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2426B - 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2426B
CN114742426B CN202210416977.6A CN202210416977A CN114742426B CN 114742426 B CN114742426 B CN 114742426B CN 202210416977 A CN202210416977 A CN 202210416977A CN 114742426 B CN114742426 B CN 114742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uplink
downlink
circulation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69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42426A (zh
Inventor
李想
代聪聪
马红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4169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2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2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2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42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2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4Calendaring for a resour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双场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所述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包括从上行场站发车到达下行场站的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从下行场站发车到达上行场站的下行趟次信息列表;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

Description

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发车时刻表和车辆排班计划是公交线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车时刻表指定了每个趟次从场站发车的时间、到达场站的时间等,是公交线路运行的依据。车辆排班计划是在给定发车时刻表的条件下,确定各场站初始需配备的车辆数,以及每个车辆要执行哪些趟次,以使整个时刻表得以顺利执行。
合理的车辆排班计划是公交线路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其关乎到公共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当前,绝大多数公交线路在制定车辆排班计划时,主要是基于调度人员的个人经验,采用手工方式,工作量大、耗时严重,急需优化改进。传统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优化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学解析、模拟仿真以及数学规划等方法,而公交线路车辆排班是一种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计算复杂性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其中,包括:
获取双场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所述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包括从上行场站发车到达下行场站的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从下行场站发车到达上行场站的下行趟次信息列表;
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
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
进一步地,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包括:
对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前的所述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下行趟次,形成一组上行循环趟次,加入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对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后的所述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下行趟次,形成一组上行循环趟次,加入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对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后的所述下行趟次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上行趟次,形成一组下行循环趟次,加入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对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前的所述下行趟次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上行趟次,形成一组下行循环趟次,加入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或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为空。
进一步地,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
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早的上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上行循环趟次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并加入完整上行趟次集合,该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靠后的上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并加入完整上行趟次集合,该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为空。
进一步地,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
针对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早的下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下行循环趟次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该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针对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靠后的下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该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为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分配上行车辆和下行车辆;其中,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装置,其中,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双场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所述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包括从上行场站发车到达下行场站的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从下行场站发车到达上行场站的下行趟次信息列表;
配对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
拼接模块,被配置为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配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分配上行车辆和下行车辆;其中,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
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支持上述装置执行上述对应方法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上述装置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任一装置所用的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针对双场站公交线路车辆排班问题,考虑邻接趟次之间的休息时长、车辆开始工作和结束工作时的所在场站等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公交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在满足休息时长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停站时间,最终得到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以及各车辆需执行的对应趟次。在第一阶段,将上行趟次与下行趟次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两两匹配成一个循环趟次,得到上行场站车辆的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场站车辆的循环趟次集合;在第二阶段,将上行场站的循环趟次和下行场站的循环趟次分别进行拼接,生成最终的车辆排班计划。在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本发明能够自动生成公交线路的车辆排班计划,显著降低调度人员的排班耗时和工作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双场站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问题的图优化表示示意图;
图3示出对图2所示的图中左侧顶点和右侧顶点按照左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右上角的顺序以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进行匹配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上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和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的示意图;
图5示出对图4所示的上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进行拼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对图4所示的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进行拼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无关的部分。
在本公开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针对双场站公交线路,在发车趟次数和时刻表给定的条件下,考虑邻接趟次之间的休息时长、车辆开始工作和结束工作时的所在场站等限制,确定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和各车辆需执行的对应趟次,属于城市公共交通技术领域。
本公开提出公交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在满足休息时长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停站时间,最终得到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以及各车辆需执行的对应趟次。
本公开提供的上述方法中,首先要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需要满足的限制条件。在满足休息时长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停站时间,最终得到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以及各车辆需执行的对应趟次。车辆开始工作时必须从所属场站发车,即要求上行场站车辆执行的初始趟次为上行趟次,下行场站车辆执行的初始趟次为下行趟次;为方便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每个车辆在工作结束时,必须回到其所属场站;每个车辆执行的趟次要具有连接性,不允许空跑,即车辆在完成一个上(下)行趟次后,下一个执行的趟次必须为下(上)行趟次;每个车辆在执行完一个趟次后,需要在场站停留一段,供司乘人员休息。此外,不失一般性,设定每个车辆一天最多执行6个趟次。
之后分两阶段完成双场站公交线路车辆排班问题。在第一阶段,将上行趟次与下行趟次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两两匹配成一个循环趟次,得到上行场站车辆的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场站车辆的循环趟次集合;在第二阶段,将上行场站的循环趟次和下行场站的循环趟次分别进行拼接,生成最终的车辆排班计划。
在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本公开能够自动生成公交线路的车辆排班计划,显著降低调度人员的排班耗时和工作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的细节。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获取双场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所述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包括从上行站场发车到达下行站场的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从下行场站发车到达上行场站的下行趟次信息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可以包括多个上行趟次,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可以包括多个下行趟次,每个上行趟次或下行趟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趟次编号、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
该步骤中,将该针对双场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问题表示为一个图优化问题,该图如图2所示。其中,该图中每个顶点代表一个趟次,左侧顶点均为上行趟次,右侧顶点均为下行趟次,左侧形成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右侧形成下行趟次信息列表。
在步骤S102中,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
该步骤中,将图2中左侧顶点和右侧顶点按照左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右上角的顺序以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进行匹配,形成循环趟次集合。该步骤中,可以将上行趟次与下行趟次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两两匹配成一个循环趟次,得到上行场站车辆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场站车辆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
在步骤S103中,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
该步骤中,将匹配得到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中配对的每个组合看作一个顶点,并将所有顶点按照发车时间升序重新分配在左右两列,左列为上行场站车辆执行的上行循环趟次,右列为下行场站车辆执行的下行循环趟次。将排列后的顶点首先从发车时间最早的顶点开始,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配对,直到无可配对顶点为止,将配对完成的顶点从集合中去除,形成新的集合。然后继续从发车时间最晚的点,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配对,直到无可配对顶点,将配对完成的点从集合中去除,形成新的集合。继续按照为发车时间与到达时间最接近的两个点配对的规则,把所有顶点配对完毕,,得到上行场站每个车辆可执行的趟次和下行场站每个车辆可执行的趟次,进而确定上行场站和下行场站分别需分配的车辆数目。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上述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分配上行车辆和下行车辆;其中,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
下面介绍实施细节。
在步骤S101中,对于上行场站的公交车,先执行一个上行趟次,到达下行场站,再执行一个下行趟次,返回上行场站,这称为一个上行趟次循环;类似的,对于下行场站的公交车,先执行一个下行趟次,到达上行场站,再执行一个上行趟次,返回下行场站,这称为一个下行趟次循环。将该问题看作是一个图优化问题,如图2所示,图2中左侧顶点表示上行趟次的集合右侧顶点表示下行趟次的集合/>
左侧上行场站趟次的出发时间为到达时间为/>右侧下行场站趟次的出发时间为/>到达时间为/>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21中,对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前的所述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下行趟次,形成一组上行循环趟次,加入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在步骤S1022中,对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后的所述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下行趟次,形成一组上行循环趟次,加入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在步骤S1023中,对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后的所述下行趟次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上行趟次,形成一组下行循环趟次,加入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在步骤S1024中,对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前的所述下行趟次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上行趟次,形成一组下行循环趟次,加入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在步骤S1025中,重复上述步骤S1021-S1024,直至更新后的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或更新后的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为空。
在一个可实现方式中,如下得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
(1)左上角顶点配对
如图3中a所示,对于A中初始上行趟次d1,到达下行场站的时间为下行场站趟次的出发时间/>若满足/>该趟次就为d1的可行后继趟次,因此可以从集合B找到d1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本方案的目标是在满足休息时长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停站时间,最终得到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以及各车辆需执行的对应趟次。因此,车辆发车间隔时间要尽可能短,在可行后继趟次集合/>里,发车时间最靠前的趟次un,n∈N0的出发时间/>与/>最接近,因此选择发车时间最靠前的趟次un与d1形成配对。
将配对趟次分别从集合A、B中删除得到集合A1=A\{d1},B1=B\{un}。
(2)左下角顶点配对
图3中a左右两列各去掉一个顶点后,左右两列顶点数各为N1。如图3中b所示,对于A1中结束下行趟次其出发时间为/>与/>连接的趟次为下行场站的上行趟次un,n∈N1。下行场站趟次到达上行场站的时间为/>若满足/>该趟次就为/>的可行前续趟次,因此可以从集合B1找到其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在可行前续趟次集合/>里,到达时间最靠后的趟次un的到达时间/>与/>最接近,选择到达时间最靠后的那一个趟次un与/>形成配对。
将配对趟次分别从集合A1、B1中删除得到集合B2=B1\{un}。
(3)右下角顶点配对
图3的b左右两列各去掉一个顶点后,左右两列顶点数各为N2。如图3的c所示,对于B2中结束上行趟次其出发时间为/>与/>连接的趟次为上行场站的上行趟次dn,n∈N2。上行场站趟次到达下行场站的时间为/>满足/>该趟次就为/>的可行前续趟次,因此可以从集合A2找到其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在可行前续趟次集合/>里,到达时间最靠后的趟次dn的到达时间/>与/>最接近,选择到达时间最靠后的那一个趟次dn与/>形成配对。
将配对趟次分别从集合A2、B2中删除得到集合A3=A2/{dn},
(4)右上角顶点配对
图3的c左右两列各去掉一个顶点后,左右两列顶点数各为N3。如图3的d所示,对于B3中初始上行趟次u1,到达上行场站的时间为上行场站趟次的出发时间为/>若满足/>该趟次就为u1的可行后继趟次,可以从集合A3找到其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在可行后继趟次集合/>里,发车时间最靠前的趟次dn,n∈N3的出发时间/>与/>最接近,选择发车时间最靠前的那一个趟次dn与u1形成配对。
将配对趟次分别从集合A3、B3中删除得到集合A4=A3\{dn},B4=B3\{u1}。
(5)循环执行(1)-(4)
按照(1)-(4)的顺序循环执行,直到使左右两列的顶点全部配对,组成一对的趟次可由同一车辆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031中,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早的上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上行循环趟次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并加入完整上行趟次集合,该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在步骤S1032中,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靠后的上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并加入完整上行趟次集合,该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在步骤S1033中,重复上述步骤S1031-S1032,直至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为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034中,针对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早的下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下行循环趟次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该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在步骤S1035中,针对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靠后的下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该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在步骤S1036中,重复上述步骤S1034-S1036,直至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为空。
如下拼接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
(1)重新排列配对顶点
如图4所示,左列为上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di,uj],右列为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uj,di]。将左列按照di的发车时间由早到晚排列得到集合右列按照uj的发车时间由早到晚排列得到集合/>
(2)拼接上行场站循环趟次
如图5的a所示,首先从开始配对,找到/>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发车时间最靠前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接着找到/>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发车时间最靠前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已配对的点从集合中去除,得到新的集合/>如图5的b所示,再从/>开始配对,找到/>的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到达时间最靠后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接着找到/>的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到达时间最靠后的/>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已配对的点从集合中去除,得到新的集合/>按照同样的顺序依次为各顶点配对,直到没有可配对的点为止。
(3)拼接下行场站循环趟次
如图6的a所示,首先从开始配对,找到/>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发车时间最靠前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接着找到/>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发车时间最靠前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已配对的点从集合中去除,得到新的集合/>如图6的b所示,再从/>开始配对,找到/>的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到达时间最靠后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接着找到/>的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到达时间最靠后的/>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已配对的点从集合中去除,得到新的集合/>
(4)获得趟次集合和场站车辆数目
执行完(2)-(3)后,上行场站可得到如等所示的配对集合,每个集合代表上行场站一个车辆需执行的趟次。下行场站可得到如等所示的配对集合,每个集合代表下行场站一个车辆需执行的趟次。根据每个趟次初始发车时间和运行结束时间的不同,上下行场站所有车辆会出现有的车执行2个趟次、有的车执行4个趟次、有的车执行6个趟次的情况,据此确定各场站需配备的车辆数目。
本公开技术方案:第一阶段,基于给定的时刻表,根据每个趟次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采用“前续与后继”的方式将上行趟次与下行趟次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两两匹配成一个循环趟次,得到上行场站车辆的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场站车辆的循环趟次集合;第二阶段,将上行场站的循环趟次和下行场站的循环趟次分别进行拼接,生成最终的车辆排班计划。
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设公交线路的两个场站分别为场站A和场站B。从场站A出发前往场站B的趟次称为上行趟次,从场站B出发前往场站A的趟次称为下行趟次。在公交线路每天运营开始时,场站A和场站B各拥有一定数量的车辆。每个车辆在最早运行时从其所属场站出发,即属于A场站的车辆执行的第一个趟次必须为上行趟次,而属于场站B的车辆执行的第一个趟次必须为下行趟次。每辆车的趟次要具有连接性,不允许空跑,即车辆在完成一个上行趟次后,下一个执行的趟次必须为下行趟次;车辆在完成一个下行趟次后,下一个执行的趟次必须为上行趟次。每个车辆在完成其被分配的所有趟次后,最终要返回到其所属场站,即属于场站A的车辆执行的最后一个趟次必须为下行趟次,而属于场站B的车辆执行的最后一个趟次必须为上行趟次。此外,每个车辆在完成一个趟次后,需要在场站停留一段时间,供司乘人员休息。设定每个车辆一天最多需完成6个趟次。
对于上行场站的公交车,先执行一个上行趟次,到达下行场站,再执行一个下行趟次,返回上行场站,这称为其的一个循环;类似的,对于下行场站的公交车,先执行一个下行趟次,到达上行场站,再执行一个上行趟次,返回下行场站,这称为其的一个循环。将该决策问题看作是一个图优化问题,如图2所示,图2中左侧顶点表示上行趟次的集合右侧顶点表示下行趟次的集合/>
左侧上行场站趟次的出发时间为到达时间为/>右侧下行场站趟次的出发时间为/>到达时间为/>
(2)在明确好限制条件后,利用两阶段排班方式重新对场站的公交车排班,第一阶段具体如下:
①左上角顶点配对
如图3中的a所示,对于A中初始上行趟次d1,到达下行场站的时间为下行场站趟次的出发时间/>若满足/>该趟次就为d1的可行后继趟次,因此可以从集合B找到d1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本方案的目标是在满足休息时长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停站时间,最终得到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以及各车辆需执行的对应趟次。因此,车辆发车间隔时间要尽可能短,在可行后继趟次集合/>里,发车时间最靠前的趟次un,n∈N0的发车时间/>与/>最接近,因此选择发车时间最靠前的趟次un与d1形成配对。将配对趟次分别从集合A、B中删除得到集合A1=A\{d1},B1=B\{un}。
②左下角顶点配对
图3(a)左右两列各去掉一个顶点后,左右两列顶点数各为N1。如图3中的b所示,对于A1中结束下行趟次其发车时间为/>与/>连接的趟次为下行场站的上行趟次un,n∈N1。下行场站趟次到达上行场站的时间为/>若满足/>该趟次就为/>的可行前续趟次,因此可以从集合B1找到其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在可行前续趟次集合/>里,到达时间最靠后的趟次un的到达时间/>与/>最接近,选择到达时间最靠后的那一个趟次un与/>形成配对。将配对趟次分别从集合A1、B1中删除得到集合B2=B1\{un}。
③右下角顶点配对
图3中b的左右两列各去掉一个顶点后,左右两列顶点数各为N2。如图3中的c所示,对于B2中结束下行趟次其发车时间为/>与/>连接的趟次为上行场站的上行趟次dn,n∈N2。上行场站趟次到达下行场站的时间为/>满足/>该趟次就为/>的可行前续趟次,因此可以从集合A2找到其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在可行前续趟次集合/>里,到达时间最靠后的趟次dn的到达时间/>与/>最接近,选择到达时间最靠后的那一个趟次dn与/>形成配对。将配对趟次分别从集合A2、B2中删除得到集合A3=A2/{dn},/>
④右上角顶点配对
图3中c的左右两列各去掉一个顶点后,左右两列顶点数各为N3。如图3中的d所示,对于B3中初始下行趟次u1,到达上行场站的时间为上行场站趟次的发车时间为若满足/>该趟次就为u1的可行后继趟次,可以从集合A3找到其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在可行后继趟次集合/>里,发车时间最靠前的趟次dn,n∈N3的出发时间/>与/>最接近,选择发车时间最靠前的那一个趟次dn与u1形成配对。将配对趟次分别从集合A3、B3中删除得到集合A4=A3\{dn},B4=B3\{u1}。
⑤循环执行①-④
按照①-④的顺序循环执行,直到使左右两列的顶点全部配对,组成一对的趟次可由同一辆公交车执行。
(3)第二阶段
①重新排列配对顶点
如图4所示,左列为上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di,uj],右列为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uj,di]。将左列按照di的发车时间由早到晚排序得到集合右列按照uj的发车时间由早到晚排序得到集合/>
②拼接上行场站循环趟次
如图5中的a所示,首先从左列的上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的出发时间最靠前的开始配对,使其与本列其余的趟次集合/>按照/>的到达时间与/>的出发时间最接近配对,找到/>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出发时间最靠前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接着找到/>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出发时间最靠前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如图5中的a所示。直到无可行后继趟次集合时,将已配对的点从原集合中去除,剩余未配对的形成新的集合/>如图5中的b所示,接着从左列的上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的出发时间最靠后的/>继续配对,与本列其余的趟次集合按照/>的出发时间与/>的到达时间最接近配对,找到/>的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到达时间最靠后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接着找到/>的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到达时间最靠后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直到无可行前续趟次集合时,将已配对的点从原集合中去除,剩余未配对的形成新的集合/>继续按照上述规则,对左列新集合的出发时间最靠前的点配对,直到无配对点为止;对左列的新集合的出发时间最靠后的点配对,直到无配对点为止。最后将所有点配对完毕。
③拼接下行场站循环趟次
如图6中a所示,首先从右列的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的出发时间最靠前的开始配对,使其与本列其余的趟次集合/>按照/>的到达时间与/>的出发时间最接近配对,找到/>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出发时间最靠前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接着找到/>的可行后继趟次集合出发时间最靠前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如图6中的a所示。直到无可行后继趟次集合时,将已配对的点从原集合中去除,剩余未配对的形成新的集合/>如图6中b所示,接着从右列的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集合的出发时间最靠后的/>继续配对,与本列其余的趟次集合按照/>的出发时间与/>的到达时间最接近配对,找到/>的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到达时间最靠后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接着找到/>的可行前续趟次集合/>到达时间最靠后的点/>与/>相连,得到配对集合/>直到无可行前续趟次集合时,将已配对的点从原集合中去除,剩余未配对的形成新的集合/>继续按照上述规则,对右列新集合的出发时间最靠前的点配对,直到无配对点为止;对右列新集合的出发时间最靠后的点配对,直到无配对点为止。最后将所有点配对完毕。
④获得趟次集合和场站车辆数目
执行完①-③后,上行场站可得到如等所示的配对集合,每个集合代表上行场站一个车辆需执行的趟次。下行场站可得到如等所示的配对集合,每个集合代表下行场站一个车辆需执行的趟次。根据每个趟次初始发车时间和运行结束时间的不同,上下行场站所有车辆会出现有的车执行2个趟次、有的车执行4个趟次、有的车执行6个趟次的情况,据此确定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首先收集公交线路的历史IC卡数据和GPS数据,包括各站点上下车乘客数目、上下车的时间、车辆的到站时间、车辆在站点的停留时间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始发场站和趟次个数后,明确公交车辆排班的目标及相应的约束条件。目标是在满足休息时长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停站时间,最终得到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以及各车辆需执行的对应趟次。约束考虑了邻接趟次之间的休息时长、车辆开始工作和结束工作时的所在场站、驻站休息时间、限制车辆行驶次数等,详见上文中的描述。在明确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以后,使用两阶段车辆排班计划为车辆排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处理过程见上文中的描述,最终得到车辆的排班计划。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介绍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细节。
考虑一条带有上下行方向的公交线路。上行发出74个趟次,每个趟次的出发时间和行驶时间如表1所示,上行趟次编号从1到74;下行发出74个趟次,每个趟次的出发时间和行驶时间如表2所示,下行趟次编号从75到148。对于上行场站的公交车,先执行一个上行趟次,到达下行场站,再执行一个下行趟次,返回上行场站;对于下行场站的公交车,先执行一个下行趟次,到达上行场站,再执行一个上行趟次,返回下行场站。
表1下上行趟次发车时间和行驶时间
/>
表2下行趟次发车时间和行驶时间
/>
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先对上行趟次的始发趟次组对,接着对上行趟次的结束趟次组对,然后对下行趟次的结束趟次组对,最后对下行趟次的始发趟次组对,依次循环,直到所有趟次组对完毕。该公交线路上下行各74趟次,全部组对后,得到车辆的执行趟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上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
上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 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
[1,78] [144,74]
[70,148] [75,3]
[2,81] [143,73]
[69,147] [76,6]
[4,86] [142,72]
[67,146] [77,9]
[5,88] [140,71]
[66,145] [79,13]
[7,90] [137,68]
[61,141] [80,15]
[8,91] [133,65]
[59,139] [82,18]
[10,93] [131,64]
[58,138] [83,19]
[11,94] [129,63]
[55,136] [84,20]
[12,95] [128,62]
[53,135] [85,21]
[14,97] [126,60]
[52,134] [87,22]
[16,98] [123,57]
[49,132] [89,23]
[17,99] [122,56]
[47,130] [92,25]
[24,105] [120,54]
[45,127] [96,27]
[26,106] [100,32]
[44,125] [117,50]
[28,107] [101,33]
[43,124] [116,48]
[41,121] [102,34]
[30,109] [114,46]
[40,119] [103,35]
[31,110] [111,42]
[37,115] [104,36]
[29,112] [108,38]
[39,118] [113,51]
第一阶段完成后,组成一对的趟次可由同一辆公交车执行,接着执行第二阶段,最后可得到2个趟次相连、4个趟次相连和6个趟次相连的情况,如表4所示。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上行场站需要14辆车,编号为1,2,3,4,5,10,11,12,13,14的车各执行6个趟次,编号为6,7,9的车执行各4个趟次,编号为8的车执行2个趟次;下行场站需要14辆车,编号为1,2,3,4,5,10,11,12,13,14的车各执行6个趟次,编号为6,7,9的车各执行4个趟次,编号为8的车执行2个趟次。
表4上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
车辆编号 上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 车辆编号 下行场站车辆执行趟次
1 [1,78,11,94,26,106] 15 [75,3,84,20,101,33]
2 [2,81,16,98,29,112] 16 [76,6,89,23,103,35]
3 [4,86,24,105,37,115] 17 [77,9,96,27,108,38]
4 [5,88,28,107,39,118] 18 [79,13,100,32,111,42]
5 [7,90,30,109,43,124] 19 [80,15,102,34,113,51]
6 [8,91,47,130] 20 [82,18,120,54]
7 [10,93,49,132] 21 [83,19,123,57]
8 [12,95] 22 [85,21]
9 [14,97,53,135] 23 [87,22,129,63]
10 [17,99,45,127,61,141] 24 [92,25,122,56,137,68]
11 [31,110,52,134,66,145] 25 [104,36,126,60,140,
12 [40,119,55,136,67,146] 26 [114,46,128,62,142,
13 [41,121,58,138,69,147] 27 [116,48,131,64,143,
14 [44,125,59,139,70,148] 28 [117,50,133,65,144,
以上算例表明,通过该两阶段生成方法,可自动生成公交线路的车辆排班计划,最终得到各场站运营所需的车辆数,以及各车辆需执行的对应趟次。表明本公开,即一种基于规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具有实际应用性。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该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双场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所述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包括从上行场站发车到达下行场站的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从下行场站发车到达上行场站的下行趟次信息列表;
配对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
拼接模块,被配置为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配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分配上行车辆和下行车辆;其中,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
本实施例中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装置与上文中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对应一致,具体细节可以参见上文中对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单元801,其可实现为CPU、GPU、FPGA、NPU等处理单元。处理单元80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本公开上述任一方法的实施方式中的各种处理。在RAM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单元801、ROM802以及RAM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8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8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8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809。通信部分8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8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805。可拆卸介质8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8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8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参考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方式中任一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路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公开的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其中,包括:
获取双场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所述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包括从上行场站发车到达下行场站的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从下行场站发车到达上行场站的下行趟次信息列表;
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
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其中,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包括:
对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前的所述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下行趟次,形成一组上行循环趟次,加入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对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后的所述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下行趟次,形成一组上行循环趟次,加入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对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后的所述下行趟次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上行趟次,形成一组下行循环趟次,加入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对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前的所述下行趟次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上行趟次,形成一组下行循环趟次,加入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或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为空;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分配上行车辆和下行车辆;其中,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
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早的上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上行循环趟次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并加入完整上行趟次集合,该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靠后的上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并加入完整上行趟次集合,该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为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
针对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早的下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下行循环趟次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该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针对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从发车时间最靠后的下行循环趟次开始与其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进行配对,找到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循环执行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形成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该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中的所有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删除;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下行循环趟次集合为空。
4.一种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装置,其中,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双场站的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所述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信息包括从上行场站发车到达下行场站的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从下行场站发车到达上行场站的下行趟次信息列表;
配对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将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的下行趟次进行配对,获得同一辆公交车从上行场站到下行场站后返回至上行场站的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同一辆公交车从下行场站到上行场站后返回至下行场站的下行循环趟次集合;
拼接模块,被配置为分别针对所述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和下行循环趟次集合,拼接成能够由同一辆公交车完成的完整上行趟次和完整下行趟次,得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
所述配对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被配置为对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前的所述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下行趟次,形成一组上行循环趟次,加入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第二匹配子模块,被配置为对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后的所述上行趟次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下行趟次,形成一组上行循环趟次,加入上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上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第三匹配子模块,被配置为对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后的所述下行趟次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上行趟次,形成一组下行循环趟次,加入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第四匹配子模块,被配置为对于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将所述发车时间最靠前的所述下行趟次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进行匹配,找到配对的上行趟次,形成一组下行循环趟次,加入下行循环趟次集合,将该组下行循环趟次从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所述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中删除;
重复子子模块,被配置为重复上述第一匹配子模块至第四匹配子模块,直至所述上行趟次信息列表和/或下行趟次信息列表为空;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配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分配上行车辆和下行车辆;其中,完整上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上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完整下行趟次集合包括多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每一组完整的下行循环趟次链分配给同一辆公交车执行。
5.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中,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416977.6A 2022-04-20 2022-04-20 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Active CN114742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6977.6A CN114742426B (zh) 2022-04-20 2022-04-20 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6977.6A CN114742426B (zh) 2022-04-20 2022-04-20 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2426A CN114742426A (zh) 2022-07-12
CN114742426B true CN114742426B (zh) 2023-07-25

Family

ID=8228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6977.6A Active CN114742426B (zh) 2022-04-20 2022-04-20 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24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8233B (zh) * 2016-08-19 2017-12-05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大数据的公交线路时刻表协同优化方法
CN109886491B (zh) * 2019-02-26 2021-02-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海量运行数据驱动的地面公交两阶段优化调度方法
CN110009153B (zh) * 2019-04-04 2020-07-03 南京行者易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d客流的公交排班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0288821B (zh) * 2019-07-11 2020-05-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人工驾驶公交和自动驾驶公交联合调度优化方法
CN111382947A (zh) * 2020-03-17 2020-07-07 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贪婪禁忌搜索的车辆排班算法
CN112001560B (zh) * 2020-09-01 2023-05-16 湖南智慧畅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迭代邻域搜索的二阶段公交车辆排班算法
CN114331231B (zh) * 2022-03-14 2022-06-21 北京清研宏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交通排班的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udy on synthesis optimization of vehicles scheduling for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Xin-Rui Zhang 等;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全文 *
基于遗传算法的公交排班系统研究;刘继国;控制与信息技术;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2426A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5046B (zh) 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Haghani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us transit vehicle scheduling models
Nesheli et al. Improved reliability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using real-time transfer synchronization
CN11376370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5176A (zh) 一种混合运营模式下纯电动公交车辆的排班方法及其系统
CN103732471A (zh) 资源运用计划制作装置及其方法、以及程序
CN108399779B (zh) 车辆调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Gao et al. A branch-and-price approach for trip sequence planning of high-speed train units
van den HEUVEL et al. Integrating timetabling and vehicle scheduling in public bus transportation
CN114862209A (zh) 运力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74241A (zh) 用于并行处理地图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12659A (zh) 铁路客运中转换乘方案计算方法及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42426B (zh) 公交线路车辆排班计划两阶段生成方法及程序产品
KR101214567B1 (ko) 열차 운행 계획 수립 방법 및 장치
CN113469451B (zh)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定制公交线路生成方法
CN113962599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方法及系统
Zhou et al.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dynamic assignment for on-demand ridesharing in congested networks
CN111260106B (zh) 运输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Bouman et al. A new sequential approach to periodic vehicle scheduling and timetabling
Xian et al. An approximate bus route planning algorithm
CN115017989A (zh) 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hen et al. HTN planning for dynamic vehicle scheduling with stochastic trip times
CN111738895B (zh) 多站点的客运线路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409418A (zh) 乘务员排班计划表的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llrich et al. Model-based Parallelization of Discrete Traffic Simulation Mod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