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6024A - 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6024A
CN114746024A CN202080082951.1A CN202080082951A CN114746024A CN 114746024 A CN114746024 A CN 114746024A CN 202080082951 A CN202080082951 A CN 202080082951A CN 114746024 A CN114746024 A CN 114746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iopsy needle
slit
blad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29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哲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46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6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4Endoscopic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233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 A61B10/0266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means for severing samp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6Biopsy forceps, e.g. with cup-shaped ja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4Endoscopic instruments
    • A61B2010/045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简单的操作采集用于进行病理明确诊断的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的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在插入内窥镜钳子通道的活检针的管材(54)中,具有:穿刺部(56),其设置于管材(54)的前端部(55)且具有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62);狭缝(58),其从管材(54)的前端开口部(50)朝向基端开口部(54)侧延伸;及组织切除刀具(60),其设置于狭缝(58)的基端(58C)上且从狭缝(58)的基端(58C)朝向狭缝(58)的前端形成为尖端细。

Description

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进行生物体组织的采集的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进行着如下诊断:经由超声波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向体腔内导入针管,在基于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断层图像观察下,将针管引导至观察部位并刺入病变组织,通过采集生物体组织来明确病理。
作为用于进行这样的病理明确诊断的组织采集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装置。专利文献1的组织采集装置具备:护套,其具有在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插通自如的挠性;针管,其进退自如地插通于护套的内部并穿刺于生物体组织;操作部,其与护套的基端部连结并操作针管的进退;及注射器,其与操作部连接并对针管施加负压。
并且,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针管具备从前端开口朝向基端侧延伸的狭缝,通过将设置于狭缝的两侧的第1缘部的曲率半径构成为大于第2缘部的曲率半径的结构,在第1缘部与第2缘部之间形成有阶梯差。
根据专利文献1的组织采集装置,将针管刺入病变组织之后,旋转针管并从上述阶梯差的间隙向管材的前端部取入生物体组织,然后进一步旋转针管并通过狭缝的缘部切除上述取入的生物体组织。由此,能够采集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以进行病理明确诊断。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1251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针管(以下,称为活检针。)为具有曲率半径彼此不同的第1缘部和第2缘部的复杂的结构,因此存在制造外径例如为3mm以下的小径的活检针时难程度高的问题。
并且,根据专利文献1的组织采集装置,当通过活检针取入生物体组织并切除的情况下,使活检针以活检针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但是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使操作部与注射器一起旋转,因此有时会对手术人员带来负担。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简单的操作采集用于进行病理明确诊断的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的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为插入内窥镜钳子通道的活检针,其具备:中空的管材,其具有前端开口部和基端开口部且前端开口部和基端开口部连通,管材具有:穿刺部,其设置于管材的前端部且具有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狭缝,其从前端开口部朝向基端开口部侧延伸;及组织切除刀具,其设置于狭缝的基端且从狭缝的基端朝向狭缝的前端形成为尖端细。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的一方式中,组织切除刀具优选具有从狭缝的基端朝向狭缝的前端以靠近管材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的至少一个倾斜刀刃面。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的一方式中,优选在倾斜刀刃面上形成有锋利的刀刃且刀刃形成于从管材的外周面向管材的外侧不突出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从管材的轴向观察管材的情况下,优选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与狭缝在管材的径向上对置配置。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优选具有在管材的轴向上形成于比狭缝更靠管材的前端侧的第1刀刃尖端点。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的穿刺部优选具有第1刀刃尖端点、第2刀刃尖端点和第3刀刃尖端点,第1刀刃尖端点、第2刀刃尖端点及第3刀刃尖端点分别形成于管材的内周面,从与管材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管材的情况下,第1刀刃尖端点形成于比第2刀刃尖端点及第3刀刃尖端点更靠管材的前端侧,从管材的轴向观察管材的情况下,第1刀刃尖端点在管材的径向上与狭缝对置配置,第2刀刃尖端点及第3刀刃尖端点隔着狭缝彼此对置配置。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管材的前端部优选具有:第1刀刃面,其连接管材的外周面和第1刀刃尖端点及第2刀刃尖端点,并且具有包括朝向管材的径向外侧的成分和朝向管材的前端侧的成分的法线;第2刀刃面,其连接管材的外周面和第1刀刃尖端点及第3刀刃尖端点,并且具有包括朝向管材的径向外侧的成分和朝向管材的前端侧的成分的法线。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优选形成于管材的内周面。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在管材的轴向上,从第1刀刃尖端点到组织切除刀具的前端为止的长度优选为0.5mm以上且25.0mm以下。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管材的圆周方向上的狭缝的宽度优选小于管材的内径。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管材的外径优选为0.3mm以上且3.0mm以下。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管材的内径优选为0.1mm以上且2.5mm以下。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优选在管材的外周面具备能够在超声波图像下视觉上显示管材的位置的回波标记。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回波标记优选仅设置于包括狭缝的基端的周围。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回波标记优选以包括狭缝的基端的周围为起点设置于管材的前端侧的区域。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回波标记优选以包括狭缝的基端的周围为起点设置于管材的基端侧的区域。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回波标记优选构成为凹凸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中,管材优选由不锈钢、镍钛合金、镍铬合金或钴铬合金构成。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组织采集装置具备本发明的活检针、与活检针的基端开口部连通而使活检针的内部成为负压的抽吸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简单的操作采集用于进行病理明确诊断的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组织采集装置组装在超声波内窥镜中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表示组织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活检针从护套的前端开口向外部突出的插入部的剖视图。
图4是活检针埋入护套的内部的插入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组织采集装置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构成组织采集装置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构成组织采集装置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用组织采集装置采集生物体组织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7变形例所涉及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8变形例所涉及的管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回波标记的第1方式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回波标记的第2方式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回波标记的第3方式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回波标记的第4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适用本发明的穿刺用的组织采集装置,对经由形成于进行电子凸面扫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而插入体腔内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组织采集装置的引导机构,能够将除此以外的扫描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或者不具备超声波诊断机构的通常的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以及穿刺器(Trocar)等设为引导机构,当插通于穿刺器的情况下,整体能够由硬质部件构成。
首先,在图1中示出引导组织采集装置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分的结构。图中,符号10为向体腔内的插入部,该插入部10由在弯角部11的前端连接设置前端部主体12而成,前端部主体12中,在基端侧设置有内窥镜观察部13并且在前端侧设置有超声波观察部14。内窥镜观察部13设置于前端部主体12的基端侧的倾斜部12a,由将观察视野朝向斜前方的部件构成。
在图1中,示出具备构成内窥镜观察部13的光导件的照明机构15,与该照明机构15相邻地设置有观察机构,但是省略了该观察机构的图示。另外,作为观察机构,能够使用固体成像元件或导象装置(image guide)。
超声波观察部14具有安装在设置于前端部主体12的前端的开口部12b的超声波换能器单元16。该超声波换能器单元16进行电子凸面扫描,由将多个长条状的超声波振子17排列成圆弧状的部件构成。
在内窥镜观察部13与超声波观察部14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处置器具导出部18。该处置器具导出部18为具有穿设于前端部主体12的规定的内径的通路,在该处置器具导出部18上连结有连接管19。该连接管19以规定角度弯曲,在其基端部连接有挠性管材20。因此,由处置器具导出部18、连接管19及挠性管材20构成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处置器具导出部18相对于插入部10的轴线朝向斜前方延伸,挠性管材20沿插入部10的轴线方向延伸,连接管19的中间部分弯曲规定的角度。
符号30为实施方式的组织采集装置,该组织采集装置30插入在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的内部,并能够从该处置器具导出部18伸出或退缩。然后,能够使前端部主体12与体腔内壁s抵接,通过超声波观察部14使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进入超声波观察视野中,从处置器具导出部18将组织采集装置30的前端部从体腔内壁S刺入,并将该前端部引导至组织采集部位T的基础上,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采集。
图2是表示组织采集装置30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从图2可知,组织采集装置30由插入部31和操作部32构成,并且在操作部32的基端部可装卸地连接有注射器33。该注射器33为抽吸部件的一例。
插入部31至少比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的总长长,如图3及图4所示,由双重筒部件构成。即,插入部31从最外周侧开始由护套34和插通于该护套34的内部的活检针35构成。并且,图3是表示活检针35从护套34的前端开口34A向外部突出的状态的插入部31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活检针35埋入到护套34的内部的状态的插入部31的剖视图。
护套34插通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并构成插入部31的外壳。护套34由具有挠性的筒状的部件构成,例如由聚醚砜、特氟龙(注册商标)或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等树脂部件形成。另外,护套34也可以由密合线圈等构成。
活检针35穿刺在生物体组织中而进行病变组织等的采集,并进退自如地插通配置于护套34的内部。关于活检针35的详细结构将后述,活检针35具有管材54。该管材54具有前端开口部50和基端开口部52(参考图2),且前端开口部50和基端开口部52连通。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在管材54的前端部55设置有穿刺部56、狭缝58和组织切除刀具60。
由于上述的管材54刺入体内,因此必须是硬质的。并且,由于管材54插通于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的内部,因此为了通过弯曲的连接管19,并且即使在弯角部11弯曲的状态下也能够顺利地插通,必须在弯曲方向上具有挠性。因此,管材54由细径且具有挠性的不锈钢、镍钛合金、镍铬合金或钴铬合金构成。不锈钢不易生锈且镍钛为超弹性合金,因此即使插通于弯曲的连接管19也不易产生弯曲痕迹,并且镍铬及钴铬的硬度高,因此能够容易地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另外,活检针35也可以由硬质管形成至少包括穿刺部56的前端部55,由具有挠性的软性的管材构成除了前端部55以外的部位。
管材54进退自如地插通配置于护套34的内部,在管材54埋入护套34的退避位置(图4的位置)、和从护套34的前端开口34A突出规定的长度的工作位置(图3的位置)上进行移动。
因此,管材54的基端部与操作部32连结,通过操作该操作部32,管材54从护套34的前端开口34A伸出或退缩。作为操作部32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操作部32具有卢尔锁(Luer lock)操作部39、护套位置操作部40、管材位置操作部41及止动环(stopper ring)42。并且,管心针(stylet)36插入在管材35的内部。
卢尔锁操作部39中,在其前端部构成有卢尔锁部39A,该卢尔锁部39A用于固定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处置器具导入口(未图示),例如可装卸地连结于存在于处置器具导入口的一对卢尔锁部。该卢尔锁操作部39插通于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孔部,卢尔锁操作部39和护套位置操作部40沿操作部32的轴线P相对滑动自如地安装。卢尔锁操作部39和护套位置操作部40通过从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外周面朝向卢尔锁操作部39的外周面螺入的螺钉43被固定。
并且,在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外周面上,沿轴线P滑动自如地设置有止动环42,止动环42通过从止动环42的外周面朝向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外周面螺入的螺钉44被固定。该护套位置操作部40插通于管材位置操作部41的孔部,护套位置操作部40和管材位置操作部41沿轴线P相对滑动自如地安装。护套位置操作部40和管材位置操作部41在轴线P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通过管材位置操作部41的前端面41A与止动环42抵接来确定。
相对于上述结构的操作部32,在护套34中,护套34的基部侧从卢尔锁操作部39的孔部插通于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孔部并固定在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基端部。由此,护套34的基端开口34B在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基端部开口。并且,在管材54中,管材54的基端侧从护套34的基端开口34B插通于管材位置操作部41的孔部并固定在管材位置操作部41的基端部。由此,管材54的基端开口52在管材位置操作部41的基端部开口。并且,在管材位置操作部41的基端部设置有与上述的基端开口52连通的卢尔锁部45,在从该卢尔锁部45到从管材前端开口部50突出的位置为止之间具备有管心针36。管心针36发挥如下作用:保护刀刃尖端点62、64、66、从刀刃尖端点62、64、66保护护套34、抑制异物侵入管材34内等。当管心针36从管材前端开口部50突出时,在护套34呈圆弧的一部分而成为弯曲形状的情况下,管心针36远端面和管材前端开口部的外周面与护套34的内面接触。而且,管心针36的远端面从护套34的内面被按压,管材前端开口部50成为退避至远离护套34的内面的位置的状态。当将管心针36从卢尔锁部45向基端方向完全拔出时,能够使具有抽吸用及液体压送用的一对卢尔锁的注射器33相对于卢尔锁部45进行装卸。
接着,对图2所示的组织采集装置3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
首先,当将插通有管材35的护套34从超声波内窥镜的处置器具导入口插入图1所示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时,例如,当护套34的前端部位于图1的处置器具导出部18的前端附近时,将卢尔锁操作部39的卢尔锁部39A固定在处置器具导入口的一对卢尔锁上。
接着,松开螺钉43,使护套位置操作部40相对于卢尔锁操作部39沿轴线P向箭头Q方向滑动。由此,护套34的前端部从处置器具导出部18突出。然后,对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滑动位置进行调整,当护套34的突出长度成为适当的长度时,将护套位置操作部40通过螺钉43固定在卢尔锁操作部39上。
接着,松开螺钉44,使止动环42相对于护套位置操作部40沿轴线P滑动,从而调整止动环42相对于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位置。即,对管材54从护套34的前端部的突出长度进行调整。该调整例如能够通过观察打印在护套位置操作部40的外周面的刻度来进行。然后,将止动环42通过螺钉44固定在护套位置操作部40上。
接着,将从前端开口部50突出的管心针36向基端侧稍微拔出,并从管材的前端开口部50埋入5mm~10mm左右。由此,刀刃尖端点62、64、66容易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
接着,使管材位置操作部41相对于护套位置操作部40沿轴线P向箭头Q方向滑动。通过该滑动动作,管材54的前端部55从护套34的前端开口34A突出,然后,当管材位置操作部41的前端面41A与止动环42抵接时,管材54的前端部55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参考图1)。
接着,将管心针36从卢尔锁部45拉出并完全拔出。之后,能够在卢尔锁部45上安装注射器33进行抽吸。以上为组织采集装置30的使用例。
并且,管材54还作为流体通路发挥作用。该流体通路作为用于施加负压的抽吸通路、和压送生理盐水以排出在管材54的内部采集到的生物体组织的通路而发挥作用。
接着,对管材54的前端部55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管材54的前端部55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是从管材54的前端侧观察前端部55的一侧面的立体图。图6是从管材54的前端侧观察前端部55的另一个侧面的立体图。并且,图7是从管材54的前端侧观察前端部55的主视图。
以下,在对管材54的前端部55的结构进行说明时,使用X轴、Y轴及Z轴的三维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即,当从操作部32(参考图2)观察管材54的前端部55并将狭缝58的朝向设为上方向的情况下,将上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其相反的方向即下方向设为Z(-)方向。并且,将此时的右方向设为X(+)方向,将左方向设为X(-)方向。并且,将此时的前端侧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基端侧的方向设为Y(-)方向。
如图5至图7所示,管材54的前端部55具有上述的穿刺部56、狭缝58及组织切除刀具60。
如图5所示,狭缝58为从前端开口部50朝向基端开口部52(参考图2)侧沿Y(-)方向延伸的形成为直线状的细长的贯穿孔,在采集组织时,作为用于从前端部55的侧面向管材54的内部大量取入生物体组织的取入口而发挥作用。该狭缝58由,在X方向上彼此凸出且沿Y方向的一对壁部58A、58B之间的间隙形成。
组织切除刀具60设置于狭缝58的基端58C。该组织切除刀具60从基端58C朝向狭缝58的前端(Y(+)侧)形成为尖端细。并且,组织切除刀具60具有从狭缝58的基端58C朝向狭缝58的前端(Y(+)侧)以靠近管材54的中心轴54C的方式倾斜的倾斜刀刃面60B。在该倾斜刀刃面60B上,锋利的刀刃60A朝向狭缝58的前端(Y(+)侧)形成,该刀刃60A形成于管材54的内周面54A。通过将这样的组织切除刀具6()设置在狭缝58的基端58C,能够经由狭缝58将取入到前端部55的内部的生物体组织通过管材54的Y(+)方向的操作,即,与管材54相对于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的穿刺方向相同方向的操作进行切除。另外,由于组织切除刀具60形成为上述的尖端细即可,因此上述的刀刃60A无需一定是锋利的,只要是具有刀具功能的程度的壁厚较薄的刀刃即可。
当管材54向Y(+)方向动作的情况下,穿刺部56为从体腔内壁S(参考图1)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参考图1)的部分,且为保持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的部分。本例的穿刺部56作为一例具有刀刃尖端点62、刀刃尖端点64、刀刃尖端点66。这些刀刃尖端点62、64、66分别形成为随着朝向Y(+)方向前端逐渐变细锋利。如此,通过由多个刀刃尖端点62、64、66构成穿刺部56,能够将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可靠地保持在管材54的内部而不会逃到管材54的外侧。另外,刀刃尖端点62为第1刀刃尖端点的一例,刀刃尖端点64为第2刀刃尖端点的一例,刀刃尖端点66为第3刀刃尖端点的一例。
刀刃尖端点62、64、66分别形成于管材54的内周面54A。内周面54A是指,在与管材54的轴向(Y方向)正交的面(Z-X面)上,法线方向朝向管材54的中心轴54C的面。通过在这样的内周面54A分别形成刀刃尖端点62、64、66,当从管材54的轴向(Y方向)观察刀刃尖端点62、64、66的情况下,刀刃尖端点62、64、66形成于与内周面54A重叠的位置。由此,当管材54在护套34中插拔时,刀刃尖端点62、64、66不与护套34的内面接触,能够防止护套34的损伤。
并且,当从与管材54的轴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观察管材54的情况下,刀刃尖端点62形成于比刀刃尖端点64、66更靠管材54的前端侧。并且,当从管材54的轴向(Y方向)观察管材54的情况下,刀刃尖端点62在管材54的径向(Z方向)上与狭缝58对置配置,刀刃尖端点64及刀刃尖端点66隔着狭缝58在X方向上彼此对置配置。另外,当从与管材54的轴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观察管材54的情况下,刀刃尖端点64及刀刃尖端点66在管材54的轴向(Y方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但这仅为一例,也可以形成于在管材54的轴向(Y方向)上彼此错开的位置。
通过在前端部55形成这样的刀刃尖端点62、64、66,在管材54的前端部55形成有两个刀刃面68、70。
即,如图5所示,刀刃面68形成为连接管材54的外周面54B和刀刃尖端点62及刀刃尖端点64的面。该刀刃面68具有包括朝向管材54的径向(X(-)方向)外侧的成分和朝向管材54的前端(Y(+))侧的成分的法线。通过形成这样的刀刃面68,在刀刃面68与内周面54A交叉的部分形成有锋利的刀刃68A。另外,该刀刃面68为第1刀刃面的一例。
如图6所示,刀刃面70形成为连结管材54的外周面54B和刀刃尖端点62及刀刃尖端点66的面。该刀刃面70具有包括朝向管材54的径向(X(+)方向)外侧的成分和朝向管材54的前端(Y(+))侧的成分的法线。通过形成这样的刀刃面70,在刀刃面70与内周面54A交叉的部分形成有锋利的刀刃70A。另外,该刀刃面70为第2刀刃面的一例。
以上为管材54的前端部55的结构。另外,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的管材54构成为以通过管材54的中心轴54C的Z轴为对称轴的线对称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也可以为构成为非对称形状。
实施方式如上构成,接下来对使用该组织采集装置30来采集生物体组织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将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主体12相对于体腔内壁S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当在构成超声波观察部14的超声波换能器单元16的观察视野内捕捉到体内中的组织采集部位T时,在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插入组织采集装置30的插入部31。在该阶段,护套前端开口部34A为处于容纳在从处置器具导出部18的前端不突出的位置的状态。
接着,将护套位置操作部40向箭头Q方向进行操作,使护套前端开口部34A从处置器具导出部18的前端突出,并在适合穿刺的位置通过螺钉43固定其位置。
在此,在插入体腔内壁S之前的状态下,插入部31中的管材54的前端部55被护套34包覆(参考图4)。在该状态下,若将管材位置操作部41(参考图2)向箭头Q方向进行操作,则如图8的100a部分所示,管材54的前端部55从护套34的前端开口34A向Y(+)方向突出。然后,通过继续管材54向Y(+)方向的突出动作,如图8的100b部分所示,前端部55的穿刺部56从体腔内壁S(参考图1)刺入组织采集部位T。
此时,图8的100a时,管心针36(参考图2)从前端开口部50埋入至5mm~10mm左右之后使管材前端部55突出,从而能够使用刀刃尖端点刺入组织采集部位T。而且,在图8的100b之后,通过使管心针36再次从管材前端开口部50突出,能够将刺入时混入的胃壁或其他异物排出到管材外。由此,能够仅得到更适于病理诊断的被检体。
并且,刀刃尖端点62、64、66中位于最前端侧的刀刃尖端点62作为形成刺入的起点的刀刃尖而发挥作用。然后,刀刃尖端点62后面的刀刃尖端点64、66一边被相对于刀刃尖端点64、66先行的刀刃面68、70引导一边分别从体腔内壁S顺利地刺入组织采集部位T。在此,在实施方式中,由多个刀刃尖端点62、64、66构成穿刺部56,因此能够将刺入的组织采集部位T可靠地保持在管材54的内部而不会逃到管材54的外侧。并且,此时的管材54的刺入路径被捕捉在超声波观察视野内,因此能够安全地进行该刺入操作,且能够可靠地狙击组织采集部位T。
接着,如图8的100c部分所示,当通过继续管材54向Y(+)方向进行突出动作而使穿刺部56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的生物体组织(例如肿瘤)时,生物体组织的一部分从狭缝58侵入到管材54的内部。然后,在该状态下,当管材54进一步向Y(+)方向突出时,侵入到管材54的内部的生物体组织通过组织切除刀具60的刀刃60A被切除,被切除的生物体组织被采集到管材54的内部。由此,通过管材54可以采集到用于进行病理明确诊断的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
并且,通过对上述的手指的操作施加抽吸力,能够得到更大的生物体组织。抽吸力的施加方法主要为以下的2种。第一种是使用注射器33的方法。在图8的100b之后,将管心针36从卢尔锁部45向基端方向完全拔出后,在卢尔锁部45上安装注射器33,通过注射器33的操作将管材54的内部保持在负压的状态下实施的情况下,由于狭缝58中产生抽吸力,因此侵入到狭缝58的生物体组织的量会进一步增加。并且,在使狭缝58产生抽吸力的状态下使管材54在生物体组织的内部往复移动的情况下,生物体组织经由狭缝58而连续侵入到管材54的内部,因此能够有效地采集更多的生物体组织。
第二种抽吸方法是使用管心针36的方法。当一边将管心针36向卢尔锁部45的基端方向缓慢拔出一边实施图8的100c时,能够对管材54的内部施加轻微的负压。由此也能够得到大的生物体组织。
如上所述,在组织采集装置30的插入部31采集生物体组织之后,将插入部31从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拔出。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8的100d部分所示,使管材54向Y(-)方向移动,并使管材54的前端部55埋入护套34的内部之后,在该状态下,可以将插入部31从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拔出。
在将插入部31从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1拔出之后,代替抽吸用的注射器33,例如将压送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与卢尔锁部45连接,并从该注射器将生理盐水压送到管材54的内部。由此,能够将采集到的生物体组织转移到试验管等。或者,通过将管心针36从卢尔锁部45重新插入,并使其突出到管材前端开口部50为止,也能够挤出并排出管材内部的生物体组织。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在具有穿刺部56和狭缝58的管材54中,由于采用了在狭缝58的基端58C设置组织切除刀具60的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采集用于进行病理明确诊断的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并且,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使管材54向Y(+)方向移动的操作(与管材54相对于生物体组织的穿刺方向相同方向的操作)采集生物体组织,因此与在采集生物体组织时旋转管材的专利文献1的组织采集装置相比,能够以简单的操作采集生物体组织。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简单的操作采集用于进行病理明确诊断的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
并且,根据实施方式,由于将组织切除刀具60的刀刃60A形成于管材54的内周面54A,因此刀刃60A不会刺入或卡在护套34的内周面或前端部主体12,能够顺利地进行管材54相对于护套34的内部的进退操作。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将上述的刀刃60A形成于管材54的内周面54A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刀刃60A例如也可以形成于内周面54A与外周面54B之间,也可以形成于与外周面54B相同的面上。并且,也可以将刀刃60A形成于从外周面54B向管材54的外侧突出的位置。但是,从防止上述的刺入和卡住的观点而言,优选在从管材54的外周面54B向管材54的外侧不突出的位置形成刀刃60A。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由于组织切除刀具60具备上述的倾斜刀刃面60B,因此能够将通过刀刃60A切除的生物体组织通过倾斜刀刃面60B可靠地从组织采集部位T切除。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由于穿刺部56具有多个刀刃尖端点62、64、66,因此穿刺部56容易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且能够可靠地保持刺入的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而不会逃到管材54的外侧。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3个刀刃尖端点62、64、66,但是刀刃尖端点至少具有一个即可。但是,从上述的刺入及保持的观点而言,刀刃尖端点优选具备多个。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Y方向上最远离狭缝58的刀刃尖端点62和狭缝58在管材54的径向(Z方向)上对置配置的结构。即,采用了在将刀刃尖端点62充分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之后,使狭缝58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结构,因此能够适当地采集生物体组织。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管材54的前端部55形成有刀刃面68、70的结构。即,采用了管材54的内周面54A始终比管材54的外周面54B更先与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接触的结构,因此能够适当地采集生物体组织。
并且,如图3所示,在管材54的轴向(Y方向)上,从刀刃尖端点62到组织切除刀具60的刀刃60A为止的长度L优选为0.5mm以上且25.0mm以下。由此,能够通过刀刃尖端点62可靠地形成刺入的起点,且在手指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将狭缝58的总长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的内部,因此能够适当地采集生物体组织。
并且,如图7所示,管材54的圆周方向上的狭缝58的宽度B优选小于管材54的内径ID(Inner Diameter)。由此,取入到前端部55的内部的生物体组织不易逃到前端部55的外侧,因此能够适当地采集生物体组织。
并且,如图7所示,管材54的外径OD(Outer Diameter)优选为0.3mm以上且3.0mm以下。由此,能够将管材54良好地插入护套34的内部,且能够抑制对患者的侵入程度。
并且,如图7所示,管材54的内径ID优选为0.1mm以上且2.5mm以下。由此,能够保持管材54的强度的同时将大量的生物体组织取入到管材54的内部。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例子,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以下,对几个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对以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时,对与图3~图7所示的管材54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进行说明。
[第1变形例]
在图9所示的第1变形例中,在组织切除刀具60的刀刃60A上形成有刀刃尖端点60C。关于该刀刃尖端点60C,在刀刃60A中,形成于管材54的圆周方向的中央部,且朝向狭缝58的前端锋利地形成。
根据第1变形例,相对于经由狭缝58侵入到管材54的内部的生物体组织,刀刃尖端点60C作为形成刺入的起点的刀刃尖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通过刀刃尖端点60C后面的刀刃60A顺利地切除上述的生物体组织。另外,图9所示的组织切除刀具60隔着刀刃尖端点60C在X轴方向的两侧连接设置有2片倾斜刀刃面60B、60B,但至少具备一个该倾斜刀刃面60B即可。
[第2变形例]
在图10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刀刃尖端点62在管材54的轴向(Y方向)上形成于与刀刃尖端点64、66相同的位置。其他结构与图6~图8所示的管材54相同。
根据第2变形例,刀刃尖端点62、64、66同时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但是与图6~图8所示的管材54同样地,也能够将刺入的组织采集部位T可靠地保持在管材54的内部而不会逃到管材54的外侧。另外,刀刃尖端点62的位置不限定于上述的位置,只要能够防止组织采集部位T逃到管材54的外侧,则刀刃尖端点62可以形成于比刀刃尖端点64、66更靠管材54的基端侧。
[第3变形例]
在图11所示的第3变形例中,狭缝58的宽度B1形成为大于图7中所示的宽度B。并且,上述的宽度B1形成为小于管材54的内径ID(参考图7)。
根据第3变形例,由于狭缝58的宽度B1较大,因此能够使更多的生物体组织侵入到前端部55的内部。
[第4变形例]
在图12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狭缝58的宽度B2形成为小于图7中所示的宽度B。并且,上述的宽度B2形成为小于管材54的内径ID(参考图7)。
根据第4变形例,在操作注射器33时,由于在狭缝58中产生大于宽度B的抽吸力,因此能够使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侵入到前端部55的内部。
[第5变形例]
在图13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在前端部55仅形成有图5~图7所示的3个刀刃尖端点62、64、66中形成于最靠前端侧的刀刃尖端点62。如上所述,该刀刃尖端点62在管材54的径向上与狭缝58对置配置。
根据第5变形例,当将刀刃尖端点62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刀刃尖端点62保持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能够经由狭缝58使生物体组织侵入到前端部55的内部。
[第6变形例]
图14所示的第6变形例中,在管材54的前端部55形成有2个刀刃尖端点72、74。刀刃尖端点72、74分别形成于管材54的内周面54A的Y(+)方向上的延长线上。并且,当从与管材54的轴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观察管材54的情况下,刀刃尖端点72、74在管材54的轴向(Y方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并且,当从管材54的轴向(Y方向)观察管材54的情况下,刀刃尖端点72、74在管材54的径向(Z方向)上彼此对置配置,但不相对于狭缝58对置配置,而是在圆周方向上相差90度相位而形成。
根据第6变形例,当将刀刃尖端点72、74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刀刃尖端点72、74可靠地保持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能够经由狭缝58使生物体组织侵入到前端部55的内部。
[第7变形例]
图15所示的第7变形例中,示出具有刀刃尖端点67且该刀刃尖端点67在管材54的径向上不相对于狭缝58对置配置的其他变形例。另外,图15的200a为管材54的立体图,图15的200b为从X(-)方向侧观察管材54的管材54的侧视图,图15的200c为从Z(+)方向侧观察管材54的管材54的俯视图。
根据第7变形例,刀刃尖端点67在管材54的轴向(Y方向)上,形成于比狭缝58更靠管材54的前端侧。并且,刀刃尖端点67在X方向上,形成于比刀刃尖端点64更靠刀刃尖端点66侧,在管材54的轴向(Y方向)上,形成于从刀刃尖端点66朝向管材54的前端侧延伸的位置。而且,刀刃尖端点67形成于比刀刃尖端点66、68更靠管材54的前端侧。
根据第7变形例,刀刃尖端点67比刀刃尖端点64、66先行刺入生物体组织采集部位T,但是由于在狭缝58的基端58C设置有组织切除刀具60,因此与图5所示的管材54同样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采集用于进行病理明确诊断的足够量的生物体组织。
[第8变形例]
在图16所示的第8变形例中,组织切除刀具60具有从狭缝58的基端58C朝向狭缝58的前端以远离管材54的中心轴54C的方式倾斜的倾斜刀刃面60D。并且,刀刃60A形成于从管材54的外周面54B向管材54的外侧突出的位置。
根据第8变形例,通过管材54的Y(+)方向的动作,通过上述的组织切除刀具60的刀刃60A切除经由狭缝58侵入到前端部55的内部的生物体组织,并在前端部55的内部进行采集。在这种情况下,倾斜刀刃面60D作为用于将切除的生物体组织推入前端部55的内部的引导面而发挥作用。
接着,对设置于管材54的外周面54B的回波标记的方式进行几种说明。回波标记为在超声波图像下能够视觉上显示管材54的位置的标记。通过在超声波图像下确认该回波标记,能够肉眼确认管材54的前端部55的位置。另外,在对以下的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与图3~图7所示的管材54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进行说明。
如图17~图20所示,设置于管材54的外周面54B的回波标记76通过在外周面54B密集地形成多个小径的凹部78而构成。由此,在外周面54B形成有凹凸,通过该凹凸而超声波视觉辨认度变高,因此能够在超声波图像下确认管材54的前端部55的位置。
[第1方式]
首先,在图17所示的第1方式中,回波标记76仅设置于包括狭缝58的基端58C的周围。
根据第1方式,通过在超声波图像下确认回波标记76的位置,能够容易地确认狭缝58的基端58C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确认狭缝58的总长是否刺入到生物体组织,因此能够实现安全且可靠的手指的操作。
[第2方式]
在图18所示的第2方式中,回波标记76以包括狭缝58的基端58C的周围为起点,设置于管材54的前端侧(Y(+)方向侧)的区域。具体而言,回波标记76设置于从上述的起点到刀刃尖端点62为止之间的管材54的外周面54B的整个区域。另外,在图18中虽然未图示,但回波标记76形成至刀刃尖端点62的Z(-)侧的面。
根据第2方式,通过在超声波图像下确认回波标记76的前端部分的位置,能够容易地确认包括刀刃尖端点62的前端部55的位置。并且,通过确认回波标记76的基端部分的位置,能够容易地确认狭缝58的基端58C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确认狭缝58的总长是否刺入到生物体组织,因此能够实现安全且可靠的手指的操作。
[第3方式]
在图19所示的第3方式中,回波标记76以包括狭缝58的基端58C的周围为起点,设置于管材54的前端侧(Y(+)方向侧)的区域。具体而言,回波标记76设置于从上述的起点到刀刃尖端点64、66为止之间的管材54的外周面54B的整个区域。
根据第3方式,通过在超声波图像下确认回波标记76的前端部分的位置,能够容易地确认包括刀刃尖端点64、66的前端部55的位置,并且通过确认回波标记76的基端部分的位置能够确认狭缝58的基端58C的位置,因此能够得到与第2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4方式]
在图20所示的第4方式中,回波标记76以包括狭缝58的基端58C的周围为起点,设置于管材54的基端侧(Y(-)方向侧)的区域。
根据第4方式,通过确认回波标记76的前端部分的位置能够确认狭缝58的基端58C的位置,因此能够得到与第1方式相同的效果。
图17~图20所示的各个回波标记76,尤其为了确认狭缝58的总长是否刺入生物体组织,构成为能够确认狭缝58的基端58C的位置。这样的回波标记76可以设置于图9~图15所示的多个变形例的管材54。
符号说明:
10-插入部,11-弯角部,12-前端部主体,12a-倾斜部,12b-开口部,13-内窥镜观察部,14-超声波观察部,15-照明机构,16-超声波换能器单元,17-超声波振子,18-处置器具导出部,19-连接管,20-挠性管材,21-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0-组织采集装置,31-插入部,32-操作部,33-注射器,34-护套,34A-前端开口,35-活检针,36-管心针,39-卢尔锁操作部,39A-卢尔锁部,40-护套位置操作部,41-管材位置操作部,41A-前端面,42-止动环,43-螺钉,44-螺钉,45-卢尔锁部,50-前端开口部,52-基端开口部,54-管材,54A-内周面,54B-外周面,54C-中心轴,55-前端部,56-穿刺部,58-狭缝,58A-壁部,58B-壁部,58C-基端,58A-壁部,60-组织切除刀具,60A-刀刃,60B-倾斜刀刃面,60C-刀刃尖端点,60D-倾斜刀刃面,62-刀刃尖端点,64-刀刃尖端点,66-刀刃尖端点,67-刀刃尖端点,68-刀刃面,68A-刀刃,70-刀刃面,70A-刀刃,72-刀刃尖端点,74-刀刃尖端点,76-回波标记,78-凹部。

Claims (19)

1.一种插入内窥镜钳子通道的活检针,其具备:
中空的管材,其具有前端开口部和基端开口部且所述前端开口部和所述基端开口部连通,
所述管材具有:
穿刺部,其设置于所述管材的前端部且具有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
狭缝,其从所述前端开口部朝向所述基端开口部侧延伸;及
组织切除刀具,其设置于所述狭缝的基端且从所述狭缝的基端朝向所述狭缝的前端形成为尖端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组织切除刀具具有从所述狭缝的基端朝向所述狭缝的前端以靠近所述管材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的至少一个倾斜刀刃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在所述倾斜刀刃面上形成有锋利的刀刃且所述刀刃形成于从所述管材的外周面向所述管材的外侧不突出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从所述管材的轴向观察所述管材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与所述狭缝在所述管材的径向上对置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具有在所述管材的轴向上形成于比所述狭缝更靠所述管材的前端侧的第1刀刃尖端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穿刺部具有第1刀刃尖端点、第2刀刃尖端点和第3刀刃尖端点,
从与所述管材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管材的情况下,所述第1刀刃尖端点形成于比所述第2刀刃尖端点及所述第3刀刃尖端点更靠所述管材的前端侧,
从所述管材的轴向观察所述管材的情况下,所述第1刀刃尖端点在所述管材的径向上与所述狭缝对置配置,所述第2刀刃尖端点及所述第3刀刃尖端点隔着所述狭缝彼此对置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管材的前端部具有:
第1刀刃面,其连接所述管材的外周面和所述第1刀刃尖端点及所述第2刀刃尖端点,并且具有包括朝向所述管材的径向外侧的成分和朝向所述管材的前端侧的成分的法线;及
第2刀刃面,其连接所述管材的外周面和所述第1刀刃尖端点及所述第3刀刃尖端点,并且具有包括朝向所述管材的径向外侧的成分和朝向所述管材的前端侧的成分的法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刀刃尖端点形成于所述管材的内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在所述管材的轴向上,从所述第1刀刃尖端点到所述组织切除刀具的前端为止的长度为0.5mm以上且25.0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管材的圆周方向上的所述狭缝的宽度小于所述管材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管材的外径为0.3mm以上且3.0m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管材的内径为0.1mm以上且2.5m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在所述管材的外周面具备能够在超声波图像下视觉上显示所述管材的位置的回波标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回波标记仅设置于包括所述狭缝的基端的周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回波标记以包括所述狭缝的基端的周围为起点设置于所述管材的前端侧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回波标记以包括所述狭缝的基端的周围为起点设置于所述管材的基端侧的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回波标记构成为凹凸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中,
所述管材由不锈钢、镍钛合金、镍铬合金或钴铬合金构成。
19.一种组织采集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及
抽吸部件,其与所述活检针的基端开口部连通而使所述活检针的内部成为负压。
CN202080082951.1A 2019-12-13 2020-12-07 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 Pending CN1147460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5567 2019-12-13
JP2019-225567 2019-12-13
PCT/JP2020/045362 WO2021117649A1 (ja) 2019-12-13 2020-12-07 生検針及び組織採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6024A true CN114746024A (zh) 2022-07-12

Family

ID=7633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2951.1A Pending CN114746024A (zh) 2019-12-13 2020-12-07 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3274A1 (zh)
EP (1) EP4074264A4 (zh)
JP (1) JP7315707B2 (zh)
CN (1) CN114746024A (zh)
IL (1) IL293098A (zh)
WO (1) WO20211176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ES20110141A2 (en) * 2010-04-06 2011-10-12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biopsy needle
WO2014112518A1 (ja) * 2013-01-21 2014-07-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織採取装置
US10820893B2 (en) * 2017-02-15 2020-11-03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Endoscopic tri-point biopsy needle
US20210038203A1 (en) * 2018-02-09 2021-02-11 Hoya Corporation Needle tips, needles for tissue collection, methods of fabric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15707B2 (ja) 2023-07-26
EP4074264A1 (en) 2022-10-19
EP4074264A4 (en) 2023-01-11
JPWO2021117649A1 (zh) 2021-06-17
US20220273274A1 (en) 2022-09-01
IL293098A (en) 2022-07-01
WO2021117649A1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6574B2 (en) Biopsy device with aperture orientation and improved tip
US10792022B2 (en) Tissue sampling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08592B2 (en) Biopsy device with aperture orientation and improved tip
EP2636375B1 (en) Tool for biopsy and tissue collecting method
JP6078117B2 (ja) 交換可能なコア生検針
JP4460531B2 (ja) 侵襲性を最小限にした外科処置器具用の導入システム
US20080228104A1 (en) Energy Assisted Medical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10184449A1 (en) Marker delivery device with obturator
JP2012513286A (ja) 超音波視覚化内視鏡用アクセス装置
EP2617363B1 (en) Specimen collection treatment instrument
JP2000232983A (ja) 組織採取装置
CN114746024A (zh) 活检针及组织采集装置
JP4997456B2 (ja) 内視鏡用注射具
CN113795201A (zh) 内窥镜用穿刺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