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8103B -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8103B
CN114738103B CN202110019543.8A CN202110019543A CN114738103B CN 114738103 B CN114738103 B CN 114738103B CN 202110019543 A CN202110019543 A CN 202110019543A CN 114738103 B CN114738103 B CN 114738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opening
control module
engin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95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38103A (zh
Inventor
林承伯
丘胜强
马冰彦
陈强
何炎迎
吴广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95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38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38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8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38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8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7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adjusting the pre-set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engine parameters, e.g. engine load, engin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7Cooling cylinders and cylinder heads in parall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部分包括:获取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并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根据进水温度、目标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以根据目标开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本发明中,通过目标水温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水温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调节,缩短了温控模块执行至发动机水温响应的时间,提高了温控模块的响应速度,实现了发动机水温的精准闭环控制,最终使发动机水温达成目标值,以满足发动机的实际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温控模块通过电机驱动球阀来冷却发动机,温控模块布置在发动机出水口,可同时控制多个支路,支路包括小循环、散热器、暖风等多个支路。温控模块的开度与冷却液流量控制关系密切,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即可控制支路开度,以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
但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一般在发动机缸盖的出水口设置唯一的水温传感器(发动机缸盖的温度最高),以检测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水温,进而基于该水温传感器测得的水温,对温控模块(球阀)的开度进行控制,缸盖上水温传感器测得的水温越高,随后温控模块的开度就越大。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较为频繁迅速,而由于水温传感器与温控模块的位置关系,在对温控模块进行控制后,温控模块对冷却液流量的影响需要经过一次循环,才能通过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反映,温控模块响应与发动机水温响应存在迟滞,导致发动机的水温无法迅速满足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容易出现发动机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水温的控制不够精准,导致无法满足发动机实际需求的问题。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所述实时水温包括所述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所述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
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需求的发动机进水温度数据;
根据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目标水温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以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目标水温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包括:
获取第二预设数据,所述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工况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后确定的修正开度数据;
确定所述目标水温与所述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温差对应的温差修正开度;
获取所述车辆的实时车速和所述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温差修正开度、所述实时车速、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温差修正开度、所述实时车速、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包括:
在第三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实时车速和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修正量,所述第三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确定的温控模块开度修正数据;
在第四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所述第四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开度范围;
根据所述温差修正开度、所述修正量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获得总修正开度;
确定所述总修正开度是否处于所述对应的开度范围;
若所述总修正开度处于所述对应的开度范围,则将所述总修正开度作为所述目标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一开度,所述第五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缸盖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在第六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缸体水温对应的第二开度,所述第六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缸体水温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所述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中的较大值。
进一步地,所述实时水温还包括所述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所述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确定所述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一暖机开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确定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增大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打开所述发动机的缸体支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若确定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增大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满足所述外部冷却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若确定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所述外部冷却需求确定冷却需求开度,所述冷却需求开度需满足所述外部冷却需求;
根据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确定所述发动机的缸体需求开度;
将所述冷却需求开度、所述缸体需求开度和所述目标开度中最大值,作为所述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且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
若所述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缸盖冷启动阈值,且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所述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所述闭环控制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以确定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所述第五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温度,则进行计时,并在预设暖机时长数据中查询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
若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所述开环控制模式。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所述实时水温包括所述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所述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查询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需求的发动机进水温度数据;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目标水温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以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所提供的一个方案中,通过获取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实时水温包括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并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根据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查询第一预设数据,以获得目标水温,第一预设数据为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需求的发动机进水温度数据,根据进水温度、目标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以根据目标开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本发明中,通过目标水温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水温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调节,在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调节后,不同温控模块开度对冷却流量的影响可通过发动机进水口处的水温进行反映,温控模块可以依据发动机进水口处的水温进行及时的开度调整,缩短了温控模块开度执行至发动机水温响应的时间,解决了温控模块响应与发动机水温响应存在迟滞的问题,提高了温控模块的响应速度,实现了发动机水温的精准闭环控制,最终使发动机水温达成目标值,以满足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减少出现发动机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步骤S50的一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可应用在车辆冷却系统中,该车辆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装置和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其中,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可以是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发动机冷却装置和EMS系统可以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发动机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泵、发动机(包括缸盖和缸体)、温控模块,以及与温控模块连接的散热器支路(大循环支路)和小循环支路。其中,水泵的冷却流量分开进入缸体、缸盖,此后流入温控模块,温控模块为球阀控制,发动机的缸盖支路和缸体支路分别与温控模块连接,在保持缸盖支路常通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需求选择对缸体支路进行开闭,缸盖支路和缸体支路中的冷却流量汇合后,可通过温控模块对散热器、小循环两支路的冷却液流量分配进行控制,从而调整发动机水温,并回流至水泵,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在发动机进水口处设置有传感器1,在上设置有传感器2,以分别获取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和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车辆ECU基于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闭环控制,并基于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对发动机冷却装置的热控制等EMS系统的其他功能,此外,还在发动机缸体水套内设置传感器3,以获取发动机的缸体水温,并基于发动机的缸体水温控制缸体支路的开闭。其中,传感器1、传感器2和传感器3均为水温传感器,本实施例中,在进水位置设计一个水温传感器用于实现精准的发动机水温闭环控制,并在缸盖出水口设计一个水温传感器以采集车辆冷却系统水温的最高点,用以进行过热控制,并在缸体内设计一个水温传感器,用以在无冷却液流动时,对发动机内部的情况做过热判断,从而对不同区域的水温进判断,能够有效识别不同区域的风险,保证发动机和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车辆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装置和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可以是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水泵、发动机、温控模块,散热器支路和小循环支路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还可以是其他控制装置,车辆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实时水温包括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
在车辆上电之后,需要实时的获取车辆中发动机各区域的实时水温,包括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其中,发动机的缸盖水温通过设置在发动机进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获得,发动机的进水温度通过设置在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获得。
S20: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
在获取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之后,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发动机缸盖水温为不同的控制模式设置了不同的温度区间,根据预设的温度阈值即可准确判断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
例如,当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大于冷启动阈值时,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的闭环控制模式,即正常工作模式,当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冷启动阈值时,发动机进入冷启动过程,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的暖机控制模式,以对发动机进行暖机。其中,冷启动阈值为预设值,设定冷启动阈值时可以参考节温器的开启温度,并结合实际试验效果来确定,一般可设定在70℃-90℃的范围内。
S30: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在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表示发动机处于热启动过程,可正常使用车辆,此时需要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以根据发动机实时工况对温控模块的开度和发动机水温进行闭环控制。
S40: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第一预设数据为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标定的发动机进水温度数据。
在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之后,需要获取第一预设数据,并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不同,发动机的工况不同,第一预设数据为根据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标定的,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需求的发动机进水温度数据和温控模块开度数据,是基于发动机进水口的进水温度设定的。
S50:根据进水温度、目标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以根据目标开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的同时,还需要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对应的预设开度,作为该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下的初始开度,输出初始开度并预备进行PID闭环,后续将发动机进水口的进水温度作为当前PID闭环控制的实际水温,并求得目标水温与当前的实际水温之间的温差,基于温差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不断地修正,以使发动机进水口的进水温度达到目标水温。
需要理解的是,传统温控模块控制方法是基于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缸盖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经常闭环控制,由于温控模块的每一个动作使冷却流量流经一个循环重新回到缸盖后时方可读到水温的响应,温控模块执行开度与获得反馈之间的时间差距太大,导致无法实现精细控制,而本实施例中,基于发动机进水口的进水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经常闭环控制,整个时间响应可缩短至传统时间响应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可大幅度提高温控模块的响应速度,以实现发动机水温的精准控制,从而满足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在闭环控制模式下,通过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对散热器、小循环两个支路的冷却流量分配,基于发动机进水口的进水温度能够实现迅速、精准的发动机水温控制,使得发动机运行在任意工况时,都能够按照预先知标定的目标水温对发动机缸体内的温度场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实现按需冷却,实现节油减排的效果。
同时,采用多个水温传感器获取多区域水温,可以提高车辆冷却系统的可靠性,当其一水温传感器故障时,亦可通过其他水温传感器继续进行工作,此外,还可以以缸盖出水口处的缸盖温度和/或缸体内部的缸体水温作为辅助,对发动机的过热情况进行有效预判,进行更深入的诊断工作,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水温控制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50中,即根据进水温度、目标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1:获取第二预设数据,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工况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后确定的修正开度数据。
在确定目标水温之后,需要获取第二预设数据,其中,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工况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后确定的修正开度数据。
S52:确定目标水温与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并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进水温度和温差对应的温差修正开度。
在获取第二预设数据之后,确定输出温控模块开度后的进水温度与目标水温之间的温差,并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进水温度和温差对应的温差修正开度。
S53: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和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
需要理解的是,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通常在变速器不同挡位时,同一个发动机工况可能对应不同的实时车速工况,也即意味着不同的迎风,造成不同的散热情况,此外,环境温度对发动机的散热情况有影响,因此需要获取环境温度和实时车速,以根据环境温度和实时车速优化目标开度。
S54:根据温差修正开度、实时车速、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
在获得温差修正开度、实时车速、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后,根据温差修正开度、实时车速、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并使得发动机的进水温度接近目标水温,实现对发动机水温的精确闭环控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和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并获取第二预设数据,确定目标水温与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并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进水温度和温差对应的温差修正开度,根据温差修正开度、实时车速、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细化了根据进水温度、目标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的步骤,同时根据温差修正开度、实时车速、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目标开度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对发动机水温的精准闭环控制,从而有效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54中,即根据温差修正开度、实时车速、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41:在第三预设数据中确定实时车速和环境温度对应的修正量,第三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确定的温控模块开度修正数据。
在获取确定实时车速和环境温度之后,获取第三预设数据,并在第三预设数据中确定实时车速和环境温度对应的修正量,其中,第三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确定的温控模块开度修正数据。
S542:在第四预设数据中确定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第四预设数据为温控模块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开度范围。
同时,还需要获取第四预设数据,并在第四预设数据中确定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其中,第四预设数据为温控模块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开度范围。
查询预先标定的第三预设数据和第四预设数据,可快速而准确地获得当前车速和环境温度下对应的修正量、以及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进而提高了后续目标水温的确定速度。
S543:根据温差修正开度、修正量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获得总修正开度。
在获得当前车速和环境温度下对应的修正量和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之后,根据温差修正开度、修正量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获得总修正开度。其中,总修正开度Atag的确定公式为:Atag=A+P+I*t,其中,A为根据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在第一预设数据中确定的初始开度,P为温差修正开度,I为对修正量,t为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的修正时长。其中,修正量I会随时间推移不断累积,因此计算总修正开度Atag,需要将修正量I乘以修正时长,以获得持续积累的修正量。
S544:确定总修正开度是否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
在计算获得总修正度之后,还需要确定总修正开度是否处于当前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此外,还需要先确定在修正时长t内的累计修正量I*t是否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以保证计算获得的总修正开度的准确性。若累计修正量I*t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内,则按照公式Atag=A+P+I*t,计算获得总修正开度Atag;若累计修正量I*t不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内,且累计修正量I*t大于对应的开度范围内的最大开度,则将对应的开度范围内的最大开度作为累计修正量;累计修正量I*t不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内,且累计修正量I*t小于对应的开度范围内的最小开度,则将对应的开度范围内的最小开度作为累计修正量。
S545:若总修正开度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则将总修正开度作为目标开度。
在确定总修正开度是否处于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之后,若总修正开度处于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表示温控模块输出总修正开度后,发动机水温变化正常,不会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此时则确定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为总修正开度,即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为总修正开度。若总修正开度未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表示温控模块输出总修正开度后,发动机水温变化剧烈,可能会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此时,需要确定总修正开度是否大于对应的开度范围的最大值,或者总修正开度是否小于当前开度范围的最小值,若总修正开度大于对应的开度范围的最大值,则将对应的开度范围的最大值作为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若总修正开度小于对应的开度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对应的开度范围的最小值为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
例如,当前发动机的进水温度为60℃,在第四预设数据中60℃对应的开度范围为50%-60%,若修正后的总修正开度为55%,则确定总修正开度处于温控模块在进水温度下的开度范围,将55%作为温控模块的目标水温,即为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若修正后的总修正开度为45%,则确定总修正开度不处于温控模块在进水温度下的开度范围,将50%作为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若总修正开度为55%,则确定总修正开度不处于温控模块在进水温度下的开度范围,将60%作为温控模块的目标水温,即为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的进水温度为60℃、在第四预设数据中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为50%-60%和总修正开度的数值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第四预设数据中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和总修正开度还可以是其他数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预设数据中确定实时车速和环境温度对应的修正量,第三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确定的温控模块开度修正数据,并在第四预设数据中确定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第四预设数据为温控模块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开度范围,根据温差修正开度、修正量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获得总修正开度,确定总修正开度是否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若总修正开度是否处于对应的开度范围,则将总修正开度作为目标开度,细化了根据温差修正开度、实时车速、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的具体过程,并明确了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对应的目标开度范围,进一步保证了目标开度的准确性,提高了发动机水温的可靠性,避免的过热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50中,即据目标开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01: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在车辆运行过程,会有不同的冷却需求,如是暖风、变速器油冷等外部冷却需求。而在闭环控制模式中,发动机水温较高,此时需要考虑冷等外部冷却需求以分配不同的冷却流量,从而提高车辆舒适性。
S502:若确定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冷却需求开度,冷却需求开度需满足外部冷却需求。
在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之后,若确定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冷却需求开度Pdm,冷却需求开度Pdm需满足外部冷却需求。
S503:根据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确定发动机的缸体需求开度。
由于发动机缸盖和发动机缸体的温升情况不同,在闭环控制模式中,还需要考虑根据缸体水温确定缸体需求开度,此时发动机缸体内存在传感器3,则需要基于传感器3的缸体水温,设定合适的温控模块开度,其中,根据缸体水温设置的缸体开度Pprecb=f(tempcb),其中,f(tempcb)为由缸体水温tempcb确定的函数。
S504:将冷却需求开度、缸体需求开度和目标开度中最大值,作为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
在获取冷却需求开度Pdm、缸体需求开度Pprecb和目标开度Atag之后,对目标开度Atag、冷却需求开度Pdm、缸体需求开度Pprecb取最大值,作为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以进行输出。在输出开度后,EMS继续判断当前温控模块的实际开度、和输出开度的差值,基于开度差值对温控模块中球阀的运动速度进行设定,实现开度的闭环控制,直到开度差值低于默认开度阈值时,认为调整到位。在闭环控制中,将目标开度Atag、冷却需求开度Pdm、缸体需求开度Pprecb取最大值输出,会将发动机水温维持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可以解决机油稀释的问题,并优化发动机工况,有效实现节油减排的效果。
此外,由于闭环控制模式下,温控模块的开度将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回进行调整,导致发动机冷却装置未释放出全部冷却性能,发动机水温可能会上升,当发动机的缸盖水温超过预设过热温度时,此时EMS认为发动机存在过热风险,则将温控模块的开度位置强制设定为全开位置,以快速冷却发动机。
例如,在闭环控制模式下,EMS持续对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水温传感器和发动机缸体内水温传感器的水温信号进行读取,若发现缸盖水温大于第八预设温度,或者发现缸体水温大于第九预设温度,则EMS认为发动机存在过热风险,则将温控模块的开度位置强制设定为全开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若确定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冷却需求开度,冷却需求开度需满足外部冷却需求,根据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确定发动机的缸体需求开度,将冷却需求开度、缸体需求开度和目标开度中最大值,作为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细化了根据目标开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在根据发动机进水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闭环控制时,同时考虑其他系统的外部冷却需求和缸体散热需求,在满足暖风舒适性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机油稀释的问题,并能够依据发动机工况,将发动机水温设定在最佳位置,有效实现节油减排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还包括开环控制模式,步骤S20之后,即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61: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一开度,第五预设数据为温控模块在不同缸盖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在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需要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开环控制,此时需要获取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以根据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需要先在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一开度。
第五预设数据为温控模块在不同缸盖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开度数据,其中,为避免发动机的缸盖过热,第五预设数据中的温控模块开度需要根据缸盖水温确定,且环境温度不同,发动机散热情况不同,因此需要的温控模块的开度也不同,由此设定出第五预设数据。例如,在第五预设数据中为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在环境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越高,温控模块的开度越大,环境温度越低,温控模块的开度越小。
S62:在第六预设数据中确定缸体水温对应的第二开度,第六预设数据为温控模块在不同缸体水温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在发动机中,缸体和缸盖的温度不同,因此需要的温控模块的开度也不同,本实施例中,在缸体和缸盖上分别设置水温传感器以检测对应的水温,以获得不同的温控模块开度,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温控模块的开度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发动机的缸体水温设定对应的温控模块开度,以避免发动机缸体过热。其中,需要在第六预设数据中确定缸体水温对应的第二开度,第六预设数据为温控模块在不同缸体水温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S63: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中的较大值。
在分别获得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之后,为保证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均无过热风险,需要比较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的大小,并取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中较大的开度值作为温控模块的开度输出。
本实施例中的开环控制模式是处于发动机暖机控制阶段与闭环阶段之间的,一种较为灵活的控制模式,在对发动机进行暖机之后,若发动机的缸盖水温大于第五预设温度,或者发动机在寒区暖机到一定时长之后,则需要进入开环控制模式,根据开环控制模式的控制策略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开环控制模式下,对温控模块的开度控制形式上类同于传统节温器,即温控模块的开度主要与缸盖水温有关,大体上符合缸盖水温越高,温控模块的开度越大的原则,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为分流设计(缸体和缸盖分流)的情况下,开环控制模式应同时考虑缸体、缸盖的温升情景,故温控模块的开度由两个预设数据查询得到,先在第五预设数据中查询缸盖水温与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一开度,同时在第六预设数据中查询缸体水温对应的第二开度,再讲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相比较取大值作为开环控制下的目标开度Pop输出。此时,至少会将小循环支路开启到较高水平,保证冷却液在小循环支路各处均匀流动,此时发动机失去快速暖机效果,但散热器依旧未打开,发动机水温温升进入普通水平,或在寒区下维持热平衡(在开环控制模式下无局部过热风险)。此外,在开环控制模式下,还需要持续判断是否有来自外界的需求,如此时有暖风、变速器油冷等外部冷却需求,则计算出满足该需求值的开度Pdm,并对目标开度Pop和Pdm进行比较,将较大值作为温控模块的开度输出,且在开环控制模式下,温控模块的开度应当在保证车辆冷却系统无风险、其他功能需求被满足的前提下(比暖机控制模式中的冷却流量大),尽可能设置为小开度,使水温快速突并越过第六预设温度,以退出开环控制模式,进入闭环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一开度,并在第六预设数据中确定缸体水温对应的第二开度,第六预设数据为温控模块在不同缸体水温下需求的开度数据,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中的较大值;在开环控制模式中,明确了根据两种预设数据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设定的过程,同时考虑了发动机缸体、缸盖的温升情况,还考虑环境温度对发动机温升的影响,进而分别查询获得两个开度,并在两个开度中取大值作为温控模块的开度,进一步对发动机水温进行精准控制,避免了发动机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还包括暖机控制模式,步骤S20之后,即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71: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
本实施例中,在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和发动机缸体内均设有水温传感器,以分别检测缸盖水温和缸体水温。在已经拥有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的情况下,增加发动机缸体内的水温传感器的目的,主要是由于对缸体、缸盖进行冷却液分流(通过缸体支路和缸盖支路),此时缸体和缸盖两个区域的水温并无强相关性,需要两个水温传感器单独检测,以对两个区域的水温进行分别判断。
在整车上电之后,EMS读取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包括缸盖水温和缸体水温)并以冷启动阈值进控制模式判断,当发动机的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时,或者发动机的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时,认为发动机是热启动,温控模块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包括开环控制模式和闭环控制模式),当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时,且发动机的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体冷启动阈值时,认为发动机处于冷启动模式,在冷启动模式下,温控模块将实现冷启动模式主要功能之一,即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暖机,则控制温控模块进入暖机控制模式。
暖机控制模式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目的在于使发动机内的壁温、机油温度、水温均快速上升,在暖机控制模式中,包括零流量模式、超低流量模式和低流量模式,以将发动机暖机过程分为零流量、超低流量、低流量等多个阶段。
S72: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暖机控制模式的水温低于闭环控制模式的水温。
在获取缸体水温和缸盖水温之后,以缸体为主,需要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以确定此时的发动机是否处于寒区。
其中,在暖机控制模式中,以发动机缸体内的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缸体水温,作为温控模块开度控制的基础,好处有三点:a.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的零流量模式下,由于发动机内没有冷却液流动,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读到的水温并不真实,而此时缸体内水温快速升高却能够体现于发动机缸体内的水温传感器中,故能够通过缸体水温的对零流量模式进行判断;b.在发动机暖机阶段,缸盖支路一种处于打开状态,使得燃烧室可得到可靠性的保证,但此时缸体支路可继续关闭以加速发动机下层机油温升,此时缸体水温、缸盖水温无从对比,需由缸体水温来判断打开缸体支路的时机;c.其余情况下,因缸体、缸盖处于不同区域,需单独对缸体情况进行判断,如缸盖未过热而缸体过热,亦需加大冷却流量。
S73:若缸体水温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一暖机开度。
在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之后,若缸体水温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表示发动机温度较低,可能处于寒区,则进入零流量模式,此时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一暖机开度,其中,第一暖机开度为0%,即温控模块的开度位置为全关位置,进行零流量暖机。在寒区中,机油温度较低有稀释风险,作为冷启动第一阶段应当使机油温度迅速上升到合理的范围,由于主油道、油底壳均在发动机的下部,该阶段以缸体的迅速温升为主,且由于发动机缸体水温较低,可断开全发动机的冷却液流量,让毫无冷却效果的发动机快速加热,直至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退出零流量模式,进入超低流量模式。
S74:若缸体水温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缸体水温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
在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之后,若缸体水温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缸体水温小于第二预设温度,表示温度较为合理,但未能达到打开缸体支路的温度,则进入超低流量模式,此时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第二暖机开度大于第一暖机开度,进入超低流量阶段。在超低流量阶段,发动机机油温度进入合理范围,发动机水温、壁温的快速上升,此时发动机如果继续零流量状态,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因在发动机外部,无法得知正确的发动机水温,无法确保可靠性,且零流量时发动机内外冷热水存在温差,支路中各处水温并不均匀,此时需要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以超低流量应对,直至发动机的缸体水温达到第三预设温度,退出超低流量模式,进入低流量阶段。
在超低流量模式下,温控模块的开度较小,温控模块的球阀仅轻微打开,使发动机冷却装置内仅维持较少的流量(如约1L/min的流量),且需要保持散热器关闭,此时冷却流量在整个小循环支路内均匀分布,但未通过散热器,没有向外散逸,既可加速快速暖机,又可确保水温传感器能读到真实的发动机水温值,从而能够获知发动机具体的温升情况,便于后续进行精准控制。
S75:若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增大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打开发动机的缸体支路。
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若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表示暖机已有效果,缸体继续持续关闭将存在风险,需开始打开缸体,此时暖机阶段接近尾声,进入低流量模式,将温控模块的开度逐步调大,使得发动机的缸体支路打开,此时温控模块的开度Pcbtmm=f(tempcb),f(tempcb)为根据缸体水温tempcb确定的函数,此后,持续判断发动机的缸体温度和缸盖温度,直至退出低流量模式,以进入正常模式。
本实施例中,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若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暖机控制模式的水温低于闭环控制模式的水温,若缸体水温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一暖机开度,若缸体水温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缸体水温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若缸体水温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增大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打开发动机的缸体支路,明确了暖机控制模式中对温控模块开度的具体控制过程,将发动机暖机阶段分为零流量、超低流量和低流量三个阶段,可满足不同时期的冷却需求,在满足暖风舒适性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机油稀释的问题,并实现冷却流量按需控制,进而实现了节油减排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74之后,即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741: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暖机控制模式中,即发动机暖机过程中,需要确定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即在在超低流量阶段需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
S742:若缸盖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在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之后,在超低流量阶段,若缸盖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如暖风、变速器油冷等外部冷却需求。
S743:若确定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增大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满足外部冷却需求。
在快速暖机初期因水温过低,如响应其他支路需求,流入其他系统,比如对EGR进行冷却将造成冷凝现象,如进入暖风系统实际无任何效果,但当水温高于阈值时,已经初步具备意义,可以开始考虑其他系统的功能、舒适性,在确定缸盖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之后,此时如无外部冷却需求,则继续维持超低流量,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仍旧为超低流量模式的第二暖机开度,如有外部冷却需求,则基于外部冷却需求调整温控模块的开度,直到冷却流量可满足外部冷却需求为止,此后持续判断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温度,直至退出暖机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若缸盖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若确定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增大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满足外部冷却需求,在对发动机进行暖机的超低流量阶段,考虑其他系统的外部冷却需求,在满足暖风舒适性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机油稀释的问题,在有效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冷却流量按需控制,进而实现了节油减排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中,即根据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且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
在整车上电之后,EMS读取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以冷启动阈值进控制模式判断,若发动机冷却装置上仅包括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即实时水温不包含缸体水温,则根据缸盖水温对冷启动阈值进判断,若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冷启动阈值,则确定进入暖机控制模式,若缸盖水温大于冷启动阈值,则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其中,若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进入开环控制模式,若缸盖水温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则进入闭环控制模式。
此外,若发动机冷却装置上包括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和发动机缸体内的水温传感器,即实时水温还包括缸体水温,则对缸盖和缸体分别设置冷启动阈值:缸盖冷启动阈值和缸体冷启动阈值,并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且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
S22:若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盖冷启动阈值,且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
当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时,且发动机的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体冷启动阈值时,认为发动机处于冷启动模式,在冷启动模式下,温控模块将实现冷启动模式主要功能之一,即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暖机,则控制温控模块进入暖机控制模式;当发动机的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时,或者发动机的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时,认为发动机是热启动,温控模块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包括开环控制模式和闭环控制模式)。
S22:若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
在确定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之后,还需要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以确定是否进入闭环控制模式。
S24:若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第四预设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
在确定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之后,若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其中,第四预设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
S25:若缸盖水温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
在确定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之后,若缸盖水温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进入闭环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且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若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盖冷启动阈值,且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若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若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第四预设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若缸盖水温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明确了不同控制模式的确定过程,为后续根据不同的控制模式执行不同的温控模块开度控制策略提供了基础。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1之后,即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1: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以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
在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之后,需要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以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
S212:若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第五预设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
在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之后,若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表示车辆可能处于寒区,此时需要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其中,第五预设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
S213:若缸盖水温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则进计时,并在预设暖机时长数据中查询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
若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缸盖水温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则需要进行计时,并在预设暖机时长数据中查询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其中,其中,可以对车辆进行实车环境试验,以标定发动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最长暖机时长(即暖机限制时长),从而得到预设暖机时长数据,预设暖机时长数据中,不同环境温度对应有不同的暖机限制时长,以保证暖机限制时长的精确性。
S214:若计时时长大于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
由于寒区气温较低,整车行驶后迎风散热量极大,热量聚集存在困难,因此发动机水温容易处在较低水平而无法上涨,出现热平衡的情况,导致检测到的发动机水温一直无法越过冷启动阈值,从而无法退出暖机控制模式(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即可退出控制模式),此时若仍旧持续将温控模块的开度限定在暖机控制模式下的小开度,容易引起其他问题(此时发动机舱内、缸体缸盖内均已不再是冷态,低流量可能无法保证温度场均匀,局部热点存在,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且车辆其他系统支路可能需要大流量,如发动机冷却装置长时间维持在低流量,则其他支路的功能需求无法被满足);故需设定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限制时长,当识别到环境温度低于预设环境温度时,需要在缸盖水温大于第五预设温度进行计时,以确定在缸盖水温超过第五预设温度的时长,并基于环境温度查询预设暖机时长数据,得到当前环境温度下允许快速暖机的最长时间,若发动机暖机的时长超过计时时长,则退出暖机控制模式,并进入开环控制模式,即当环境温度低于预设环境温度时,若暖机时长大于暖机限制时长t2,则控制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以避免缸盖过热,并使用户能够正常使用车辆。
本实施例中,在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之后,通过在进行计时,并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以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若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第五预设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若缸盖水温大于第五预设温度,则在预设暖机时长数据中查询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若计时时长大于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在车辆整车上电并进入暖机控制模式之后,明确了退出暖机控制模式的具体策略,针对暖机阶段定义了基于环境因素的提前退出暖机的策略,可应对寒区的特别情况,两种暖机退出策略即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暖机,也确保了车辆的正常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若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包括三个水温传感器:发动机进水口处的传感器1,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传感器2和发动机缸体内的传感器3。当三个水温传感器均正常时,闭环控制模式下的控制基准,主要以发动机进水口处传感器1的进水温度为主,基于该进水温度能够实现迅速、精准的水温控制,此外,还需要以缸盖水温、缸体水温作为辅助,对发动机不同区域的过热情况进行预判,能够有效识别不同区域的过热风险。
在整车上电以后,需要对三个水温传感器进行检查,以进行故障判断,水温传感器故障的判断方式可以车辆ECU决定,ECU可以根据水温传感器的水温信号进行判断,若根据水温信号确定水温传感器出现最大故障、最小故障、信号不合理故障中的任意一种故障,则不表示发动机无法对水温情况进行判断,需要发送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水温传感器的故障。
其中,当发现传感器2故障时,则进行报警,且将温控模块的球阀开度设定在散热器100%全开的位置,以当前的最大流量运行;若发现发动机缸体内的传感器3故障,则在暖机控制模式中,即在发动机暖机阶段,需要放弃缸体支路全闭的阶段,并取消全部以缸体水温基准的温控模块开度设定,需要根据缸盖水温对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温控模块以超低流量模式维持小开度,确保缸盖冷却流量的流通(此时无缸体、缸盖全关阶段),当缸盖水温超过一定温度时,则退出暖机控制模式,退出暖机控制模式后,温控模块的开度下限需保证缸体全开,并在后续的开环控制模式和闭环控制模式中,放弃基于缸体水温的开度控制。
若传感器1故障而传感器2正常,则将在闭环控制模式中,使用额外的第七预设数据,并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在第七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对应的开度和目标水温,输出对应的开度,此后进行PID闭环控制时,亦使用传感器2的缸盖水温与目标水温进行闭环控制,以保证正常发动机冷却。其中,第七预设数据中的目标水温是基于传感器2的位置设定的。
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预设数据、第二预设数据、第三预设数据、第四预设数据、第五预设数据、第六预设数据、第七预设数据和预设暖机时长数据均制定为二维表,形成第一预设表、第二预设表、第三预设表、第四预设表、第五预设表、第六预设表、第七预设表和预设暖机时长表,并保存在车辆中,以便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根据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实时转速、实时负荷、环境温度等对应参数直接查询相应的预设表,减少查询时间,以提高温控模块的响应速度,近一步提高对冷却流量的精细控制。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该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该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01、确定模块402、第二获取模块403、查询模块404和控制模块405。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所述实时水温包括所述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所述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
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
第二获取模块403,用于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查询模块404,用于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需求的发动机进水温度数据;
控制模块405,用于根据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目标水温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以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405具体用于:
获取第二预设数据,所述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工况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后确定的修正开度数据;
确定所述目标水温与所述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温差对应的温差修正开度;
获取所述车辆的实时车速和所述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温差修正开度、所述实时车速、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405具体还用于:
在第三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实时车速和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修正量,所述第三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确定的温控模块开度修正数据;
在第四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所述第四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开度范围;
根据所述温差修正开度、所述修正量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获得总修正开度;
确定所述总修正开度是否处于所述对应的开度范围;
若所述总修正开度处于所述对应的开度范围,则将所述总修正开度作为所述目标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控制模块405具体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一开度,所述第五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缸盖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在第六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缸体水温对应的第二开度,所述第六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缸体水温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所述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中的较大值。
进一步地,所述实时水温还包括所述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所述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控制模块405具体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确定所述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一暖机开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确定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增大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打开所述发动机的缸体支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之后,所述控制模块405具体还用于:
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若确定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增大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满足所述外部冷却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405具体还用于:
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若确定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所述外部冷却需求确定冷却需求开度,所述冷却需求开度需满足所述外部冷却需求;
根据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确定所述发动机的缸体需求开度;
将所述冷却需求开度、所述缸体需求开度和所述目标开度中最大值,作为所述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且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
若所述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缸盖冷启动阈值,且所述缸体水温或者等于所述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所述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所述闭环控制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之后,所述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以确定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所述第五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温度,则进行计时,并在预设暖机时长数据中查询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
若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所述开环控制模式。
关于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该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其中,该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所述实时水温包括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
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需求的发动机进水温度数据;
根据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目标水温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以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
所述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一开度,所述第五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缸盖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在第六预设数据中确定缸体水温对应的第二开度,所述第六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缸体水温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所述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中的较大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目标水温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包括:
获取第二预设数据,所述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工况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后确定的修正开度数据;
确定所述目标水温与所述进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温差对应的温差修正开度;
获取所述车辆的实时车速和所述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温差修正开度、所述实时车速、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差修正开度、所述实时车速、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包括:
在第三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实时车速和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修正量,所述第三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确定的温控模块开度修正数据;
在第四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范围,所述第四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开度范围;
根据所述温差修正开度、所述修正量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修正,获得总修正开度;
确定所述总修正开度是否处于所述对应的开度范围;
若所述总修正开度处于所述对应的开度范围,则将所述总修正开度作为所述目标开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水温还包括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所述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确定所述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一暖机开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确定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增大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打开所述发动机的缸体支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第二暖机开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若确定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增大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以满足所述外部冷却需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若确定接收到来自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所述外部冷却需求确定冷却需求开度,所述冷却需求开度需满足所述外部冷却需求;
根据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确定所述发动机的缸体需求开度;
将所述冷却需求开度、所述缸体需求开度和所述目标开度中最大值,作为所述温控模块的输出开度。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且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
若所述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缸盖冷启动阈值,且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缸盖冷启动阈值,或者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所述缸体冷启动阈值,则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所述闭环控制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所述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所述第五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温度,则进行计时,并在预设暖机时长数据中查询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
若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所述开环控制模式。
9.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所述实时水温包括发动机缸盖出水口的缸盖水温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缸盖水温确定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闭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查询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对应的目标水温,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需求的发动机进水温度数据;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进水温度、所述目标水温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目标开度,以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对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温控模块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缸盖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一开度,所述第五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缸盖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在第六预设数据中确定缸体水温对应的第二开度,所述第六预设数据为所述温控模块在不同缸体水温下需求的开度数据;
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开度为所述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中的较大值。
CN202110019543.8A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738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543.8A CN114738103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543.8A CN114738103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8103A CN114738103A (zh) 2022-07-12
CN114738103B true CN114738103B (zh) 2023-06-23

Family

ID=8227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9543.8A Active CN114738103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381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4355B (zh) * 2022-08-02 2023-10-2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温控制方法和水温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4503B2 (ja) * 1992-02-21 2000-05-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GB2535159A (en) * 2015-02-09 2016-08-17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Ll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oling circui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840962B2 (en) * 2015-06-25 2017-12-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let coolant temperatur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8266260B (zh) * 2016-12-30 2020-06-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6979061B (zh) * 2017-03-30 2019-11-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893697B (zh) * 2017-11-24 2020-04-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节温器开度控制方法
CN111520227B (zh) * 2020-05-08 2021-03-16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8103A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8314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US96117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thermal management for an engine
CN109695500B (zh) 具有egr冷却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EP2129887B1 (en) Cooling apparatus and cooling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8026824B (zh) 车辆用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60363038A1 (en)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of vehicle
US9903259B2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999863B2 (ja) 内燃エンジンの温度を調整するサーモスタットの初期の開放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606683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方法と装置
US20160333829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9012665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9026335B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578129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740913B (zh)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177753B (zh) 发动机暖机工况下热管理模块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4738103B (zh)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4232514A (ja) 潤滑油の温度制御装置
CN114738102B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07024013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14810319A (zh) 温控模块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3172141A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005003134A (ja) 暖機制御装置
CN114738101B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550819B (zh) 一种发动机暖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02677A (zh) 一种内燃机热管理的电控温控阀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