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3762B - 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3762B
CN114763762B CN202110616895.1A CN202110616895A CN114763762B CN 114763762 B CN114763762 B CN 114763762B CN 202110616895 A CN202110616895 A CN 202110616895A CN 114763762 B CN114763762 B CN 114763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ve
engine
wat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68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3762A (zh
Inventor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68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3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3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3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37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62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he intake air cooler being combined with another device, e.g. heater, valve, compressor, filter or EGR cooler, or being assembled on a special engine lo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93Controlling the air charge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9/00Starting aid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9/02Aiding engine start by thermal means, e.g. using lighted wi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9/00Starting aid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9/02Aiding engine start by thermal means, e.g. using lighted wicks
    • F02N19/04Aiding engine start by thermal means, e.g. using lighted wicks by heating of fluids used in engines
    • F02N19/10Aiding engine start by thermal means, e.g. using lighted wicks by heating of fluids used in engines by heating of engine coo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发动机控制器先获取中冷系统中的控制点信息,控制点信息包括: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发动机进气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然后根据控制点信息,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一控制策略,最后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通过获取多个预设控制点的控制点信息,来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在确定出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对应的第一控制策略,以便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以便能够避免中冷管因冰块的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北方温度可达-35℃,甚至更低。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低负荷曲轴箱通风管连接到节气门后方,如果车辆长期处于几公里以内的上下班代步短途行驶,车辆一直处于低负荷工作状态,由于曲通作用,节气门后方会积水结冰。积水会通过节气门缝隙流到节气门前的中冷管路,长时间后,节气门前会造成冰块堆积,造成中冷管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旨在避免在低温环境下的中冷管结冰堵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中冷系统中的控制点信息,所述控制点信息包括: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发动机进气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一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可选地,所述低温进气状态包括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和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第一控制子策略、第二控制子策略和第三控制子策略;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控制子策略;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二控制子策略;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三控制子策略。
可选地,所述阀门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所述第四阀门用于风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子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降低增压空气散热效率,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可选地,所述阀门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所述第四阀门用于风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子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
可选地,所述阀门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所述第四阀门用于风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子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散热器与水冷中冷器均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湿进气状态;
在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高湿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二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避免水冷中冷器内形成冷凝水。
可选地,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二高湿进气状态;
在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高湿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三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与散热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避免水冷中冷器内形成冷凝水。
可选地,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发动机低温状态;
在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发动机低温状态时,,获取第四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四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以使散热器和水冷中冷器均不参与发动机热循环。
可选地,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温进气状态;
在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高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五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五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开启,以使风冷中冷器与水冷中冷器同时工作,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另外提供了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系统,包括:
发动机;
增压器,所述增压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第一进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通过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连通;
水冷中冷器,所述水冷中冷器通过第二进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冷中冷器通过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冷中冷器通过第一进气管路与所述增压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水冷中冷器通过第一出气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路连通;
风冷中冷器,所述风冷中冷器通过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增压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风冷中冷器通过第二出气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所述水冷中冷器上设置有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进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发动机上设置有发动机水温传感器,车辆本体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湿度传感器;
发动机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发动机水温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环境湿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以及所述第四阀门控制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器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中,发动机控制器先获取中冷系统中的控制点信息,控制点信息包括: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发动机进气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然后根据控制点信息,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一控制策略,最后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本申请通过获取多个预设控制点的控制点信息,来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在确定出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对应的第一控制策略,以便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从而避免节气门前因温度太低而堆积冰块,以便能够避免中冷管的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系统的结构连接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逻辑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2-增压器、3-散热器、4-水冷中冷器、5-风冷中冷器、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0-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传感器、11-进气温度传感器、12-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3-环境温度传感器、14-环境湿度传感器、15-发动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低负荷曲轴箱通风管连接到节气门后方,如果车辆长期处于几公里以内的上下班代步短途行驶,车辆一直处于低负荷工作状态,由于曲通作用,节气门后方会积水结冰。积水会通过节气门缝隙流到节气门前的中冷管路,长时间后,节气门前会造成冰块堆积,造成中冷管堵塞。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旨在避免在低温环境下的中冷管结冰堵塞。
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系统的结构连接框图,如图1所示,在介绍本申请的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之前,先对本申请提出的车辆中冷系统控制系统进行介绍,所述车辆中冷系统控制系统包括:
发动机1;
增压器2,增压器2与发动机1连接,用于提供增压后的空气。
散热器3,散热器3通过第一进水管路与发动机1的出水口连通,散热器3通过第一出水管路与发动机1的进水口连通;
水冷中冷器4,水冷中冷器4通过第二进水管路与发动机1的出水口连通,水冷中冷器4通过第二出水管路与发动机1的进水口连通;水冷中冷器4通过第一进气管路与增压器2的出气口连通,水冷中冷器4通过第一出气管路与发动机1的进气管路连通;
风冷中冷器5,风冷中冷器5通过第二进气管路与增压器2的出气口连通,风冷中冷器5通过第二出气管路与发动机1的进气管路连通;其中,发动机1的进气管路即为中冷管路。
第一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第一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8,第二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9;
水冷中冷器4上设置有水冷中冷器4表面温度传感器,,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进气温度传感器11,发动机1上设置有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2,车辆本体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13和环境湿度传感器14;
发动机控制器15,发动机控制器15与水冷中冷器4表面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11、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2、环境温度传感器13以及环境湿度传感器14信号连接,发动机控制器15与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以及第四阀门9控制连接,发动机控制器15用于执行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器3用于对发动机1的循环水进行散热降温,水冷中冷器4也用于对发动机1的循环水进行散热降温,风冷中冷器5用于对增压器2输出的增压空气进行降温,水冷中冷器4同时流通发动机1的循环水和增压器2输出的增压空气,以便能够在增压空气温度较低时,通过循环水对增压空气进行升温,从而提高发动机1的进气温度,还可在水冷中冷器4的表面温度较低时,提高水冷中冷器4的表面温度。
水冷中冷器4表面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水冷中冷器4表面温度,进气温度传感器11用于获取发动机1进气温度,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2用于获取发动机1换热水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13用户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传感器14用于获取环境湿度,然后,各个传感器将获取的信息传输给发动机控制器15,以便发动机控制器15根据获取到的信息控制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以及第四阀门9的开闭。
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逻辑流程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中冷系统中的控制点信息,控制点信息包括: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发动机进气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控制器去获取中冷系统中的控制点信息,其中,控制点信息包括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发动机进气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其中,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通过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传感器获取并传输至发动机控制器,发动机进气温度通过进气温度传感器获取并传输至发动机控制器,发动机换热水温度通过发动机水温传感器获取并传输至发动机控制器,环境温度通过环境温度传感器获取并传输至发动机控制器,环境湿度通过环境湿度传感器获取并传输至发动机控制器。
步骤S202:根据控制点信息,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控制点信息,与预设条件进行比较,以便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工作状态可包括低温进气状态。
步骤S203: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一控制策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存储有多个控制策略,并建立多个控制策略与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当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则可获取对应的第一控制策略。
步骤S204: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第一控制策略,即可根据第一控制策略的控制方法,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便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低温进气状态可包括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和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第一控制策略可包括第一控制子策略、第二控制子策略和第三控制子策略,其中,低温进气状态与第一控制策略一一对应,即,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对应第一控制子策略、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对应第二控制子策略,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对应第三控制子策略,此时,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时,即可获取第一控制子策略,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时,即可获取第二控制子策略,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时,即可获取第三控制子策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上述车辆中冷系统控制系统可知,阀门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其中,第一阀门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第二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第三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第四阀门用于风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具体的阀门设置位置可参考上述车辆中冷系统控制系统。
具体的根据控制点信息,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方法可为:
第一种状态:当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
此时,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第一控制子策略,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开启和第四阀门关闭,以降低增压空气散热效率,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温度用于判断发动机的进气温度的高低,具体地,第一预设温度的可为0℃,节温器开启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先设置,具体地,节温器开启温度的取值范围可为80℃-90℃,具体取值根据发动机具体情况进行设定。
此时,在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并不高,需要优先保证发动机工作温度,即,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关闭,同时,需要降低增压空气散热效率,即,控制第四阀门关闭,以便能够使增压空气的温度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避免低温环境下的中冷管结冰堵塞。
第二种状态:当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
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第二控制子策略,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开启和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温度用于判断发动机换热水温度是否过热,当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发动机换热水温度不过热,此时,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以便能够加热增压空气,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但控制第四阀门关闭,以便避免风冷中冷器对增压空气进行降温,且控制第一阀门关闭,避免散热器使发动机换热水温度过低。其中,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可为100℃-105℃。
第三种状态:当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
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第三控制子策略,控制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开启和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散热器与水冷中冷器均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所以需要进行增压空气的加热,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此时,需要进行发动机的换热水的循环降温,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即此时的发动机换热水温度过热,需要加强降温,此时,控制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开启,以便实现发动机的换热水的循环降温,控制第三阀门开启,以便通过发动机的换热水在水冷中冷器中对增压空气进行升温,控制第四阀门关闭,以便能够避免风冷中冷器对增压空气的降温,从而能够在降低发动机换热水温度的同时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还包括高湿状态和高温状态,而在高湿状态下,容易造成水冷中冷器中的高湿空气形成冷凝水,其中,高湿状态分为以下两种状况:
第一种状况:当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环境温度与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湿进气状态;
在根据控制点信息,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湿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二控制策略;
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开启和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避免水冷中冷器内形成冷凝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即可认定为高湿状态,其中,第一预设环境湿度的取值范围可为50%-60%,环境温度与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为环境温度减去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得到的值,环境温度与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容易因温差过大而造成水冷中冷器中的高湿空气形成冷凝水,其中,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可为20℃-25℃,此时,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湿进气状态时,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开启和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使发动机的换热水对水冷中冷器进行加热,减小环境温度与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从而避免水冷中冷器内形成冷凝水。
第二种状况:当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环境温度与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二高湿进气状态;
在根据控制点信息,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二高湿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三控制策略;
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开启和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与散热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避免水冷中冷器内形成冷凝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开启,能够减小发动机的换热水的温度,且发动机的换热水的温度能够在水冷中冷器中对水冷中冷器进行加热,减小环境温度与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从而避免水冷中冷器内形成冷凝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还包括以下状况:
第一种状况:当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发动机低温状态;
在根据控制点信息,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发动机低温状态时,获取第四控制策略;
根据第四控制策略,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以使散热器和水冷中冷器均不参与发动机热循环。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此时,发动机的换热水的温度过低,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以便能够避免发动机的换热水通过水冷中冷器以及散热器进行降温,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温度。
第二种状况,当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环境温度与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且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温进气状态;
在根据控制点信息,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当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五控制策略;
根据第五控制策略,控制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开启和第四阀门开启,以使风冷中冷器与水冷中冷器同时工作,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开启,以便能够通过水冷中冷器直接对增压空气进行降温,第四阀门开启,以便使风冷中冷器与水冷中冷器同时工作,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
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根据控制点信息来确定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确定不同的控制策略,以便解决节气门前因温度太低而堆积冰块,造成中冷管的堵塞,还能够避免水冷中冷器受雨水冲刷导致温度过低,水冷中冷器内部的高湿空气形成冷凝水的现象。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中冷系统中的控制点信息,所述控制点信息包括: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发动机进气温度、发动机换热水温度、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一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所述方法应用于中冷系统控制系统,所述中冷系统控制系统包括:
发动机(1);
增压器(2),所述增压器(2)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
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通过第一进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3)通过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水口连通;
水冷中冷器(4),所述水冷中冷器(4)通过第二进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冷中冷器(4)通过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冷中冷器(4)通过第一进气管路与所述增压器(2)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水冷中冷器(4)通过第一出气管路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气管路连通;
风冷中冷器(5),所述风冷中冷器(5)通过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增压器(2)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风冷中冷器(5)通过第二出气管路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气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8),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9);
所述水冷中冷器(4)上设置有水冷中冷器(4)表面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进气温度传感器(11),所述发动机(1)上设置有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2),车辆本体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13)和环境湿度传感器(14);
发动机控制器(15),所述发动机控制器(15)与所述水冷中冷器(4)表面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11)、所述发动机水温传感器(12)、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13)以及所述环境湿度传感器(14)信号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器(15)与所述第一阀门(6)、所述第二阀门(7)、所述第三阀门(8)以及所述第四阀门(9)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温进气状态包括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和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第一控制子策略、第二控制子策略和第三控制子策略;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低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控制子策略;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二控制子策略;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三控制子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所述第四阀门用于风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低温进气子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子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降低增压空气散热效率,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所述第四阀门用于风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低温进气子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子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水管路的开闭,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水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所述第四阀门用于风冷中冷器的进气管路的开闭;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三低温进气子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阀门组的开闭,以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子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散热器与水冷中冷器均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提高发动机进气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湿进气状态;
在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高湿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二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避免水冷中冷器内形成冷凝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环境湿度大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二高湿进气状态;
在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高湿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三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关闭,以使水冷中冷器与散热器参与发动机热循环,并避免水冷中冷器内形成冷凝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小于或等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发动机低温状态;
在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发动机低温状态时,获取第四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四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以使散热器和水冷中冷器均不参与发动机热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湿度,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水冷中冷器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且所述发动机换热水温度大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高温进气状态;
在根据所述控制点信息,确定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高温进气状态时,获取第五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第五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和所述第四阀门开启,以使风冷中冷器与水冷中冷器同时工作,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
CN202110616895.1A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4763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6895.1A CN114763762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6895.1A CN114763762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762A CN114763762A (zh) 2022-07-19
CN114763762B true CN114763762B (zh) 2023-06-23

Family

ID=82365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6895.1A Active CN114763762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376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7344A (ja) * 2012-04-11 2013-10-24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103644024A (zh) * 2013-11-28 2014-03-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
DE102014209077A1 (de) * 2013-05-29 2014-12-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m entleeren von kondensat aus einem ladeluftkühler
JP2015094291A (ja) * 2013-11-12 2015-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15124672A (ja) * 2013-12-26 2015-07-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N108843441A (zh) * 2018-09-18 2018-11-20 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702520U (zh) * 2018-09-18 2019-04-05 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
CN209340025U (zh) * 2019-01-10 2019-09-03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5848B2 (en) * 2002-01-18 2004-04-27 Detroit Diesel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based upon humidity
DE10210132A1 (de) * 2002-03-08 2003-09-18 Behr Gmbh & Co Kreislauf zur Kühlung von Ladeluf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erartigen Kreislaufs
JP2006249942A (ja) * 2005-03-08 2006-09-21 Osaka Gas Co Ltd 過給機付き往復式内燃機関の排熱回収システム
US9115658B2 (en) * 2012-12-11 2015-08-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ling charge air cooler condensation by using heated intake air
CN108930587A (zh) * 2017-05-19 2018-12-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2496807B1 (ko) * 2018-08-03 2023-02-0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냉각수 유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145391B (zh) * 2019-04-02 2020-06-30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混合动力多循环冷却系统
CN212473093U (zh) * 2020-06-19 2021-02-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车辆
CN112576359B (zh) * 2020-11-18 2021-12-2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冷却系统、车辆及低温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7344A (ja) * 2012-04-11 2013-10-24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DE102014209077A1 (de) * 2013-05-29 2014-12-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m entleeren von kondensat aus einem ladeluftkühler
JP2015094291A (ja) * 2013-11-12 2015-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03644024A (zh) * 2013-11-28 2014-03-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
JP2015124672A (ja) * 2013-12-26 2015-07-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N108843441A (zh) * 2018-09-18 2018-11-20 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702520U (zh) * 2018-09-18 2019-04-05 江苏宝时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水冷进气歧管高效中冷系统
CN209340025U (zh) * 2019-01-10 2019-09-03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进气双级中冷技术在燃气机上的应用分析;程宝;;科技创新与应用(第06期);第40-4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762A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5306B2 (ja)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CN107521330B (zh) 用于车辆冷却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JP6075271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9404409B2 (en) Exhaust throttling for cabin heating
JP5120319B2 (ja) エンジンの廃熱制御装置
CN106837509B (zh) 一种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JP6064981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606683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方法と装置
US20180038267A1 (en) Cooling Dev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4003076B (zh) 一种动力总成智能热管理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7441867U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的热管理系统
CN113700546A (zh) 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控制方法
JP2003193838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CN114763762B (zh) 一种车辆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288735A (zh) 一种建立汽车电子风扇转速控制函数的方法
CN203879607U (zh) 柴油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CN104481668B (zh) 一种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电动水泵的温度控制方法
JP6155951B2 (ja)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装置
WO2022135104A1 (zh) 车辆暖风控制方法、装置、暖风系统以及车辆
JP5579679B2 (ja)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CN114738103B (zh)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5003134A (ja) 暖機制御装置
CN114076023B (zh)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发动机热管理方法和车辆
JP5880325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13202677A (zh) 一种内燃机热管理的电控温控阀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