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3024A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93024A CN114793024A CN202210562886.3A CN202210562886A CN114793024A CN 114793024 A CN114793024 A CN 114793024A CN 202210562886 A CN202210562886 A CN 202210562886A CN 114793024 A CN114793024 A CN 1147930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 coil
- ipt system
- efficiency
- model
- input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5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additional energy repeaters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方法: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通过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能够降低电路分析的复杂度;通过建立效率模型以解析得到影响因素,能够进一步确定影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因素,有助于后续根据该影响确定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是一种不需要直接接触便可将能量由电源侧传递到负载侧的新兴技术,它避免了传统插头式系统中接触火花和漏电等安全问题,使人类应用电能的方式更加灵活。其中,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 PowerTransfer,IPT)因其安全、可靠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入式医疗设备,电动汽车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领域。
传统IPT系统通常包括能量发射端结构单元和能量接收端结构单元两部分。能量发射端结构单元包括高频逆变器、发射端谐振补偿网络和发射线圈三部分。其中,高频逆变器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高频交流电,之后经过谐振补偿网络,在发射线圈中产生高频交流磁场耦合到接收端单元;能量接收端结构单元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端谐振补偿网络和无源整流器三部分。其中,接收线圈感应到发射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后,经过接收端谐振补偿网络,向无源整流器输出高频交流电,无源整流器则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向负荷提供所需电能,进而实现能量从电源侧到负载侧的无线传输。
采用中继线圈的IPT系统在高压、远距离电能传输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可用于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的无线供电。通常采取将传能线圈嵌入到复合绝缘子形成一体化传能结构,当线圈封装进绝缘子后,其互感、自感等参数无法改变。而在不同线路或者杆塔上,所配置的在线监测设备种类和数量不同,所需要的供电功率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负载情况,来设计出所需的多中继IPT系统输入电压,从而匹配负载需要的功率与最优传输效率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或者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优选的,所述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包括:基于SS拓扑、SP拓扑、P拓扑S和PP拓扑之中的一种,简化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得到所述等效电路模型。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包括:通过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设置线圈回路方程;通过所述线圈回路方程,获得基于逆变器等效电阻、工作频率、线圈互感、内阻、系统输入电压和等效交流负载电阻,计算线圈电流的关系式;根据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计算回路的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根据所述有功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对应的效率模型。
优选的,优化方法还包括:根据线圈之间内的互感,排除彼此位置相间两个及以上的线圈间的互感,以简化所述线圈回路方程。
优选的,所述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包括:根据已知的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电路结构和工作频率,简化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通过简化的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和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为功率的影响因素。
优选的,所述通过简化的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和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为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根据简化的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设置对应的功率模型和对应的效率模型η=G(RLeq),其中,Pout为目标输出功率,F()为函数,Vin为输入电压,η为效率,G()为函数,Rleq为等效负载;根据所述功率模型,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和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为功率的影响因素;根据所述效率模型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为效率的影响因素。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包括:以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作为拟定因素;通过所述效率模型计算得到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以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作为拟定因素;通过所述效率模型和所述最优负载值,计算得到所述最优输入电压。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系统,包括:第一单元,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第二单元,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第三单元,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第四单元,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能够降低电路分析的复杂度;通过建立效率模型以解析得到影响因素,能够进一步确定影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因素,有助于后续根据该影响确定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系统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单元,2-第二单元。3-第三单元,4-第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密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发明提供如图1所示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S1、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S2、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S3、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S4、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中继线圈IPT系统具备多种元件,如果将每一个元件都设置一个对应的公式来表示,会造成计算量的徒增且容易造成错漏。通过等效电路的方式,属于实践可行的电路解析方法。通过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可以提高电路解析的能力。为了解决需要根据负载情况,来设计出所需输入电压,从而匹配负载需要的功率与最优传输效率点的问题,需要设置对应的效率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确定相关的影响因素。确定影响因素之后,通过调整这些影响因素来找到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所述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包括:基于SS拓扑、SP拓扑、P拓扑S和PP拓扑之中的一种,简化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得到所述等效电路模型。
建立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采取方式不限,可以从SS拓扑、SP拓扑、P拓扑S和PP拓扑中选一种。具体以SS拓扑的方式说明:
基于SS拓扑简化等效电路模型,依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写n个线圈回路方程,并确定各个回路的电流:
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中继线圈IPT系统中彼此位置相间两个及以上的线圈间的互感变化对传能功效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为减少运算及简化表达式,可以只考虑相邻及相间一个线圈的互感。若此处只考虑相邻和相间一个线圈间的互感,则回路的电流方程可简化为:
得到流经各线圈的电流可以表示为有关逆变器等效电阻、工作频率、线圈互感、内阻、系统输入电压和等效交流负载电阻的关系式:
依据所求各个回路电流,即可确定各个回路的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的表达式:
为了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系统功率的影响,依据输出功率的表达式,并结合式的电流关系式,则可以建立多个因素影响下的系统功率模型:
同样地,为了分析各个因素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提升系统的传输效率,依据系统效率表达式,可以得到多个因素影响下的系统效率模型:η=G(RLeq)。
根据系统效率模型,通过实践验证可知,系统效率也与等效交流负载电阻相关,但不受系统输入电压Vin的影响。
基于多因素影响下的系统效率模型,在确定传能系统的结构和工作频率后,i拟定等效交流负载电阻RLeq为设计参数,通过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maxη(RLeq)=G(RLeq),以寻找最大效率下的最优负载阻值RLeq_opt。
基于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功率模型,拟定系统输入电压Vin为设计参数,得到的最大效率下的最优负载电阻RLeq_opt,可进一步得到满足功率需求的输入电压Vin_opt。
计算最大效率下的交流负载电阻对应的直流电阻方法如下:
计算匹配目标输出功率Pref的输入电压及对应直流电压的方法如下:
所述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包括:通过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设置线圈回路方程;通过所述线圈回路方程,获得基于逆变器等效电阻、工作频率、线圈互感、内阻、系统输入电压和等效交流负载电阻,计算线圈电流的关系式;根据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计算回路的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根据所述有功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对应的效率模型。
优化方法还包括:根据线圈之间内的互感,排除彼此位置相间两个及以上的线圈间的互感,以简化所述线圈回路方程。
所述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包括:根据已知的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电路结构和工作频率,简化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通过简化的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和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为功率的影响因素。
所述通过简化的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和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为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根据简化的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设置对应的功率模型和对应的效率模型η=G(RLeq),其中,Pout为目标输出功率,F()为函数,Vin为输入电压,η为效率,G()为函数,Rleq为等效负载;根据所述功率模型,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和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为功率的影响因素;根据所述效率模型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为效率的影响因素。
所述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包括:以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作为拟定因素;通过所述效率模型计算得到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以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作为拟定因素;通过所述效率模型和所述最优负载值,计算得到所述最优输入电压。
在实际的IPT系统中,通常需要在副边加上整流电路将高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负载电阻RLd使用,而简化电路中是等效后的交流负载电阻RLeq;计算直流电阻的目的是通过配置受电端设备的直流负载RLd,来达到最大效率传输的目的,它是实际被调控的参数。
同样地,原边通常是直流电Vdc经逆变电路转换为交流电Vin后充当WPT系统电压源,因此实际需要调控的量是直流电压Vdc,它关系到WPT系统能否达到目标输出功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系统,包括:第一单元1,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第二单元2,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第三单元3,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第四单元4,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可结合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可拆分为多个单元,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
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
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
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包括:
基于SS拓扑、SP拓扑、P拓扑S和PP拓扑之中的一种,简化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得到所述等效电路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包括:
通过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设置线圈回路方程;
通过所述线圈回路方程,获得基于逆变器等效电阻、工作频率、线圈互感、内阻、系统输入电压和等效交流负载电阻,计算线圈电流的关系式;
根据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计算回路的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有功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得到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对应的效率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线圈之间内的互感,排除彼此位置相间两个及以上的线圈间的互感,以简化所述线圈回路方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包括:
根据已知的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电路结构和工作频率,简化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
通过简化的所述线圈电流的关系式,确定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和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为功率的影响因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包括:
以所述等效交流负载电阻作为拟定因素;
通过所述效率模型计算得到所述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
以所述系统输入电压作为拟定因素;
通过所述效率模型和所述最优负载值,计算得到所述最优输入电压。
10.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元,建立待优化的中继线圈I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
第二单元,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以获取对应的效率模型;
第三单元,解析所述效率模型以确定影响因素;
第四单元,基于所述影响因素,获取中继线圈IPT系统在最高效率时,对应的最优负载值和最优输入电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62886.3A CN114793024A (zh) | 2022-05-23 | 2022-05-23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PCT/CN2022/103942 WO2023226163A1 (zh) | 2022-05-23 | 2022-07-05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62886.3A CN114793024A (zh) | 2022-05-23 | 2022-05-23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93024A true CN114793024A (zh) | 2022-07-26 |
Family
ID=82463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62886.3A Pending CN114793024A (zh) | 2022-05-23 | 2022-05-23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93024A (zh) |
WO (1) | WO202322616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26163A1 (zh) * | 2022-05-23 | 2023-11-30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0983B (zh) * | 2019-03-22 | 2019-10-11 | 金陵科技学院 | 一种多发射单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配置方法 |
CN110707832B (zh) * | 2019-10-15 | 2021-10-29 | 浙江大学 | 一种非完全补偿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
CN111030316B (zh) * | 2019-12-25 | 2023-09-19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 | 一种多中继mc-wpt系统效率的建模、分析及系统原理分析方法 |
CN112242751B (zh) * | 2020-10-30 | 2022-08-02 | 西安理工大学 | 用于四线圈磁耦合谐振无线输电的lcc-sss补偿电路结构 |
CN113962178A (zh) * | 2021-10-13 | 2022-01-21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远距离wpt系统效率模型优化方法及装置 |
CN113962179A (zh) * | 2021-10-13 | 2022-01-21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远距离wpt系统多中继线圈耦合结构优化方法及装置 |
CN114793024A (zh) * | 2022-05-23 | 2022-07-26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
2022
- 2022-05-23 CN CN202210562886.3A patent/CN114793024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7-05 WO PCT/CN2022/103942 patent/WO2023226163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26163A1 (zh) * | 2022-05-23 | 2023-11-30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26163A1 (zh) | 2023-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teban et al.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wer supply architectures in wireless EV charging systems | |
JP2014506111A (ja) | ワイヤレス電力送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 |
CN105186718A (zh) | 复合谐振式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 |
CN111082540B (zh) | 一种多抽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效率优化方法 | |
CN109687604B (zh) | 适用于有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20127353A (ja) | 電気自動車のための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
Li et al. | Coi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coupling coefficient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 |
CN114793024A (zh) |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 |
CN114844240A (zh) | 一种基于功率匹配的多中继线圈ipt系统 | |
CN106202690B (zh) | 一种降低无线充电系统电应力的设计方法 | |
CN109831036B (zh) | 一种多发射单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
US10135300B2 (en) | Non-contact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 |
Sagar et al. |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two-wind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higher system efficiency and maximum load power | |
CN114759686A (zh) |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可持续无线供电系统 | |
Bojarski et al. | Effect of wireless power link load resistance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ergy transfer | |
Huang et al. | Optimization of a 6.78-MHz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 |
CN117010315B (zh) |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lcc-s拓扑参数设计方法 | |
Hasanzadeh et al. | Resonance based contactless energy transfer | |
Cai et al. | Multiple-receive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ith efficient power control strategy | |
CN114189060B (zh) | 多中继wpt系统效率、功率计算和双中继wpt系统的优化方法 | |
Ghadeer et al. | Improv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considering rectifier input impedance and load quality factor | |
Yi et al. | Design of efficient double-sided LC matching networks for capaci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 |
Zhang et al. | Maximum efficiency point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for series–series compens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 |
CN111931361B (zh) | 一种馈电电参量可调的多发射单接收wpt优化方法 | |
JP2018085913A (ja) |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