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6750B - 泵单元以及色谱仪 - Google Patents

泵单元以及色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6750B
CN114746750B CN202080079755.9A CN202080079755A CN114746750B CN 114746750 B CN114746750 B CN 114746750B CN 202080079755 A CN202080079755 A CN 202080079755A CN 114746750 B CN114746750 B CN 114746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ase
pump
metal ion
metal
ion 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97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46750A (zh
Inventor
柳林润
今村信也
保永研壱
石滨泰
今见考志
新苗智也
小森优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Kyot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Kyot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Kyot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46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6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46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6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fluid composition, e.g. gradi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30/14Preparation by elimination of some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0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2030/022Column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eparation mechanism
    • G01N2030/027Liquid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30/14Preparation by elimination of some components
    • G01N2030/146Preparation by elimination of some components using membra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01N2030/326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pu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Adsorben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泵单元及色谱仪,可一边防止由金属与试样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试样的分析精度的降低,一边以高压进行送液。泵单元包括泵及金属离子捕捉器。泵包含与流动相接触的金属构件。泵通过流路压送流动相。金属离子捕捉器包含过滤器元件。过滤器元件包含通过与流动相所含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保持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保持结构。过滤器元件设于由泵所压送的流动相的流路。泵单元也可设于色谱仪。

Description

泵单元以及色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单元(pump unit)及色谱仪(chromatograph)。
背景技术
作为将试样所含的物质按不同成分加以分离的分析装置,色谱仪已为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相色谱仪中,蓄积于溶剂供给源的溶剂由泵进行压送。而且,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由采样单元(sampling unit)混合至溶剂中,并导入至分离装置。经导入至分离装置的试样因化学性质或组成的差异而各成分被分别洗脱,由检测器检测。基于由检测器所得的检测结果,由数据处理单元生成色谱图(chromatogram)。
此处,在试样中含有蛋白质、肽、核酸或特定种类的农药等化合物的情况下,这些化合物与金属相互作用而形成络合物。因此,若液相色谱仪的配管等与试样接触的部分由金属形成,则金属与试样相互作用,导致在接触部分产生试样的吸附。此时,有可能所生成的色谱图的精度降低。
因此,专利文献1的液相色谱仪中,包含内管及外管的配管中,与试样接触的内管由聚醚醚酮(Poly Ether Ether Ketone,PEEK)等非金属材料形成。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7中也记载有,液相色谱仪的配管、接头(fitting)或注射器(syringe)等与试样的接触部分由非金属形成。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49456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案公开第2012/016075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831347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1001860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905626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第920104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第931632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通过由非金属材料形成液相色谱仪的与试样的接触部分,从而可防止金属与试样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在液相色谱仪中,要求以40MPa以上的高压进行送液。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判明,难以一边以高压进行送液一边防止金属与试样的相互作用。此时,有可能试样的分析精度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单元及色谱仪,可一边维持试样的分析精度一边以高压进行送液。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一种泵单元,包括:泵,通过流路压送流动相;以及金属离子捕捉器,包含过滤器元件,此过滤器元件设于流路中的泵的下游,所述泵包含与流动相接触的金属构件,所述过滤器元件包含通过与由金属构件和流动相之间的接触而在流动相洗脱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保持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保持结构。
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一种色谱仪,包括:所述泵单元;试样供给部,向由所述泵单元的所述泵所压送的流动相供给试样;分离管柱,供由所述试样供给部所供给的试样通过;以及检测器,检测通过所述分离管柱的试样,所述泵单元的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设于所述泵与所述试样供给部之间,所述试样供给部、所述分离管柱及所述检测器各自的与流动相接触的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一边防止由金属与试样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试样的分析精度的降低,一边以高压进行送液。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色谱仪的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金属离子捕捉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金属离子捕捉器的纵截面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除去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除去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色谱仪的结构的图。
图7为表示第二变形例的色谱仪的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第三变形例的色谱仪的结构的图。
图9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Ti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0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Co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1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Fe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2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V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3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Ni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4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Cr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5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Al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1)色谱仪的结构
以下,一边参照图式,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单元及色谱仪加以详细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色谱仪的结构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色谱仪100为液相色谱仪,但也可为超临界流体色谱仪。
如图1所示,色谱仪100包括流动相容器10、泵20、金属离子捕捉器30、试样供给部40、分离管柱50、检测器60、废液容器70及处理装置80。由泵20及金属离子捕捉器30构成泵单元1。流动相容器10蓄积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以下的说明中,将色谱仪100的与流动相的接触部分称为流动相接触部。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泵20为柱塞泵(plunger pump),包含泵头、柱塞、柱塞密封件、抽吸止回阀、喷出止回阀及压力传感器等结构元件。关于柱塞泵,已众所周知,因而省略详细结构的说明,但所述柱塞泵的结构元件、及将结构元件间密封的构件成为与流动相接触的流动相接触部。
泵20的流动相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包含由金属材料所形成的金属构件21。由此,泵20能以40MPa以上、优选为100MPa以上的压力进行送液。泵20通过流路101来压送蓄积于流动相容器10的流动相。流路101例如包含经接合的多个配管,具有40MPa以上、优选为100MPa以上的耐压。流路101的流动相接触部也可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金属离子捕捉器30插入至流路101的泵20与试样供给部40之间的部分,利用过滤器元件33来保持溶出至从泵20导出的流动相中的金属离子。关于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详情,将在下文中描述。试样供给部40例如为样本注射器(sample injector),具有40MPa以上、优选为100MPa以上的耐压。试样供给部40向通过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流动相供给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试样供给部40的流动相接触部也可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由试样供给部40所供给的试样混合至流动相中,被导入至分离管柱50。分离管柱50具有40MPa以上、优选为100MPa以上的耐压,依赖于试样的各成分与分离管柱50及流动相的亲和性以不同时间保持试样的成分。此外,分离管柱50收容于未图示的管柱恒温槽的内部,经调整为规定的一定温度。分离管柱50的流动相接触部也可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检测器60具有40MPa以上、优选为100MPa以上的耐压,依次检测经过分离管柱50的保持时间后从分离管柱50溶出的试样的成分。检测器60的流动相接触部也可由非金属材料形成。废液容器70蓄积通过检测器60的流动相及试样作为废液。处理装置80对由检测器60所得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由此生成表示各成分的保持时间与检测强度的关系的液相色谱图。
(2)金属离子捕捉器的结构
图2为表示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外观的立体图。金属离子捕捉器30以流动相可通过的方式形成,如图2所示,具有沿流动相通过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筒状的外形。以下,将与金属离子捕捉器30中流动相通过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流路方向。而且,将流路方向中流动相流动的方向定义为下游,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上游。
图3为表示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纵截面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金属离子捕捉器30包含上游外壳31、下游外壳32、过滤器元件33及密封构件34,具有40MPa以上、优选为100MPa以上的耐压。上游外壳31及下游外壳32分别为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示例。上游外壳31及下游外壳32分别由PEEK(聚醚醚酮)等非金属材料形成。此外,上游外壳31也可由金属材料形成。
上游外壳31为外螺纹构件,具有头部31A、及从头部31A的中央部向下游突出的轴部31B。在上游外壳31,形成有将头部31A沿流路方向贯穿而到达轴部31B的有底的连结孔31a。在连结孔31a,连结有构成流路101的配管(以下称为上游配管)的一端部。而且,在上游外壳31,形成有将连结孔31a的底面与轴部31B的下游端面之间贯穿且供流动相通过的通液部31c。连结孔31a及通液部31c为第一开口部的示例。在轴部31B的流路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31d。
下游外壳32为内螺纹构件。在下游外壳32,形成有从下游端面向上游延伸的有底的连结孔32a,并且形成有从上游端面向下游延伸的有底的连结孔32b。在连结孔32a,连结有构成流路101的其他配管(以下称为下游配管)的一端部。而且,在下游外壳32,形成有将连结孔32a的底面与连结孔32b的底面之间贯穿且供流动相通过的通液部32c。连结孔32a及通液部32c为第二开口部的示例。在连结孔32b的内周面,形成有与轴部31B的螺纹部31d对应的螺纹部32d。
以螺纹部31d、32d互相螺合的方式将上游外壳31的轴部31B连结于下游外壳32的连结孔32b。此时,通液部31c与通液部32c在流路方向重合。过滤器元件33以在通液部31c、32c间交叉的方式配置于轴部31B的下游端面与连结孔32b的底面之间。从与上游外壳31的连结孔31a连结的配管流入的流动相依次通过通液部31c及过滤器元件33。通过过滤器元件33的流动相从与下游外壳32的连结孔32a连结的配管流出。
过滤器元件33为金属离子捕捉器过滤器,具有下述金属离子保持结构,即:在与流动相接触的表面中,与流动相所含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由此保持金属离子。具体而言,金属保持结构包含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官能基。此时,过滤器元件33可通过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高效率地保持金属离子。
过滤器元件33也可为在聚四氟乙烯等多孔树脂结合有吸附树脂载体的膜片(membrane)。或者,过滤器元件33也可为填充有粒子状的吸附树脂载体的管柱构件。吸附树脂载体例如为包含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亚氨基二乙酸等官能基的螯合树脂。此时,过滤器元件33可通过螯合树脂的亚氨基二乙酸等官能基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保持金属离子。
密封构件34例如为环状的衬垫,以包围过滤器元件33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轴部31B的下游端面与连结孔32b的底面之间。密封构件34以通过通液部31c的流动相不从连结孔32b泄漏的方式,将上游外壳31与下游外壳32之间密封。
根据所述结构,可利用上游外壳31及下游外壳32将过滤器元件33保持于流路101。而且,下游外壳32的与流动相接触的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因而在较过滤器元件33更靠下游,也防止金属离子从金属离子捕捉器30溶出至流动相。
(3)除去装置
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金属离子的保持容量有限,因而金属离子捕捉器30无法保持一定量以上的金属离子。因此,色谱仪100也可还包括:除去装置,用于从金属离子捕捉器30将所保持的金属离子除去。图4及图5为表示除去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4及图5所示,除去装置90包含流路切换阀91、除去液容器92、泵93及排液部94。
流路切换阀91具有六个端口P1~P6,可在第一流路状态与第二流路状态之间切换。第一流路状态下,端口P1、P2间连通,端口P3、P4间连通,端口P5、P6间连通。第二流路状态下,端口P2、P3间连通,端口P4、P5间连通,端口P6、P1间连通。
端口P1连接于泵20的出口。端口P2连接于通往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上游配管。端口P3连接于排液部94。端口P4连接于泵93的出口。端口P5连接于来自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下游配管。端口P6连接于试样供给部40。
除去液容器92蓄积稀硝酸等酸溶剂作为除去液。泵93将蓄积于除去液容器92的除去液压送至流路切换阀91。排液部94将来自流路切换阀91的液体排出至色谱仪100的外部。
如图4所示,在试样的分析时,流路切换阀91成为第一流路状态。此时,来自泵20的流动相通过端口P1、P2被引导至金属离子捕捉器30。通过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流动相通过端口P5、P6被引导至试样供给部40。另一方面,在试样的分析时,泵93不运作。
如图5所示,在金属离子的除去时,流路切换阀91成为第二流路状态。此时,来自泵93的除去液通过端口P4、P5被引导至金属离子捕捉器30。通过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除去液通过端口P2、P3被引导至排液部94。另一方面,在金属离子的除去时,泵20不运作。
根据所述结构,保持于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金属离子因除去液而游离,与除去液一起从排液部94排出。由此,可不更换金属离子捕捉器30而连续使用色谱仪100。
此外,除去金属离子后,也可从泵93向流路101供给纯水等清洗液以将残留于流路101的除去液排出。而且,图4及图5的示例中,除去液与流动相流动的方向反向地被引导至金属离子捕捉器30,但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除去液也可与流动相流动的方向同向地被引导至金属离子捕捉器30。
(4)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色谱仪100中,利用泵20通过流路101来压送流动相。泵20包含与流动相接触的金属构件21,因而金属构件21具有充分高的机械强度。因此,泵20能以高的压力进行送液。而且,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过滤器元件33设于由泵20所压送的流动相的流路101,而设于流路中的泵的下游。过滤器元件33包含通过与由金属构件21和流动相之间的接触而在流动相洗脱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保持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保持结构。
根据所述结构,即便在金属离子从泵20的金属构件21溶出至流动相中的情况下,金属离子也由金属离子捕捉器30保持。而且,较金属离子捕捉器30更靠下游的试样供给部40、分离管柱50及检测器60各自的流动相接触部由非金属材料形成。因此,在较金属离子捕捉器30更靠下游,金属离子也几乎不与流路101的材料相互作用。
由此,抑制产生金属离子的吸附、色谱图的峰形拖尾(peak tailing)、分离管柱50的保持特性的变化或检测器60的检测特性的变化等可能使分析精度降低的现象。这些的结果为,可一边防止试样的分析精度的降低一边以高压进行送液。
(5)变形例
以下,针对变形例的各种色谱仪100,对与图1的色谱仪100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色谱仪100的结构的图。如图6所示,本例的色谱仪100用于高压梯度分析,还包括混合部110。而且,本例的色谱仪100中,设有两个流动相容器10及两个泵20。将两个流动相容器10分别称为流动相容器10A、10B,将两个泵20分别称为泵20A、20B。
流动相容器10A例如蓄积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流动相容器10B例如蓄积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泵20A压送蓄积于流动相容器10A的流动相。泵20B压送蓄积于流动相容器10B的流动相。混合部110例如为混合器,将由泵20A、20B压送的流动相以高压混合。混合部110的流动相接触部也可由金属材料形成。
金属离子捕捉器30配置于混合部110与试样供给部40之间,保持溶出至由混合部110所混合的流动相的金属离子。本例中,由泵20A、20B及金属离子捕捉器30构成泵单元1。通过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流动相被引导至试样供给部40。
图7为表示第二变形例的色谱仪100的结构的图。如图7所示,本例的色谱仪100中,设有两个金属离子捕捉器30,并且设有与第一变形例同样的两个流动相容器10A、10B、两个泵20A、20B及混合部110。将两个金属离子捕捉器30分别称为金属离子捕捉器30A、30B。
金属离子捕捉器30A配置于泵20A与混合部110之间,保持溶出至从泵20A导出的流动相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捕捉器30B配置于泵20B与混合部110之间,保持溶出至从泵20B导出的流动相的金属离子。本例中,由泵20A及金属离子捕捉器30A构成一组泵单元1A,由泵20B及金属离子捕捉器30B构成一组泵单元1B。
混合部110将通过金属离子捕捉器30A、30B的流动相以高压混合。混合部110的流动相接触部由非金属材料形成。由混合部110所混合的流动相被引导至试样供给部40。本例中,设有与金属离子捕捉器30A、30B分别对应的两个除去装置90(参照图4及图5)。
图8为表示第三变形例的色谱仪100的结构的图。如图8所示,本例的色谱仪100用于低压梯度分析,还包括混合部120。而且,本例的色谱仪100中,设有四个流动相容器10。将四个流动相容器10分别称为流动相容器10A~10D。
流动相容器10A~10D蓄积各不相同的流动相。混合部120例如为比例混合阀,选择性地抽吸蓄积于流动相容器10A~10D的流动相并以低压混合。混合部120的流动相接触部也可由金属材料形成。泵20压送由混合部120所混合的流动相。金属离子捕捉器30配置于泵20与试样供给部40之间,保持溶出至从泵20导出的流动相的金属离子。通过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流动相被引导至试样供给部40。
如此,第一变形例~第三变形例中,位于较金属离子捕捉器30更靠上游的泵20等的流动相接触部也可由金属材料形成。另一方面,位于较金属离子捕捉器30更靠下游的试样供给部40、分离管柱50及检测器60等的流动相接触部由非金属材料形成。因此,通过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流动相中几乎不含金属离子。因此,抑制试样所含的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
(6)比较例及实施例
以下的比较例及实施例中,准备流动相接触部由α+β型Ti合金、Co-Ni合金及不锈钢合金所形成的泵20。而且,准备浓度0.5%的乙酸水作为流动相。另外,比较例中,不在泵20的下游设置金属离子捕捉器30,利用泵20以2.5μL/min的流量压送流动相。而且,将下述操作连续进行3次,即:将从泵20导出的流动相作为样本而捕集3mL以上。
然后,实施例中,于在泵20的下游设有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状态下,利用泵20以2.5μL/min的流量压送流动相。而且,将下述操作连续进行3次,即:将从泵20导出的流动相作为样本而捕集3mL以上。此外,金属离子捕捉器30的过滤器元件33是通过将3M(注册商标)公司制造的艾姆颇尔(Empore)(注册商标)螯合盘片形成为直径φ3.2mm的圆形从而制作。而且,利用甲醇、稀硝酸及纯水事先清洗过滤器元件33。
采集比较例及实施例中捕集的样本1mL并稀释至10倍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装置(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岛津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ICPMS-2030)测定样本所含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其结果为,主要检测出Ti(钛)、Co(钴)、Fe(铁)、V(钒)、Ni(镍)、Cr(铬)及Al(铝)的各离子。此处,Ti、V及Al来源于α+β型Ti合金。Co来源于Co-Ni合金。Fe及Cr来源于不锈钢合金。Ni来源于Co-Ni合金与不锈钢合金两者。
图9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Ti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如图9所示,比较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Ti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106.4μg/L、64.7μg/L及54.1μg/L。实施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Ti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0.9μg/L、5.4μg/L及10.5μg/L。基于ICP-MS的Ti的离子浓度的定量下限为0.7μg/L。
图10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Co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如图10所示,比较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Co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2.74μg/L、0.72μg/L及0.63μg/L。实施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Co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0.42μg/L、0.45μg/L及0.39μg/L。基于ICP-MS的Co的离子浓度的定量下限为0.0037μg/L。
图11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Fe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如图11所示,比较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Fe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175.5μg/L、39.4μg/L及31.2μg/L。实施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Fe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0.7μg/L、4.8μg/L及4.2μg/L。基于ICP-MS的Fe的离子浓度的定量下限为0.43μg/L。
图12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V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如图12所示,比较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V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1322μg/L、881μg/L及749μg/L。实施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V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6.28μg/L、149μg/L及268μg/L。基于ICP-MS的V的离子浓度的定量下限为0.09μg/L。
图13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Ni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如图13所示,比较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Ni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170.9μg/L、56.6μg/L及53.9μg/L。实施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Ni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28.9μg/L、61.9μg/L及42.7μg/L。基于ICP-MS的Ni的离子浓度的定量下限为0.17μg/L。
图14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Cr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如图14所示,比较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Cr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10.71μg/L、4.26μg/L及3.68μg/L。实施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Cr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0.43μg/L、0.56μg/L及0.49μg/L。基于ICP-MS的Cr的离子浓度的定量下限为0.08μg/L。
图15为表示比较例及实施例的Al的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如图15所示,比较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Al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180.7μg/L、119.8μg/L及106.5μg/L。实施例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Al的离子浓度分别成为10.0μg/L、39.8μg/L及48.5μg/L。基于ICP-MS的Al的离子浓度的定量下限为14μg/L。
由比较例与实施例的比较结果确认到,通过在泵20的下游设置金属离子捕捉器30,从而有从泵20导出的流动相中的金属离子的浓度降低的倾向。
(7)形态
对于泵的与作为送液对象的液体接触的构件,要求高的机械强度。因此,若由非金属材料形成构件,则因构件的机械强度不足而无法以高的压力进行送液。若由金属材料形成构件,则构件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因而能以高的压力进行送液。但是,若由金属材料形成构件,则有时金属离子从金属材料溶出至液体。此时,液体中的金属离子在下游与试样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由此引起吸附、分离管柱的保持特性的变化或检测器的检测特性的变化等,有可能试样的分析精度降低。
基于这些见解,本发明者等人发现了可一边维持试样的分析精度一边以高压进行送液的结构,想到了以下的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多个例示性实施方式为以下形态的具体例。
(第一项)一形态的泵单元也可包括:
泵,通过流路压送流动相;以及
金属离子捕捉器,包含过滤器元件,所述过滤器元件设于由所述泵所压送的流动相的所述流路,
所述泵包含与流动相接触的金属构件,
所述过滤器元件包含通过与流动相所含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保持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保持结构。
所述泵单元中,利用泵通过流路来压送流动相。泵包含与流动相接触的金属构件,因而金属构件具有充分高的机械强度。因此,泵能以高的压力进行送液。而且,金属离子捕捉器的过滤器元件设于由泵所压送的流动相的流路。过滤器元件包含通过与流动相所含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保持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保持结构。
根据所述结构,即便在金属离子从泵的金属构件溶出至流动相的情况下,金属离子也由金属离子捕捉器保持。因此,在较金属离子捕捉器更靠下游,金属离子也几乎不与流路的材料相互作用。由此,抑制产生金属离子吸附于流路等可能使分析精度降低的现象。这些的结果为,可一边防止试样的分析精度的降低一边以高压进行送液。
(第二项)第一项所记载的泵单元中,
所述金属离子保持结构也可包含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官能基。
此时,过滤器元件可通过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高效率地保持金属离子。
(第三项)第一项或第二项所记载的泵单元中,
所述过滤器元件也可包含结合有吸附树脂载体的膜片。
此时,过滤器元件可通过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从而高效率地保持金属离子。
(第四项)第一项或第二项所记载的泵单元中,所述过滤器元件也可包含填充有吸附树脂载体的管柱构件。
此时,过滤器元件可通过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从而高效率地保持金属离子。
(第五项)第一项至第四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泵单元中,
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也可还包含:
第一外壳,设于所述流路,具有可导入流动相的第一开口部;以及
第二外壳,设于所述流路,具有可导出流动相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过滤器元件以使从所述第一开口部导入的流动相通过并从所述第二开口部导出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
所述第二外壳的与流动相接触的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此时,可利用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将过滤器元件保持于流路。而且,第二外壳的与流动相接触的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因而在较过滤器元件更靠下游,也防止金属离子从金属离子捕捉器溶出至流动相。
(第六项)第五项所记载的泵单元中,
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也可还包含:密封构件,以包围所述过滤器元件且将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密封的方式配置。
此时,防止流动相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泄漏。
(第七项)第一项至第六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泵单元中,
所述泵也能以40MPa以上的压力压送流动相,
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具有40MPa以上的耐压。
此时,能以相对较高的压力压送流动相。
(第八项)另一形态的色谱仪也可包括:
第一项至第七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泵单元;
试样供给部,向由所述泵单元的所述泵所压送的流动相供给试样;
分离管柱,供由所述试样供给部所供给的试样通过;以及
检测器,检测通过所述分离管柱的试样,
所述泵单元的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设于所述泵与所述试样供给部之间,
所述试样供给部、所述分离管柱及所述检测器各自的与流动相接触的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所述色谱仪中,利用试样供给部向由所述泵单元的泵所压送的流动相供给试样。因此,能利用所述泵以高的压力进行送液。利用分离管柱使由试样供给部供给的试样通过。利用检测器来检测通过分离管柱的试样。泵单元的金属离子捕捉器设于泵与试样供给部之间。
根据所述结构,即便在金属离子从泵的金属构件溶出至流动相的情况下,金属离子也由金属离子捕捉器保持。而且,较金属离子捕捉器更靠下游的试样供给部、分离管柱及检测器各自的与流动相接触的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因此,在较金属离子捕捉器更靠下游,金属离子也几乎不与流路的材料相互作用。由此,抑制产生金属离子的吸附、色谱图的峰形拖尾、分离管柱的保持特性的变化或检测器的检测特性的变化等可能使分析精度降低的现象。这些的结果为,可防止试样的分析精度的降低并且以高压进行送液。
(第九项)第八项所记载的色谱仪中,
所述色谱仪也可还包括:除去装置,以将保持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金属离子除去的方式向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供给酸溶剂。
此时,将保持于过滤器元件的金属离子除去。由此,可不更换金属离子捕捉器而连续使用色谱仪。

Claims (9)

1.一种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通过流路压送流动相;以及
金属离子捕捉器,包含过滤器元件,所述过滤器元件设于所述流路中的所述泵的下游,
所述泵包含与流动相接触的金属构件,
所述过滤器元件包含通过与由所述金属构件和所述流动相之间的接触而在所述流动相洗脱的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保持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保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离子保持结构包含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官能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元件包含结合有吸附树脂载体的膜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元件包含填充有吸附树脂载体的管柱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还包含:
第一外壳,设于所述流路,具有能够导入流动相的第一开口部;以及
第二外壳,设于所述流路,具有能够导出流动相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过滤器元件以使从所述第一开口部导入的流动相通过并从所述第二开口部导出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
所述第二外壳的与流动相接触的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还包含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以包围所述过滤器元件且将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密封的方式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以40MPa以上的压力压送流动相,
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具有40MPa以上的耐压。
8.一种色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单元;
试样供给部,向由所述泵单元的所述泵所压送的流动相供给试样;
分离管柱,供由所述试样供给部所供给的试样通过;以及
检测器,检测通过所述分离管柱的试样,
所述泵单元的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设于所述泵与所述试样供给部之间,
所述试样供给部、所述分离管柱及所述检测器各自的与流动相接触的部分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色谱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除去装置,以将保持于所述过滤器元件的金属离子除去的方式向所述金属离子捕捉器供给酸溶剂。
CN202080079755.9A 2019-11-22 2020-11-05 泵单元以及色谱仪 Active CN114746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1764 2019-11-22
JP2019211764 2019-11-22
PCT/JP2020/041340 WO2021100474A1 (ja) 2019-11-22 2020-11-05 ポン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クロマトグラ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6750A CN114746750A (zh) 2022-07-12
CN114746750B true CN114746750B (zh) 2024-04-19

Family

ID=75980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9755.9A Active CN114746750B (zh) 2019-11-22 2020-11-05 泵单元以及色谱仪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0923A1 (zh)
JP (1) JP7288630B2 (zh)
CN (1) CN114746750B (zh)
WO (1) WO202110047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31510A (fr) * 1967-05-19 1968-07-05 Hitachi Ltd Procédé automatique de chromatographie en phase liquide et chromatographe utilisépour ce procédé
US5736024A (en) * 1994-09-28 1998-04-07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heavy metal ions dissolved in a solution
JP2000171451A (ja) * 1998-12-08 2000-06-23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タンパク質の分析方法
JP2006242921A (ja) * 2005-03-07 2006-09-14 Pentax Corp 金属イオンの除去方法、吸着剤の再生方法および吸着装置の再生方法
CN103512985A (zh) * 2012-06-21 2014-01-15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流动相送液装置及液相色谱仪
WO2019008683A1 (ja) * 2017-07-04 2019-01-10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送液装置及び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4966A (en) * 1981-05-09 1982-11-13 Hitachi Ltd Analyzer for alkali earth metal contained in liquid
US9927408B2 (en) * 2015-12-29 2018-03-27 Water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increasing sensitivity of detection and/or quantification of negatively charged analyt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31510A (fr) * 1967-05-19 1968-07-05 Hitachi Ltd Procédé automatique de chromatographie en phase liquide et chromatographe utilisépour ce procédé
US5736024A (en) * 1994-09-28 1998-04-07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heavy metal ions dissolved in a solution
JP2000171451A (ja) * 1998-12-08 2000-06-23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タンパク質の分析方法
JP2006242921A (ja) * 2005-03-07 2006-09-14 Pentax Corp 金属イオンの除去方法、吸着剤の再生方法および吸着装置の再生方法
CN103512985A (zh) * 2012-06-21 2014-01-15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流动相送液装置及液相色谱仪
WO2019008683A1 (ja) * 2017-07-04 2019-01-10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送液装置及び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10923A1 (en) 2023-01-12
JP7288630B2 (ja) 2023-06-08
WO2021100474A1 (ja) 2021-05-27
CN114746750A (zh) 2022-07-12
JPWO2021100474A1 (zh)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3288B (zh) 用于制备色谱法的溶液的系统
JP4909897B2 (ja) 分離を実施するデバイ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075035B2 (en) Injection port needle support and washing
US20090294344A1 (en) Fluid mixer assembly
Roeraade Automated monitoring of organic trace components in water: I. Continuous flow extraction together with on-line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EP2820342A1 (en) Fitting assembly
Fumes et al. On‐line approach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sidues and contaminants in complex samples
US10668404B2 (en) Chromatography filter
CN114746750B (zh) 泵单元以及色谱仪
US9981263B2 (en) Flow control apparatus for sample fluids
US8658034B1 (en) Mobile phase preparation device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JP5055108B2 (ja) 自動固相前処理装置及び試料水の固相前処理方法
EP2035788A2 (en) Mitigation of sample-introduction decompression effects in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20120132794A1 (en) Apparatu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EP1408330A1 (en) Liquid chromatograph and analyzing system
Anthemidis et al. Integrated lab-on-a-valve platform incorporating a sorbent microcolumn and membraneless gas-liquid separation for cold vapor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ic assays
JP5521218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フィルター
CN110118724B (zh) 一种耐压光检测流通池
WO2017027796A1 (en) Nickel-cobalt alloy material devices and components
Daoud et al. precolumn-venting plug technique for direct injection of untreated blood plasma samples into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s
JP2006329656A (ja) 流路切替バルブの内部液漏れ検出装置。
WO2014138785A1 (en) High pressure seal connector
CN115335696B (zh) 液相色谱用构件
WO2020144865A1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に使用されるミキサおよび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Beauchemin Flow inj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