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9136A -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9136A
CN114779136A CN202210303770.8A CN202210303770A CN114779136A CN 114779136 A CN114779136 A CN 114779136A CN 202210303770 A CN202210303770 A CN 202210303770A CN 114779136 A CN114779136 A CN 114779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ample
magnetic field
soft magnetic
so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37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79136B (zh
Inventor
缪培贤
廉吉庆
王剑祥
张金海
崔敬忠
刘志栋
杨世宇
冯浩
涂建辉
张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3037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9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9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913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982 priority patent/WO202317892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79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9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12Measuring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rticles or specimens of solids or fl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12Measuring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rticles or specimens of solids or fluids
    • G01R33/14Measuring or plotting hysteresis cur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首先在特定温度下利用脉冲磁场饱和磁化软磁样品,然后改变软磁样品和铷泡的间距,并利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快速测量出软磁样品不同位置时铷泡处的磁场,求得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然后用所述饱和剩余磁矩除以初始位置处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得到特定温度条件下软磁样品在初始位置处的定标系数;最后利用所述定标系数将各种测量过程中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值转换为软磁样品本身的磁矩值,实现软磁样品等温剩磁回线、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等各磁特性曲线的测量。本发明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场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磁性材料测量领域,各种磁特性曲线用于表征磁性材料的物理性质,例如从磁滞回线可获得矫顽力、剩磁等信息,从样品磁矩的变温曲线可研究磁性材料的磁相变,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研究中通过饱和等温剩磁曲线和剩磁矫顽力曲线识别岩石或土壤中的磁性载体。目前测量磁性材料磁特性曲线的常用精密磁强计主要是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QUID)磁强计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中采用脉冲磁化仪和旋转磁力仪测量饱和等温剩磁曲线和剩磁矫顽力曲线。
软磁材料容易磁化,也容易退磁,矫顽力小是其基本特征,软磁样品磁特性曲线的测量是基础研究中的难点问题。目前常用的磁学性能测试系统(SQUID-VSM)都采用超导磁体来提供磁场,在超导磁体电流为零时,由于冻结磁通,剩余磁场可达几十高斯,这对软磁材料磁性能测量会造成很多错误。例如文献“于红云,超导磁体剩余磁场对软磁材料测试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4,63(4):047502.”中指出,SQUID超导磁体退磁后剩余磁场有时大于30Gs,由此产生的磁场误差将导致测试的矫顽力、剩磁等数据不准确,甚至导致反向的磁滞回线,剩磁误差会引起特定磁场下软磁样品磁矩的测量误差。目前工业上采用抛移测量方法(软磁材料矫顽力的抛移测量方法.国家标准GB/T 3656-2008)或开磁路测量方法(在开磁路中测量磁性材料矫顽力的方法.国家标准GB/T 13888-2009.)来测量软磁材料的矫顽力,这两种方法无法进一步被开发成高精度测量软磁样品各类磁特性曲线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装置及方法。拉莫尔进动效应是一种自然基准,软磁样品在不同磁化历史中利用基于拉莫尔进动效应的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并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测量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并定标一系列软磁材料的磁特性曲线,能够将软磁样品的磁矩值溯源到自然基准,显著提高软磁样品磁特性曲线测量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包括: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本底磁场产生组件,以及软磁样品磁化和退磁组件;
本底磁场产生组件包括磁屏蔽筒和本底磁场线圈;所述磁屏蔽筒用于实现地磁屏蔽;所述本底磁场线圈位于磁屏蔽筒内部,用于在磁屏蔽筒中产生轴向均匀稳定的本底磁场;所述本底磁场在200nT至20000nT范围内;
所述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位于磁屏蔽筒内,其铷泡位于本底磁场的磁场均匀区,圆偏振抽运光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平行,线偏振探测光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垂直;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用于测量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内铷泡空间位置的磁场;
所述软磁样品磁化和退磁组件包括样品室、磁化线圈、6.5位精密电流源、样品传送杆和无磁变温系统;样品室位于磁屏蔽筒内,磁化线圈缠绕在样品室上,样品传送杆用于将软磁样品放置在样品室内且位于磁化线圈的正中心,软磁样品与铷泡中心的连线平行于本底磁场方向;6.5位精密电流源向磁化线圈脉冲地输入正向或反向的电流,产生的脉冲磁场用于实现对软磁样品的磁化和退磁;无磁变温系统用于保持样品室的温度恒定,或改变样品室的温度。
较优的,所述磁屏蔽筒为圆柱形,直径为φ500mm,长度大于或等于700mm;或者,磁屏蔽筒替换为磁屏蔽系数优于10-3的磁屏蔽室。
较优的,采用电控位移台或人工手动方式移动或台阶式增大软磁样品与铷泡的间距。
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上述测量装置测量软磁材料一些列磁特性曲线的方法:首先,基于上述测量装置测量软磁样品在零磁场附近恒温条件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义为恒温条件下先饱和磁化软磁样品、再撤去磁化场后软磁样品在本底磁场中的剩余磁矩值;然后基于上述测量装置获得软磁材料的各磁特性曲线,并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所述磁特性曲线。
其中,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的测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移动并固定样品室的位置来设定磁化线圈中心位置和铷泡中心位置的间距;启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调节通入本底磁场线圈的电流,使本底磁场在200nT~1000nT范围内;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工作于开环状态,其射频磁场线圈输入的正弦激励信号频率为与本底磁场对应的拉莫尔进动频率;
步骤2、采用样品传送杆将软磁样品置于磁化线圈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的温度稳定;
步骤3、6.5位精密电流源以脉冲的方式输出能够使软磁样品饱和磁化的最大电流,使得软磁样品饱和磁化,脉冲磁化时长大于10秒;其中,磁化线圈产生磁场的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相同;关闭6.5位精密电流源,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对铷泡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磁场值,该测量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
步骤4、以固定步长移动软磁样品的位置使其远离铷泡,每次移动样品位置时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对铷泡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磁场值;
步骤5、用步骤3和步骤4的测量磁场值减去本底磁场值,即得到不同位置处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在铷泡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B’;
步骤6、将步骤5获得的一系列磁场值B’按照
Figure BDA0003563968080000041
作图,线性拟合后得斜率k,其中,r0为磁化线圈中心位置和铷泡中心位置的间距;x为软磁样品与磁化线圈正中心的距离,x=iΔ,其中i为非负整数,Δ为x的变化步长;则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m为:m=2π/μ0k3/2,其中,μ0是真空磁导率。
较优的,步骤4移动软磁样品7时样品的温度保持不变。
所述磁特性曲线为等温剩磁回线,基于上述测量装置测量并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等温剩磁回线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将软磁样品置于磁化线圈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的温度稳定;6.5位精密电流源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正向最大电流离散地减小到负向最大电流,然后再从负向最大电流离散地增大到正向最大电流,循环测量n次,其中每两个脉冲电流之间存在6.5位精密电流源不输出电流的时间间隔;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后且6.5位精密电流源不输出电流时对铷泡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该磁场值即为本底磁场和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其中,所述正向最大电流即为软磁样品的饱和磁化电流;
步骤8、将步骤7的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磁场值扣除本底磁场,即得到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9、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8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更新数据曲线图的纵坐标,即得到软磁样品的等温剩磁回线。
所述磁特性曲线为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所述低场的含义是磁化线圈和软磁样品共同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处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量程范围内,基于上述测量装置测量并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A,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将软磁样品置于磁化线圈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的温度稳定;6.5位精密电流源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正向最大电流台阶式地减小到负向最大电流,然后再从负向最大电流台阶式地增大到正向最大电流,循环测量n次;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尾部对铷泡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该磁场值为本底磁场、磁化线圈和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其中,所述正向最大电流即为软磁样品的饱和磁化电流;
步骤8A、在样品室中无样品的条件下,再次执行与步骤7A中相同的测量过程,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得的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磁化线圈在铷泡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循环测量1次;
步骤9A、将步骤7A的每个循环中相同脉冲电流下测得的磁场值减去步骤8A测得的磁场值,得到循环测量过程中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
步骤10A、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步骤9A获得的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11A、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10A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更新数据曲线图的纵坐标,即得到软磁样品的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
较优的,如果要增大等温磁滞回线在低场部分的磁场范围,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中心位置和铷泡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所述磁特性曲线为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所述低场的含义是磁化线圈和软磁样品共同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处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量程范围内,基于上述测量装置测量并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等温剩磁回线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B,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将软磁样品置于磁化线圈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的温度稳定;脉冲退磁软磁样品,使其剩余磁矩为零,软磁样品剩余磁矩为零的判定条件为6.5位精密电流源输出电流为零时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得的磁场值等于本底磁场值;
步骤8B,6.5位精密电流源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零电流台阶式地增大至设定的正向最大电流,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尾部对铷泡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该磁场值为本底磁场、磁化线圈和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
步骤9B、在样品室中无样品的条件下,再次执行与步骤8B中相同的测量过程,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得的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磁化线圈在铷泡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
步骤10B、将步骤8B的相同脉冲电流下测得的磁场值减去步骤9B测得的磁场值,得到测量过程中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
步骤11B、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步骤10B获得的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12B、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11B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即得到定标后的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
较优的,如果要增大等温初始磁化曲线在低场部分的磁场范围,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中心位置和铷泡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所述磁特性曲线为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C,采用样品传送杆将软磁样品置于磁化线圈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的温度稳定;以特定步长台阶式地降低样品室内部的温度,当样品室温度稳定且6.5位精密电流源输出电流为零时,采用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并记录不同温度下铷泡处的磁场,该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
步骤8C,将步骤7C的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的磁场值扣除本底磁场,即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软磁样品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9C,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软磁样品的温度,纵坐标为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10C,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9C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步骤9C数据曲线图中其他温度对应的磁场值,即得到定标后的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
较优的,测量等温剩磁回线、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时,若软磁样品饱和剩余磁矩测量过程中出现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的磁场值大于1.5倍本底磁场的情况,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中心位置和铷泡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首先在特定温度下利用脉冲磁场饱和磁化软磁样品,软磁样品和铷泡的间距在台阶式增大的过程中利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快速测量出铷泡处的磁场,测量的一系列磁场值扣除本底磁场后得到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通过数据分析求得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用该值除以初始位置处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得到特定温度条件下软磁样品在初始位置处的定标系数。然后,利用所述定标系数将各种测量过程中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值转换为软磁样品本身的磁矩值,最终实现软磁样品等温剩磁回线、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的测量。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针对常用的磁学性能测试系统(SQUID-VSM)难以消除仪器自身剩余磁场而导致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测量困难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装置及方法,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
(2)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及方法可直接将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中的磁矩值溯源到拉莫尔进动效应和激光波长这两种自然基准上,具备进一步提高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测量的准确度的潜力。
(3)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研究中一般采用脉冲磁化仪和旋转磁力仪测量样品的剩磁矫顽力,具体测量时需轮流使用脉冲磁化仪和旋转磁力仪,需不断移动和旋转样品。本发明原位地测量了等温剩磁曲线,测量周期短,复现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测量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装置结构图。
其中,1-磁屏蔽筒,2-本底磁场线圈,3-射频磁场线圈,4-铷泡加热模块,5-铷泡,6-样品室,7-软磁样品,8-磁化线圈,9-6.5位精密电流源,10-样品传送杆,11-无磁变温系统。
图2为坡莫合金带软磁样品饱和剩余磁矩的测量过程。
图中,饱和磁化软磁样品的装置参考图1,坡莫合金带软磁样品距离铷泡11cm,本底磁场设为500nT。图(a)是磁化线圈8内有样品时+1A脉冲电流磁化30秒后原子磁力仪输出的测量结果,软磁样品7的剩余磁矩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衰减缓慢,表明坡莫合金带软磁样品的剩余磁矩能够很好地保持;图(b)是软磁样品7被饱和磁化后,以5mm步长远离铷泡5时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并记录的磁场值;图(c)为图(b)扣除本底磁场且平均平台上磁场值后得到的结果,以软磁样品7与铷泡5间距(r0+x)为横坐标,以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B’为纵坐标作图;图(d)是对图(c)坐标轴变换后的结果,线性拟合得系数为5.46701×106
图3为软磁样品等温剩磁回线的测量结果。
其中,软磁样品7与铷泡5的间距为11cm,本底磁场设为500nT;图中,用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值乘以定标系数7.75×10-6A·m2/nT,将磁场值转化为磁矩值。
图4为软磁样品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的测量结果。
其中,软磁样品7与铷泡5的间距为20cm,本底磁场设为500nT;图中,用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值乘以定标系数4.05×10-5A·m2/nT,将磁场值转化为磁矩值。
图5为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的测量结果。
其中,本底磁场设为500nT,软磁样品7与铷泡5的间距为20cm,软磁样品7测量前脉冲退磁至剩余磁矩为零;图中,(a)图记录了通入磁化线圈8的脉冲电流逐渐增加时,磁化线圈8内有样品和无样品条件下原子磁力仪测量的磁场值;(b)图由(a)图计算出软磁样品在铷泡处产生的磁场,并将磁场值乘以定标系数4.05×10-5A·m2/nT转化为磁矩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采用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本底磁场产生组件、以及软磁样品磁化和退磁组件。
本底磁场产生组件包括磁屏蔽筒1和本底磁场线圈2;磁屏蔽筒1用于实现地磁屏蔽;本底磁场线圈2位于磁屏蔽筒1内部,用于在磁屏蔽筒1中产生轴向均匀稳定的本底磁场;本底磁场在200nT至20000nT范围内。其中,优选地,磁屏蔽筒1内部尺寸可选择大于本发明实施例中φ500mm×700mm的尺寸,或者替换为磁屏蔽系数优于10-3的磁屏蔽室,大尺寸磁屏蔽筒1或磁屏蔽室能够显著降低软磁样品7磁化或退磁过程中对磁屏蔽筒磁化状态的影响,保证本底磁场的稳定,同时增加软磁样品磁化和退磁组件与铷泡5间距的可调节范围,有利于不同种类、不同尺寸软磁样品磁特性曲线的测量。
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见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一种铷原子磁力仪及其磁场测量方法”(申请号为:CN201710270545.8),本发明图1中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仅列出了射频磁场线圈3、铷泡加热模块4和铷泡5三个组件,它们被放置在本底磁场产生组件的磁屏蔽筒1中,置于本底磁场2的磁场均匀区;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量程为100nT~100000nT。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圆偏振抽运光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平行,线偏振探测光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垂直;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用于测量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内铷泡空间位置的磁场;
软磁样品磁化和退磁组件包括样品室6、磁化线圈8、6.5位精密电流源9、样品传送杆10和无磁变温系统11;样品室6位于磁屏蔽筒1内,磁化线圈8缠绕在样品室6上,样品传送杆10用于将软磁样品7放置在样品室内且位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软磁样品7与铷泡5中心的连线平行于本底磁场方向;6.5位精密电流源9向磁化线圈8脉冲地输入正向或反向的电流,产生的脉冲磁场用于实现对软磁样品7的磁化和退磁;无磁变温系统11用于保持样品室6的温度恒定,或改变样品室6的温度。
电磁学中磁偶极层与载流线圈具有等价性,磁性样品的磁矩可等效为载流线圈的磁矩。假设m是载流线圈的磁矩,R是线圈的半径,I是通入线圈的电流,r0是线圈轴线上距离圆心的位置,B’是r0位置处载流线圈产生的磁场,μ0是真空磁导率,则:
Figure BDA0003563968080000111
在线圈轴线上使r0增大x,上一表达式变形后得:
Figure BDA0003563968080000112
本发明中软磁样品7等效为载流线圈时,同样适用于表达式(2),则r0为软磁样品7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当软磁样品7放置在磁化线圈8的中心位置时,r0即为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此时r0的定义与本发明一致。
由表达式(1)可知,载流线圈轴线上固定位置处产生的磁场与载流线圈的磁矩呈线性关系,用软磁样品7替换载流线圈,线性关系同样成立,因此可用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在铷泡5处测得的磁场定标软磁样品7的磁矩。
由表达式(2)可知,
Figure BDA0003563968080000121
呈线性关系,当移动软磁样品7的位置时用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铷泡5处的磁场,然后按照
Figure BDA0003563968080000122
作图,线性拟合的斜率值k等于
Figure BDA0003563968080000123
由此可计算出载流标准线圈的磁矩
Figure BDA0003563968080000124
由该方法得到的磁矩值只与B’和(r0+x)有关,其中B’可溯源至拉莫尔进动效应,(r0+x)可溯源至激光波长。因此,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及方法可直接将待测磁矩溯源到上述两个自然基准上。当软磁样品7的温度固定时,其饱和剩余磁矩值是固定的,由该性质可定标本发明描述的一系列磁特性曲线。对于不对称、不规则的软磁样品,本发明测得的磁特性曲线中磁矩值为该样品总磁矩在本底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分量。
采用所述的测量装置测量软磁样品在零磁场附近恒温条件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义为恒温条件下先饱和磁化软磁样品7、再撤去磁化场后软磁样品7在本底磁场中的剩余磁矩值;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材料的磁特性曲线。
下面结合四个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基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软磁样品饱和剩余磁矩、软磁样品等温剩磁回线、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的方法。其中,软磁样品为由宽20mm、长100mm、厚0.1mm的带状1J85坡莫合金带沿长边卷绕成直径小于10mm、长度为20mm的圆筒状样品,该样品在空间产生的磁场呈轴对称性分布。
1、软磁样品饱和剩余磁矩的测量方法及实施例
步骤1、通过移动并固定样品室6的位置来设定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启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调节通入本底磁场线圈2的电流,使本底磁场在200nT~1000nT范围内;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工作于开环状态,其射频磁场线圈输入的正弦激励信号频率为与本底磁场对应的拉莫尔进动频率。
实施例中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工作周期设定为100ms,其中抽运光作用时长为30ms,射频场作用时长为0.1ms,原子磁力仪处于连续工作状态,每秒完成10个工作周期;根据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的磁场值调节通入本底磁场线圈2的电流大小,使本底磁场为500nT。
步骤2、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
实施例中磁化线圈8正中心位置与铷泡5的间距为11cm;样品室6内部温度为室温20℃。
步骤3、6.5位精密电流源9以脉冲的方式输出能够使软磁样品7饱和磁化的最大电流﹢1A,使得软磁样品7饱和磁化,脉冲磁化时长设定为30秒;其中,磁化线圈8产生磁场的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相同;关闭6.5位精密电流源9,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磁场值,该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
图2(a)显示撤去电流后原子磁力仪测量的磁场值,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衰减缓慢。
步骤4、以固定步长移动软磁样品7的位置使其远离铷泡5,每次移动样品位置时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磁场值。
以5mm步长利用样品传送杆10台阶式地增大软磁样品7与铷泡5的间距,每个台阶停留时间超过10秒,取台阶上20个磁场值计算平均值,该平均值代表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和本底磁场的代数和;图2(b)显示了软磁样品7移动位置及抽出磁屏蔽筒过程中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并记录的磁场值;
步骤5、用步骤3和步骤4测量的磁场值减去本底磁场值,即得到不同位置处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在铷泡5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B’。
图2(c)是对图2(b)进行本底磁场扣除和平台数据平均后得到的结果。
步骤6、将步骤5获得的一系列磁场值B’按照
Figure BDA0003563968080000141
作图,线性拟合后得斜率k,其中,r0为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x为软磁样品7与磁化线圈8正中心的距离,x=iΔ,其中i为非负整数,Δ为x的变化步长;则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m为:m=2π/μ0k3/2,其中,μ0是真空磁导率。
如图2(d)所示,线性拟合后得斜率k=5.46701×106,计算出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m=2π/μ0k3/2=3.91×10-4A·m2
软磁样品饱和脉冲磁化后由上述步骤测量出的磁矩m为3.91×10-4A·m2。图2(c)中(r0+x)=11cm时,B’为50.4634nT,因此可粗略估计,软磁样品位置在该位置时,ΔB’=1nT将对应磁矩变化Δm=7.75×10-6A·m2;图2(c)中(r0+x)=20cm时,B’为9.6488nT,因此可粗略估计,软磁样品在该位置时,ΔB’=1nT将对应磁矩变化Δm=4.05×10-5A·m2
2、等温剩磁回线的测量方法及实施例
所述磁特性曲线为等温剩磁回线,首先采用步骤1~6获得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然后测量并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等温剩磁回线,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正向最大电流离散地减小到负向最大电流,然后再从负向最大电流离散地增大到正向最大电流,循环测量n次,其中每两个脉冲电流之间存在6.5位精密电流源9不输出电流的时间间隔;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后且6.5位精密电流源9不输出电流时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该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其中,所述正向最大电流即为软磁样品的饱和磁化电流。
实施例中设定磁屏蔽筒内样品室6与铷泡5的间距,使磁化线圈8正中心位置与铷泡5的间距为11cm;本底磁场设定为500nT;样品室6内部温度设定为室温20℃;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采用计算机控制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电流的打开和关闭,以脉冲方式磁化或退磁软磁样品;其中,磁化电流打开状态持续时间为2秒,磁化电流关闭状态持续时间为0.5秒;其中,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的电流以0.02A的步长从1A减小到-1A,最后再从-1A增大到1A,如此循环测量10次;其中,在脉冲磁化和脉冲退磁软磁样品的过程中,当6.5位精密电流源9电流关闭时利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并记录铷泡5处的磁场值,该磁场即为本底磁场与软磁样品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
步骤8、将步骤7的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磁场值扣除本底磁场,即得到软磁样品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8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9、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8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更新数据曲线图的纵坐标,即得到软磁样品的等温剩磁回线。
从软磁样品饱和剩余磁矩测量的实施例中得出,(r0+x)=11cm时,ΔB’=1nT将对应磁矩变化Δm=7.75×10-6A·m2,定标系数为7.75×10-6A·m2/nT,用该值乘以图3左侧纵坐标磁场值,得到右侧纵坐标磁矩值,即将步骤8所得数据曲线定标为等温剩磁回线。
3、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的测量方法及实施例
所述磁特性曲线为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所述低场的含义是磁化线圈8和软磁样品7共同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处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量程范围内,首先采用步骤1~6获得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然后测量并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A,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正向最大电流台阶式地减小到负向最大电流,然后再从负向最大电流台阶式地增大到正向最大电流,循环测量n次;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尾部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该磁场值为本底磁场、磁化线圈8和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其中,所述正向最大电流即为软磁样品的饱和磁化电流。
较优的,如果要增大等温磁滞回线在低场部分的磁场范围,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实施例中设定磁屏蔽筒内样品室6与铷泡5的间距,使磁化线圈8正中心位置与铷泡5的间距为20cm;本底磁场设定为500nT;样品室6内部温度设定为室温20℃;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用计算机控制6.5位精密电流源9的连续扫描过程:以步长0.03A从1A至0.01A,以步长0.5mA从0.01A至-0.01A,以步长0.03A从-0.01A至-1A,以步长0.03A从-1A至-0.01A,以步长0.5mA从-0.01A至0.01A,以步长0.03A从0.01A至1A,循环测量10次;在此过程中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尾部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
步骤8A、在样品室6中无样品的条件下,再次执行与步骤7A中相同的测量过程,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得的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磁化线圈8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循环测量1次;
步骤9A、将步骤7A的每个循环中相同脉冲电流下测得的磁场值减去步骤8A测得的磁场值,得到循环测量过程中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
步骤10A、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8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步骤9A获得的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11A、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10A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更新数据曲线图的纵坐标,即得到软磁样品的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
从软磁样品饱和剩余磁矩测量的实施例中得出,(r0+x)=20cm时,ΔB’=1nT将对应磁矩变化Δm=4.05×10-5A·m2,定标系数为4.05×10-5A·m2/nT,用该值乘以图4左侧纵坐标磁场值,得到右侧纵坐标磁矩值,即将步骤10A所得数据曲线定标为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
4、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的测量方法及实施例
所述磁特性曲线为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所述低场的含义是磁化线圈8和软磁样品7共同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处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量程范围内,首先采用步骤1~6获得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然后测量并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等温剩磁回线,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B,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脉冲退磁软磁样品7,使其剩余磁矩为零,软磁样品7剩余磁矩为零的判定条件为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电流为零时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得的磁场值等于本底磁场值;
较优的,如果要增大等温初始磁化曲线在低场部分的磁场范围,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实施例中设定磁屏蔽筒内样品室6与铷泡5的间距,使磁化线圈8正中心位置与铷泡5的间距为20cm;本底磁场设定为500nT;样品室6内部温度设定为室温20℃;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脉冲退磁软磁样品7,使其剩余磁矩为零。
步骤8B,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零电流台阶式地增大至设定的正向最大电流,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尾部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该磁场值为本底磁场、磁化线圈8和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
实施例中用计算机控制6.5位精密电流源9的连续扫描过程:以步长0.1mA从0mA至11mA,以步长5mA从11mA至51mA,测量1次;在此过程中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并记录铷泡5处的磁场;该磁场即为本底磁场、磁化线圈8和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测试结果为图5(a)中有样品的数据曲线。
步骤9B、在样品室6中无样品的条件下,再次执行与步骤8B中相同的测量过程,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得的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磁化线圈8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测试结果为图5(a)中无样品的数据曲线。
步骤10B、将步骤8B的相同脉冲电流下测得的磁场值减去步骤9B测得的磁场值,得到测量过程中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
步骤11B、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8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步骤10B获得的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数据曲线图如图5(b)所示。
步骤12B、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11B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即得到定标后的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
从软磁样品饱和剩余磁矩测量的实施例中得出,(r0+x)=20cm时,ΔB’=1nT将对应磁矩变化Δm=4.05×10-5A·m2,定标系数为4.05×10-5A·m2/nT,用该值乘以图5(b)左侧纵坐标磁场值,得到右侧纵坐标磁矩值,即将步骤11B所得数据曲线定标为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
5、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测量方法
所述磁特性曲线为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首先采用步骤1~6获得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然后测量并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C,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以特定步长台阶式地降低样品室6内部的温度,当样品室6温度稳定且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电流为零时,采用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并记录不同温度下铷泡5处的磁场,该磁场值为本底磁场和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磁场的代数和;
步骤8C,将步骤7C的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的磁场值扣除本底磁场,即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9C,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软磁样品7的温度,纵坐标为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10C,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9C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步骤9C数据曲线图中其他温度对应的磁场值,即得到定标后的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
较优的,测量等温剩磁回线、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时,若软磁样品饱和剩余磁矩测量过程中出现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的磁场值大于1.5倍本底磁场的情况,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综上所述,测量软磁样品7饱和剩余磁矩、等温剩磁回线、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本底磁场产生组件,以及软磁样品磁化和退磁组件;
本底磁场产生组件包括磁屏蔽筒(1)和本底磁场线圈(2);其中,磁屏蔽筒(1)用于实现地磁屏蔽;本底磁场线圈(2)位于磁屏蔽筒(1)内部,用于在磁屏蔽筒(1)中产生轴向均匀稳定的本底磁场;其中,本底磁场在200nT至20000nT范围内;
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位于磁屏蔽筒(1)内,其铷泡(5)位于本底磁场的磁场均匀区,圆偏振抽运光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平行,线偏振探测光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垂直;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用于测量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内铷泡空间位置的磁场;
软磁样品磁化和退磁组件包括样品室(6)、磁化线圈(8)、6.5位精密电流源(9)、样品传送杆(10)和无磁变温系统(11);样品室(6)位于磁屏蔽筒(1)内,磁化线圈(8)缠绕在样品室(6)上,样品传送杆(10)用于将软磁样品(7)放置在样品室内且位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软磁样品(7)与铷泡(5)中心的连线平行于本底磁场方向;6.5位精密电流源(9)向磁化线圈(8)脉冲地输入正向或反向的电流,产生的脉冲磁场用于实现对软磁样品(7)的磁化和退磁;无磁变温系统(11)用于保持样品室(6)的温度恒定,或改变样品室(6)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屏蔽筒(1)为圆柱形,直径为φ500mm,长度大于或等于7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磁屏蔽筒(1)替换为磁屏蔽系数优于10-3的磁屏蔽室。
4.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测量软磁样品在零磁场附近恒温条件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义为恒温条件下先饱和磁化软磁样品(7)、再撤去磁化场后软磁样品(7)在本底磁场中的剩余磁矩值;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材料的磁特性曲线;其中,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的测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移动并固定样品室(6)的位置来设定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启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调节通入本底磁场线圈(2)的电流,使本底磁场在200nT~1000nT范围内;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工作于开环状态,其射频磁场线圈输入的正弦激励信号频率为与本底磁场对应的拉莫尔进动频率;
步骤2、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
步骤3、6.5位精密电流源(9)以脉冲的方式输出能够使软磁样品(7)饱和磁化的最大电流,使得软磁样品(7)饱和磁化,脉冲磁化时长大于10秒;其中,磁化线圈(8)产生磁场的方向与本底磁场方向相同;关闭6.5位精密电流源(9),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磁场值;
步骤4、以固定步长移动软磁样品(7)的位置使其远离铷泡(5),每次移动样品位置时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磁场值;
步骤5、用所述测量磁场值减去本底磁场值,即得到不同位置处软磁样品(7)的饱和剩余磁矩在铷泡(5)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B’;
步骤6、将步骤5获得的一系列磁场值B’按照
Figure FDA0003563968070000021
作图,线性拟合后得斜率k,其中,r0为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x为软磁样品(7)与磁化线圈(8)正中心的距离,x=iΔ,其中i为非负整数,Δ为x的变化步长;则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m为:m=2π/μ0k3/2,其中,μ0为真空磁导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特性曲线为等温剩磁回线,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等温剩磁回线时,还包括:
步骤7,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正向最大电流离散地减小到负向最大电流,然后再从负向最大电流离散地增大到正向最大电流,循环测量n次;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后、6.5位精密电流源(9)不输出电流时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其中,所述正向最大电流即为软磁样品的饱和磁化电流;
步骤8、将步骤7的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磁场值扣除本底磁场,即得到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8)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9、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8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更新数据曲线图的纵坐标,即得到软磁样品的等温剩磁回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特性曲线为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所述低场是指磁化线圈(8)和软磁样品(7)共同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处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量程范围内,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时,还包括:
步骤7A,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正向最大电流台阶式地减小到负向最大电流,然后再从负向最大电流台阶式地增大到正向最大电流,循环测量n次;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尾部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其中,所述正向最大电流即为软磁样品的饱和磁化电流;
步骤8A、在样品室(6)中无样品的条件下,再次执行与步骤7A中相同的测量过程,循环测量1次;
步骤9A、将步骤7A的每个循环中相同脉冲电流下的测量磁场值减去步骤8A的测量磁场值,得到循环测量过程中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
步骤10A、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8)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步骤9A获得的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11A、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10A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更新数据曲线图的纵坐标,即得到软磁样品的低场部分等温磁滞回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要增大等温磁滞回线在低场部分的磁场范围,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特性曲线为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所述低场是指磁化线圈(8)和软磁样品(7)共同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处于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的量程范围内;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低场部分等温剩磁回线时,还包括:
步骤7B,保持样品室温度不变,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脉冲退磁软磁样品(7),使其剩余磁矩为零,软磁样品(7)剩余磁矩为零的判定条件为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电流为零时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得的磁场值等于本底磁场值;
步骤8B,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的脉冲电流以特定步长由零电流台阶式地增大至设定的正向最大电流,采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在每次脉冲电流尾部对铷泡(5)处的磁场进行测量,得到对应脉冲电流的测量磁场值;所述正向最大电流即为软磁样品的饱和磁化电流;
步骤9B、在样品室(6)中无样品的条件下,再次执行与步骤8B中相同的测量过程;
步骤10B、将步骤8B的相同脉冲电流下的测量磁场值减去步骤9B的测量磁场值,得到测量过程中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一系列磁场值;
步骤11B、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通入磁化线圈(8)的脉冲电流,纵坐标为步骤10B获得的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12B、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11B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数据曲线图中所有脉冲磁化电流对应的磁场值,即得到定标后的低场部分等温初始磁化曲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要增大等温初始磁化曲线在低场部分的磁场范围,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特性曲线为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基于所述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软磁样品的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时,还包括:
步骤7C,采用样品传送杆(10)将软磁样品(7)置于磁化线圈(8)的正中心,等待软磁样品(7)的温度稳定;以特定步长台阶式地降低样品室(6)内部的温度,当样品室(6)温度稳定且6.5位精密电流源(9)输出电流为零时,采用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测量并记录不同温度下铷泡(5)处的磁场;
步骤8C,将步骤7C的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的磁场值扣除本底磁场,即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9C,绘制数据曲线图,所述数据曲线图的横坐标为软磁样品(7)的温度,纵坐标为软磁样品(7)在铷泡(5)处产生的磁场;
步骤10C,基于步骤6获得的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定标步骤9C得到的数据曲线:首先计算定标系数,定标系数=饱和剩余磁矩值÷(步骤3的测量磁场值-本底磁场值);然后用该定标系数乘以步骤9C数据曲线图中其他温度对应的磁场值,即得到定标后的零场冷却的磁矩-温度曲线。
11.如权利要求4~10任一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若测量过程中出现测量磁场值大于1.5倍本底磁场的情况,则返回步骤1增大磁化线圈(8)中心位置和铷泡(5)中心位置的间距r0,同时适当增大本底磁场。
12.如权利要求4~10任一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改变步骤2中样品室(6)的内部温度,在该温度条件下测量软磁样品的饱和剩余磁矩值并定标一系列软磁材料的磁特性曲线;其中,步骤4移动软磁样品(7)时样品的温度保持不变。
CN202210303770.8A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4779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3770.8A CN114779136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PCT/CN2022/116982 WO2023178929A1 (zh) 2022-03-24 2022-09-05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3770.8A CN114779136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9136A true CN114779136A (zh) 2022-07-22
CN114779136B CN114779136B (zh) 2024-01-30

Family

ID=8242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3770.8A Active CN114779136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9136B (zh)
WO (1) WO20231789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2623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矩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WO2023178929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0765A (zh) * 1986-02-17 1987-11-18 朱利叶斯·哈泰 非破坏性材料试验和磁结构材料检验的方法和设备
US5012189A (en) * 1989-05-22 1991-04-30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ethod for deriv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stress from a stressed ferromagnetic material
US5537036A (en) * 1992-09-10 1996-07-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igh-frequency magnetic property measuring apparatus with wound plane-shaped conductors for measuring soft magnetic films
CN103744039A (zh) * 2014-01-10 2014-04-23 兰州大学 一种测量磁性软磁薄膜复数磁导率的方法
CN104375103A (zh) * 2014-10-31 2015-02-25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用于卫星整星磁测试的试验夹具装置
CN108387854A (zh) * 2018-04-04 2018-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 低频脉冲强磁场环境下屏蔽体磁饱和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0212084A (zh) * 2019-05-24 2019-09-06 北京大学 一种测量弱磁性La1-xSrxMnO3外延薄膜层状磁结构的方法
CN112485732A (zh) * 2020-11-13 2021-03-12 山西大学 一种基于铷原子磁共振谱的磁强计校准方法与装置
CN112782624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软磁材料矫顽力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82623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矩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82625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软磁材料剩磁矫顽力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924910A (zh) * 2021-01-29 2021-06-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原位磁强计的屏蔽桶内剩磁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24609B (en) * 1997-04-23 2001-06-27 Redcliffe Magtronics Ltd Means for deter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magnetic sample
CN108008327A (zh) * 2017-12-12 2018-05-08 江西中磁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软磁材料测量装置
CN113240985B (zh) * 2021-04-16 2023-04-07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共振塞曼跃迁调控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4779136B (zh) * 2022-03-24 2024-01-30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0765A (zh) * 1986-02-17 1987-11-18 朱利叶斯·哈泰 非破坏性材料试验和磁结构材料检验的方法和设备
US5012189A (en) * 1989-05-22 1991-04-30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ethod for deriv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stress from a stressed ferromagnetic material
US5537036A (en) * 1992-09-10 1996-07-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igh-frequency magnetic property measuring apparatus with wound plane-shaped conductors for measuring soft magnetic films
CN103744039A (zh) * 2014-01-10 2014-04-23 兰州大学 一种测量磁性软磁薄膜复数磁导率的方法
CN104375103A (zh) * 2014-10-31 2015-02-25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用于卫星整星磁测试的试验夹具装置
CN108387854A (zh) * 2018-04-04 2018-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 低频脉冲强磁场环境下屏蔽体磁饱和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0212084A (zh) * 2019-05-24 2019-09-06 北京大学 一种测量弱磁性La1-xSrxMnO3外延薄膜层状磁结构的方法
CN112485732A (zh) * 2020-11-13 2021-03-12 山西大学 一种基于铷原子磁共振谱的磁强计校准方法与装置
CN112782624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软磁材料矫顽力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82623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矩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82625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软磁材料剩磁矫顽力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924910A (zh) * 2021-01-29 2021-06-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原位磁强计的屏蔽桶内剩磁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BHAN MOHAMMADI FATHABAD: "BH hysteresis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in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MEASUREMENT》, vol. 172, pages 1 - 8 *
陈大勇 等: "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对电流源噪声的测量", 《物理学报》, vol. 71, no. 2, pages 1 - 7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2623A (zh) * 2020-12-16 2021-05-11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矩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82623B (zh) * 2020-12-16 2023-10-24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矩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WO2023178929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8929A1 (zh) 2023-09-28
CN114779136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27080A1 (zh) 一种磁矩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82624B (zh) 一种软磁材料矫顽力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782625B (zh) 一种软磁材料剩磁矫顽力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4779136B (zh)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Lima et al. Scanning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microscope for high-resolution imaging of remanent magnetization fields
CN102419425B (zh) 一种磁电阻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Nishio et al. More accurate hysteresis curve for large Nd–Fe–B sintered magnets employing a superconducting magnet-base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CN108445434B (zh) 铁磁圆柱直流磁性能标准样品测定方法、磁导计校正方法
US4238734A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magnetic moments of a body using a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a permanent magnetic
JP2008039736A (ja) 永久磁石の磁気特性評価方法
Liu Discussion on several principal problems aroused from measuring high performance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
CN203133259U (zh) 一种测量磁性材料矫顽力大小的系统
KR101902934B1 (ko) 자석 특성 측정시스템 및 와전류 오차 보상방법
Anderson A universal DC characterisation system for hard and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Shu et al.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eddy current correction in pulsed field magnetometer
US3490033A (en)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coercive force of piece parts
Watson et al. Techniques of magnetic-field measurement
Grossinger et al. Calibration of an industrial pulsed field magnetometer
Bapu DC Hysteresigraphs for Hard and Soft Materials
KR101976552B1 (ko) 자성체 특성 분석시스템 및 방법
Lowes Do magnetometers measure B or H?
Higgins et al. Apparent image effect in closed-circuit magnetic measurements
Can et al. Fabrication of fluxgate sensor heads by milling with a circuit board plotter and influence of core annealing conditions on sensor performance
CN115308652A (zh) 基于核磁共振原理测量永磁材料温度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Liu Discussion on problems aroused from measuring hard magnetic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