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7067A - 悬挂体、悬挂体的制造方法、电梯的组装方法和电梯 - Google Patents

悬挂体、悬挂体的制造方法、电梯的组装方法和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7067A
CN114787067A CN201980101237.XA CN201980101237A CN114787067A CN 114787067 A CN114787067 A CN 114787067A CN 201980101237 A CN201980101237 A CN 201980101237A CN 114787067 A CN114787067 A CN 114787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body
resin
outer layer
load support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12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7067B (zh
Inventor
内藤晋也
田中直也
角谷治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87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7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7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7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Abstract

在承受电梯等的载荷的悬挂体中,若悬挂体所具备的载荷支承部被压缩,则伴随着覆盖载荷支承部的外层部的悬挂体宽度方向的变形,载荷支承部可能会产生龟裂。在悬挂体(1)具备: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其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以及外层部(4),其覆盖载荷支承部(3),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具有主体部和由固定件夹持的夹持部(6),夹持部(6)的厚度比主体部(5)的厚度薄。由此,外层部(4)的变形缓和,能够在确保外层部(4)对磨损的耐久性的同时抑制载荷支承部(3)产生龟裂。

Description

悬挂体、悬挂体的制造方法、电梯的组装方法和电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悬挂体和使用了悬挂体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所具备的轿厢被绳索等悬挂。近年来,开发了一种悬挂体,其在载荷支承部使用纤维增强塑料(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利用柔软的外层部覆盖其周围,轻量且坚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1-5098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与电梯的曳引机以及曳引机的绳轮的小型化对应地使载荷支承部的厚度变薄,则存在由于来自固定悬挂体的固定件的按压而有可能使载荷支承部产生龟裂的问题。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载荷支承部的龟裂的悬挂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悬挂体具备:带状的载荷支承部,其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以及外层部,其覆盖载荷支承部,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具有主体部和由固定件夹持的夹持部,夹持部的厚度比主体部的厚度薄。
此外,本公开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包括:载荷支承部形成工序,对使含有热塑性树脂以及热固性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基体树脂浸渗于强化纤维而得到的浸渗体进行成型,从而形成带状的载荷支承部;外层树脂形成工序,使具有挠性的树脂进行热流动后固化,形成包覆载荷支承部的外层树脂;以及夹持部形成工序,对外层树脂的由固定件夹持的部分进行切削而使其局部变薄,或将该部分加热至热变形温度以上并且按压而使其变薄,从而形成夹持部。
此外,本公开的电梯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对覆盖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带状的载荷支承部的、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的外层树脂的一部分进行切削而使其局部变薄,或将该外层树脂的一部分加热至热变形温度以上并且按压而使其变薄,从而制作形成有由固定件夹持的夹持部的悬挂体;固定工序,利用固定件夹持悬挂体的夹持部,将悬挂体固定于轿厢和与轿厢相互平衡的对重;以及卷绕工序,在使轿厢和对重在井道中升降的驱动绳轮上卷绕悬挂体。
此外,本公开的电梯具备:驱动绳轮;曳引机,其使驱动绳轮转动;悬挂体,其卷绕于驱动绳轮;以及轿厢,其通过夹持悬挂体的夹持部的固定件进行固定,通过驱动绳轮的转动进行升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悬挂体所具备的载荷支承部产生龟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关于龟裂的产生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的压缩应力与压缩量的关系的关系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的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的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的载荷支承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的电梯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的侧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的图9中的CC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的图9中的DD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的图9中的EE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悬挂体的侧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悬挂体的图13中的FF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悬挂体的图13中的GG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为了悬挂电梯的轿厢,当利用固定件夹持并按压悬挂体时,对悬挂体的由FRP构成的载荷支承部施加有力,并且对覆盖载荷支承部的外层部也施加有力。在外层部为具有挠性的树脂的情况下,树脂向悬挂体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变形。针对该变形对载荷支承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图1是关于龟裂的产生的说明图,图1的(a)是悬挂体未被固定件2按压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的(b)是悬挂体被固定件2按压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悬挂体构成为包括: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其由FRP构成,该FRP是例如使作为热固性树脂的基体树脂浸渗于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拉伸强度的强化纤维而得到的;以及外层44,其覆盖载荷支承部3,并具有挠性。若悬挂体被固定件2按压,则被按压的部分的外层44变形而厚度变薄,并且其一部分被向宽度方向压出(图1的(b)的状态)。构成载荷支承部3的带状的FRP虽然在长度方向上具有较强的拉伸强度,但在宽度方向上,如果构成载荷支承部3的FRP的强化纤维与基体树脂剥离,则有可能产生纵向裂纹(龟裂)。因此,外层44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变形由于将与外层44接触的载荷支承部3向宽度方向拉伸而成为问题。
因此,发明人认为需要减少由固定件2对外层44的按压引起的变形量。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对与卷绕悬挂体的驱动绳轮14等的接触引起的磨损的耐久力,悬挂体的外层44需要厚度。
而且,对确保厚度且抑制龟裂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被固定件2按压的部位的外层44的厚度比覆盖被固定件2按压的部位以外的外层44的厚度薄,能够抑制悬挂体的载荷支承部3的龟裂。以下进行说明。
(压缩试验)
为了验证通过使外层44的厚度变薄而产生的抑制载荷支承部3的龟裂的效果,对改变了外层厚度的样品A、B进行压缩试验并进行比较。
使用外层厚度不同的两种样品,调查压缩应力与压缩量的关系。任意样品均使用由厚度1.6mm、宽度35mm、长度40mm的FRP构成的载荷支承部3,将样品A的外层厚度调整为0.7mm,将样品B的外层厚度调整为2.1mm,来制作样品。样品A的厚度总计为3.0mm,样品B的厚度总计为5.8mm。在此,各样品的载荷支承部3使用碳纤维和环氧树脂,各样品的外层使用醚类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另外,为了确保悬挂体对磨损的耐久力,被固定件2夹持的部分以外的外层厚度一般设为可承受与驱动绳轮14等的接触引起的磨损的程度的厚度,但在本试验中为了增加压缩量,样品B进一步加厚了外层厚度。
图2的纵轴是压缩试验中的载荷除以试验片面积而得到的压缩应力,横轴是压缩量。在样品A中,即使压缩至与2.1mm的试验片同等以上的应力,也没有噪声进入压缩应力,在载荷支承部3未确认到龟裂的产生。另一方面,在样品B中,压缩量为大约2.6mm和大约3.4mm时,噪声进入压缩应力,并且在载荷支承部3产生龟裂。
即,根据该原理,在悬挂体的被固定件2按压的端部,如果使外层厚度变薄,则挠性树脂的变形量被抑制,能够减少拉伸载荷支承部3的力而抑制龟裂。
以下,根据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悬挂体1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1的侧视图。悬挂体1具备与悬挂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连续的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和覆盖载荷支承部3且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的外层部4。在此,带状是指呈带状延伸的形状。x轴、y轴以及z轴分别彼此正交,在实施方式中,x轴是长度方向,y轴是宽度方向,z轴是厚度方向。
图3中虚线所示的悬挂体1的载荷支承部3构成为包括未被固定件2按压的主部和被固定件2按压的端部。
在此,主部和端部相对于长度方向分别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截面。即,主部和端部是一体的,在图3的例子中,在载荷支承部3的主部的两端具有被固定件2按压的端部。此外,由于固定件2与悬挂体1接触的长度为0.2m左右,因此端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至少为0.2m以上。
载荷支承部3由将基体树脂8浸渗于对长度方向的拉伸具有强度的、例如与长度方向平行地连续的多个强化纤维7而形成的FRP形成。这样的话,即使是重量大的物体,也能够由载荷支承部3支承。
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外层部4具有覆盖主部的主体部5和覆盖端部的夹持部6,分别如图4、图5的悬挂体1的包括主体部5的剖视图、包括夹持部6的剖视图所示,夹持部6的厚度t2形成为比主体部5的厚度t1薄。
在此,夹持部6的厚度t2要确保在被固定件2夹持时不损伤载荷支承部3的程度的厚度。而且,为了减小由按压引起的变形量,使夹持部6的厚度t2变薄。为了抑制载荷支承部3因主体部5与例如驱动绳轮14的接触引起的磨损而露出,主体部5的厚度t1形成为比夹持部6厚。
此外,优选为夹持部6的厚度在被固定件2夹持的两面为相同程度。这样的话,能够抑制来自固定件2的压缩力偏向一面。
为了确认当使夹持部6变薄时能够抑制载荷支承部3的龟裂这一点,对改变了载荷支承部3的厚度tf和夹持部6的厚度t2的厚度的样品进行了拉伸试验。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6的样品中,使用碳纤维作为强化纤维7,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8来制作载荷支承部3,使用醚类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硬度90A)作为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树脂,来制作夹持部6。此外,在各个样品中,载荷支承部3的长度设为1m,宽度设为35mm,夹持部6的长度设为0.25m而设置于样品的两端。
如下所述地进行了拉伸试验:利用把持长度为0.2m的楔式的固定件2夹持设置于样品两端的夹持部6,并施加拉伸载荷。
关于有无龟裂产生,在拉伸试验中,将在比样品整体破坏的载荷低的载荷下载荷支承部3产生了龟裂的情况判定为有龟裂产生,将直到样品整体破坏为止载荷支承部3都未产生龟裂的情况判定为无龟裂产生。
表1中示出各样品有无龟裂产生。可知若载荷支承部3的厚度tf与夹持部6的厚度t2的厚度比t2/tf为100%以上(比较例1~6),则载荷支承部产生龟裂,若厚度比t2/tf为85%以下(实施例1~10),则不产生龟裂。
[表1]
Figure BDA0003589405110000061
这样,在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外层部4中,产生磨损的主体部5的厚度设为能够承受因与驱动绳轮14接触而引起的磨损的程度的厚度,使通过按压而发生变形的夹持部6的厚度比主体部5薄,由此能够在确保悬挂体1对磨损的耐久力的同时抑制载荷支承部3的龟裂。
而且,夹持部6的厚度比主体部5的厚度薄,并且若为载荷支承部3的厚度的85%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抑制载荷支承部3的龟裂。
接着,对悬挂体1的各结构进行说明。载荷支承部3由强化纤维7与悬挂体1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平行地配置的FRP形成。在此,优选为强化纤维7彼此平行而不发生扭转地配置。
图6是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1中的载荷支承部3的放大剖视图。在图6中,载荷支承部3由基体树脂8和强化纤维7构成,是使基体树脂8浸渗于强化纤维7而形成的。
构成载荷支承部3的强化纤维7优选使用能够确保强度的碳纤维。此外,只要是轻量且强度高的纤维,例如也可以将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芳酯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双恶唑纤维等纤维作为强化纤维7。在此,可以将这些纤维中的一种作为强化纤维7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而作为强化纤维7使用。
此外,表示强化纤维7所占的体积比率的强化纤维的体积含有率相对于FRP的总体积优选为50%至70%的程度。这样的话,容易对载荷支承部3进行成型,能够得到强化纤维7的加强效果。
构成载荷支承部3的基体树脂8使用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例如是在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酚醛树脂等主剂中添加固化剂而成的树脂,热塑性树脂例如是聚氨酯、聚酰胺6、聚酰胺12、聚酰胺66等树脂。此外,可以将这些树脂中的一种作为基体树脂8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而作为基体树脂8使用。进而,基体树脂8中也可以含有阻燃剂、脱模剂等添加剂。从粘接力的高度出发,基体树脂8优选为环氧树脂。
接着,对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外层部4进行说明。外层部4例如使用热塑性弹性体等具有挠性的树脂。为了确保对磨损的耐久力,构成外层部4的材料优选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进一步优选为醚类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醚类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耐水解性优异,因此能够抑制由使用环境引起的外层部4的劣化。在此,醚类是指在其组成中包含醚键。
此外,外层部4只要由能够确保摩擦且耐磨损性优异的材料构成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等。形成外层部4的树脂中也可以含有阻燃剂、交联剂等。
接着,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悬挂体1用作悬吊电梯9的轿厢10的悬挂体1的例子进行说明。图7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9的示意图。电梯9具备:悬挂体1;固定件2,其夹持并固定悬挂体1的端部;轿厢10,其由悬挂体1悬吊,并具有框架11;驱动绳轮14,其卷绕有悬挂体1;以及曳引机,其使驱动绳轮14转动,卷起悬挂体1而使轿厢10升降。
此外,在悬挂体1的悬吊有轿厢10的一侧的相反侧,借助固定件2悬吊有对重12,该对重12利用偏导轮13以在升降时不与轿厢10接触的方式被悬吊。通过曳引机所具备的曳引机马达和曳引机制动器,卷绕有悬挂体1的驱动绳轮14进行旋转和制动,由此,轿厢10和对重12在井道15中升降和停止。在此,轿厢10和对重12的升降在图7的例子中由设置于井道15的上部的机房16中所设置的控制装置17控制。
电梯9所具备的悬挂体1由在图7中的铅垂方向、即悬挂体1的沿着长度方向的拉伸方向上具有强度的载荷支承部3、和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周围的外层部4形成。悬挂体1由固定件2夹持夹持部6,借助固定件2悬吊轿厢10。
图8中示出夹持悬挂体1的固定件2的例子。固定件2例如具备插座18和楔19,将悬挂体1插入插座18,通过打入楔19,对悬挂体1的端部沿悬挂体1的厚度方向施加力来夹持悬挂体1。此外,如图8所示的例子那样,也可以利用止动件20把持悬挂体1的端部。若利用止动件20把持悬挂体1,则能够抑制悬挂体1与固定件2之间的偏移以及悬挂体1从固定件2脱落。
这样,在被固定件2夹持的悬挂体1中,具备由FRP形成的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和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外层部4,该外层部4使被固定件2夹持的夹持部6的厚度比主体部5的厚度薄,且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由此,能够抑制载荷支承部3的龟裂。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悬挂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叙述。
首先,混合作为基体树脂8的基底的基底树脂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固化剂、添加剂等,来调配基体树脂8。
接着,使基体树脂8浸渗于强化纤维7,通过例如拉拔成型将该浸渗体成型为带状而形成载荷支承部3(载荷支承部形成工序)。
接着,将具有挠性的外层树脂加热至发生热流动的温度(以下,称为热流动温度)以上,利用热流动的外层树脂,例如通过挤出包覆而连续地包覆载荷支承部3。将热流动的外层树脂通过例如水冷、空冷等方法使外层树脂固化,得到载荷支承部3被固化后的外层树脂包覆的连续体(外层树脂形成工序)。在此,水冷以及空冷不仅包括使冷却水、空气循环来冷却外层树脂,还包括将外层树脂暴露于外部空气等而进行放置。
进而,在形成连续体之后,使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被固定件2按压的端部的外层树脂的厚度变薄,形成具有厚度彼此不同的主体部5和夹持部6的外层部4。利用铣床等切削外层树脂,使外层树脂从表面平行地以0.2m左右的长度进行薄壁化来形成夹持部6(夹持部形成工序),得到外层部4。
此外,在形成夹持部6的其他方法中,在将覆盖端部的外层树脂加热到发生热变形的温度(以下,称为热变形温度)以上的状态下,按压覆盖端部的外层树脂,使覆盖端部的外层树脂的厚度比覆盖主部的外层树脂的厚度薄。在此,若使用将尺寸设为目标厚度的例如由金属形成的间隔件进行冲压,则厚度的调整变得更容易。这样,形成具有主体部5和夹持部6的外层部4,能够制作悬挂体1。
而且,在通过按压形成夹持部6后,外层部4在宽度方向上扩展而局部变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后续工序中切削多余的部分。此外,在形成夹持部6的工序中,对使夹持部6平行地薄壁化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薄壁部也可以不平行而是在夹持部6残留一部分较厚的部分。
即,对使包含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或两者的基体树脂8浸渗于强化纤维7而得到的浸渗体进行成型,形成呈带状连续的载荷支承部3。之后,利用加热至热流动温度以上的具有挠性的外层树脂进行包覆并使其固化。进而,对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端部的部分的外层树脂进行切削而使其局部变薄,或将该部分的外层树脂加热至热变形温度以上并按压而使其局部变薄,从而形成由固定件2夹持的夹持部6。这样的话,能够得到能够抑制由于来自固定件2的按压而引起的龟裂的产生的悬挂体1。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悬挂体1的电梯9的组装方法进行叙述。
首先,准备具有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和外层树脂的、被切断为所需长度的连续体,该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由FRP形成,该外层树脂由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接着,对外层树脂的由固定件2夹持的部位进行切削而使其局部变薄,或将该部位加热至热变形温度以上并按压而使其局部变薄,从而形成由固定件2夹持的夹持部6,得到悬挂体1。接着,借助固定件2,将悬挂体1与轿厢10和对重12连接。然后,在驱动绳轮14上卷绕悬挂体1,使得轿厢10和对重12能够通过曳引机的转动而在井道15中升降。
这样,利用固定件2夹持悬挂体1,通过悬挂体1将轿厢10和对重12悬吊于电梯9的井道15,从而能够组装电梯9。
另外,对准备由FRP和外层树脂构成的连续体,并在现场制作具有夹持部6的悬挂体1来组装电梯9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在工厂等中制作的设置有夹持部6的悬挂体1来组装电梯9。
实施方式2
图9是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1的侧视图。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备由FRP形成的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和覆盖由固定件2按压的端部的厚度比覆盖主部的厚度薄的外层部4。在实施方式2中,悬挂体1的由固定件2把持的端部的外层部4的厚度比悬挂体1的主部的外层部4的厚度薄,而且,与夹持部6连续地设置有卡定固定件2的卡定部21这一点是不同的。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0、图11和图12分别是图9的CC剖视图、DD剖视图和EE剖视图。在此,图10是包含主体部的剖视图,图11是包含夹持部的剖视图,图12是包含夹持部的剖视图。
卡定部21被设置成与主体部5的相反侧的夹持部6相邻,以将固定件2卡定。卡定部21被设置成与固定件2接触,卡定部21的厚度t3与主体部5的厚度t1和夹持部6的厚度t2之间具有t2<t3≤t1的关系。卡定部2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30mm以上,优选为50mm以上。这样的话,即使对悬挂体1施加拉伸方向的载荷,也能够抑制固定件2的长度方向的偏移。由于卡定部21不被固定件2夹持,因此不会在厚度方向上被按压,不会对增大厚度引起的龟裂的产生造成影响。
接着,对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叙述。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1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与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方法同样的方法,直至得到载荷支承部3被外层树脂包覆的连续体的工序。
在形成连续体之后,使覆盖被固定件2按压的端部的外层树脂的厚度变薄,形成具有厚度彼此不同的主体部5和夹持部6的外层部4。作为使外层树脂的厚度变薄的方法,例如使用利用铣床等的切削加工。使外层树脂从表面平行地在0.2m左右的范围内薄壁化,与此同时,与夹持部6连续地设置长度30mm左右的卡定部21。
卡定部21以超过夹持部6的厚度且主体部5的厚度以下的厚度形成。即,卡定部21是在形成夹持部6的工序中通过使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外层树脂的例如前端侧的切削量比夹持部6小而形成的。在此,所谓切削量小包括未被切削的情况。这样,得到具有主体部5、夹持部6以及卡定部21的外层部4,该主体部5覆盖主部,该夹持部6通过切削而形成得比主体部5薄,该卡定部21通过与夹持部6相比减小切削量而与夹持部6连续地设置。
这样得到的悬挂体1与夹持部6连续地设置有比被固定件2夹持的夹持部6的厚度厚的卡定部21,由此能够抑制固定件2向悬挂体1的长度方向的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夹持部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实施方式1所述,也可以将外层树脂加热至热变形温度以上并按压而使其局部变薄从而形成夹持部6。在该情况下,只要例如使用模具等对按压量进行调整,使得与夹持部6连续地形成比夹持部6厚的部分,就能够得到卡定部。
实施方式3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悬挂体1的侧视图。实施方式3的悬挂体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备由FRP形成的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和覆盖由固定件2按压的端部的厚度比覆盖主部的厚度薄的外层部4。在实施方式3中,外层部4由多个树脂层形成这一点不同。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4和图15分别是图13的FF剖视图和GG剖视图。如图14所示,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主部的主体部5由覆盖主部的第1包覆层22和覆盖第1包覆层22的第2包覆层23形成。此外,如图15所示,覆盖载荷支承部3的端部的夹持部6由从第4包覆层25露出的、覆盖端部的第3包覆层24形成。在此,第1包覆层22和第3包覆层24是相对于长度方向分别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截面的连续体。
此外,如图15所示,第3包覆层24在与固定件2接触的面上从第4包覆层25露出。进而,第1包覆层22和第3包覆层24具有与第2包覆层23和第4包覆层25不同的颜色,能够在视觉上进行判别。第4包覆层25在悬挂体1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切削加工而被去除,第1包覆层22和第2包覆层23的合计厚度成为主体部5的厚度t1,第3包覆层24的厚度成为夹持部6的厚度t2。此外,只要第3包覆层24在与固定件2接触的面上露出,第4包覆层25可以不在夹持部6的宽度方向上被去除而残留。在此,所谓颜色包括透明。
即,本实施方式的悬挂体1具备具有主体部5和夹持部6的外层部4,主体部5的最外层的颜色不同于夹持部6的与固定件2接触的面的最外层的颜色。这样,在通过形成夹持部6时的切削而使树脂的厚度变薄的工序中,能够防止端部从夹持部6露出,此外,在夹持部形成工序中,能够把握使形成夹持部6的部位的外层树脂薄到何种程度即可,因此容易形成。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悬挂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悬挂体1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与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方法同样的方法,直至得到成型为带状的载荷支承部3的工序。
在得到载荷支承部3之后,使具有挠性的树脂进行热流动后,利用水冷、空冷等方法进行固化,利用由第1包覆层22和第3包覆层24构成的第1树脂层包覆载荷支承部3。接着,利用颜色与第1树脂层不同的、由第2包覆层23和第4包覆层25构成的第2树脂层覆盖第1树脂层。
进而,在形成覆盖第1树脂层的第2树脂层之后,使覆盖被固定件2按压的部位的树脂的厚度变薄,形成具有厚度彼此不同的主体部5和夹持部6的外层部4。此时,使外层树脂的厚度变薄的方法例如是通过铣床等进行切削。使外层树脂从表面平行地以0.2m左右的长度薄壁化,直至第1树脂层露出,从而形成夹持部6。
若这样制作悬挂体1,则通过由颜色不同的多个层形成悬挂体1的外层部4,在形成夹持部6时的使外层树脂的厚度变薄的工序中,能够防止载荷支承部3从夹持部6露出,而且,能够抑制因过度的切削而导致的载荷支承部3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外层部4由两层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形成夹持部6的工序中需要更多阶段的目标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三层以上的树脂包覆载荷支承部3,并使得在各层之间颜色不同。这样,例如如果一边利用传感器检测颜色的变化一边进行加工,则形成夹持部6的精度提高。
另外,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对利用固定件2固定悬挂体1的端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将固定件2安装于悬挂体1的端部以外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其他部位薄壁化而设置夹持部6。
此外,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对将悬挂体1用作电梯9的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悬挂体1应用于由固定件2夹持一端且在两端产生拉伸力的例如起重机的带等。
此外,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其范围内自由地组合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对各实施方式进行变形、省略。
标号说明
1:悬挂体;2:固定件;3:载荷支承部;4:外层部;5:主体部;6:夹持部;7:强化纤维;8:基体树脂;9:电梯;10:轿厢;11:框架;12:对重;13:偏导轮;14:驱动绳轮;15:井道;16:机房;17:控制装置;18:插座;19:楔;20:止动件;21:卡定部;22:第1包覆层;23:第2包覆层;24:第3包覆层;25:第4包覆层;44:外层。

Claims (11)

1.一种悬挂体,其具备:
带状的载荷支承部,其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以及
外层部,其覆盖所述载荷支承部,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具有主体部和由固定件夹持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厚度比所述主体部的厚度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的厚度为所述载荷支承部的厚度的8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挂体具备卡定所述固定件的卡定部,该卡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相邻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反侧,
所述卡定部的厚度超过所述夹持部的厚度,且为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的最外层的颜色与所述主体部的最外层的颜色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增强塑料由沿所述载荷支承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碳纤维和浸渗于所述碳纤维的环氧树脂构成,
所述碳纤维占所述纤维增强塑料的体积含有率为50%以上且7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部是含有醚键的热塑性弹性体。
7.一种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载荷支承部形成工序,对使含有热塑性树脂以及热固性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基体树脂浸渗于强化纤维而得到的浸渗体进行成型,从而形成带状的载荷支承部;
外层树脂形成工序,使具有挠性的树脂进行热流动后固化,形成包覆所述载荷支承部的外层树脂;以及
夹持部形成工序,对所述外层树脂的由固定件夹持的部分进行切削而使其局部变薄,或将该部分加热至热变形温度以上并且按压而使其变薄,从而形成夹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持部形成工序中,与所述夹持部一起形成卡定所述固定件的卡定部,该卡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相邻,且超过所述夹持部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悬挂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树脂形成工序中,使具有挠性的树脂进行热流动后固化,包覆所述载荷支承部而形成第1树脂层,并使用颜色与所述第1树脂层不同的第2树脂层覆盖该第1树脂层,
在所述夹持部形成工序中,对所述第2树脂层进行切削而使所述第1树脂层露出,从而形成所述夹持部。
10.一种电梯的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对覆盖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带状的载荷支承部的、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的外层树脂的一部分进行切削而使其局部变薄,或者将该外层树脂的一部分加热至热变形温度以上并且按压而使其变薄,从而制作形成有由固定件夹持的夹持部的悬挂体;
利用所述固定件夹持所述悬挂体的夹持部,将所述悬挂体固定于轿厢和与所述轿厢相互平衡的对重;以及
在使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在井道中升降的驱动绳轮上卷绕所述悬挂体。
11.一种电梯,其具备:
驱动绳轮;
曳引机,其使所述驱动绳轮转动;
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挂体,其卷绕于所述驱动绳轮;以及
轿厢,其通过夹持所述悬挂体的夹持部的固定件进行固定,通过所述驱动绳轮的转动进行升降。
CN201980101237.XA 2019-12-13 2019-12-13 悬挂体、悬挂体的制造方法、电梯的组装方法和电梯 Active CN114787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8988 WO2021117232A1 (ja) 2019-12-13 2019-12-13 懸架体、懸架体の製造方法、エレベーターの組立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7067A true CN114787067A (zh) 2022-07-22
CN114787067B CN114787067B (zh) 2023-08-08

Family

ID=7243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1237.XA Active CN114787067B (zh) 2019-12-13 2019-12-13 悬挂体、悬挂体的制造方法、电梯的组装方法和电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56420B1 (zh)
CN (1) CN114787067B (zh)
WO (1) WO20211172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076166A1 (en) * 2021-02-01 2024-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sign method for elevator, and elevato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4602A (ja) * 2000-01-11 2001-09-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ケーブル及びケーブルの中間部における被覆除去方法
JP2002227016A (ja) * 2001-01-29 2002-08-14 Shiga Shokusan Kk ベルト・ひも類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265074A1 (en) * 2003-03-14 2004-12-30 Sandvik Ab Tool and cutting insert for the fine turning of grooves in workpieces
JP2008295131A (ja) * 2007-05-22 2008-12-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ケーブル用保護管
JP2009234791A (ja) * 2008-03-07 2009-10-1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ロープ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用ベルト
JP2010195580A (ja) * 2009-02-27 2010-09-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吊支持用ロープ
CN102985350A (zh) * 2010-04-22 2013-03-20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机悬架和传输条带
US20150101889A1 (en) * 2013-10-10 2015-04-16 Kone Corporation Rope terminal assembly and an elevator
WO2018198240A1 (ja) * 2017-04-26 2018-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その懸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22268B1 (ja) * 2018-07-20 2019-05-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端末構造体
CN110177908A (zh) * 2017-01-10 2019-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绳索和使用该绳索的电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4602A (ja) * 2000-01-11 2001-09-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ケーブル及びケーブルの中間部における被覆除去方法
JP2002227016A (ja) * 2001-01-29 2002-08-14 Shiga Shokusan Kk ベルト・ひも類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265074A1 (en) * 2003-03-14 2004-12-30 Sandvik Ab Tool and cutting insert for the fine turning of grooves in workpieces
JP2008295131A (ja) * 2007-05-22 2008-12-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ケーブル用保護管
JP2009234791A (ja) * 2008-03-07 2009-10-1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ロープ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用ベルト
JP2010195580A (ja) * 2009-02-27 2010-09-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吊支持用ロープ
CN102985350A (zh) * 2010-04-22 2013-03-20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机悬架和传输条带
US20150101889A1 (en) * 2013-10-10 2015-04-16 Kone Corporation Rope terminal assembly and an elevator
CN110177908A (zh) * 2017-01-10 2019-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绳索和使用该绳索的电梯
WO2018198240A1 (ja) * 2017-04-26 2018-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その懸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22268B1 (ja) * 2018-07-20 2019-05-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端末構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17232A1 (ja) 2021-12-09
CN114787067B (zh) 2023-08-08
JP6756420B1 (ja) 2020-09-16
WO2021117232A1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3220B2 (en) Elevator suspension and/or driving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one traction surface comprising exposed weave fibers
CN104555658B (zh) 用于提升装置的绳索以及电梯
CN108726322B (zh) 用于电梯系统带的张力构件
US11332343B2 (en)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belt
JP7253378B2 (ja) 横方向層を含む荷重支持部材
CN108150607B (zh) 包覆编织的非金属受拉构件
CN110027964A (zh) 电梯系统的轻量型承重构件
EP3819248A1 (en) Elevator load bearing member with self healing jacket
US20130167967A1 (en) Elevator Suspension and/or Driving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One Traction Surface Comprising Exposed Weave Fibers
CN114787067B (zh) 悬挂体、悬挂体的制造方法、电梯的组装方法和电梯
CN106044470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载荷支承构件
JP2018177534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ベルトのためのテンション部材
KR20180051399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서스펜션 부재 종단
EP2619121A1 (en) Elevator suspension and/or driving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one traction surface comprising exposed weave fibers
CN107108160B (zh) 电梯系统的拉伸构件
CN107416640B (zh) 电梯设备和方法
CN105800432A (zh) 一种电梯
CN205739978U (zh) 一种电梯
JP717090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懸架体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