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8891A - 调温试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调温试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8891A
CN114768891A CN202210504337.0A CN202210504337A CN114768891A CN 114768891 A CN114768891 A CN 114768891A CN 202210504337 A CN202210504337 A CN 202210504337A CN 114768891 A CN114768891 A CN 114768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iece
conveying
regulat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43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8891B (zh
Inventor
郭飞
程甘霖
陈秉哲
项冲
黄毅杰
陈升山
李永健
贾晓红
王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5043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8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8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8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8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8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B01L1/02Air-pressure chambers; Air-locks therefor
    • B01L1/025Environmental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02Laboratory benches or tables; Fitt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温试验设备,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为试验件提供连续的高低温切换环境的技术问题。此调温试验设备包括箱体、门体、传送件和驱动件,其中箱体包括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制冷调温室与制热调温室之间通过连通通道连通,门体用于开关连通通道;驱动件与传送件相接,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传送件能够带动试验件穿过连通通道且往返于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由此,在传送件和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试验件能够在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来回传送,从而为试验件提供了连续的高低温切换环境,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为试验件提供连续的高低温切换环境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调温试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温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调温试验箱适用于航空航天产品、信息电子仪器仪表、材料、电工、电子产品、各种电子元器件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检验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针对不同的产品或性能要求,其所需的测试环境温度不同。例如,航空航天中所用的阀门在频繁启闭的过程中,会经历高温-低温环境不停转换的过程,由此需要调温试验箱能够满足以上材料所需要的高低温切换的环境。
相关技术中,通常是人工将产品由高温试验箱(低温试验箱)取出再放入低温试验箱(高温试验箱)中进行试验,以此实现高低温环境切换。
然而,在上述高低温环境切换的过程中,会导致产品的试验无法连续进行,从而影响产品测试数据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温试验设备,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为试验件提供连续的高低温切换环境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一种调温试验设备,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所述制冷调温室与所述制热调温室之间通过连通通道连通;
门体,所述门体用于开关所述连通通道;
传送件,所述传送件用于传送试验件穿过所述连通通道,且往返于所述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送件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件传送所述试验件。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温试验设备,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且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通过连通通道连通,连通通道通过门体来实现开关;同时,还设置有传送件和驱动件,传送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试验件在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进行来回传送,实现了高低温环境的切换。由此,通过采用以上设备使得试验件在箱体内即可进行高低温环境的切换,从而无需通过人工将试验件在独立的高低温试验箱之间进行切换,实现了为试验件提供连续的高低温切换的试验环境,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为试验件提供连续的高低温切换环境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沿着所述传送件的传送方向延伸;所述传送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且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传送件的传送面上设置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移动槽内且所述承载件的承载面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试验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送件包括:
传送架,所述传送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沿着所述传送架的长度方向,所述传送架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绕设在两个所述同步轮上,所述承载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件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上;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包括连接块和承载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连接块的下端与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所述承载块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块位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承载所述试验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门体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且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均可沿垂直于所述传送件的传送方向滑动;
当所述门体关闭所述连通通道时,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一侧面相对接;当所述门体开启所述连通通道时,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一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且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分别位于所述连通通道内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传送方向;
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滑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
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滑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
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在所述传送件带动所述承载板移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同步推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沿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滑动,所述第二导向面推动所述第二连杆沿所述第二通槽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门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导向轴滑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门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导向轴滑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板相抵接;
所述第二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板相抵接;
在所述门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处于压缩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冷调温室和所述制热调温室的外侧底部均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板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还包括缓冲调温室,所述缓冲调温室设置于所述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
所述连通通道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缓冲调温室和所述制冷调温室,另一个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缓冲调温室和所述制热调温室;
所述门体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门体用于开关所述缓冲调温室和所述制冷调温室之间的连通通道,另一个所述门体用于开关所述缓冲调温室和所述制热调温室之间的连通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工作台,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具有容纳腔,所述传送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试验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试验箱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试验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送件与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送件与驱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试验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试验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试验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试验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温试验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六。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工作台;
20、显示器;
30、工控机;
40、工控箱;
100、箱体;110、制冷调温室;111、制冷装置;120、制热调温室;121、制热装置;130、缓冲调温室;140、移动槽;150、第一通槽;160、第二通槽;170、隔板;171、连通通道;180、第一观察窗;190、第二观察窗;
200、传送件;210、传送架;220、传送带;230、同步轮;
300、承载件;310、承载板;311、导入面;312、第一导向面;313、第二导向面;314、挡光片;320、承载台;321、连接块;322、承载块;323、罩体;
400、门体;410、第一门板;411、第一安装槽;420、第二门板;421、第二安装槽;430、第一连杆;431、第一底脚;440、第二连杆;441、第二底脚;
500、第一导向轴;510、第一弹性件;
600、第二导向轴;610、第二弹性件;
700、驱动件;
800、位置程传感器;
900、试验件。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针对不同的产品或性能要求,其所需的测试环境温度不同。例如,航空航天中所用的阀门在频繁启闭的过程中,会经历高温-低温环境不停转换的过程,由此需要调温试验设备能够满足以上材料所需要的高低温切换的环境。相关技术中,通常是人工将产品由高温试验箱(低温试验箱)取出再放入低温试验箱(高温试验箱)中进行试验,以此实现高低温环境切换。
然而,在上述高低温环境切换的过程中,会导致产品的试验无法连续进行,从而影响产品测试数据的准确度。
例如,应用于运载火箭上的阀门,此阀门的主要作用是执行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通路的启闭、换向、调节流量、调节压力、保护系统安全等,由此阀门的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决定了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性能与安全性。由于阀门在频繁启闭的过程中,会经历高温-常温-低温环境的不停转换的过程,因此需要对阀门中使用的聚合物-金属材料进行连续的高、低温环境的耐久试验、切换试验以及进行试验之前的材料和/或工件的温度预加载试验。由此,为其提供一个能够进行连续高低温试验及高低温切换试验的环境至关重要。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温试验设备,该调温试验设备包括箱体,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且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通过连通通道连通;同时,还设置有传送件和驱动件,传送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试验件在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进行来回传送,即试验件在箱体内即可进行高低温环境的切换,从而无需通过人工将试验件在高低温环境中进行切换。由此,通过采用以上设备实现了为试验件提供高低温切换的连续试验环境,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为试验件提供连续的高低温切换环境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温试验设备,其包括调温试验箱,调温试验箱包括箱体100、门体400、传送件200和驱动件700,其中,箱体100可以包括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通过连通通道171连通,门体400用于开关该连通通道171。驱动件700与传送件200相接,驱动件700用于驱动传送件200传送试验件,即在驱动件700的驱动作用下,传送件200能够带动试验件穿过连通通道171,且往返于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从而使得试验件在箱体100内即可完成高低温环境的切换。
示例性地,参照图1,箱体100可以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壳体、保温层和内胆,壳体可以采用冷轧钢板制成且在其表面进行喷塑处理,保温层可以为超细玻璃棉,内胆可以采用不锈钢拉丝板制成;通过采用结构能够使得箱体100起到保温作用。另外,箱体100的一侧板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观察窗180,多个第一观察窗180分别设置于各调温室处,此第一观察窗处设置有透明板,通过设置此第一观察窗180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箱体内的试验件进行观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箱体100的顶板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观察窗190,多个第二观察窗190分别设置于各调温室处,此第二观察窗190处设置可以有透明板,设置此第二观察窗190能够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对箱体内的试验件进行观察。
示例性地,箱体100内沿纵向可以设置有隔板170,隔板170可以采用玻璃钢,通过设置此隔板170将箱体100内的空间沿横向分隔为两个容纳空间,其中一个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制冷装置111,由此形成制冷调温室110;另一个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制热装置121,由此形成制热调温室120。同时,通过设置此隔板170能够起到隔断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能量传导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制冷装置111包括冷凝器和第一风扇,冷凝器和第一风扇安装于制冷调温室110的内壁上,制热装置121包括发热片和第二风扇,发热片和第二风扇安装于制热调温室120的内壁上,其中制冷装置111和制热装置121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可以包括显示器20、工控主机和工控电箱,其中工控主机和工控电箱用于对各调温室内温度的控制及相关数据的采集及分析。
基于上述,通过制热装置121采用发热片与制冷装置111采用冷凝片进行热交换,极大的降低了调温室内的工作噪音,同时,发热片的热交换效率很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调温室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并且,箱体100内的环境温度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能够使得各调温室内温度更加均匀而稳定,从而能够为试验件提供稳定的高温环镜、低温环镜和高低温切换的环境等。
另外,隔板170上设置有上述连通通道171,且隔板170的一侧滑动设置有门体400,此门体400与连通通道171相配合,从而使得门体400能够开关此连通通道171。具体地,当试验件需要在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进行切换时,可滑动门体400打开连通通道171,试验件在传送件200的带动作用下穿过连通通道171且往来于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从而实现试验件的高低温环境的切换;当试验件完全进入制冷调温室110或制热调温室120内时,可滑动门体400关闭连通通道171,从而能够避免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进行能量传导,造成能量的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箱体100还包括缓冲调温室130,缓冲调温室130设置于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连通通道171为两个,其中一个连通通道171连通缓冲调温室130和制冷调温室110,另一个连通通道171连通所述缓冲调温室130和制热调温室120;门体400为两个,其中一个门体400用于开关缓冲调温室130和制冷调温室110之间的连通通道171,另一个门体400用于开关缓冲调温室13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的连通通道171。
可以理解为,箱体100内沿纵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隔板170,通过设置两个隔板170将箱体100内的空间沿横向依次分隔为制冷调温室110、缓冲调温室130和制热调温室120。其中,缓冲调温室130可以为试验件提供常温环境,从而使得箱体100能够满足于更多的工况需求,例如高温环境、低温环境、高低温转换的环境及高温-常温-低温转换的环境。
例如,当试验件所需的试验工况为在高温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然后在常温环境中缓冲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测试时,此时需要制热调温室120与缓冲调温室130之间的配合,制热调温室120为试验件提供高温环境,缓冲调温室130可以为试验件提供常温环境,试验件在制热调温室120放置一定时间后,将试验件放置于缓冲调温室130静置一定时间后进行试验测试,此时制冷调温室110与缓冲调温室130之间的门体400处于关闭状态。当试验件所需的试验工况为在低温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然后在常温环境中缓冲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测试时,此时需要制冷调温室110与缓冲调温室130之间的配合,制冷热调温室110为试验件提供低温环境,缓冲调温室可以为试验件提供常温环境,试验件在制冷热调温室110放置一定时间后,将试验件放置于缓冲调温室130静置一定时间后进行试验测试,此时制热调温室120与缓冲调温室130之间的门体400处于关闭状态。当试验件需要进行高低温切换时,试验件在传送件200的带动下可以往返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从而实现试验件高低温环境的切换,在此环境下可对试验件进行温度冲击试验。由此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调温试验设备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试验环境。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箱体100内至少包括一个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即制热调温室120与缓冲调温室130之间至少具有一个门体400,制冷调温室110与缓冲调温室13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门体400。本实施例中,对箱体100内调温室的数量不做限制。另外,箱体的的尺寸或者各调温室的空间结构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计,从而使得调温试验设备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的试验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件200可以设置于箱体100内的底部,也可以设置于箱体100外的底部。
当传送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底部时,传送件200可沿着箱体100的长度方向由制冷调温室110延伸至制热调温室120,同时传送件200穿过连通通道171。示例性地,传送件200可以包括传送架210和链板式传送链,传送架21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底部;且沿着传送架210长度方向,传送架210的一端设置有主动轮,其另一端设置有从动轮,主动轮与驱动件700相连接,链板式传送链分别绕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试验件可以放置于链板式传送链的传送面上,从而使得传送件能够在驱动件700的作用下传送试验件,使得试验件往返于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之间。
继续参照图3至图5,当传送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外的底部时,箱体100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槽140,移动槽140沿着传送件200的传送方向延伸。也可以理解为,移动槽140沿着箱体100的长度方向由制冷调温室110延伸至制热调温室120。同时,传送件200的传送面上设置有承载件300,承载件300位于移动槽140内且承载件300的承载面位于箱体100内,承载面用于承载试验件。
本实施例将以传送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外的底部为例进行介绍。
示例性地,参照图6和图7,传送件200包括传送架210和传送带220,传送架210设置于箱体100外的底部,沿着传送件200的长度方向,传送架21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同步轮230,两个同步轮230中的至少一者与驱动件700连接;传送带220绕设于两个同步轮230上,承载件300设置于传送带220的传送面上。本实施例中,传送架210可以包括底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底板与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安装腔,两个同步轮230分别设置于安装内,且分别与两个侧板相接。其中,传送带220的内侧可以设置有带齿,同步轮23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轮齿,在工作时,依靠带齿和轮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运动,采用此结构能够避免传送带22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滑动,从而保证了两个同步轮230达到同步运动,使得传送件200能够稳定的传送试验件。
示例性地,驱动件700可以选用多种装置实现,例如电动机或减速电机等,只要能够保证同步轮230正常转动即可。
如图8所示,承载件300可以包括承载板310和承载台320。
如图6至图9所示,承载板310设置于传送带220的传送面上,且承载板31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二导向面313。也可以理解为,沿着传送件200的传送方向,承载板310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入面311;且沿着第一方向,每个导入面3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二导向面313,沿着传送件200的传送方向,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二导向面313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继续参照图8,承载台320可以包括连接块321和承载块322,连接块321位于移动槽140内,连接块321的下端与承载板310固定连接,连接块321的上端与承载块322固定连接,承载块322位于箱体100内用于承载试验件。其中,连接块321和承载块32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另外,承载块上设置有罩体323,罩体罩于试验件900的外周,使得试验件900能够更加稳定的设置于承载台320上。
示例性地,连接块32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承载块322和承载板310上可以相对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每个安装孔内均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一端通过一连接孔与承载块322固定相接,固定柱的另一端通过另一连接孔与承载板310固定相接,由此使得承载台320与承载板310之间能够稳固连接,进而保证了试验件的稳定传送。
继续参照图5,箱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150和第二通槽160,且第一通槽150和第二通槽160分别位于连通通道171的两侧,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传送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通槽150和第二通槽160沿直线间隔设置于连通通道171内,且此直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
继续参照图5、图9及图10,门体400可以包括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均可沿垂直于传送件200的传送方向滑动,即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当门体400关闭连通通道171时,第一门板410的第一侧面和述第二门板420的第一侧面相对接;当述门开启连通通道171时,第一门板41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门板420的第一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说,第一门板410滑动设置于隔板170的一侧且与第一通槽150相对应设置,第二门板420滑动设置于隔板170的一侧且与第二通槽160相对应设置,第一门板410与第二门板420可以设置于隔板170的同一侧,即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由此,当连通通道171需要关闭时,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一门板41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门板420的第一侧面相对接;当连通通道171需要打开时,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一门板41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门板420的第一侧面相分离。
另外,继续参照图5和图11,第一门板410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杆430,第一连杆430滑设于第一通槽150内,第一连杆430的底端伸至箱体100的外部。第二门板420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杆440,第二连杆440滑设于第二通槽160内,第二连杆440的底端伸至箱体100的外部。由于,承载板31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二导向面313,在传送件200带动承载板310移动时,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二导向面313同步推动第一连杆430和第二连杆440分别沿第一通槽150和第二通槽160滑动,以使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分离。同时,由于承载板310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入面311,且两个导入面311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二导向面313,从而使得承载板310能够在试验件800往返的过程中均能够打开相应的门体。
示例性地,第一门板410的第二侧面可以为朝向制冷调温室110内或制热调温室120内的第一门板410的一板面。第一门板410的第二侧面上沿第一门板410的高度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槽411,且第一安装槽411可以由第一门板410的顶部延伸至第一门板410的底部,第一连杆430固定设置于第一安装槽411内,且第一连杆430的底端延伸至设置第一安装槽411的外部且伸至箱体100的外部。
示例性地,第二门板420的第二侧面可以为朝向制冷调温室110内或制热调温室120内的第二门板420的一板面。第二门板420的第二侧面上沿第二门板420的高度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槽421,且第二安装槽421可以由第二门板420的顶部延伸至第二门板420的底部,第二连杆440固定设置于第二安装槽421内,且第二连杆440的底端延伸至设置第二安装槽421的外部且伸至箱体100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30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底脚431,第一底脚431可以呈柱状,且第一底脚4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连杆430的横截面积;第二连杆440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底脚441,第二底脚441可以呈柱状,且第二底脚44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连杆440的横截面积。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第一导向面312可与第一底脚431相接且推动第一连杆430滑动,第二导向面313可与第二底脚441相接且推动第二连杆440滑动,由此增加了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一连杆430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加了第二导向面313与第二连杆4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承载板310能够更加稳定的推动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滑动。
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门体4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连杆430和第二连杆440之间具有间距,此间距大于承载板310的导入面311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使得此导入面311能够移动至第一连杆430和第二连杆440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导向面312能够与第一底脚431相接,第二导向面313能够与第二底脚441相接。同时,由于第一导向面312与第二导向面313之间的间距沿着传送件200的传送方向逐渐增大,由此在第一导向面312和第二导向面313的推动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杆430与第二连杆44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实现了门体400的打开,进而使得连通通道171打开,最终使得试验件在传送件200的带动下能够通过连通通道171往来于不同的调温室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箱体100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轴500,第一导向轴50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门板4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导向轴500滑设于第一连接孔内。箱体100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轴600,第二导向轴60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门板4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导向轴600滑设于第二连接孔内;以上两个导向轴在门体400滑动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能够沿着预设的方向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轴500和第二导向轴600可以均为两个,其中一个可以设置于箱体100的上端部,另一个可以设置于箱体100的下端部,从而使得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轴500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510,第一弹性件510的一端与箱体100相抵接,第一弹性件510的另一端与第一门板410相抵接;第二导向轴600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箱体100相抵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门板420相抵接;在门体4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件510和第二弹性件均处于压缩状态。由此,在门体400打开时,在第一弹性件510和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下可推动第一门板410和第二门板420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一门板41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门板420的第一侧面相对接,从而实现门体400的自动关闭。示例性地,第一弹性件510和第二弹性件可以为金属弹簧、橡胶弹簧或塑料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制冷调温室110和制热调温室120的外侧底部均设置有位置传感器;另外,缓冲调温室130的底部也可以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此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板310的位置。其中,位置传感器设置于预设位置处,当检测到承载板310的位置时,控制系统控制驱动件700停止转动,从而使得传送件200停止传送,此时试验件正好移动至所需的调温室内。示例性地,位置传感器可以为槽型光电传感器,槽型光电传感器的感光端朝向承载板310设置,承载板3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挡光片,当承载板310移动至槽型光电传感器的一侧时,挡光片遮挡槽型光电传感器的感光端,从而使得槽型光电传感器能够感应到承载板310的位置,即相当于检测到试验件的位置,由此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能够使得控制系统准确的控制试验件的移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调温试验设备还包括工作台10,调温试验箱设置于工作台10上,即箱体100设置于工作台10上,且工作台10的顶部与箱体100的底部之间具有容纳腔,传送件200设置于此容纳腔内,从而节省了暗转空间。同时,显示器20设置于工作台10上,工作台10的下方具有存放空间,此存放空间用于放置工控箱40和工控机30,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空间,使得调温试验设备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简单。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中的调温试验设备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试验件,同时通过制冷装置111和制热装置120不仅能够为多种试验件提供单纯的高温环境、低温环境,并且还可提供宽温域变化下多种不同温度的试验环境。同时,通过采用传送件200和驱动件700相配合使得试验件能够在箱体100内即可完成高温和低温之间的环境切换,即为试验件提供了高低温切换的连续试验环境,同时还能够为试验件提供多次高低温循环的试验环境。由此,通过采用以上设备为试验件提供了高低温切换的连续试验环境,满足了试验件的工况需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为试验件提供连续的高低温切换环境的技术问题。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地,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所述制冷调温室与所述制热调温室之间通过连通通道连通;
门体,所述门体用于开关所述连通通道;
传送件,所述传送件用于传送试验件穿过所述连通通道,且往返于所述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送件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件传送所述试验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沿着所述传送件的传送方向延伸;所述传送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外且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传送件的传送面上设置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移动槽内且所述承载件的承载面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试验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件包括:
传送架,所述传送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沿着所述传送架的长度方向,所述传送架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绕设在两个所述同步轮上,所述承载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上;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包括连接块和承载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连接块的下端与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所述承载块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块位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承载所述试验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体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且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均可沿垂直于所述传送件的传送方向滑动;
当所述门体关闭所述连通通道时,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一侧面相对接;当所述门体开启所述连通通道时,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一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且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分别位于所述连通通道内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传送方向;
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滑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
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滑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
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在所述传送件带动所述承载板移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同步推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沿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门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导向轴滑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门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导向轴滑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板相抵接;
所述第二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门板相抵接;
在所述门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处于压缩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调温室和所述制热调温室的外侧底部均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板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还包括缓冲调温室,所述缓冲调温室设置于所述制冷调温室和制热调温室之间;
所述连通通道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缓冲调温室和所述制冷调温室,另一个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缓冲调温室和所述制热调温室;
所述门体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门体用于开关所述缓冲调温室和所述制冷调温室之间的连通通道,另一个所述门体用于开关所述缓冲调温室和所述制热调温室之间的连通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台,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具有容纳腔,所述传送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CN202210504337.0A 2022-05-10 2022-05-10 调温试验设备 Active CN114768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4337.0A CN114768891B (zh) 2022-05-10 2022-05-10 调温试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4337.0A CN114768891B (zh) 2022-05-10 2022-05-10 调温试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8891A true CN114768891A (zh) 2022-07-22
CN114768891B CN114768891B (zh) 2024-03-26

Family

ID=82436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4337.0A Active CN114768891B (zh) 2022-05-10 2022-05-10 调温试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88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4227A (zh) * 2022-07-25 2022-11-0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盖板式低温设备快门装置以及湿式稀释制冷机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23766U (zh) * 2017-11-06 2018-05-29 李承祥 一种试验装置
CN207920410U (zh) * 2018-02-01 2018-09-28 长沙喜之源门业有限公司 双扇平移门
CN108760470A (zh) * 2018-06-11 2018-11-06 广州创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冲击试验设备
CN108825082A (zh) * 2018-08-18 2018-11-16 上海祈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推拉式人防门
CN209342578U (zh) * 2018-09-04 2019-09-03 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DE102018217204A1 (de) * 2018-10-09 2020-04-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Temperiereinrichtung sowie Prüfstandanordnung
CN211026366U (zh) * 2019-10-21 2020-07-17 东莞市正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冲击试验箱
CN211144245U (zh) * 2018-12-02 2020-07-31 浙江振元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防火门
CN111948082A (zh) * 2020-08-19 2020-11-1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WO2021179408A1 (zh) * 2020-03-13 2021-09-16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铰链及淋浴房门窗结构
CN215677955U (zh) * 2021-07-28 2022-01-28 重庆哈丁环境试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冷热冲击试验箱
CN215804198U (zh) * 2021-05-26 2022-02-11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监测消防防火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23766U (zh) * 2017-11-06 2018-05-29 李承祥 一种试验装置
CN207920410U (zh) * 2018-02-01 2018-09-28 长沙喜之源门业有限公司 双扇平移门
CN108760470A (zh) * 2018-06-11 2018-11-06 广州创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冲击试验设备
CN108825082A (zh) * 2018-08-18 2018-11-16 上海祈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推拉式人防门
CN209342578U (zh) * 2018-09-04 2019-09-03 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DE102018217204A1 (de) * 2018-10-09 2020-04-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Temperiereinrichtung sowie Prüfstandanordnung
CN211144245U (zh) * 2018-12-02 2020-07-31 浙江振元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防火门
CN211026366U (zh) * 2019-10-21 2020-07-17 东莞市正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冲击试验箱
WO2021179408A1 (zh) * 2020-03-13 2021-09-16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铰链及淋浴房门窗结构
CN111948082A (zh) * 2020-08-19 2020-11-1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CN215804198U (zh) * 2021-05-26 2022-02-11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监测消防防火门
CN215677955U (zh) * 2021-07-28 2022-01-28 重庆哈丁环境试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冷热冲击试验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4227A (zh) * 2022-07-25 2022-11-0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盖板式低温设备快门装置以及湿式稀释制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8891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68891A (zh) 调温试验设备
CN101320045B (zh) 堆垛器
EP3123177B1 (en) Sample selector
DE50210923D1 (de) Klimatisierter lagerschrank
US20080279656A1 (en) Transfer apparatus
CN106976674B (zh) 低温存储中转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16594634U (zh) 一种冷热冲击测试的快速温变试验箱
CN111551202A (zh) 一种两箱低气压冷热冲击箱
US20230341077A1 (en) Vacuum adiabatic body,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cuum adiabatic body
CN114460318A (zh) 一种样本冷藏存储装置和样本流水线分析系统
CN219010258U (zh) 一种可移动的胚胎培养舱室承载平台
CN111829222A (zh) 冰箱
CN211038338U (zh) 一种用于生物样本库存取窗口启闭的门结构
CN116142635A (zh) 自动化存储设备
CN212779329U (zh) 一种两箱低气压冷热冲击箱
CN210665559U (zh) 一种具有稳定制冷结构的冷热冲击试验箱
CN214333184U (zh) 一种自动门装置及具有其的冷藏系统
CN219518878U (zh) 用于气候试验装置的箱体及气候试验装置
CN104826672A (zh) 一种密封带式冷热冲击箱
CN219224817U (zh) 一种冷藏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CN218915510U (zh) 一种冷库
CN215889744U (zh) 用于样本库内存储区的门结构
CN219589826U (zh) 温度测试设备
CN109591683B (zh) 一种冷链搬运车及使用方法
CN220374385U (zh) 一种牵引式冷库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