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7000A - 车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7000A
CN114787000A CN202080083789.5A CN202080083789A CN114787000A CN 114787000 A CN114787000 A CN 114787000A CN 202080083789 A CN202080083789 A CN 202080083789A CN 114787000 A CN114787000 A CN 114787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relay device
vehicle
connector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37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绀谷刚史
田边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87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7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6Repeater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系统,包括多个中继装置,其中,多个中继装置分别载置于多个载置区域,并具备与多个载置区域的个数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器,多个连接器的个数和形状在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在多个连接器直接或经由中继连接器连接有从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多个中继装置包括:第一中继装置,在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及第一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中继装置,与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为与第二中继装置连接的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以下。

Description

车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载系统。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9年12月6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9-221518号的优先权,并引用所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车辆搭载有用于对控制发动机等的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空调等的车身系统等的车载设备进行控制的车载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在车辆搭载有电源分配系统(车载系统),该电源分配系统具备向这些多个车载ECU分配来自电源的电力的多个电源分配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11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搭载于车辆并包括多个中继装置,其中,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分别载置于在所述车辆中划分出的多个载置区域,并具备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的个数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器,所述多个连接器的个数和形状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在所述多个连接器直接或经由中继连接器连接有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包括:第一中继装置,在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及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中继装置,与所述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为与所述第二中继装置连接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车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车载系统所包含的中继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车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车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车载系统所包含的中继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车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车载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载系统所包含的多个电源分配装置不是鉴于载置这些电源分配装置的车辆的区域的连接器形态,没有进行关于在使这些电源分配装置共通化的情况下的该连接器形态的适当化的考虑。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系统,该车载系统包括载置于车辆中的多个区域并且连接器形态被适当化的多个中继装置。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车载系统,该车载系统包括载置于车辆中的多个区域并且连接器形态被适当化的多个中继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另外,可以任意地组合以下所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
(1)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搭载于车辆并包括多个中继装置,其中,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分别载置于在所述车辆中划分出的多个载置区域,并具备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的个数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器,所述多个连接器的个数和形状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在所述多个连接器直接或经由中继连接器连接有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包括:第一中继装置,在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及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中继装置,与所述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为与所述第二中继装置连接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以下。
在本方式中,在包括第一中继装置和第二中继装置的多个中继装置中,各个中继装置所具备的多个连接器的个数和形状共通化,即能够使用同一型式的中继装置来构成车载系统。而且,与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为与第二中继装置连接的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以下。因此,使多个中继装置的至少包括连接器形态的产品规格共通化(同一部件化),并且使中继装置的连接器形态适当化,能够削减线束的电路数量而实现部件成本的降低和车体重量的轻量化。
(2)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中,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的所有连接器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
在本方式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的所有连接器连接有从相互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能够使第一中继装置的连接器个数和形状等种类相对于从相互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优化,即相对于与该各个线束连接的各个车载负载优化。通过以第一中继装置为基准使连接器形态优化,并使用第一中继装置和与该第一中继装置的连接器形态共通化的第二中继装置,能够高效地构建车载系统。
(3)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中,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从载置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并被连接的线束的个数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中最多。
在本方式中,将与最多地连接有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的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中继连接器的个数设为与第二中继装置连接的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以下。由此,能够抑制线束被中继连接器分割而线束的电路数量增加的情况。因此,使多个中继装置的至少包括连接器形态的产品规格共通化(同一部件化),并且使中继装置的连接器形态优化,能够削减线束的电路数量而实现部件成本的降低和车体重量的轻量化。
(4)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中,与所述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为0,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连接器直接连接有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
在本方式中,通过将与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中继连接器的个数设为0,由此在第一中继装置的连接器直接连接有从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线束被中继连接器分割而线束的电路数量增加的情况。
(5)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中,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中,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与所述第一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以使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不在同一连接器中混合存在。
在本方式中,在第一中继装置的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有从同一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在该多个连接器的任何连接器中,以不混合存在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中继装置是最多地连接有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的中继装置。因此,通过在第一中继装置的多个连接器的每一个中,在各个连接器连接从同一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由此能够使第一中继装置的连接器的形态适当化,不需要与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中继连接器,能够抑制与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线束的电路数量增加的情况。
(6)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中,所述中继连接器介于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与连接有该线束的连接器之间。
在本方式中,中继连接器介于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与连接有该线束的连接器之间而设置。中继连接器和连接器通过与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不同的线束而连接。因此,即使在任一连接器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相对于该连接器混合存在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的情况下,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中的任一线束也经由中继连接器与该连接器连接。由此,能够通过中继连接器将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分别分割。
(7)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中,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包括:发动机室区域,载置所述车辆的驱动系统车载装置;地板区域,成为所述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部;及仪表板区域,位于所述发动机室区域与所述地板区域之间,所述第一中继装置载置于所述仪表板区域。
在本方式中,多个载置区域包括发动机室区域、仪表板区域及位于发动机室区域与仪表板区域之间的仪表板区域,最多地连接有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的第一中继装置载置于仪表板区域。由于仪表板区域位于发动机室区域与地板区域之间,因此能够相对于载置到该仪表板区域的第一中继装置高效地布线从相当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的发动机室区域及地板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
(8)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中,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具备与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的多个熔断器,所述多个熔断器的种类和个数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
在本方式中,由于多个中继装置具备与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的多个熔断器,因此能够使该中继装置作为熔断器盒发挥功能。由于多个熔断器的种类和个数在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因此能够防止制造工序中的错误组装。
(9)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中,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具备用于与搭载于所述车辆的车载ECU进行通信的通信端口,所述通信端口的个数和形状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
在本方式中,由于多个中继装置具备用于与搭载于车辆的车载ECU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并且通信部的个数和形状在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因此能够防止制造工序中的错误组装。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基于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公开进行具体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请求保护的范围示出,并旨在包括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的示意图。车载系统S搭载于车辆C,包括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连接的多个中继装置1。在这些多个中继装置1的每一个连接有多个车载负载3。中继装置1对于与本装置连接的车载负载3进行电力或通信数据的中继。
在这些中继装置1和车载负载3被载置到车辆C内时,车辆C被划分为多个载置区域。中继装置1载置于任一载置区域,并与载置于与本装置相同的载置区域的车载负载3或者载置于与本装置不同的载置区域的车载负载3连接。
中继装置1和车载负载3通过线束20而连接,例如,线束20的阳连接器与中继装置1的连接器11(阴连接器)嵌合。另外,也可以是线束20侧为阴连接器,中继装置1侧为阳连接器。线束20可以是与各个车载负载3连接的单个电缆,或者是捆扎与多个车载负载3连接的多个电缆而成的线束。线束20包括用于从中继装置1向车载负载3供给电力的电力电缆、及用于进行中继装置1与车载负载3之间的数据通信的CAN总线或以太网(注册商标)电缆等通信电缆中的至少任一种。线束20也可以包括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这两者。
线束20与中继装置1连接的方式包括线束20与中继装置1直接连接的方式,和线束20与中继装置1经由中继连接器21连接的方式。在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20与中继装置1连接时,在这些多个线束20与该中继装置1的同一连接器11连接的情况下,多个线束20中的任一线束20经由中继连接器21与该连接器11连接。
中继连接器21将线束20与线束20连接而进行中继,也被称为线对线连接器(WtoW连接器)。通过经由中继连接器21连接中继装置1和车载负载3,连接中继装置1和车载负载3的线束20成为被该中继连接器21分割的结构。即,中继连接器21和中继装置1的连接器11通过与直接连接于车载负载3的线束20(从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不同的线束20而连接。通过这样由中继连接器21分割线束20,线束20的电路数量增加。
在中继装置1所具备的多个连接器11中,在同一连接器11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20的情况下,无法将这些多个线束20全部直接连接于该同一连接器11,从而在车内的线束20的布线上受到限制。因此,在同一连接器11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20的情况下,任一线束20直接连接于连接器11,其他线束20经由中继连接器21连接于该连接器11。该任一线束20、即与连接器11直接连接的线束20可以是从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相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这样,其他线束20经由中继连接器21与该连接器11连接,该其他线束20为由中继连接器21分割的结构,由此能够避免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20与同一连接器11直接连接的情况。
多个载置区域例如包括发动机室区域A1、仪表板区域A3及地板区域A2。发动机室区域A1表示基于发动机室的区域,在该发动机室区域A1载置有例如驱动用电动机等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载装置或车载EUC等车载负载3(驱动系统车载装置)。地板区域A2表示由地板面板分隔的区域或座椅的内部的区域,在地板区域A2载置有例如座椅的驱动装置等的车载装置或车载EUC等车载负载3。仪表板区域A3表示由仪表板分隔的区域,在该仪表板区域A3载置有例如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接口)装置、空调机或仪表类等的车载装置或车载EUC等车载负载3。仪表板区域A3位于发动机室区域A1与地板区域A2之间。
多个中继装置1是对经由线束20与本装置连接的车载负载3中继、分配并供给从蓄电装置4(参照图2)输出的电力的配电箱、或对车载负载3间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的网关或以太网交换机。中继装置1也可以是具有配电箱和网关等双方的功能的PLB(Power LanBox:电源Lan箱)或ACU(Area Control Unit:区域控制单元)。
多个中继装置1包括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在本实施方式的图示中,车载系统S包括一个第一中继装置101和两个第二中继装置102。第一中继装置101和多个第二中继装置102分别与例如以太网电缆等通信线5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连接,并对与第一中继装置101或第二中继装置102连接的传感器或车载ECU等车载负载3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中继装置1(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具备与多个载置区域分别对应的多个连接器11。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但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所具备的连接器11的个数和形状等种类被共通化。这样,通过使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的连接器11共通,能够使用同一型式的中继装置1来构成车载系统S,能够实现与中继装置1相关的部件成本的降低。
中继装置1所具备的多个连接器11的个数与载置区域的个数相对应,该连接器11的个数与载置区域的个数可以为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的图示中,载置区域的个数为基于发动机室区域A1、地板区域A2和仪表板区域A3的三个,中继装置1(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所具备的连接器11的个数也为三个,为相同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示中,第一中继装置101载置于仪表板区域A3,在第一中继装置101,从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线束20、从地板区域A2延伸设置的线束20和从发动机室区域A1延伸设置的线束20与不同的连接器11分别连接。
在第一中继装置101中,从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20与不同的连接器11分别连接,因此能够使该各个线束20与各个连接器11不经由中继连接器21地、而将各个线束20与各个连接器11直接连接。因此,在第一中继装置101中,能够避免线束20被中继连接器21分割的情况。
在第一中继装置101中,与通过线束20连接的车载负载3分别对应地决定与该线束20分别连接的连接器11各自的形状等种类。即,第一中继装置101的各个连接器11与多个载置区域分别对应,例如包括发动机室区域A1用的连接器11、地板区域A2用的连接器11和仪表板区域A3用的连接器11。
在第一中继装置101的发动机室区域A1用的连接器11连接有从发动机室区域A1延伸设置的线束20。在第一中继装置101的地板区域A2用的连接器11连接有从地板区域A2延伸设置的线束20。在第一中继装置101的仪表板区域A3用的连接器11连接有从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线束20。在第一中继装置101的所有连接器11连接有从相互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20。即,在第一中继装置101的任一连接器11中,为了使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20不混合存在于同一连接器11,该多个线束20各自与各个连接器11连接。
这样,第一中继装置101的连接器11的个数和形状等种类对应于所连接的各个线束20,即对应于与该线束20连接的各个车载负载3而适当化或优化。因此,第一中继装置101的所有连接器11被使用,第一中继装置101的各个连接器11能够作为专门用于多个载置区域的每一个的专用的连接器11(专用连接器)来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示中,第二中继装置102载置于发动机室区域A1和地板区域A2,即车载系统S包括两个第二中继装置102。如上所述,在第二中继装置102和第一中继装置101中,至少连接器11的个数和种类等形态被共通化,例如,第二中继装置102和第一中继装置101可以是同一型式的装置。
在载置于发动机室区域A1的第二中继装置102连接有从发动机室区域A1、地板区域A2和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20。第二中继装置102和第一中继装置101的连接器11的形态被共通化,该连接器11的形态以第一中继装置101为基准被优化,因此在将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20与第二中继装置102连接时,存在将这些多个线束20与同一连接器11连接的情况。在发动机室区域A1的第二中继装置102中,在同一个连接器11连接有从发动机室区域A1、地板区域A2和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20。从与本装置(第二中继装置102)相同的载置区域即发动机室区域A1延伸设置的线束20与该连接器11直接连接。从与本装置(第二中继装置102)不同的载置区域即地板区域A2和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20经由中继连接器21与该连接器11连接。
在载置于地板区域A2的第二中继装置102连接有从地板区域A2和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20。在地板区域A2的第二中继装置102中,在同一连接器11连接有从地板区域A2和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20。从与本装置(第二中继装置102)相同的载置区域即地板区域A2延伸设置的线束20与该连接器11直接连接。从与本装置(第二中继装置102)不同的载置区域即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线束20经由中继连接器21与该连接器11连接。
即使在同一连接器11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20的情况下,也由于从与本装置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经由中继连接器21与该连接器11连接,由此能够成为能够将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20分别分割的结构。
这样,通过将线束20经由中继连接器21与第二中继装置102的连接器11连接,该第二中继装置102的各个连接器11与第一中继装置101的连接器11不同,不专门用于多个载置区域的每一个,而能够作为连接有从多个载置区域分别延伸设置的线束20的共用的连接器11(共用连接器)来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的多个中继装置1中,基于第一中继装置101而使连接器11的个数和形状等种类共通化。即,能够使用同一型式的中继装置1来构成车载系统S,能够防止车辆C中的中继装置1的错误组装及降低该中继装置1的部件成本。
通过在第一中继装置101的所有连接器11直接连接有从相互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20,能够基于第一中继装置101使连接器11的个数和形状等种类适当化或优化,能够有效地活用第一中继装置101的所有连接器11。通过将各个线束20与所有连接器11直接连接,能够避免该线束20被中继连接器21分割的情况,由此能够削减电路数量。
经由与第一中继装置101连接的线束20而被连接的车载负载3的个数可以比经由与第二中继装置102连接的线束20而被连接的车载负载3的个数多。即,在车载系统S所包含的中继装置1中,经由线束20与第一中继装置101连接的车载负载3的个数可以最多。这样,通过以经由线束20连接的车载负载3的个数最多的第一中继装置101为基准来决定中继装置1的连接器11的个数和种类等连接器11的形态,能够保证将中继装置1用作第二中继装置102时的通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继装置101载置于仪表板区域A3。由于仪表板区域A3位于发动机室区域A1与地板区域A2之间,因此在将从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不同的载置区域即发动机室区域A1和地板区域A2延伸设置的线束20与第一中继装置101连接时,能够高效地进行这些线束20的布线。即,在多个载置区域中,通过在成为位于中央部的载置区域的仪表板区域A3载置第一中继装置101,能够高效地进行与该第一中继装置101连接的线束20的布线。
图2是表示车载系统S所包含的中继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中继装置1、即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具备多个连接器11。多个连接器11的个数和形状等种类基于与第一中继装置101连接的线束20的个数和种类、即与该线束20连接的车载负载3来决定。连接器11的个数可以与车辆C中的载置区域的个数为相同数量(图示为三个)。
连接器11包括多个电力输出端子111和ECU侧通信端口112。连接器11可以是一对电力输出端子111和ECU侧通信端口112一体化的复合连接器。一对电力输出端子111和ECU侧通信端口112根据通过线束20而连接的任一车载负载3的种类来设置。连接器11并不限定于包括电力输出端子111和ECU侧通信端口112的情况,也可以仅包括电力输出端子111和ECU侧通信端口112中的任一方。
在各个电力输出端子111串联连接有与经由线束20连接到该电力输出端子111的车载负载3的种类相对应的熔断器12或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开关121。FET等半导体开关121与控制部14通过控制信号线123而电连接,作为根据从控制部14输出的控制信号而被接通或断开的半导体继电器或半导体熔断器发挥功能。电力输出端子111与熔断器12或半导体开关121串联连接而成的多个串联电路相互并联连接,并经由电力线13与铅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蓄电装置4连接。
电力线13在中继装置1的内部对应于连接器11的个数(图示中为三个)而分支,从蓄电装置4输出的电力通过由基于连接器11的个数的分支和基于各连接器11所包含的电力输出端子111的个数的分支构成的两级的分支而被分配,并供给到各个车载负载3。即,中继装置1作为对从蓄电装置4输出的电力进行中继和分配并向各个车载负载3供给的配电箱、接线盒等电力中继装置发挥功能。
中继装置1、即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具备通信部16。在通信部16连接有各个连接器11所包含的多个ECU侧通信端口112。通信部16对在所连接的多个ECU侧通信端口112中流通的数据进行中继,例如可以作为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或CAN网关发挥功能。
ECU侧通信端口112是与例如100BASE-T1或1000BASE-T1等以太网标准对应的通信端口,作为基于以太网的通信中的输入输出接口而发挥功能。或者,ECU侧通信端口112也可以是与CAN总线对应的CAN收发器。
中继装置1、即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具备控制部14、存储部15和通信部16。控制部14、存储部15和通信部16通过内部总线18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控制部14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MPU(Micro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等构成,通过读出并执行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5中的控制程序及数据,从而进行各种控制处理及运算处理等。控制部14也可以通过执行控制程序等来作为第三层交换机发挥功能,进行与中继相关的控制。另外,控制部14也可以由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CI(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的IC芯片构成,基于FPGA等电路结构(中继电路)进行与中继相关的控制。或者,控制部14和存储部15也可以由它们成为一体而被封装化的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部14也可以进行以太网和CAN等不同的协议之间的转换处理(协议转换)。
存储部15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的存储器元件或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速存储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器元件构成,预先存储有控制程序及在处理时参照的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5中的控制程序也可以是存储了从控制部14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未图示)读出的控制程序。另外,也可以从与未图示的通信网络连接的未图示的外部计算机下载控制程序,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15。而且,在存储部15中,在进行中继控制时,存储与基于通信协议所规定的路径信息(路由表)相关的信息。
在通信部16还连接有用于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该基干侧通信端口17是与例如100BASE-T1或1000BASE-T1等以太网标准对应的通信端口,作为基于以太网的通信中的输入输出接口而发挥功能。在基干侧通信端口17连接有例如以太网电缆等通信线5,经由该通信线5多个中继装置1彼此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通过将这些多个中继装置1彼此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通信线5,构成基干侧通信线。
这样构成的中继装置1作为进行与通信部16连接的车载ECU等车载负载3间的通信的中继、及与本装置和其他中继装置1连接的车载负载3间的通信的中继的以太网交换机、CAN网关等通信中继装置发挥功能。
中继装置1也可以具备两个基干侧通信端口17。通过具备两个基干侧通信端口17,中继装置1能够通过多个路径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能够提高由多个中继装置1构成的车载网络(基干侧通信线)的冗余性。
(实施方式二)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的示意图。在实施方式二的车载系统S所包含的第一中继装置101最多地连接有从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即,在各个中继装置1载置于任一载置区域时,将与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最多地连接的中继装置1用作第一中继装置101。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示中,在仪表板区域A3的第一中继装置101连接有从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不同的载置区域即发动机室区域A1和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两个线束20。
在发动机室区域A1的第二中继装置102仅连接有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即发动机室区域A1延伸设置的线束20,未连接有从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在地板区域A2的第二中继装置102连接有从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不同的载置区域即仪表板区域A3延伸设置的一个线束20。即,在任何第二中继装置102中,从载置有本装置(第二中继装置102)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的个数比与第一中继装置101连接的线束20(从载置有第一中继装置101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的个数少。
由于第一中继装置101是最多地连接有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的中继装置1,所以将各个线束20与各个连接器11直接连接而不需要与第一中继装置101连接的中继连接器21,由此能够减少线束20的电路数量。因此,通过以最多地连接有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20的第一中继装置101为基准,能够高效地决定中继装置1(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的连接器11的个数和形状等种类。
(实施方式三)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的示意图。实施方式三的车载系统S例如包括一个第一中继装置101和三个第二中继装置102。
三个第二中继装置102中的一个第二中继装置102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载置于发动机室区域A1,另外两个第二中继装置102载置于地板区域A2。这些一个第一中继装置101和三个第二中继装置102具备两个基干侧通信端口17,通过将它们彼此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用以太网等的通信线5连接,由此构成成为环状的网络拓扑的车载网络。
这样,通过将包括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的中继装置1彼此以环状的网络拓扑连接而构成车载网络,中继装置1(第一中继装置101和第二中继装置102)能够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这两个路径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能够减少中继装置1间的通信或中继中的流量。
而且,在将中继装置1彼此以环状的网络拓扑连接而成的车载网络中,即使在任一基干侧通信端口17侧的通信线5断线的情况下、或者任一基干侧通信端口17成为不通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中的任一路径确保中继装置1彼此的通信,能够保证车载网络中的冗余性。
(实施方式四)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所包含的中继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图6是表示车载系统S的示意图。在实施方式一中,对于车载系统S所包含的中继装置1是将用于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配置于包含ECU侧通信端口112等的连接器11的外侧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所包含的中继装置1将用于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配置于连接器11的内部。即,实施方式四的中继装置1的连接器11包括多个电力输出端子111和ECU侧通信端口112、基干侧通信端口17。
内置于各个连接器11的ECU侧通信端口112和基干侧通信端口17与通信部16连接。通信部16通过如上述那样例如作为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或者CAN网关发挥功能,由此发挥与ECU侧通信端口112和基干侧通信端口17间等的中继相关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示中,中继装置1作为与三个载置区域对应的装置而具备三个连接器11。在三个连接器11分别包括用于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即,各个连接器11所包含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与ECU侧通信端口112等同列地设置于连接器11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1所具备的所有连接器11包括基干侧通信端口17,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中继装置1所具备的多个连接器11中,也可以在任一连接器11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器11包含基干侧通信端口17。
与主干侧通信端口17连接并将中继装置1彼此连接的以太网电缆等通信线5作为线束20所包含的通信电缆之一,在车辆C内被布线。
仪表板区域A3的第一中继装置101与发动机室区域A1的第二中继装置102经由通信线5和载置于仪表板区域A3的中继连接器21而连接。发动机室区域A1的第二中继装置102与地板区域A2的第二中继装置102经由通信线5和载置于地板区域A2的中继连接器21而连接。
这样,在使连接器11包含用于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并将该基干侧通信端口17间用通信线5连接的情况下,该通信线5跨越不同的载置区域进行布线,但通过经由中继连接器21,能够成为能够将跨越不同的载置区域进行布线的通信线5分割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中继装置1彼此的以太网电缆等通信线5经由中继连接器21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连接中继装置1彼此的以太网电缆等通信线5也可以不经由中继连接器21而直接与各个中继装置1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连接。
通过将用于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与ECU侧通信端口112等同样地设置于连接器11的内部,从而不需要仅基于该基干侧通信端口17的连接部位(连接器部位),能够使中继装置1小型化。而且,能够通过单个连接器11来进行中继装置1间的通信、向传感器或车载ECU等车载负载3的电力供给和通信的中继。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的示意图。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所包含的各个中继装置1与实施方式四的中继装置1同样地,将用于与其他中继装置1进行通信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配置于连接器11的内部。
两个第二中继装置102中的一个第二中继装置102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载置于发动机室区域A1,另外的第二中继装置102载置于地板区域A2。这些一个第一中继装置101和两个第二中继装置102具备两个基干侧通信端口17,通过将它们彼此的基干侧通信端口17用以太网等的通信线5连接,由此构成成为环状的网络拓扑的车载网络。即,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车载系统S在与实施方式四同样地连接了各个中继装置1的基础上,第一中继装置101和地板区域A2的第二中继装置102还经由设置于地板区域A2的中继连接器21与通信线5连接,构成成为环状的网络拓扑的车载网络。
通过这样构成成为环状的网络拓扑的车载网络,能够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中的任一路径确保中继装置1彼此的通信,能够保证车载网络中的冗余性。
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上述的含义,而是由请求保护的范围表示,并且意在包括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标号说明
S 车载系统;
C 车辆;
A1 发动机室区域;
A2 地板区域;
A3 仪表板区域;
1 中继装置(PLB);
101 第一中继装置;
102 第二中继装置;
11 连接器;
111 电力输出端子;
112 ECU 侧通信端口(通信端口);
12 熔断器;
121 半导体开关(FET);
123 控制信号线;
13 电力线;
14 控制部;
15 存储部;
16 通信部;
17 基干侧通信端口;
18 内部总线;
20 线束;
21 中继连接器;
3 车载负载(车载ECU、驱动系统车载装置);
4 蓄电装置;
5 通信线。

Claims (9)

1.一种车载系统,搭载于车辆,并且包括多个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分别载置于在所述车辆中划分出的多个载置区域,并具备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的个数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器,
所述多个连接器的个数和形状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
在所述多个连接器直接或经由中继连接器连接有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
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包括:
第一中继装置,在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及
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以外的第二中继装置,
与所述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为与所述第二中继装置连接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的所有连接器连接有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系统,其中,
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从载置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并被连接的线束的个数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中最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系统,其中,
与所述第一中继装置连接的所述中继连接器的个数为0,
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连接器直接连接有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一中继装置中,从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各个线束与所述第一中继装置的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以使从不同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多个线束不在同一连接器中混合存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连接器介于从载置有本装置的载置区域以外的载置区域延伸设置的线束与连接有该线束的连接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载置区域包括:
发动机室区域,载置所述车辆的驱动系统车载装置;
地板区域,成为所述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部;及
仪表板区域,位于所述发动机室区域与所述地板区域之间,
所述第一中继装置载置于所述仪表板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具备与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连接的多个熔断器,
所述多个熔断器的种类和个数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具备用于与搭载于所述车辆的车载ECU进行通信的通信端口,
所述通信端口的个数和形状在所述多个中继装置中共通化。
CN202080083789.5A 2019-12-06 2020-11-24 车载系统 Pending CN1147870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1518 2019-12-06
JP2019221518A JP7409057B2 (ja) 2019-12-06 2019-12-06 車載システム
PCT/JP2020/043697 WO2021111928A1 (ja) 2019-12-06 2020-11-24 車載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7000A true CN114787000A (zh) 2022-07-22

Family

ID=76221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3789.5A Pending CN114787000A (zh) 2019-12-06 2020-11-24 车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0094A1 (zh)
JP (2) JP7409057B2 (zh)
CN (1) CN114787000A (zh)
WO (1) WO20211119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4614B2 (ja) * 2019-12-24 2023-08-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中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9375A (ja) 2005-06-06 2005-10-20 Hitachi Ltd 車両配線構造
JP2012076630A (ja) 2010-10-01 2012-04-1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車両用電子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185411A (ja) 2014-03-25 2015-10-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中継用コネクタ
JP6294857B2 (ja) 2015-07-08 2018-03-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DE112017003134B4 (de) * 2016-06-24 2023-03-16 Yazaki Corporation Fahrzeugstromkreisstruktu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10094A1 (en) 2023-01-12
WO2021111928A1 (ja) 2021-06-10
JP7409057B2 (ja) 2024-01-09
JP2021091253A (ja) 2021-06-17
JP2023157967A (ja)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2476B (zh) 车辆用电路
JP6374894B2 (ja) 車両用回路体
JP6298739B2 (ja) 車両用電力分配システム
JP6374897B2 (ja) 車両用ワイヤハーネス構造
CN109866702B (zh) 车载控制系统和线束
US10661729B2 (en) Circuit body for vehicle
US10464504B2 (en) Circuit body for vehicle
US10800361B2 (en) Circuit body for vehicle
US10919462B2 (en) Circuit body for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ircuit body for vehicle
US7983050B2 (en) Pluggable system for reading inputs, controlling output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module for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JP2023157967A (ja) 車載システム
JP2011020523A (ja) 車両の電源供給方法及び車両用電源機器
CN112867634A (zh) 配线分支箱
WO2021131699A1 (ja) 車載中継装置
WO2020070993A1 (ja) 自動車用配線システム
WO2021256228A1 (ja) 中継装置
US11772585B2 (en) Wir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
EP4101703B1 (en) Contro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ntrol device
CN112078507B (zh) 车载通信系统
JP2004255902A (ja) 電源分配装置
CN113859143A (zh) 车辆的核心控制系统
JP2000211444A (ja) 車両用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