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6646A - 具有改进的复位时间的热致动器配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复位时间的热致动器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6646A
CN114746646A CN202080079954.XA CN202080079954A CN114746646A CN 114746646 A CN114746646 A CN 114746646A CN 202080079954 A CN202080079954 A CN 202080079954A CN 114746646 A CN114746646 A CN 114746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adjusting
adjustment
force
thermal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99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文·布里茨
斯特凡·塞莱克
保罗·莫茨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Sallan, University of
Original Assignee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Sallan, University of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Sallan, University of filed Critical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Publication of CN114746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6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6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bodies due to heating, cooling, moistening, drying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 Fus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第一调节位置(S1)与第二调节位置(S2)之间移动调节元件(4)的热致动器配置(1),包括:‑具有第一热致动器元件(21)的第一分致动器(2),所述第一热致动器元件被施加第一反作用力(F1);‑具有第二热致动器元件(31)的第二分致动器(3),所述第二热致动器元件被施加第二反作用力(F2),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21,31)被构建成通过温度变化来反向于所述相应反作用力(F1,F2)地改变其形状;‑调节元件(4),其与所述第一分致动器(2)耦合,使得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21)的停用状态下,所述调节元件(4)在保持力(H)的作用下被保持在所述第一调节位置(S1)中,并且在所述保持力(H)消除的情况下,所述调节元件(4)基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F1)的作用而进入所述第二调节位置(S2);‑锁固元件(5),其与所述第二分致动器耦合,从而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31)的停用状态下提供所述保持力(H)并且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31)的激活状态下减小或消除所述保持力(H)。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复位时间的热致动器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热致动器配置,特别是调节致动器,其可被热致动器元件调节。
背景技术
热致动器配置指的是具有热致动器元件的致动器,这些致动器元件可以通过热作用来引起致动运动。热致动器配置例如可以配设有热弹性致动器元件,其具有热弹性材料(也称弹热或机械致热材料)。此类热弹性材料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改变其微结构。这样一来,热弹性元件就能在升温时缩小其尺寸或施加拉力。在冷却时,热弹性元件特别是在存在相应复位力时重新处于初始形状。一组常见热弹性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
热致动器通常用来在两个定义的调节位置之间调节一个调节元件,例如用来控制阀。调节致动器的复位在某些场合下是时间紧迫的。举例而言,在阀致动器上发生紧急断路时必须迅速关闭阀。使用通过热弹性材料的升温而被激活的热致动器来实现紧急断路是不可能的,因为通过热弹性材料的冷却进行复位通常耗时过长。用于将致动器复位的其他结构较为复杂且空间需求较高。
此外还揭示过对抗性热致动器,其中通过另一热弹性元件来引起复位运动。
例如由公开案DE 199 63 501 A1已知一种用于调节元件的致动器,该调节元件可在初始位置与调节位置之间被调节。该致动器具有若干相互作用的形状记忆元件,其中第一形状记忆元件在超过某个温度时会朝调节位置作用,第二形状记忆元件相应地反向作用。
由公开案US 8,707,694 B2已知一种致动器,其包括可以对该致动器的调节元件施力的第一形状记忆元件,和对调节元件施加反作用力的另一形状记忆元件。调节元件用于让阀工作,该阀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控制第一和第二形状记忆元件而被激活或停用。
公开案WO 2019/106340也揭示过一种具有热弹性线材和调节元件的热弹性致动器,其中热弹性线材布置在某个静态部件与调节元件之间,以便通过收缩来引起调节元件相对于静止部件的运动。还设有复位元件,其与调节元件连接以便将调节元件复位。
在传统对抗性热弹性致动器配置中,同样无法轻易地将调节元件迅速复位,因为复位速度与被激活的热弹性元件的材料特性及其冷却速度直接相关。此外,热弹性元件在激活状态下的伸展会引起热弹性材料的衰减,因而对激活(收缩)的元件施加相应复位力所引起的复位会缩短使用寿命。
此外,传统的对抗性热弹性致动器配置不具有定义的复位位置,其在不带电情形下可能造成致动器配置的非定义调节。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致动器配置,其具有改进的复位时间并且在不带电状态下具有定义的调节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致动器配置和并列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操作热致动器配置的方法。
更多技术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用于在第一调节位置与第二调节位置之间移动调节元件的热致动器配置,包括:
-具有第一热致动器元件的第一分致动器,所述第一热致动器元件被施加第一反作用力;
-具有第二热致动器元件的第二分致动器,所述第二热致动器元件被施加第二反作用力;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被构建成通过温度变化来反向于相应反作用力地改变其形状;
-调节元件,其与所述第一分致动器耦合,使得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的停用状态下,所述调节元件在保持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在所述第一调节位置中,并且在所述保持力消除的情况下,所述调节元件基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的作用而进入所述第二调节位置;
-锁固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分致动器耦合,从而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的停用状态下提供所述保持力并且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的激活状态下减小或消除所述保持力。
上述热致动器配置具有第一和第二分致动器。这些分致动器分别配设有相互作用的一个热致动器元件和一个弹簧元件。热致动器元件可因升温而变形从而可被激活,并且通过相应分致动器的相应反作用力的作用而在停用状态下冷却时,重新恢复其初始形状。
所述热致动器配置具有可动的调节元件,其可在第一与第二调节位置之间移行。所述第一分致动器如此地设计,使其在保持力作用时,在非激活状态下将调节元件保持在第一调节位置中,并且在保持力减小时,将调节元件移至第二调节位置,具体方式是:第一热致动器元件在非激活状态下通过反作用力而变形。
第二分致动器用于在非激活状态下将保持力施加于第一分致动器,以及,在第二分致动器的热致动器元件被激活的情况下,减小或消除保持力。通过停用该热致动器元件就能重新对第一分致动器施加该保持力。
也就是说,这些热致动器元件可以如此地工作,使得通过第二热致动器元件的升温而消除保持力,使得执行器从第一调节位置移至第二调节位置。通过随后激活第一热弹性致动器元件来将执行器从第二调节位置重新回移至第一调节位置。
这些热致动器元件在激活时的响应时间通常较快,但所需复位时间较长,因为冷却相应热致动器元件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对流。因此,通过上述配置就能使得从第一调节位置至第二调节位置和从第二调节位置至第一调节位置的调节操作与致动器元件的冷却时间无关,因为两个调节运动通过激活其中一个致动器元件来实现。
通过针对调节元件的运动的第一调节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端部止挡,就能在两个热致动器元件的停用状态下通过设置反作用力或者设置用于对第二分致动器的第二弹簧元件施加反作用力的弹力,来在第一调节位置上确保针对停用状态的定义的复位位置,该反作用力或弹力高于第一反作用力或第一弹力。
热致动器元件以及相应弹簧元件的结构空间需求较小,这样就能构建具有较小结构空间需求的致动器配置。热致动器元件以及弹簧元件采用纵向布置方案,这样就能实现直径较小的长形的特别是平移式的致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热致动器元件可以如此地构建,使其在升温时改变其形状,在冷却时,特别是通过所述相应反作用力的作用而恢复其初始形状,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包括热弹性材料,特别是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聚合物或双金属。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节元件可以可动支承并且具有定义的第一调节位置和/或定义的第二调节位置,所述调节位置被止挡装置定义。
特定而言,所述第一调节位置可以由所述锁固元件与所述调节元件之间的第一止挡装置并结合所述锁固元件的第二止挡装置的位置固定的止挡定义,以及,所述第二调节位置由第三止挡装置的位置固定的止挡定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作用力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反作用力,其中特别是用于提供作为第一反作用力的第一弹力的第一弹簧元件,具有小于用于提供作为第二反作用力的第二弹力的第二弹簧元件的弹簧常数。
其中,所述第一反作用力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的停用状态下使得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塑性、准塑性和/或弹性地变形,使得所述调节元件进入所述第二调节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元件可以平移式可动支承,其中所述锁固元件可在第一锁固位置与第二锁固位置之间平行于所述调节元件地运动。
其中,至少所述调节元件旋转式可动支承,其中特别是所述锁固元件旋转支承并且在第一锁固位置与第二锁固位置之间与所述调节元件同轴地可动。
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特别是可以至少部分地被所述致动器元件的周边偏转以及/或者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至少部分地被所述锁固元件的周边偏转。
进一步地,所述相应的反作用力可以由以下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提供: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和弯曲弹簧。
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呈长形并且特别是呈线状或杆状。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致动器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供能装置耦合,以便通过输入电功率来加热所述相应的致动器元件。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可以设有双稳态元件,其如此地与所述调节元件耦合,使得在调节所述调节元件时,所述双稳态元件从一个双稳态状态切换至另一双稳态状态。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操作上述热致动器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激活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以便将所述调节元件从所述第一调节位置移至所述第二调节位置,
-激活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以便将所述调节元件从所述第二调节位置移至所述第一调节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至1c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致动器元件在不同切换状态下的视图;
图2为图1a至1c所示热致动器配置实施为阀致动器;
图3a至3c为平移式热致动器配置使用拉伸弹簧时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式热致动器配置的视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式热致动器配置的视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式热致动器配置的透视图;
图7为具有该致动器配置和双稳态元件的配置的视图;以及
图8为具有该致动器配置和双稳态元件的另一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1c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平移式热致动器配置1的不同状态。在图1a中,热致动器配置1处于休止位置。
热致动器配置1具有第一分致动器2和第二分致动器3。第一分致动器2作用于调节元件4,该调节元件可平移移动地被保持并且与第一和第二分致动器2、3耦合。调节元件4可在第一调节位置S1与第二调节位置S2之间被调节。朝第一调节位置S1作用的力方向被称为第一力方向K1,朝第二调节位置S2作用的力方向被称为第二力方向K2。
第一分致动器2具有第一热致动器元件21,第二分致动器3具有第二热致动器元件31。致动器元件21、31被如此地构建,使其在升温时改变其形状,在冷却时恢复其初始形状。前述实施方式特别是利用致动器元件21、31在其升温时的收缩以及在其冷却和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准塑性膨胀。
第一和/或第二热致动器元件21、31例如可以配设有热弹性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例如为热弹性线材、热弹性弹簧或其他热弹性元件。其他热致动器元件例如可以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双金属或其他膨胀元件作为活性材料。
第一分致动器2具有第一热致动器元件21,其在停用状态下,将调节元件4反向于第一弹力F1(反作用力)地并且在沿第一力方向K1施加预设保持力H时保持在第一调节位置S1中。该致动器元件的停用状态例如处于环境温度条件下。在该致动器元件的有所升高的温度下进入激活状态。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弹力F1可以由构建为压缩弹簧的第一弹簧元件22提供。为此,第一致动器元件21可以布置在第二位置固定的保持元件62与调节元件4之间并且起作用。
可以构建为压缩弹簧的第一弹簧元件22支撑在第一位置固定的保持元件上的末端上,并且沿第二力方向K2对调节元件4施加第一弹力F1,使得第一热致动器元件21被施加拉力。第一热致动器元件21和第一弹簧元件22如此地设计,使得在没有更多保持力作用的情况下,调节元件4无法被保持在第一调节位置S1中。亦即,在该附加的保持力H作用的情况下,第一弹簧元件22施加于第一致动器元件21的拉力不足以使得第一致动器元件21伸展至使得调节元件4从其第一调节位置S1移出的程度。
沿第一力方向K1的保持力H由第二分致动器3提供。第二分致动器3配设有第二热致动器元件31和第二弹簧元件32。第二弹簧元件32和第二热致动器元件31作用于锁固元件5。锁固元件5可移动地布置在调节元件4上并且可以通过第二致动器元件31而在第一锁固位置SP1与第二锁固位置SP2之间被调节。在调节元件4与锁固元件5之间设有止挡装置51,其在第一锁固位置SP1中通过调节元件4对第一分致动器2施加保持力H,从而将调节元件4保持在第一调节位置S1上。特别是在反向于第一弹簧元件22的第一弹力F1的第一力方向K1上施加保持力H。第二弹簧元件32的弹簧常数相应如此地设计,使其也能反向于第一弹簧元件21的弹力F1地施加保持力H。
本发明中的止挡装置由两个可相向运动的元件构成,它们由此而在相向运动时形成位置固定或可动的止挡。
第二弹簧元件32如此地作用于第二致动器元件31,使其被施加拉应力。第二致动器元件31布置在第三位置固定的保持元件63与锁固元件5之间。第二弹簧元件32布置在第四位置固定的保持元件64与锁固元件5之间。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弹簧元件32构建为压缩弹簧并且沿第一力方向K1将锁固元件5压向第一止挡装置51,使得在第二致动器元件31的停用状态下,锁固元件5被保持在预设的第一锁固位置SP1上。
通过例如可以设在第四位置固定的保持元件64上的位置固定的第二止挡装置52,就能规定第一锁固位置SP1,从而也规定调节元件4的第一调节位置S1。位于锁固元件5与第四位置固定的保持元件64之间的第二止挡装置52在锁固元件5沿第一力方向K1运动时进行作用,使得在第一锁固位置SP1上,调节元件4的运动被阻止且该调节元件被保持在该处,如此,第一调节位置S1基于调节元件4与锁固元件5之间的第一止挡装置51而被定义。亦即,锁固元件5和调节元件4如此地相耦合,使得锁固元件5沿第一力方向K1的运动被第二止挡装置52限制,调节元件4沿第二力方向K2的运动被第一止挡装置51限制。
这样就在图1a所示致动器配置1中,在两个致动器元件21、31停用的情况下,调节元件4被锁固元件5保持在第一调节位置S1中。如图1b所示将第二致动器元件31激活的情况下,第二致动器元件31的延伸度减小,沿第二力方向K2对锁固元件5施加拉力。
可以通过施加电能来激活致动器元件21、31。为此,线状或长形致动器元件21、31的相对的末端例如可以配设有触点,以便可切换地借助电能来加热这些致动器元件。
沿第二力方向K2对锁固元件5施加拉力会引起保持力H的减小或消除,并且基于第一弹簧元件22的第一弹力F1的作用而引起以下状况:调节元件4随锁固元件5沿第二力方向K2运动,从而使得调节元件4进入第二调节位置S2。第二调节位置可以通过调节元件4与相应保持元件(特别是第一保持元件61)之间的第三止挡装置53而被规定。替代地,在锁固元件5位于第二锁固位置中的情况下,第二调节位置S2也可以由第一止挡装置51规定。
替代地,第二调节位置S2可以由第二致动器元件31在激活状态下的长度或延伸度定义,该第二致动器元件通过锁固元件5沿第二力方向K2的调节行程来定义第二锁固位置SP2。
通过激活第二致动器元件31来减小或完全消除第二弹簧元件32所施加的保持力H,并且第一弹簧元件22可以对第一致动器元件21施加完整的第一弹力F1,使得该第一致动器元件伸展并且调节元件4朝第二调节位置运动。因此,在第一弹簧元件22的弹簧常数与第一致动器元件21的弹性之间设有某种尺寸,其使得第一致动器元件21通过第一弹簧元件22的第一弹力F1而从第一调节位置(第一致动器元件的基本不受力状态)伸展至第二调节位置S2。
在下文中,通过将第二致动器元件31简单激活就能从第二调节位置S2复位至第一调节位置S1,但复位通常需要不确定的较长时间,因为第二致动器元件31必须加以冷却才能特别是在与作用的反作用力相结合的情况下引起相应的形状变化。在不采用专门冷却措施的情况下,冷却速度仅取决于朝环境的散热。冷却通常慢于升温,因为例如电能所提供的升温用功率输入基本上仅受所提供的功率的大小的限制。
为了使得热致动器配置1的调节元件4更快地从第二调节位置S2移至第一调节位置S1,在激活第二致动器元件31的同时激活第一热致动器元件21。图1c示出由此而实现的状态。由此,调节元件4主动地反向于第一弹簧元件22的第一弹力F1复位至第一调节位置S1,而不必沿第一力方向K1对调节元件4作用保持力H且不对第二致动器元件31施加额外的作用力。从而防止这些致动器元件在激活状态下变形。
与通过冷却和施加反作用力来停用相比,通过加热来激活致动器元件会大大加快相应变形或长度变化,这样就能快得多地从第二调节位置S2复位至第一调节位置S1。通过停用第二致动器元件31从而停用第一致动器元件,就能将致动器配置1从图1c所示状态回移至图1a所示初始位置。
替代地,也可以从图1b所示状态出发,在激活第一致动器元件21的同时停用第二致动器元件22,从而在复位过程开始时就启动冷却过程。这样就能在再次激活第二分致动器3前缩短停滞时间,图1a示出该第二分致动器的状态。
在两个致动器元件21、31的停用状态下,为弹簧元件22、32配设不同弹力就能在致动器配置1的停用(即不带电)状态下实现预设的调节位置,特别是第一调节位置。特别是在相当于第一调节位置S1的位置中,使得第二弹簧元件32的第二弹力大于在这个工作点上的第一弹簧元件22的弹力,使得在两个致动器元件21、31的停用状态下,锁固元件5移至第一锁固位置SP1,并且基于第一和第二止挡装置51、52,调节元件4相应地移至第一调节位置S1。
通过在第一止挡装置51的区域内调节调节装置4的长度和/或调节第二止挡装置52,就能实现调节位置S1、S2的可调性。
前述致动器配置1可以用作针对多个执行器的致动器,这些执行器特别是实现两个定义的调节位置间的调节。所述致动器配置例如可以用作阀致动器、闭锁致动器、解锁致动器、定位致动器、制动致动器、(接触)开关和类似装置。
图1a至1c所示平移式热致动器配置例如可以应用于在图2的截面图中示例性示出的阀致动器中。
图2的配置示出大体呈管状的致动器壳体7。此前例如结合图1a-1c所描述的致动器配置1布置在致动器壳体7中。通过弹簧元件和致动器元件的长形布置方案来实现直径较小的杆状配置。该配置的优点是,可以将弹簧元件和致动器元件沿纵向相邻布置,从而构建直径极小的长形配置。此外,第一和第二致动器元件可以相对于周向相互错开布置,特别是以90°错开布置,使其共同布置在致动器配置的一个区段中。
这种致动器配置的调节运动由布置在致动器壳体7中的调节元件4通过调节运动来实施,该调节运动可以在杆状致动器配置的末端上被检测到,这样就能在此处对相应的调节系统,如阀或类似装置,进行调节。
图3a至3c中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而示出了平移式致动器配置,其中设有拉伸弹簧22'(图3a)而非压缩弹簧作为第一弹簧元件22,设有拉伸弹簧32'(图3b)而非第二弹簧元件32,以及设有拉伸弹簧22'、32'(图3c)而非两个弹簧元件22、32。整体而言,针对平移式配置而构建有分致动器2、3,使得在进行热施加时,一个相应的弹力朝第一和第二热致动器元件21、31的伸展方向作用,或者一个弹力反向于致动器元件21、31的形状变化的方向作用。
图4所示实施方式示出图1a-1c所示致动器原理应用于旋转式致动器配置。在该致动器配置中,刚性调节元件4分成若干调节元件部件41、42,其以旋转可动支承的方式安装在调节中间部件9的相对的固定点上。调节中间部件9根据调节元件部件41、42的具体位置而具备第一或第二位置角SW1、SW2作为调节位置。该基本原理与图1a-1c所示配置的基本原理相同并且是可用的,因为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通过调节中间部件9对调节元件部件41、42进行力传递。如图3a至3c所示,第一和第二弹簧元件22、32可以构建为压缩弹簧和/或拉伸弹簧,其中弹力/反作用力分别在伸展方向上施加于相应热致动器元件21、31这一基本原理保持不变。
在图5中,将致动器原理应用于另一旋转式致动器配置,其中刚性调节元件4被绳10取代,该绳将调节元件部件41、42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旋转可动支承的调节中间部件9的周面而被导引。绳10从第一调节元件部件41通过调节中间部件9被导引。第一致动器元件21布置在绳10的一端与第二调节元件部件42之间。由此,该作用原理与该平移式致动器配置的作用原理相同。
图6所示实施方式示出某种实施方案,其中调节元件4'和锁固元件5'构建为同轴可动的旋转式圆盘元件4'、5'。相应地,第一、第二和第三止挡装置51'、52'、53'如此地布置在圆盘形调节元件4'和圆盘形锁固元件5'上,使其以与图1a-1c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类似的方式定义预设的调节位置S1、S2或锁固位置SP1、SP2。
在此情形下,特别是可以呈线状的致动器元件21”、31”进行作用,以便将转矩施加于调节元件4'或锁固元件5'。致动器元件21”、31”也可以部分地沿相应圆盘元件的周面移动并且在收缩或伸展时带动该圆盘元件或使其旋转。可以通过相应致动器元件21”、31”的末端上或作为布置在圆盘元件中的扭转弹簧的相应拉伸弹簧来施加相应的反作用力。作为弹簧的替代方案,也可以通过被重力施加的质量来对相应致动器元件施加反作用力。
调节元件4'和锁固元件5'在相互旋转时如此地通过第一止挡装置51'耦合,使得在两个致动器元件21”、31”停用时,锁固元件5'将调节元件4'保持在第一调节位置S1中,在第二致动器元件31”激活时,锁固元件5'将调节元件4'的旋转释放,使其反向于第一弹簧元件22”的第一弹力F1地移至第二调节位置S2。在在第二致动器元件31”激活时,锁固元件5'沿第一旋转方向D1运动,使其由于第一止挡装置51'的止挡的消除而通过第一弹簧元件22”的第一弹力F1的作用,同样沿第一旋转方向D1带动调节元件4'。
弹簧元件22”、32”以及致动器元件21”、31”可以构建为扭转弹簧元件或扭转致动器元件并且布置在锁固元件5'或调节元件4'中。
在图7所示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图1a-1c的致动器配置与双稳态元件71的组合。双稳态元件,也称卡扣元件或卡扣弹簧,可以通过施加调节力来在两个稳定的调节状态之间被调节,双稳态元件在被施加相应的调节力前停留在这些调节状态下。图7所示双稳态元件71可以具有弹性金属薄片,其在弯曲应力下被牢固张紧在两个保持点72之间。双稳态元件71可旋转布置在保持点72上,使其可以在两个双稳态点之间被调节。通过将致动器配置1耦合在施加点73上就能对双稳态元件71进行调节,而不使得复位时间与冷却速度相关。此外,无需针对其中一个致动器元件的激活状态施力,这样就不会在激活状态下出现致动器元件的伸展。
优选将施加点73设置在保持点72附近,这样以较小的调节行程就能调节双稳态元件。通过在双稳态元件的中间位置M与外部装置耦合,就能简单地实现调节行程延长。
图8示出另一实施方式,其具有例如在图4、5和6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旋转式致动器配置,和旋转式布置在两个保持点72之间的双稳态元件71。通过其中一个保持点72借助致动器配置1对双稳态元件71施加调节力矩,就能将双稳态元件71相应地调节至其中一个双稳态位置。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第一调节位置(S1)与第二调节位置(S2)之间移动调节元件(4)的热致动器配置(1),包括:
-具有第一热致动器元件(21)的第一分致动器(2),所述第一热致动器元件被施加第一反作用力(F1);
-具有第二热致动器元件(31)的第二分致动器(3),所述第二热致动器元件被施加第二反作用力(F2),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21,31)被构建成通过温度变化来反向于所述相应反作用力(F1,F2)地改变其形状;
-调节元件(4),其与所述第一分致动器(2)耦合,使得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21)的停用状态下,所述调节元件(4)在保持力(H)的作用下被保持在所述第一调节位置(S1)中,并且在所述保持力(H)消除的情况下,所述调节元件(4)基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F1)的作用而进入所述第二调节位置(S2);
-锁固元件(5),其与所述第二分致动器(3)耦合,从而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31)的停用状态下提供所述保持力(H)并且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31)的激活状态下减小或消除所述保持力(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热致动器元件(21,31)如此地构建,使其在升温时改变其形状,特别是收缩,并且在冷却时,特别是通过所述相应反作用力的作用而恢复其初始形状,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21,31)包括热弹性材料,特别是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聚合物或双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调节元件(4)可动支承并且具有定义的第一调节位置(S1)和/或定义的第二调节位置(S2),所述调节位置被相应的止挡装置(51,52,53)定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位置(S1)由所述锁固元件(5)与所述调节元件(4)之间的第一止挡装置(51)并结合所述锁固元件(5)的第二止挡装置(52)的位置固定的止挡定义,以及/或者,所述第二调节位置(S2)由第三止挡装置(53)的位置固定的止挡定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第一反作用力(F1)小于所述第二反作用力(F2),其中特别是用于提供作为第一反作用力的第一弹力(F1)的第一弹簧元件(22),具有小于用于提供作为第二反作用力的第二弹力(F2)的第二弹簧元件(32)的弹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第一反作用力(F1)如此地设计,使其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的停用状态下使得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21)塑性、准塑性和/或弹性地变形,使得所述调节元件(4)进入所述第二调节位置(S2),其中特别是所述调节元件(4)通过所述第一反作用力(F1)而移至所述第二调节位置(S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调节元件(4)平移式可动支承,其中所述锁固元件(5)可在第一锁固位置(SP1)与第二锁固位置(SP2)之间平行于所述调节元件(4)地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调节元件(4)的至少一个转子部件旋转式可动支承,其中所述锁固元件(5)旋转支承并且在第一锁固位置(SP1)与第二锁固位置(SP2)之间与所述调节元件(4)同轴地可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21)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调节元件(4)的周面偏转以及/或者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31)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锁固元件(5)的周面偏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相应的反作用力(F1,F2)由以下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提供: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弯曲弹簧或被施加重力的质量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21,31)中的至少一个呈长形且具有弹性并且特别是呈线状或杆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21,31)中的至少一个与供能装置耦合,以便通过输入电功率来加热所述相应的致动器元件(21,31)。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设有双稳态元件(71),其如此地与所述调节元件(4)耦合,使得在调节所述调节元件(4)时,所述双稳态元件从一个双稳态状态切换至另一双稳态状态,其中特别是所述调节元件(4)与所述双稳态元件(71)耦合,以便将平移式或旋转式调节施加于所述双稳态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其中所述调节元件(4)与阀致动器、闭锁致动器、解锁致动器、定位致动器、制动致动器或(接触)开关耦合以实施调节。
15.一种操作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致动器配置(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激活所述第二致动器元件(31),以便将所述调节元件(4)从所述第一调节位置(S1)移至所述第二调节位置(S2),
-激活所述第一致动器元件(21),以便将所述调节元件(4)从所述第二调节位置(S1)移至所述第一调节位置(S2)。
CN202080079954.XA 2019-09-18 2020-09-15 具有改进的复位时间的热致动器配置 Pending CN1147466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25143.5A DE102019125143A1 (de) 2019-09-18 2019-09-18 Thermische Aktoranordnung mit verbesserter Rückstellzeit
DE102019125143.5 2019-09-18
PCT/EP2020/075713 WO2021052933A1 (de) 2019-09-18 2020-09-15 Thermische aktoranordnung mit verbesserter rückstellzei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6646A true CN114746646A (zh) 2022-07-12

Family

ID=72521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9954.XA Pending CN114746646A (zh) 2019-09-18 2020-09-15 具有改进的复位时间的热致动器配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5072B2 (zh)
EP (1) EP4031766B1 (zh)
CN (1) CN114746646A (zh)
DE (1) DE102019125143A1 (zh)
WO (1) WO20210529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3696A1 (de) * 2019-05-22 2020-11-26 Universität des Saarlandes Festkörperbasierter Energiewandler, Heiz/Kühlvorrichtung mit einem solchen Energiewandler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Heiz/Kühlvorrichtung
DE102021108022A1 (de) 2021-03-30 2022-10-06 Grohe Ag Zweiwegeventil für eine Sanitärarmatur und Sanitärarmatur mit einem solchen Zweiwegevent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4816A (en) * 1996-12-16 1999-11-30 Mcnc Thermal arched beam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evices and associated fabrication methods
DE19963501A1 (de) * 1999-12-09 2001-06-13 Mannesmann Rexroth Ag Aktuator und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s Stellgliedes
US6982515B2 (en) * 2001-09-12 2006-01-03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ual position linear displacement micromechanism
US20080271559A1 (en) * 2005-08-11 2008-11-06 Alfmeier Prazision Ag Baugruppen Und Systemlosungen Turn-actuator with tensile element of shape memory alloy
US9234509B2 (en) * 2011-05-24 2016-01-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Quick-return active material actuator
US8707694B2 (en) * 2011-12-23 2014-04-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DE102012104901B4 (de) * 2012-06-06 2022-03-31 Pierburg Gmbh Aktor zur Betätigung eines Stellelementes
EP2937565B1 (de) * 2014-04-25 2016-09-21 Magna Car Top Systems GmbH Aktuatorvorrichtung
DE102014108678A1 (de) * 2014-06-20 2015-12-24 Bürkert Werke GmbH Schieberventil
DE102014113065A1 (de) * 2014-09-10 2016-03-10 Otto Egelhof Gmbh & Co. Kg Antriebsein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einer Stellbewegung eines Steuerelementes
DE102014116295A1 (de) * 2014-11-07 2016-05-12 Bürkert Werke GmbH Sitzventil
JP6610596B2 (ja) * 2016-09-20 2019-11-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WO2019106340A1 (en) * 2017-12-01 2019-06-06 Cambridge Mechatronics Limi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US11515101B2 (en) * 2019-07-29 2022-11-29 Qatar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Science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ed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25143A1 (de) 2021-03-18
EP4031766B1 (de) 2023-11-15
EP4031766C0 (de) 2023-11-15
EP4031766A1 (de) 2022-07-27
WO2021052933A1 (de) 2021-03-25
US20220290659A1 (en) 2022-09-15
US11815072B2 (en)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46646A (zh) 具有改进的复位时间的热致动器配置
US4553393A (en) Memory metal actuator
EP2171183B1 (en) Actuator comprising elements made of shape memory alloy with broadened range of working temperatures
US4551974A (en) Shape memory effect actuator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and operating therefor
JP4946619B2 (ja) 駆動装置
EP3908753B1 (en) Multi-stable actuator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 wires
US7992795B2 (en)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US4979672A (en) Shape memory actuator
WO1990015928A1 (en) A shape memory actuator
JP6421202B2 (ja) 硬度可変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16174741A1 (ja) 硬度可変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0954925B2 (en) Bistable actuator device having a shape memory element
RU2691213C2 (ru) Тепл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е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WO1990005988A1 (en) Snap action thermal actuator
WO2000009859A1 (en) Translational actuator
NL2024842B1 (en) Acoustic device with sma microspring switch
US2843691A (en) Mechanism for operating a load limit device in response to excessive load on a driving member
CN111863527B (zh) 具有形状记忆元件的电开关装置
EP1362195A1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JPS6348713A (ja) 死点通過型切替装置
RU220882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нтрол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и безопасного отключения для электротеплового и газов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US10141137B2 (en) Latch-free actuators
RU2194327C2 (ru) Термовыключатель
KR20220096514A (ko) 형상 기억 합금을 이용한 선형 작동기
JPS62272060A (ja) 機器類の作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