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5877A -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5877A
CN114755877A CN202210450263.7A CN202210450263A CN114755877A CN 114755877 A CN114755877 A CN 114755877A CN 202210450263 A CN202210450263 A CN 202210450263A CN 114755877 A CN114755877 A CN 114755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vehicle
light source
receiving module
visib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0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树汉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uo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02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58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5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5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视觉系统(300)及车辆,车辆视觉系统(300)包括第一光学系统(310)和红外光源(320),第一光学系统(310)包括可见光光源(311)、车灯透镜模块(312)以及光接收模块(313);其中,红外光源(320)设置于可见光光源(311)处,红外光源(320)发射红外光,可见光源(311)发射可见光,以照射车辆前方的目标;且红外光和可见光通过目标反射后入射至光接收模块(313),光接收模块(313)针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焦距的大小相等,在光接收模块(313)中会聚成像得到目标图像。该系统(300)通过将红外光源(320)设置于可见光光源(311)处,使得红外光源(320)和可见光光源(311)共用同一车灯透镜模块(312),节省了车灯空间,无需特别定制车灯,且可适配多种车辆;同时,使用同一套光接收模块(313)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弱光环境下,车辆视觉系统为了能够清晰成像,通常使用红外光源。现有技术中,为实现红外补光,在车辆上增加红外补光灯,并为该红外补光灯单独设计一个红外镜头,这种设计使得车辆的整个车灯需要特别定制,价格昂贵,且难以在不同车型上实现红外补光灯和红外镜头的适配安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视觉系统,所述车辆视觉系统包括第一光学系统和红外光源,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包括可见光光源、车灯透镜模块以及光接收模块;
其中,所述红外光源设置于所述可见光光源处,所述红外光源发射红外光,所述可见光源发射可见光,以照射车辆前方的目标;
且所述红外光和所述可见光通过所述目标反射后入射至所述光接收模块,所述光接收模块针对所述可见光和所述红外光的焦距的大小相等,在所述光接收模块中会聚成像得到目标图像。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处理平台、显示平台和车辆视觉系统,所述处理平台与所述显示平台、所述车辆视觉系统分别电连接;
所述车辆视觉系统包括第一光学系统和红外光源,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包括可见光光源、车灯透镜模块以及光接收模块;
其中,所述红外光源设置于所述可见光光源处,所述红外光源发射红外光,所述可见光源发射可见光,以照射车辆前方的目标;
且所述红外光和所述可见光通过所述目标反射后入射至所述光接收模块,所述光接收模块针对所述可见光和所述红外光的焦距的大小相等,在所述光接收模块中会聚成像得到目标图像;
所述处理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并通过所述显示平台输出识别结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将红外光源设置于可见光光源处,使得红外光源和可见光光源共用同一车灯透镜模块,节省了车灯空间,无需特别定制车灯,且可适配多种车辆;同时,使用同一套光接收模块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降低了成本,光接收模块采集的目标图像既显示目标的可见光信息又显示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信息,目标图像的内容丰富,且采集目标图像的方式延时小、目标图像失真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车辆视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车辆视觉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车辆视觉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00:处理平台;200:显示平台;300:车辆视觉系统;310:第一光学系统;311:可见光光源;312:车灯透镜模块;313:光接收模块;3131:图像采集模块;31311:透镜;31312:图像传感器;3132:车辆前挡风玻璃;320:红外光源;330:处理器;340:环境光传感器;350:控制开关;351:第一控制开关;352:第二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车辆的红外补光系统价格昂贵,需要单独设计红外镜头、且不具备适配安装的问题,本申请的车辆视觉系统将红外光源设置于可见光光源处,使得红外光源和可见光光源共用同一车灯透镜模块,节省了车灯空间,无需特别定制车灯,且可适配多种车辆;同时,使用同一套光接收模块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降低了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视觉系统,该车辆视觉系统300可以包括第一光学系统310和红外光源320,其中,第一光学系统310包括可见光光源311、车灯透镜模块312以及光接收模块。本实施例的红外光源320设置于可见光光源311处,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光源320发射的红外光和可见光光源311发射的可见光能够同时经车灯透镜模块312会聚发射,以照射车辆前方的目标,该目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人、障碍物等。进一步地,红外光和可见光通过目标反射后入射至光接收模块313,在光接收模块313中会聚成像得到目标图像。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视觉系统通过将红外光源320设置于可见光光源311处,使得红外光源320和可见光光源311共用同一车灯透镜模块312,节省了车灯空间,无需特别定制车灯,且可适配多种车辆;同时,使用同一套光接收模块313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降低了成本,光接收模块313采集的目标图像既显示目标的可见光信息又显示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信息,目标图像的内容丰富,且采集目标图像的方式延时小、目标图像失真小。
可见光光源311和红外光光源320可以安装在同一灯座上,也可以安装在不同的灯座上,当可见光光源311和红外光光源320安装在不同的灯座上时,安装可见光光源311的灯座和安装红外光光源320的灯座需要并排设置。
其中,红外光源320由红外补光灯产生,可见光光源311由可见光灯产生,可见光灯可以为卤素灯或氙气灯。本实施例的外补光灯和可见光灯分别为一个。
本实施例的可见光灯和车灯透镜模块312配合,可以实现第一光学系统310的近光灯功能和远光功能两个功能,其中,在同一时刻,近光灯功能和远光灯功能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
本实施例中,车灯透镜模块312至少包括聚光透镜,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灯透镜模块312包括聚光杯和聚光透镜,其中,聚光杯设有凹槽,其大致呈“碗”状,可见光光源311和红外光光源320设于凹槽内,聚光透镜安装聚光杯的开口处,并正对可见光光源311和红外光光源320。聚光杯能够将可见光光源311发射的可见光以及红外光光源320发射的红外光聚集成一束平行混合光,再通过聚光透镜发散成扇形光。
其中,聚光透镜可以为单光透镜,也可以为双光透镜,聚光透镜的类型具体由车辆大灯的结构决定。单光透镜包括近光透镜和远光透镜,分别对应近光和远光。双光透镜是远光和近光共用一个透镜,其可以作为类似远、近光转换的变化,具体通过双光透镜内的遮光片实现远、近光的切换,例如,当遮光片关闭时,可见光经双光透镜后获得近光;当遮光片打开时,可见光经双光透镜后获得远光。可以用过电磁机构操作遮光片的启闭。
应当理解地,本实施例的车灯透镜模块312还可以选择现有车灯透镜模块。
可以基于不同的方式开启红外光源320,例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自动方式控制红外光源320和/或可见光光源311的开启。请参见图2,车辆视觉系统300还包括处理器330和环境光传感器340,红外光源320、可见光光源311和环境光传感器340分别与处理器330电连接。其中,环境光传感器340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30在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开启红外光源3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30在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除了开启红外光源320外,还开启可见光光源311。示例性的,当车辆在夜间或者其他弱光环境下行车时,环境光传感器340检测的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阈值,此时,处理器330打开红外补光灯,并控制近光灯功能和远光灯功能中的一个开启。可选地,当环境光传感器340检测的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亮度阈值时,处理器330控制远光灯功能开启,如车辆在高速或乡间道路等光线非常差的环境下行驶,同时开启红外补光灯和远光灯功能,通过远光灯功能增大照明光强,可以实现在弱环境光下的远距离探测,保证了高速或乡间道路等弱光环境下的行车安全;当环境光传感器340检测的环境光强度大于第二预设亮度阈值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阈值时,处理器330控制近光灯功能开启,如车辆在城市道路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行驶,使用近光灯功能即能满足车辆安全行驶的需求。其中,第一预设亮度阈值、第二预设亮度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另外,环境光传感器340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环境光传感器340设于车头前侧,以更好地检测车辆前侧的环境光亮度;当然,环境光传感器340也可以设于车辆的其他区域,例如将环境光传感器340设于车顶前侧,如集成在车顶前侧的横梁中。本发明实施例对环境光传感器340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任何能够检测环境光亮度的传感器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手动方式控制红外光源320和可见光光源311的开启,示例性的,请参见图3,车辆视觉系统300还包括两个控制开关350,其中一个控制开关350用于控制红外光源320的启闭,另外一个控制开关350用于控制可见光光源的启闭。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控制开关351控制可见光光源311的启闭,通过第二控制开关352控制红外光源320的启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同一控制开关同时开启红外光源和可见光光源,示例性的,通过同一控制开关同时开启红外补光灯和近光灯功能,也可以通过同一控制开关同时开启红外补光灯和远光灯功能。其中,控制开关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控制开关可以为按键、旋钮等类型。控制开关可以设置在车辆驾驶人员容易操作的位置,例如,可以在现有车灯控制模块再增加一个红外光源320的按键,该按键用于单独控制红外光源320的启闭,另外,现有车灯控制模块还具有能够控制远光灯功能和近光灯功能启闭的旋钮,当旋钮转动至近光灯功能对应的触发角度时,开启近光灯功能,远光灯功能关闭;当旋钮转动至远光灯功能对应的触发角度时,开启远光灯功能,近光灯功能关闭。又如,对于现有通过转动至不同角度以对应控制远光灯功能和近光灯功能启闭的旋钮,其旋钮在转动至近光灯功能对应的触发角度、远光灯功能对应的角度时,同时触发红外光源320开启,即当旋钮转动至近光灯功能对应的触发角度时,同时开启近光灯功能和红外光源320;当旋钮转动至远光灯功能对应的触发角度时,同时开启远光灯功能和红外光源320。
本实施例的光接收模块313可以设于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的内侧,即光接收模块313设于车辆内,有效防止光接收模块313丢失,同时有效防止外部环境对光接收模块313的磨损,延长了光接收模块313的使用寿命;当然,光接收模块313也可以设于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的外侧,即光接收模块313设于车辆外部,例如将光接收模块313放置于车顶前侧。当光接收模块313设于车辆外部时,可以将光接收模块313设置于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上侧的横梁中,例如集成于所述横梁中并用于接收车辆前方的光线。
下面,以光接收模块313设于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的内侧为例进行说明。
光接收模块313可以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上,如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可以将光接收模块313单独拆卸下来,方便光接收模块313的更换与维修;当然,光接收模块313也可以通过不可拆卸方式固定在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上,无法将光接收模块313单独拆卸下来。
应当理解地,本实施例的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为可以透过红外光和可见光的玻璃。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为光接收模块313的一部分,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与光接收模块313的其他结构配合实现目标图像的采集;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接收模块313独立于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设置,也即,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不属于光接收模块313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光接收模块313可以独立实现目标图像的采集,且红外光和可见光透过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的损失较小或不存在损失。
请结合图1,光接收模块313可以包括外壳(未显示)和图像采集模块3131,其中,图像采集模块3131收容在外壳内,外壳设有透光口,透光口朝向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设置。本实施例的图像采集模块3131包括单个透镜31311和图像传感器31312。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光和可见光通过目标反射后,经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后从透光口入射至图像采集模块3131,由透镜31311同时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并将红外光和可见光会聚至图像传感器31312上,以成像得到目标图像。
现有采用一套可见光接收模块与可见光光源、车灯透镜模块配合以采集目标的可见光图像,同时采用一套红外光接收模块与红外光源、红外镜头配合以采集目标的红外光图像,再将同一时刻采集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光图像进行融合形成目标图像,这种方式获得的目标图像不仅存在延时,还难免存在图像失真。本实施例的车辆视觉系统300由于同时采用红外光和可见光照射目标,再采用同一套光接收模块313同时采集目标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和可见光,因此,基于本实施例的车辆视觉系统300采集的目标图像既显示目标的可见光信息又显示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信息,该方式降低延时,且减小图像失真。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块3131中的透镜31311对红外光的焦距和图像采集模块3131中的透镜31311对可见光的焦距的大小相等,采用这种设计方式,消除了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焦面偏移,使得车辆视觉系统300可以同时在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照明条件下清晰成像。
例如,透镜31311可以选择红外镜头,红外镜头可以消除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焦面偏移,使得可见光和红外光在同一个焦面成像,获得清晰的像。此外,红外镜头的表面还可以进行多层镀膜,以增加对红外光的透过率,增加夜晚监控距离。
进一步可选地,光接收模块313还可以包括支架,图像采集模块3131中的透镜31311和图像传感器31312分别通过支架与外壳固定连接。图像采集模块3131中的透镜31311和图像传感器31312可以基于同一支架与外壳固定连接,节省了安装时间;当然,图像采集模块3131中的透镜31311和图像传感器31312也可以不同的支架与外壳固定连接,减小支架的重量。其中,支架与外壳的内侧壁可以基于卡扣、螺纹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图像传感器31312可以为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图像传感器。
进一步可选地,光接收模块313还可以包括遮光罩,外壳收容在遮光罩中,遮光罩设有一与透光口配合的开口。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遮光罩,防止外部杂光进入外壳内导致采集的目标图像的精度下降。也可以在外壳内侧壁直接设置一层遮光层来替代遮光罩的功能。当然,光接收模块313也可以不设置遮光罩,降低成本。
为减小光接收模块313的重量,光接收模块313的外壳、支架、遮光罩等均采用材质较轻的材料制作,如塑料。
另外,现有车辆中的红外补光系统将采集到的目标图像直接显示在车辆仪表盘等车辆的显示平台上,供驾驶员肉眼分辨,最终的判断仍是由驾驶员来做出,分辨的精确度较差。可选地,本实施例基于机器视觉识别目标图像,并输出识别结果。例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视觉系统300的处理器330与光接收模块313通信,光接收模块313将目标图像发送至处理器330,处理器330通能够对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示例性的,处理器330用于将识别结果发送至车辆的显示平台,由车辆的显示平台显示识别结果。对于有人驾驶车辆,车辆视觉系统300的处理器330基于机器识别的方式可以识别出目标图像中各目标的分类,如目标是人还是物体,从而对驾驶员进行警示,提高行车安全。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光接收模块313将目标图像发送至车辆的处理平台,以使处理平台对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这样,车辆视觉系统300无需设置处理器,降低了硬件成本。对于有人驾驶车辆,车辆的处理平台基于机器识别的方式可以识别出目标图像中各目标的分类,如目标是人还是物体,从而对驾驶员进行警示,提高行车安全。
其中,处理平台可以通过车辆的显示平台输出识别结果。
识别结果可以以文字、图形或文字与图像组合的方式输出,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输出,例如语音。另外,显示平台可以为车辆的显示屏或仪表盘。
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方式,将光接收模块313采集到的目标图像直接显示在车辆的显示平台上,由驾驶员肉眼分辨,以进行驾驶指导。
请参见图1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处理平台100、显示平台200和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视觉系统300,其中,处理平台100与显示平台200、车辆视觉系统300分别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车辆视觉系统300包括第一光学系统310和红外光源320,第一光学系统310包括可见光光源311、车灯透镜模块312以及光接收模块313;其中,红外光源320设置于可见光光源311处,红外光源320发射的红外光和可见光光源311发射的可见光能够同时经车灯透镜模块312会聚发射,以照射车辆前方的目标;且红外光和可见光通过目标反射后入射至光接收模块313,在光接收模块313中会聚成像得到目标图像;处理平台100用于根据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并通过显示平台200输出识别结果。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视觉系统300将红外光源设置于可见光光源处,使得红外光源和可见光光源共用同一车灯透镜模块,节省了车灯空间,无需特别定制车灯,且可适配多种车辆;同时使用同一套光接收模块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降低了成本,光接收模块313采集的目标图像既显示目标的可见光信息又显示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信息,目标图像的内容丰富,且采集目标图像的方式延时小、目标图像失真小;基于机器识别目标图像,识别结果精确度更高,从而对车辆行驶进行有效指导。
可选地,请参见图,图2,车辆视觉系统300还包括处理器330和环境光传感器340,红外光源320、可见光光源311和环境光传感器340分别与处理器330电连接;其中,环境光传感器340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处理器330在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开启红外光源320和可见光光源。
可选地,请参见图3,车辆视觉系统300还包括两个控制开关350,其中一个控制开关350用于控制红外光源320的启闭,另外一个控制开关350用于控制可见光光源的启闭。
可选地,可见光光源与车灯透镜模块312配合,以实现近光灯功能和远光灯功能;在同一时刻,近光灯功能和远光灯功能中的一个开启。
可选地,光接收模块313设于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的内侧。
可选地,光接收模块313包括外壳、图像采集模块3131,图像采集模块3131收容在外壳内,外壳设有透光口,透光口朝向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设置,图像采集模块3131包括单个透镜31311和图像传感器31312;红外光和可见光通过目标反射后,经车辆前挡风玻璃3132后从透光口入射至图像采集模块3131,由透镜31311同时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并将红外光和可见光会聚至图像传感器31312上,以成像得到目标图像。
可选地,透镜31311对红外光的焦距和透镜31311对可见光的焦距的大小相等。
可选地,光接收模块313还包括支架,透镜31311和图像传感器31312分别通过支架与外壳固定连接。
可选地,光接收模块313还包括遮光罩,外壳收容在遮光罩中;遮光罩设有一与透光口配合的开口。
可选地,车辆为无人驾驶车辆;当然,车辆也可以为有人驾驶车辆。
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视觉系统300对车辆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视觉系统包括第一光学系统和红外光源,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包括可见光光源、车灯透镜模块以及光接收模块;
其中,所述红外光源设置于所述可见光光源处,所述红外光源发射红外光,所述可见光源发射可见光,以照射车辆前方的目标;
且所述红外光和所述可见光通过所述目标反射后入射至所述光接收模块,所述光接收模块针对所述可见光和所述红外光的焦距的大小相等,在所述光接收模块中会聚成像得到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视觉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和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红外光源、所述可见光光源和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可见光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视觉系统还包括两个控制开关,其中一个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光源的启闭,另外一个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可见光光源的启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模块设于车辆前挡风玻璃的内侧,所述光接收模块包括外壳、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收容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设有透光口,所述透光口朝向所述车辆前挡风玻璃设置,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单个透镜和图像传感器;所述红外光和所述可见光通过所述目标反射后,经所述车辆前挡风玻璃后从所述透光口入射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由所述透镜同时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并将所述红外光和所述可见光会聚至所述图像传感器上,以成像得到目标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模块还包括支架,所述透镜和所述图像传感器分别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模块还包括遮光罩,所述外壳收容在所述遮光罩中;
所述遮光罩设有一与所述透光口配合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视觉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光接收模块通信;
所述光接收模块将所述目标图像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通能够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识别结果发送至车辆的显示平台,由车辆的显示平台显示所述识别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视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模块将所述目标图像发送至车辆的处理平台,以使所述处理平台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处理平台、显示平台和车辆视觉系统,所述处理平台与所述显示平台、所述车辆视觉系统分别电连接;
所述车辆视觉系统包括第一光学系统和红外光源,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包括可见光光源、车灯透镜模块以及光接收模块;
其中,所述红外光源设置于所述可见光光源处,所述红外光源发射红外光,所述可见光源发射可见光,以照射车辆前方的目标;
且所述红外光和所述可见光通过所述目标反射后入射至所述光接收模块,所述光接收模块针对所述可见光和所述红外光的焦距的大小相等,在所述光接收模块中会聚成像得到目标图像;
所述处理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并通过所述显示平台输出识别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视觉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和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红外光源、所述可见光光源和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环境光亮度小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时,开启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可见光光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视觉系统还包括两个控制开关,其中一个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光源的启闭,另外一个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可见光光源的启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模块设于车辆前挡风玻璃的内侧,所述光接收模块包括外壳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收容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设有透光口,所述透光口朝向所述车辆前挡风玻璃设置,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单个透镜和图像传感器;
所述红外光和所述可见光通过所述目标反射后,经所述车辆前挡风玻璃后从所述透光口入射至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由所述透镜同时采集红外光和可见光,并将所述红外光和所述可见光会聚至所述图像传感器上,以成像得到目标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模块还包括支架,所述透镜和所述图像传感器分别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或
所述光接收模块还包括遮光罩,所述外壳收容在所述遮光罩中;
所述遮光罩设有一与所述透光口配合的开口。
CN202210450263.7A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Pending CN114755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0263.7A CN114755877A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0897 WO2021102672A1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CN202210450263.7A CN114755877A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CN201980039824.0A CN112313936B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824.0A Division CN112313936B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5877A true CN114755877A (zh) 2022-07-15

Family

ID=743365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824.0A Active CN112313936B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CN202210450263.7A Pending CN114755877A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824.0A Active CN112313936B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2313936B (zh)
WO (1) WO20211026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4103B (zh) * 2021-12-30 2024-04-30 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15310468B (zh) * 2022-08-08 2023-04-14 北京微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爆环境的微晶码扫码装置及方法
CN116451719B (zh) * 2023-04-17 2023-10-27 笃准机器人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电泳后工件表面二维码和字符码识别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1153U (zh) * 2011-09-30 2012-06-20 福州小糸大亿车灯有限公司 复合式灯具照明系统
CN104822033A (zh) * 2015-05-05 2015-08-0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视觉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5265743U (zh) * 2015-06-12 2016-05-25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应用程序的保护壳
CN109677326A (zh) * 2017-10-18 2019-04-26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智能汽车
CN109729256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中双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6768A1 (en) * 2006-03-14 2007-09-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utwardly looking ir camera mounted inside vehicles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pre-crash sensing and pedestrian detection
JP2008140693A (ja) * 2006-12-04 2008-06-19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前照兼赤外暗視装置および前照兼赤外暗視システム
KR20160059696A (ko) * 2014-11-19 2016-05-27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영상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영상 처리 방법
CN205265843U (zh) * 2015-12-16 2016-05-25 广州斯摩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见光与红外光双视监控系统
CN108569337B (zh) * 2017-03-10 2020-11-27 奥迪股份公司 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08111769A (zh) * 2018-03-07 2018-06-01 深圳新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红外激光和白光混合照明拍摄彩色图片的系统及方法
CN209012888U (zh) * 2018-09-18 2019-06-21 苏州车萝卜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毯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1153U (zh) * 2011-09-30 2012-06-20 福州小糸大亿车灯有限公司 复合式灯具照明系统
CN104822033A (zh) * 2015-05-05 2015-08-0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视觉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5265743U (zh) * 2015-06-12 2016-05-25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应用程序的保护壳
CN109677326A (zh) * 2017-10-18 2019-04-26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智能汽车
CN109729256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中双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3936B (zh) 2022-05-27
WO2021102672A1 (zh) 2021-06-03
CN112313936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3936B (zh) 车辆视觉系统及车辆
US8830324B2 (en) Vehicle monitoring camera and vehicle 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CN102271977B (zh) 用于检测车窗的车窗状态的摄像机装置
JP5441462B2 (ja) 車両用撮像装置
CN103213540B (zh) 车辆的行驶环境辨识装置
US7015944B2 (en) Device for improving visibility in vehicles
US9519841B2 (en) Attached matter detector and vehicle equipment control apparatus
EP1701290B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driver
JP4602303B2 (ja) 運転における補助のための、及び/又は自動車に設けられたシステムを自動的に作動させるための、自動車に搭載される光センサデバイス
EP1379411B1 (en) Imaging rain sensor illumination positioning system
ES2219941T3 (es) Dispositivo de sensor optico para automoviles.
JP2014523359A (ja) 自動車用カメラ・システム
US20160096466A1 (en) Light control device
CN107972569B (zh) 车灯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06488092B (zh) 集成的摄像机、环境光检测及雨传感器组件
JP4798125B2 (ja) 照度センサ
JP5441450B2 (ja) 車両用撮像装置
JP4927647B2 (ja) 車両周辺監視装置
JP2003203294A (ja) 車両での視界を改善する方法
JP6246932B2 (ja) カメラを用いた窓ガラス上にある雨滴を検出するための照明
JP5436892B2 (ja) 車両用撮像装置
EP2709356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ront camera of a motor vehicle considering the light of the headlight,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US20220417448A1 (en)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Surroundings of a Motor Vehicle
EP2977275B1 (en) Rain detection device
CN104702832A (zh) 一种汽车安防监控摄像的成像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5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Xunm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No. 8 Keyuan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7, 1634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uoy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57 Shenzhen Nanshan High-tech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6/F, Shenzhen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uild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9 Yuexingdao, South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Z DJ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