元的实现示意图。如图3所示,智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包括了多个可调控电磁单元。可调控电磁单元可以是简单的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三级管、电容、电阻等)构造,也可能是一些媒介或者孔径。在图3中列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可控制电磁单元。实际上电磁单元的实现方法种类非常繁多,不限于以下的一些方式。智能面板上的可调控电磁单元附着在介质基板上,可调控电磁单元可以实现电磁波的发射和反射以及透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由智能面板执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110-S140。
S110、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的子集。
在实施例中,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指的是智能面板上所需调控的所有电磁单元;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为智能面板上可以调控电磁特性的所有电磁单元。在一实施例中,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中包含的所有电磁单元的数量要小于等于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即小于等于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中的所有电磁单元的数量。
S120、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
在实施例中,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在实施例中,电磁单元集合包括下述之一: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在一实施例中,可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在一实施例中,可对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进行分组,即对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
S130、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
在实施例中,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指的是,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所需进行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电磁特性。在实施例中,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可进行电磁特性集合中的一个电磁特性的调控,也可以进行电磁特性集合中的多个电磁特性的调控。
S140、基于电磁单元组,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电磁特性为电磁特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
在实施例中,每个电磁单元组可以进行电磁特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电磁特性的调控。在同一个电磁单元组中的所有电磁单元所调控的电磁特性是相同的。比如,对电磁单元进行分组之后,得到电磁单元组A和电磁单元组B,并且电磁单元组A和电磁单元组B同属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则可对电磁单元组A和电磁单元组B分别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其中,电磁单元组A和电磁单元组B所进行的电磁特性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设定即可,同一个组的调控电磁特性是相同的、或者调控的精度是相同的。
在实施例中,在对电磁单元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之前,根据不同的条件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使得待调控的电磁单元数目小于等于智能面板上所有电磁单元数目,且待调控的电磁单元数目大于等于1,从而使得待调控的电磁单元更具有针对性,调控效率更高,降低了调控维度,从而降低了调控的复杂度。
在实施例中,对S110-S130执行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在一实施例中,可依次执行S110、S120和S130,即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然后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进行分组,得到电磁单元组,然后对电磁单元组进行预先确定的电磁特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电磁特性的调控。在实施例中,S120在S110之后执行的情况下,进行分组的电磁单元,属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可依次执行S120、S110和S130,即对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电磁单元组,然后从至少两个电磁单元组中选择预设个数的电磁单元组,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并基于电磁单元组,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电磁单元进行电磁特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电磁特性的调控。在实施例中,S110在S120之后执行的情况下,进行分组的电磁单元,属于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上述实施例中,S130可以在S110和S120之前执行,也可以在S120和S120之后执行,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只需保证S130在S140之前执行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或者,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等于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的预设条件;基于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发送的控制信令内容的预设条件;基于待控制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精度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基于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的预设条件;基于介电系数、电导率或磁导率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发送端或接收端的天线配置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包括:发射、反射或透射的工作频率;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高低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成正比。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条件为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确定智能面板中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上的接收功率与预先配置的功率门限值之间的比对结果;在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上的接收功率大于等于功率门限值的情况下,将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加入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功率门限值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固定值;由基站配置;由UE配置;根据目标参数隐式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介电系数,电导率,磁导率,电磁单元数目,复用的传输层数,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IS用途,MCS方式,通信链路类型,信道或信号类型,AP或UE发送功率、AP或UE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
在一实施例中,信道或信号类型包括下述之一:公有控制信道、广播信道、数据信道、同步信号和导频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在信道或信号类型为公有控制信道、广播信道或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与在信道或信号类型为数据信道或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较多。
在一实施例中,导频信号包括:测量导频和解调导频;测量导频对应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据,比解调导频对应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较多。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条件为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位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或者,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数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或者,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ID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位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或者,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数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或者,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ID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在一实施例中,通信链路类型包括下述一项:AP到UE的下行链路;UE到AP的上行链路;UE到UE之间的直通链路;AP到AP之间的回传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调制解码方式的阶数高低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成正比。
在一实施例中,介电系数的大小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成反比。
在一实施例中,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特征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长方形、圆形或圆环的方式排布;水平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大于垂直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电磁单元密度是非均匀的。在一实施例中,电磁单元密度是非均匀的,指的是电磁单元密度为中心密集且外部稀疏。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与智能面板上所有电磁单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将智能面板上所有电磁单元记为S1,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记为S2。在现有技术中,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就是智能面板上所有可用的可调控电磁单元构成的总集合S1,即S1和S2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是相同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从智能面板上的可调控电磁单元构成的总集合中选出适合当前发射或者反射的需要使用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即S2是S1的子集。从S1中选出S2可以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确定S2包括但不限于确定S2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S2包含的电磁单元间隔,S2包含的电磁单元密度,S2包含的电磁单元分布形态。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的预设条件;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的控制信令内容的预设条件;基于待控制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精度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介电系数、电导率或磁导率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发送端或接收端的天线配置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工作频率,比如,30GHz,100GHz选择的待电磁调控单元集合S2可以具有不同的电磁单元。在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包括发射、反射或透射的工作频率。在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越高,所选择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越大(即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越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频存在覆盖缺陷,可以使用更多的智能面板阵子来弥补这个缺陷。在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确定S2集合的大小,比如预先约定不同频率值对应的S2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电磁单元或者多个电磁单元(可以作为一个电磁单元组)上的接收功率来判断该电磁单元或该多个电磁单元是否加入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如果电磁单元或者多个电磁单元的接收功率非常低,可认为其对传输的贡献是很小的,即不对其进行调控也不会显著的影响传输性能。在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功率门限值确定S2集合。在单个电磁单元或者多个电磁单元上的接收功率小于该功率门限值的情况下,该电磁单元或者多个电磁单元不被S2集合选择;在单个电磁单元或者多个电磁单元上的接收功率大于等于该功率门限值的情况下,可以被S2集合选择。在实施例总,功率门限值的设置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不是固定好的数值。比如,该功率门限值可以由基站或者终端配置,或者根据其它类型的参数配置隐式的确定,比如,其它类型的参数包括下述一项: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信道或者信号类型;目标传输用户或者目标传输AP;通信链路类型;电磁特性类型;电磁特性的调控精度;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调制编码方式;介电系数;智能面板用途。在这些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对应的功率门限值的设置也可以不同。另外,由于AP或UE的发射策略影响IS上的接收功率,因此S2集合也可以由AP或UE的发射功率、预编码权值等参数的配置确定。不同的AP或UE的发射功率、预编码权值可以对应不同的S2集合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信道或者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的情况,不同的信道或者信号类型,可以对应不同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比如,公有控制信道、广播信道、数据信道、同步信号、导频信号都可以对应不同的S2集合。智能面板IS获取信道或者信号类型信息,IS根据信道或者信号类型信息确定S2集合。在实施例中,公有控制信道和广播信道、同步信号要面向多个用户,可以选择更多的电磁单元,并且分布也要足够广阔;数据信道、导频信号面向特定的一个终端或者少数的终端,可以选择离目标用户比较近的部分电磁单元构成S2集合进行发射、透射或者反射传输,电磁单元的数目可以少一些。在实施例中,对于导频信号,可以分为测量导频和解调导频。测量导频比解调导频需要S2集合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一些。在实施例中,S2集合的确定,根据信道或者信号的类型及其特征,才能更好的适应该信道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根据传输内容确定S2集合,比如,根据不同的信令或数据,或者,信令或数据的重要性确定S2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位置的预设条件的情况。智能面板可以被用于不同用户的传输。在实施例中,如果智能面板尺寸较大,不同的用户离智能面板上电磁单元的距离不同,对于不同位置的用户来说,对其传输作用最大的电磁单元集中区域并不相同,即可以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位置确定S2集合。在实施例中,不同位置的UE到IS之间的距离也不相同,距离越远,需要选择的S2集合越大。在实施例中,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可以服务一个用户的,也可以服务多个用户。在一实施例中,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位置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A和终端B分别对应一个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其中,终端B与IS之间的距离,相对终端A与IS之间的距离更近,即终端A对应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一些。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数目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在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数目不同,对应的S2集合选择也不同,即可以根据服务的目标用户数目确定S2集合。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数目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侧图中服务的目标用户数目包括终端A、终端B和终端C这三个用户;而下侧图中服务的目标用户数目包括终端A这一个用户,即目标用户数目为三个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相对比目标用户数目为一个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一些。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行传输目标AP位置的预设条件的情况。智能面板在上行传输过程中,可以被用于发射、反射到不同的目标AP,不同的AP有不同的位置,因此,可以选择不同的S2集合发射或者反射,以使得传输性能最优化。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AP位置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8所示,AP1和AP2分别对应一个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其中,AP2与IS之间的距离,相对AP1与IS之间的距离更近,即AP1对应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一些。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行传输目标AP数目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上行传输时可以服务一个AP接收,也可以服务多个AP联合接收。目标AP数目不同,对应的S2集合选择也不同,即可以根据服务的目标AP数目确定S2。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AP数目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侧图中服务的目标AP数目包括AP2这一个接入点;而下侧图中服务的目标AP数目包括AP1、AP2和AP3这三个接入点,即目标AP数目为三个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相对比目标AP数目为一个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一些。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可以被用于多种类型的链路,例如,AP到UE的下行链路,UE到AP的上行链路,UE到UE之间的直通链路(SideLink),AP到AP之间的回传(Backhaul)链路。在实施例中,不同类型的通信链路对应的S2集合不相同,即可以根据通信链路的类型选择不同的S2集合发射或者反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上行的覆盖受限,上行传输对应的S2集合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比下行传输对应的S2集合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即下行传输的S2集合可以是上行传输的S2集合的子集。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AP或者UE发送的控制信令内容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根据接收到的AP或者UE发送的控制信令,确定如何从S1集合中选择电磁单元构成S2集合。在实施例中,该空盒子信令可以直接指定S2集合由哪些电磁单元构成,也可以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其它实施例提到的一些配置参数(比如,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智能面板上的接收频率、信道或信号类型、通信链路类型等)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待控制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确定需要控制的电磁特性类型,根据电磁特性类型确定如何从S1集合中选择电磁单元构成S2集合。比如,对于相位特性的调控,对应一个集合S2-phase,对于幅度特性的调控对应一个集合S2-am,对于频率特性的调控对应一个集合S2-rf,对于轨道角动量特性的调控对应一个集合S2-oam,对于自旋角动量特性的调控对应一个集合S2-sam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精度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确定电磁特性的调控精度,(比如,包括两个相位值的二进制相位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精度,包括4个相位值的四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QPSK)精度),根据电磁特性的调度精度确定如何从S1集合中选择电磁单元构成S2集合。例如,对于BPSK的相位调控,对应一个集合S2-bpsk,对于QPSK相位调控对应一个集合S2-qpsk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确定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例如粒度为基于每个电磁单元的控制,或者是基于一组电磁单元的联合控制,每个组包含N个电磁单元。根据粒度确定如何从S1集合中选择电磁单元构成S2集合。粒度不仅可以采用电磁单元的数目来表征,也可以采用电磁单元的面积来表征。基于相同数目的电磁单元进行控制,在面积不同的情况,粒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调控粒度可以描述为1平方厘米粒度,0.5平方厘米粒度,0.25平方厘米粒度。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不同的MCS方式具备不同的S2集合大小需求,比如,高阶的MCS方式对应的S2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在实施例中,高阶的MCS需要更好的传输性能,以及更鲁棒的信道条件,否则导致大量的数据传输不准确,非常浪费资源。在实施例中,可以根据MCS方式确定S2集合,即高阶MCS传输,S2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介电系数、电导率或磁导率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不同的介电系数具备不同的S2集合大小需求,比如,小的介电系数所对应的S2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在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介电系数确定S2集合。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电导率和磁导率等确定S2集合,即不同的电导率对应的S2集合不同;不同磁导率对应的S2集合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IS的用途可以分为发送、反射,和透射这三种。在实施例中,在IS用途作为发射的情况下,即将IS当成天线使用,在IS背后直接馈入信号,属于有源利用方式。在IS用途为反射或透射的情况下,属于无源利用方式,电磁单元产生的是感生电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IS用途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IS用途为反射或投射的情况下,在电磁超表面发出对应的反射信号或投射信号,属于无源利用方式。在实施例中,这几种方式的传输特点不同,对电磁单元的要求也不同,即根据IS用途可以选择不同的S2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复用的传输层数越多,对应的S2集合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并且较优的方式是呈狭长、扁平型的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预设条件为基于发送端或接收端的天线配置的预设条件的情况。在实施例中,发送端或接收端天线配置影响发送波束或者接收波束,即影响有效的电磁单元分布,例如,发送端或接收端的水平维度阵子数目非常多,意味着波束会很窄,即水平维度阵子数目可以少一些,或者间距小一些。
在一实施例中,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的特征包括下述之一:按照长方形、圆形或圆环的方式排布;水平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大于垂直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电磁单元密度是内密外疏;多个智能面板中的一个或多个;每个智能面板上的多个阵子;电磁单元是离散交织的;按照实心或空心矩形排布;按照实心或空心菱形排布;按照实心或空心圆形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单元密度是非均匀的,包括下述一项: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内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外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左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右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右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左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上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下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下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上侧的电磁单元密度。
在一实施例中,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1所示,可以从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中选择的一部分电磁单元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多个智能面板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情况。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2所示,可以从多个长方形方式排布的智能面板中选择一个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每个智能面板中的多个电磁单元阵子的情况。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3所示,可以从每个电磁单元智能面板上分别按照长方形方式的排布选择一部分电磁单元阵子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按照离散交织方式排布的情况。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4所示,可以从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中离散交织地选择一部分电磁单元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5所示,可以从分组之后的多个圆形方式排布的电磁单元组中,选择一组电磁单元组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6所示,可以从分组之后的每个电磁单元组中分别按照圆形方式的排布选择一部分电磁单元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7所示,可以从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中以圆环方式排布地选择一部分电磁单元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具备内密外疏的情况。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显示示意图。如图18所示,可以从智能面板上的所有电磁单元中分布地选择一部分电磁单元作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同时,在智能面板的内部所选择的电磁单元数目比智能面板的外部所选择的电磁单元数目更多一些。
在一实施例中,选择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以包括以下的一些形式或其组合形式。在实施例中,S2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阵子可以是以下的形式或其组合。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按照实心或空心矩形排布的情况。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单元阵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阵子的排列方式为实心或空心矩形。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按照实心或空心菱形排布的情况。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磁单元阵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阵子的排列方式为实心或空心菱形。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按照实心或空心圆形排布的情况。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磁单元阵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阵子的排列方式为圆或圆环形,或者多个圆环形。
在实施例中,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磁单元阵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更方便设计控制电路,以及分组。
在一实施例中,在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时,可按照下述至少之一的特征进行确定:水平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大于垂直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电磁单元密度是非均匀的。在实施例中,尽可能的在水平维度上分布更多的电磁单元,即水平维度上电磁单元数目大于垂直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从而使得通信性能更优。一方面,IS接收到的功率更大,另外一方面对于信道非相关性有较好的改善,能够传输更多的层。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电磁单元的排列分布图。如图22所示,水平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据大于垂直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在实施例中,狭长型、扁平型的电磁单元组合更适合多层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选择的电磁单元密度可以是非均匀的。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电磁单元的排列分布图。如图23所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电磁单元分布情况为:中间的电磁单元间隔小,密度大;边缘的电磁单元间隔大,密度小。
在一实施例中,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电磁单元的排列分布图。如图24所示,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电磁单元分布情况为:中间密度小,然后密度变大,最后再变小,这种情况与使用涡旋波发送时到达面板上的功率接收特性有关。
在一实施例中,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包括:根据第二预设条件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单元间距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单元总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水平或垂直维度的电磁单元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精度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服务用户数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与IS的距离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单元组的分组特征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连续或者离散排布进行分组;按照圆形排布的方式进行分组;电磁单元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电磁单元组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是相同或者不相同的。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电磁单元组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是不相同的,包括: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内侧的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比处于智能面板外侧的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少。
在一实现方式中,对电磁单元进行分组的目的是以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同一组中的所有电磁单元采用同一套调控输入,对组内的各个电磁单元进行相同方式或者具有强相关性的电磁特性调控。在实施例中,N个电磁单元对应M个调控单元,M<=N。每个电磁单元组包含1个或多个电磁单元。在实施例中,分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最简单的分组方式为:N是M的整数倍,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方式进行分组:集中式电磁单元分组;属于分布式的电磁单元组。在一实施例中,按照连续电磁单元排布的分组情况。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式电磁单元分组示意图。如图25所示,一个电磁单元组中的所有电磁单元是集中的。在一实施例中,按照离散电磁单元排布的分组情况。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的电磁单元分组示意图。如图26中图(1)所示,一个电磁单元组中的所有电磁单元是相隔的,并非是集中在一起的;如图26中图(2)所示,一个电磁单元组中的所有电磁单元是相隔的,也并非是集中在一起的。
示例性地,针对电磁单元组按照圆形排布的方式进行分组的情况。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单元组的显示示意图。如图27所示,对电磁单元进行分组之后,可得到三个电磁单元组,并且每个电磁单元组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是相同的。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电磁单元组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可以是不相同的。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预设条件对电磁单元进行分组,得到电磁单元组。在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单元间距的预设条件、基于总的电磁单元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水平或者垂直维度电磁单元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精度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服务用户数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与IS的距离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等等。
在实施例中,不同的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下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电磁单元间距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电磁单元数目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电磁特性调控的精度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传输层数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服务用户数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AP与IS的距离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UE与IS的距离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IS的用途、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MCS方式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链路类型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不同的信道或信号类型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分组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的所有电磁单元进行分组。也就是说,多个电磁单元组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不同,或者密度不同,或者分布不同。在一实施例中,针对每个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不同的情况,且处于智能面板内部的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比处于外部的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少。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所有电磁单元进行分组的示意图。如图28中的(1)和(2)所示,离中心越远,电磁单元组的粒度越大,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越多。如图28中的(1)所示,电磁单元组1、电磁单元组2和电磁单元组3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依次增多;如图28中的(2)所示,电磁单元组b、电磁单元组c和电磁单元组a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依次增多。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特性集合的确定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复用的传输层数;用户数;AP或UE与IS之间的距离;接收功率;IS用途;MCS方式;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通信链路类型;信道或信号类型;目标用户或目标AP。
在一实现方式中,电磁特性可以包括多种类别,例如:理论上可以调控改变的电磁特性包括:相位特征,幅度特征,频率特性,极化特性,角动量(又可以分为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自旋角动量(Spin Angular Momentum,SAM))等。
在一实施例中,待调控不同的电磁特性集合,可以预先约定,也可以根据下述条件进行判断。在一实施例中,电磁特性集合的确定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用户数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与IS之间的距离的预设条件;基于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目标用户或目标AP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由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影响调控的难度,部分频率易于实施多种电磁特性的调控,而部分频率仅仅适合一种电磁特性的调控。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复用的传输层数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复用更多的传输层数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包含的特性数目越多,单层可以只调节相位,但多层传输需要更多的电磁特性调控,比如相位和幅度、相位幅度和频率、相位幅度和角动量,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复用的用户数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复用更多的用户数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包含的特性数目越多,单用户可以只调节相位,但多用户传输需要更多的电磁特性调控,比如相位和幅度、相位幅度和频率、相位幅度和角动量,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AP或UE与IS之间的距离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AP或US与IS之间的距离越近,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包含的特性数目越多,远距离可以只调节相位,但近距离传输需要更多的电磁特性调控,比如相位和幅度、相位幅度和频率、相位幅度和角动量,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上的一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的接收功率越大,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就越多。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IS用途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有源的发射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更多,无源的反射或透射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越少。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MCS方式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MCS方式的阶数越高,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更多;MCS方式的阶数越低,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越少。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为了控制整体复杂度,不同的调控粒度,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通信链路类型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不同的通信链路类型,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信道或信道类型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不同的信道或信号类型,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用户或AP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在实施例中,不同的目标用户或AP,需要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不同。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磁单元的调控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10、分组模块220、第二确定模块230和调控模块240。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210,设置为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的子集;
分组模块220,设置为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X>=1;电磁单元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
第二确定模块230,设置为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
调控模块240,设置为基于电磁单元组,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电磁特性为电磁特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单元的调控装置设置为实现图4所示实施例的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单元的调控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等于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
在一实施例中,分组模块,设置为:根据第二预设条件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基于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位置或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位置或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接入点AP或用户终端UE发送的控制信令内容的预设条件;基于待控制的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精度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基于调制编码方式MCS的预设条件;基于介电系数、电导率或磁导率的预设条件;基于智能面板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发送端或接收端的天线配置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单元间距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单元总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水平或垂直维度的电磁单元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精度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服务用户数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与IS的距离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包括:发射、反射或透射的工作频率;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高低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成正比。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条件为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
确定智能面板中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上的接收功率与预先配置的功率门限值之间的比对结果;
在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上的接收功率大于等于功率门限值的情况下,将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加入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功率门限值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固定值;由基站配置;由UE配置;根据目标参数隐式确定,目标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介电系数,电导率,磁导率,电磁单元数目,复用的传输层数,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IS用途,MCS方式,通信链路类型,信道或信号类型,AP或UE发送功率、AP或UE发送预编码/发送波束。
在一实施例中,信道或信号类型包括下述之一:公有控制信道、广播信道、数据信道、同步信号和导频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在信道或信号类型为公有控制信道、广播信道或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与在信道或信号类型为数据信道或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较多。
在一实施例中,导频信号包括:测量导频和解调导频;
测量导频对应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据,比解调导频对应的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较多。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条件为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
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位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数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ID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
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位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数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ID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单元组的分组特征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连续或者离散排布进行分组;按照圆形排布的方式进行分组;电磁单元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电磁单元组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是相同或者不相同的。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电磁单元组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是不相同的,包括: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内侧的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大于等于处于智能面板外侧的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通信链路类型包括下述一项:AP到UE的下行链路;UE到AP的上行链路;UE到UE之间的直通链路;AP到AP之间的回传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调制解码方式的阶数高低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成正比。
在一实施例中,介电系数的大小与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成反比。
在一实施例中,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特征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长方形、圆形或圆环的方式排布;水平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大于垂直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电磁单元密度是内密外疏;多个智能面板中的一个或多个;每个智能面板上的多个电磁单元阵子;电磁单元是离散交织的;按照实心或空心矩形排布;按照实心或空心菱形排布;按照实心或空心圆形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单元密度是非均匀的,包括下述一项: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内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外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左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右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右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左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上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下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下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上侧的电磁单元密度。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特性集合的确定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用户数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与IS之间的距离的预设条件;基于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目标用户或目标AP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0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包括:处理器310和存储器320。该设备中处理器3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30中以一个处理器310为例。该设备中存储器3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30中以一个存储器320为例。该设备的处理器310和存储器32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30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备为智能面板。
存储器3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设备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电磁单元的调控装置中的第一确定模块、分组模块、第二确定模块和调控模块)。存储器3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3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3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的子集;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X>=1;电磁单元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基于电磁单元组,对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电磁特性为电磁特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Claims (18)

1.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的子集;
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X>=1;所述电磁单元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
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
基于所述电磁单元组,对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所述电磁特性为所述电磁特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电磁特性集合的确定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用户数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与IS之间的距离的预设条件;基于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目标用户或目标AP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等于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条件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的预设条件;基于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接入点AP或用户终端UE发送的控制信令内容的预设条件;基于待控制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精度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基于调制编码方式MCS的预设条件;基于介电系数、电导率或磁导率的预设条件;基于智能面板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发送端或接收端的天线配置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单元间距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单元总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水平或垂直维度的电磁单元数目的预设条件;基于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精度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服务用户数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与IS的距离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或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包括:发射、反射或透射的工作频率;
所述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高低与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中包含的电磁单元数目成正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智能面板上的接收功率的情况下,所述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
确定智能面板中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上的接收功率与预先配置的功率门限值之间的比对结果;
在所述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上的接收功率大于等于所述功率门限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单个电磁单元或多个电磁单元加入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门限值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固定值;由基站配置;由UE配置;根据目标参数隐式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介电系数,电导率,磁导率,电磁单元数目,复用的传输层数,待调控的电磁特性类型,IS用途,MCS方式,通信链路类型,信道或信号类型,AP或UE发送功率、AP或UE发送预编码/发送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或信号类型包括下述之一:公有控制信道、广播信道、数据信道、同步信号和导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的情况下,所述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
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位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数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根据下行传输的目标用户ID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的情况下,所述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包括:
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位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数目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或者,根据上行传输的目标接入点ID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单元组的分组特征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连续或者离散排布进行分组;按照圆形排布的方式进行分组;电磁单元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电磁单元组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是相同或者不相同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磁单元组中所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是不相同的,包括:
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内侧的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大于等于智能面板外侧的电磁单元组包含的电磁单元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的特征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长方形、圆形或圆环的方式排布;水平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大于垂直维度上的电磁单元数目;电磁单元密度是非均匀的;多个智能面板中的一个或多个;每个智能面板上的多个电磁单元阵子;电磁单元是离散交织的;按照实心或空心矩形排布;按照实心或空心菱形排布;按照实心或空心圆形排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单元密度是非均匀的,包括下述一项: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内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外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左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右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右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左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上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下侧的电磁单元密度;每个处于智能面板下侧的电磁单元密度大于等于上侧的电磁单元密度。
16.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为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的子集;
分组模块,设置为对电磁单元集合进行分组,得到X个电磁单元组,X>=1;所述电磁单元集合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可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1;
第二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待调控的电磁特性集合;
调控模块,设置为基于所述电磁单元组,对所述待调控电磁单元集合S2进行电磁特性的调控,所述电磁特性为所述电磁特性集合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电磁特性集合的确定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基于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的预设条件;基于复用的传输层数的预设条件;基于用户数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与IS之间的距离的预设条件;基于接收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IS用途的预设条件;基于MCS方式的预设条件;基于电磁特性的调控粒度的预设条件;基于通信链路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信道或信号类型的预设条件;基于目标用户或目标AP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功率的预设条件、基于AP或UE发送预编码/发送波束的预设条件。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89471.0A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826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9471.0A CN114826333A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5133.1A CN111901014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2210389471.0A CN114826333A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5133.1A Division CN111901014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6333A true CN114826333A (zh) 2022-07-29

Family

ID=7316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9471.0A Pending CN114826333A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2010015133.1A Active CN111901014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5133.1A Active CN111901014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1198A1 (zh)
EP (1) EP4089926A4 (zh)
JP (2) JP7445000B2 (zh)
KR (2) KR20240033127A (zh)
CN (2) CN114826333A (zh)
WO (1) WO20211395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6333A (zh) * 2020-01-07 2022-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35111B (zh) * 2020-12-16 2022-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CN115052282A (zh) * 2021-03-09 2022-09-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42005A (zh) * 2021-06-03 2022-1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3810B (zh) * 2021-11-29 2023-04-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表面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7014083A (zh) * 2022-04-27 2023-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控方法、信息处理方法、信号调节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492C (zh) * 1999-03-15 2005-01-19 清华大学 可单点选通式微电磁单元阵列芯片、电磁生物芯片及应用
CA2424312A1 (en) * 2000-10-10 2002-04-18 Aviva Biosciences Corporation Individually addressable micro-electromagnetic unit array chips in horizontal configurations
US7405866B2 (en) * 2004-11-19 2008-07-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controllable resonant cells
US7469152B2 (en) * 2004-11-30 2008-12-2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dap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006279669A (ja) * 2005-03-30 2006-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近接通信装置および近接通信システム
KR20110084326A (ko) * 2008-12-18 2011-07-21 인티그레이티드 일렉트로닉 시스템즈 !시스 컨설팅 게엠베하 평면 안테나
RU2590937C2 (ru) * 2010-10-15 2016-07-10 Де Инвеншн Сайенс Фанд Уан, ЭлЭлСи Антенны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го рассеяния
EP2698872B1 (en) * 2011-04-12 2023-09-06 Kuang-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Artificial dielectric material
JP2014027608A (ja) * 2012-07-30 2014-02-06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4078771B (zh) * 2014-07-17 2016-08-31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式可编程超表面
US10720712B2 (en) * 2016-09-22 2020-07-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quid-crystal tunable metasurface for beam steering antennas
CN106654592A (zh) * 2016-12-22 2017-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相位的编码相位梯度超表面
US10547116B2 (en) * 2017-08-01 2020-01-28 University Of Cypr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digm: realizing programmable wireless environments through software-controlled metasurfaces
CN108511916B (zh) * 2018-02-12 2020-11-20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式可编程时空编码超材料
CN109326888A (zh) * 2018-09-29 2019-02-12 东南大学 一种一比特光控数字式超表面
CN110504550A (zh) * 2019-09-09 2019-11-26 江苏易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和散射一体化信息超构材料表面及其应用
CN111130574B (zh) * 2019-12-20 2021-09-2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可编程超表面的mimo发射机
CN114826333A (zh) * 2020-01-07 2022-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1014A (zh) 2020-11-06
JP2023510292A (ja) 2023-03-13
KR20220125294A (ko) 2022-09-14
US20230041198A1 (en) 2023-02-09
JP7445000B2 (ja) 2024-03-06
KR20240033127A (ko) 2024-03-12
CN111901014B (zh) 2022-05-10
EP4089926A1 (en) 2022-11-16
EP4089926A4 (en) 2024-02-21
JP2024057008A (ja) 2024-04-23
KR102643795B1 (ko) 2024-03-05
WO2021139570A1 (zh)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1014B (zh)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Mezzavilla et al. 5G mmWave module for the ns-3 network simulator
CN110391881B (zh) 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Marks et al. A general inner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for nonconvex mathematical programs
Shirvanimoghaddam et al. Massive multiple access based on superposition raptor codes for cellular M2M communications
CN11476226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20230034927A (ko) 지능형 반사 디바이스를 위한 표면 엘리먼트 분할 및 노드 그룹화
CN110062359A (zh) Mtc中基于noma短编码块传输的高可靠低迟延无线资源分配优化方法
CN114448586A (zh) 指示工作模式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126062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节点波束指示方法和设备
Sambo et al.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aware schedulers for the uplink of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900493B (zh) 一种发射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Yang et al.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empowered underlay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Lu et al. Joint power control and passive beamforming i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assisted user-centric networks
Elsaraf et al. Deep learning based power allocation schemes in NOMA systems: A review
Flizikowski et al. Selected aspects of non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urugaveni et al. Optimal frequency reuse scheme based on cuckoo search algorithm in Li‐Fi fifth‐generation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KR20230025425A (ko) 지능형 반사 디바이스를 위한 표면 요소 분할 및 노드 그룹화
He et al. Joint Optimization in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Aided UAV Communication for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Zhang et al.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enhanced uplink user-centric networks on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Su et al. Inter-beam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constraints by 3D polarized beamforming in power domain NOMA systems
Kazeminia et al. A D2D-based solution for MTC connectivity problem in NOMA-based cellular IoT networks: Dynamic user group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lammouri et al. Extending uplink coverage of mmwave and terahertz systems through joint phase-time arrays
An et al. IRS-assisted Aggregated VLC-RF System: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Maximization
KR102443456B1 (ko) 비 직교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합 주파수 효율 최대화를 위한 유저 스케줄링 및 코드북 할당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