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0054A - 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0054A
CN114800054A CN202210333772.1A CN202210333772A CN114800054A CN 114800054 A CN114800054 A CN 114800054A CN 202210333772 A CN202210333772 A CN 202210333772A CN 114800054 A CN114800054 A CN 114800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polished
wheel
grinding wheel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37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峰
方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3337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00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0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00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00Processes of grinding or polishing;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4Headstocks; Working-spindles; Features relating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3/00Devices or means for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abrasive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所述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低且抛光轮的利用率低。

Description

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手表外观件抛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手表行业,手表外观件,例如表壳、表带,常常会用到不锈钢、钛合金等强度和硬度偏高的原材料来制作,且出于美观的考虑,手表外观件的外形上通常需要呈现一定的弧度,目前,对于具有一定弧度的部分,只能通过软质轮子实现自动抛光,而使用软质轮子会在打磨过程中把边角抛圆,无法保证产品边缘的角度,会导致产品塌边、抛不透等不良。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报废,对于不锈钢、钛合金等材料的表壳和表链的抛光方式,以人工进行手动抛光的方式居多,无使用自动化量产的先例。然而手动抛光费时费力,抛光轮的损耗量大,利用率低,占用人数较多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及抛光轮的利用率低,占用人数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所述手表外观件外观件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将至少一个抛光轮打薄成预设厚度;
对打薄后的抛光轮的抛光面进行弧度休整,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
可选地,所述仿形轮包括第一磨轮和第二磨轮,所述第一磨轮的粒度大于所述第二磨轮的粒度,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自动抛光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磨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后,再通过第二磨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次抛光的进给量为0.002-0.004mm/pcs,所述第二次抛光的进给量为0.005-0.008mm/pcs。
可选地,所述仿形轮还包括第三磨轮和第四磨轮,所述第三磨轮以及所述第四磨轮的弧度均与所述第一磨轮和/或所述第二磨轮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三磨轮的粒度与所述第一磨轮的粒度相同,所述第三磨轮的抛光面的与所述第一磨轮的抛光面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四磨轮的粒度与所述第二磨轮的粒度相同,所述第四磨轮的抛光面与所述第二磨轮的抛光面呈镜像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磨轮和第三磨轮对所述手表外观件呈镜像对称的两个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后,再通过第二磨轮和第四磨轮对所述手表外观件呈镜像对称的两个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
可选地,所述磨轮包括草轮。
可选地,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麻轮朝预设方向旋转,以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
控制所述麻轮朝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以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表壳,所述表壳采用如上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抛光得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表带,所述表带采用如上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抛光得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通过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实现了将抛光轮的抛光面修整成与待抛光曲面外观一致的弧形,进而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由于仿形轮的抛光面与待抛光曲面的弧度是相匹配的,抛光过程中仿形轮的抛光面可以与待抛光曲面相贴合,进而实现了使用硬质轮子对手表外观件的弧形表面进行自动化抛光,自动化的抛光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抛光效率,且,手动抛光方式下抛光轮的利用率约为3000pcs/个,而自动化抛光方式下抛光轮的利用率约为7000pcs/个,抛光轮的利用率大大增加,克服了现有技术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低、抛光轮的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和抛光轮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的一实施例的仿形轮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市售的抛光面为平面的抛光轮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手表外观件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手表外观件抛光过程的一实施例的场景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手表行业,手表外观件,例如表壳、表带,常常会用到不锈钢、钛合金等强度和硬度偏高的原材料来制作,且出于美观的考虑,手表外观件的外形上通常需要呈现一定的弧度,目前,对于具有一定弧度的部分,若轮子硬度较高,因传统轮子的抛光面为平面,产品表身为弧面,无法贴合使用,会导致产品报废等不良,因此只能通过软质轮子实现自动抛光,而使用软质轮子会在打磨过程中把边角抛圆,无法保证产品边缘的角度,导致产品塌边、抛不透等不良。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报废,对于不锈钢、钛合金等材料的表壳和表链的抛光方式,以人工进行手动抛光的方式居多,然而手动抛光费时费力,抛光轮的损耗量大,利用率低。
本申请通过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实现了使用硬质轮子对手表外观件的弧形表面进行自动化抛光,与抛光面为平面的硬质轮子的自动抛光方式相比,由于仿形轮的抛光面与待抛光曲面贴合度高,可以有效降低抛光过程的报废率,提高抛光效果;与软质轮子的自动化抛光方式相比,可以有效避免软质轮子把边角抛圆,无法保证产品边缘的角度,导致的产品塌边、抛不透等不良;与硬质轮子的手动抛光方式相比,自动化抛光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抛光效率,且,通过实际测试发现,抛光相同的外观件,手动抛光方式下抛光轮的利用率约为3000pcs/个,而自动化抛光方式下抛光轮的利用率约为7000pcs/个,抛光轮的利用率大大增加,节省人力:按照日产能12000pcs计算,单纯使用人工进行抛光,需要30人左右,而自动化抛光需要8人就能完成,节约人力73%。节省人力的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低且抛光轮的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和抛光轮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弧形电池制作工艺,在本申请弧形电池制作工艺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弧形电池制作工艺包括:
步骤S10,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根据手表外观件的产品、图纸或模型等,确定手表外观件上需要进行抛光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根据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绘制抛光轮的模型图,根据所述模型图,通过修刀对需要的至少一个抛光轮的抛光面进行整形,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参照图2,图2为仿形轮的外观示意图),其中,所述手表外观件是附加到机心上并对机心起保护、固定、控制等作用的所有零、部、组件,包括表壳、表盘、指针和表带等,所述抛光轮为硬质抛光轮,包括磨轮、砂轮等,对抛光轮进行整形的过程可以是手动修整也可以是自动化修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容易理解的是,市售的抛光轮的抛光面均为平面(参照图3,图3为市售的抛光面为平面的抛光轮的外观示意图),而手表的外观件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待抛光曲面(参照图4,图4为手表外观件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每个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可能相同或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待抛光曲面对购买的抛光轮进行不同弧度的整形,得到与每个待抛光曲面相匹配的仿形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的步骤包括:
步骤A10,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将至少一个抛光轮打薄成预设厚度;
步骤A20,对打薄后的抛光轮的抛光面进行弧度休整,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根据手表外观件的产品、图纸或模型等,确定手表外观件上需要进行抛光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根据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绘制抛光轮的模型图,根据所述模型图确定所述仿形轮的厚度,通过修刀将所需的至少一个抛光轮打薄成预设厚度,根据所述模型图确定所述仿形轮的抛光面的目标弧度,将打薄后的抛光轮的抛光面休整至所述目标弧度,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厚度的调整不仅可以使得抛光轮的抛光面与待抛光曲面完全贴合,且可以有效避免抛光轮的磨损对手表外观件上除待抛光曲面以外的其他部分造成磨损或影响。
步骤S20,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参照图5,图5为手表外观件抛光过程的一实施例的场景示意图,在手表外观件开粗过程中,通过机械手抓取一个待抛光的手表外观件,根据预设的第一进刀路径移动,使得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与仿形轮的抛光面相贴合,进而通过仿形轮的旋转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其中,所述第一进刀路径可以根据机械手、仿形轮和待抛光的手表外观件的实际位置进行设定,由于抛光强度的需求不同,抛光轮的类型、粒度、硬度、转速、时间、进给量等参数、所需使用的抛光蜡以及抛光轮的数量(例如,通过一个以上不同粒度或硬度的抛光轮依次对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的步骤之后,还可以通过机械手将所述手表外观件放置到预设的抛光完成区域,以使得抛光后的手表外观件可以继续进行其他加工。
可选地,所述仿形轮包括第一磨轮和第二磨轮,所述第一磨轮的粒度大于所述第二磨轮的粒度,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自动抛光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磨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后,再通过第二磨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抛光轮包括磨轮,所述第一磨轮和所述第二磨轮是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整形后得到的仿形轮,可选地,所述磨轮包括草轮,所述草轮是由高切削磨料热硬化性树脂结合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人造纤维制作得到,草轮可直接购买市售产品,磨粒被紧密地结合在PVA人造纤维之中,使草轮更富有弹性,研磨过程中切削力强,不堆积,可长时间持续地进行研磨作业,研磨高温及堵塞现象,也因此可以减少精磨时间及减去一些制程中的步骤。
具体地,在手表外观件开粗过程中,通过机械手抓取一个待抛光的手表外观件,根据预设的第三进刀路径移动,使得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与所述第一磨轮的抛光面相贴合,进而通过第一磨轮的旋转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通过第一磨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后,再通过机械手将所述手表外观件根据预设的第四进刀路径进行移动,使得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与所述第二磨轮的抛光面相贴合,通过第二磨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其中,所述第一磨轮的粒度大于所述第二磨轮的粒度,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磨轮的粒度为180-240目,所述第二磨轮的粒度为550-650目,通过粒度较大的第一磨轮对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的初步抛光,效率更高,但会产生打磨痕,进而通过更精细的第二磨轮对待抛光曲面进行二次,以消除掉部分或全部打磨痕。
可选地,所述第一次抛光的进给量为0.002-0.004mm/pcs,即每个外观件抛光后,下一外观件的抛光位置向圆心方向进给0.002-0.004mm,所述第二次抛光的进给量为0.005-0.008mm/pcs,即每个外观件抛光后,下一外观件的抛光位置向圆心方向进给0.005-0.008mm。
可选地,所述仿形轮还包括第三磨轮和第四磨轮,所述第三磨轮以及所述第四磨轮的弧度均与所述第一磨轮和/或所述第二磨轮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三磨轮的粒度与所述第一磨轮的粒度相同,所述第三磨轮的抛光面的与所述第一磨轮的抛光面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四磨轮的粒度与所述第二磨轮的粒度相同,所述第四磨轮的抛光面与所述第二磨轮的抛光面呈镜像对称设置。
在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手表外观件中存在很多对称结构,对于手表外观件中相互呈镜像对称的两个待抛光曲面,可以镜像对称的设置两个磨轮,参照图5,进而可以通过较短的移动路径,完成两个待抛光曲面的抛光,节约了抛光时间,提高了抛光效率。
可选地,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磨轮和第三磨轮对所述手表外观件呈镜像对称的两个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后,再通过第二磨轮和第四磨轮对所述手表外观件呈镜像对称的两个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磨轮和所述第四磨轮是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整形后得到的仿形轮,可选地,所述磨轮包括草轮,所述草轮是由高切削磨料热硬化性树脂结合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人造纤维制作得到,草轮可直接购买市售产品,磨粒被紧密地结合在PVA人造纤维之中,使草轮更富有弹性,研磨过程中切削力强,不堆积,可长时间持续地进行研磨作业,研磨高温及堵塞现象,也因此可以减少精磨时间及减去一些制程中的步骤。
具体地,在手表外观件开粗过程中,通过机械手抓取一个待抛光的手表外观件,根据预设的第五进刀路径移动,使得所述手表外观件的第一待抛光曲面与所述第一磨轮的抛光面相贴合,进而通过第一磨轮的旋转对所述第一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通过第一磨轮对所述第一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后,再通过机械手将所述手表外观件上与所述第一待抛光曲面呈镜像对称的第二待抛光曲面与所述第三磨轮的抛光面相贴合,进而通过第三磨轮的旋转对所述第二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再通过机械手将所述手表外观件根据预设的第六进刀路径进行移动,使得所述手表外观件的第一待抛光曲面与所述第二磨轮的抛光面相贴合,通过第二磨轮对所述第一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再通过机械手将所述第二待抛光曲面与所述第四磨轮的抛光面相贴合,进而通过第四磨轮的旋转对所述第二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抛光蜡包括紫蜡,所述紫蜡的进给量为0.3mm/pcs。
可选地,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控制麻轮朝预设方向旋转,以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
步骤S40,控制所述麻轮朝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以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将通过各所述仿形轮进行抛光后的手表外观件移动至麻轮所在的工作台,通过机械手抓取一个待抛光的手表外观件,根据预设的第二进刀路径移动,使得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与麻轮的抛光面相接触,进而通过电机控制麻轮朝预设方向旋转,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收掉一侧的打磨痕,再通过电机控制所述麻轮朝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收掉另一侧的打磨痕,通过正向和反相的抛光过程,将上述开粗过程中抛光轮可能在待抛光曲面上产生的打磨痕消除掉,其中,所述第二进刀路径可以根据机械手、麻轮和待抛光的手表外观件的实际位置进行设定,由于抛光强度的需求不同,麻轮的转速、时间、进给量等参数以及所需使用的抛光蜡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的步骤之后,还可以通过机械手将所述手表外观件放置到预设的抛光完成区域,以使得抛光后的手表外观件可以继续进行其他加工。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抛光蜡包括紫蜡,所述紫蜡的进给量为0.5mm/pcs。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麻轮的尺寸为4-8寸,厚度12-24m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实现了使用硬质轮子对手表外观件的弧形表面进行自动化抛光,与抛光面为平面的硬质轮子的自动抛光方式相比,由于仿形轮的抛光面与待抛光曲面贴合度高,可以有效降低抛光过程的报废率,提高抛光效果;与软质轮子的自动化抛光方式相比,可以有效避免软质轮子把边角抛圆,无法保证产品边缘的角度,导致的产品塌边、抛不透等不良;与硬质轮子的手动抛光方式相比,自动化抛光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抛光效率,且,通过实际测试发现,抛光相同的外观件,手动抛光方式下抛光轮的利用率约为3000pcs/个,而自动化抛光方式下抛光轮的利用率约为7000pcs/个,抛光轮的利用率大大增加,节省人力:按照日产能12000pcs计算,单纯使用人工进行抛光,需要30人左右,而自动化抛光需要8人就能完成,节约人力73%。节省人力的同时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低且抛光轮的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和抛光轮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表壳,所述表壳采用如上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抛光得到,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低且抛光轮的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表壳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表带,所述表带采用如上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抛光得到,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硬质轮子抛光手表外观件的效率低且抛光轮的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处理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
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对至少一个抛光轮进行整形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手表外观件的待抛光曲面的弧度,将至少一个抛光轮打薄成预设厚度;
对打薄后的抛光轮的抛光面进行弧度休整,得到抛光面与所述待抛光曲面的弧度相匹配的至少一个仿形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轮包括第一磨轮和第二磨轮,所述第一磨轮和第二磨轮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一磨轮的粒度大于所述第二磨轮的粒度,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自动抛光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磨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后,再通过第二磨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抛光的进给量为0.002-0.004mm/pcs,所述第二次抛光的进给量为0.005-0.008mm/pcs。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轮还包括第三磨轮和第四磨轮,所述第三磨轮以及所述第四磨轮的弧度均与所述第一磨轮和/或所述第二磨轮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三磨轮的粒度与所述第一磨轮的粒度相同,所述第三磨轮的抛光面的与所述第一磨轮的抛光面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四磨轮的粒度与所述第二磨轮的粒度相同,所述第四磨轮的抛光面与所述第二磨轮的抛光面呈镜像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磨轮和第三磨轮对所述手表外观件呈镜像对称的两个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一次抛光后,再通过第二磨轮和第四磨轮对所述手表外观件呈镜像对称的两个待抛光曲面进行第二次抛光。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轮包括草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各所述仿形轮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麻轮朝预设方向旋转,以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
控制所述麻轮朝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以对所述待抛光曲面进行抛光。
9.一种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抛光得到。
10.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抛光得到。
CN202210333772.1A 2022-03-31 2022-03-31 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Pending CN1148000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3772.1A CN114800054A (zh) 2022-03-31 2022-03-31 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3772.1A CN114800054A (zh) 2022-03-31 2022-03-31 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0054A true CN114800054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33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3772.1A Pending CN114800054A (zh) 2022-03-31 2022-03-31 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005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079A (zh) * 2000-03-03 2001-09-05 理化学研究所 非轴对称非球面镜的磨削加工方法
CN106363501A (zh) * 2015-07-24 2017-02-01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产品的弧面加工及抛光方法以及陶瓷面板
CN206287264U (zh) * 2016-12-22 2017-06-30 福建龙泰竹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竹碗毛坯自动车削打磨装置
CN207915213U (zh) * 2018-02-01 2018-09-28 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机器人抛光工作站
CN208584352U (zh) * 2018-06-27 2019-03-08 江门市蓬江区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一种打磨抛光机器人
CN113977362A (zh) * 2021-11-11 2022-01-28 台州星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穿戴手表表盖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079A (zh) * 2000-03-03 2001-09-05 理化学研究所 非轴对称非球面镜的磨削加工方法
CN106363501A (zh) * 2015-07-24 2017-02-01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产品的弧面加工及抛光方法以及陶瓷面板
CN206287264U (zh) * 2016-12-22 2017-06-30 福建龙泰竹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竹碗毛坯自动车削打磨装置
CN207915213U (zh) * 2018-02-01 2018-09-28 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机器人抛光工作站
CN208584352U (zh) * 2018-06-27 2019-03-08 江门市蓬江区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一种打磨抛光机器人
CN113977362A (zh) * 2021-11-11 2022-01-28 台州星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穿戴手表表盖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钢轨焊接实用技术》编委会: "《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三维建模及刃磨制造关键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130 - 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318290B2 (en) Polishing wheel
CN100496890C (zh) 镜片研磨方法
CN105034182B (zh) 超薄型蓝宝石片状体的加工方法
CN102310355A (zh) 一种异形手机玻璃镜片的加工工艺
EP2184132B1 (en) A method of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lens
GB868178A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ntact lenses
CN114800054A (zh) 手表外观件抛光方法
CN106418939A (zh) 一种佛像挂件加工方法
CN1315159C (zh) 大面积平面晶片双面精密加工工艺
US3066458A (en) Method of making lenses
US4503613A (en) Method for edge grinding multifaceted lenses
CN103481154A (zh) 镜片自动生产装置
CN108237442A (zh) 一种超薄陶瓷指纹识别片的加工工艺
CN203509833U (zh) 镜片自动生产装置
CN113977362B (zh) 一种3d穿戴手表表盖的加工方法
CN207189481U (zh) 一种复合粒度的木材强力磨削砂带
CN1020077C (zh) 超薄、微型玻璃放大镜加工方法
CN115167090B (zh) 陶瓷表壳的制造工艺
JP2001054862A (ja) 研磨用ヤトイとそれを用いた曲面研磨方法
CN108237441B (zh) 3d曲面陶瓷薄片的加工方法及其获得的3d曲面陶瓷薄片
US5545075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edged opthalmic lens
US3364629A (en) Lapidary grinding system
KR850001081B1 (ko) 다초점 콘택트렌즈의 제조방법
CN220839604U (zh) 一种适用性高的手镯加工抛光设备
CN109648405A (zh) 一种工件凹凸面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