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2267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2267A
CN114762267A CN202080082706.0A CN202080082706A CN114762267A CN 114762267 A CN114762267 A CN 114762267A CN 202080082706 A CN202080082706 A CN 202080082706A CN 114762267 A CN114762267 A CN 114762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etamaterial
metamaterial lens
termin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27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在晛
李晓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62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2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4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electric or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dia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8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materials with a synthesize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e.g. metamaterials or left-hande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13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 H01Q15/002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a stacked geometry or having multipl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2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pri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06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信号的基站包括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收发器包括天线单元和超材料单元。超材料单元包括超材料透镜单元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并且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天线单元中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向超材料透镜单元发送所生成的第一波束,基于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控制信号,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从第一波束生成第二波束,以及通过使用所生成的第二波束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在第四代(4G)通信系统商业化之后对无线数据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了改进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为此,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LTE系统。为了实现高数据传输速率,正在考虑在毫米波(mmW)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5G通信系统。为了减少毫米波频带中电波的传播路径损耗并增加电波的传播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讨论诸如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的技术。此外,为了改进系统的网络,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开发诸如演进小型小区、先进小型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通信(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和干扰消除的技术。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开发诸如混合频移键控(F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的先进编码调制(ACM)方案以及诸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或稀疏码多址(SCMA)的增强网络接入方案。
互联网已经从人们生成和消费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网络发展到诸如对象的分布式组件相互发送或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物联网(IoT)网络。万物互联(IoE)技术正在兴起,其中大数据处理技术经由与云服务器等的连接与IoT技术组合。为了实施IoT,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的技术元素,因此最近已经研究了用于事物之间连接的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在IoT环境中,可以提供用于收集和分析由连接的对象生成的数据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创造新的价值的智能互联网技术(IT)服务。经由现有信息技术(IT)与各种行业的融合和组合,IoT适用于各种领域,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先进医疗。
因此,正在进行各种尝试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M2M通信或MTC的技术通过诸如波束成形、MIMO或阵列天线的5G通信技术来实施。云RAN作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和IoT技术融合的示例。
因为无线通信系统由于以上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因此需要平滑地提供这些服务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解决方案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有效地提供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附加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公开的所呈现的实施例来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点,现在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示出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时频资源域的基本结构的示图;
图2是示出LTE系统中经由其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示图;
图3是示出第五代(5G)系统中的下行链路(DL)控制信道的示图;
图4示出了5G系统中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DL信号被发送的时频资源域的示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生成波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发送DL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发送DL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来自终端的响应发送DL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来自终端的响应调整波束宽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通过使用单个天线和超材料透镜调整波束的2级天线结构;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包括单个天线的基站执行的发送DL信号的方法;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和超材料透镜调整波束的2级天线结构;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包括多个天线的基站执行的发送DL信号的方法;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考虑到超表面适应时间而发送DL信号的方法;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从混合波束成形到超表面波束成形的DL信号传输顺序的方法;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从超表面波束成形到混合波束成形的DL信号传输顺序的方法;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经由混合波束成形和超表面波束成形发送一些DL信号的方法;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反射来自终端的反馈来发送DL信号的方法;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调整波束宽度的方法;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分级调整波束宽度的方法;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并且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信号的基站包括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收发器接收天线单元和超材料单元。超材料单元包括超材料透镜单元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并且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天线单元中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将所生成的第一波束发送到超材料透镜单元,基于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控制信号,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从第一波束生成第二波束,以及通过使用所生成的第二波束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终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信号的基站的操作方法包括:在天线单元中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将所生成的第一波束发送到超材料透镜单元;基于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控制信号,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从第一波束生成第二波束;以及通过使用所生成的第二波束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终端。
在进行下面的详细描述之前,阐述贯穿此专利文档使用的某些单词和短语的定义可能是有利的:术语“包括”和“包含”以及其派生词意味着没有限制的包含;术语“或”是包含性的,意味着和/或;短语“相关联”和“与其相关联”以及其派生词可以意味着包括、被包括在内、与其互连、包含、被包含在内、连接到或与其连接、耦合到或与其耦合、可与其通信、与其协作、交错、并置、接近、绑定到或与其绑定、具有、具有属性等;并且术语“控制器”意味着控制至少一个操作的任何设备、系统或其一部分,这样的设备可以以硬件、固件或者其中两者的一些组合来实施。应当注意,与任何特定控制器相关联的功能可以是集中式的或分布式的,无论是本地的还是远程的。
此外,下面描述的各种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实施或支持,其中的每一个从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形成并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术语“应用”和“程序”是指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软件组件、指令集、过程、功能、对象、类、实例、相关数据或其适于以合适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实施的一部分。短语“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代码,包括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短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类型的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光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传输瞬时电信号或其他信号的有线、无线、光学或其他通信链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以永久存储数据的介质和可以存储数据并在以后重写的介质,诸如可重写光盘或可擦除存储设备。
贯穿此专利文档提供了某些单词和短语的定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实例中,这样的定义适用于这样定义的单词和短语的先前以及将来的使用。
下面讨论的图1至图26以及此专利文档中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该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在任何适当布置的系统或设备中实施。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描述本公开时,当认为相关的公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不必要地模糊了本公开的本质时,可以省略它们。此外,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而定义下面使用的术语,并且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习惯等,该术语可以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该术语应该基于整个说明书的描述来定义。
参考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该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此公开彻底和完整,并将本公开的概念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公开的范围仅在权利要求中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字符指代相同的元件。
在整个公开中,表述“a、b或c中的至少一个”表示仅a、仅b、仅c、a和b两者、a和c两者、b和c两者、a、b和c的全部或其变体。
终端的示例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蜂窝电话、智能手机、计算机、能够执行通信功能的多媒体系统等。
在本公开中,控制器也可以被称为处理器。
在整个说明书中,层(或层装置)也可以被称为实体。
将会理解,流程图图示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图示中的框的组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生成用于执行(多个)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其可以指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运行,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执行(多个)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指令装置的制品。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被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以使一系列操作步骤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从而产生计算机可执行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施流程图框或多个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此外,每个块可以表示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其包括用于实施(多个)特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还应该注意,在一些替代实施方式中,框中提到的功能可以不按照呈现的顺序发生。例如,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连续示出的两个框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这些框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本文使用的术语“单元”或“~器(机)”表示软件元件或硬件元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并且执行某个功能。然而,术语“单元”或“~器(机)”不限于软件或硬件。术语“单元”或“~器(机)”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在可寻址存储介质中,或再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因此,作为示例,术语“单元”可以包括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以及进程、功能、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数组和变量。由组件和“单元”或“~器(机)”提供的功能可以被组合为更小数量的组件和“单元”或“~器(机)”,或者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附加的组件和“单元”或“~器(机)”。此外,组件和“单元”或“~器(机)”可以被实施为操作设备或安全多媒体卡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单元”或“~器(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在描述本公开时,当认为相关的公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不必要地模糊了本公开的本质时,可以省略它们。现在将参考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
如以下描述中所使用的,为了便于解释,例示了标识接入节点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的术语、指示消息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的术语、指示各种类型的标识信息的术语等。因此,本公开不限于稍后描述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表示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使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LTE)标准中定义的术语和名称。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术语和名称,而是也可以同等地被应用于符合其他标准的系统。具体地,本公开可以被应用于3GPP新无线电(NR)(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解释,eNB可以与gNB互换使用。换句话说,被描述为eNB的基站也可以指示gNB。此外,术语“终端”可以指移动电话、NB-IoT设备、传感器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在下文中,基站是执行终端的资源分配的主体,并且可以是gNode B、eNode B、节点B、基站(BS)、无线电接入单元、基站控制器或网络上的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终端的示例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计算机和能够执行通信功能的多媒体系统。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从提供面向语音的服务的初始系统演进到提供高速和高质量分组数据服务(如通信标准,诸如3GPP高速分组接入(HSPA)、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先进LTE(LTE-A)、LTE-Pro、3GPP2高速分组数据(HRPD)、超移动宽带(UMB)、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e等)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在作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代表性示例的LTE系统中,在下行链路(DL)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UL)中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UL意味着UE通过其向基站(eNodeB或BS)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链路,并且DL意味着基站通过其向UE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链路。上述多址方案可以通过为每个用户分配和操作承载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来针对每个用户分离数据或控制信息,使得时频资源彼此不重叠,即,使得实现正交性。
5G通信系统(即,后LTE通信系统)需要自由地反映来自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各种要求,使得必须支持同时满足各种要求的服务。5G通信系统考虑的服务可以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通信、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超可靠性低延迟通信(URLLC)等。
eMBB旨在提供与现有LTE、LTE-A或LTE-Pro支持的数据传输速度相比进一步增强的数据传输速度。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对于一个BS,eMBB需要在DL中提供2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并且在UL中提供1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此外,5G通信系统应该在提供峰值数据速率的同时提供增加的用户感知数据速率。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必须改进包括进一步增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技术的各种发送和接收技术。此外,LTE系统在2GHz频带中使用20MHz的最大传输带宽发送信号,而5G通信系统在3至6GHz或更高的频带中使用比20MHz更宽的频率带宽发送信号,从而满足5G通信系统所需的数据速率。
在5G通信系统中,为了支持诸如物联网(IoT)的应用服务,考虑了mMTC。为了mMTC高效地提供IoT,需要单个小区内的许多UE的接入、UE的覆盖改善、增加的电池时间、UE成本降低。IoT附接到各种传感器和各种设备以提供通信功能,因此应该能够支持小区内的许多UE(例如,1,000,000个UE/km2)。此外,与5G通信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相比,支持mMTC的UE需要更宽的覆盖,因为UE很可能位于未被小区覆盖的阴影区域,诸如建筑物的地下。支持mMTC的UE需要是廉价的UE,并且需要非常长的电池寿命,诸如10到15年,因为很难频繁地更换UE的电池。
最后,URLLC是基于蜂窝的无线通信服务,用于关键任务的目的。例如,URLLC可以用于机器人或机器的远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飞行器、远程医疗保健或紧急警报。因此,由URLLC提供的通信应该提供非常低的延迟和非常高的可靠性。例如,支持URLLC的服务需要满足小于0.5毫秒的空中接口延迟,同时具有10-5或更低的分组错误率。因此,对于支持URLLC的服务,5G系统需要提供比其他服务更短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并且还需要用于在频带中分配宽资源的设计,以便确保通信链路的可靠性。
5G系统的三种服务,即eMBB、URLLC和mMTC,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复用和发送。为了满足服务的不同要求,可以在服务之间使用不同的发送和接收方案以及参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LTE或LTE-A系统的帧结构。
图1是示出LTE系统中的时频资源域的基本结构的示图。
例如,图1是示出LTE系统中作为其中数据或控制信道被发送的无线电资源域的时频域的基本结构的示图。
在图1中,横轴表示时域,并且纵轴表示频域。在时域中,最小传输单元是OFDM符号,并且Nsymb(101)个OFDM符号可以构成一个时隙102,并且两个时隙可以构成一个子帧103。时隙102的长度为0.5ms,并且子帧103的长度为1.0ms。无线电帧104是包括十个子帧103的时域单元。在频域中,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整个系统传输频带的带宽可以包括总共NBW(105)个子载波。时频域中的基本资源单元是资源元素(RE)106,并且可以由OFDM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定义。资源块(RB)或物理资源块(PRB)107可以由时域中的Nsymb(101)个连续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NRB(108)个连续子载波定义。因此,一个RB 107可以包括Nsymb×NRB个RE 106。通常,数据的最小传输单元可以是RB。通常,在LTE系统中,Nsymb=7,NRB=12,并且NBW和NRB可以与系统传输频带的带宽成比例。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LTE或LTE-A系统中的DL控制信息(DCI)。
在LTE系统中,用于DL数据或UL数据的调度信息通过DCI从基站发送到终端。可以为DCI定义各种格式,因此,可以根据调度信息是否用于UL数据或DL数据、DCI是否是具有小控制信息的紧凑DCI、是否应用使用多个天线的空间复用、或者DCI是否用于功率控制来应用预定义的DCI格式。例如,用于调度DL数据的控制信息的LTE DCI格式1可以被配置为至少包括以下控制信息。
-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通知资源分配类型是类型0还是类型1。类型0涉及通过应用位图方案以RB组(RBG)单元分配资源。在LTE系统中,调度的基本单元是由时域和频域资源表达的RB,并且RBG包括多个RB并用作类型0中的调度的基本单元。类型1涉及在RBG中分配特定的RB。
-RB分配:通知为数据传输分配的RB。确定根据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案表示的资源。
-调制和编码方案(MCS):通知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案和作为要被发送的数据的传输块的大小。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通知HARQ的进程号。
-新数据指示符:通知传输是HARQ初始传输还是重传。
-冗余版本:通知HARQ的冗余版本。
-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通知用于作为UL控制信道的PUCCH的TPC命令。
可以通过信道编码和调制,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发送DCI。
循环冗余校验(CRC)可以被附接到DCI消息的有效载荷,并且可以通过对应于终端标识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加扰。可以根据DCI消息的目的(例如,UE特定数据传输、功率控制命令或随机接入响应)来使用不同的RNTI。很快,RNTI可以不被显式地发送,但可以通过被包括在CRC计算过程中来发送。当接收到发送到PDCCH上的DCI消息时,终端可以通过使用分配的RNTI来检查CRC,并且当CRC的确认结果正确时,终端可以确定DCI消息被发送到终端。
图2是示出LTE系统中经由其发送DCI的PDCCH的示图。
参考图2,PDCCH 201可以与作为数据传输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202时间复用,并且可以在总体系统带宽上被发送。PDCCH 201的区域可以用OFDM符号的数量来表示,其可以由通过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发送的控制格式指示符(CFI)指示给终端。PDCCH 201可以被分配给位于子帧的头部的OFDM符号,使得终端尽可能快地解码DL调度分配,并因此可以减少DL共享信道(DL-SCH)的解码延迟,即总体DL传输延迟。因为一个PDCCH可以承载一个DCI消息,并且可以针对DL和UL同时调度多个终端,所以可以在每个小区中同时发送多个PDCCH。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RS)203可以用作用于解码PDCCH 201的参考信号。可以在整个频带上在每个子帧中发送CRS 203,并且加扰和资源映射可以根据小区标识(ID)而变化。可以不使用UE特定波束成形,因为CRS 203是所有终端共同使用的参考信号。因此,LTE PDCCH的多天线传输方案可能限于开环发送分集。从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解码中,终端可以隐式地知道CRS端口的数量。
PDCCH 201的资源分配可以基于控制信道元素(CCE),并且一个CCE可以包括九个资源元素组(REG),即总共36个RE。PDCCH 201所需的CCE的数量可以为1、2、4或8,并且可以根据DCI消息有效载荷的信道编码率而变化。这样,不同数量的CCE可以用于实施PDCCH 201的链路自适应。终端应该在不知道关于PDCCH 201的信息的情况下检测信号,并且LTE定义了表示用于盲解码的CCE集合的搜索空间。搜索空间包括在每个CCE的聚合等级(AL)处的多个集合,其可以不被显式地用信号通知,但可以由函数和终端标识的子帧号隐式地定义。在每个子帧中,终端可以为可以从所设置的搜索空间中的CCE创建的所有可能的资源候选解码PDCCH 201,并且可以处理通过将要对终端有效的CRC声明(declare)的信息。
搜索空间被分类为UE特定搜索空间和公共搜索空间。预定的一组终端或所有终端可以调查PDCCH 201的公共搜索空间,以便接收小区公共的控制信息,诸如系统信息的动态调度或寻呼消息。例如,可以通过调查PDCCH 201的公共搜索空间来接收用于发送包括小区服务提供商信息等的系统信息块(SIB)-1的DL-SCH的调度分配信息。
LTE中的总体PDCCH区域包括逻辑区域中的CCE集合,并且可能存在包括CCE集合的搜索空间。搜索空间可以被分类为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并且LTE PDCCH的搜索空间可以被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11
根据上述PDCCH的搜索空间的定义,UE特定搜索空间可以不被显式地用信号通知,但可以通过函数和终端标识的子帧号来隐式地定义。因为UE特定搜索空间可以根据子帧号而变化,所以UE特定搜索空间可以根据时间而变化,因此,可以解决终端当中的特定终端由于其他终端而不可以使用搜索空间的阻塞问题。当因为某个终端调查的所有CCE都已经被在子帧中调度的其他终端使用,因此不可以在相同子帧中调度该某个终端时,由于搜索空间随时间变化,所以在下一子帧中可能不出现这样的问题。例如,尽管终端#1和终端#2的UE特定搜索空间在特定子帧中部分重叠,但是因为UE特定搜索空间根据子帧而变化,因此可以预期该重叠不同于下一子帧中的重叠。
根据上述PDCCH的搜索空间的定义,公共搜索空间可以被定义为预先约定的CCE集合,因为预定的一组终端或所有终端应该接收PDCCH。换句话说,公共搜索空间可以不根据例如终端标识或子帧号而变化。尽管存在公共搜索空间用于各种系统消息的传输,但是公共搜索空间可以用于发送各个终端的控制信息。因此,公共搜索空间可以用于解决由于UE特定搜索空间中的可用资源不足而导致的终端未能被调度的问题。
搜索空间是包括终端必须尝试在给定的聚合等级处进行解码的CCE的候选控制信道集合,并且因为存在用于捆绑(bundling)1、2、4或8个CCE的若干聚合等级,所以终端可以具有多个搜索空间。可以如下表1所示定义LTE PDCCH中的根据聚合等级定义的搜索空间中终端需要监听的PDCCH候选的数量。
【表1】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21
根据表1,UE特定搜索空间可以支持聚合等级{1,2,4,8},并且可以具有{6,6,2,2}个PDCCH候选。公共搜索空间可以支持聚合等级{4,8},并且可以具有{4,2}个PDCCH候选。公共搜索空间只需要支持聚合等级{4,8},以便具有良好的覆盖特性,因为系统消息通常需要到达小区边缘。
可以仅针对作为用于终端组或系统消息的功率控制目的的DCI格式的特定DCI格式(诸如0/1A/3/3A/1C)定义发送到公共搜索空间的DCI。公共搜索空间不支持具有空间复用的DCI格式。必须在UE特定搜索空间中解码的DL DCI格式可以根据为终端设置的传输模式而变化。因为传输模式是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设置的,所以可以不指定关于该设置对于终端是否有效的确切子帧号。因此,终端可以通过无论传输模式如何而始终对DCI格式1A执行解码来进行操作以不丢失通信。
在上面,已经描述了LTE和LTE-A中发送/接收DL控制信道和DCI的方法以及搜索空间。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当前讨论的5G通信系统中的DL控制信道。
图3是示出5G系统中的DL控制信道的示图。
换句话说,图3是示出构成可以在5G中使用的DL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基本单元的示图。参考图3,构成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基本单元(例如,REG)可以包括沿着时间轴的一个OFDM符号301和沿着频率轴的12个子载波302,即一个RB。通过假设一个OFDM符号301是构成控制信道的基本单元的、时间轴上的基本单元,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可以在一个子帧中被时间复用。通过将控制信道放置在数据信道之前,可以减少用户的处理时间,并因此可以容易地满足延迟要求。通过将控制信道的频率轴上的基本单元设置为子载波302(即,一个RB),可以更高效地执行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的频率复用。
各种大小的控制信道区域可以通过联合图3的REG 303来设置。作为示例,当5G中DL控制信道被分配的基本单元是CCE 304时,一个CCE 304可以包括多个REG 303。例如,当图3的REG 303包括12个RE并且一个CCE 304包括6个REG 303时,CCE 304可以包括72个RE。当设置DL控制区域时,DL控制区域可以包括多个CCE 304,并且特定的DL控制信道可以根据控制区域中的AL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CCE 304,并且可以被发送。控制区域中的CCE 304可以用数字来区分,并且该数字可以根据逻辑映射方案来分配。
图3的DL控制信道的基本单元(即,REG 303)可以包含DCI被映射到的RE和作为用于解码RE的参考信号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305被映射到的区域。如图3所示,可以在一个REG 303中的三个RE中发送DMRS 305。作为参考,因为DMRS 305通过使用与在REG 303中映射的控制信号相同的预编码来发送,所以终端可以在没有关于基站应用哪个预编码的信息的情况下解码控制信息。
图4示出了5G系统中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
换句话说,图4是示出5G无线通信系统中DL控制信道被发送的控制区域的示图。参考图4,两个控制区域(即,控制资源集#1 401和控制资源集#2 402)被设置在时间轴上的一个时隙420(在图4中假设一个时隙包括七个OFDM符号)和频率轴上的系统带宽410中。控制资源集#1 401和控制资源集#2 402可以被设置为频率轴上的总体系统带宽410中的特定子频带403。控制资源集#1 401和控制资源集#2 402可以被设置为时间轴上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其可以被定义为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404。在图4中,控制资源集#1 401被设置为两符号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并且控制资源集#2 402被设置为一符号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
5G中的控制区域可以经由从基站到终端的更高层信令(例如,系统信息、主信息块(MIB)或RRC信令)来设置。当控制区域被设置到终端时,这可以意味着提供了诸如控制区域的位置、子频带、控制区域的资源分配和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的信息。例如,配置信息可以包含下表2的信息。
【表2】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41
除了上表2的配置信息之外,发送DL控制信道所需的各种信息可以被设置到终端。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5G中的DCI。
在5G系统中,可以通过DCI从基站向终端发送UL数据(例如,PUSCH)或DL数据(例如,PDSCH)的调度信息。终端可以监听PUSCH或PDSCH的回退DCI格式和非回退DCI格式。回退DCI格式可以包括在基站和终端之间固定的字段,并且非回退DCI格式可以包括可配置字段。
用于调度PUSCH的回退DCI可以包括表3的信息。
【表3】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51
用于调度PUSCH的非回退DCI可以包括表4的信息。
【表4】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52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61
用于调度PDSCH的回退DCI可以包括表5的信息。
【表5】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62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71
用于调度PDSCH的非回退DCI可以包括表6的信息。
【表6】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72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181
上述DCI可以通过信道编码和调制通过PDCCH来发送。CRC可以被附接到DCI消息有效载荷的有效载荷,并且可以通过对应于终端标识的RNTI加扰。可以根据DCI消息的目的(例如,UE特定数据传输、功率控制命令或随机接入响应)来使用不同的RNTI。很快,RNTI可以不被显式地发送,但可以通过被包括在CRC计算过程中来发送。当接收到发送到PDCCH上的DCI消息时,终端可以使用分配的RNTI来检查CRC。当CRC的确认结果正确时,终端可以确定DCI消息被发送到终端。
例如,用于调度系统信息(SI)的PDSCH的DCI可以通过SI-RNTI加扰。用于调度随机接入响应(PAR)消息的PDSCH的DCI可以通过RA-RNTI加扰。用于调度寻呼消息的PDSCH的DCI可以通过P-RNTI加扰。用于通知时隙格式指示符(SFI)的DCI可以通过SFI-RNTI加扰。用于通知发送功率控制(TPC)的DCI可以通过TPC-RNTI加扰。用于调度UE特定PDSCH或PUSCH的DCI可以通过小区RNTI(C-RNTI)加扰。
当数据信道(即,PUSCH或PDSCH)通过PDCCH被调度给特定终端时,所调度的资源区域中的数据可以与DMRS一起被发送/接收。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DL信号被发送的时频资源域的示图。
换句话说,图5示出了一种情况,其中,在DL中,特定终端使用14个OFDM符号作为一个时隙(或子帧),并且被配置为使得在初始的两个OFDM符号中发送PDCCH,并且在第三个符号中发送DMRS。在图5中,可以发送PDSCH被调度到的特定RB中的PDSCH,使得数据被映射到第三个符号中的其中DRMS不被发送的RE和范围从第四个符号到最后一个符号的RE。图5的子载波间隔Δf在LTE/LTE-A系统中可以为15kHz,并且在5G系统中可以为{15,30,60,120,240,480}kHz之一。
如上所述,在蜂窝系统中,基站必须发送参考信号,以便测量DL信道状态。在3GPPLTE-A系统中,终端可以通过使用从基站发送的CRS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来测量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必须考虑到几个因素来测量信道状态,并且该信道状态可以包括DL中的干扰量。DL中的干扰量可以包括由属于相邻基站的天线生成的干扰信号和热噪声,并且对于终端确定DL的信道条件是重要的。当具有一个发送天线的基站向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终端发送信号时,终端应该通过使用从基站接收的参考信号来确定可以在DL中接收的每符号能量以及要在对应符号被接收的部分中同时接收的干扰量,并且应该确定Es/I0。换句话说,根据实施例,Es/I0可以指示可以由DL接收的每符号能量Es和要被同时接收以对应于对应符号的接收的干扰量I0之间的比率。所确定的Es/Io可以被转换为数据传输速度或对应于数据传输速度的值,并且可以以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形式被发送到基站,以使基站能够确定基站要以什么数据传输速度执行到终端的数据传输。
在LTE-A系统中,终端可以将关于DL的信道状态的信息反馈给基站,使得基站在DL调度期间使用该信息。换句话说,终端可以测量由基站在DL中发送的参考信号,并且以LTE和LTE-A标准中定义的形式将从参考信号中提取的信息反馈给基站。上述LTE-LTE-A中终端反馈的信息可以被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并且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三条信息。
-秩指示符(RI):可以由终端在当前信道状态下接收的空间层的数量。
-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终端在当前信道状态下优选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
-CQI:终端可以在当前信道状态下接收数据的最大数据速率。
CQI可以由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来代替,该SINR可以类似于最大数据速率、最大纠错码率和调制方案以及每频率的数据效率来使用。
上述RI、PMI和CQI具有相互关联的含义。例如,LTE/LTE-A中支持的预编码矩阵按秩被不同地定义。因此,当RI具有值1时的PMI值X和当RI具有值2时的PMI值X可以被不同地解释。此外,假设即使当终端确定CQI时,由终端向基站报告的PMI值X也被应用于基站。换句话说,当在终端向基站报告RI_X、PMI_Y和CQI_Z的情况下RI是RI_X并且PMI是PMI_Y时,这可以意味着终端可以接收对应于CQI_Z的数据速率。这样,终端可以在计算CQI时假设终端以什么传输方法执行到基站的传输,并且可以在以对应的传输方法执行实际传输时获得最优性能。
LTE/LTE-A中作为由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RI、PMI和CQI可以被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反馈。当基站要非周期性地获得特定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时,基站可以被设置为通过使用终端的DCI中包括的非周期性反馈指示符(或信道状态信息请求字段、信道状态信息请求信息)来执行非周期性反馈(或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此外,当终端在第n个子帧中接收到被设置为执行非周期性反馈的指示符时,终端可以通过在第(n+k)个子帧中的数据传输中包括非周期性反馈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来执行UL传输。这里,作为在3GPP LTE版本11标准中定义的参数的k在频分双工(FDD)中可以为4,并且在时分双工(TDD)中可以如表7所示定义。
【表7】
Figure BDA0003665625160000201
表7可以意味着TDD UL/DL配置中每个子帧号n的k值。
当设置非周期性反馈时,反馈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RI、PMI和CQI,并且根据反馈配置(或信道状态报告配置),RI和PMI可以不被反馈。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执行2级天线结构的波束管理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有效地执行2级天线结构的波束管理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在5G之后的第六代(6G)移动通信系统中,诸如毫米波频带或太赫兹频带的特高频带可以用于保障不足的带宽。与以前的移动通信的频率(6GHz或更低的频率,诸如超高频(UHF)频带或甚高频(VHF)频带)相比,由于波的路径损耗导致的损耗在特高频带中较大,并且被反射或发送的波的幅度在特高频带中可能迅速下降。使用多个天线的波束成形(下文中称为波束成形)可以用于减轻这样的波路径损耗并增加波的接收距离。除了多个天线之外,终端或基站还可以通过进一步使用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波束定向在特定方向。然而,附加的高频信号处理组件(诸如移相器、功率放大器和混频器)对于调整波束的方位角是必要的。因为这些高频信号处理组件消耗功率,所以随着高频信号处理组件的数量对于每个天线增加,可能附加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实现波束成形和波束定向。
在本公开中,超材料可以指被制造为感应由于布置在人造结构中的物理属性的几何特性而导致的特定电磁特性的材料。超表面是二维平面结构中由超材料制成的对象的总称。在通信系统中,超表面已经作为构成透镜天线的组件被研究。详细地说,超表面可以以比由天线辐射的波的波长更短的距离均匀或不均匀地将单元晶格(unit cell)布置为平面形状,因此相位差在入射到超表面的单元晶格上的波中被生成。超表面可以通过使用此相位差来重新辐射入射到超表面的单元晶格上的波。因此,当单元晶格被设计和布置在适当的位置时,波束成形可以用于收集由天线辐射的波,并且波束方位角可以被调整。因此,当设计用于通过使用超表面来收集由特定天线辐射的波的超材料表面的结构时,该结构可以用作减轻高频带中的波路径损耗的设备。通过使用超材料表面来减轻高频带中的波路径损耗的这样的设备可以被称为超材料透镜或超表面透镜。在下文中,通过使用超材料表面来减轻高频带中的波路径损耗的设备被称为超材料透镜。当超材料透镜与天线一起使用时,可以获得比仅使用天线时更高的波束增益。然而,一旦现有的超材料透镜的设计被固定,现有的超材料透镜就难以改变,并因此可能难以执行移动通信系统所必需的自由波束管理,诸如波束方位角的调整或波束宽度的调整。
因此,最近已经引入了能够调整超材料透镜的特性的可编程超材料透镜。例如,已经在研发与现有的超材料透镜相比能够通过程序调整波束方位角或调整波束宽度的超材料透镜。因此,当使用此可编程超材料透镜时,连同利用现有的高频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的波束调整功能的新水平的波束调整功能是可能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管理和处理的方法、一种信道反馈方法以及一种当已经应用了使用此可编程超材料透镜的2级波束成形系统时的波束确定方法和装置。稍后要描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超材料透镜可以指上述可编程超材料透镜。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尽管在下文中关于LTE或LTE-A系统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被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和信道配置的其他通信系统。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被应用于在LTE-A之后开发的5G移动通信技术(例如,5G NR)。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尽管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实施例也适用于其他通信系统。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600的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6,收发器600可以包括超材料单元610和天线单元620。根据实施例,超材料单元610可以包括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根据实施例,天线单元620可以包括天线设备单元621、射频(RF)信号处理器622和数字信号处理器623。然而,收发器600的组件不限于上述组件,并且一些组件可以从图6中示出的组件中省略,或者新的组件可以被添加到图6中示出的组件。
根据实施例,当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天线设备单元621彼此物理分离并且波的波长为λ时,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天线设备单元621可以彼此分开几λ到几十λ的距离,因此波可以经由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天线设备单元621被发送或接收。此结构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超材料透镜天线结构。在超材料透镜天线结构中,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天线设备单元62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几个条件(诸如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600和天线的系统的使用频率以及发送和接收功率强度)而变化。
根据实施例,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611的物理特性。例如,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通过使用电信号或机械信号来调整穿过超材料透镜单元611的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强度。换句话说,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调整入射到超材料透镜单元611上的入射波束的特性,然后重新辐射入射波束。根据实施例,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独立于或依赖于收发器600的天线单元620来执行调整。
根据实施例,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可以指上述可编程超材料透镜或一组上述可编程超材料透镜。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可以通过在λ或更小的距离处以2D或3D方式布置能够通过调整入射波的相位和幅度而折射或反射入射波的多个单元晶格来获得,或者可以通过部分地修改单元晶格的2D或3D布置来获得。根据实施例,每个单元晶格可以从诸如具有人造结构的金属或电介质的超材料生成。超材料透镜单元611的设计可以根据收发器600的系统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功率强度以及天线设备单元621的结构和特性而变化。
根据实施例,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是经由导线彼此连接的不同设备,或者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彼此集成。每个单元晶格可以指不仅包括上述折射或反射入射波的功能还包括调整入射波的折射角或反射角的大小的设备和功能的类型。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针对每个单元晶格单独调整折射波或反射波。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共同控制包括多个单元晶格的整个超材料透镜单元611。
根据实施例,天线设备单元621可以包括将电流转换为波并辐射波或者将波转换为电流的组件。天线设备单元621可以是单个天线设备、几个天线设备中的全部或者几个天线设备中的一些。RF信号处理器622可以包括控制RF信号的相位、幅度等的模拟预编码设备和模拟预编码系统,其中基带信号经由载波频率被转换为该RF信号。数字信号处理器623可以包括对基带数据流执行层映射和数字预编码的设备和系统中的全部。RF信号处理器622和数字信号处理器623可以独立操作或有组织地操作。经由天线设备单元621的总体操作在特定方向上发送波束的操作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混合波束成形。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收发器600的高效信道反馈和波束确定方法,其中可以通过通过使用上述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改变超材料透镜单元611的物理特性来调整被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的方向和强度。根据实施例,对于超材料透镜,可以存在贯穿无源超材料透镜的透镜天线结构。无源超材料透镜可以指通过包括几个单元晶格的超材料透镜接收由馈送天线辐射的波并将波聚焦在预先设计的方向上的透镜。因为无源超材料透镜的透镜剖面(profile)(诸如波可以被发送的方向和透镜增益)是固定的,所以不可能调整波束的强度或方向。
通过解决无源超材料透镜的限制,可以获得有源超材料。有源超材料可以通过向单元晶格施加电信号或其他可控信号(诸如电压或电流)来改变单元晶格的特性。与无源超材料透镜相比,改变的单元晶格可以使包括有源超材料的透镜能够调整波束的强度或方向。因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当包括有源超材料的透镜是可编程超材料透镜时终端或基站的发送和接收子系统中的高效波束成形方法。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超材料单元610可以包括可编程超材料透镜结构,或者可以包括波的强度或方向在除了编程方法之外的方法中可调整的有源超材料透镜结构、以及控制电路。
不包括超材料单元610但仅包括天线单元620的收发器600可以通过RF信号处理器622和数字信号处理器623使用混合波束成形,以便调整波的发送和接收方向以及发送和接收范围、波束的形成范围以及波的定向强度。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不包括超材料单元610但仅包括天线单元620的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中的操作方法和一种包括超材料单元610和天线单元620二者使得波束以两级形成的结构中的操作方法。根据实施例,天线设备单元621的天线布置可以包括在通用终端和通用基站的收发器中使用的所有天线,诸如单个全向天线和单个指向天线。
根据实施例,超材料透镜单元610和天线单元620可以在波束的物理定向方向、波束宽度、波束控制速度等方面不同。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可能需要高效的波束扫描过程来快速且准确地搜索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有效波束。现在将参考图7描述图6的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600的示例。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700的框图。
参考图7,如上所述,收发器700可以被分成超材料单元710和天线单元720。图7的收发器700可以对应于图6的收发器600,并且图7的超材料单元710可以对应于图6的超材料单元610。图7的天线单元720可以对应于图6的天线单元620,图7的超材料透镜单元711可以对应于图6的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并且图7的超材料透镜控制器712可以对应于图6的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图7的天线设备单元721可以对应于图6的天线设备单元621。图7的模拟信号处理器730可以对应于图6的RF信号处理器622,并且图7的数字信号处理器740可以对应于图6的数字信号处理器623。
根据实施例,超材料单元710可以包括包含一组单元晶格的超材料透镜单元711、以及超材料透镜控制器712。根据实施例,超材料透镜单元711和天线单元720可以彼此间隔开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可以经由电控制信号或机械控制信号来调整。改变能够确定波束的强度、方向和幅度的超材料的特性的超材料透镜控制器712可以连接到超材料透镜单元711。超材料透镜控制器712可以经由导线连接到超材料透镜单元711。
超材料透镜控制器712可以生成能够改变超材料的波束成形特性的所有控制信号(诸如不仅是电控制信号,而且是光学控制信号或化学控制信号),并且可以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超材料透镜单元711。超材料透镜控制器712可以单独控制超材料透镜单元711的超材料,或者可以通过发送每组超材料透镜单元711的控制信号来执行控制。例如,多个超材料透镜控制器712可以控制超材料透镜单元711内的每个单元晶格,或者可以控制超材料透镜单元711内的多个单元晶格。
根据实施例,天线单元720可以包括天线设备单元721和用于固定天线设备单元721的基板722。天线单元720可以连接到模拟信号处理器730和数字信号处理器740。模拟信号处理器73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RF信号的系统和设备,诸如用于增加传输功率的功率放大器731、用于波束调整的移相器732、以及数模转换器(DAC)。数字信号处理器74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基带中的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系统和设备,诸如信源编码以及信道编码和调制。
现在将参考图8至图13描述通过使用包括上述超材料单元和上述天线单元的2级天线结构来管理波束的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8,在操作810中,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根据实施例,混合波束成形可以指通过独立地或依赖地组合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或者在特定方向上调整波束来生成在特定方向上行进的波束的方法。例如,模拟波束成形可以由图7的模拟信号处理器730执行,并且数字波束成形可以由图7的数字信号处理器740执行。
在操作820中,基站可以将第一波束发送到超材料透镜单元。换句话说,基站可以经由天线单元将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第一波束发送到超材料透镜单元。可替代地,基站可以经由天线单元向超材料透镜单元辐射第一波束。根据实施例,第一波束可以指多个波束或单个波束。
在操作830中,基站可以基于控制信号,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从第一波束生成第二波束。例如,基站可以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控制器来生成用于控制超材料透镜单元的控制信号。基站可以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控制器,基于关于第一波束的波束属性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根据实施例,关于波束的波束属性的信息可以包括波束的强度、方向、宽度等。因此,基站可以通过向超材料透镜单元发送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基于关于第一波束的波束属性的信息生成的控制信号来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通过控制信号调整的入射到超材料透镜单元上的第一波束的波束属性可以被改变以生成第二波束。
在操作840中,基站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波束来发送DL信号。例如,基站可以经由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生成的第二波束向终端发送DL控制信号,诸如同步信号块(SSB)或CSI-RS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然而,可以由基站发送的DL信号的类型不限于此。
根据实施例,上面参考图8描述的基站的操作可以由终端执行。例如,终端可以经由操作810至830,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来生成第二波束。终端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波束向基站发送UL信号。例如,UL信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CSI报告的信号。
现在将参考图9更详细地描述图8的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从第一波束生成第二波束的方法。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生成波束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9,在操作910中,基站可以基于控制信号来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中包括的多个超材料元件的物理属性。根据实施例,控制信号可以基于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第一波束的物理属性来生成。根据实施例,控制信号可以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基站可以通过将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控制信号施加到超材料透镜单元来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中包括的多个超材料元件的物理属性。多个超材料元件的物理属性可以包括超材料元件的介电常数、磁导率等。根据实施例,超材料透镜单元中包括的每个超材料元件可以指能够通过调整入射波的相位和幅度来折射或反射入射波的单元晶格。
在操作920中,基站可以确定分别入射到具有经调整的物理属性的多个超材料元件上的第一波束的相位之间的差。例如,当第一波束入射到其物理属性已经在操作910中通过控制信号调整的超材料透镜单元上时,可以针对超材料透镜单元中包括的多个超材料元件中的每一个生成波(例如,第一波束)的相位差。基站可以计算在多个超材料元件中生成的波的相位差。根据实施例,超材料元件的具有不同相位的波束可以在不同方向上被辐射。
在操作930中,基站可以基于相位差,通过从超材料透镜单元重新辐射第一波束来生成第二波束。换句话说,基站可以针对入射到超材料透镜单元上的第一波束生成相位差,并且可以通过使用相位差来生成第二波束。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对针对超材料透镜单元中包括的多个超材料元件分别生成的具有相位差的波束进行求和来生成在特定方向上行进的波束。在特定方向上行进的波束可以指第二波束。下面将参考图10至图12描述通过使用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第一波束和通过从超材料透镜单元重新辐射第一波束生成的第二波束来发送DL信号的实施例。
根据实施例,上面参考图9描述的基站的操作也可以由终端执行。例如,终端可以经由操作910至930,通过从超材料透镜单元辐射第一波束来生成第二波束。
根据实施例,第一波束可以由图7的天线单元720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并且第二波束可以由图7的超材料单元710生成。在这种情况下,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第一波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波束组。从第一波束生成的第二波束可以包括与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多个波束。
例如,第一波束可以包括第一波束组、第二波束组和第三波束组。第一波束组中包括的波束可以通过超材料透镜被重新辐射。由于第一波束组中包括的波束经由超材料透镜的重新辐射,可以形成对应于第一组的多个波束。类似于形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多个波束的方法,可以形成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多个波束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的多个波束。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发送DL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0,在操作1010中,基站可以基于控制信号,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多个波束当中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例如,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并且第一波束可以包括波束组。根据实施例,基站可以向超材料透镜单元辐射第一波束中包括的波束组当中的第一波束组。基站可以基于控制信号,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对应于辐射的第一组的波束。
在操作1020中,基站可以通过通过使用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执行波束扫描来发送DL信号。根据实施例,波束扫描可以指在扫描时顺序辐射具有不同方向的波束,不同的方向被包括在特定范围内,基站或终端可以在该特定范围内形成波束。例如,在其中基站或终端可以形成波束的范围内,当波束A、B和C可以根据与水平面的角度大小来顺序形成时,基站或终端可以辐射波束A、B和C,同时顺序扫描波束A、B和C。因此,基站可以通过扫描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多个波束来发送DL信号,诸如SSB或CSI-RS。
在操作1030中,基站可以基于控制信号,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多个波束当中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例如,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并且第一波束可以包括波束组。根据实施例,基站可以向超材料透镜单元辐射波束组当中的第二波束组,该波束组包括在第一波束中。基站可以通过使用控制信号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对应于辐射的第二波束组的波束。
在操作1040中,基站可以通过通过使用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执行波束扫描来发送DL信号。基站可以如上参考操作1020所述执行波束扫描。例如,基站可以通过扫描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来发送DL信号,诸如SSB或CSI-RS。
在上面参考图10描述的方法中,当基站扫描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时,基站可以将控制信号施加到超材料透镜单元,以便改变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的方向。此外,当基站扫描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时,基站可以将控制信号施加到超材料透镜单元,以便改变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的方向。
根据实施例,当基站通过将控制信号施加到超材料透镜单元来执行波束扫描时,可以在其中不同方向上的波束被生成的部分之间生成饱和时间。例如,在生成用于发送SSB1的第一波束之后并且在生成用于发送SSB 2的第二波束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可能过去。预定时间段可以指基站通过通过使用超材料控制信号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来改变可以由超材料透镜单元辐射的波束的方向所花费的时间段。预定时间段可以根据超材料透镜的物理属性而变化,并且终端和基站可以预先知道预定时间段。
根据实施例,上面参考图10描述的基站的操作可以由终端执行。然而,与基站不同,终端可以通过使用所生成的波束向基站发送UL信号,而不发送DL信号。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发送DL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1,在操作1110中,基站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例如,基站可以向超材料透镜单元辐射波束组当中的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该波束组包括在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第一波束中。基站可以通过通过使用控制信号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对应于辐射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波束。根据实施例,基站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例如,基站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的第一波束作为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基站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的第一波束作为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
在操作1120中,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来发送DL信号。例如,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的第一波束和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的第一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诸如SSB或CSI-RS。
在操作1130中,基站可以基于控制信号,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换句话说,基站可以通过将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控制信号施加到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例如,基站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的第二波束作为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基站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的第二波束作为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根据实施例,上面参考操作1130描述的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可以指与上面参考操作1110描述的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具有不同方向的下一波束。
在操作1140中,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来发送DL信号。例如,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诸如SSB或CSI-RS。
在上面参考图11描述的方法中,基站可以将控制信号施加到超材料透镜单元,以便将波束方向从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的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改变为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的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因此,在上面参考图11描述的方法中,与上面参考图10描述的方法相比,可以生成更少的超材料控制信号。
根据实施例,当基站施加控制信号以将波束方向从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的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改变为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的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时,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可以在发送控制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段之后被生成。预定时间段可以被称为饱和时间,并且如上面参考图10所述,可以指代改变可以由超材料透镜单元辐射的波束的方向所花费的时间段。
尽管在图11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是多个波束当中的第一波束,并且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是多个波束当中的第二波束,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换句话说,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仅指与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相邻的波束,因此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和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不限于多个波束当中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
根据实施例,上面参考图11描述的基站的操作也可以由终端执行。然而,与基站不同,终端可以通过使用所生成的波束向基站发送UL信号,而不发送DL信号。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来自终端的响应发送DL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2,在操作1210中,基站可以从终端接收对DL信号的响应。例如,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和使用超材料透镜的2级波束来生成第二波束,并且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终端可以测量从基站接收的DL信号的强度等,并且可以向基站报告测量的结果。例如,终端可以执行信道状态测量,并且可以将CSI反馈给基站。根据实施例,终端的CSI反馈可以被称为CSI报告。
在操作1220中,基站可以基于所接收的响应来选择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例如,基站可以基于从终端接收的信道状态的反馈来选择具有良好信道状态的波束。当信道状态测量的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站可以确定信道状态良好。关于预设阈值的信息可以被预先存储在基站或终端中。根据实施例,基站可以基于来自终端的CSI反馈来选择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多个波束组中的一些波束组。
在操作1230中,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对应于所选择的至少一个波束组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换句话说,在操作1220中,基站可以向超材料透镜单元辐射基于来自终端的CSI反馈选择的至少一个波束组。基站可以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单元来重新辐射对应于每个波束组的波束。基站可以通过使用重新辐射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来自终端的响应调整波束宽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3,在操作1310中,基站可以从终端接收对DL信号的响应。根据实施例,从终端接收的对DL信号的响应可以指上面参考图12描述的终端的信道状态报告。基站可以通过使用经由超材料透镜单元生成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然后可以从终端接收信道状态报告。
在操作1320中,基站可以基于所接收的响应,通过调整天线单元或超材料透镜单元来调整第二波束的波束宽度。例如,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信道状态报告来确定具有良好信道状态的波束的范围。基站可以基于所确定的波束范围来生成用于控制超材料透镜单元的控制信号。基站可以通过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施加到超材料透镜单元,将经由超材料透镜单元生成的波束的宽度调整到具有良好信道状态的波束的范围。
现在将参考图14至图24描述上面参考图8至图13描述的方法的执行的实施例。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通过使用单个天线和超材料透镜调整波束的2级天线结构。图14可以对应于上面参考图8描述的方法。
参考图14,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可以包括超材料单元和天线单元。天线单元可以包括混合波束成形单元1400和天线1401,并且超材料单元可以包括超材料透镜1402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403。图14的实施例示出了天线1401包括单个天线的情况。
根据实施例,混合波束成形单元1400可以执行对应于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的组合的混合波束成形,并且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波束可以经由天线1401被辐射(或定向或发送)到超材料透镜1402。根据实施例,因为天线1401包括单个天线,所以由天线1401辐射的波束可以具有单个模式。
根据实施例,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403可以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1402来改变辐射到超材料透镜1402的波束的波束方向和波束宽度。换句话说,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403可以控制辐射到超材料透镜1402的波的传递路径。可以经由超材料透镜1402调整发送或接收的波的波束强度和波束宽度。因此,在图14的示例中,一个波束组由天线1401辐射,但是总共K个波束经由超材料透镜1402被重新辐射。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与图14有关的DL信号传输的示例。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包括单个天线的基站执行的发送DL信号的方法。
参考图15,超材料控制信号1501可以被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402。由于超材料控制信号1501的施加,可以在超材料透镜1402中生成具有不同方向的信号SSB 1、SSB 2、SSB 3、SSB 4、SSB 5和SSB 6。在图15中,信号SSB 1、SSB 2、SSB 3、SSB 4、SSB 5和SSB 6可以按时间顺序生成,并且表示SSB 1、SSB 2、SSB 3、SSB 4、SSB 5和SSB 6的横轴可以指时间。因此,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所生成的SSB。在不包括超材料透镜的天线结构中,不可能通过使用单个天线来发送多个SSB。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超材料透镜1402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403时,基站可以生成多个SSB。
根据实施例,多个SSB可以具有不同的波束强度、不同的波束宽度和不同的波束方向,并且可以经由传输信道被发送到终端。为了生成不同的波束(或信号),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403可以以SSB的大小或更大的时间间隔生成控制信号,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所生成的控制信号来调整超材料透镜1402。例如,基站可以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1402来生成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信号SSB 1、SSB 2、SSB 3、SSB 4、SSB 5和SSB 6。
根据实施例,当基站向终端发送SSB时,基站可以隐式地向终端通知发送SSB的定时,或者可以显式地将关于SSB的索引的信息包括在SSB中并将包括该信息的SSB发送到终端。例如,可以在基站和终端中预先设置关于SSB发送定时和SSB接收定时的信息。因此,当终端在某个定时接收到SSB时,终端可以确定SSB的先后顺序。
根据实施例,当基站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1402向终端发送SSB时,终端可以测量所接收的SSB的相应信道状态,并且可以向基站发送所测量的信道状态的信息以及关于分别接收到SSB的定时的信息。基站可以基于关于分别接收到SSB的定时的信息和所测量的信道状态的信息,从发送到终端的SSB当中确定具有良好信道状态的SSB。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和超材料透镜调整波束的2级天线结构。图16可以对应于上面参考图8描述的方法。
参考图16,终端或基站的收发器可以包括超材料单元和天线单元。天线单元可以包括混合波束成形单元1600和多个天线1601,并且超材料单元可以包括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602和超材料透镜1603。由混合波束成形单元1600执行的第一级波束调整可以经由作为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的独立或依赖组合的混合波束成形来执行。经由第一级波束调整生成的第一级波束入射到的超材料透镜1603可以通过接收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602生成的控制信号,考虑到入射的第一级波束的波束方向、波束宽度等来生成第二级波束。
例如,可以经由多个天线1601来调整波束,因此可以生成总共M个波束组。例如,在图16中,M个波束组可以包括第一波束组1611、第二波束组1613和第三波束组1615。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602可以通过将控制信号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来调整入射到超材料透镜1603上的波束。可以经由超材料透镜1603的波束调整来生成K个波束。因此,可以生成总共M*K个不同的波束。
当如图16执行使用超材料透镜1603的第二级波束调整时,与执行现有波束调整的系统相比,辐射第一级波束的天线1601的数量可以减少。可以减少通过天线辐射波束的RF链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用于驱动RF链的功耗。由于天线数量的减少,可以增加布置在有限空间中的天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减少由于天线之间的电流导致的耦合干扰。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包括多个天线的基站执行的发送DL信号的方法。现在将参考图17描述与图16有关的DL信号传输的示例。在下文中,超表面波束成形可以指通过使用超表面透镜来生成波束的波束成形技术。
参考图17,当基站向终端发送诸如SSB的DL信号时,基站可以控制混合波束成形,并且还可以控制超材料透镜,因此基站向终端发送DL信号的顺序可以分为两种方案。例如,图17示出了第一方案1710和第二方案1720。
根据实施例,第一方案1710可以指首先执行根据超表面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方案。例如,基站可以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控制器调整超材料透镜1603来生成波束,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所生成的波束来发送DL信号。在发送所生成的DL信号之后,基站可以通过使用混合波束成形来生成对应于下一波束组的波束。基站可以通过使用所生成的波束来发送DL信号。例如,在图17的第一方案1710中,基站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1,并且可以通过将超材料控制信号1711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2。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从第一波束组1611切换到第二波束组1613。基站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3,并且可以通过将超材料控制信号1713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4。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从第二波束组1613切换到第三波束组1615。基站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5,并且可以通过将超材料控制信号1715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6。
根据实施例,第二方案1720可以指首先执行根据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方案。例如,基站可以通过使用混合波束成形,通过使用对应于每个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来生成和发送DL信号。基站可以通过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602调整超材料透镜1603,通过使用对应于每个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来生成和发送DL信号。
例如,在图17的第二方案1720中,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1、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3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5。基站可以通过将超材料控制信号1721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2、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4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6。在上述示例中,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1、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3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5可以分别指具有第一波束组1611、第二波束组1613和第三波束组1615的第一索引的波束。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2、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4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6可以分别指具有第一波束组1611、第二波束组1613和第三波束组1615的第二索引的波束。
当使用第二方案1720时,与使用第一方案1710时相比,用于调整波束的超材料控制信号的数量可以减少。因此,可以减少用于控制超材料透镜1603的开销。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考虑到超表面适应时间而发送DL信号的方法。
参考图18,超表面适应时间可以指特定的时间段,其中在该特定的时间段期间,用于控制超材料透镜的控制信号被生成并被发送到超材料透镜,并且超材料透镜经由控制信号搜索新的波束方向。此超表面适应时间可以被称为饱和时间,并且终端和基站可以预先知道关于超表面适应时间的信息。
图18的示例与图17的示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生成并经由超材料透镜发送不同的波束时,可以生成上述超表面适应时间。在需要上述超表面适应时间的超材料透镜结构中,当发送DL信号时,可以在单元时间期间发送的DL信号的数量可以根据首先执行根据超表面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方案(例如,第一方案)和首先执行根据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方案(例如,第二方案)而变化。例如,在用于经由直流(DC)电压控制液晶超材料透镜的系统中,可以生成从几微秒(μs)到几毫秒(ms)的各种时间段,直到生成新的波束。在这种情况下,在首先执行根据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方案(例如,第二方案)中,与首先执行根据超表面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方案(例如,第一方案)相比,可以更快地扫描波束。因为用于控制超材料透镜的控制信号的数量在第二方案中比在第一方案中少,所以根据控制信号的开销可以减少。因此,可以执行更高效的DL信号生成以及发送或接收。
现在将详细描述图18的示例。图18示出了根据首先执行根据超表面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第一方案1810和首先执行根据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第二方案1820的示例。
根据实施例,在第一方案1810中,基站可以通过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602调整超材料透镜1603来在超表面适应时间之后生成新的波束,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所生成的波束来发送DL信号。基站可以通过使用混合波束成形来生成对应于下一波束组的波束。基站可以通过针对对应于下一波束组的波束调整超材料透镜1603,考虑到超表面适应时间来执行波束扫描。
例如,在图18的第一方案1810中,基站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1,并且可以将超材料控制信号1811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在第一超表面适应时间1817-1之后,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2。基站可以将所生成的SSB 2发送到终端。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从第一波束组1611切换到第二波束组1613。基站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3,并且可以将超材料控制信号1813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在第二超表面适应时间1817-2之后,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4。基站可以将所生成的SSB 4发送到终端。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从第二波束组1613切换到第三波束组1615。基站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5,并且可以将超材料控制信号1815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在第三超表面适应时间1817-3之后,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6。基站可以将所生成的SSB 6发送到终端。
根据实施例,图18的第二方案1820可以指首先执行根据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的方案。例如,基站可以通过使用混合波束成形,通过使用对应于每个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来生成和发送DL信号。基站可以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控制器1602调整超材料透镜1603,通过使用对应于每个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来生成和发送DL信号。
例如,在图18的第二方案1820中,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1、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3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5。基站可以将超材料控制信号1821施加到超材料透镜1603。在超表面适应时间1823之后,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2、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4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6。在上述示例中,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1、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3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5可以分别指具有第一波束组1611、第二波束组1613和第三波束组1615的第一索引的波束。对应于第一波束组1611的SSB 2、对应于第二波束组1613的SSB 4和对应于第三波束组1615的SSB 6可以分别指具有第一波束组1611、第二波束组1613和第三波束组1615的第二索引的波束。
当使用第二方案1820时,与使用第一方案1810时相比,用于调整波束的超材料控制信号的数量可以减少,因此可以减少用于控制超材料透镜1603的开销。当使用第二方案1820时,与使用第一方案1810时相比,可以更少地消耗超表面适应时间,因此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段期间发送许多DL信号。
根据实施例,终端和基站可以预先知道关于上面参考图18描述的超表面适应时间的信息。终端可以基于预设的超表面适应时间,通过解码对应部分之后的SSB与来自基站的SSB接收同步。
现在将参考图19至图22详细描述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结构来设置发送DL信号(诸如同步信号(例如,SSB)或CSI-RS)的顺序的方法。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从混合波束成形到超表面波束成形的DL信号传输顺序的方法。
图19示出了上面参考图17描述的方案(例如,第二方案),其中首先执行混合波束成形。在图19中,横轴表示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的波束(例如,SSB)改变方案,并且纵轴表示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例如,SSB)改变方案。在图19的图中的(x,y)中,x可以指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波束组的索引,并且y可以指可以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生成的波束的索引。对于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每个波束组,可以存在可以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生成的多个波束。例如,对于第一波束组,可以存在(1,1)、(1,2)、(1,3)至(1,K)波束。
图19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设置K个波束并且经由混合波束成形设置M个波束组,以生成总共K*M个DL信号(例如,SSB)。例如,如图19中的虚线所指示,基站可以固定超表面波束成形,并且可以在首先经由混合波束成形改变波束组的同时生成和发送DL信号。当对于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所有波束组,DL信号的生成和发送完成时,基站可以执行超表面波束成形,并且对于具有下一索引的波束,在经由混合波束成形改变波束组的同时生成和发送DL信号。现在将详细描述根据图19的实施例的时频资源域中的DL信号的生成和发送。
例如,在时频资源域中的第一时间段1901期间,可以生成和发送根据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例如,(1,1)、(2,1)至(M,1)),以对应于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每个组。在时频资源域中的第二时间段1903期间,可以生成和发送根据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具有第二索引的波束(例如,(1,2)、(2,2)至(M,2)),以对应于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每个组。在时频资源域中的第三时间段1905期间,可以生成和发送根据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具有第三索引的波束(例如,(1,3)、(2,3)至(M,3)),以对应于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每个组。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从超表面波束成形到混合波束成形的DL信号传输顺序的方法。
图20示出了上面参考图17描述的方案(例如,第一方案),其中首先执行超表面波束成形。在图20中,横轴表示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的波束(例如,SSB)改变方案,并且纵轴表示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例如,SSB)改变方案。图20的图中的(x,y)的含义与上面参考图19描述的含义相同。
图20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设置K个波束并且经由混合波束成形设置M个波束组,以生成总共K*M个DL信号(例如,SSB)。例如,如图20中的虚线所指示,基站可以固定混合波束成形,并且可以在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改变波束的同时生成和发送DL信号。当对于可以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生成的所有波束,DL信号的生成和发送完成时,基站可以通过执行混合波束成形将波束组改变为下一波束组。对于下一波束组,基站可以通过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执行波束扫描来生成和发送DL信号。现在将详细描述根据图20的实施例的时频资源域中的DL信号的生成和发送。
根据实施例,在时频资源域中的第一时间段2001期间,可以对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波束组当中的第一波束组执行使用超表面波束成形的波束扫描。例如,在第一时间段2001期间,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例如,(1,1)、(1,2)、(1,3)至(1,K))。在第一时间段2001过去之后,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二波束组。在第二时间段2003期间,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例如,(2,1)、(2,2)、(2,3)至(2,K))。在第二时间段2003过去之后,基站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三波束组。在第三时间段2005期间,可以生成和发送对应于第三波束组的波束(例如,(3,1)、(3,2)、(3,3)至(3,K))。
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图19的方法和图20的方法当中适合基站的超材料结构和天线的形状和设置的自由方法来生成并且发送或接收DL信号(例如,SSB)。在图20的方法中,控制信号可以频繁用于控制超表面波束成形。然而,根据天线结构,当控制超表面波束成形时,与控制混合波束成形相比,信号处理结构简单并且信号处理速度高,因此可以在性能方面获得增益。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经由混合波束成形和超表面波束成形发送一些DL信号的方法。
参考图21,基站可以通过仅使用可以经由混合波束成形和超表面波束成形生成的K*M个波束中的一些向终端发送DL信号,诸如SSB或CSI-RS。换句话说,根据实施例,当基站使用上述2级波束生成结构时,仅发送可以生成的波束中的一些可能是有利的,而不是发送可以生成的波束中的全部。基站可以通过以规则或不规则的间隔省略可以生成的波束中的一些来发送DL信号。
例如,在图21中,基站可以不生成并且不发送可以经由超表面波束成形和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所有波束(例如,(1,1)、(2,1)、...、和(M,1),(1,2)、(2,2)、...、和(M,2),至(1,K)、(2,K)、...、和(M,K))当中的一些波束(例如,(1,2)、(2,2)、...、和(M,2))。换句话说,基站可以在时频域中的第一时间段2101期间生成和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一索引的波束(例如,(1,1)、(2,1)至(M,1))。基站可以在第二时间段2107期间不生成和发送波束。换句话说,基站在第二时间段2107期间可以不生成并且不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二索引的波束(例如,(1,2)、(2,2)至(M,2))。根据实施例,第二时间段2107可以指直到基站通过触发控制信号来执行下一超表面波束成形所花费的超表面适应时间。
基站可以在第三时间段2103期间生成和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三索引的波束(例如,(1,3)、(2,3)至(M,3))。基站可以在超表面适应时间过去之后生成和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五索引的波束(例如,(1,5)、(2,5)至(M,5))。
根据实施例,基站可以通过以规则或不规则的间隔省略可以生成的波束中的一些来发送DL信号。基站可以接收终端响应于DL信号而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例如,基站可以在一些SSB被发送之后从终端接收CSI反馈,或者可以在一些CSI-RS被发送之后从终端接收CSI反馈。
根据实施例,基站可以从终端接收通过使用一些波束发送的DL信号的CSI反馈。当DL信号的CSI反馈中包括的信道状态值低于阈值时,基站可以通过使用省略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另一方面,当信道状态值等于或高于阈值时,基站可能不需要通过使用省略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当信道状态值低于阈值时,基站可以在下一帧或任何其他周期附加地搜索省略的波束,以找到最优波束。
例如,基站可以生成和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一索引的波束(例如,(1,1)、(2,1)至(M,1)),并且可以生成和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三索引的波束(例如,(1,3)、(2,3)至(M,3))。基站可以从终端接收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一索引的波束和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三索引的波束的CSI报告。基站可以通过将从终端接收的CSI报告中包括的信道状态值与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生成和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二索引的传输省略的波束。例如,当CSI报告中包括的信道状态值小于阈值时,基站可以生成和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二索引的波束。另一方面,当CSI报告中包括的信道状态值等于或大于阈值时,基站可以不生成并且不发送超表面波束成形的对应于第二索引的波束。
在图21的实施例中,基站根据预设准则发送可以发送的所有波束当中的一些波束。因此,图21的实施例可以用于在有限的时间段期间快速发送能够覆盖更宽区域的波束。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反射来自终端的反馈来发送DL信号的方法。图22的实施例可以对应于图12的上述实施例。
图22示出了发送一些DL信号的图21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例如,基站可以固定超表面波束成形,并且可以在改变混合波束成形的同时向终端发送具有大的波束差的信号。基站可以从终端接收对所发送的信号的反馈。当发送下一DL信号(例如,SSB或CSI-RS)时,基于所接收的反馈,基站可以选择与波束组当中具有相对良好的信道状态的波束组相对应的波束,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所选择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
基站可以通过根据上述实施例进行操作来选择和移除混合波束成形的不必要的波束组。因此,可以减小用于发送DL信号的控制信号的幅度。当发送同步信号(例如,SSB)时,基站可以在针对几个终端执行上述操作的同时再次经由混合波束成形周期性地发送信号。
例如,基站可以在时频域中的第一时间段2201期间向终端发送对应于混合波束成形的所有波束组(例如,第一波束组、第二波束组至第M波束组)的波束。基站可以接收所发送的DL信号的CSI反馈。在用于发送下一DL信号的一级,基站可以基于所接收的CSI反馈省略对应于一些波束组的波束,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对应于剩余波束组的波束来发送下一DL信号。例如,当基于所接收的CSI反馈确定对应于第三波束组的波束的信道状态值小于阈值时,基站可以在第二时间段2203期间通过使用除了对应于第三波束组的波束之外的对应于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的波束来发送DL信号。在相同的方法中,基站可以在第三时间段2205期间通过使用除了对应于第二波束组的波束之外的对应于第一波束组的波束来发送DL信号。根据实施例,上述一级可以指基站从终端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并基于所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来执行下一波束扫描的一级。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调整波束宽度的方法。图23的实施例可以对应于图13的上述实施例。
参考图23,基站可以通过使用数字预编码器2301来执行数字波束成形,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模拟预编码器2303来执行模拟波束成形。换句话说,基站可以执行混合波束成形。基站可以经由多个天线辐射经由混合波束成形而形成的波束(2307)。根据实施例,模拟预编码器2303可以包括RF移相器2305。
根据实施例,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天线2307、超材料透镜单元2313和用于生成用于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2313的控制信号的超表面预编码器2309来生成波束。根据实施例,超表面预编码器2309可以通过通过使用诸如DC电压2311的控制信号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2313来生成具有各种波束宽度和各种波束强度的波束。根据实施例,在波束宽度被设置为较大的超材料结构中,与波束宽度较小的波束相比,波束增益低,因此波束传输距离可能较短。然而,当使用波束宽度较大的波束时,基站可以以更宽的角度发送波束。根据实施例,当波束宽度被设置为较小时,可以更多地收集波,因此具有波束宽度的波束的波束传输距离可以增加。
例如,基站可以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2313来生成具有第一波束宽度2315、第二波束宽度2317和第三波束宽度2319的波束。波束宽度可以在从第一波束宽度2315经由第二波束宽度2317到第三波束宽度2319的方向上减小。因此,当使用具有第一波束宽度2315的波束时,基站可以将具有第一波束宽度2315的波束与具有第二波束宽度2317的波束和具有第三波束宽度2319的波束进行比较,从而在更宽的范围内辐射波束。当使用具有第三波束宽度2319的波束时,基站可以将具有第三波束宽度2319的波束与具有第一波束宽度2315的波束和具有第二波束宽度2317的波束进行比较,从而以更长的距离发送波束。当天线和超材料彼此有组织地组合时,可以调整上述各种波束宽度、波束强度或波束角度。超材料透镜控制器(例如,超表面预编码器2309)可以独立于或依赖于天线控制器而控制波束的属性(例如,波束宽度、波束强度或波束角度)。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使用超材料透镜分级调整波束宽度的方法。图24示出了根据图23的实施例调整穿过超材料透镜的最终波束宽度和波束增益的示例。
参考图24,随着波束宽度减小,波束可以发送的波束的最大到达距离可以增加。因此,图24的实施例提出了以下技术。例如,当基站在初级发送同步信号(例如,SSB)时,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尽可能宽的范围的波束来向终端发送同步信号。当终端成功接收同步信号并因此与基站同步,并且基站向终端发送CSI-RS时,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其波束宽度小于先前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波束的波束宽度的波束向终端发送CSI-RS。基站可以接收发送到终端的DL信号(例如,CSI-RS)的CSI反馈。
例如,在图24中,在第一级2410,基站可以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2401来生成具有第一波束宽度2415的波束。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第一波束宽度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2415。在第二级2420,响应于DL信号的信道状态反馈,基站可以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2401将波束宽度从第一波束宽度2415减小到第二波束宽度2425。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第二波束宽度的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2425。在第三级2430,响应于DL信号的信道状态反馈,基站可以通过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2401将波束宽度从第二波束宽度2425减小到第三波束宽度2435。
根据实施例,当信道状态由于终端的高移动性而频繁改变并且波束宽度减小时,基站可能偏离发送到终端的波束的范围,因此用于发送DL信号的信道状态可能变得更差。在这种情况下,当基站从终端接收到CSI反馈时,基站可以通过通过使用波束宽度较大的信号执行混合波束成形或超表面波束成形来重新调整波束。波束调整可以由基站经由诸如同步信号和CSI-RS的DL信号的传输来确定。当如上所述执行诸如波束宽度调整、波束强度调整或波束角度调整的波束属性调整时,基站可以降低环境噪声,并且SINR性能可以被提高,因此总体系统性能可以被提高。在下文中,图25和图26示出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的结构。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参考图25,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2530、收发器2510和存储器2520。然而,基站的组件不限于此。例如,基站可以包括比图25示出的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此外,处理器2530、收发器2510和存储器2520可以被实施为单个芯片。
处理器2530可以控制一系列过程,使得基站可以根据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进行操作。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控制基站的组件执行使用2级天线结构的波束管理方法。
收发器2510可以向终端发送或从终端接收信号。发送到终端或从终端接收的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收发器2510可以包括对要被发送的信号的频率进行上变频和放大的RF发送器、以及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并对所接收的信号的频率进行下变频的RF接收器。然而,这仅仅是收发器2510的实施例,并且收发器2510的组件不限于RF发送器和RF接收器。收发器2510可以通过无线信道接收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处理器2530,并且可以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由处理器2530输出的信号。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2530,并且处理器253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520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2级天线结构管理波束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存储器2520可以存储操作基站所需的程序和数据。此外,存储器2520可以存储发送到基站或从基站接收的信号中包括的控制信息或数据。存储器2520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光盘(CD)-ROM、以及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者其组合。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2520。根据实施例,存储器2520可以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2级天线结构管理波束的方法的程序。
根据实施例,图6示出了基站的收发器600包括超材料单元610和天线单元620,并且超材料单元610包括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然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被包括在基站的处理器2530或收发器2510中。例如,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仅被包括在基站的处理器2530中,或者可以仅被包括在基站的收发器2510中,或者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的一些功能可以被分布到并包括在基站的处理器2530和收发器2510中。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参考图26,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2630、收发器2610和存储器2620。然而,终端的组件不限于此。例如,终端可以包括比图26示出的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此外,处理器2630、收发器2610和存储器2620可以被实施为单个芯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器2630可以控制一系列过程,使得终端可以根据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进行操作。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控制终端的组件执行使用2级天线结构的波束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2630,并且处理器263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620中的程序来执行使用2级天线结构的波束管理方法。
收发器2610可以向基站发送或从基站接收信号。发送到基站或从基站接收的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收发器2610可以包括对要被发送的信号的频率进行上变频和放大的RF发送器、以及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并对所接收的信号的频率进行下变频的RF接收器。然而,这仅仅是收发器2610的实施例,并且收发器2610的组件不限于RF发送器和RF接收器。收发器2610可以通过无线信道接收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处理器2630,并且可以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由处理器2630输出的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存储器2620可以存储操作终端所需的程序和数据。此外,存储器2620可以存储发送到终端或从终端接收的信号中包括的控制信息或数据。存储器2620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ROM、RAM、硬盘、CD-ROM、以及DVD、或者其组合。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2620。根据实施例,存储器2620可以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2级天线结构管理波束的方法的程序。
根据实施例,图6示出了终端的收发器600包括超材料单元610和天线单元620,并且超材料单元610包括超材料透镜单元611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然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被包括在终端的处理器2630或收发器2610中。例如,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可以仅被包括在终端的处理器2630中,或者可以仅被包括在终端的收发器2610中,或者超材料透镜控制器612的一些功能可以被分布到并包括在终端的处理器2630和收发器2610中。
根据如说明书或所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被实施为硬件、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当实施为软件时,可以提供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例如,软件模块)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用于由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引电子设备执行根据如说明书或所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指令。
程序(例如,软件模块或软件)可以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RAM或闪存)、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盘存储设备、CD-ROM、DVD、另一光学存储设备、或盒式磁带中。可替代地,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包括一些或所有上述存储介质的组合的存储器中。可以包括多个这样的存储器。
此外,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可通过诸如互联网、内联网、局域网(LAN)、广LAN(WLAN)和存储区域网(SAN)的任何通信网络或其组合访问的可附接存储设备中。这样的存储设备可以经由外部端口访问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此外,通信网络上的单独存储设备可以访问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
在本公开中,术语“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作诸如存储器、安装在硬盘驱动器中的硬盘以及信号的介质的通用术语。为根据本公开的方法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在天线单元中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向超材料透镜单元发送所生成的第一波束、通过基于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控制信号调整超材料透镜单元从第一波束生成第二波束、以及通过使用所生成的第二波束向终端发送DL信号。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所提出的特定实施例,本公开中包括的元素以单数或复数形式表达。然而,根据所呈现的情形,为了便于描述,适当地选择单数或复数表达,并且本公开不限于单个元素或复数元素。以复数形式描述的那些元素可以被配置为单个元素,并且以单数形式描述的那些元素可以被配置为复数元素。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有效地提供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尽管已经用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各种改变和修改。本公开旨在包含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样的改变和修改。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信号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和
至少一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收发器包括天线单元和超材料单元,
所述超材料单元包括超材料透镜单元和超材料透镜控制器,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天线单元中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
向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发送所生成的第一波束;
基于由所述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控制信号,通过调整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从所述第一波束生成第二波束;以及
通过使用所生成的第二波束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由所述超材料透镜控制器基于关于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属性的信息生成,
关于所述波束属性的所述信息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波束的强度、所述第一波束的方向或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宽度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并且
所述第二波束是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属性而获得的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包括多个超材料元件,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中包括的所述多个超材料元件的物理属性;
确定入射到具有经调整的物理属性的所述多个超材料元件中的每一个上的所述第一波束的相位差;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相位差,通过从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重新辐射所述第一波束来生成所述第二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经由所述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所述第一波束包括至少一个波束组,并且
从所述第一波束生成的所述第二波束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多个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包括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所述控制信号,通过调整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所述多个波束当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并且
所述基站通过通过使用对应于所述第一波束组的波束执行波束扫描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包括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以及
通过使用对应于所述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所述终端接收对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响应;
基于所接收的响应,选择所述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以及
通过使用对应于所选择的至少一个波束组的波束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所述终端接收对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响应;以及
基于所接收的响应,通过调整所述天线单元或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来调整所述第二波束的波束宽度。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信号的基站的操作方法,所述操作方法包括:
在天线单元中经由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第一波束;
向超材料透镜单元发送所生成的第一波束;
基于由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控制信号,通过调整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从所述第一波束生成第二波束;以及
通过使用所生成的第二波束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由所述超材料透镜控制器基于关于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属性的信息生成,
关于所述波束属性的所述信息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波束的强度、所述第一波束的方向或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宽度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并且
所述第二波束是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属性而获得的波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包括多个超材料元件,并且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通过调整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从所述第一波束生成所述第二波束包括: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中包括的所述多个超材料元件的物理属性;
确定入射到具有经调整的物理属性的所述多个超材料元件中的每一个上的所述第一波束的相位差;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相位差,通过从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重新辐射所述第一波束来生成所述第二波束。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经由所述混合波束成形生成的所述第一波束包括至少一个波束组,并且
从所述第一波束生成的所述第二波束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多个波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包括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
从所述第一波束生成所述第二波束包括,基于由所述超材料透镜控制器生成的所述控制信号,通过调整所述超材料透镜单元来生成所述多个波束当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波束组的波束,以及
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通过通过使用对应于所述第一波束组的波束执行波束扫描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包括第一波束组和第二波束组,
从所述第一波束生成所述第二波束包括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并且
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包括通过使用对应于所述第一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波束组的波束当中具有第一索引的波束来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接收对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响应;
基于所接收的响应,选择所述第一波束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波束组;以及
通过使用对应于所选择的至少一个波束组的波束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CN202080082706.0A 2019-11-29 2020-08-10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7622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57120A KR20210067469A (ko) 2019-11-29 2019-11-29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9-0157120 2019-11-29
PCT/KR2020/010568 WO2021107327A1 (en) 2019-11-29 2020-08-1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2267A true CN114762267A (zh) 2022-07-15

Family

ID=76091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2706.0A Pending CN114762267A (zh) 2019-11-29 2020-08-10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5759B2 (zh)
EP (1) EP4018567A4 (zh)
KR (1) KR20210067469A (zh)
CN (1) CN114762267A (zh)
WO (1) WO20211073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5010B (zh) * 2018-08-21 2023-06-23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4762187A (zh) * 2019-12-27 2022-07-15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和雷达的嵌入式天线结构
US11848709B2 (en) * 2020-08-14 2023-1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dia-based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ssisted modulation
CN112533274B (zh) * 2020-10-29 2021-08-20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室内太赫兹bwp和功率调度方法及装置
US11716716B2 (en) * 2021-02-03 202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rrage signal for protec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888327B2 (en) * 2021-03-30 2024-01-30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High efficiency metasurface-based multi-sca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JP2022185509A (ja) * 2021-06-02 2022-1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23284943A1 (en) * 2021-07-12 2023-0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via a meta-surface
CN113991304B (zh) * 2021-09-15 2023-08-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阵列的天线波束赋形方法
WO2023042937A1 (ko) * 2021-09-16 2023-03-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메타렌즈 인공지능 시스템에 기초하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181120A1 (ja) * 2022-03-22 2023-09-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波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電波制御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WO2024017461A1 (en) * 2022-07-19 2024-01-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array with large inter-element spac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0221B2 (en) * 2007-09-26 2009-08-04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Reduced beamwidth antenna
US8130171B2 (en) 2008-03-12 2012-03-06 The Boeing Company Lens for scanning angle enhancement of phased array antennas
US8493281B2 (en) 2008-03-12 2013-07-23 The Boeing Company Lens for scanning angle enhancement of phased array antennas
US8164531B2 (en) * 2008-05-20 2012-04-24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y with metamaterial lens
US7855691B2 (en) * 2008-08-07 2010-12-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utomotive radar using a metamaterial lens
KR100994129B1 (ko) 2008-10-27 2010-11-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음의 유전율, 투자율 및 굴절률을 갖는 평판형 메타 물질, 그 메타 메질을 포함한 평판형 메타 물질 구조체 및 그 구조체를 포함한 안테나 시스템
KR101202339B1 (ko) 2009-04-29 2012-1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메타물질 상판덮개를 이용한 이득향상과 빔 성형이 동시에 가능한 안테나
KR101604386B1 (ko) 2014-04-15 2016-03-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비등방성 레이돔을 이용한 안테나 빔포밍 장치
KR101650340B1 (ko) 2015-01-20 2016-08-23 한국과학기술원 SRR(split ring resonator)을 이용한 ESPAR(electronically steerable parasitic array radiator) 안테나
US9812786B2 (en) 2015-08-25 2017-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amaterial-based transmitarray for multi-beam antenna array assemblies
US10312597B2 (en) * 2015-09-25 2019-06-04 The Boeing Company Ferrite-enhanced metamaterials
US10050344B2 (en) * 2015-11-30 2018-08-14 Elwha Llc Beam pattern synthesis for metamaterial antennas
KR101753650B1 (ko) 2015-12-30 2017-07-04 주식회사 한화 안테나 형상 제어기, 이를 이용하는 메타 물질 안테나 형상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879429B1 (ko) 2016-03-08 2018-07-17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탄성 메타물질 구조
EP3300172A1 (en) 2016-09-22 2018-03-28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Beamsteering using metamaterials
US10566692B2 (en) * 2017-01-30 2020-02-1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Optically controlled meta-material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KR102570123B1 (ko) * 2017-02-21 2023-08-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 보상 렌즈 안테나 장치
US10116051B2 (en) * 2017-03-17 2018-10-30 Isotropic Systems Ltd. Lens antenna system
US10764766B2 (en) * 2018-03-27 2020-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of radio front-end beam sweeping for 5G terminals
KR101983552B1 (ko) 2018-05-17 2019-05-29 인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안테나 빔 향상용 전자파 렌즈, 이를 구비한 안테나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US11070269B2 (en) * 2019-08-01 2021-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67469A (ko) 2021-06-08
EP4018567A4 (en) 2022-10-26
US20210167512A1 (en) 2021-06-03
WO2021107327A1 (en) 2021-06-03
US11545759B2 (en) 2023-01-03
EP4018567A1 (en) 2022-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57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075031B (zh) 启用基于非均匀空频压缩的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00242B (zh) 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共存场景中的共享信道重映射
KR20180022071A (ko) 다수의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프리코딩 정보 시그날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12075033B (zh) 5g终端的波束码本生成方法
CN11649114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波束测量和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40537A (zh) 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的能量消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79627A (zh) 无线电接入网的波束选择和合并
US117776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and separate beam indication
CN116965129A (zh) 用于小区间波束管理的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KR102638709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기준 신호(csi-rs)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741566A (zh) 用于mu-mimo操作的无线接入网络中的测量报告
CN116235416A (zh) 用于波束测量和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17044359A (zh) 用于在小区间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KR20240050323A (ko) 빔 측정 및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888560B2 (en) Transmit gain adjustments in ultra-wide bandwidth beamform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437302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ent-based uplink transmit beam switch
WO2022174389A1 (en) Side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iggering and resource selection
US20230059644A1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parameter indication for multi-panel transmission
US2023002260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ci state ind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240032041A1 (en) Multi-level time-domain scalable uplink channel resources
WO2022213298A1 (en) Signaling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grouping
WO2021223180A1 (en) Activat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 states for a single coreset carry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s
EP3496444B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097588A1 (e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based codebook for access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