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3183B - 用于车身结构的局部增强泡沫填充的复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身结构的局部增强泡沫填充的复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3183B
CN114763183B CN202111532276.0A CN202111532276A CN114763183B CN 114763183 B CN114763183 B CN 114763183B CN 202111532276 A CN202111532276 A CN 202111532276A CN 114763183 B CN114763183 B CN 114763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cavity
support
inse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22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3183A (zh
Inventor
B·A·纽坎布
J·P·牟柔
G·D·布里尔
J·M·蔡
T·S·普雷沃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4763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3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1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combining metal and synthet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43Super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用于车身结构的结构增强组件、制造/使用此类组件的方法和配备有此类组件的机动车。车身结构包括细长支撑纵梁(例如一对侧向顶盖纵梁),其具有接合到外异形纵梁板的内异形纵梁板以限定内部纵梁空腔。细长支撑柱(例如前车柱、侧车柱和/或后车柱)邻接支撑纵梁并包括接合到外异形柱板的内异形柱板以限定内部柱空腔,该内部柱空腔连接到内部纵梁空腔。内纵梁板和内柱板可整体成型为单件式结构,且外纵梁板和外柱板可整体成型为单件式结构。结构增强嵌件位于支撑柱和支撑纵梁内,填充纵梁空腔和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

Description

用于车身结构的局部增强泡沫填充的复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机动车的承载车身结构。更具体地,本公开的方面涉及用于改进荷载和顶盖挤压(roof-crush)性能的结构增强的车柱和顶盖纵梁(roof rails)。
背景技术
大部分当前生产的机动车如当今的汽车竖立在刚性车身上 - 作为非承载式车身或承载式车身结构 - 具有内部乘客舱用于就座和保护车辆乘员。挡风玻璃安装在车身的前A柱之间,其提供了空气动力学成型的窗户,驾驶员穿过其查看道路,同时防止不希望的风、雨和杂物的进入。驾驶员侧和乘客侧的门组装件可移动地安装在A柱和B柱之间(双门轿车)和B柱和C柱之间(四门轿车)以提供到乘客舱的受控进入和实现穿过附带门窗的侧向可见性。后窗或后玻璃安装在C柱之间(三厢车身设计)或D柱之间(两厢车身设计)以密封,但仍提供穿过乘客舱后端的可见性。为了向乘客舱提供额外阳光和任选的通风,可在车辆的顶盖结构内安装顶窗或天窗组装件,例如由前顶盖横梁(header)和后顶盖横梁和侧面顶盖纵梁支撑。
发明内容
在本文中提出了用于车身结构的结构增强组件、此类组件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及具有局部增强的、泡沫填充的复合柱和顶盖纵梁的机动车。作为实例,上部车身结构的特点通常为安装在柱阵列上的承载顶盖结构,所述柱阵列在所述顶盖和车辆的下部车身部分之间提供下方支撑。所述柱阵列包括位于乘客舱前端的一对前(A)柱、位于乘客舱后端的一对后(C)柱、以及取决于车身类型而插入在所述A柱和所述C柱之间的一对侧(B)柱。所述顶盖结构通常由邻接柱顶端的横向间隔的顶盖侧纵梁、和限定前挡风玻璃框架和后挡风玻璃框架的上部范围的纵向间隔的前横梁和后横梁组成。顶盖横梁的对立端可安装到顶盖侧纵梁的凸缘或内侧表面以协作限定具有中心开口的顶盖框架。透明层压复合顶盖板可安装到顶盖框架上以覆盖中心开口,例如用于全景“玻璃顶盖”汽车。
继续先前对代表性上部车身结构的论述,每个A柱可以由异形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内板件和外板件制造为二分结构,这些板件例如通过焊接、夹紧、紧固等接合在一起以限定纵向拉长的内部空腔。每个顶盖纵梁可以制造为三分结构,其具有接合到第三异形FRP板件的两个相同的FRP板件,所述第三异形FRP板件位于内板件和外板件内侧。A柱空腔的开放式后向端部连接到顶盖纵梁空腔的开放式前向端部并部分填充有膨胀泡沫填料或蜂窝芯填料。所述填料可定位到上部车身结构内的离散区域,例如始于前顶盖角,A柱、顶盖纵梁和前横梁在此相交,穿过顶盖纵梁向后延伸并靠近B柱的中心终止。所述结构增强填料可在内FRP板件和外FRP板件的内表面上施加连续膨胀压力。
所公开构思中的至少一些的附带益处包括表现出改进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性能的车身结构的局部增强的、泡沫填充的复合组件。对于汽车应用,具有选择性定位的内部增强特征的中空车柱和顶盖纵梁提供了局部加强,同时附加的车辆质量有限,以为了最佳的顶盖挤压性能实现在所需平面中的荷载。除了改进车身完整性和NVH特性之外,所公开特征还可能有助于通过减小支撑柱和纵梁的质量来降低总车辆质量,这转而致使改进燃料经济性和车辆范围以用于HEV和FEV应用。
本公开的方面涉及用于车身结构的结构增强组件。在一个实例中,机动车的车身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细长支撑纵梁(例如侧向顶盖纵梁)和邻接一个或多个支撑纵梁的一个或多个细长支撑柱(例如垂直或斜的前、侧和/或后车柱)。每个支撑纵梁包括接合到外(第二)异形纵梁板的内(第一)异形纵梁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纵梁空腔。类似地,每个支撑柱包括接合到外(第二)异形柱板的内(第一)异形柱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柱空腔。所述内部柱空腔连接到所述内部纵梁空腔,例如以共同限定穿过支撑柱和支撑纵梁延伸的连续通道。结构增强嵌件被固定在每个邻接的柱-纵梁组内,填充纵梁空腔和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涉及用具有局部增强的、泡沫填充的复合柱和顶盖纵梁的承载上部车身结构组装的机动车。如本文所用的,术语“车辆”和“机动车”可互换和同义地使用以包括任何相关的车辆平台,如载客车辆(ICE、HEV、FEV、燃料电池、完全和部分自动驾驶等)、商用车辆、工业车辆、履带式车辆、越野和全地形车辆(ATV)、摩托车、农业设备、船只、航空器、电动自行车(“ebikes”)等。在一个实例中,机动车包括具有上部车身结构和下部车身结构的限定乘客舱的车身、安装到车身上的多个车轮和其它标准原始设备。原动机选择性驱动一个或多个车轮以由此推进车辆,原动机的性质可以是发动机组装件(例如用于内燃机(ICE)动力总成)、电牵引电机(例如用于全电动车辆(FEV)动力总成)或发动机组装件和牵引电机二者(例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HEV)动力总成)。
继续对上述实例的论述,所述车辆还包括具有一对细长顶盖纵梁的刚性上部车身结构,所述一对细长顶盖纵梁沿车辆的前后长度纵向延伸并在其上支持顶盖板。每个顶盖纵梁包括一对异形纵梁板,所述一对异形纵梁板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内部纵梁空腔。一对细长支撑柱从所述顶盖纵梁向下伸出并邻接顶盖纵梁以限定前车窗、后车窗或侧车窗的窗框。每个支撑柱包括一对异形柱板,所述一对异形柱板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内部柱空腔。每个柱空腔连接到相应的纵梁空腔,例如以共同形成从所述支撑柱延伸到所述支撑纵梁中的连续通道。结构增强嵌件被定位在每个配套的柱-纵梁组合内,填充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
本公开的方面还涉及用于制造所公开的结构增强组件、承载车身结构和/或机动车中的任何一个的制造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例中,提出了一种制造机动车的车身结构的方法。该代表性的方法包括,以与任何上文和下文所公开选项和特征的任何顺序和任何组合:通过将第一异形纵梁板接合到第二异形纵梁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纵梁空腔来形成细长支撑纵梁;通过将第一异形柱板接合到第二异形柱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柱空腔来形成细长支撑柱;将所述支撑柱附接到所述支撑纵梁,使得所述内部纵梁空腔连接到所述内部柱空腔;以及将结构增强嵌件定位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内,使得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填充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
对于所公开车身结构、方法和车辆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结构增强嵌件的宽度和高度可分别基本等于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的宽度和高度,例如使得所述嵌件过盈配合(interference fit)在所述支撑纵梁和所述支撑柱内。作为进一步选项,所述离散区域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的至少三个内向表面限定;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至少三个外向表面,其中每个外向表面与所述离散区域的内向表面中的一个相应的内向表面基本齐平地放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可在所述离散区域的内向表面上施加基本连续的外向压力。为了提供局部结构增强,所述离散区域的长度小于所述纵梁空腔和所述柱空腔的总长度。
对于所公开车身结构、方法和车辆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可制造为细长聚合物嵌件。该聚合物嵌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由热膨胀泡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或聚氨酯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形成。作为又进一步选项,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可制造为细长蜂窝嵌段。该蜂窝嵌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由金属材料、纸材料、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形成。
对于所公开车身结构、方法和车辆中的任何一个,每个支撑纵梁进一步包括内部(第三)异形纵梁板,所述内部异形纵梁板沿其一侧接合到内异形纵梁板并沿其对侧接合到外异形纵梁板。如上所述,所述机动车可以是具有前挡风玻璃、对立的前横梁和后横梁、和透明或不透明的顶盖板的汽车。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支撑纵梁是为所述顶盖板提供下方支撑的侧向顶盖纵梁。此外,所述支撑柱可以是A柱,所述A柱与所述前横梁和下部前围(cowl)配合以至少部分地限定为前挡风玻璃提供下方支撑的窗框。
对于所公开车身结构、方法和车辆中的任何一个,细长支撑纵梁 – 内、外和内部纵梁板 – 全部或部分地由FRP复合材料形成。同理,支撑柱 – 内柱板和外柱板 – 全部或部分地由FRP复合材料形成。可替代地,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异形板件可由金属材料诸如冲压铝板金属形成。任选地,内异形纵梁板可以与内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单件式结构,并且外异形纵梁板可以与外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另一单件式结构。FRP复合材料可由在固化聚合物基体内单向、双向或多向排列的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等组成。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实施方案。
1. 一种机动车的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
细长支撑纵梁,其包括接合到第二异形纵梁板的第一异形纵梁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纵梁空腔;
细长支撑柱,其邻接所述支撑纵梁,并且包括接合到第二异形柱板的第一异形柱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柱空腔,所述内部柱空腔连接到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
结构增强嵌件,其定位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内并填充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
2.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的嵌件宽度和嵌件高度分别等于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所述离散区域的空腔宽度和空腔高度。
3.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离散区域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的至少三个内向表面限定,并且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至少三个外向表面,所述至少三个外向表面各自与所述至少三个内向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基本齐平地放置。
4. 根据实施方案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在所述至少三个内向表面上施加基本连续的外向压力。
5.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离散区域的区域长度小于所述支撑纵梁和所述支撑柱的总长度。
6.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细长聚合物嵌件。
7. 根据实施方案6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聚合物嵌件由热膨胀泡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或聚氨酯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形成。
8.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细长蜂窝嵌件。
9. 根据实施方案8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蜂窝嵌件由金属材料、纸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形成。
10.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纵梁进一步包括第三异形纵梁板,所述第三异形纵梁板沿其第一侧接合到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并沿其第二侧接合到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
11.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机动车包括前挡风玻璃和顶盖板,其中所述车身结构进一步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并且其中所述支撑纵梁是顶盖纵梁,所述顶盖纵梁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协作配置为支持所述顶盖板,且所述支撑柱是A柱,所述A柱与所述前横梁配合以至少部分地限定被配置为支持所述前挡风玻璃的窗框。
12.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和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以及所述第一异形柱板和所述第二异形柱板各自包含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
13.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一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一单件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二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二单件式结构。
14. 一种机动车,包括:
车身,其具有邻接下部车身结构的上部车身结构;和
原动机,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并可操作地推进所述机动车,
其中所述上部车身结构包括:
第一细长顶盖纵梁和第二细长顶盖纵梁,其沿所述机动车的前后长度纵向延伸并在其上支持顶盖板,第一顶盖纵梁和第二顶盖纵梁各自包括接合到各自第二异形纵梁板的各自第一异形纵梁板以在其间限定各自的第一内部纵梁空腔和第二内部纵梁空腔;
第一细长支撑柱和第二细长支撑柱,其分别从所述第一顶盖纵梁和所述第二顶盖纵梁向下伸出并邻接所述第一顶盖纵梁和所述第二顶盖纵梁以限定窗框,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各自包括接合到各自第二异形柱板的各自第一异形柱板以在其间限定各自的第一内部柱空腔和第二内部柱空腔,其中所述第一内部柱空腔连接到所述第一内部纵梁空腔,并且所述第二内部柱空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部纵梁空腔;
第一结构增强嵌件,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一顶盖纵梁内并填充所述第一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第一内部柱空腔内的第一离散区域;和
第二结构增强嵌件,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二顶盖纵梁内并填充所述第二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第二内部柱空腔内的第二离散区域。
15. 一种制造机动车的车身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将第一异形纵梁板接合到第二异形纵梁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纵梁空腔来形成细长支撑纵梁;
通过将第一异形柱板接合到第二异形柱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柱空腔来形成细长支撑柱;
将支撑柱附接到支撑纵梁以将内部纵梁空腔连接到内部柱空腔;和
将结构增强嵌件定位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内,使得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填充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
16. 根据实施方案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的嵌件宽度和嵌件高度分别等于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的空腔宽度和空腔高度。
17. 根据实施方案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散区域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的至少三个内向表面限定,并且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至少三个外向表面,所述至少三个外向表面各自与所述至少三个内向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基本齐平地放置。
18. 根据实施方案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散区域的区域长度小于所述支撑纵梁和所述支撑柱的总长度。
19. 根据实施方案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细长聚合物嵌件和/或细长蜂窝嵌件。
20. 根据实施方案1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支撑柱附接到所述支撑纵梁包括将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一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一单件式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结构,并将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二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二单件式FRP结构。
上文的发明内容不代表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案或每个方面。相反,当结合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考虑时,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附带优点将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示例性实例和模式的下列详述中显而易见。此外,本公开明确包括上文和下文提出的要素和特征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和子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安装在上部车身结构上的透明顶盖板的代表性机动车的高架透视图,该上部车身结构具有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局部增强车柱和顶盖纵梁。
图2是沿图1的插图中的线2-2截取的横截面中的代表性局部增强A柱的后向端视图。
图3是沿图1的插图中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中的代表性局部增强顶盖纵梁的后向端视图。
图4是图2和图3的A柱和顶盖纵梁的透视图,其中去除最外侧板部分,以更清楚地示出定位于并填充上部车身结构内的离散区域的代表性泡沫填料。
本公开的代表性实施方案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新颖方面不限于在上面列举的附图中图示的特定形式。相反,本公开应涵盖落在如所附权利要求包含的本公开的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组合、子组合、置换、分组和替代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容许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方案。本公开的代表性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本文中详细描述,同时要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案作为所公开原理的示例提供,而非限制本公开的宽泛方面。为此,例如在摘要、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但没有在权利要求书中明确阐释的要素和限制不应个别地或共同地通过暗示、推论或其它方式并入权利要求书中。此外,本文论述的附图可能不成比例,并且仅为了教导目的而提供。因此,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和相对尺寸不应被解释为限制。
出于当前具体描述的目的,除非明确否认:单数包括复数,反之亦然;词语“和”和“或”应该既是合取性的又是析取性的;词语“任何”和“所有”应该是指“任何和所有”;并且词语“包括”、“含有”、“包含”、“具有”及其变换应该各自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此外,近似词,如“大约”、“几乎”、“基本”、“通常”、“近似”等,各自可在本文中在例如“等于、接近或接近于”或“在其0-5%内”或“在可接受的制造公差内”或其任何逻辑组合的意义上使用。最后,方向形容词和副词,如前、后、内侧、外侧、右舷、左舷、垂直、水平、上、下、前、后、左、右等可相对于机动车,例如当车辆在水平行驶表面上可操作地取向时的机动车的前向行驶方向。
现在参考附图,其中遍及几个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是指相同的特征,在图1中示出了代表性的汽车透视图,所述汽车总体标作10并在本文中为了论述的目的而描绘为具有全景“玻璃顶盖”组装件的四门型载客车辆。所示汽车10 – 在本文中也称为“机动车”或简称为“车辆” - 仅是由其可实践本公开的新颖特征的示例性应用。同理,将本构思并入到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的A柱和顶盖纵梁中也应被理解为本文中公开的一些新颖概念的示例性实现。因此,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方面和特征可适用于其它车身组件,可并入任何逻辑上相关类型的机动车,并且同样地可用于汽车和非汽车应用。此外,在本文中仅显示和另外详细描述机动车和车身结构的选定组件。尽管如此,下文论述的车辆和车身可包括许多附加的和可替代的特征和其它可获得的外围组件,以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各种功能。
图1的汽车10包括车身12,车身12竖立在刚性车架20上,例如作为三厢配置中的非承载式车身或承载式车身结构。前车轮和后车轮11可操作地附接到车架20,例如经由独立的拐角组装件(corner assemblies)。为了推进车辆,车轮11由原动机18驱动,原动机18的性质可以是内燃机组装件和/或一个或多个电牵引电机。车身12的内部乘客舱16位于前舱(例如发动机舱)后方和后舱(例如车辆后备箱)前方,其就座并保护车辆乘员。尽管示出为具有三厢配置的四门型载客车辆,但应该理解的是,车辆10可采用无数的车辆类型和车身配置。
刚性顶盖结构14通常界定乘客舱16的上部范围,为驾驶员和乘客遮挡雨、雪、紫外线(UV)和其它要素。根据所示实例,顶盖结构14通常由与纵向间隔的顶盖横梁38和40互连的横向间隔的顶盖纵梁22组成(参见插图)。顶盖纵梁22和顶盖横梁38、40协作提供对顶盖板24的下方支撑,顶盖板24可以是光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或其组合。包括纵梁22、横梁38、40和顶盖板24的顶盖结构14在乘客舱16的上边界上方并跨过其延伸。如所示,透明顶盖板24具有“全景”设计,其中其跨车辆顶盖的整个前后长度扩展,并因此为车辆乘员提供穿过车辆10顶部的基本不受阻挡的视野。
图1内的插图是车辆乘客舱16的驾驶员侧部分的放大的侧视图,以车门被移除示出以提供对车辆的承载上部车身结构30的一部分的更详细查看。上部车身结构30在图1中表示为在乘客舱16的前端处向后伸出的前(A)柱32、在乘客舱16后端处的前倾的后(C)柱36、以及插入在A柱32和C柱36之间的大致垂直的侧(B)柱34。尽管在提供的视图中不可见,但每个柱32、34、36包括位于车辆乘客舱16的右舷侧的镜像配对物,使得车身结构30包括6个支撑柱。这些车柱32、34、36将顶盖结构14支持在车辆10的下部车身部分(例如边梁(rockers)、铰链柱、隔板(bulkhead)、后侧围板等)上。可替代的车身架构可能排除B柱34(例如对于双门型载客车辆)或可能包括多个侧柱(例如对于大型轿车的B1、B2等)或D柱(例如对于运动型多功能车和旅行车)。
除支撑柱32、34、36的矩形阵列之外,图1的上部车身结构30进一步的特点为横向间隔的顶盖纵梁22和纵向间隔横梁38和40。顶盖纵梁22位于乘客舱16的左舷侧和右舷侧并沿车辆10的前后长度纵向拉长。前横梁38和后横梁40分别位于顶盖结构14的前端和后端,其跨顶盖14的横向宽度横向延伸。任选的横车(cross-car)增强弓形件(bow)(未示出)可被包括以用于支撑标准顶盖板,或相反,可从顶盖结构14中排除以用于支撑全景“玻璃顶盖”板。前横梁38与两个A柱32和前围板(未显示)配合以限定可操作地将前挡风玻璃42支撑在其上的前窗框。在乘客舱16的相对端,后横梁40与两个C柱36和后舱面板(未显示)配合以限定可操作地将后挡风玻璃44支撑在其上的后窗框。
为了在优化汽车10的顶盖挤压性能的同时改善车辆噪声和振动性能,上部车身结构30可制造有中空FRP复合材料组件,其在结构上用局部聚合物泡沫或蜂窝芯嵌件增强。图2例如提供在沿图1的插图中的线2-2截取的横截面中的A柱32中一者的端视图。A柱32(在本文中也称为“支撑柱”)由两个分立的非平面件组装而成:内异形板50(在本文中也称为“第一异形柱板”);和位于内异形板50外侧的外异形板52(在本文中也称为“第二异形柱板”)。细长异形板50、52的相对侧接合在一起以在其间限定五边形内部空腔54(在本文中也称为“内部柱空腔”)。两个异形板50、52可由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模制而成、从钢或铝板金属切割和冲压、或由其它合适的刚性材料和方法制成。尽管描绘为两件式结构,但A柱32可制造为具有类似形状的多边形横截面的一件式管状结构。
图3呈现在沿图1的插图中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中的顶盖纵梁22中一者的端视图。顶盖纵梁22(在本文中也称为“支撑纵梁”)由三个分立的非平面件组装而成:内异形板56(在本文中也称为“第一异形纵梁板”);位于内异形板56外侧的外异形板58(在本文中也称为“第二异形纵梁板”);和位于内异形板56内侧的内部异形板60(在本文中也称为“第三异形纵梁板”)。细长的内异形板56和外异形板58的相对横向侧接合在一起以在其间限定五边形主内部空腔62(在本文中也称为“内部纵梁空腔”)。类似地,内部板60的相对横向侧接合到内纵梁板56和外纵梁板58以限定与主内部空腔62相邻的四边形第二空腔64。类似于图2的板50、52,图3的三个异形板56、58、60可由FRP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承载材料制成。也相较于A柱32,顶盖纵梁22可制造为一件式、两件式或三件式结构或可包括多于图3中所描绘的3个分立件。甚至,柱32和纵梁22可采用其它横截面几何形状和可替代的尺寸。
顶盖纵梁22的前向端邻接A柱32的后向端,使得内部柱空腔54连接到内部纵梁空腔62。对于其中顶盖纵梁22和A柱32是FRP复合材料结构的应用,A柱32的内异形板50可以与顶盖纵梁22的内异形板56整体成型为一体单件式结构。类似地,A柱32的外异形板52可以与顶盖纵梁22的外异形板58整体成型为一体单件式结构。由此,内部空腔54、62可以共同形成延伸顶盖纵梁22和A柱32的整个长度的连续通道。尽管在本文中就车辆上部车身结构30的车柱32、34、36和顶盖纵梁22进行描述,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许多局部增强嵌件和相关特征可适用于在其它车辆位置处的其它车辆组件。
结构增强嵌件66位于A柱32和顶盖纵梁22内,其被限制于并填充内部空腔54、62内的离散区域 – 由离散区域体积V reg 表示。最好如图4中所见,局部增强嵌件66在内部空腔54内始于A柱32的后端,穿过车身结构30的交叉角向后延伸,A柱32、顶盖纵梁22和前横梁38在该交叉角处相交,并在顶盖纵梁22的主空腔62内终止于A柱32和B柱34之间的大致中途。因此,被结构增强嵌件66填充的离散区域V reg 的前后区域长度L reg 小于A柱长度L pill 和顶盖纵梁长度L rail 的前后总长度。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公开的预期范围的情况下,可改变被嵌件66填充的离散区域V reg 的图示位置和长度L reg
尽管受限于A柱32和顶盖纵梁22的单独长度,但局部增强嵌件66具有足够的围长以填充内部空腔54和主空腔62的被嵌件66占据的一个或多个离散化部分。返回参考图3,结构增强嵌件66具有横向嵌件宽度W ins 和垂直嵌件高度H ins ,它们分别基本等于内部空腔54、62内的离散区域V reg 的横向空腔宽度W cav 和垂直空腔高度H cav 。借助于这些互补的尺寸,增强嵌件66阻塞A柱32和顶盖纵梁22的内部空腔54、62。在这方面,离散区域V reg 的最外周边由A柱32和顶盖纵梁22的多个内向表面描绘。图2例如标示A柱22的5个内向表面S1-S5,并且图3标示顶盖纵梁22的5个内向表面S6-S10。为了填充内部空腔54和主空腔62内的离散区域V reg ,结构增强嵌件66的5个外向表面(未标示)各自与柱32和纵梁22的一个或多个内向表面S1-S10基本齐平地放置。基于所用嵌件的类型,结构增强嵌件66可以在限定离散区域V reg 的外周边的内向表面S1-S10上施加基本连续的外向压力(即膨胀力)。借助于这些特征,嵌件66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基本等同于内部空腔54、62的被嵌件66占据的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横截面几何形状。
根据局部增强车身组件的预期应用和相应的设计约束,结构增强嵌件66可采用形状、尺寸、位置和取向的任何合适的组合。例如,结构增强嵌件66在图4中描绘为细长、多边形聚合物嵌件66A。聚合物嵌件66A可由热膨胀泡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或聚氨酯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形成。对于至少一些所需实施方式,增强嵌件66A由热膨胀泡沫原位形成,所述热膨胀泡沫由在与热膨胀微球混合并经受预定的膨胀温度时而膨胀的热固性基体材料组成。膨胀泡沫中的环氧树脂或热固性基体可以交联并形成结构泡沫嵌件。其它合适的泡沫材料可选自包括以下的列表:ABS热塑性泡沫、聚碳酸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聚丙烯泡沫和聚(氯乙烯)泡沫。
形成聚合物嵌件66A的方法可包括将由热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和热膨胀微球组成的环氧树脂混合物嵌入在其间保持有固定间隙的至少两个相对组件表面之间。然后加热该环氧树脂混合物,使得膨胀泡沫在这两个组件的内表面上施加外向压力。在一个非限制性实例中,该方法包括:(1) 将一个或多个内异形板50、56放置于烘炉内并将一个或多个板50、56加热到膨胀起始温度(T s );(2) 将环氧树脂与约0.1至约5.0重量%的膨胀微球混合;(3)将该环氧树脂混合物放置于一个或多个板50、56的表面上;(4) 将一个或多个板52、58和板60固定就位;(5) 将膨胀温度(T exp )维持预定的膨胀时间(t c )以完成环氧树脂混合物的膨胀(例如约20秒至约10分钟);以及(6) 允许泡沫完成膨胀和固化。可能理想的是,在步骤(1)-(5)期间没有将外部压力施加到一个或多个板50、56和一个或多个板52、58,同时施加升高的膨胀温度以形成泡沫嵌件。膨胀泡沫可以在膨胀过程中在一个或多个板50、56和一个或多个板52、58的内向表面上施加连续压力。
图3将结构增强嵌件66描绘为细长的多边形蜂窝嵌件66B。蜂窝嵌件66B可由金属材料、纸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形成。对于至少一些所需实施方式,结构增强蜂窝嵌件66B是具有形成在薄的互连壁的网格之间的中空网眼(cell)阵列的固体结构。蜂窝嵌件66B的网眼可以是圆柱形和六边形的形状。由于这种蜂窝形状,嵌件66B可充当拉胀(auxetic)结构。以这种方式,当蜂窝嵌件66B在压缩荷载下时(例如在图1中的垂直向下方向),被嵌件66B填充的离散区域的尺寸随之减小尺寸。这转而使蜂窝嵌件66B随着进一步被压缩而变得更硬,这是由于更多材料“阻碍”了压缩载荷的事实。为了使这种拉胀结构在功能上有益,蜂窝嵌件66B的挤压方向可以与顶盖挤压力的预期方向对齐。作为非限制性实例,挤压力的“真实对齐”可以为相对于全局x轴(前后)约25度和相对于全局y轴(横车)约5度。
形成蜂窝嵌件66B的方法可包括将纸、热塑性或铝基蜂窝材料放置于至少两个相对的组件表面之间。在维持预定升高的温度的同时,在这两个相对组件的最外表面上施加内向压力使得蜂窝材料在考虑的局部区域中压缩和坍塌。在一个非限制性实例中,该方法包括:(1) 将一个或多个内异形板50、56放置于模具中;(2) 将模具加热至预定模制温度(T m );(3) 将固体蜂窝芯放置到模具内的一个或多个板50、56的表面上;(4) 将一个或多个板52、58固定就位;(5) 关闭模具;(6) 在蜂窝上施加预定压力以符合所需形状;(7) 将升高的温度(例如模制温度(T m ))维持预定的固化时间(例如约20秒至约10分钟);和(8) 完成模制过程。在这一实例中,向模具内的工件施加固定的压力和升高的温度。由此,蜂窝芯在考虑的局部区域内采用不一致的空腔形状。在模制过程期间可在工件之间形成粘合接头。
已经参考说明性实施方案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方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作出许多修改。本公开不限于本文中公开的精确结构和组成;由前述描述而显而易见的任何和所有修改、改变和变体在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此外,本构思明确地包括先前要素和特征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和子组合。

Claims (15)

1.一种机动车的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
细长支撑纵梁,其包括接合到第二异形纵梁板的第一异形纵梁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纵梁空腔;
细长支撑柱,其邻接所述支撑纵梁,并且包括接合到第二异形柱板的第一异形柱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柱空腔,所述内部柱空腔连接到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
结构增强嵌件,其定位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内并填充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
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的嵌件宽度和嵌件高度分别等于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所述离散区域的空腔宽度和空腔高度,
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细长蜂窝嵌件,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一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一单件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二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二单件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离散区域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的至少三个内向表面限定,并且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至少三个外向表面,所述至少三个外向表面各自与所述至少三个内向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基本齐平地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在所述至少三个内向表面上施加基本连续的外向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离散区域的区域长度小于所述支撑纵梁和所述支撑柱的总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进一步包括细长聚合物嵌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聚合物嵌件由热膨胀泡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或聚氨酯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蜂窝嵌件由金属材料、纸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纵梁进一步包括第三异形纵梁板,所述第三异形纵梁板沿其第一侧接合到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并沿其第二侧接合到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机动车包括前挡风玻璃和顶盖板,其中所述车身结构进一步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并且其中所述支撑纵梁是顶盖纵梁,所述顶盖纵梁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协作配置为支持所述顶盖板,且所述支撑柱是A柱,所述A柱与所述前横梁配合以至少部分地限定被配置为支持所述前挡风玻璃的窗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和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以及所述第一异形柱板和所述第二异形柱板各自包含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
11.一种机动车,包括:
车身,其具有邻接下部车身结构的上部车身结构;和
原动机,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并可操作地推进所述机动车,
其中所述上部车身结构包括:
第一细长顶盖纵梁和第二细长顶盖纵梁,其沿所述机动车的前后长度纵向延伸并在其上支持顶盖板,第一顶盖纵梁和第二顶盖纵梁各自包括接合到各自第二异形纵梁板的各自第一异形纵梁板以在其间限定各自的第一内部纵梁空腔和第二内部纵梁空腔;
第一细长支撑柱和第二细长支撑柱,其分别从所述第一顶盖纵梁和所述第二顶盖纵梁向下伸出并邻接所述第一顶盖纵梁和所述第二顶盖纵梁以限定窗框,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各自包括接合到各自第二异形柱板的各自第一异形柱板以在其间限定各自的第一内部柱空腔和第二内部柱空腔,其中所述第一内部柱空腔连接到所述第一内部纵梁空腔,并且所述第二内部柱空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部纵梁空腔;
第一结构增强嵌件,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一顶盖纵梁内并填充所述第一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第一内部柱空腔内的第一离散区域;和
第二结构增强嵌件,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二顶盖纵梁内并填充所述第二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第二内部柱空腔内的第二离散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增强嵌件的嵌件宽度和嵌件高度分别等于所述第一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第一内部柱空腔内的所述第一离散区域的空腔宽度和空腔高度,
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增强嵌件的嵌件宽度和嵌件高度分别等于所述第二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第二内部柱空腔内的所述第二离散区域的空腔宽度和空腔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结构增强嵌件包括细长蜂窝嵌件,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一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一单件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二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二单件式结构。
12.一种制造机动车的车身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将第一异形纵梁板接合到第二异形纵梁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纵梁空腔来形成细长支撑纵梁;
通过将第一异形柱板接合到第二异形柱板以在其间限定内部柱空腔来形成细长支撑柱;
将支撑柱附接到支撑纵梁以将内部纵梁空腔连接到内部柱空腔;和
将结构增强嵌件定位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内,使得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填充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
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的嵌件宽度和嵌件高度分别等于所述内部纵梁空腔和所述内部柱空腔内的离散区域的空腔宽度和空腔高度,
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细长蜂窝嵌件,并且
其中将所述支撑柱附接到所述支撑纵梁包括将所述第一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一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一单件式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结构,并将所述第二异形纵梁板与所述第二异形柱板整体成型为第二单件式FRP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散区域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纵梁的至少三个内向表面限定,并且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至少三个外向表面,所述至少三个外向表面各自与所述至少三个内向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基本齐平地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散区域的区域长度小于所述支撑纵梁和所述支撑柱的总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构增强嵌件包括细长聚合物嵌件和细长蜂窝嵌件。
CN202111532276.0A 2021-01-12 2021-12-15 用于车身结构的局部增强泡沫填充的复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763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46774 2021-01-12
US17/146,774 US11358647B1 (en) 2021-01-12 2021-01-12 Locally reinforced foam-filled composite components f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183A CN114763183A (zh) 2022-07-19
CN114763183B true CN114763183B (zh) 2024-04-16

Family

ID=8194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2276.0A Active CN114763183B (zh) 2021-01-12 2021-12-15 用于车身结构的局部增强泡沫填充的复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8647B1 (zh)
CN (1) CN114763183B (zh)
DE (1) DE1020211310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9276B2 (en) * 2021-01-05 2024-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ransparent composite body panels with localized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s for motor vehicles
US11772706B2 (en) 2022-02-08 2023-10-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eated vehicle header
CN115158475A (zh) * 2022-06-27 2022-10-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侧围总成及车辆
US11926130B1 (en) 2022-08-30 2024-03-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body panel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1006A (zh) * 2010-12-20 2013-08-21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增强型白车身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03661608A (zh) * 2012-09-26 2014-03-26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204605957U (zh) * 2015-05-15 2015-09-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CN104918847A (zh) * 2013-01-18 2015-09-16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的白车身及用于该白车身的增强件
JP2015193341A (ja) * 2014-03-31 2015-11-05 東レ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05189259A (zh) * 2013-04-09 2015-12-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6184399A (zh) * 2016-08-23 2016-12-0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顶盖、车辆和车辆的顶盖的制造方法
JP2018184063A (ja) * 2017-04-25 2018-11-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9144A (en) 1977-09-01 1979-06-2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 sunroof
US4892351A (en) 1987-03-13 1990-01-09 Honda Giken Kogyo K.K. Water drain trough for automotive sunroof
US4988142A (en) 1989-12-01 1991-01-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upper door frame
US6168226B1 (en) * 1994-05-19 2001-01-02 Henkel Corporation Composite laminate automotive structures
DE60232575D1 (de) * 2002-01-16 2009-07-23 Nissan Motor Verstärkungskonstruktion für Karosserierahmen von Kraftfahrzeugen
US20070182217A1 (en) 2005-08-12 2007-08-09 Saleen, Inc. Transparent vehicle roof
US8162388B2 (en) * 2006-07-03 2012-04-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ple tube body side construction for automobiles
DE102008033923A1 (de) 2008-07-18 2010-01-21 Webasto Ag Fahrzeug-Bauteil aus Kunststoff
US8814258B2 (en) 2008-08-15 2014-08-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noramic vehicle roof module assemblies
GB2479363A (en) 2010-04-07 2011-10-12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Partially transparent vehicle body component
US20120104799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Aptera Motors, Inc. Automotive vehicle composite body structure
KR101198621B1 (ko) 2011-05-31 2012-11-07 이이엘씨이이 사 자동차용 플라스틱 복합재 범퍼 빔
US8925286B2 (en) 2011-09-23 2015-01-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Window module with integrated electropolymeric sunshade
DE102012023655A1 (de) 2012-11-28 2014-05-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Muldenmodul mit Dichtung
US9340096B2 (en) 2013-11-01 2016-05-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attaching a sunroof assembly to the vehicle
US9227673B2 (en) 2013-12-03 2016-01-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pillar
US9290084B2 (en) 2014-05-30 2016-03-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odular sunroof 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
US9994091B2 (en) 2016-08-12 2018-06-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Window system for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US20190146216A1 (en) 2017-11-14 2019-05-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sided transparent display assemblies with non-transparent circuits
US10293668B1 (en) 2017-12-12 2019-05-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Water management systems for vehicle sunroof assemblies
US10370040B1 (en) * 2018-02-20 2019-08-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impact absorbing structure
CN109455229A (zh) * 2018-12-11 2019-03-1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强梁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0696927B (zh) * 2019-11-21 2021-08-20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a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1006A (zh) * 2010-12-20 2013-08-21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增强型白车身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03661608A (zh) * 2012-09-26 2014-03-26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104918847A (zh) * 2013-01-18 2015-09-16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的白车身及用于该白车身的增强件
CN105189259A (zh) * 2013-04-09 2015-12-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JP2015193341A (ja) * 2014-03-31 2015-11-05 東レ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204605957U (zh) * 2015-05-15 2015-09-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CN106184399A (zh) * 2016-08-23 2016-12-0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顶盖、车辆和车辆的顶盖的制造方法
JP2018184063A (ja) * 2017-04-25 2018-11-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183A (zh) 2022-07-19
DE102021131018A1 (de) 2022-07-14
US11358647B1 (en)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63183B (zh) 用于车身结构的局部增强泡沫填充的复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EP2655169B1 (en) Reinforced body in whit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6135535A (en) Removable hard top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omposite removable hard top
DE102010014574B4 (de) Fahrzeugkarosseri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US20120104793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composite body structure
EP2183148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thereby obtained
CN114852180B (zh) 用于车身结构的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95868B (zh) 纤维增强聚合物的车辆纵梁与面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123419A1 (en) Body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body
US20120104799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composite body structure
US8449024B2 (en) Car frame featuring rtm-technology modules of compsite material
RU2744525C2 (ru) Несу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US20120104803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composite body structure
US3415568A (en) Vehicle underbody of sandwich construction
GB2552852A (en) A monocoque structure
US10906590B2 (en) Vehicl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7234765B1 (en) Vehicle door sill
DE202004011483U1 (de) Trennwand-Modul
US20210171103A1 (en) Overmolded vehicle sheet metal structures with integrated attachments
CN113302116A (zh) 车身结构
WO2010043051A1 (en) Modular roof assembly
US20030193217A1 (en) Motor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heat insulation and dissipation
MXPA00002383A (es) Dispositivo para vehiculos y metodo para fabricar el dispositivo.
JPH06321139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