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5111B -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5111B
CN112735111B CN202011487733.4A CN202011487733A CN112735111B CN 112735111 B CN112735111 B CN 112735111B CN 202011487733 A CN202011487733 A CN 202011487733A CN 112735111 B CN112735111 B CN 112735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ion
communication node
intelligent panel
information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77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5111A (zh
Inventor
杨军
陈艺戬
方敏
窦建武
鲁照华
胡留军
张万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4877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5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5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5111A/zh
Priority to JP2023536919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0745A/ja
Priority to KR1020237023942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18182A/ko
Priority to US18/257,992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612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36982 priority patent/WO2022127697A1/zh
Priority to EP21905626.4A priority patent/EP426658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5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5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4Backpropagation, e.g. using gradient desc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6Learning methods using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e.g. genetic algorithms or genetic program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1Dynamic search techniques; Heuristics; Dynamic trees; Branch-and-b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13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12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using genetic models
    • G06N3/126Evolutionary algorithms, e.g. genetic algorithms or genetic programm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01Q15/148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reflecting properties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根据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将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Description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网络的商用推动了其他产业和应用的发展,反过来也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密集连接、超高可靠性等。因此,如何智能的改造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无线电磁环境,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在改造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无线电磁环境中,智能面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当前智能面板波束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用户场景,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个智能面板可能需要同时服务多个终端用户。因此,如何实现多用户场景下的信号增强和干扰压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实现了多用户场景下的信号增强和干扰压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包括:
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根据所述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
将所述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面板调控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第三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
调整器,设置为将所述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面板,包括:通信模块,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通信模块,配置为与第一通信节点以及第二通信节点进行通信交互;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面板调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节点、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节点和至少一个智能面板;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智能面板互通信令;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采用无线方式与智能面板互通信令;由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一个所述智能面板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组成一个波束优化调控组,一个波束优化调控组按照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对无线电磁波进行优化调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优化调控参数的求解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调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智能面板是由大量被动的电磁单元组成的二维平面阵列,这些电磁单元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其厚度可忽略不计。由于这些经过特殊设计的电磁单元表现出自然界中的材料没有的物理属性,因而由这些人工电磁单元组成的二维阵列也被称为超表面(meta-surface)。每个电磁单元由特定形状的金属或者介质材料构成,并与电子元件相连,电子元件由面板上的智能控制器控制,可实现电磁单元电磁属性(如平均磁导率、平均介电常数)的独立调整。通过对电磁单元的电磁属性调控,就可以将入射到电磁单元表面的电磁信号以不同的振幅、相位、极化方向等进行反射或者透射,从而可在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构造出虚拟直射径,达到智能调控空间电磁环境的目的。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智能面板通过智能控制器向每个电磁单元同时发送独立的控制指令,使入射到电磁单元表面的电磁波在反射或者透射时振幅、相位或者极化方向发生相应的变化,经过所有电磁单元反射或者透射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产生波束赋形的效果,最后被特定的终端设备接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智能面板可以实现空间资源的拓展和高效利用,有助于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降低发射功耗、节约成本等。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个智能面板可能需要同时服务多个终端用户,因此由基站发射的信号经过智能面板的调控后应该在多个用户方向上同时实现信号的增强,即基站发射的信号到达智能面板后分成多个较强的波束分别指向不同的用户。另一方面,经智能面板调控后产生的多波束个能带有较强的副瓣,这些副瓣可能会干扰相邻小区的用户信号,此时需要对这些方向的副瓣进行压制,减小干扰。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位于小区边缘的智能面板需要实施波束覆盖和波束压制,以服务本小区(小区1)的用户1、用户2和用户3,同时要尽量避免干扰到相邻小区(小区2)的用户4和用户5。当前智能面板波束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用户场景,较少考虑多用户情况下的信号增强和干扰压制。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实现了多用户场景下的信号增强和信号干扰压制。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智能面板或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其中,第一通信节点指的是网络侧(比如,无线基站);第二通信节点指的是终端侧(比如,用户设备,无线终端)。在一实施例中,以智能面板执行本实施例的方案为例,对智能面板调控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100-S130。
S100、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包括下述之一: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协议报文计算信道信息和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以及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波束调控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智能面板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的情况下,智能面板与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协议报文计算信道信息和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以及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波束调控信息,然后将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发送至智能面板。在一实施例中,智能面板能够主动测量并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即在智能面板中配置主动测量单元,并能发送、接收和处理标准协议报文,智能面板主动根据接收到的协议报文测量信道信息和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并根据测得的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波束调控信息。其中,根据接收到的协议报文计算信道信息和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的实现方式,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S110、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在实施例中,信道信息用于表征无线基站与智能面板之间、智能面板与无线终端之间信道的状态,比如,信道信息可以包括:无线信号经过信道传播后的增益、相位变化、干扰水平等;波束调控信息指的是波束指向方向,波束调控信息至少包括波束覆盖区域的信息;还可以包括波束压制区域的信息。在一实施例中,波束覆盖区域和波束压制区域可以由实时检测得到的或者预先配置的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决定。在一实施例中,在智能面板独立工作,且内部未配置测量单元的情况下,即智能面板与第一通信节点之间未进行通信连接,以及智能面板内部不包含测量单元的情况下,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可以预先配置,并保存在智能面板的存储器中,以使智能面板根据预先存储的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波束覆盖区域和波束压制区域,即确定智能面板的波束指向方向。在一实施例中,在智能面板内配置测量单元,或者智能面板与第一通信节点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可通过智能面板或第一通信节点内的测量单元测量得到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目标函数由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确定。其中,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指的是智能面板需要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二类型通信节点为智能面板需要规避干扰的第二通信节点。其中,第二通信节点指的是用户设备(也可以简称为用户)。如图2所示,智能面板所要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包括:用户1、用户2和用户3;需要规避干扰的第二通信节点包括:用户4和用户5。可以理解为,用户1、用户2和用户3为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用户4和用户5为第二类型通信节点。
在实施例中,待优化调控参数指的是能够使预设目标函数取到最小值所对应的参数。示例性地,待优化调控参数可以包括:振幅、相位。在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构建预设目标函数,然后调整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直至预设目标函数取到最小值,即可确定对应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S120、根据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
S130、将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在实施例中,目标调控状态指的是电磁单元所要达到的状态。在实施例中,在根据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每个电磁单元所要达到的目标调控状态之后,对电磁单元中的电子元件进行调控,以使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发射的无线电磁信号到达智能面板之后,智能面板根据待优化调控参数调整每个电磁单元中电子元件的状态,以使电磁单元达到目标调控状态,使得更多的信号能量能够汇聚到智能面板需要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从而实现了信噪比和覆盖范围的提升,即增强了需要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信号,以及压制了需要规避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干扰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在智能面板调控方法由第一通信节点执行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协议报文计算信道信息和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以及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波束调控信息;然后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计算出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并根据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然后生成目标调控状态对应的调控指令,并发送至智能面板,以使智能面板按照调控指令将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信道信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节点与智能面板之间的信道矩阵,智能面板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波束调控信息至少包括:波束覆盖区域的信息;波束覆盖区域为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增强的区域;波束覆盖区域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波束覆盖区域为空间内的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波束调控信息还包括:波束压制区域的信息;波束覆盖区域为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增强的区域;波束压制区域为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减弱的区域;波束压制区域为空间内的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形状。
在实施例中,波束覆盖区域指的是智能面板所需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所在的区域;波束压制区域指的是智能面板所需规避干扰的第二通信节点所在的区域。其中,波束覆盖区域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波束覆盖区域和波束压制区域为空间内的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形状。可以理解为,波束覆盖区域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而波束压制区域可以没有,也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理解为,在智能面板不存在需要规避干扰的第二通信节点的情况下,波束调控信息可以只包括波束覆盖区域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波束调控信息由全部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全部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第一类型通信节点为智能面板需要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二类型通信节点为智能面板需要规避干扰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构成波束覆盖区域,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构成波束压制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数量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数量,以及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预先配置;实时测量。在一实施例中,在智能面板独立工作,且内部未配置测量单元的情况下,即智能面板与第一通信节点之间未进行通信连接,以及智能面板内部不包含测量单元的情况下,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数量,以及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可以预先配置。在一实施例中,在智能面板内配置测量单元,或者智能面板与第一通信节点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可通过智能面板或第一通信节点内的测量单元测量得到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数量,以及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采用遗传算法或梯度下降算法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面板由电磁单元阵列组成;电磁单元阵列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电磁单元构成;电磁单元阵列包括下述之一:平面阵列;曲面阵列。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单元由下述材料之一构成:金属、介质材料和液晶材料,尺寸为亚波长量级,对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波进行调控;
电磁单元的可调控电磁属性包括下述之一:电磁波振幅、相位和极化方向;
电磁单元包括下述可调电子元件之一:电阻、电容、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和三极管。
在一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第二通信节点为用户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为例,对智能面板的结构和实现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可以用于无线电磁波束调控。其中,智能面板可以由人工电磁单元构成反射或透射阵列,由智能控制器对各个电磁单元实施控制,电磁单元在控制指令下对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波产生特定的电磁响应,从而对入射电磁波实施调控,使得经过智能表面反射或者透射后的电磁波发生振幅、相位、极化方向等的改变。因而,无线基站发射的无线电磁信号到达智能面板之后受到调控,使更多的信号能量汇聚到其服务的终端设备,实现信噪比和覆盖范围提升。
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的特征包括:由具有电磁调控能力的电磁单元构成的阵列;可以接收或测量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根据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调整电磁单元的调控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对智能面板由具有电磁调控能力的电磁单元构成的阵列进行说明。电磁单元由金属、介质材料或液晶材料构成,其厚度可以忽略不计。每个电磁单元的尺寸为亚波长量级,因此具有独特的调控入射电磁波的能力,具体包括对电磁波振幅、相位、极化方向等电磁属性的调控。电磁单元还可以包含可调电子元件,例如电阻、电容、二极管、变容二极管、三极管等,通过控制电子元件的状态,电磁单元可以动态调整其对入射电磁波的调控特性。在电磁单元不包含可调控电子元件的情况下,具有固定的电磁调控特性。
智能面板可以由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电磁单元组成,不同类型的电磁单元具有不同的物理结构或者由不同的电子元件连接,因此具有不同的电磁响应特性。这些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电磁单元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一起形成电磁单元阵列,组成一个具有空间电磁调控能力的智能面板。所述电磁单元阵列可以是平面阵列,如矩形阵列、环形阵列等,也可以是曲面阵列,如球面阵列、抛物面阵列、双曲面阵列等。智能面板可以根据需要部署于室外或者室内。在室外场景中,智能面板可以安装于建筑物外立面或者其他方便固定的位置。在室内场景中,智能面板可安装于天花板、墙壁或者其他方便固定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对智能面板可以接收或测量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基站通信。在一种情况下,智能面板能够被动的接收基站或者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在另一种情况下,智能面板能够主动测量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智能面板主动测量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的情况下,智能面板上需要有主动测量单元,能发送、接收和处理标准协议报文,从而计算信道信息和终端位置信息,并根据终端位置信息确定波束调控信息。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也可以不与基站通信,独立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在智能面板获取到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之后,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调整电磁单元的当前调控状态。在实施例中,智能面板可以主动或者被动的获取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在实施例中,波束调控信息包括波束覆盖区域信息和波束压制区域信息。其中,波束覆盖区域是指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增强的区域,通常是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用信号覆盖和信号质量提升,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波束覆盖区域。波束压制区域是指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减弱的区域,通常是为了降低干扰信号的对该区域终端设备的影响,可以有零个、一个或者多个波束压制区域。根据波束调控信息,智能面板需要将其反射或者透射的电磁波尽可能多的汇聚到波束覆盖区域,而尽可能少的汇聚到波束压制区域。
根据智能面板接收到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利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磁面板状态调控方法,确定智能面板上各个电磁单元的调控状态。其中,电磁单元的调控状态与智能面板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平有一一对应关系。根据确定的调控状态调整智能面板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平,使电磁单元上电子元件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电磁单元调控状态的调整,最终实现电磁波束调控目标。在智能面板独立工作的情况下,需在安装部署前将利用其它方式获取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写入智能面板系统内存,智能面板根据写入的信息完成调控状态优化。安装部署完成后,也可以再次更新智能面板系统内存中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触发智能面板再次实施调控优化。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用于单个电磁参数(振幅、相位之一)调控的预编码优化。对智能面板电磁状态的调控优化是指在给定波束覆盖区域和波束压制区域的条件下,确定智能面板上各个电磁单元需要的调控状态,使得经过智能面板透射或者反射的电磁波尽可能多的汇聚到波束覆盖区域,而尽可能少的汇聚到波束压制区域。例如,在具有相位调控能力的智能面板上,需要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分别需要对入射电磁波改变多少相位,才能满足波束覆盖区域和波束压制区域这两个约束条件;而对于具有振幅调控能力的智能面板,则需要确定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分别需要对入射电磁波改变多少振幅,才能满足约束条件。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210-S230。
S210、智能面板主动或被动地获取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在一种情况下,智能面板配备主动测量单元,能够与基站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通过发送、接收和处理标准协议报文,得到所需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其中,信道信息至少包括:基站与智能面板之间的信道矩阵(记为H1)和智能面板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矩阵(记为H2)。假设基站有N个发射天线,智能面板有M个电磁单元,智能面板服务K1个终端设备,同时需要避免干扰K2个终端设备,则H1是一个M*N维的复矩阵,H2为(K1+K2)*M维的复矩阵。一个信道矩阵H的第(m,n)个元素可以写成
Figure BDA0002839818600000071
其中元素的模|hmn|代表信号经过对应信道后的增益,而辐角θmn代表信号经过对应信道后相位的变化。波束调控信息由需要服务的K1个终端设备的位置和K2个需要规避干扰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决定,根据这些终端的位置计算得到波束覆盖区域和波束压制区域。波束覆盖区域和波束压制区域也可以根据需要人为指定,而不是由当前智能面板服务区域内的终端设备位置确定。
在另一种情况下,智能面板被动的从基站或者终端设备获取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其中,智能面板与基站的连接可以采用有线或者无线传输,与终端设备的连接采用无线传输。
此外,在智能面板独立工作的情况下,需要提前将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写入智能面板的系统内存,智能面板根据写入的信息完成下一步的优化。安装部署完成之后,还可再次更新其系统内存中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并触发下一步操作。
S220、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实施调控优化计算,得到待调控优化参数。
根据步骤一获得的信道信息,可以构建如下预设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2839818600000072
其中,公式(1)中PRx,i和PIx,j分别表示第i个需要信号覆盖和第j个需要规避干扰的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即分别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Figure BDA0002839818600000073
Figure BDA0002839818600000074
分别表示K1个需要信号覆盖的终端设备和K2个需要规避干扰的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即分别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其中,
Figure BDA0002839818600000075
其中,w1,w2,w3,w4分别表示式中各项的权重,x表示智能面板上待优化的调控参数(比如,振幅或者相位)。其中,x即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待调控优化参数。根据S210获得的信道信息,可以得到各个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为
y=H2XH1s (3)
其中,y为(K1+K2)*1维向量,其元素的模值即信号强度,即根据y的模值即可得到每个需要信号覆盖的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PRx,i和每个需要规避干扰的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PIx,j,发送的信号s为N*1维向量,X=diag(x)为M*M维的对角方阵。当调控的参数为相位时,
Figure BDA0002839818600000076
表示智能面板上第i个电磁单元对入射电磁波的相位改变量为θi,当调控的参数为振幅时,
Figure BDA0002839818600000077
表示智能面板上第i个电磁单元对入射电磁波的振幅改变量为Ai,同时各个电磁单元对入射电磁波有相同的相位改变量。将(2)式和(3)式代入(1)式就得到完整的预设目标函数。为了使得经智能面板调控后的电磁波尽可能多的汇聚到波束覆盖区域,而尽可能少的汇聚到波束压制区域,就需要找到一组x使得预设目标函数f(x)取得最小值。
在实施例中,提供两种求解该最优化问题的方法:遗传算法和梯度下降算法。
(1)采用遗传算法求解x
遗传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通过将求解过程转换成类似生物进化中的染色体的交叉和变异等过程,通常能够较快地获得非线性优化问题的的优化结果。该算法首先需要设定种群数量、每个个体的初始值、收敛条件、最大迭代次数等,然后通过遗传变异迭代的搜索目标函数f(x)最优解,当某一次迭代的结果满足收敛条件时则以该次迭代结果作为最终结果输出。图5是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优化调控参数的求解流程图。如图5(a)所示,首先设置种群数量K,每个种群设置初始值xi=x0,以及设置收敛阈值ε和最大迭代次数N;然后对每个种群计算f(xi);然后判断f(xi)是否小于ε;若f(xi)<ε,则输出xi;若f(xi)≥ε,从K个种群中选出一定比例的优质个体进行遗传变异,得到K个新种群;然后判断n是否大于N,若n>N,输出xi;若n≤N,返回对每个种群计算f(xi)的步骤,直至输出xi
(2)采用梯度下降算法求解
在实施例中,梯度下降算法是另一类基于迭代的非线性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预设目标函数f(x)对变量x的偏导数作为搜索方向,迭代的更新待求变量,使预设目标函数逐渐趋于最小值。该算法首先需要设置待求变量的初始值、收敛条件、最大迭代次数等,然后以预设目标函数对自变量的偏导数作为搜索方向,迭代搜索最优解,当某一次迭代的结果满足收敛条件时则以该次迭代结果作为最终输出,详细计算流程见图5(b)。如图5(b)所示,首先设置初始值x=x0,收敛阈值ε和最大迭代次数N;然后计算f(x),判断f(x)是否小于ε,若f(x)<ε,则输出x;若f(x)≥ε,更新变量
Figure BDA0002839818600000081
然后判断n是否大于N,若n>N,输出x;若n≤N,返回计算f(x)的步骤,直至输出x。
由于求解该优化问题需要一定的计算资源,当智能面板本身的计算资源有限时或者为了降低智能面板的成本时,可以将该优化问题的求解转交给基站,基站完成计算之后再将计算结果传输到智能面板,然后智能面板实施下一步操作。当智能面板独立工作,不与基站连接时,可以先在其他可用的服务器上完成该优化问题的求解,再将计算结果写入智能面板的系统内存,然后触发智能面板进入下一步操作。
S230、按照待调控优化参数调整电磁单元的当前调控状态。
根据S220计算得到的结果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根据确定的目标调控状态调整智能面板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平,调整电磁单元上电子元件的状态,从而实现智能面板总体调控状态的调整,最终实现波束调控目标。
在一实施例中,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一确定模块300、第二确定模块310、第三确定模块320和调整器330。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310,设置为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320,设置为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330,设置为根据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
调整器340,设置为将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包括下述之一:
第一确定单元,设置为根据接收到的协议报文计算信道信息和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以及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波束调控信息;
接收单元,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信道信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节点与智能面板之间的信道矩阵,智能面板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波束调控信息至少包括:波束覆盖区域的信息;波束覆盖区域为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增强的区域;波束覆盖区域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波束覆盖区域为空间内的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波束调控信息还包括:波束压制区域的信息;波束压制区域为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减弱的区域;波束压制区域为空间内的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波束调控信息由全部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全部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第一类型通信节点为智能面板需要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二类型通信节点为智能面板需要规避干扰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构成波束覆盖区域,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构成波束压制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数量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数量,以及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预先配置;实时测量。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目标函数由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采用遗传算法或梯度下降算法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面板由电磁单元阵列组成;电磁单元阵列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电磁单元构成;电磁单元阵列包括下述之一:平面阵列;曲面阵列。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单元由下述材料之一构成:金属、介质材料和液晶材料,尺寸为亚波长量级,对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波进行调控;
电磁单元的可调控电磁属性包括下述之一:电磁波振幅、相位、极化方向;
电磁单元包括下述可调电子元件之一:电阻、电容、二极管、变容二极管、三极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面板调控装置设置为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面板调控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面板调控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面板,包括:处理器410、存储器420和通信模块430。该智能面板中处理器4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该智能面板中存储器4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7中以一个存储器420为例。该智能面板的处理器410、存储器420和通信模块43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智能面板存储器4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智能面板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智能面板调控装置中的第一确定模块300、第二确定模块310、第三确定模块320和调整器330)。存储器4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智能面板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智能面板。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430,配置为与第一通信节点以及第二通信节点进行通信交互。
上述提供的智能面板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面板调控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面板调控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面板调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节点510、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节点520和至少一个智能面板53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510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智能面板530互通信令;所述第二通信节点520采用无线方式与智能面板530互通信令;由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节点510、一个所述智能面板530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520组成一个波束优化调控组,一个波束优化调控组按照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智能面板调控方法对无线电磁波进行优化调控。如图8所示,以智能面板调控系统包括:一个第一通信节点510、一个第二通信节点520和一个智能面板530,以及第一通信节点510、一个第二通信节点520和一个智能面板530之间采用无线方式进行通信为例,对智能面板调控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510通过无线方式与智能面板530互通信令,以及第二通信节点520采用无线方式与智能面板530互通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根据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将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智能面板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所述波束调控信息至少包括:波束覆盖区域的信息;所述波束覆盖区域为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增强的区域;所述波束覆盖区域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波束覆盖区域为空间内的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形状;
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根据所述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
将所述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包括下述之一: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协议报文计算信道信息和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以及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波束调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信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节点与智能面板之间的信道矩阵,智能面板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道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调控信息还包括:波束压制区域的信息;所述波束压制区域为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减弱的区域;所述波束压制区域为空间内的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调控信息由全部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全部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节点为所述智能面板需要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节点为所述智能面板需要规避干扰的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构成波束覆盖区域,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构成波束压制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数量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数量,以及第一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的位置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预先配置;实时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目标函数由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第一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第二类型通信节点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强度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遗传算法或梯度下降算法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面板由电磁单元阵列组成;所述电磁单元阵列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电磁单元构成;所述电磁单元阵列包括下述之一:平面阵列;曲面阵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单元由下述材料之一构成:金属、介质材料和液晶材料,尺寸为亚波长量级,并对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波进行调控;
所述电磁单元的可调控电磁属性包括下述之一:电磁波振幅、相位和极化方向;
所述电磁单元包括下述可调电子元件之一:电阻、电容、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和三极管。
11.一种智能面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
所述波束调控信息至少包括:波束覆盖区域的信息;所述波束覆盖区域为无线电磁信号需要增强的区域;所述波束覆盖区域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波束覆盖区域为空间内的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形状;
第二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信道信息和波束调控信息确定预设目标函数中的待优化调控参数;
第三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待优化调控参数确定智能面板上每个电磁单元的目标调控状态;
调整器,设置为将所述电磁单元的当前状态调整为目标调控状态。
12.一种智能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模块,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通信模块,配置为与第一通信节点以及第二通信节点进行通信交互;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智能面板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节点、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节点和至少一个智能面板;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智能面板互通信令;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采用无线方式与智能面板互通信令;由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一个所述智能面板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组成一个波束优化调控组,一个波束优化调控组按照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无线电磁波进行优化调控。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487733.4A 2020-12-16 2020-12-16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35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7733.4A CN112735111B (zh) 2020-12-16 2020-12-16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JP2023536919A JP2024500745A (ja) 2020-12-16 2021-12-10 スマートパネル制御方法、装置、システム、スマートパネル及び記憶媒体
KR1020237023942A KR20230118182A (ko) 2020-12-16 2021-12-10 지능형 메타 표면 조작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지능형메타 표면 및 저장 매체
US18/257,992 US20240056128A1 (en) 2020-12-16 2021-12-10 Intelligent pane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intelligent panel,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136982 WO2022127697A1 (zh) 2020-12-16 2021-12-10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EP21905626.4A EP4266589A1 (en) 2020-12-16 2021-12-10 Intelligent pane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intelligent panel,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7733.4A CN112735111B (zh) 2020-12-16 2020-12-16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5111A CN112735111A (zh) 2021-04-30
CN112735111B true CN112735111B (zh) 2022-04-08

Family

ID=75603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7733.4A Active CN112735111B (zh) 2020-12-16 2020-12-16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6128A1 (zh)
EP (1) EP4266589A1 (zh)
JP (1) JP2024500745A (zh)
KR (1) KR20230118182A (zh)
CN (1) CN112735111B (zh)
WO (1) WO20221276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5111B (zh) * 2020-12-16 2022-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CN113804961B (zh) * 2021-10-11 2024-04-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表面设备和系统,以及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143810B (zh) * 2021-11-29 2023-04-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表面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6546517A (zh) * 2022-01-26 2023-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014083A (zh) * 2022-04-27 2023-1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控方法、信息处理方法、信号调节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0052A (zh) * 2020-09-17 2020-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面板、智能面板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11930053A (zh) * 2020-09-17 2020-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面板、智能面板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3744B2 (en) * 2001-06-10 2013-01-29 Aloft Medi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secure, and high-efficiency voice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ad-hoc, mesh, and MIM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077686B1 (en) * 2004-11-19 2012-12-12 Sony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307589B1 (en) * 2005-12-29 2007-12-11 Hrl Laboratories, Llc Large-scale adaptive surface sensor arrays
WO2018112935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0547116B2 (en) * 2017-08-01 2020-01-28 University Of Cypr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digm: realizing programmable wireless environments through software-controlled metasurfaces
CN109391296A (zh) * 2017-08-11 2019-02-26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EP3457240A1 (en) * 2017-09-19 2019-03-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interactive wiring diagram in 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environment
CN109803363B (zh) * 2017-11-17 202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US20200358205A1 (en) * 2017-11-30 2020-11-12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ntenna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108511922B (zh) * 2018-01-25 2020-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多波束高定向性三面夹角反射面天线
CN108511916B (zh) * 2018-02-12 2020-11-20 东南大学 一种数字式可编程时空编码超材料
CN108594221A (zh) * 2018-04-27 2018-09-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同心圆环阵列的涡旋电磁波产生与优化方法
JP7302764B2 (ja) * 2018-06-22 2023-07-04 ビュ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装置、および、非一時コンピュータ可読プログラム命令、並びに、建物を運用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10830209B (zh) * 2018-08-10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训练天线面板的方法与装置
CN109270499A (zh) * 2018-08-28 2019-01-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特征矩阵联合对角化的多目标主瓣抗干扰方法
CN110920687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位调制材料的列车无线通信系统
CN111757336B (zh) * 2019-03-28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覆盖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17755A (zh) * 2019-04-12 2020-10-23 索尼公司 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336575A (zh) * 2019-06-19 2019-10-15 东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小区基站无线通信的信息超表面智能处理系统
CN110365616B (zh) * 2019-06-27 2022-06-28 东南大学 基于时空编码超表面的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0278017B (zh) * 2019-06-27 2023-07-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天线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与方法
CN111010219B (zh) * 2019-11-28 2020-11-20 东南大学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方法
CN111181615B (zh) * 2019-11-29 2022-08-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小区无线通信方法
CN111131096B (zh) * 2019-12-03 2022-10-04 东南大学 基于可编程超表面的无线中继系统及其一种信道估计方法
CN111901014B (zh) * 2020-01-07 2022-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单元的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16646B (zh) * 2020-02-17 2021-07-06 北京大学 传播环境可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47618B (zh) * 2020-03-13 2022-07-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安全通信的智能反射面能效最大资源分配方法
CN111628806B (zh) * 2020-05-12 2021-03-09 鹏城实验室 天线波束指向的调控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17768B (zh) * 2020-06-03 2021-06-15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智能反射表面无线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11867054A (zh) * 2020-06-30 2020-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装置的定位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1866726A (zh) * 2020-06-30 2020-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装置的定位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1818452B (zh) * 2020-07-08 2023-02-21 河南软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7558A (zh) * 2020-07-29 2020-10-16 重庆大学 一种mimome系统及其安全速率优化方法
CN112735111B (zh) * 2020-12-16 2022-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0052A (zh) * 2020-09-17 2020-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面板、智能面板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11930053A (zh) * 2020-09-17 2020-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面板、智能面板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7697A1 (zh) 2022-06-23
JP2024500745A (ja) 2024-01-10
EP4266589A1 (en) 2023-10-25
KR20230118182A (ko) 2023-08-10
US20240056128A1 (en) 2024-02-15
CN112735111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5111B (zh) 智能面板调控方法、装置、系统、智能面板和存储介质
JP627752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7445000B2 (ja) 電磁ユニットの調節制御方法、装置、デバイス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11934446B (zh) 一种基于平面时间反演镜的变焦无线输能系统及方法
Park et al. A tractable approach to coverage analysis in downlink satellite networks
CN112272418B (zh) 一种ris辅助的d2d通信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CN110401932A (zh) 一种无人机群协同感知系统和方法
Liu et al. Deep dyna-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on random access control in LEO satellite IoT networks
Li et al. Efficient energy transport in 60 GHz for wireless industrial sensor networks
CN113329435A (zh) 一种无线通讯方法、系统及无线通讯终端
Guo et al. Joint communication and sensing design in coal mine safety monitoring: 3D phase beamforming for RIS-assisted wireless networks
US11936535B2 (en) Ser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tream data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7968451B (zh) 基于微波无线充电的效率提升方法与装置
Ndong et al. Towards a 3-tiered space-air-ground network with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uan et al.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assisted transceiver design optimization in non-linear SWIPT network with heterogeneous users
CN106932750A (zh) 目标设备方位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203529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selecting beam and method thereof
CN113507745B (zh) 一种基于时间反演无线输能的多用户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Sarkar et al. Machine learning for robust beam tracking in mobile millimeter-wave systems
CN110098877A (zh) 调整天线参数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7135641B (zh) 基于ris的电力融合通信网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Kong et al. Active and Passive Beamforming for IRS-Aided 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17014892A (zh) 一种基于改进樽海鞘群算法的边缘服务器部署方法及系统
KR20180047598A (ko) 빔포밍 기반의 무선 자원 할당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541306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